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教案 (4)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 解方程例4 教案(先学后教)

解方程(3)教学目标:1、会解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方程的意义”(板书课题)过渡语: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二、出示学习目标。
(30秒)1、会解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
师:能顺利达标的请举手。
生:(举手)过渡语:为了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自学课本69页回答以下问题:1.如何解形如ax±b=c的方程?2.如何检验解形如ax±b=c的方程?(5分钟后比谁能回答正确并做对检测题)四、看一看: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五、练一练:(一)提问(“练一练”前的准备)同学们,看完并看懂的请举手?接下来我们就来比一比谁能准确回答思考题。
1.如何解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2.小结:1.解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把ax看做一个整体,然后按照普通形式解方程。
(二)书面检测刚才大家回答的不错,下面比谁能用今天的知识做对检测题,请练检测题6X—35=13 3X—12×6=610X+2.8=20 6X+2X—12=84六、议一议:(一)同桌交换试卷(二)出示标准答案(三)学生对照答案,打出对错(四)了解学情:全对的同学请举手,口头表扬(五)未全对的同学把自己的试卷交给老师。
(六)投影出示错题,让做错的同学说: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如找不出错误,再让做对的学生帮助补充、更正,必要时让冒尖生代替老师点拨。
(不出示、不讨论做对的题)七、练一练今天的知识学会了吗?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完成下列当堂练习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看图列算式解答。
2.解下列方程。
4x-25=51 6x-35=13。
四年级第五单元上册英语教案4篇

四年级第五单元上册英语教案4篇四年级第五单元上册英语教案篇1本单元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运用what,where,when,who,how等特殊疑问词来谈论旅行准备;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体验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的能力。
同时让学生学会一种正确对待生活的方式,明白做任何事都要有计划,避免盲目性,体现了英语学科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对英语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
经过前几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如何询问他人已做过的事情,这样,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心理状态为本节课的自主探究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素养为基础。
以此为依据设定以下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1) 让学生能听、说、认、读list, airport、shoes ticket, toothbrush. 等单词。
(2) 通过学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句型:Where are you going to go What are you going to takeWhen are you going to go to the airportWho’s going to go to the airport(3)能听懂、认读以“where、what、when、who”四个单词开头的疑问句。
(4)功能:学会表达询问家人或朋友外出旅行的情况。
2、语言技能(1)能听、说、读、写、单词:shoes, ticket, toothbrush(2)能听、说、认读单词:list, airport(3)能用句型:Where are you going to go What are you going to takeWhen are you going to go to the airportWho’s going to go to the airport 询问家人或朋友外出旅行的情况3、情感态度(1)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兴趣与别人交流。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4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4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体会到为人真诚的重要性。
2.学认本课10个生字,7个二类生字。
并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采用多种方式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人物的语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启发。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设计(A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认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二、随文识字:在课文具体语句中学习生字兼:会意字上下结构八部(1)同时涉及或具有几方面的情况:兼职兼顾德才兼备软硬兼施(2)加倍、合并:兼并、兼程兼办兼任兼课兼管歉:形声字左右结构欠部(1)感到对不住别人:道歉歉意抱歉歉疚(2)庄稼收成不好:歉收歉年谎:形声字左右结构(1)假话,骗人的话:撒谎说谎(2)假的,不真实的:谎言谎话谎称扩词:谎报谎信扯谎弥天大谎罪:会意字上下结构四部(1)触犯法律的行为:罪行犯罪罪证(2)过失,过错:罪过归罪于人(3)痛苦,苦难:受罪遭罪(4)刑罚:判罪死罪罪有应得罪人问罪得罪定罪吾:上下结构口部(1)我,我的,我们的:吾国吾辈吾人(2)姓抑:会意字左右结构压下去,压抑:压抑抑郁抑强扶弱扩词:抑扬顿挫抑制抑止谅:形声字左右结构(1)宽容:谅解原谅体谅见谅(2)预想,料想:谅不见怪谅他也不敢做闷:形声字半包围门部mēn(1)空气不流通(2)不说话,不张扬(3)声音低沉(4)在屋里呆着(5)不透气扩词:闷热闷气闷头闷声闷气mèn心情不舒畅:闷闷不乐闷气愁闷苦闷均:形声字左右结构土部(1)相等:平均均摊势均力敌(2)都,全:均等均分均衡沮:(神色)颓废:沮丧三、自由练习读全文。
四、小结,布置作业:方格本写生字。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读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步行18里)18里=9000米二、自由读课文思考:步行18里的原因。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教案教学设计(4课时,含教学反思)

5 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课件出示下列题目:16+9+8= 32-10-6=25+20-10= 48-8+17=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一)从情境中获取信息1.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从交流中探究新知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1)课件出示:53-24+38,(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53-24+38=29+38=67(人)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
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
小学语文:第五单元《石榴》4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

(1)春天到了,石榴树抽出了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2)春天到了,石榴树长出了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你觉得哪一个好?为什么?
