公路项目经济评价
公路项目经济评价

公路项目经济评价7.1 评判依据和方法7.1.1 概述按照国民经济进展规划、有关经济政策和本项目在区域路网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对道路交通量推测和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分析的基础上,对本项目进行经济合理性的分析论证,运算经济分析指标,为项目建设决策提供依据。
7.1.2 评判依据1、国家进展改革委员会、建设部2006年公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判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以下简称《方法与参数》);2、国家进展改革委员会2002年公布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10年公布的《关于印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方法的通知》;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2010年公布的《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判方法和参数》;5、评判采纳的速度流量模型及有关修正模型取自中、澳研究项目《公路投资优化研究和可行性研究方法改进》的成果;6、交通量采纳交通量分析及推测中的结果;7、工程投资依据本项目投资估算中的数据。
7.1.3 评判方法1、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判应遵循费用与效益运算范畴对应一致的原则。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只运算项目直截了当效益和直截了当费用,同时对项目外部成效进行定性分析和描述。
财务分析除运算项目的直截了当收益和直截了当费用外,还应运算与项目有关联的服务、开发等经营性设施发生的间接收益和间接费用。
2、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采纳“有项目”与“无项目”对比的方法。
3、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判应采纳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原则。
项目运算期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
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运营期按20年运算。
财务分析的运营期按照《收费公路治理条例》确定。
4、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使用影子价格,财务分析使用财务价格。
5、考虑到公路建设项目的公益性,将公路项目的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结果作为项目决策的要紧判定标准;财务分析结论作为辅助判定标准,并为项目的投资方案设计等提供必要的指导。
公路项目经济评价

公路项目经济评价公路项目经济评价是对公路项目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与评估的过程。
该评价旨在确定公路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可行性,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下面将从公路项目经济评价的目的、内容、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公路项目经济评价的目的1.确定公路项目的经济效益:经济评价可以分析和预测公路项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从而确定项目的可行性。
2.提供决策支持:经济评价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经济依据和参考,帮助他们选择最具经济效益的公路项目。
3.促进公路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经济评价可以预测公路项目的长期经济影响,从而为公路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二、公路项目经济评价的内容1.投资成本评估:包括工程建设费用、土地征用费用、环境保护费用等。
2.收益评估: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主要包括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交通流量等。
间接经济效益主要包括促进产业发展、改善区域经济结构、带动就业等。
3.社会效益评估:包括改善生态环境、减少交通事故、提升区域形象等。
4.风险评估:包括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环境风险等。
三、公路项目经济评价的方法1.投资回收期法:计算项目投资成本与项目收益之间的时间间隔,以评估项目的投资回收能力。
2.净现值法:将项目投资成本和未来收益进行现值计算,以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
3.内部收益率法:计算项目内部收益率,以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
4.敏感性分析法:通过对项目关键参数进行变动,分析其对项目经济评价结果的影响,以评估项目承受风险能力。
四、影响公路项目经济评价的因素1.交通需求:公路项目的经济评价需要考虑交通需求的变化情况,包括货物运输需求、客运需求等。
2.市场竞争:公路项目所在地的市场竞争情况将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包括市场规模、竞争对手等。
3.投资成本:公路项目的投资成本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评价结果,包括工程建设费用、土地征用费用、环境保护费用等。
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

XX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1 经济评价概述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评价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要求,结合交通量预测和工程技术研究情况,比较项目的建设费用和效益,对项目的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作出评价,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就理论而言,在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应考虑项目完成后给项目影响区带来的全方位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由于目前对间接经济效益尚无统一规范的方法进行定量计算,所以,目前在对公路项目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时,只计算项目实施给公路使用者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
