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野战军淮海战役预备命令

合集下载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初,国军统帅部为避免重蹈东北战场覆辙,拟定了一个“徐蚌会战计划”,决定以白崇禧华中“剿总”的2个兵团、3个绥靖区共23万人,防御平汉铁路南段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屏障华南;以刘峙徐州“剿总”的4个兵团、4个绥靖区共60万人,以徐州为中心,沿津浦和陇海两条铁路线成所谓“一点两线”部署,以攻势防御,确保这一地区的交通,拱卫南京、上海。其中,总司令刘峙为首的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在徐州;黄百韬第7兵团在新安镇地区;李弥第13兵团在徐州以东碾庄圩、炮车地区;邱清泉第2兵团在徐州以西的黄口、砀山地区;孙元良第16兵团在蒙城地区;李延年第9绥靖区部队在海州地区;冯治安第3绥靖区部队位临城、枣庄、台儿庄地区;刘汝明第4绥靖区部队在商丘地区;周岩第1绥靖区部队在淮阴地区。同时,蒋介石又令白崇禧华中“剿总”所属之黄维第12兵团向确山、驻马店集中,准备转用于徐州方向。这样,国军在淮海地区就形成了一个头在徐州,尾在确山的弯弯曲曲,尾巴很长的”长蛇阵“部署。总兵力达29个军70个师,近70万人。
1948年11月6日夜,华东野战军按预定的作战部署,发起淮海战役,向徐州东、西两面的国军进逼。华野主力从临沂、滕县等地向陇海路东段疾进,突击集团直扑新安镇、阿湖地区的黄百韬兵团。第6纵队首先歼灭了码头镇的敌军,鲁中南纵队包围了郯城;第4、第8纵队占领了邳县、滩上一线,先头部队向陇海线运河桥挺进,山东兵团第7、第10、第13纵队从临城、枣庄向韩庄、万年闸、台儿庄一线急进,于8日突破运河防线,直逼徐州东北面的贾汪。国军第3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率所部第59军和第77军共2.3万人在贾汪、台儿庄起义。山东兵团的3个纵队通过该部防区迅速南下,直插徐州东侧,切断了陇海路。解放军各纵队从东、东北方向进逼徐州。 刘峙见共军多路向徐州逼近,何、张率部起义,十分恐慌,遂于11月9日改变原定将各机动兵团撤至徐蚌线两侧的计划,着令邱清泉的第2兵团、李弥的第13兵团和孙元良的第16兵团向徐州收缩,以加强徐州的防御。刘峙的这一部署,恰好迎合了解放军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战略意图。战役刚开始,刘峙就想总退确,他的胆怯,注定了他的失败。当初蒋介石派刘峙到徐州坐镇指挥时,国军内部就议论纷纷,认为刘峙根本就不是解放军的对手。有人说:“徐州是南京的大门,应该派一员虎将把守;不派一虎,也应派一狗看门,如今只派来一只猪,眼看大门是守不住了。” 毛泽东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于11月9日指示华野、中野:“徐州之敌有总退却模样,你们按照敌要总退却的估计,迅速部署截断敌退路,以利围歼是正确的。”并要求中野:“你们勿须不顾一切,集中4个纵队全力攻取宿县,歼灭孙元良等部,切断徐蚌路。……至要至盼。”

淮海战役前夕的一封重要电报

淮海战役前夕的一封重要电报

淮海战役前⼣的⼀封重要电报【何新华东解放战争资料】何新:淮海战役前⼣⽑泽东批评粟裕的电报在淮海战役即将打响的1948年10⽉30⽇,⽑主席以中央军委的名义,给华东局书记、华东军区政委饶漱⽯发了⼀封措辞⾮常严厉的电报,电⽂明确地批评粟裕:漱⽯同志:⾃中央⼦虞电⾄今巳九⽉,未寒电⾄今亦已两个半⽉,华野(指粟裕西兵团)前委书记(指粟裕)对于执⾏中央请⽰报告制度及在军中开展反对⽆纪律、⽆政府状态,反对事前不报告的经验主义与游击主义恶劣作风,⾄今没有表⽰态度,亦未申明理由。

