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正文
农业企业规章制度范文

农业企业规章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农业企业的管理行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农业企业的管理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现代化。
第三条农业企业应依法经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履行社会责任。
第四条农业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组织机构,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员工素质,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第五条农业企业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农村农民的生活状况,积极推动乡村振兴。
第六条农业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内部审计,预防和打击腐败行为,维护企业的稳定发展。
第七条农业企业应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农业生产力和科技含量,推动农业现代化。
第八条农业企业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分享资源与信息,共同促进农业发展。
第二章企业管理第九条农业企业应设立健全的管理层级制度,明确职责和权限,提高管理效能。
第十条农业企业应重视员工培训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技能和工作动力,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
第十一条农业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开展财务监察和内部审计,保障企业资金安全。
第十二条农业企业应加强生产管理,做好生产计划、调度和控制,确保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第十三条农业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加强与农户、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的合作,保障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第十四条农业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市场营销体系,加强市场调研和产品推广,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第十五条农业企业应加强安全生产,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生产设备和劳动保护,确保员工安全。
第十六条农业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制度,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第十七条农业企业应注重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管理,做到从源头把关,确保产品安全可靠。
第十八条农业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农产品的检测、监测和溯源工作。
第十九条农业企业应加强对农药、化肥等农产品生产资料的管理,确保使用安全合规。
农业企业经营情况报告

农业企业经营情况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容:农业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状况对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农业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包括企业规模、产值、利润、市场竞争力、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对农业企业经营情况的深入剖析,可以为企业经营决策和政府农业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报告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中,将概述本报告的目的和结构,并说明本报告的撰写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首先介绍农业企业的概况,包括企业规模、地理位置、主要农产品等情况,并对经营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
同时,将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本报告进行总结,提出相关建议,并展望农业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对农业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前农业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对经营情况的详细分析,可以为农业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并为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有效的支持。
同时,本报告也旨在促进农业企业经营水平的提升,推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业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2.正文2.1 农业企业概况农业企业是指以农业生产和相关产业为主营业务的企业。
在我国,农业企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承担着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使命。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农业企业越来越重视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从传统的种植、养殖到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的发展,走向产业多元化和跨界融合。
农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环境污染、市场变化、自然灾害等外部因素对农业企业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市场需求等因素也为农业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农业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生产管理水平,加强与上下游合作,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公司运营管理方案

农业公司运营管理方案一、公司背景及运营环境分析农业公司是涉及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综合性企业,其运营管理方案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产业规模、政策导向和生产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以下将对农业公司的运营背景及环境进行分析。
1.1 公司背景农业公司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中国北方农业大省河北省,是一家以粮食生产和加工为主营业务的大型农业企业。
公司拥有近千名员工,拥有2000亩左右的农田和3个生产加工基地,年产值超过2亿元。
公司主要经营水稻、小麦、玉米和蔬菜等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1.2 运营环境分析农业公司所处环境复杂,既受天气气候影响,也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目前,中国农业市场面临着多个挑战和机遇。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工返乡的增加、工业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村人才短缺和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农业生产形势严峻。
同时,在市场需求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升级使得对优质、安全、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因此,农产品加工环节成为了农业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途径。
二、公司战略目标及经营方针2.1 公司战略目标农业公司的战略目标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农产品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优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最终实现产值和利润的增长。
同时,公司要抢抓国内外市场机会,积极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推动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2.2 经营方针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公司制定了以下经营方针:- 提高产能和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 完善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与市场对接的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和供应稳定;- 倡导科技创新和绿色生产,推动农产品加工工艺的更新和升级,提高企业环保实力和社会形象;- 加强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和人才队伍,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 全面推进品牌建设和营销网络扩张,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树立公司的行业领军地位。
三、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3.1 组织结构农业公司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生产经营管理部、财务部、市场营销部、人力资源部等多个部门。
公司农业生产管理制度

