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金银器与社会生活 齐东方

合集下载

中国金银器各朝代的特点简介 文物收藏鉴赏 钱币玉器家具奖品瓷器 技巧知识 兑换价格鉴定

中国金银器各朝代的特点简介  文物收藏鉴赏 钱币玉器家具奖品瓷器 技巧知识 兑换价格鉴定

中国金银器各朝代的特点简介商周金银器:小巧简约中国迄今在考古发掘中发现最早的黄金制品是商代的,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

商代金器的分布范围主要是以商文化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以及商王朝北部、西北部和偏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

在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内蒙古、甘肃、青海及四川等地,都曾发现过这一时期的金器。

一般地讲,这个时期的金器,形制工艺比较简单,器形小巧,纹饰少见,大多为装饰品。

商周时期青铜工艺的繁荣和发展,为金银器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同时青铜、玉雕、漆器等工艺的发展,也促进了金银工艺的发展;并使金银器得以在更广阔的领域中,以更多样的形式发挥其审美功能。

早期的金银制品大多为装饰品,而最常见的金箔,多是用于其他器物上的饰件,或者说,是以和其他器物相结合的形式来增强器物的美感。

最迟在西周时期,金银平脱工艺就出现了。

春秋战国金银器:清新活泼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带来了生产、生活领域中的重大变化。

大量错金银器的出现,几乎成为这个时期工艺水平高度发展的一个标志。

从出土地点看,这一时期的金银器分布区域明显扩大,在南、北方都有发现。

金银器的形制种类增多。

其中金银器皿的出现,及相当一部分银器的出现,十分引人注目。

从金银器艺术特色和制作工艺看,南北方差异较大,风格迥异。

北方匈奴墓出土的大量金银器及其金细工艺的高度发展,尤令人瞠目。

秦汉金银器:繁荣发展秦代金银器迄今为止极为少见。

曾在山东淄博窝托村西汉齐王刘襄陪葬器物中,发现一件秦始皇三十三年造的鎏金刻花银盘。

制作精细,装饰讲究。

这种在银器花纹处鎏金的作法,唐代以后十分盛行,金花银盘亦为唐代金银器中很有特色的主要品种。

根据对这些金银配件的研究已能证明,秦朝的金银器制作已综合使用了铸造、焊接、掐丝、嵌铸法、锉磨、抛光、多种机械连接及胶粘等工艺技术,而且达到很高的水平。

魏晋南北朝金银器:独具异域风采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朝代更替频繁,社会经济亦遭受破坏。

然而另一方面,各民族在长期共存的生活中,逐渐相互融合,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加之佛教及其艺术的传播,使这个时期的文化艺术空前发展。

2003年《百家讲坛》节目表

2003年《百家讲坛》节目表

备战高考(五)英语(上)
张铁城
备战高考(六)英语(下)
张铁城
科技在我身边(一)人工智能与现代社会
钟义信
二十一世纪我们怎么"管人"
曾湘泉
在文学馆听讲座(三十一)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
金开诚
备战高考(七)生物
陶昌宏
备战高考(八)物理
郑春和
科技在我身边(二)宇宙是从大爆炸中诞生的吗(上)
何香涛
科技在我身边(三)宇宙是从大爆炸中诞生的吗(下)
吴文虎 孙玉石 姚家祥
备战高考(二)语文(下)
姚家祥
量子物理学的实验与哲学基础
安东·泽林格
创新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
纪宝成
在文学馆听讲座(二十九)世界上最古老的希腊戏剧(上) 罗锦鳞
备战高考(三)代数(上)
尹濬淼
备战高考(四)代数(下)
尹濬淼
英语成功学(上)
杜子华
英语成功学(下)
杜子华
在文学馆听讲座(三十)世界上最古老的希腊戏剧(下) 罗锦鳞
三·八特别节目(六)妇女与健康
张开宁
三·八特别节目(七)妇女与传媒
卜卫
自动控制发展的历程
王广雄
物理学百年的回顾
周光召
在文学馆听讲座(二十七)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与象征艺 术 光(纤上通)信进展
孙玉石 李淳飞
数字时代的编程
比尔·盖茨
西方的技术
沃尔卡冈·科尼基
数 在字文化学校馆园听与讲教座育(二创十新八)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与象征艺 术 备(战下高)考(一)语文(上)
何镜堂
生态伦理-一场哲学观念的革命
叶平
现代焊接技术
吴林
在文学馆听讲座(二十四)从现代观点看几首旧诗(上) 叶嘉莹

唐代金银器的重要意义

唐代金银器的重要意义

唐代金银器的重要意义摘要:一、唐代金银器的历史背景二、唐代金银器的生产工艺与特点三、唐代金银器的社会意义四、唐代金银器的艺术价值五、当代金银器的传承与发展正文:唐代金银器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丰富的品种、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工艺都成为了当时社会风貌的代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阐述唐代金银器的重要意义。