在此问题上失去主动性,落后于⼀切兵团之后,实属不合。

你是华东军区及华野全军的政治委员,现责你传中央意旨,处理此项问题,并将结果电告为盼。

军委(亥)【⼏点讨论】此电特别可注意的应是以下⼏点:1、电⽂中的“华野前委书记”特指粟裕。

电⽂措辞严厉,批评粟兵团“⽆纪律,⽆政府,游击主义作风”,“落后于其他⼀切兵团”。

2、此电未通报陈毅、粟裕、谭震林等华野其他领导⼈,亦未转发中原局、中原军区领导⼈刘邓(此时粟裕部组织关系本应⾪属中原军区管辖),⽽是仅发给时任华东局第⼀书记及华东军区领导⼈的饶漱⽯个⼈。

3、电⽂中称饶漱⽯——“你是华东军区及华野全军的政治委员”——这实际是1947年7⽉华野分兵以前饶漱⽯被任命的职务。

此时军委电报重申及特别强调饶漱⽯仍是“华野全军”的政治委员——这就否定了近年流⾏的⼀个说法,即所谓“⽑泽东1948年5⽉曾经在城南庄委任粟裕作为华野全军的代司令及代政委,指挥华野全军”的说法,——乃是虚假不实的。

4、1948年10⽉11⽇,⽑泽东亲⾃设计的“淮海战役作战⽅针”之第五部分,⽑泽东确定了淮海战役作战各个阶段的⽬标和进程。

根据⽑泽东的设想,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联合作战。

原华野的粟裕兵团与谭震林⼭东兵团在淮海战役期间也配合作战。

但是在淮海战役结束后,粟裕兵团与⼭东兵团仍应分别⼆部,独⽴作战。

⽑泽东说:“(五)你们以⼗⼀、⼗⼆两⽉完成淮海战役。

回顾淮海战役中的中原野战军

回顾淮海战役中的中原野战军

回顾淮海战役中的中原野战军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南线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

其规模之大,战斗之激烈,我军斩获之众,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是罕见的。

淮海战役连同辽沈、平津战役的伟大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大大加速了全中国解放的进程。

这次战役,是党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领导决策,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统筹指挥,广大人民群众全力支援,由华东、中原野战军和华北、华东、中原地方部队并肩作战,而共同完成的。

当时我任中原野战军参谋长,作为此次战役的参加者,仅就中原野战军在战役中的行动作一回顾,以供研究探讨。

一、作战方针和战役准备1948年9 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根据过去两年我军的作战成绩和整个敌我形势,规定了人民解放军第三年仍然在长江以北和华北、东北地区歼敌的任务。

中央军委要求全军应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15个旅左右,其中规定中原野战军歼敌14个旅左右,并攻占鄂豫皖3 省若干城市;指示全国各战场发起秋季攻势,中野协同华野作战,歼灭中原敌人,解放全中原;尔后协同各兄弟野战军,继续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之深远后方。

9 月6 日,正在中央开会的邓小平政委写信给中原局和中原野战军,传达了会议精神,特别强调提高纪律性,克服全党严重存在的无政府无纪律状况,是保障革命胜利的中心环节。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是1947年7 月、8 月间开始的。

我中野部队跃进大别山,在华东野战军协同下,以品字形展开于江、淮、河、汉之间,转战中原一年中,主力一部地方化,发展地方武装21万,创建了皖西、鄂豫、桐柏、江汉、豫西、陕南、豫皖苏等有3000 万人口的7个解放区,把敌人赖以进攻我军的后方,变成我军继续大量歼灭敌人,发展战略进攻的前进基地。

1948年7 月底至8 月初,中原局和中原军区在豫西宝丰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准备夺取全国胜利的指示,决定在过去半年作战和整党、新式整军的基础上,再以两个月时间进行整党整军。

我军淮海战役领导指挥决策的全过程

我军淮海战役领导指挥决策的全过程

观潮:我军淮海战役领导指挥的决策全过程观察者网昨天23:09【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观潮】在继续阐述分析我军淮海战役指挥决策过程之前,有必要在此阐述一下淮海战役开始时,有关中野和华野某些作战情况,回答一些人对战役进程的两个猜测性问题。