本项目不需要收费还贷,因此只作国民经济评价。
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是采用“有无对比法”进行评价的,其中“有项目情况”是指项目建成后区域交通系统要发生的情况;“无项目情况”是指不建该项目时区域交通运输转移到现有道路上,现有交通系统要发生的情况。
通过对“有项目”状态和“无项目”状态时费用与效益的对比,分析计算项目国民经济指标,考察项目实施的合理性。
2 评价的依据和内容2.1 评价依据1、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以下简称《方法与参数》),2006年;2、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讨论稿),1996年;3、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办法》(讨论稿),1996年;4、《Study of Prioritization of Highway Investments and Improving Feasibility Study Methodologies Pilot Study Report》(World Bank,1995)[译作《公路投资优化和改善可行性研究方法》(世界银行,1995年)]。
2.2 评价内容本项目建设资金由上级补助组成,不需要收费还贷,因此,本项目经济评价工作仅包括国民经济评价。
通过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考察项目的可行性,即在合理配置国家资源的前提下,从国家整体与全社会的角度出发,分析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
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投资不断增加,公路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因此,对公路建设项目进行有效的经济评价,判断其经济效益,显得至关重要。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着重介绍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以期达到更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一、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
公路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主要通过现金流量法和综合分析法进行。
现金流量法是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常用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分析项目未来的现金流量,来判断其当期现金流量的现值,从而确定项目的经济效益。
综合分析法则是进一步考察项目的未来经济效益的方法,主要包括价值法、数量法、因果法等。
二、经济评价参数
经济评价参数主要包括风险评价参数、现金流量评价参数和性价比评价参数。
1.险评价参数
主要包括市场风险、项目风险、财务风险、技术风险等。
2.金流量评价参数
主要包括折现率、实际收益率、期望收益率等。
3.价比评价参数
主要包括预算效益、时间效益和成本效益。
三、结论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对公路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主要
采用现金流量法和综合分析法;经济评价参数主要包括风险、现金流量和性价比评价参数。
此外,在进行经济评价时,还需要结合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对项目进行政策综合考量,以确保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本书还提到了环境保护在公路建设项目中的重要性。在追求经济效益的我们 不能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因此,在进行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时,我们需要充分 考虑项目的环境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科 学的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体系。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公路建 设项目的经济内涵,从而为我国的公路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 参数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建设
参数
评价
公路
内容
评价
财务
经济
项目
项目 方法
提供
方法
经济
包括了
分析
评估
介绍
利用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是一本关于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权威性书籍,旨在为 公路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提供方法和参数。该书的内容摘要如下: 本书的引言部分介绍了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意义、目的和方法。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公 路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和评估,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 依据。本书旨在提供一套实用、科学、可靠的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以指导实际工 作。 本书的第二章至第四章介绍了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基本原理。其中包括了项目经济效益的概 念、特点及其分类;项目经济效益的评价原则、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项目财务分析、国民经济 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等内容。这些内容为读者提供了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基本理论框架。 本书的第五章至第八章介绍了公路建设项目财务分析的方法与参数。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模板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模板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是对项目在经济上的可行性和优劣进行评估,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财务评价、社会评价和环境评价等。
