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野战军

合集下载

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序列

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序列

作者: 孙金平| 2007年10月03日23:20 | 栏目: 焦点人物(3989) 点击 | (9) 评论| 本文地址: /post/1214/108605 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序列一野战军序列[ 2005-12-24 16:25:25 | By: 逛逛看看]第一野战军司令:彭德怀政委:习仲勋副司令:张宗逊、赵寿山副政委、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参谋长:阎揆要下辖兵团:十八兵团十九兵团二兵团一兵团二十二兵团十八兵团司令员、政委:周士第副司令:王新亭、陈漫远副政委:王新亭参谋长:陈漫远政治部主任:胡耀邦下辖军:六十军六十一军六十二军六十军军长:张祖谅政委:袁子钦副政委:白天、桂绍彬参谋长:邓士俊军政治部主任:周仲英下辖师:一七八师一七九师一八O师一七八师师长:温先星政委:刘聚奎一七九师师长:黄定基政委:萧新春一八O师师长:郑其贵政委:王观朝军长:韦杰政委:徐子荣副政委:郭林祥参谋长:郭林祥军政治部主任:胡正平下辖师:一八一师一八二师一八三师一兵团司令员:王震政委:张子意副司令: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孙志远下辖军:一军二军七军一军军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副政委:余秋里冼恒汉副军长:王尚荣参谋长:陈外欧军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副主任:下辖师:一师二师三师一师师长:傅传作政委:曾祥煌二师师长:王绍南政委:颜金生三师师长:兴中政委:曹光琳二军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副军长:顿星云军政治部主任:左齐下辖师:四师五师六师四师师长:杨秀山政委:杨秀山五师师长:徐国贤政委:李铨六师师长:张仲瀚政委:曾涤七军军长:彭绍辉政委:罗贵波副军长:参谋长:何辉燕军政治部主任:候维-下辖师:一九师二十师二十一师一九师师长:朱绍田政委:孙鸿志二十师师长:张新华政委:龙福才二十一师师长:范忠祥政委:李建良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政委:王世泰副司令:副政委:徐立清参谋长:张文舟政治部主任:下辖军:三军四军六军三军军长:黄新廷政委:朱-副政委:朱辉照副军长:唐金龙参谋长:朱文清军政治部主任:江勇为军政治部副主任:下辖师:七师八师九师七师师长:张开基政委:梁仁芥八师师长:杨嘉-政委:孟昭亮九师师长:朱声达政委:王赤军四军军长:张达志政委:张伸良副政委:副军长:张超群军政治部主任:下辖师:十师十一师十二师十师师长:高锦纯政委:左爱十一师师长:郭炳坤政委:高维嵩十二师师长:郭宝珊政委:李宗贵六军军长:罗元发政委:张贤约副军长:张贤约参谋长:唐子奇军政治部主任:饶正锡下辖师:一六师一七师十八师一六师师长:吴宗先政委:关盛志一七师师长:程悦长政委:黄振棠一八师师长:陈刚政委:萧头生5军军长刘思肯政委赛福鼎.艾则孜(后由顿星云接任)8军军长姚喆政委高克林9军军长赵锡光政委张仲瀚独2军军长马惇靖政委甄华独3军军长蒋汉诚政委黄忠学第二野战军序列[ 2005-12-24 16:26:07 | By: 逛逛看看]第二野战军(1949年2月5日,中原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1948年11月1日,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和部队番号的规定,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最新中国四大野战军介绍