一是战役发起时中野的部署是否得当的问题;二是敌军黄百韬兵团有无可能不在碾庄被包围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陈邓指挥的中野四个纵队,在战役开始时是否部署不当?根据电报文献可知,陈邓指挥的中野四个纵队,在战役开始时的首歼目标,是敌刘汝明四绥区的两个军,计划歼敌地点是在陇海线上的商丘以东地区。

而实际上,刘汝明所部在此之前,已经乘火车沿陇海线到徐州,再转津浦线南下到了蚌埠以北地区。

对于刘汝明部的车运南下,无论是军委还是华野和中野,都没有获得有关的情报,因此中野对刘汝明部位置的判断有误。

但是,打刘汝明并不是中野战役开始时的唯一目标。

根据前面所述,中野此时担负的任务有多重性,要牵制邱清泉兵团、要攻歼刘汝明四绥区、要攻取宿县斩断徐蚌、要攻歼孙元良兵团……而与此同时,中野的态势则不是很有利,四个纵队中的三个正在向永城地区集结的行军之中,九纵正在不顾疲劳,沿陇海线急行军赶往战场。

任务的多重性和部队的分散,增加了部署的难度,使指挥员的决心很不容易下。

陇海线陈邓最后是采用了一个很有弹性的部署,三个纵队在行进间面向东北做扇形展开,扇形的北侧是中野一纵向陇海线上的商丘地区进击,既能向北在陇海线上攻歼可能在那里的刘汝明部(实际歼灭了米文和的181师),也能迅速转向东面沿陇海线追击正在向徐州收缩的邱清泉兵团;扇形的东北侧是中野四纵,用以切断可能沿陇海线西撤的敌四绥区部队(实际上就是米文和的181师)与砀山、黄口一带准备收缩徐州的邱清泉兵团之间的联系,并争取追歼撤退的邱清泉兵团(实际上歼灭邱清泉兵团后尾的部队)。

扇形的南侧,则是处于机动位置向东展开的中野三纵,可根据北侧战况的变化,或北向加入可能发生的大规模战斗(攻歼邱清泉兵团),或向东南斩断徐蚌线、攻克宿县并迎击可能沿徐蚌线北援的孙元良兵团(实际上攻克宿县斩断了徐蚌线,因孙元良兵团车运徐州,只歼灭了孙兵团的后卫部队),从开封方向赶来的中野九纵,则是具体战况或在商丘地区加入歼击陇海线之敌的战斗,或越过商丘地区与三纵一同直扑徐蚌线,斩断徐蚌线并阻击、围歼想徐州增援的孙元良兵团(实际上斩断了徐蚌线,截击歼灭了孙元良兵团的一部分)。

粟裕---淮海战役

粟裕---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粟裕立下第一功红军班长对黄埔教官,小米加步枪战胜飞机加大炮小米加步枪对飞机加大炮,北伐时期的班长对北伐时期的师长……乍看起来,这远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

但令人吃惊的是,粟裕——这位南昌起义时的班长竟向毛泽东拿出了一个60万“吃”掉80万的方案。

这就是军史上著名的“小淮海”打成“大淮海”。

1948年9月24日,就在将士们高呼着“打倒济南府,活捉王耀武”涌入济南城的那一刻,作为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的粟裕,却已酝酿着新的主意。

他向中央军委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

毛泽东次日复电:“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毛泽东指示:“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

”“歼灭黄伯韬,在两淮和海州地区作战,史学家一般称之为"小淮海"。

”军事博物馆编研处处长姜廷玉说,但,随着东北全境解放,粟裕的“胃口”变大了:11月8日,他发出了著名的“齐辰电”,“斗胆直陈”中央军委,要求把作战区域扩大到徐州、蚌埠一带——把“小淮海”变成“大淮海”。

粟裕的方案大得有些吓人,却很快得到毛泽东的首肯——两年前,39岁的粟裕指挥3万余人在苏中七战七捷,歼灭国民党精锐5万。

捷报传到延安,毛泽东说:“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11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