首先,从历史背景来看,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家繁荣昌盛,政治稳定。

这一时期的金银器制作工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统治者对金银器的喜爱也使得金银器在那个时代具有重要地位。

其次,唐代金银器的生产工艺独具特色。

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巧妙地运用了锤揲、焊接、镶嵌等技法,将金银器打造成各种形态各异、图案精美的艺术品。

这些金银器不仅展示了唐代高超的工艺水平,也成为当时社会地位的象征。

再次,唐代金银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在当时,金银器不仅是皇室贵族的生活用品,还广泛应用于宗教、礼仪等领域。

特别是金银器的纹饰,如狩猎、骑射、乐舞等图案,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景象和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此外,唐代金银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金银器上的纹饰和造型多取材于自然和社会,充满了生活气息。

工匠们精湛的技艺使得金银器成为了具有观赏和实用价值的艺术品,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最后,当代金银器在传承唐代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

现代金银器制作工艺在保留了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使得金银器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总之,唐代金银器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见证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繁荣,还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百家讲坛到目前为止有哪些系列

百家讲坛到目前为止有哪些系列
12.中国古代历法概说 陈美东
13.中国近代术语的形成 冯天瑜
14.中国园林艺术 彭吉象
15.竹与竹文化 李起敏 张济合
文学的个性(体会文学的个性,走进作家的精神家园)(共12集)
1 路遥的诗意 郭小聪
2 走向“文化诗学” 童庆炳
3 文学创作中对“讲话”的认识 苏叔阳
4、从现代观点看几首旧诗(下)叶嘉莹
5、对现代词学与王国维词论的现代反思 叶嘉莹
6、二十一世纪唐宋诗之争 张毅
7、古代诗歌创作的奇思 葛晓音
8、韩孟琐谈 郝世峰
9、李后主和他的词 李敬一
10、论王国维词 叶嘉莹
11、《红楼梦》的艺术个性(下)周汝昌
12、《红楼梦》的思想与研究流派 段启明 张俊 孙玉明
13、《红楼梦》的思想 冯其庸
14、《红楼梦》的言与味 王蒙
15、周汝昌答疑《红楼梦》(上)周汝昌
16、周汝昌答疑《红楼梦》(下)周汝昌
17、《红楼梦》的空间叙事艺术 张世君
18、大观园与清代园林艺术 顾平旦
8、正确看待康雍乾之世(下) 周思源
9、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 冯时
10、避暑山庄百年史 王思治
11、敦煌资料与唐朝人的衣食住行
12、汉唐金银器与社会生活 齐东方
13、漫谈元代藏族的历史文化 陈庆
14、丝绸之路与丝路考古学 孟凡人
15、夏商周断代工程 彭林
16、夏文化与夏王朝 邹衡
12、中国的南北差异 胡兆量
13、走向文化的多元化生 王一川
风雅百代存(欣赏古典诗词,评析诗词名家)(共19集)
1、唐诗宋词鉴赏(上) 周汝昌
2、唐诗宋词鉴赏(下) 周汝昌

齐东方: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齐东方: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齐东方: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在齐东方的眼里,历史像是披着神秘面纱等待探索的美,而这些汉唐时期遗留下的金银器皿,正是美的集中体现。

从对金银器的研究中,齐东方依稀可以看到汉唐是何其繁盛,欣欣之景如画卷般展开在眼前。

在齐东方的眼里,历史像是披着神秘面纱等待探索的美,而这些汉唐时期遗留下的金银器皿,正是美的集中体现。

从对金银器的研究中,齐东方依稀可以看到汉唐是何其繁盛,欣欣之景如画卷般展开在眼前。

美的东西谁不愿意研究呢从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至今,齐东方从事考古已近三十年。

为什么选择考古?齐东方老师会心一笑:“因为喜欢啊!”简单的回答里饱含对考古的热爱。

齐东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考古,其中尤为关注汉唐时期金银器皿。

早在本科阶段,齐东方就已经开始接触汉唐金银器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还是以这一方面的研究内容写成的。

在齐东方看来,接触汉唐金银器,“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幸运”。

齐东方介绍到,汉唐时期文化高度繁荣,考古发现的文物琳琅满目,而金银器在之前年代较为罕见,又“非常精美”,所以一下子就吸引了他,“美的东西谁不愿意研究呢?”。

进入汉唐金银器的研究之后,齐东方渐渐意识到金银器的重要研究价值。

汉唐时期“丝绸之路”发达,外来文化的影响十分明显,但究竟是哪些外来文化输入进来?齐东方认为,这种外来文化在金银器中体现得最明显。

“金银器上的花纹几乎囊括了唐代所有材质器物的花纹,造型也很丰富。

”同时,金银器是直接受外来文化影响而在唐朝兴盛起来的。

因此,金银器也就最具代表性。

齐东方说,从金银器入手,可以较好地研究这一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更深入、更全面地地掌握整个时期的文化面貌。