2.夏天到了,石榴花开了,自读课文,看看在作者眼中这些石榴花是什么样子的?
酸溜溜 甜津津郁郁葱葱的绿叶 火红的石榴花
理解词意
驰名中外玛瑙甜津津
读长句
A.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B.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3.读课文,说说各小节分别讲了什么。
4.默读课文,思考石榴在春天,夏天,秋天的变化。
(2)春天到了,石榴树长出了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体会“抽”的妙用。
2.说说在作者眼中这些石榴花的样子。(很美,美在哪里?数量多)
(1)颜色:火红
(2)形状:像小喇叭比喻手法
(3)花势:旺盛
联系上下文,找写石榴花开得十分旺盛的词。(热闹)
3.有感情朗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约分钟)
除了这一小节的直接描写外,其实课文还有一个词也写出了石榴花开得十分旺盛,联系上下文,看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热闹)体会文章的内容要经常联系上下文。
3.指导朗读。你能把石榴花的美丽和热闹劲读出来吗?
(板块五)
五、学习生字
1.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字“甚”、“讯”。
2.学生描红、完成习字册。
作
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设
计
★
完成《习字册》
预习作业设计
第五单元《用字母表示数例4》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规律和方法,如:a+b=b+a,a×b=b×a等;
举例:通过具体的数字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出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进而用字母表示出来。
(2)理解并运用字母表示算式的运算规律;
举例:让学生用字母表示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加深对字母表示算式运算规律的理解。
(2)运用字母表示数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涉及多个未知数的问题;
举例:当问题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数时,指导学生如何建立关系式,解决问题。
(3)突破传统数字思维,培养符号意识;
举例: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数字思维过渡到抽象的符号思维,如将具体的3个苹果表示为a个苹果。
(4)字母表示数的书写规范和格式要求;
(3)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给出实际情境,如“小明有a个苹果,小红有b个苹果,问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解决类似问题。
2.教学难点
(1)理解并区分字母表示的运算规律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举例:在加法和乘法中,交换律成立,但在除法中不成立。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
3.重点难点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字母表示数的规律和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字母与数字的结合使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第五单元《实际问题与方程例4》教案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个别成员的参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尝试通过生活化的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希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个方法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他们对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知识表现出了较大的热情。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仍然感到困难。这一点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实际问题与方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同一个数,它的两倍比它本身多3这样的情况?”(如:一个苹果的重量是x克,两个苹果的重量就是2x克,比一个苹果重3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的奥秘。
