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理论课教学大纲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教学大纲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Agribusiness Management课程代码:1104013018总学时数:64 其中讲课学时:64总学分数: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课,也是其核心课程之一。
它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主要作用和任务是通过向学生进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管理素质和管理技能,提高管理现代农业企业的水平和效率,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于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实际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1、重点掌握农业企业经营战略环境分析、经营战略目标和战略选择,企业经营决策和预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波特的竞争力理论、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企业创新的一般理论和创新机制的构建,全面质量管理的有关内容和质量体系与认证;2、掌握农业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经营战略的内涵、中小企业经营战略,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和竞争力战略,新产品开发的策略、原则和程序,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方式;3、了解农业企业风险的衡量,企业信息系统的规划、开发与维护,了解供应链的信息管理、物流管理与ERP系统,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相关概念和国际公司管理。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概述(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必须掌握企业的基本概念;熟悉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及内容教学重点: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第二节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第二章企业经营战略(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企业经营战略的概念与内涵;重点掌握企业经营战略环境分析、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熟悉企业总体战略教学重点:企业经营战略环境分析、企业总体战略教学难点: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观看录像相结合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企业经营战略的内涵和环境分析;第二节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第三节企业总体战略第三章企业经营决策与预测(8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熟悉经营决策与预测的基本原理;了解企业经营预测的方法;重点掌握企业经营决策的方法教学重点:经营决策的定量决策方法教学难点:经营决策的风险型决策方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企业经营预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第二节决策的基本原理;第三节决策的方法第四章企业风险管理(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与内涵,重点掌握风险识别、风险衡量的含义与方法教学重点:企业风险识别、风险衡量教学难点:企业风险控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风险管理概述;第二节风险的识别、衡量与控制第五章企业竞争力管理(8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企业竞争力的含义及内容;掌握波特的竞争力理论模型;熟悉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成教学重点:波特的竞争力理论模型教学难点: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企业竞争力概述;第二节波特的竞争力理论讲授波特的竞争力理论体系和产业竞争分析模型;第三节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讲授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指标体系的构成第六章企业创新管理(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企业创新的一般理论,重点掌握企业创新机制体系的内容教学重点:创新的一般理论,波特的竞争力理论模型教学难点: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创新的一般理论讲授创新的概念、特征,创新动力与创新激励;第二节创新机制的构建讲授创新机制的含义与创新机制体系第七章新产品开发与技术开发(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新产品开发的意义和技术开发管理;掌握新产品和含义,新产品开发的策略、原则和程序教学重点:新产品开发的意义和策略教学难点:企业新产品开发的原则和程序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新产品开发的意义和策略讲授新产品和含义,新产品开发的意义和策略;第二节新产品开发的原则和程序;第三节技术开发管理讲授技术开发的概念、内容、方式和方法第八章企业信息管理(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信息的概念、特征、类型与内容,熟悉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教学重点: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教学难点:企业新产品开发的原则和程序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信息的含义与内容讲授信息的概念、特征、类型与内容;第二节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讲授企业的5个信息管理系统,即TPS、KWS 、MIS、DSS、EIS 第九章企业供应链管理(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掌握供应链管理的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教学重点:供应链管理的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教学难点:企业供应链管理的ERP系统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第二节供应链信息管理;第三节供应链的物流管理第十章质量管理与质量认证(8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企业质量管理的相关概念,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体系与质量认证教学重点:全面质量管理教学难点:质量体系与质量认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第二节供应链信息管理;第三节供应链的物流管理第十一章企业国际化经营(8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概念和意义;熟悉国际公司的概念、特征、类型和组织形式;掌握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三种方式教学重点:国际化经营的三种方式教学难点:国际化经营的三种方式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企业国际化经营概述讲授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概念及意义;第二节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方式讲授三种方式,即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和合作经营;第三节国际公司管理讲授国际公司的概念、特征、类型和组织形式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五、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的学业总成绩中期末笔试占70%,平时成绩占20%,课程实习占10% 。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教学大纲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内容简介:系统阐述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反映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科学的发展趋势,介绍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