以下为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方法与参数模板。
一、财务评价财务评价主要从项目的投资成本、运营费用、收入和盈利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常用的财务评价方法有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和投资回收期法。
1.净现值法净现值法是将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按照折现率计算出现值后进行净现值减法运算,结果为正则表示项目经济效益良好,为财务评价的重要指标。
净现值=∑(Rt/(1+k)^t)-C0其中,Rt为现金流入,C0为初始投资成本,k为折现率,t为第t年。
2.内部收益率法内部收益率是指使项目净现值等于零的折现率,表示项目本身的盈利能力。
净现值=∑(Rt/(1+IRR)^t)-C0当IRR>0时,表示项目经济效益良好。
3.投资回收期法投资回收期是指项目从初次投入到回收所有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投资回收期越短,项目的经济效益越好。
投资回收期=项目总投资/年净利润二、社会评价社会评价主要从社会效益、就业率、居民收入等方面评估项目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社会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是对项目对社会经济支持和推动作用的评估,主要包括交通流量改善、城市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
2.就业评价就业率是指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创造的就业岗位数量,是评价项目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
3.居民收入评价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居民收入的增加程度也是评价项目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三、环境评价环境评价主要从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资源的消耗和污染排放等方面进行评估。
1.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地利用、水质改变、噪声等方面。
2.资源消耗评价项目运营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如石油、水资源等,对环境的影响需要进行评价。
3.污染排放评价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固等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也需要进行评估。
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

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目录一、概述 (2)1.1 公路建设项目的概念 (2)1.2 经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3)1.3 经济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二、市场分析 (6)2.1 市场需求分析 (7)2.2 市场竞争分析 (8)2.3 市场风险分析 (9)三、投资估算 (10)3.1 投资估算的范围和内容 (11)3.2 投资估算的方法和步骤 (12)3.3 投资估算的审查和调整 (14)四、资金筹措 (15)4.1 资金来源分析 (17)4.2 资金筹措计划 (17)4.3 资金成本分析 (19)五、财务评价 (20)5.1 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21)5.2 财务评价参数选取 (22)5.3 财务评价结果分析 (24)六、风险评估与控制 (25)6.1 风险识别和评估 (26)6.2 风险应对策略 (27)6.3 风险控制措施 (29)七、国民经济评价 (30)7.1 国民经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31)7.2 国民经济评价参数体系 (32)7.3 国民经济评价结果分析 (34)八、社会评价 (35)8.1 社会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36)8.2 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37)8.3 社会评价结果分析 (39)九、结论与建议 (40)9.1 结论总结 (42)9.2 建议提出 (42)一、概述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公路建设项目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对公路建设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是确保项目决策科学性、合理性的关键环节。
本报告旨在针对特定公路建设项目进行详尽的经济评价,以期为项目决策者提供有力依据。
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旨在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潜在风险。
通过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运营收益、成本支出等经济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以及对其社会影响进行综合评估,从而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及投资价值。
评价过程中,将遵循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公路建设经济评价方法

公路建设经济评价方法公路建设经济评价方法是指通过对公路建设项目进行经济性测算和评价,以确定其投资回收期、财务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公路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包括简化计算法、投资回收期法、内部收益率法、净现值法和综合评价法等。
一、简化计算法简化计算法是直接将公路建设项目的投资与运营收入进行简单的比较,主要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公路项目。
该方法的评价准则是:如果投资回收年限小于预定的经济寿命周期,即可认为该公路建设项目经济可行。