1949年1月6日15时30分,华东野战军向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杜聿明最终兵败被俘——在这场解放战争时期规模最大的战略决战中,66天之内,蒋介石80万精锐之师,覆灭了55.5万。

万里之外的斯大林在记事本上这样写道: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消息传到西柏坡,毛泽东称赞:“淮海战役打得好,好比一锅夹生饭,还没有完全煮熟,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

”他事后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下第一功。

”1960年,一年前刚被特赦的杜聿明突然接到邀请:周恩来、陈毅宴请来访的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请他作陪。

百战精典淮海战役

百战精典淮海战役

百战精典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百战精典淮海战役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百战精典淮海战役战争背景1948年下半年,国内形势愈发对国军不利,8月初,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议,提出了东北求稳定,华北求巩固,在西北阻匪扩张,在华东华中加强进剿的战略。

从下半年开始,国军开始实施重点防御,重兵坚守战略要点,编练强大机动兵团,造成共军对战略要点“吃不掉”,对增援兵团“嚼不烂”。

[4]一个月后,中共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了“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建军五百万,歼敌五百个旅,五年左右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任务。

[5] 战前态势9月间中共发起济南战役,攻克济南,这是中共首次攻克国军重兵设防的坚固城池,也宣示了重点防御计划的失败。

在战役中,尽管蒋介石命令集结在徐州地区的国民党黄百韬、邱清泉、李弥三个兵团北上解围,但摄于中共华东野战军的强大阻援部队,三个兵团17万余人,在华野阻援打援部队阵地前面徘徊,直至济南城破,黄、李两兵团尚未集结完毕[6] 。

新华社在1948年10月24日播发了济南战役的战果: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其官23人,战场起义2万余人,缴获辎重弹药无数[7] 。

美联社对此评论:“自今而后,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没有什么阻挡了[7] 。

济南攻克后,菏泽、临沂、烟台等地国军纷纷弃城,山东境内只剩除青岛等少数据点[8] ,使得共军南下作战再无负担,同时,鉴于邱黄李三兵团的犹豫,由此,当济南城内巷战仍在激烈进行,粟裕就于1948年9月24日7时发电报给中共中央军委,“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

[9] 中共中央军委经过慎重考虑,于1948年9月25日19时复电,同意粟裕的建议:“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10]战役准备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9月下旬,济南战役获胜三天后,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向中共中央军委提议,希望乘胜攻歼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战役、海州国军之战役,称为淮海战役,主要目标为歼灭距离徐州较远的黄百韬第7兵团、李延年第9绥靖区,为夺取徐州做好准备。

淮海战役——精选推荐

淮海战役——精选推荐

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战役背景(⼀)1948年11⽉,经过最近四个⽉的战争,特别是北线的辽沈战役、南线的睢杞战役、济南战役,国民党军在战争中损失了⼋⼗三个师的建制部队,合计约⼀百万⼈,⼏乎占当时国民党军总兵⼒的⼀半。

使其总兵⼒下降到⼆百⼋⼗万,⽽解放军总兵⼒则上升为三百⼗四万,在⼆⼗多年的战争中,共产党⽅⾯的武装⾸次在数量上超过国民党⽅⾯。

军事上在北线,东北全境解放。

华北傅作义集团五⼗余万⼈,呈⼀字长蛇阵分布在张家⼝、北平、天津、唐⼭诸点,正⾯临东北、华北解放军的联合打击;⼭西阎锡⼭集团⼗余万⼈困守孤城太原。

整个华北地区国民党军仅剩太原、保定、⼤同、承德、归绥、北平、天津、唐⼭、张家⼝等互不相连的孤⽴据点。

南线,也已构不成完整的防线,仅在徐州、汉⼝、西安三个地区尚存三个主⼒集团,其中徐州刘峙集团虽有七⼗万⼈,但随着济南、郑州的解放,原先济南、徐州、郑州三⾜⿍⽴的防御体系已⼟崩⽡解,正⾯临着华东、中原解放军的联合打击。