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我尽量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让学生成为讨论的主体。从学生的讨论成果来看,他们对于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广度还不够,这说明我在启发学生思考方面还需要下更多的功夫。
1.加强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培养,通过更多的生活化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7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7篇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7篇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1 一、教学目的:1、初步建立平均数的根本思想(即移多补少的统计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详细情况灵敏选用方法进展解答。
3、培养学生估算的才能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二、教学重点:灵敏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平均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课件出示;一个老猴子在森林中摘了12个桃子,回到家后叫来了三只小猴分桃子给他们,猴一7个、猴二4个、猴三1个。
师:对老猴分桃这件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生:三只猴分的桃子不一样多。
生:应该三只猴分的一样多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不一样多一样多(二)探究新知:1、用磁性小圆片代替桃子(老师将磁性小圆片按照7、4、1、分别排列在黑板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们能用哪些方法可以使每组的个数一样多。
2、交流反应(1)引出移多补少、(2)(7+4+1)÷3师:观察挪动后的小圆片,考虑:挪动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板书:总数不变一样多不一样多3、小结,并提醒课题师:刚刚我们通过移一移,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了一个同样的数4,这个数就叫平均数(板书课题)4、刚刚有同学用(7+4+1)÷3=4的方法算出了他们的平均数,如今老师再摆一组为8个,这时平均数又是多少呢?会吗?生:会。
(生自己完成)反应(7+4+1+8)÷4=5比拟归纳得出:总数÷份数= 平均数(三)应用数学老师课件出示列举生活中的平均数问题,学生自己阅读这些信息1、国家旅游局关于20xx年“十一”黄金旅游周旅游信息的公告(1) 上海东方明珠平均每天的门票收入为130万元,北京故宫平均每天门票收入为200万元(2) 南京中山陵平均每天接待游客70000人,北京故宫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0000人。
2、春暖花开北京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超过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后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景和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事物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从中渗透思想教育。
4、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前后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由于参照对象不同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师:最近亚洲运动会刚刚结束,又将迎来小动物们的森林运动会开赛,在森林运动会上,不但能看到精彩的比赛,还能学到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打开电视来看看,都有哪些动物来参赛了。
生:鹿、松鼠、小白兔、乌龟、蜗牛师:观察得真细心,瞧,他们正在报到,请同学们用你们的火眼金睛和聪明大脑告诉老师:谁排在第一个呢?生:小鹿师:谁是排在最后一个?生:小白兔师:蜗牛前面有几只小动物呢?生:2个。
师:蜗牛后面有几只小动物呢?生: 2只师:反应真快!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前”“后”。
(板书课题:前后)(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运动会场景出发,以小动物报到引出,抓住学生的心理,激起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一)赛跑师:第一个比赛项目——赛跑马上就要开始了,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比赛时的精彩场面!师:这里是赛跑场地(课件播放),参赛的小动物们都已经整装待发了。