二、投资回收期法投资回收期法是通过计算公路建设项目的投资回收期来评价其经济效益。
投资回收期是指公路项目所投资的成本全部或部分通过运营收入回收的年限。
一般来说,投资回收期越短,说明项目效益越好。
该法的计算公式如下:投资回收期=(建设投资总额+运营成本-卖价)/建设年产值三、内部收益率法内部收益率法是通过计算公路建设项目的内部收益率来评价其经济效益。
内部收益率是指公路项目实际收益率与投资回收期相一致的年利率。
一般来说,内部收益率越高,项目的经济效益越好。
该法的计算公式如下:∑(收益/(1+内部收益率)^n)-投资成本=0四、净现值法净现值法是通过计算公路建设项目的净现值来评价其经济效益。
净现值是指公路项目未来所有收益和支出按照其中一折现率计算得到的现值之和与建设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
一般来说,净现值越高,项目的经济效益越好。
该法的计算公式如下:净现值=∑(收益/(1+折现率)^n)-投资成本五、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是将上述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从多个指标综合评价公路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
通过对各指标的权重确定和综合评分,得出项目的综合评价结果。
综合评价法能够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公路项目的经济效益,是较为科学的评价方法。
总之,公路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简化计算法、投资回收期法、内部收益率法、净现值法和综合评价法等。
针对具体的公路项目,可以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进行经济性测算和评价,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经济评价7.1 评价依据和方法7.1.1 概述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有关经济政策和本项目在区域路网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对道路交通量预测和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分析的基础上,对本项目进行经济合理性的分析论证,计算经济分析指标,为项目建设决策提供依据。
7.1.2 评价依据1、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建设部2006年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以下简称《方法与参数》);2、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02年发布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中华人民国交通运输部2010年发布的《关于印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通知》;4、中华人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2010年发布的《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5、评价采用的速度流量模型及有关修正模型取自中、澳研究项目《公路投资优化研究和可行性研究方法改进》的成果;6、交通量采用交通量分析及预测中的结果;7、工程投资依据本项目投资估算中的数据。
7.1.3 评价方法1、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应遵循费用与效益计算围对应一致的原则。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只计算项目直接效益和直接费用,同时对项目外部效果进行定性分析和描述。
财务分析除计算项目的直接收益和直接费用外,还应计算与项目有关联的服务、开发等经营性设施发生的间接收益和间接费用。
2、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采用“有项目”与“无项目”对比的方法。
3、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应采用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原则。
项目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
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运营期按20年计算。
财务分析的运营期根据《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确定。
4、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使用影子价格,财务分析使用财务价格。
5、考虑到公路建设项目的公益性,将公路项目的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结果作为项目决策的主要判定标准;财务分析结论作为辅助判定标准,并为项目的投资方案设计等提供必要的指导。
7.2 评价方案设定7.3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7.3.1 参数选择与确定1、社会折现率社会折现率在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作为计算经济净现值等指标时的折现率,并作为衡量经济部收益率的基准值,是项目经济可行性的判定依据。
根据《方法与参数》的相关规定,社会折现率取8%。
2、贸易费用率(SMCR)贸易费用是指各商贸部门花费在生产资料流通过程中以影子价格计算的费用(长途运输费用除外)。
贸易费用率(SMCR)是贸易费用相对货物影子价格的综合比率,取6%。
3、影子汇率(SER)影子汇率系指用于对外贸货物和服务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外币的经济价格,应能正确反映外汇的经济价值,应按下式计算:SER=OER×CF式中:OER——国家外汇牌价CF——影子汇率换算系数,根据《方法与参数》取1.08。
本项目OER取用国家外汇管理局当前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按1美元=6.6元人民币。
影子汇率1美元=1.08×6.6元人民币。
4、影子工资(SWR)影子工资是项目因使用劳动力所付的工资,是项目实施所付出的代价。
劳动力的影子工资等于劳动力机会成本与因劳动力转移而引起的新增资源消耗之和。
影子工资可通过影子工资换算系数得到,可按下式计算:SWR=MWR×CF2式中:MWR —财务评价中的工资—影子工资换算系数。
CF2影子工资系数与地方劳动力的状况、结构及就业水平有关,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影子工资的换算系数取0.8.。
5、旅客单位时间价值旅客单位时间价值以项目直接影响区人均单位国生产总值为基础进行计算。