最新中国四大野战军介绍

第一野战军/西北野战军(彭德怀〈司令员兼政委〉)第一兵团(王震〈兼政委〉)第1军(贺炳炎、廖汉生)第1师(黄新庭、余秋里)第2师(王尚荣、颜金生)第3师(傅传作、曹光琳)第2军(王震〈兼政委〉)第4师(杨秀山、曾光明)第5师(徐国贤、李铨)第6师(张仲瀚、曾涤)第7军(彭绍辉、罗贵波)第19师(何辉燕、朱绍田)第20师(张新华、龙福才)第21师(范忠祥、张建良)第二兵团(许光达、王世泰)第3军(许光达、朱明)第7军(唐金龙、梁仁芥)第8师(杨嘉瑞、孟昭亮)第9师(朱声达、王赤军)第4师(王世泰、张仲良)第10师(高锦纯、左爱)第11师(郭炳坤、高维嵩)第12师(郭宝珊、李宗贵)第6军(罗元发、徐立清)第16师(吴宗先、关盛志)第17师(程悦长、黄振棠)第18师(张树芝、伍生荣)第8军(姚喆、高克林)第22师(樊哲祥、黄立清)第23师(罗斌、姜文华)骑兵第1师(康建民、李佐玉)第二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第三兵团(陈锡联、谢富治)第10军(杜义德、王维钢)第28师(陈中民、姚克佑)第29师(周发田、于笑虹)第11军(曾绍山、鲍先志)第31师(赵兰田、周维)第32师(何正文、卢南樵)第33师(童国贵、高治国)第12军(王近山〈兼政委〉)第34师(尤太忠、邵子言)第35师(李德生、李如海)第36师(邢荣杰、刘昌任)第四兵团(陈赓〈兼政委〉)第13军(周希汉、刘有光)第37师(周学义、雷起云)第38师(徐其孝、南静之)第39师(黎锡福、侯德才)第14军(李成芳、雷荣天)第40师(刘丰、侯良辅)第41师(查玉升、丁荣昌)第42师(廖运周、张子明)第15军(秦基伟、谷景生)第43师(张显扬、薛韬)第44师(向守志〈兼政委〉)第45师(崔建功、王银山)第五兵团(杨勇、苏振华)第16军(尹先炳、王辉球)第46师(齐丁根、范阳春)第47师(李觉、郭强)第48师(郑统一、李一非)第17军(尹先炳、王辉球)第49师(汪家道、况玉纯)第50师(胡华居、卿正兴)第51师(闵学胜、崔子明)第18军(张国华、谭冠三)第52师(吴忠、刘振国)第53师(金绍山、王其梅)第54师(魏洪亮、罗野岗)特种兵纵队(李达〈兼政委〉)第三野战军/华东野战军(陈毅〈兼政委〉)第七兵团(王建安、谭启龙)第21军(滕海清、康志强)第61师(胡炜、王静敏)第62师(周纯麟、周世忠)第63师(吴华夺、谢锡玉)第22军(孙继先、丁秋生)第64师(马冠三、李荆山)第65师(陈士法、王六生)第66师(谢斌、刘伟)第23军(陶勇、卢胜)第67师(杜屏、李彬山)第68师(张云龙、陈茂辉)第69师(谭知耕、伍洪祥)第35军(吴化文、何克希)第103师(于怀安、彭胜标)第104师(方明胜、严政)第105师(何志斌、宋献章)第八兵团(陈士榘、袁忠贤)第24军(王必成、廖海光)第70师(陈仁洪、谢立全)第71师(梁金华、陈伟达)第72师(康林、张闯林)第25军(成钧、黄火星)第73师(王培臣、萧学林)第74师(张怀忠、邓清和)第75师(谢锐、何志远)第26军(张仁初、王一平)第76师(高文然、曹普南)第77师(王建青、董超)第78师(陈忠梅、张健)第34军(何基沣、赵启民)第100师(孙明泉、王学武)第101师(叶道友、杨汉林)第102师(李木生、廖成美)第九兵团(宋时轮、郭化若)第20军(刘飞、陈时夫)第58师(曾如清〈兼政委〉)第59师(程业棠、张文碧)第60师(陈挺、邱相田)第27军(聂凤智、刘浩天)第79师(萧镜海、谭佑铭)第80师(张秀、张少虹)第81师(孙端夫、罗维道)第30军(解振华、李干辉)第88师(吴大林、罗龙生)第89师(余光茂、王直)第90师(朱国华、张洪山)第33军(张克侠、翰念龙)第97师(杨干三、王羽中)第98师(崔振伦、曾旭清)第99师(傅继泽、泰化龙)第十兵团(叶飞、韦国清、张鼎丞)第28军(朱绍清、陈美藻)第82师(钟贤文、王若杰)第83师(朱耀华、李曼村)第84师(冯鼎三、王敬群)第29军(胡炳云、张藩)第85师(朱云谦〈兼政委〉)第86师(张宜友__)第87师(张强生、许家屯)第31军(周志坚、陈华堂)第91师(高锐、张英勃)第92师(徐体山、张英)第93师(傅绍甫、余明)第32军(谭希林、彭林)第94师(雄飞__)第95师(陈奇、阙中一)特种兵纵队(陈锐霆、张凯)华东海军(张爱萍〈兼政委〉)第四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第十二兵团(萧劲光〈兼政委〉)第40军(韩先楚、罗舜初)第118师(邓岳、李伯秋)第119师(宁贤文、刘光涛)第120师(郑大林、李改)第153师(管松涛__)第45军(黄永胜、邱会作)第133师(吴烈、谢明)第134师(钟明彪、谢家祥)第135师(丁盛任、韦祖珍)第158师(李道之、王晓生)第46军(詹才芳、李中权)第136师(曾雍雅、徐光华)第137师(萧全夫、李振声)第138师(任昌辉、王文)第159师(陈宗坤__)第十三兵团(程子华、萧华)第38军(李天佑、梁必业)第112师(江拥辉、黄玉昆)第113师(贺东生、王树君)第114师(刘贤权、方国安)第47军(梁兴初、周赤萍)第139师(贺庆积、晏福生)第140师(刘转连、陈发洪)第141师(叶建民、张百春)第160师(王明贵、邹衍)第49军(钟伟、袁升平)第145师(温玉成、谭友林)第146师(王奎先、栗在山)第147师(沈启贤、王建中)第162师(王兆相、陈德任)第十四兵团(刘亚楼、莫文骅)第39军(刘震、吴洗宪)第115师(胡继成、李世安)第116师(吴国璋、石瑛)第117师(张竭诚、李少元)第152师(罗华生、邱子明)第41军(吴克华、莫文骅)第121师(蔡正国、李丙令)第122师(田维扬、吴保山)第123师(江燮元、张秀川)第123师(左叶、曹传赞)第42军(万毅、刘兴元)第124师(徐国夫、李辉)第125师(彭龙飞、丁国钰)第126师(王振祥、何善远)第155师(廖仲符、钟民任)第十五兵团(邓华、赖传珠)第43军(洪学智、赖传珠)第127师(李作鹏、张池明)第128师(龙书金、徐斌州)第129师(阎捷三、袁克服)第44军(邓华、吴富善)第130师(徐绍华、邓东哲)第131师(刘永源、罗有荣)第132师(李化民、朱民亲)第157师(曾敬凡、邢程)第48军(贺晋年、陈仁麒)第142师(欧致富、谢镗忠)第143师(李光辉、刘禄长)第144师(周仁杰、钟文法)特种兵司令部(萧华、钟赤兵)第50军(曾泽生、徐文烈)第148师(白肇学、陈一霞)第149师(陇耀、李桂林)第150师(李佐、李冠元)第51军(张轸、杨春圃)第221师(鲍汝沣、杨劲任)两广纵队(曾生、雷经天)铁道运输司令部(郭维城)。