华中⽩崇禧集团⼆⼗余万,正准备退守长江但还没有形成完整防线。

西安胡宗南集团⼆⼗五万⼈,被西北解放军牵制在西北地区,既不能东援华东,⼜不能南下华中。

整个战局⾮常不利。

⽽军队的⼠⽓进⼀步低落,厌战情绪⾼涨。

政治上国民党内部反蒋倒蒋活动加剧,军事上的接连失败,不仅以李宗仁、⽩崇禧为⾸的桂系,在美国的⽀持下加紧了反蒋活动,甚⾄蒋介⽯嫡系也有成员公开要求蒋介⽯下野。

社会舆论更是公开抨击蒋介⽯及其政府,表⽰了强烈的不满。

经济上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形势从1948年秋开始急剧恶化,迫使蒋介⽯于8⽉19⽇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发⾏⾦元劵,实⾏币制改⾰。

但还不到三个⽉,11⽉就宣布放弃限价政策,撤销⾦元劵最⾼发⾏限额,币制改⾰彻底失败。

物价随即飞涨,⼈⼼浮动,社会动荡,罢⼯、罢课、罢市此起彼伏。

国际上美国拒绝了蒋介⽯增加经济援助、派遣⾼级顾问团指挥作战的请求,甚⾄拒绝发表⽀持蒋介⽯的声明。

将⼀直推⾏的扶蒋反共的政策改为援助地⽅实⼒派,并从中寻找新的代理⼈,以取代蒋介⽯。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淮海战役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淮海战役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这场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也是解放军在全面抗战胜利逐步向最后胜利推进的重要里程碑。

一、背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淮海地区位于敌占区的东部,为重要的交通要地。

此区域的解放将为中共在华东地区的胜利奠定基础。

二、战略目标淮海战役的战略目标是解放淮海地区,割断国民党军队的后勤线,消灭大量敌军,为解放全国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三、战役过程1. 准备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主攻方向确定为徐州,集结大量兵力,精心组织训练,并与国共两党合作筹划战役。

解放军在战前进行了详细的地形侦查和敌情分析,并充分利用情报优势。

2. 主攻击阶段11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军队发动总攻。

解放军采取了先包围后歼灭的战术,迅速包围了徐州,阻断了敌军的撤退路径,使国民党军队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3. 清剿残敌阶段解放军在攻占徐州后,继续对国民党军队进行追击,剿灭了大部分敌军。

随着敌军的主力被消灭,淮海战役进入最后的阶段。

4. 收缴战果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为今后的战斗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

四、战役结果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胜利。

战役结束后,解放军共消灭国民党军队20余万人,收复了徐州、镇江、扬州等重要城市,有效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实力,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五、战役意义淮海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面抗战中取得了战略优势,进一步加强了人民解放军的威信,同时也对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坚定。

总结:淮海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对于解放华东地区、削弱国民党军队的实力,以及为最终战胜敌人奠定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这场战役的胜利,彰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斗志和强大实力,也为中国抗战取得最终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野战军淮海战役预备命令华东野战军淮海战役预备命令(一九四八年十月二十三日)(甲)济南大捷后,刘匪为防我进击徐州及新、海、两淮地区南下华中,刻以黄兵团主力守备新安廿地区;十三兵团之九军守备运河以西徐州、赵墩段铁路,其八军亦正自丰、砀地区东开除州中;七十二军似任徐州城防守备;冯治安部主力控制韩庄、台儿庄及柳泉、贾汪及运河沿线正加修工事中;邱兵团主力亦已东移砀山、丰县、黄口地区集结待机,似随时作机动增援准备;孙(元良)兵团及刘汝明部六十八军、五十五军控制于商汴段,并有继续东开模样。

我陈军长邓政委率部已于二十二日攻占郑州,并将继续转兵东进夺取开封,尔后继续向徐蚌段前进。

(乙)我为继续歼灭中原战场敌之机动兵团有生力量,使山东、华中解放区联成一片,暴露津浦南段,孤立徐州,进一步开展中原战局更有利之形势,决集中华野全力(包括西兵团、山东兵团、苏北兵团及鲁中南主力)首先歼灭据守新安镇为中心之黄伯韬兵团(包括二十五军、六十四军、六十三军、一百军各部),并求歼徐州外围韩庄、台儿庄、贾汪地区之冯治安一部或大部,尔后视情况发展,进击两淮、高、宝及新、海,或再歼由徐东援之邱、李兵团之大部或一部;乘胜扩张战果,西进津浦,南逼长江,打烂蒋匪之华中防御体系,迫敌完全转入防御。