在齐东方的眼里,历史像是披着神秘面纱等待探索的美,而这些汉唐时期遗留下的金银器皿,正是美的集中体现。

从对金银器的研究中,齐东方依稀可以看到汉唐是何其繁盛,欣欣之景如画卷般展开在眼前。

每一次野外考察对我都有影响1995年,一次偶然,齐东方进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探寻一千七百年前灿烂辉煌的古城——尼雅遗址。

浅析唐朝金银器装饰风格

浅析唐朝金银器装饰风格

浅析唐代 xx 装饰风格金银器是以名贵金属黄金和白银为基根源料加工制成的器皿、饰件等。

中国在商代(距今 3000 余年前)出现了金制品。

银器则出现较晚,目前所见较早的银制品出土于春秋战国时期。

初期的金银器均为小型的装饰制品,或是人身上的佩饰,或为其他器物上的饰件。

最早的金银器皿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金银工艺多数来自青铜工艺。

两汉时期,金银制品的数量增加,品种增加,工艺也趋于成熟,基本上已走开青铜工艺,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可是大多数金银制品仍为装饰品,金银器皿比较少见。

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兴旺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特别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天气宽松,人们安居乐业。

唐文化广博精深,全面灿烂,独领风骚。

可是到了唐代,人们对金银的崇拜与追求几乎达到了狂热的程度。

其原因在于,人们对金银这两种贵金属自己的价值有了充分的认同,从而把它们作为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同时祖先认为,金银器拥有盛情延年、长生不老的功能,当时的金银制品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界,特别是皇室和上层宗教人士对金银器更加器重。

唐代是中国金银器发展的繁荣鼎盛阶段。

北京大学考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齐东方先生有一部《唐代金银器研究》的专著。

齐教授在详细剖析了国内各地陆续出土的唐代金银器今后,他认为:唐代金银器的制作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金银器制作史上的最巅峰,而且达到了世界的最高水平,“唐代没有哪一种物品象金银器那样造型奇怪、纹样丰富、工艺优异”。

它上承战国、秦汉时期的遗风,下启宋、辽、明、清时期的风范,在中国古代金银器领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器物上那伸展的缠枝花纹、豪迈的动物造型,无处不彰显着盛唐文化的宽容、豪迈与大气。

专家和藏家宽泛认为:明清宫廷金银器诚然工艺精深,但明显缺少唐代制品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品味,在工艺上更无法与唐代金银器比肩。

唐代金银器的制作加工技术复杂优良巧妙。

在当时,就已宽泛使用了锤击、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錾刻、镂空等工艺。

2024年高考备考 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命题者挖的“十大陷阱

2024年高考备考 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命题者挖的“十大陷阱

答案 选项张冠李戴。把“美国人和欧洲人”说成“当地人”。这道题十分简 单,考生在原文找到比对区域后,将选项与之比对,答案很明显。具体分析:
“藜麦的大面积种植……改变了当地人对藜麦带有歧视的看法”错误。根 据原文“之前,秘鲁城里人往往认为他们这片区域吃藜麦的人‘很土’。现在, 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食用藜麦被视作一种时尚”可知,应是“美国人 和欧洲人的重视”改变了当地人对黎麦带有歧视的看法,不是本地人。
边练边悟4 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
[审选项] (2023·新高考Ⅰ卷,T2-D)从藜麦事件可以发现,一组片面的事实 编织在一起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而这场良心危机对玻利维亚和秘鲁当地的 居民造成了真正的伤害。 [找原文] 乍一看,这一关于食物热潮、全球贸易和消费者忧虑的事件讲述了 谎言被揭穿的过程。不过,这些受到错误解读的真相可能会对当地的人们造 成真正的伤害。 解 析 未然变已然。原文最后一段第二句:不过,这些受到错误解读的真相 可能会对当地的人们造成真正的伤害。根据文本信息“可能会”推断,选项 “造成了”表述过于绝对化。
边练边悟5 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 [审选项] (2020·全国Ⅱ卷,T1-A)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 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 [找原文] 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 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 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这也就是说,目 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 “原物”。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 研究则似不需要。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

百家讲坛 2001—2004年目录(上)

百家讲坛 2001—2004年目录(上)

《央视百家讲坛2001—2004年V2R版(上)》中央电视台Vcd to Rmvb[RMVB]————《百家讲坛》VCD共有28部,本贴中含有其中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在另一个贴子中。