竟然突破一千万:解放军五大野战军累计歼敌数量

竟然突破一千万:解放军五大野战军累计歼敌数量

竟然突破一千万:解放军五大野战军累计歼敌数量在解放战争初期到1949年全军统一整编时,解放军存在纵队这一级编制。

各大解放区的纵队编制不尽相同,西北野战军的编制最小,一个纵队大约只有一万多人,一般下辖两到三个旅,中原野战军也是,不过,旅的编制和人数不同,中野一个旅人要多些,华东野战军一般是纵队下辖师,也有几个纵队是下辖旅的,东北野战军编制比较整一些,十二个步兵纵队,有几个纵队还有纵队炮团。

另外,华野和东野都有一个特种兵纵队,东野叫炮纵,华野叫特纵,主要是炮兵,也有少量的装甲兵。

华北军区部队也是纵队辖旅,所有纵队在1949年初的全军整编中全部整编为陆军军。

各野战军的纵队编制情况:第一野战军1949年2月1日全军统一整编时,西北野战军共辖7个纵队,每个纵队一般下辖两个旅。

西北野战军整编为第一野战军时,所属各纵队依次改称第1、第2、第3、第4、第6、第7、第8军(原来的旅改为师,一般每军下辖3个师),骑兵第1、第2旅改称骑兵第1、第2师,总兵力15.5万人。

一野各纵队兵力:1纵:1946年11月,编为第1纵队时8300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1军时共2.2万人。

2纵:1946年11月,编为第2纵队时8600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2军时共3.4万人。

3纵:1946年11月,编为第3纵队时15000人(因为是3旅编制),1949年2月,整编为第3军时共2.1万人。

4纵:1947年9月,编为第4纵队时11000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4军时共1.9万。

6纵:1947年10月,编为第6纵队时13000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6军时共1.4万人(下辖16师、17师2个师,6月新建第18师,估计人数已经在2万以上)7纵:1948年7月,编为第7纵队时11000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7军时共1.1万人(两个师,5月,扩充为3师编制,人数已在2万以上)8纵:1948年7月,编为第8纵队时10000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8军时共1万余人(下辖2个师,骑兵旅改建骑兵师脱离其建制)。