通常取旅客节约时间的利用系数为50%,按照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9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000美元。
本项目所采用的值以2009年为基数,每年以8%递增。
6、项目计算期项目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
本项目计划2011年开工,2012年建成通车,建设年限为2年,运营期按20年。
本项目的计算期为22年,评价基年为建设当年,即2011年。
7、残值残值取工程建设费用的50%,以负值计入经济费用。
7.3.2 经济费用调整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采用影子价格进行计算,需要将建设投资、运营管理费用、车辆营运成本等调整为影子价格。
1、建设投资调整建设投资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具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留费用。
建设投资调整主要包括:(1)剔除属于国民经济部“转移支付”的税金、补贴、国借款利息。
(2)对主要材料、劳动力、土地等投入物的价格进行调整。
其中钢材、木材、水泥、沥青等建筑材料属于一般投入物,劳动力、土地属于特殊投入物。
在公路建设项目中,通常将钢材、木材、沥青作为可外贸货物,以口岸价格为基础进行计算。
其计算公式为:影子价格=到岸价(CIF)×影子汇率+进口费用进口费用是指货物进口环节在国所发生的所有相关费用,包括运输、装卸、运输保险等各种费用支出即物流环节的各种损失、损耗等。
水泥一般作为非外贸货物,以出厂价格为基础进行计算。
影子价格=出厂价+运输费用劳动力作为特殊投入物,在公路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以财务工资为基础,用影子工资换算系数来计算,调整为影子工资。
结合本地区的劳动力状况、结构以及就业水平等,影子工资换算系数为0.8。
土地是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的特殊投入物,应根据土地用途的机会成本原则或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原则计算其影子价格。
土地的影子价格等于土地的机会成本加上土地转变用途所导致的新增资源消耗。
土地机会成本一般按拟建项目占用土地而使国民经济为此放弃的该土地“最佳替代用途”的净效益来计算;新增资源消耗包括拆迁补偿费、农民安置补助费,其中拆迁补偿费通常用1.1的影子价格换算系数进行调整。
土地“最佳替代用途”的净效益计算公式如下:])1()1(1[)g 1(10gi i g NB LOC nn -++-+=-+τ0NB ——基年土地的“最佳替代用途”的单位面积年净效益(元/亩);g ——土地最好可行替代用途的年平均净效益增长率;τ——基年距开工年年数;n ——项目占用土地的年限;i ——社会折现率。
表1 建设费用调整表2、运营管理费用调整运营管理费用包括日常养护费用、管理费用、大中修费用等。
一般通过对拟建项目所在地区相同或相似的、正在使用中的项目调查得到。
本项目小修养护费用预计为400万元/年·公里。
考虑本项目运营后,随着交通量的逐年增长,道路的破损程度也将逐年加大。
因此道路每年所需的小修养护费用亦将同时增加,预计年增长速度为3%。
大修费用预计为1000万元/年·公里,大修时间发生在运营期的第9年和第19年,本项目考虑二次。
经济管理费用一般按照上述建设投资中建筑安装工程费的经济费用调整系数来确定。
3、车辆运营成本调整车辆运营成本调整应针对不同组成部分的特点,按照《方法与参数》所设定的原则分别进行调整,以经济费用作为计算国民经济效益的基础。
降低汽车运输成本所带的效益是新项目的最主要效益之一,道路条件及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汽车运输成本降低。
而运输成本的降低是由于组成运输成本的各项费用支出相对减少,基础材料(如燃料、轮胎、汽车配件等)消耗的减少而带来的。
汽车在不同速度、不同的道路交通条件下的运输成本是不同的。
为此,将分别计算在各特征车速下、有无此项目时,各车型的运输成本。
本项目的汽车运营成本的调整参照“公路投资优化研究和可行性研究方法改进”的汽车运营成本模型及有关调查数据。
(1)汽车运输成本的组成汽车运输成本由以下两部分组成:1)与汽车行驶距离有关的成本包括燃料消耗量、机油消耗量、轮胎磨耗及养护费用及部分车辆折旧和利息。
2)与时间有关部分成本包括车辆折旧、司乘人员费用、保险费、各种税费和管理费。
(2)与行驶距离有关的车辆运输成本调整燃料、润滑油及轮胎等与行驶里程有关的材料消耗主要受道路状况、交通条件及车辆性能的影响,道路状况主要指路面不平整度及公路坡度;交通条件是指行车速度及道路的拥挤状况,考虑汽车实际行驶时受道路条件(路面不平整度、路面宽度及平均坡度)和交通条件(车速、拥挤度、横向干扰)的影响,对各车型基本消耗作以修正,计算汽车燃料、润滑油、轮胎消耗及汽车修理的经济费用。
(3)与时间有关的汽车运输成本调整1)折旧费车辆的折旧费是为了维持运输再生产而按折旧年限定期提取的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车辆的更新。
在我国,车辆折旧一般是按年限法提取,即不同车型应在各自的使用年限每年提取一定费用。
据调查分析,项目所在地区从事货物运输的车辆绝大部分是国产货车。
因此,在本项目中所使用的货车价格均使用的是国产货车价格。
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客车将朝着更舒适、安全、快捷的方向发展,车辆价格接近国际水平。
因此,在计算折旧时,客车的经济费用直接采用根据国际市场价格预测的经济价格,货车经济费用调整时扣除价中的车辆购置附加费及其他税金。
2)职工工资、奖励、福利及管理费用职工工资、奖励及福利的单位经济费用是按照每辆车的驾驶员人数分别乘以年工作小时及每小时人工费用,再根据车辆行驶里程计算出每百车公里的费用。
管理费用是根据其与其它费用的比例关系计算得出的。
汽车运输成本中与时间有关的部分,在一定时间里(如一年)是固定费用,假设车辆的年使用时间不变,如果改善行车条件,提高车辆的行驶速度,则使车辆的年行驶里程增加,则每车单位行驶里程的费用就会相应减少。
简而言之,车速与单位行驶里程的车辆固定费用成反比,根据表2提供的车辆在特定的道路及交通条件下各车型的费用,可以计算出在其它速度时的费用。
表2 与时间有关成本单位费用调整表3 汽车运输成本单位:元/100km(4)交通量与车速模型在计算不同速度时的分车型汽车运输成本时,首先应计算在不同交通量下的分车型车速,计算公式如下:高速公路、一级公路S=a×exp[b×(v/c)2] 当(v/c)≤0.8S=al ×exp[bl×(v/c)8] 当(v/c)>0.8式中:S ——速度(km/h)v ——标准车小时交通量(辆/小时) c ——标准车小时通行能力(辆/小时)a、a1、b、b1为系数,见下表4:表4 交通量与车速模型系数(5)速度与运输成本模型对于非理想状态(交通拥挤度、车速、平整度、纵坡等道路交通条件为非基本成本消耗所对应的外界条件)下的各项成本经济费用,得出不同道路条件和车速下的分车型经济运营成本,通过数学回归分析,得到如下模型:Cost=A+Bx (S-C )2+D/(S+E )其中:Cost ——运输成本(元/千车公里) S ——车速(km/h )其它参数见下表5表5 车辆运输成本与车速模型系数7.3.3 经济效益计算道路建设对整个国民经济所产生的效益包括可以量化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难以量化的间接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