估计战斗发起时,冯治安部可能收缩韩庄、台儿壬及运河沿线;黄伯韬兵团亦可能缩集新安镇为中心周围地区固守待援,徐州以西之邱兵团可能向徐州集结,会同李兵团向徐州东北出动,以保徐州,但发觉我主力围歼黄兵团时,该两兵团有先后沿陇海路两侧东援,或同时集中东援之可能;同时海州、两淮之敌亦可能以小部出扰策应。

(丙)各部作战任务预定区分如下:(一)集中一、六、九、鲁中南、四、八、十一、及苏北兵团(二、十一、十二、)十个纵队并特种纵队担任围歼以新安镇为中心之黄百韬兵团,约七至八个旅兵力,其任务区分;1.以四、八纵附东兵团炮兵团之野炮营首先围歼运河车站、炮车地区之敌,并扫清+口至猫儿窝段运河两侧及邳县、官湖地区之敌,开辟与控制阻援阵地;尔后该两纵主力即沿运河以东、+口、滩上,邳县、官湖及运河车站、炮车沿线,并以南至猫儿窝、窑湾、纪集之间地区部署阻援,并应以运河线为主要阵地,构筑坚固工事,尽量伸派精干部队挺进至运河以西,协同江淮军区武装,逼近赵墩、土山镇、睢宁地区游击侦察活动,坚决阻击李、邱兵团之东援,保障主力围歼黄兵团之作战安全,该两纵统归四纵陶司令、郭政委指挥,其具体部署由陶郭决定之。

2.以九纵沿沐河两侧前进,担任包围新安镇及红花埠附近地区之敌(黄伯韬兵团部附四十四旅)任务,俟我围歼瓦窑地区之敌得手后,配合一、六、鲁中南纵围歼新安镇之敌。

3.以一、六纵队、鲁中南纵队(附特纵日式榴弹炮二个连及野炮三个连——其日榴二个连及野炮一个连附一纵,另野炮二个连附六纵)由本部直接指挥,担任围歼瓦窑地区之十三军主力。

一纵经郯城、马头之间地区开进,应以主力首先由红花埠以西,杨家集、程家集以东之间,插至前后沙墩、底湖、候墩、东马港之线。

背靠九纵,尔后由东向西配合六、鲁中南纵围歼瓦窑、程家集、马圩地区之六十三军生力。

六纵经马头、重坊之间地区开进,应以主力沿杨家集、程家集(不含)以西沂河以东之间插至青石桥、大小新庄、松园、老庄、并以一部由马圩以南向东与一纵打通联系,由西向东及由南向北攻击,配合一、鲁纵围歼马圩、瓦窑、程家集地区之六十三军主力。

鲁中南纵应以一部包围监视郯城之王洪九部,主力尾一纵之后跟进至瓦窑以北之杨家集地区,担任由北向南攻击。

配合一、六纵围歼瓦窑、程家集、马圩地区之六十三军。

一、六、鲁中南纵围歼瓦窑、程家集、马圩地区之六十三军作战,应力求速战速决,尔后即转兵东向,协同九纵围歼新安之敌。

4.苏北兵团之二、十二纵(欠三十四旅)并指挥王、张纵队(附特纵日式榴弹炮一个连,野炮四个连),担任围歼阿湖地区之二十五军,该部经赤岸镇、山里头、张苍之线以东地区开进,应首先以主力一部夺取控制新安镇以东及东北之大佃户、二0五高地,一一六。

四高地至山里头、鲁窝子沿线阵地,切断敌二十五军向新安镇之退路,尔后集中主力分割围歼之,但亦必须同时以一部首先切断敌向海州退路,防敌后窜。

苏北兵团留淮海之十一纵,应同时包围高流、高潭沟、官庄地区之六十四军,不让其与二十五军及黄兵团部靠拢,待瓦窑、阿湖地区得手后,集中二、十二、王张纵队配合该纵围歼之,其具体部署由韦吉决定之。