详情1023B [YYTvO][V2R][0101]百家讲坛_品读《水浒传》01_水浒传成书之谜-侯会.rmvb 详情141.2MB[YYTvO][V2R][0102]百家讲坛_品读《水浒传》02_水浒传的思想倾向-石昌渝.rmvb 详情141.3MB[YYTvO][V2R][0103]百家讲坛_品读《水浒传》03_水浒传的作者-刘世德.rmvb 详情141.3MB[YYTvO][V2R][0104]百家讲坛_品读《水浒传》04_水浒传与水浒戏-刘荫柏.rmvb 详情141.2MB[YYTvO][V2R][0105]百家讲坛_品读《水浒传》05_逼上梁山人物评析-段启明.rmvb 详情141.2MB[YYTvO][V2R][0106]百家讲坛_品读《水浒传》06_话说及时雨宋江-张俊.rmvb 详情141.3MB[YYTvO][V2R][0107]百家讲坛_品读《水浒传》07_从林冲看水浒传的人物描写-周先慎.rmvb 详情141.2MB [YYTvO][V2R][0108]百家讲坛_品读《水浒传》08_从生辰纲下落谈水浒传-周思源.rmvb 详情141.3MB [YYTvO][V2R][0109]百家讲坛_品读《水浒传》09_水浒传中的女性人物-徐江.rmvb 详情141.2MB[YYTvO][V2R][0201]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01_《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上)-蔡义江.rmvb 详情147.6MB [YYTvO][V2R][0202]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02_《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下)-蔡义江.rmvb 详情147.7MB [YYTvO][V2R][0203]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03_曹雪芹其人其书(上)-周汝昌.rmvb 详情147.7MB [YYTvO][V2R][0204]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04_曹雪芹其人其书(下)-周汝昌.rmvb 详情147.7MB [YYTvO][V2R][0205]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05_曹雪芹的生平与家世-顾平旦、张书才、沉治钧.rmvb 详情147.7MB[YYTvO][V2R][0206]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06_《红楼梦》的艺术个性(上)-周汝昌.rmvb 详情147.7MB [YYTvO][V2R][0207]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07_《红楼梦》的艺术个性(下)-周汝昌.rmvb 详情147.7MB [YYTvO][V2R][0208]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08_《红楼梦》的空间叙事艺术-张世君.rmvb 详情148.4MB [YYTvO][V2R][0209]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09_《红楼梦》的言与味-王蒙.rmvb 详情148.7MB[YYTvO][V2R][0210]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10_《红楼梦》的思想与研究流派-段启明、张俊、孙玉明.rmvb 详情147.7MB[YYTvO][V2R][0211]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11_《红楼梦》的思想-冯其庸.rmvb 详情147.7MB[YYTvO][V2R][0212]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12_《红楼梦》的诗词曲赋-蔡义江、吕启祥、曹立波.rmvb 详情147.7MB[YYTvO][V2R][0213]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13_漫话宝黛钗-李希凡、张庆善、孙玉明.rmvb 详情147.7MB [YYTvO][V2R][0214]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14_是是非非王熙凤-周思源、吕启祥、丁维忠.rmvb 详情147.7MB[YYTvO][V2R][0215]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15_大观园里的丫鬟们-李希凡、蔡义江、卜键.rmvb 详情147.7MB[YYTvO][V2R][0216]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16_大观园与清代园林艺术-顾平旦.rmvb 详情151.7MB [YYTvO][V2R][0217]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17_周汝昌答疑《红楼梦》(上)-周汝昌.rmvb 详情147.7MB [YYTvO][V2R][0218]百家讲坛_新解《红楼梦》18_周汝昌答疑《红楼梦》(下)-周汝昌.rmvb 详情148.3MB[YYTvO][V2R][0301]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01_唐宋咏春诗赏析-程郁缀.rmvb 详情147.3MB[YYTvO][V2R][0302]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02_唐宋咏月诗赏析-程郁缀.rmvb 详情148.3MB[YYTvO][V2R][0303]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03_唐宋词体演进(上)-王洪.rmvb 详情147.3MB[YYTvO][V2R][0304]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04_唐宋词体演进(下)-王洪.rmvb 详情148.2MB[YYTvO][V2R][0305]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05_唐诗宋词鉴赏(上)-周汝昌.rmvb 详情148.9MB[YYTvO][V2R][0306]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06_唐诗宋词鉴赏(下)-周汝昌.rmvb 详情148.2MB[YYTvO][V2R][0307]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07_二十一世纪唐宋诗之争-张毅.rmvb 详情147.7MB [YYTvO][V2R][0308]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08_苏轼的创作与其人格魅力-朱靖华.rmvb 详情147.4MB [YYTvO][V2R][0309]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09_韩孟琐谈-郝世峰.rmvb 详情147.5MB[YYTvO][V2R][0310]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10_中国宋代净土文化与梅花诗-李炳海.rmvb 详情147.3MB [YYTvO][V2R][0311]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11_李后主和他的词-李敬一.rmvb 详情147.3MB[YYTvO][V2R][0312]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12_三曹父子与建安诗风-钱志熙.rmvb 详情147.4MB [YYTvO][V2R][0313]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13_中国古代的咏怀诗-孙明君.rmvb 详情148.4MB[YYTvO][V2R][0314]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14_怎样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李敬一.rmvb 详情149.1MB [YYTvO][V2R][0315]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15_古代诗歌创作的奇思-葛晓音.rmvb 详情147.3MB [YYTvO][V2R][0316]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16_从现代观点看几首旧诗(上)-叶嘉莹.rmvb 详情146.7MB [YYTvO][V2R][0317]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17_从现代观点看几首旧诗(下)-叶嘉莹.rmvb 详情147.6MB [YYTvO][V2R][0318]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18_论王国维词-叶嘉莹.rmvb 详情147.7MB[YYTvO][V2R][0319]百家讲坛_风雅百代存19_对现代词学与王国维词论的现代反思-叶嘉莹.rmvb 详情147.2MB[YYTvO][V2R][0401]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01_文学创作中的未知结构(上)-余秋雨.rmvb 详情148.3MB [YYTvO][V2R][0402]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02_文学创作中的未知结构(下)-余秋雨.rmvb 详情148.2MB [YYTvO][V2R][0403]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03_余秋雨谈散文-余秋雨.rmvb 详情147.7MB[YYTvO][V2R][0404]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04_创作与翻译(上)-余光中.rmvb 详情147.7MB[YYTvO][V2R][0405]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05_创作与翻译(下)-余光中.rmvb 详情147.9MB[YYTvO][V2R][0406]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06_经验·想像力·真实——全球化背景中的文学写作(上)-格非.rmvb 详情148.7MB[YYTvO][V2R][0407]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07_经验·想像力·真实——全球化背景中的文学写作(下)-格非.rmvb 详情148.4MB[YYTvO][V2R][0408]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08_艺术感觉与艺术创造(上)-曹文轩.rmvb 