公司农业生产管理制度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日益增长,农业生产已经从传统的小规模种植转变为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企业运营。
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份公司农业生产管理制度范本,以期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一、生产计划与资源配置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资源条件,制定详细的年度生产计划。
这包括种植面积的规划、作物种类的选择、种植时间的安排以及所需资源的预算。
资源配置要科学合理,确保生产资料如种子、肥料、农药等的质量合格,数量充足。
二、种植管理种植管理是农业生产的核心环节。
企业应遵循科学的种植技术规程,包括土壤准备、播种、育苗、移栽、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
同时,应定期对种植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作物生长健康,产量和品质达到预期目标。
三、质量控制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
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从种子选择到最终产品出库,每个环节都要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检验程序。
还应定期对员工进行质量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企业应采取措施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如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实施秸秆还田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五、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企业应制定安全生产规程,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同时,要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信息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管理也应与时俱进。
企业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实现生产管理的信息化。
这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实时监控生产情况,及时调整生产策略。
总结:。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一、引言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是指农业企业通过制定合理的经营管理方案、执行科学的经营管理措施,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在农业产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在不断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现代农业企业出现。
然而,在现代农业企业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科学的管理思维由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是靠传统经验和技术积累实现的,现代农业企业管理人才不足,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经营流程和规范化管理方式不够完善。
2.人工作业需要劳动力成本高农业生产传统依靠人力完成,随着人工成本的提高,农业企业经营成本也随之增加。
3.产销不平衡现代农业企业的市场观念还比较薄弱,市场信息获取渠道不畅,产销不能有效对接,导致产销矛盾较为明显。
三、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1.土地的规划管理不到位现代农业企业需要占用更大的土地资源,虽然政府很重视环境保护,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有欠缺,导致地膜覆盖不达标。
2.农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滞后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提高,农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这往往会导致无法较好的为顾客服务以及人员的管理。
3.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虽然现代农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很重视,但目前,很多在农业企业中工作的人员,特别是一些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较为薄弱,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解决方案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方案进行解决:1.倡导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农业企业应倡导和推广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培养专业化的管理人才,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积极推广信息化技术。
2.推进以机械化、自动化为主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推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在科技的帮助下,更好将现代化的先进技术推向全国农业各个领域。
企业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的专题介绍范文

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众多企业积极投身其中,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为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以及农村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将对某企业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情况进行详细的专题介绍。
一、企业背景与发展历程该企业成立于[成立年份],总部位于[具体地点]。
企业自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以农业为核心业务,致力于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战略。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创新的精神和卓越的管理能力,逐步在农业领域站稳脚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企业在发展初期,主要从事农产品的种植和初加工业务。
通过对当地农业资源的深入调研和分析,企业选择了具有发展潜力的农产品品种进行规模化种植,并建立了相应的种植基地。
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了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初步转化。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逐渐意识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
于是,企业开始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逐步构建起了包括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物流等环节在内的完整农业产业链。
在种植环节,企业进一步扩大了种植规模,优化了种植品种结构,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在养殖环节,企业建立了规模化的养殖基地,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确保了畜禽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在加工环节,企业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加工工艺水平,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产品;在销售环节,企业建立了完善的销售网络和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农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在物流环节,企业投资建设了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提高了物流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一)“公司+农户”模式企业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为农户提供种苗、技术指导、收购等服务,农户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
企业通过统一收购农户的农产品,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和收入水平。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ppt 186页)

• “经营”+“管理”构成现代企业管理的全部内涵,也构 成广义企业经营管理的概念。
什么是管理?
• 企业管理职能
– 1、计划 – 2、组织 – 3、指挥 – 4、协调 – 5、控制
1、计划
宗
评
制
确选评
选
制
旨
估
定
定择价
择
定
方
状
目
前方方
最
最
针
况
标
提案案
佳
佳
条
方
计
件
案
划
2、组织
• a、确定岗位 • b、明确职责 • c、创造环境 • d、开动组织 • e、监视运行
3、指挥
• 举例:同花顺理论 • 指挥必须达到两个条件:
• 企业的特征
– 协作 – 赢利 – 独立经营自主权 – 法人 #
一、农业企业
• 三次产业分类 • 农业企业的概念
– 农业企业是指使用一定劳动资料,独立经营, 自负盈亏,从事商品性农业生产以及与农产 品直接相关活动的盈利性经济组织。它既包 括以土地为投入要素直接经营农、林、牧、 渔业的经济组织,也包括从事农业产前、产 中、产后各环节的加工、服务等相关活动的 企业。#
逝水难追“太阳神”
• 太阳神集团创建于1988年,它开创了中国的保 健饮品行业,同时也是我国营销和CI策划的经典 范例。太阳神集团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 第一阶段,创业阶段(1988~1990)。 – 第二阶段,集中发展阶段 (1991~1992)。 – 第三阶段,多元化发展阶段 (1993~1997)。
农业公司经营管理与方案