5.特纵除工兵五个连分附七、十、四、八、十三纵协助架桥,日式榴弹炮、野炮分附一、六纵及苏北兵团作战外,该纵率美式榴弹炮团及坦克全部于战役发起时,集结临沂附近地区待命参战。

(二)为使主力有充裕时间围歼黄伯韬兵团,决定七、十、十三三个纵队,统归东兵团指挥,担任由临枣线向乾坤庄、台儿壬、运河沿线、贾汪地区,以攻势钳制迷惑敌人,形成攻徐态势,造成敌人错觉,吸引邱、李兵团北援或停滞于徐州附近,不敢大胆东援,各纵任务如下:1.十纵沿临城(临城之敌小部包围展开政治攻势解决之)、沙沟南下,首先以精干得力部队袭歼乾坤庄守敌,抢占控制大桥,尔后渡河南下,沿津浦路及东侧地区向利国驿、柳泉扩张攻势,并协同七纵向贾汪地区之敌攻击。

2.七纵由临城、枣庄之间先派精干得力部队袭歼万年闸地区守敌,抢占控制万年闸大桥,另以一部于主力行动前包围峄县,切断枣、峄敌之退路,掩护主力经曹马村、峄县、古邳地区,由万年闸及其东西地区渡运河直扑贾汪,如发现敌向南收缩则歼灭之,力求围gong贾汪冯治安总部,配合政治攻势迫冯起yi,该两纵统归十纵宋司令刘政委指挥。

具体部署由宋刘决定之。

3.十三纵担任围歼台儿庄之敌,如该地不便攻击,则可先以小部包围监视,主力由台儿庄以西至万年闸间渡运河直扑汴塘、宿羊山,寻歼守敌,切断台儿庄及以南运河沿线守敌退路而歼灭之,得手后以主力控制于宿羊山、汴塘及以北阵地外,应以一部迫近包围碾庄、曹八集段守敌,向东与四、八纵打通联系,准备协同四、八纵阻歼可能由徐沿铁路东援之敌。

七、十、十三三个纵队,具体部署由谭王决定之,东兵团之炮兵(欠一个营附四、八纵)之附属,亦由谭王规定。

(三)三纵并指挥广纵,冀鲁豫军区独立第一、第三两旅进入鲁西南金乡、单县、城武之间地区,视机向商砀段发动攻势,配合陈邓所率攻郑、汴部队东进破击津浦徐蚌段之行动及我东线主力围歼黄兵团之作战,力求拖住孙兵团不得经商、砀东援,并威迫邱兵团之侧后,使其不敢放胆由砀、徐东援。

第二步待陈邓攻汴得手,主力向东进击津浦时,再视机东转协同作战,具体部署由三纵孙司令、丁政委决定。

(四)各部在指定集结地区(另纸规定),战斗开进中应注意组织精干部队于主力前半日行程,搜索截捕歼击各开进地区及两侧外围守敌,勿使逐步后缩。

以上各纵统于十一月三日自指定集结地区开进,于五日晚发起点战斗。

(五)华中、江淮、冀鲁豫、豫皖苏军区之地方武装,在战役发起时即开始破击攻歼陇海、津浦铁路,断敌后方交通补给,迟阻敌之增援,配合主力作战,其任务区分如次:1.江淮军区之独立旅及三十四旅配合淮北地武担任破击陇海赵(墩)徐(州)段及津浦之徐(州)蚌(埠)段,以赵徐段为重点。

淮南地方武装应对蚌(埠)浦(口)段展开轮番破击。

2.豫皖苏应集结独立旅及分区基干团,担任破击津浦之徐(州)蚌(埠)段及陇海徐(州)商(丘)段,以徐蚌段为重点。

3.冀鲁豫军区担任对陇海路之徐(州)商)丘段辗转轮番破击。

4.华中军区之淮海分区地方武装配合滨海分区组织对海州、新浦地区守敌攻势,监视新浦、海州之敌,打击迟阻其西扰声援,同时以一部监视两淮之敌,苏中地武应组织对运河沿线及沿江发动攻势,箝制南线之敌。