详情147.7MB [YYTvO][V2R][0409]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09_艺术感觉与艺术创造(下)-曹文轩.rmvb 详情147.7MB [YYTvO][V2R][0410]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10_谜语之谜——艺术逻辑的基本原理-董小英.rmvb 详情147.6MB[YYTvO][V2R][0411]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11_欧美小说的情节演化模式(上)-张世君.rmvb 详情147.9MB [YYTvO][V2R][0412]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12_欧美小说的情节演化模式(下)-张世君.rmvb 详情147.8MB [YYTvO][V2R][0413]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13_欧美小说人物速写(上)-张世君.rmvb 详情148.4MB [YYTvO][V2R][0414]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14_欧美小说人物速写(下)-张世君.rmvb 详情148.3MB [YYTvO][V2R][0415]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15_诗的发现-吴思敬.rmvb 详情147.6MB[YYTvO][V2R][0416]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16_诗的人文关怀-罗宗强.rmvb 详情147.6MB[YYTvO][V2R][0417]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17_漫谈诗歌创作(上)-邹静之.rmvb 详情147.6MB [YYTvO][V2R][0418]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18_漫谈诗歌创作(下)-邹静之.rmvb 详情148.5MB [YYTvO][V2R][0419]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19_关于诗词的对话-止庵、刘宏.rmvb 详情148.3MB [YYTvO][V2R][0420]百家讲坛_语言的方程20_关于艺术的对话-刘心武、张颐武.rmvb 详情148.5MB [YYTvO][V2R][0501]百家讲坛_文学的个性01_路遥的诗意-郭小聪.rmvb 详情147.7MB[YYTvO][V2R][0502]百家讲坛_文学的个性02_走向“文化诗学”-童庆炳.rmvb 详情148.3MB[YYTvO][V2R][0503]百家讲坛_文学的个性03_文学创作中对“讲话”的认识-苏叔阳.rmvb 详情147.7MB [YYTvO][V2R][0504]百家讲坛_文学的个性04_民间艺术源,提炼成神迹-李燕.rmvb 详情147.6MB [YYTvO][V2R][0505]百家讲坛_文学的个性05_坚持人民文艺先进方向-张炯.rmvb 详情147.7MB[YYTvO][V2R][0506]百家讲坛_文学的个性06_中国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降边嘉措.rmvb 详情148.7MB [YYTvO][V2R][0507]百家讲坛_文学的个性07_海派文学的两个传统-陈思和.rmvb 详情148.6MB [YYTvO][V2R][0508]百家讲坛_文学的个性08_漫谈金庸武侠小说-严家炎.rmvb 详情149.2MB[YYTvO][V2R][0509]百家讲坛_文学的个性09_曹禺名剧的误解、曲解与理解-王卫平.rmvb 详情147.7MB [YYTvO][V2R][0510]百家讲坛_文学的个性10_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与象征艺术(上)-孙玉石.rmvb 详情147.8MB[YYTvO][V2R][0511]百家讲坛_文学的个性11_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与象征艺术(下)-孙玉石.rmvb 详情147.8MB[YYTvO][V2R][0512]百家讲坛_文学的个性12_老舍的爱好-舒乙.rmvb 详情148.1MB[YYTvO][V2R][0601]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01_夏商周断代工程-彭林.rmvb 详情167.5MB[YYTvO][V2R][0602]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02_夏文化与夏王朝-邹衡.rmvb 详情147.2MB[YYTvO][V2R][0603]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03_武王伐纣与天文历史年代学-江晓原.rmvb 详情148.4MB [YYTvO][V2R][0604]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04_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孙家洲.rmvb 详情147.8MB [YYTvO][V2R][0605]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05_汉唐金银器与社会生活-齐东方.rmvb 详情147.3MB [YYTvO][V2R][0606]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06_敦煌资料与唐朝人的衣食住行.rmvb 详情148.4MB [YYTvO][V2R][0607]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07_漫谈元代藏族的历史文化-陈庆.rmvb 详情147.6MB [YYTvO][V2R][0608]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08_正确看待康雍乾之世(上)-周思源.rmvb 详情148.2MB [YYTvO][V2R][0609]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09_正确看待康雍乾之世(下)-周思源.rmvb 详情148.1MB [YYTvO][V2R][0610]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10_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上)-杨天石.rmvb 详情147.8MB [YYTvO][V2R][0611]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11_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下)-杨天石.rmvb 详情147.9MB [YYTvO][V2R][0612]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12_丝绸之路与丝路考古学-孟凡人.rmvb 详情147.3MB [YYTvO][V2R][0613]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13_避暑山庄百年史-王思治.rmvb 详情147.7MB[YYTvO][V2R][0614]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14_中国古代的图腾崇拜-李炳海.rmvb 详情147.3MB [YYTvO][V2R][0615]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15_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冯时.rmvb 详情148MB[YYTvO][V2R][0616]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16_中国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古代文明-白云翔.rmvb 详情147.5MB [YYTvO][V2R][0617]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17_中国古代体育-崔乐泉.rmvb 详情147.3MB[YYTvO][V2R][0618]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18_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王世民.rmvb 详情147.3MB[YYTvO][V2R][0619]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19_中国古代雕塑-钱绍武.rmvb 详情147.3MB[YYTvO][V2R][0620]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20_中国古代的简牍与石刻-赵超.rmvb 详情147.3MB [YYTvO][V2R][0621]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21_中国古代兵器-杨泓.rmvb 详情147.3MB[YYTvO][V2R][0622]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22_解读中国古代都城(上)-刘庆柱.rmvb 详情147.8MB [YYTvO][V2R][0623]百家讲坛_华夏春秋志23_解读中国古代都城(下)-刘庆柱.rmvb 详情147.9MB————《百家讲坛》之《清十二帝疑案》VCD版共28集,电视版共37集,请到2004-2005年贴子中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唐金银器与社会生活齐东方主讲人简介:齐东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主要从事汉唐时期的考古、历史、文物、美术的教学与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唐代金银器研究》等三部,发表各种论著百余篇,主要包括吐谷浑余部历史的研究、三国至隋唐时期墓葬制度的研究、中国古代金银器研究、古代马具的研究、古代玻璃器研究、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曾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目前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重大课题“汉唐陵墓制度研究”、“边疆考古研究”、“古代中外关系史:新史料的调查、整理与研究”等课题。