五大野战军实力及战斗力排名

五大野战军实力及战斗力排名

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实力及战斗力排名我认为解放战争中的五大野战军排名应该如下:第四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华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

原因:一.按统帅将领极其指挥艺术排名:(1).第三野战军——粟裕。

虽然是大将,但如果就单论解放战争中的战绩而言(七战七捷、鲁南战役、歼灭74师、莱芜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对比贺龙、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等元帅的话,授元帅军衔也不过分。

评分:5分。

(2).第四野战军的主要由毛主席一手创建的中央红军、抗战中的八路军115师,这支部队一直以骁勇著称,而统领这支英雄部队的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杰出的军事家林彪,而正是拥有了这样的骁将,才使四野创造出辽沈、平津这样两个战役歼敌100万人的范例。

评分:5分;(3)第二野战军——刘伯承:4分。

在千里大跃进前,战斗指挥无比精妙邯郸(平汉路)、定陶、鲁西南等战役指挥的有声有色,但在进入大别山后在指挥过程中有一定的失误,12万人马只剩6万9千余人,相对林彪、粟裕而言略逊一筹。

(4)第一野战军——彭德怀:4分。

陕北三战三捷,创造了以绝对劣势部队战胜绝对敌人优势部队的经典战例,但也有败榆林、败青(海)马(步芳)等之败绩。

(5)华北野战军——聂荣臻。

3分。

在抗日战争中晋察冀军区实力一直较强(中央军委语:为各解放区之首),但在解放战争中一直表现不佳。

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只有清风店、石门两役还算有所表现(但与华东、东北、晋冀鲁豫甚至西北一比,嘿嘿,就不说了)。

二.按部队装备及整体实力排名:(1)四野:5分。

在抗战胜利后,四野的前身山东军区(八路军115师)主力、新四军第三师(亦为115师发展而来)奉命出关,接受了苏军移交的前日本关东军约100万人的装备,背靠东北三省优势的资源,仅用三年时间就迅速组建了十二个步兵纵队及若干个独立师120余万人的部队,拥有了空(为全军仅有)、坦、炮等除海军外的几乎所有装备,在后来的战斗中又缴获了大量美式装备充实自己,使四野装备、战力始终位列全军之冠!(在1948年其他野战军还在大量使用爆破作业时,四野已能集中千门以上的火炮进行炮火支援了)。

五大野战军19个兵团司令员名录

五大野战军19个兵团司令员名录

五大野战军19个兵团司令员名录一兵团司令:上将王震(1908年4月11日-1993年3月12日),湖南浏阳人。

曾任第一野战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

二兵团司令:大将许光达(1908年11月19日-1969年6月3日),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湖南省长沙县东乡萝卜冲人。

曾任西北野战军军长、第2兵团司令员等职。

三兵团司令:陈锡联(1915.1.4-1999.6.10),湖北省红安县人。

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兵团司令员。

四兵团司令:大将陈赓(1903年2月27日-1961年3月16日)湖南湘乡人。

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曾任志愿军第4兵团司令员。

五兵团司令:上将杨勇(1913年10月28日-1983年1月6日)湖南浏阳县人。

曾任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司令员。

七兵团司令:上将王建安(1907-1980)原名王见安,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

曾任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司令员。

八兵团司令:上将陈士榘(1909年4月14日-1995年7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湖北省荆门市人。

曾任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司令员。

九兵团司令:上将宋时轮(1907.09.10-1991.09.17),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湖南醴陵北乡黄村人。

曾任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司令员。

十兵团司令:上将叶飞(1914.5.7-1999.4.18),军事家、政治家。

祖籍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镇,生于菲律宾奎松省,是中国惟一具有双重国籍的开国上将。

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司令员。

十二兵团司令:大将萧劲光(1903年1月4日—1989年3月29日),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国家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人民海军的主要创建者,人民解放军开国十大将之一。

湖南省长沙人。

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湖南军区司令员。

十三兵团司令程子华(1905-1991),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卓越的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我国经济战线杰出的领导者。

【精选】四大野战军战史及其排名

【精选】四大野战军战史及其排名

点评四大野战军战史及其排名(一):西北野战军一:1纵(司令员张宗逊上将)1纵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第1集团军,今天的对台一线部队在解放战争时的表现究竟如何呢?老实说,在西北野战军这个战斗力相对最薄弱的系列里,1纵的表现可以说是还不错,尤其主力358旅,为西野三大主力旅之一,其中的硬骨头6连更是大家所熟悉的。