5.滨海地武应配合淮海地武监视新浦、海州之敌,打击迟滞其西扰声援。

(丁)侦察任务区分;1.一、六、鲁中南纵查明掌握瓦窑地区之六十三军情况。

2.九纵负责查明掌握新安镇黄兵团部及一百军之情况。

3.苏北兵团及王张纵队负责查明掌握阿湖地区之二十五军情况,及高流、高潭沟地区之六十四军情况。

4.四、八纵负责查明掌握炮车、运河车站之六十三军情况。

5.十三纵负责查明掌握枣峄、台儿庄、汴塘、宿羊山地区之冯治安部五十九师情况。

6.七纵负责查明掌握临枣线、万年闸、贾汪地区之冯治安部情况。

7.十纵负责查明掌握韩庄、利国驿、贾汪地区及临城之冯治安部七十七师之情况。

8.三、广纵负责查明掌握兰封、商丘、砀山、黄口段之孙元良、邱清泉兵团情况。

9.各军区负责掌握该地武破击地段之财政部。

(戊)各部开进时间序列路线及集结地区区分:(一)左路:1.十一纵于二十五日晚由现地出发,沿卞桥、太平邑、费县、临沂之线,以五日行程于三十日拂晓前,进至重沟(不含)东北,以蒋家屯为中心地区集结待命。

2.六纵应二十五日晚由现地出发,经太平邑、铜石、费县,以五日行程于三十日拂晓前,进至朱陈西北之磊石为中心地区集结待命。

3.一纵于二十六日晚由现地出发,经南陀罗、卞桥、铜石、费县、武德,以六日行程于十一月一日拂晓前,进至临沂以南之东西高都为中心地区集结待命。

4.特纵于二十七日晚由现地出发,经放城、太平邑、地方、费县,以四日行程于三十一日拂晓前,进至以徕庄铺为中心地区集结待命。

5.野直于二十八日晚由现地出发,经泗水、南庙馆、太平邑、地方,以四日行程于十一月一日拂晓前,进至费县为中心地区集结待命。

6.十三纵于三十日晚由泗水地区出发,经卞侨、太平邑、铜石、郑城,以三日行程于十一月二日拂晓前,进至梁邱为中心地区集结待命。

7.九纵应于三十日晚由蒙阴以南之桃墟地区出发,经双侯集、半程、临沂,于三日行程于十一月二日拂晓前,进至重沟以西之大王家湖为中心地区集结待命。

8.鲁中南纵队应于三十日晚南移华埠以东地区集结待命。

(二)中路:1.四纵应于二十五日晚由现地出发,经兖州、土旺、城前、白彦、梁邱,以五日行程于三十日拂晓前,进至驼阴以南之西河为中心地区集结待命。

2.八纵应于二十七日晚由现地出发,经兖州、界牌、梁邱[丘],以六日行程于十一月二日拂晓前,进至梁邱东南之潮仙桥为中心地区集结待命。

(三)右路:1.七纵应于三十日晚东移西集以北地区集结待命。

2.十纵应于二十六日晚由现地出发,经肥城、安驾庄、宁阳兖州、邹县,以六日行程于十一月一日拂晓前,进至滕县为中心地区集结待命。

(四)三纵、广纵应于二十八日前,进至城武、单县、金乡地区待机。

(五)各纵应于三十一日即派人到徕庄铺特纵驻地,接领所配属之炮兵。

特纵附属各给之工兵连,应于十一月一日前,进至指定各该纵之集结地区交接(己)通讯联络:(1)口令联络记号,十月份仍继续使用讯字委四号,自十一月一日启用野字第一号。

(2)步炮联络记号,自十一月一日启用野字第一号(其旗色一律使用三色指挥旗)。

(庚)粮让布置,医院设置,伤员转运,电话架设,另行通知。

(辛)本部第一步进至费县,战斗发起时进至马头以北二十里之庄坞附近指挥附开进日程表,集结位置区分图及开进每日宿营分界图(壬)注意事项:1.各部均须先行派队至指定集结地区,配合地方武装、政府,布置封锁消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