公鸡伯伯当裁判,比赛就要开始啦,让我们一起为运动员们喊加油吧!师:预备跑!随着公鸡伯伯的一声令下,运动员们你追我赶,努力的往前冲。
师:看啊,终点就要到了,谁能说说现在的比赛情况?生1:鹿跑在最前面,是第一名。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生2:松鼠在鹿的后面是第二名,小兔是第三名,乌龟是第四名,蜗牛是第五名。
师:你说得真好,表达得很清晰,送你一个印章,谁还看到了什么?生3:松鼠在白兔的前面,白兔在松鼠的后面。
师:观察得真仔细,送你一个印章生4:鹿在松鼠的前面,松鼠在鹿的后面;小兔在乌龟的前面,乌龟在小兔的后面;乌龟在蜗牛的前面,蜗牛在乌龟的后面。
师:你不仅声音宏亮,还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也送你一个印章。
还有其他的同学有补充的吗?生5:鹿跑在最前面,蜗牛跑在最后面师:(抓住机会进行思想教育)乌龟、蜗牛虽然跑得慢,并且已经满头大汗,但是它们仍然顽强拼搏在跑道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像动物们赛跑那样,会出现暂时的落后,但这不要紧,只要我们不气馁,继续努力,最终也会超越别人。
(二)赛车1.数一数师:激烈的赛跑项目刚刚结束,更加刺激的卡丁车大赛也开始了,大家快看。
有几辆车参赛呢?(播放赛车课件)生:4辆。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生:1,2,3,4。
4辆师:(播放课件)接下来,比赛开始了。
你们看,比赛车队已经来到我们面前了,这是他们在出发不久后前后位置发生了变化。
师:请在同桌之间讲一讲这时赛车的比赛情况,要用到今天学的“前、后”。
谁来给大家讲一讲?生1:3号车在最前面,1号车在最后面。
生2:2号成在()的前面,在4号的后面是2号车。
生3:4号车在3号车的后面,4号车在2号车前面。
师:大家灵活地运用了前后的知识来表述赛车的顺序,紧张的比赛仍然进行着,选手们是不是一直保持着这样的成绩呢。
(黑屏)(设计意图:让学生认真观察赛跑、赛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叙述。
通过讨论问题,让学生体验到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顺序。
)2.练一练师:咦~电视怎么了,哎,出故障了吗?别急,老师发条短信问问现场比赛结果到底怎么样。
(师拿起手机发短信问问,现场的比赛结果到底怎样,现场发来了一条短信)师:现场发来了一条短信,请看大屏幕。
2号车排在最前面, 1号车在最后面,3号车在4号车的后面。
你知道几号车是今天的冠军吗?(此时学生会乱喊。
)师:好,现在拿出笔和纸,让我们一起来排一排顺序。
老师说一句,你们自己写一个,顺序自己排一下,看看哪个同学最先排出顺序来。
准备好了没有。
1号车你就写个1,2号车你就写个2,3号车就写个3,4号车就写个4。
生:准备好了。
师:2号车排在最前面, 1号车在最后面,3号车在4号车的后面。
写完了举手,让老师看看,谁写得又快,又正确。
生:我好了。
师:嗯,大部分同学都写好了。
这位同学第一个写完的。
我把他写得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大家一起来看看他排对了吗?(师拿纸条放在实物投影仪上)。
2号车排在最前面, 3号车在4号车的后面,1号车在最后面。
生:对的。
3.读一读:师:咦~,电视又来电了,大家再对一遍,这位同学写对了吗?生:对了。
师:跟自己写的一样吗?看来大部分人做对了,还有一两个没写对哦,那就要更认真听了,下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在课本上填一填,1号车排第();4号车在()号车的后面,在()号的前面。
老师念的时候你们就一起说。
师生齐读:1号车排第();4号车在()号车的后面,在()号的前面。
师:看到了比赛画面,你能根据赛车的前后位置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吗?生1:1号、2号、3号车分别排在第几位?生2:几号车排在最前面,几号车排在最后面?师:大家提的问题都很好,结合了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这个也是我们今天的重点知识师:今天每一个同学都很积极,大家这节课听得很认真,特别是第×组的同学。
不仅坐得直,举手回答问题也很积极。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赛车情景和填一填,让学生区分数的代码作用和数的表示顺序的作用,进一步体验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开放性场景,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回答,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思维和独立解答问题的能力。
)4.实际运用:(1)活动一师:比赛真是惊心动魄,同学们学的也很棒。
接下来我们放松一下,做一个小游戏。
老师需要请5个同学上台配合一下老师做个游戏,谁愿意。
师:好,这位小伙子,你来,好第二组的这位女同学你来;嗯,第三组的最后一个男生你来;第四组的靠窗边的女生你来;最后一位,就你吧。