这支部队无论从历史(红2军团,拥有两个红军团,这在全军的师中还不多见)还是从战绩看,排在第一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二:6纵(司令员罗元发中将)6纵很遗憾,在今天的解放军序列中已经消失了半个世纪了,唯一的影子在今天的新疆建设兵团里(好象解放军的6纵都是英雄部队,但是运气都不太好)。

但是在解放战争时期,6纵的两个主力?D?D新4旅和教导旅,可是西野三大主力旅的两个,参加了西野几乎所有的战斗,从延安保卫战开始一直到挺进新疆,6纵都可以说是表现出色,以至于毛泽东在转战陕北期间曾问警卫部队西野哪个旅战斗力最强,结果大家一致公推新4旅(见老战士回忆录,60年出版,我在办公室老同志的旧书柜里发现的,绝对的绝版啊),6纵的战斗力可见一斑,到了改编为6军,又是公认的一野主力军。

在兰州战役时老彭一共点了几个团做主攻团,6军17师50团就是一个。

我想将6纵排第二是比较公正的。

三:4纵(司令员王世泰中将)4纵在西野一样以军史长久和善打硬仗著称。

从军史来说,唯一可以与1纵358旅叫板的就是4纵的警3旅(就是今天的11师)。

从战功说,4纵一样战功显赫,我记得4纵唯一的失误就是在西府战役中掩护侧翼时早早撤退导致教导旅和野司差点被马家军包了饺子,结果导致王世泰差点被老彭骂死。

不管怎么说,这只能算是失误,而不是失利。

在后来的扶眉战役和兰州战役,4纵可是将功补过了。

尤其是兰州战役,为了打下沈家岭,4纵头号主力团31团大半伤亡,连年轻的团长王学礼都牺牲在阵地上,壮哉,光荣的4纵!我想除了辉煌历史之外,赫赫战功也是11师仍能保留到今天的原因之一吧?4纵排第三,当之无愧!四:3纵(司令员许光达大将)3纵在西野打仗不少,可我翻遍西野战史,最有名的还是兰州战役7师夺取黄河铁桥。

四大野战军(我自己整理的)

四大野战军(我自己整理的)

第一野战军即西北野战军,主要是由原延安留守兵团、晋绥军区部队和中原突围到延安的王震部建。

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第一副司令员:贺龙副司令员:张宗逊赵寿山参谋长:阎揆要副参谋长:王政柱李夫克政治部主任:甘泗淇政治部副主任:张德生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震参谋长:张希钦政治部主任:孙志远第一军军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第二军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第七军军长:彭绍辉政委:罗贵波第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政委:王世泰参谋长:张文舟政治部主任:徐立清第三军军长:黄新廷政委:朱明第四军军长:张达志政委:张仲良第六军军长:罗元发政委:张贤约第二野战军即中原野战军,是由晋翼鲁豫部队组建,前身是红四方面军及陕北红军部队改编的八路军129师.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参谋长:李达第三兵团:司令员:陈锡联政委:谢富治副司令员:王近山杜义德政治部主任:阎红彦政治部副主任:钟汉华副参谋长:王蕴瑞第十军军长:杜义德政委:王维刚第十一军军长:曾绍山政委:鲍先志第十二军军长兼政委:王近山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陈赓副司令员:郭天民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副主任:胡荣贵第十三军军长:周希汉政委:刘有光第十四军军长:李成芳政委:雷荣天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政委:谷景生第五兵团: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副政委:张霖之政治部主任:甘渭汉副主任:石新安第十六军军长:尹先炳政委:王辉球第十七军军长:王秉璋政委:赵建民第十八军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第三野战军即华东野战军,主要由华中和山东部队组建,前身主要为新四军部队.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副司令员兼第三副政委:粟裕第一副政委:谭振林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唐亮副主任:钟期光第七兵团:司令员:王建安政委:谭启龙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姬鹏飞参谋长:李迎希第二十一军军长:滕海清政委:康志强第二十二军军长:孙继先政委:丁秋生第二十三军军长:陶勇政委:卢胜第三十五军军长:吴化文政委:何克希第八兵团:司令员:陈士渠政委:袁仲贤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江渭清参谋长:何以祥第二十四军军长:王必成政委:廖海光第二十五军军长:成钧政委:黄火星第二十六军军长:张仁初政委:王一平第三十四军军长:何基沣政委:赵启民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政委:郭化若参谋长:谭健政治部主任:谢有法第二十军军长:刘飞政委:陈时夫第二十七军军长:聂凤智政委:刘浩天第三十军军长:谢振华政委:李干辉第三十三军军长:张克侠政委:韩念龙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政委:韦国清参谋长:陈庆先政治部主任:刘培善第二十八军军长:朱绍清政委:陈美藻第二十九军军长:胡炳云政委:张藩第三十一军军长:周志坚政委:陈华堂第三十二军军长:谭西林政委:彭林第四野战军即东北野战军,主要由从山东、晋察冀抽调到东北的部队和东北抗联部队组建.司令员:林彪第一政委:罗荣桓第二政委:邓子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谭政第一参谋长:肖克第二参谋长:赵尔陆副参谋长:聂鹤亭陈光政治部副主任:陶铸第十二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肖劲光第一副司令员:陈伯钧第二副司令员:韩先楚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唐天际参谋长:解方第四十军军长:罗舜初政委:袁升平第四十五军军长:陈伯钧政委:邱会作第四十六军军长:詹才芳政委:李中权第十三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委:肖华第一副司令员:李天佑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彭明治政治部主任:刘道生第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政委:梁必业第四十七军军长:曹里怀政委:周赤萍第四十九军军长:钟伟政委:徐斌州第十四兵团:司令员:刘亚楼政委:莫文骅第一副司令员:黄永胜第二副司令员:刘震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吴法宪第三十九军军长:刘震政委:吴信泉第四十一军军长:吴克华政委:欧阳文第四十二军军长:吴瑞林政委:刘兴元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政委:赖传珠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洪学智第二副司令员:贺晋年政治部主任:肖向荣第四十三军军长:李作鹏政委:张池明第四十四军军长:方强政委:吴富善第四十八军军长:贺晋年政委:陈仁麒。