农业公司经营管理与方案
重点包括:
一、经营管理
1、企业目标管理
经营管理是指企业在实施科学管理的情况下,以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
为准则,全面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及企业发展客观条件,统筹安排各方面
的资源,实施有效措施,动员企业整体力量,遵循企业经营的规律,控制
企业的发展的活动,实现企业经营的预期目标。
因此,企业目标管理是经
营管理的基础。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具体的目标管理包括:制定明确的企业发展目标、制定科学的经营计划、协调各项资源用于支持企业目标、建立及时、有效、准确的管理信息系统、持续推动企业目标的跟踪和评估,以及定期检查企
业实现进度等。
2、资源管理
企业资源是企业管理的基本要素,农业企业资源包括经济资源、技术
资源、管理资源、信息资源和职工资源等,只有全面有效的管理资源,才
能使企业及时准确地把握机遇,有效地利用资源,达到企业经营的最佳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美国西进运动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启示李兴(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甘肃兰州,730070)摘要: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在历史上被称作“西进运动”,始于18世纪80年代,止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历时近200年。
美国西进运动实现了美国东西部政治经济的一体化.为世界各国区域经济的开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在中国,西部地区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西部开发的原则是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
比较中国西部大开发与美国西进运动的科技与教育,我们既要借鉴美国西进运动的经验,又不能完全复制,应走出一条中国式的西部开发道路。
关键词:美国西进运动中国西部大开发借鉴The American westward movement to China western the Enlightenment of big developmentLixing(Major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in the College of economic management of Gansu Agriculture University,Gansu Lanzhou,730070)Abstract:The United States western big development in history known as the " westward", began in seventeen eighties, ended in the nineteen eighties, after which lasted for nearly 200 years. American westward movement realizes the United States Easter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 For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ccumulated valuabl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In China, the western region have been standing at a new historical starting point, the principle that develops western is to enhance ego to develop ability as the main line, to improve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as the core,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alent development for the support. Comparison of the grand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estward to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we should draw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American westward movement, and not fully replicated, should walk out of type of a China western development road.Key words: American ;Westward Movement;China;western big development ;draw lessons from一、美国西进运动与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地位美国西进运动产生于自由市场经济和领土扩张的背景之下,是以大规模人口迁移为基础,以各项政策为指引,以科技教育为动力的综合大开发。
西进运动完成了美国东西部地区政治经济的一体化,奠定了美国西部高等教育的基础,促成了美国农业技术革命和知识革命,培育了美国人民的拓荒精神。
美国在西部大开发中铸就了不畏艰苦、不怕牺牲、不断开拓新土地新财富的牛仔精神、边疆精神,后来承继为美国人一往无前、豪迈乐观、勇于开拓、探索不止的民族精神。
美国通过西进运动,在二百多年中开发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对美国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起了巨大的作用。
可以说,没有西进运动,就没有美国辽阔的疆土,发达的工业,强大的经济实力。
中囤的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科技教育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缩小差别,促进安定团结,关系重大。
西部省区地处祖国边疆,少数民族聚集地区。
维护和保持民族地区的稳定,就要加快科技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从根本上巩固边疆,维护和平。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潜力,但人才缺乏,教育落后。
全面实施两部大开发战略,须彻底改变西部教育现状,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以科技促发展,吸引优秀人才,增强竞争力。
二、美国西进运动与中国西部大开发的背景美国西进运动始于1780年代,正是第二次科技革命兴起,资本主义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工业的发展,需要充足的原料来源和广阔的销售市场,当时狭窄的美国地域已不能满足美国人对资本和市场的追求。