大家站成一排。
(师:准备了五个号码数,每人随机拿一个,面向门口。
)师:同学们看看几号同学在最前面,几号同学在最后面。
生:4号在最前面,2号在最后面。
师:3号的前面是谁呢?后面是谁呢?生:3号的前面是5号。
后面是1号。
师:好了,五个同学听口令,向后转,大家现在再看看,这时前后有发生变化吗?你来说说。
生:有,最前面成了2号,最后面是4号;3号的前面是1号,后面是5号。
师:大家观察得真细心,发现了他们脸朝的方向位置发生变化后,前后的顺序也发生了变化。
真是聪明的孩子,解决了本节课最难的问题。
师:好谢谢五位同学,请回到座位上,我们用掌声感谢五位同学的全力配合,。
(2)活动二师:现在,请几位同学来说说,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又是谁?好你来。
生1: 我的前面是,我的后面是;生2:我的前面是,我的后面是;生3:我的前面是,我的后面是。
师:你们这组的最前面是谁,最后面又是谁?生1:我们这组的最前面是,最后面又是;生2:我们这组的最前面是,最后面又是。
(设计意图:练习生活实际设计学生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前后的意义,并体验到前后的相对性,同时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三、课外延伸看课本63页:观察图画,自由想象,讲给同伴听。
附:小故事:龟兔第二次赛跑师: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想必都很熟悉了,由于骄傲自满的兔子输了比赛受到了大家的嘲笑。
所以兔子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在这次的比赛中赢了乌龟。
那么这次比赛,兔子会夺得冠军吗?兔子会夺得冠军吗?我们一起去看看。
师:上山时,谁在前,谁在后。
生:兔子在前面,乌龟在后面师:兔子一路自信满满,但还是不断提醒自己,把乌龟甩得远远的,到了山顶开始下坡了,兔子的腿有些发抖,艰难地下坡着,过了一会,乌龟也到达山顶了,发现兔子已经走远了,走下去是赶不上了,得想想办法,有了,这会,乌龟把头和脚都缩进龟壳里,一路滚下去?结果怎样了生:乌龟在前面,兔子在最后。
师:真聪明,也希望同学们以后不管实在学习中和生活中,遇到问题不能像小兔子那样骄傲,而是要懂得动脑筋思考,想想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成长,变得更好。
(设计意图:“新龟兔赛跑”通过观察图画,鼓励学生自由想象“龟兔赛跑”中乌龟和小兔的前后变化,并讲给同伴听,让学生领悟到前后变化的实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语言的流畅性。
)四、课堂小结师:大家这节课掌握得不错,大家一起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上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是森林里松树爷爷的生日,小白兔和小鸟一大早就来为松树爷爷庆祝生日。
同学们看,他们俩在哪?在干什么?你能根据图上小鸟和小白兔的位置把他们贴到黑板上吗?(生板:小白兔、小鸟图)生:小鸟在树上唱歌,小兔在树下吃胡萝卜。
师:小鸟和小白兔一个在树上,一个在树下,他们站的位置不一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位置与顺序中的“上下”。
(板:上下。
)二、掌握新知、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主题图。
(1)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位置,说说小鸟在哪里?小兔在哪里?生1:小鸟在上面,小兔在下面。
师:很好,有哪位同学能说的在具体一点?生2: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师:说得非常好,送你一个印章。
现在全班一起说一遍。
(2)引入松鼠。
①松鼠也是松树爷爷的好朋友,他也赶来为松鼠爷爷庆祝生日,你们看,松鼠在哪里?生1:松鼠在树上。
生2:松鼠在树的中间。
②你能根据图上松鼠的位置把他贴到黑板上吗?(生板:松鼠图)③小组合作交流。
师:谁能用“上”“下”表示松鼠的具体位置?生2:松鼠在树上,在小鸟的下面。
生3:松鼠在树上,在小兔的上面。
师:为什么我们一会说松鼠在上面,一会儿又说松鼠在下面呢?有谁知道的?生1:因为跟小鸟比,松鼠在下面;跟小兔比,松鼠在上面。
生2:因为比较的对象不一样,所以位置也不一样。
(3)小结:小松鼠如果和小鸟比,那他在小鸟的下面;如果和小兔比又在小兔的上面。
所以三个动物进行比较的时候,小朋友就要表述完整了。
(4)如果小蝴蝶也落在这棵松树上,该怎样描述这些小动物的位置呢?大家小组合作,一起讨论。
(5)指导看书、书写。
根据小朋友判断的各个动物的相对位置,把书本主题图的填空补充完整。
小鸟在小兔的,小兔在小鸟的,松鼠在小兔的,松鼠在小鸟的。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反馈。
2、亲身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1)小朋友们,观察过你的同桌吗?你能发现他身体各个部分的位置关系吗?(2)同桌交流。
(3)指名说说身体各个部分的位置关系。
生1:鼻子在嘴巴的上面,在眼睛的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