四大野战军之第一野战军战斗序列及指挥官名单

四大野战军之第一野战军战斗序列及指挥官名单

★★★
★ ★


第二兵团

战 军
司令员:许光达
69年去世
各 政委:王世泰 08年去世

指 参谋长:张文舟 86年去世


★★★★ ★


第二兵团

战 军长:许光达 军
各 政委:朱明(江西) 64年去世

指 参谋长:李文清 99年去世


★★★★ ★★ ★


第二兵团

战 军长:王世泰
军 政委:张仲良 83年去
第二十 三师
骑兵第 一师

一 司令员:彭德怀(兼政委)1974年去世
野 战第一副司令员:张总逊 1998年去世
军第二副司令员:赵寿山 1965年去世

斗 参谋长:阎揆要 1994年去世

挥 官
政治部主任:甘泗琪
1964年去世
后勤部司令:刘景范 1990年去世
★★★★★ ★★★
★★ ★★


第一兵团
四大野战军
第一野 战军
第二野 战军
第三野 战军
第四野 战军
第一兵团
第一野战军
战斗序列
第二兵团
第一军
第一师 第二师 第三师
第二军
第四师 第五师 第六师
第七军
第十九 师
第二十 师
第二十 一师
第三军
第七师 第八师 第九师
第四军
第十师
第十一 师
第十二 师
第六军
第十六 师
第十七 师
第十八 师
第八军
第二十 二师
四大野战军四大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第一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第一野战军战斗序列第一兵团第二兵团第一军第一军第二军第二军第七军第七军第三军第三军第四军第四军第六军第六军第八军第八军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第四师第五师第六师第十九师第二十师第二十一师第七师第八师第九师第十师第十一师第十二师第十六师第十七师第十八师第二十二师第二十三师骑兵第一师第一野战军军战斗指挥官司令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8年11月1日,为适应革命形势迅猛发展的需要,以便更有力地推动全国解放的到来,毛泽东、中央军委颁发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在我军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整编全国军队的任务。

《规定》指出:“根据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关于战略任务更进一步地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的要求,中央军委关于全军组织和部队番号,特作统一规定,通令全军一体遵行。

”与此同时,将全军各部队按地名划分为四大野战军,即: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

其中,西北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习仲勋分别任副司令员和副政治委员;中原野战军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李达任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由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张云逸任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由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刘亚楼任参谋长。

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将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赵寿山任副司令员,阎揆要任参谋长(王政柱、李夫克任副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张德生任副主任),下辖第1、第2兵团共6个军;将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段君毅任后勤部司令员兼政委,下辖第3、第4、第5兵团共10个军又1个特种兵纵队;将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谭震林任第一副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唐亮任政治部主任(钟期光任副主任),下辖第7、第8、第9、第10兵团共16个军又1个特种兵纵队及华东海军;将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邓子恢任副政治委员,谭政任政治部主任(陶铸任副主任),萧克任第一参谋长(赵尔陆任第二参谋长,聂鹤亭、陈光任副参谋长),下辖第12、第13、第14、第15兵团共12个军,另加1个特种兵司令部、1个铁道兵司令部及两广纵队。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整编中,中央军委还将原华北军区的部队改编为“华北野战军”,受毛泽东、中央军委直接领导和指挥,作为直属军委统帅的我军唯一的一支战略机动部队,下辖第18、第19、第20兵团共11个军。