而当时的美国西部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有大墙富饶的未开垦土地,所有这些都吸引与刺激着来自东部的拓荒者探索和拓殖西部。
中国的西部地区经历了繁荣一落后一开发的过程。
渭水流域、成都平原、河西走廊均有上千年的开发历史。
在唐宋前,中网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多在西部,以后逐渐东移,在近代逐渐形成西部落后的局面。
当代中国政府非常重视西部的现代开发。
2010年5月28日,胡锦涛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深入实施两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
会议要求全党必须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
由此可见,中国政府和人民开发西部的决心与信心。
三、美国西进运动与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1)土地政策。
美国政府颁布了在西部建州的程序和规定。
1784年由杰斐逊起草了《关于弗吉尼亚让出的西部土地组建方案》的土地法令,规定西部土地为美国全体国民所共有;规定从俄亥俄到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土地分作十六州,在居民人数达到一定的数目(原十三州的最低数额)时始可建立同西部各州完全平等的新州。
对西部开发和经济稳定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农民取得土地和进行农业开发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障,促进了美国西部的开发,使美国能够快速发展成为一个农业大国。
中国西部地貌丰富,国土部为加大对西部开发土地政策的支持力度,增加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占用荒山、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地指标,优先安排产业园区建设用地指标,保障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用地.未利用地用于工业用地的出让金最低标准,可区别情况按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10%-50%执行. 同时强化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中央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倾斜,建立和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和租赁、退出机制.推广基础设施节地模式,逐步细化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措施.探索采矿用地分类管理,对在三至五年内能完成露天采矿并复垦的,可尝试采取租赁等供地方式. 通知还强调,加强对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引导.制定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指导目录,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准入管理,支持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大力发展能源、矿业等优势产业(2)在基础设施开发政策。
美国在“西进运动”中非常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重视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大大推动了西部经济的发展,为当时的“西进运动”提供了便利;四是在扶持教育发展的政策方面,西部地区建立的每个州都可为兴办一所公共学院提供一片土地,当时美国总统杰斐逊还设计和制定了一项包括初级、中级学校直至州立大学在内的宏大的教育制度。
州立大学先后在南部和西部各州建立,并且开展免费教育。
在铁路修建上美国政府采取了“多修铁路多得益”的政策。
铁路公司每修一英里的铁路,可以得到铁路沿线一定面积的土地;同时,规定铁路公司可以根据修筑铁路的长度和地形的不同,从政府那里获得不等的贷款。
1828年美国才开始修筑铁路, 1860年铁路里程便长达3万英里,其中大部分修建在西部地区。
这一时期铁路的修建,大大地推动了西部经济的发展。
在公路的建设上,美国政府的一个重要政策是鼓励私人投资。
为了解决公路建设资金的不足,收费公路成为美国最早优先发展的事业。
从1792-1794年修建第一条公路开始,到1830年修筑公路总里程长达6400公里。
随着蒸汽机船的发明与使用,美国政府又加强了对水运的建设。
1817-1828年由纽约州资助修筑长达350英里的伊尔运河,把东部的哈得逊运河和西部的大湖区联系在一起,使当时一英里20美分的运价降到1美分。
总之,在1815-1840年间,各州投资1.25亿美元,建造了3000英里的运河,使美国当时成为世界上运河最发达的国家。
这一时期美国交通设施的建设和大发展,为当时的西进运动提供了便利。
中国为开发西部,政府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资金投入,提高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用于西部地区的比例。
对国家新安排的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投资主要由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其他专项建设资金、银行贷款和利用外资解决,不留资金缺口。
中央将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西部开发的专项资金。
中央有关部门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安排专项资金时,要充分体现对西部地区的支持。
鼓励企业资金投入西部地区重大建设项目。
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优势资源开发与利用,有特色的高新技术及军转民技术产业化项目,优先在西部地区布局。
银行根据商业信贷的自主原则,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产业建设的信贷投入,重点支持铁路、主干线公路、电力、石油、天然气等大中型能源项目建设。
鼓励外商投资于西部地区的农业、水利、生态、交通、能源、市政、环保、矿产、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以及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对外商投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优势产业项目,适当放宽外商投资的股比限制,适当放宽国内银行提供固定资产投资人民币贷款的比例。
国家安排的补助地方文化设施建设、广播电视建设投资和文物经费,向西部地区倾斜。
进一步落实国家文化宣传单位经济政策,繁荣文艺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