专业:中国考古学、美术史。

主从事三国至隋唐(三至十世纪)考古和中西交通考古、美术史的教学与研究。

内容简介:灿烂辉煌的黄金、白银,自古以来被视为珍贵财富的象征。

中国古代金银器富丽华美、格调高雅。

一件件巧夺天工的传世之作,凝聚着古代人民的智慧与灵感。

透视出一个朝代的繁华与发展。

黄金、白银的自然魅力和永恒价值,使古今中外的人们对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现代考古学挖掘的大量实物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金银器的制造和使用,曾出现过变幻莫测,叠宕起伏的变化。

在古代社会中,金银器还担负着多种社会功能。

它们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全文:今天我讲这个题目是金银器,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一种说法叫汉唐盛世。

那么这个汉唐盛世出土的文物也是最精彩的,在这些最精彩的文物当中,金银器又是最灿烂辉煌的,所以今天跟大家一起来探讨和鉴赏汉唐时期的金银器。

金银器,由于它这种自然的属性,使它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和永恒的价值,所以每一个人,古今中外,都和金银器或多或少地发生一些联系,经济学家曾经把金银作为一种价值的尺度,商人把金银作为一种财富,艺术家呢,把金银作为一种精美工艺品制作的材料,那么对考古学家和我们在研究历史、研究文物时,金银器意味着什么呢,所以我想从以下这四个方面来跟大家一起探讨。

第一个就是神秘与崇拜的象征,第二是艺术创造的新天地,第三个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媒介,第四个、社会运转的润滑剂。