华北野战部队,由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主力部队与晋冀豫军区部队合编而成。

总兵力达42万余人。

聂荣臻任司令员,薄一波任政治委员,徐向前任第一副司令员,滕代远任第二副司令员,萧克任第三副司令员,赵尔陆任参谋长(后唐延杰),罗瑞卿任政治部主任,王世英任副参谋长,蔡树藩任政治部副主任(后张南生、张致祥)。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应是五大野战军而不是四大野战军第一野战军的司令员彭德怀兼政委,参谋长阎揆要第二野战军的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参谋长李达第三野战军的司令员陈毅兼政委,参谋长陈士榘/张震第四野战军的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华北野战军(华北军区)的司令员聂荣臻,政委薄一波,参谋长唐延杰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将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赵寿山任副司令员,阎揆要任参谋长(王政柱、李夫克任副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张德生任副主任),下辖第一、第二兵团共6个军;将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段君毅任后勤部司令员兼政委,下辖第三、第四、第五兵团共10个军又1个特种兵纵队;将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谭震林任第一副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唐亮任政治部主任(钟期光任副主任),下辖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兵团共16个军又1个特种兵纵队及华东海军;将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邓子恢任副政治委员,谭政任政治部主任(陶铸任副主任),萧克任第一参谋长(赵尔陆任第二参谋长,聂鹤亭、陈光任副参谋长),下辖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兵团共12个军,另加1个特种兵司令部、1个铁道兵司令部及两广纵队。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整编中,中央军委还将原华北军区的部队改编为“华北野战军”,受毛泽东、中央军委直接领导和指挥,作为直属军委统帅的我军唯一的一支战略机动部队,下辖第十八、第十九、第二十兵团共11个军。

这样,实际上就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形成了五大野战军,即:“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和“华野”。

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的组建,是我军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第一野战军历经百战,是一支降龙伏虎、所向无敌的强师劲旅。

其最初矫健的身影,可追溯到抗日战争的弥漫硝烟、陕甘宁玉石俱焚的战火中……它是由抗战时期贺龙、关向应等领导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主力部队,逐步发展而来的。

一野组建后,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韩练成、赵寿山任副司令员,闫揆要任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王政柱、韩练成、李克夫任副参谋长、张德生任政治部副主任所属各纵队依次改称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军,骑兵第一师、第二师。

总兵力15.5万人在彭德怀、王震、杨得志、许光达、贺炳炎、彭绍辉、郭鹏、余秋里、罗元发、郑维山等著名虎将的指挥下,历经西北春季战役、陕中战役、扶眉战役、陇东追击战、兰州战役、河西走廊追歼战、宁夏战役和解放新疆以及解放陕南、陇南等著名的大战、血战,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

第二野战军骁勇善战,是一支素以善打仗而著称、令敌闻风丧胆的英雄部队。

其前身是抗战时期赫赫有名的八路军129师和晋冀鲁豫野战军。

野战军辖第3、第4、第5兵团,共9个军。

第3兵团司令员由有“赵子龙”美誉的陈锡联担任、政治委员谢富治,辖第10军(由兵团副司令员杜义德兼任军长、王维纲任政治委员)、第11军(曾绍山任军长、鲍先志任政治委员)、第12军(由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兼任军长和政治委员)。

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传奇将军陈赓,辖第13军(周希汉任军长、刘有光任政治委员)、第14军(李成芳任军长、雷荣天任政治委员)、第15军(秦基伟任军长、谷景生任政治委员)。

第5兵团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苏振华辖第16军(尹先柄任军长、王辉球任政治委员)、第17军(王秉璋任军长、赵健民任政治委员)、第18军(张国华任军长、谭冠三任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中,在刘伯承、陈赓、杨勇、陈锡联、王近山、杜义德、周希汉、王秉璋、曾绍山、秦基伟等著名将领的统帅下,千里挺进大别山、攻占襄阳、二野成立后,各部纵横东西,历经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两阳战役、成都战役、滇南战役和昌都战役等重大战役,将红旗插上世界屋脊.将中华大地搅得惊天动地。

一切强大的敌手,在它面前都似风卷残云般地消散而去……,第二野战军的总兵力达28万余人第三野战军精悍强大,是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中编制最庞大的威猛之师。

其前身是抗战时期的新四军和山东八路军。

它在血与火中成长,在枪林弹雨中厉兵,涌现出了陈毅、粟裕、皮定均、陈士榘、宋时轮、许世友、王建安、韦国清、成钧、陶勇等著名将帅,历经苏中七战七捷、济南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长山列岛战役、福州战役、舟山群岛战役和漳、厦、金战役等震撼世人的大战,在与蒋军王牌和锐师的较量中,迸发出了排山倒海、海啸山呼般的巨大威力…… 它辖4个兵团和1个特种兵纵队。

第7兵团,王建安任司令员,谭启龙任政治委员,姬鹏飞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迎希任参谋长,辖第21军(含第61、第62、第63师),滕海清任军长,康志强任政治委员;第22军(含第64、第65、第66师),孙继先任军长,丁秋生任政治委员;第35军(含第103、第104、第105师),吴化文任军长(35军是济南战役期间投诚的国民党军队组建的)。

第8兵团,陈士榘任司令员,袁仲贤任政治委员,江渭清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何以祥任参谋长,辖第24军(含第70、第71、第72师),王必成任军长,廖海光任政治委员;第25军(含第73、第74、75师),成钧任军长,黄火星任政治委员;第26军(含第76、第77、第78师),张仁初任军长,王一平任政治委员;第34军(含第100、第101、第102师),何基沣任军长,赵启民任政治委员(34军为淮海战役期间国民党军队起义部队组建)。

第9兵团,宋时轮任司令员,郭化若任政治委员,覃健任参谋长,谢有法任政治部主任,辖第20军(含第58、第59、第60师),刘飞任军长,陈时夫任政治委员;第27军(含第79、第80、第81师),聂凤智任军长、刘浩天任政治委员;第30军(含第88、第89、第90师),谢振华任军长,李干辉任政治委员;第33军(含第97、第98、第99师),张克侠任军长,韩念龙任政治委员。

第10兵团,叶飞任司令员,韦国清任政治委员,陈庆先任参谋长,刘培善任政治部主任,辖第28军(含第82、第83、第84师),朱绍清任军长,陈美藻任政治委员;第29军(含第85、第86、第87师),胡炳云任军长,张藩任政治委员;第31军(含第91、第92、第93师),周志坚任军长,陈华堂任政治委员。

特种兵纵队番号不变,陈锐霆任司令员,张凯任政治委员。

以胶东军区武装编为第32军(辖第94、第95师),谭希林任军长,彭林任政治委员,暂归山东军区指挥。

两广纵队拨归第四野战军建制,曾生任司令员,雷经天任政治委员。

这时,华东军区约42万人,全军总兵力为5 8万余人第四野战军勇猛无敌,是一支兵力最强悍、武器最精良、战将最齐备的铁血雄师。

它是抗战胜利后,以奔赴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及东北抗日联军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是一支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走到一起、来自五湖四海的部队。

解放战争中,四野独树一帜,在林彪、罗荣桓、萧劲光、黄克诚、邓华、谭政、刘亚楼、李天佑、陈伯钧、洪学智等一批被称为“猛将”、“怪才”的率领下,从-40度严寒的白山黑水打赢辽沈战役,一直打到40度酷暑的海角天涯,先后转战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战场,并在三大战役胜利后历经安新战役、汉浔间渡江战役、宜沙战役、湘赣战役、衡宝战役、广东战役、鄂西战役、广西战役和海南岛战役等大规模的血战、硬仗,纵横驰骋于十四个省区,以摧枯拉朽、风卷残云之势,成为中国人民埋葬蒋家王朝、创立新中国的主要力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特殊功勋。

下辖4个兵团:第12兵团,萧劲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辖第40、45、46军;40军军长韩先楚,政委罗舜初;45军军长黄永胜,政委邱会作;46军军长詹才芳,政委李中权;第13兵团,程子华任司令员,萧华任政治委员,辖第38、47、49军;38军军长李天佑,政委梁必业;47军军长梁兴初,政委周赤萍;49军军长钟伟,政委袁升平;第14兵团,刘亚楼任司令员,莫文骅任政治委员,辖第39、41、42军;39军军长刘震,政委吴信泉;41军军长吴克华,政委欧阳文;42军军长万毅,政委刘兴元;第15兵团,邓华任司令员,赖传珠任政治委员,辖第43、44、48军,43军军长李作鹏,政委张明池;44军军长方强,政委吴善富;48军军长贺晋年,政委陈任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