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来看一看汉唐时期的金银器物。

大家知道金银,它有一种特殊的作用,在古代社会,它体现了货币、赋税、赏赐、供奉,赠送、施舍、悬赏、贿赂、赌博等等各种各样的功能,这样它就直接地参与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生活,成为社会运转的润滑剂,而且,金银给我们每一个人,影响都很大,甚至影响到我们汉语的一些词汇上,我们可以从一些成语和俗语当中看到和金银有关的一些东西,比方说在日常用语当中,我们在形容一种承诺的时候,叫“金口玉言”,在形容一种规定的时候,叫做“金科玉律”,形容时间宝贵叫“一刻千金”,形容文章写得好,叫“惜墨如金”,或者叫“点石成金”,我们读书呢,要想读得好,会有一个“书中自有黄金屋”,比如漂亮的小孩,我们叫“金童”,高贵的女孩,我们叫“金枝”,如果一个人从坏变好,就叫“浪子回头金不换”。

可见金银的这种价值观念,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现在每一个人的思想深处,使它由一个纯物质的领域,凸显到社会精神的层面。

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来谈金银器的问题。

第一个是神秘和崇拜的象征。

汉代人有一种观念,就是认为如果用金银做食器,可以长生不老,可以不死,这种观念在当时的人的心目当中是根深蒂固的。

虽然这是一种偏见,但是它就会使一些帝王、贵族疯狂地追求和占有金银,在考古发现当中,当然会反映出这种社会的历史背景,大家现在看到的是金灶,就是做饭用的灶,这个灶做得非常精美,上面有烟筒,有火门,有挡火墙,然后还有釜,釜的里面还放了一些金粒,表现在煮米的一个情景,这个是用金来制作的,当然这是一种明器,做得很小,是一种象征性的东西。

那么这种发现不是孤例、不是偶然的。

我们在黄河下游的山东汉墓里头也曾经发现过这种金银器的,它的造型,几乎是完全一样的,也有烟筒,也有火门,也像煮饭似的,煮的那些金粒,不同的是在这件器物的底部有字,这个字,写的是“宜子孙”三个字。

像这种带吉祥用语的器物,在其他地方也可以见得到,比如像其他地方出土的金饰里边也有这样的东西,它露骨地表示出当时人们对于一种生活的一种追求。

金银器的发现,当然不只是象征的这种灶具的这些东西,还有其他别的。

比如像江苏徐州狮子山汉墓里头就出土了这样的金银器,那么这个金银器,看起来是具有一种很神秘的感觉,这些东西是作为一种饰件,而同时在其他地方,我们还发现另外一些器物,就徐州这个汉墓里边来看,它这个里边出土的有银的器皿,而这个器皿呢,上面还有文字,这个文字清楚地刻出了这件器物的容积,就是它能装多少东西,显然是和饮食用具是有关系的。

除此之外,我们在满城汉墓里边还看到了有这样很奇怪的器物,看起来像一个漏斗,另外一件看起来像一个碗或者像一个盒,但是它有很长的流。

这个器物是干什么的呢?据研究它是一种药具,就是人灌药的时候,使用这种银的器具。

由于这种长生不死或者是祈求长生不老这种愿望,就使它渗透到丧葬当中。

《汉书》里头明确地记载,帝王死了以后,他要用金缕玉衣,列侯还有始封贵人,这些人要用银缕玉衣。

长公主这些人要用铜缕玉衣,就是用金丝、银丝或者铜丝,把玉器连缀在一起做成这种葬服,那就是说金银同时又反映了一种保护尸体和强调等级的作用,所以我们说金银在古代社会当中,它体现了一种神秘或者一种崇拜这种观念。

这种情况就引起了一些人对于生产制造金银和金银器的这种探索。

比如在文献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有人就说“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那么金为什么不可以制作呢?就用其他的东西制作的。

大家知道黄金是自然的,它可以在自然当中存在,可是当时就有些人认为黄金是可以做的。

当然究竟能不能做,在当时的人想得还不是那么清楚,不过他这么想,就反映出当时的一些道家的思想和哲学的一些思想。

那么这些方士们准备制作或者希望制作金银的这个观念,它就促进了金银器的发展。

那么金银是可以合成的,就是人工合成的这种观念的影响是很大的,当时汉武帝也相信了这种说法,所以他亲自派人去进行这种所谓的金银的合成的制造。

方士们做的这种金银究竟是什么样?我们现在不清楚,但是我们在汉代发现了大量的鎏金的一些器物,这些器物当然和方士们所谓丹沙可以化金,可能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为什么会在战国或者在汉代,大量的鎏金器开始出现呢?我想多少和方士们在求索、探索制造金和银的这种探索当中的意外发现有关系,要不然它不会在这个时期,这样突然的兴盛和流行起来。

从文献记载上看,在汉代西汉时期中国的黄金是特别得多,我们只举一个例子,就是当时有个叫梁孝王,这个人在他死的时候,他家里头居然还有黄金四十万。

四十万斤,那这个数量是相当惊人的。

其实不止这一条文献记载,文献有很多。

有人做过统计,说西汉把文献当中这些黄金辑录出来,大概有二百余万斤,这还只是文献当中看到的,可是这些黄金最后在东汉文献当中就没有了,很少再记载黄金。

所以呢,在过去研究当中,就出现了一个“西汉巨量黄金消失之谜”这样的一个历史的悬案。

从清代以来,一直到现在,这个悬案也没有解决,那么有人就做出了推测,人们推测第一个是认为当时农民起义,使一些贵族们把一些黄金都埋葬起来了,后来就失传了,找不到了,这是一种推测。

还有一种推测,说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国用于购买西域的一些珍宝,使大量的黄金外流,这是一种说法。

第三种说法是什么呢?就是佛教传入到中国以后,泥金写经,还有造像涂金,把大量的黄金都消费掉了。

这是过去对于“西汉的巨额黄金消失之谜”,曾经有过这么三种推测。

那么这三种推测到现在也没有定论。

这样的话考古发现就显得很重要了,我们现在西汉时期的墓葬的发现,大概有几万座,大型的遗址也有很多发现,那么在这么多墓葬和遗址当中,发现的黄金还是很少的,所以呢,过去的发现就是这样。

可是最近这些年有一些新的发现,比方说西安北郊谭家乡这个地方,发现了两坑金饼,一共是二百一十九枚,它的总重量达到了五万四千多克,这是发现比较大的,再结合一些其他零散的一些发现,也许我们会通过这些考古新发现,对西汉巨量黄金消失之谜这个问题的最后解决,提供一些新的线索,这也是考古学发现的一个重要意义。

到南北朝时期的情况稍微有些变化,但是,这个时期我们可以通过文献记载可以知道,这个时候佛教在中国已经是很兴盛了。

那么佛教在中国兴盛以后,就建造寺院,这些寺院建造地非常豪华,有的时候都涂上金的。

然后呢,还要造像,有的直接用金造像,有的造铜的,然后鎏金。

所以这个时期的金银器的制造也是和一些信仰联系在一起。

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器皿,比方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件器物,这是三国时期一个墓里面出的,是一个银的唾壶,另外还在东晋墓里边发现了这个银碗,在北魏的墓葬里边发现有这种银的耳杯,就是说用金银做食器,或者用金银做一些容器,在当时还是很流行的。

接下来是唐代,那么唐代这种观念和汉代几乎没有差别,惊人地相似。

比方说到晚唐的时候有个人叫李德裕的这么一个非常有名的大臣,他就直接劝说敬宗皇帝,他劝说他的时候,直接引用的《汉书》,还是在讲用金银做食器可以不死,这种观念一直到唐代还是一样的。

那么和它有关的发现也有一些,比如在西安南郊有个著名的何家村遗址,这个何家村遗址就发现了大量的金银器,有趣的是这些金银器里边,有的它就装着一些药品类的。

比如上面有丹沙、石英这类的东西。

那么这类的东西,有人推测就是炼丹用的,而且它又和金银器放在一起。

可见汉代一直到唐代,人们把金银作为一种神秘和崇拜的象征,是一脉相承的,而且惊人地相似。

如果说有不同的话,就是说把金银还作为一种等级的观念,在唐代稍微有些变化,就是当时很明确地规定,说是一品以下的人不能用金做食器,六品以下的人不能用银来做食器。

当然了,事实上能不能遵守,是另外一回事情,因为我们发现在大量的墓葬当中,属于一品以下的这种墓葬里边也出金,金器,属于六品以下的这样的人的墓葬里边也出银器。

但是这个问题呀,并不是说文献记载有什么错误,从反面说明由于这种神秘的观念的趋势,由于长生不老的愿望,使一些人敢于冒着风险来违反法律行事。

好,下面我们讲第二个问题,就是艺术创造的新天地。

大家知道,在金属里边黄金和白银,它的延展性非常好,相对比较柔软,容易做出非常精美的器物。

所以精美的作品,精美的工艺作品很多都是用黄金和白银制作的。

工艺品当中的难、巧、细、精,用金银来表现是最合适的,所以在这一时期又出土了很多相关的一些文物。

下面我们看到这件文物是战国时期的,这是一件金盏,那么这件盏,大家一看就知道,它和铜器没有什么区别,在造型和纹样上没有什么区别,制作技法采用的也是铸造技术。

同样在这个时期,发现的其他器物也是这样,就是它是用一种铸造的方法来制造金银,其实这种方法对金银器来说并不合适。

因为金银它的这种特性体现不了,但是最初的时候,还是用传统的这种工艺技术来制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