全书共计十五章,主要内容有:导论、农业经营制度与经营组织、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业公司组织与管理、农业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农业企业产品决策与投资决策、农业企业要素管理、农业企业生产组织与管理、食品安全与农业企业产品质量控制、农业企业环境管理、农业企业营销管理、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农业企业国际化经营以及发达国家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简介等。
使用教材:王钊主编:《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4年课时安排:总共42学时第一章导论(课堂教学/3学时)第二章农业经营制度与经营组织(课堂教学/4学时)第三章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课堂教学/3学时)第四章农业产业化组织与运行(课堂教学/3学时)第五章农业公司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3学时)第六章农业企业经营战略决策(课堂教学/3学时)第七章农业企业产品决策与投资决策(课堂教学/3学时)第八章农业企业要素管理(实践调查/3学时)第九章农业企业生产组织与管理(实践教学/4学时)第十章食品安全与农业企业产品质量控制(课堂教学/2学时)第十一章农业企业环境管理(课堂教学/2学时)第十二章农业企业营销管理(课堂教学/2学时)第十三章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实践调查/3学时)第十四章农业企业国际化经营(案例讨论/2学时)第十五章发达国家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简介(课堂教学/2学时)第一章导论教学目标:理解农业的属性和特征;明确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内涵;把握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农业的属性和特征;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内涵教学内容:第一节农业的属性第二节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概念第三节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内容与方法思考题:1.农业产业的属性与特征?2.如何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3.什么是农业企业?农业企业具有哪些特征?参考书目:1. 李成贵.中国农业政策——理论框架与应用分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2. 马克思.资本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朱道华.农业经济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第二章农业经营制度与经营组织教学目标:理解农业经营制度、农业经营组织的内涵;了解农业经营制度、农业经营组织的变迁历程;掌握农业基本经营制度。
农业科技培训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1. 提高参训人员的农业科技素养,使其掌握现代农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参训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3. 增强参训人员的市场意识,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 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培训对象1. 农业生产经营者2.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3. 农村基层干部4. 农业院校学生三、培训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培训时间可长可短,一般不少于5天。
四、培训内容1. 理论课程(1)现代农业发展概况及趋势(2)农业科技政策与法规(3)农业资源与环境(4)农业经济学基础(5)农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6)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7)农业信息技术与应用2. 实践课程(1)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引进与应用(2)农业机械化与设施农业(3)农业病虫害防治与植物保护(4)农产品加工与储藏技术(5)农业生态循环农业(6)农村电商与农产品营销(7)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合作经济3. 案例分析(1)国内外农业发展典型案例分析(2)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案例(3)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案例(4)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案例五、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传授现代农业知识。
2. 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参训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3. 互动式教学:组织参训人员开展讨论、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4. 实地考察:组织参训人员参观农业企业、科技园区等,了解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5. 实践操作:安排参训人员参与农业新技术、新模式的实践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参训人员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参训人员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技能水平。
3. 案例分析能力:评价参训人员对案例的分析、总结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4. 学习成果:评价参训人员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包括知识、技能、观念等方面的提升。
农业技能培训教学大纲模板

一、培训背景与目标1. 培训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农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教学大纲。
2. 培训目标(1)提高参训人员对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的认识。
(2)掌握农业生产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应用。
(3)提升参训人员的农业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培养一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业技能人才队伍。
二、培训对象本培训面向广大农民、农业企业职工、农业技术人员及农业院校学生。
三、培训内容1. 基础知识(1)农业政策法规(2)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3)农业科技发展动态(4)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2. 农业生产技术(1)粮食作物栽培技术(2)经济作物栽培技术(3)设施农业技术(4)畜牧业养殖技术(5)水产养殖技术(6)农产品加工技术3. 农业经营管理(1)农业市场分析(2)农业品牌建设(3)农业营销策略(4)农业企业财务管理4. 农业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2)农业资源合理利用(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5. 农业信息化技术(1)农业物联网技术(2)农业大数据应用(3)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四、培训方法1. 讲座式教学邀请农业专家、教授等授课,系统讲解农业相关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农业产业发展、经营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参训人员的实践能力。
3. 实地考察组织参训人员到农业企业、合作社、示范园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4. 互动交流开展小组讨论、座谈等活动,促进参训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 实践操作组织参训人员参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农业技能水平。
五、培训考核1. 考核方式(1)理论知识考核(2)实践操作考核(3)案例分析考核2. 考核标准(1)理论知识掌握程度(2)实践操作技能水平(3)案例分析能力六、培训时间与地点1. 培训时间根据培训内容和参训人员实际情况,确定培训周期。
《管理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理论概述
系统理论强调组织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由相互依存、相 互作用的各个组成部分构成。
它将组织视为一个整体,重视组织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 协调作用。
主要观点
1. 整体性 2. 开放性 3. 动态平衡 4. 反馈机制
质量管理理论
1 1. 质量控制
2 2. 全面质量管理
强调在生产过程中控制质量,
分析当代管理趋势,展望未来管理思想的 发展方向。
课程目标
1 1. 了解管理思想史
深入了解管理思想的演变历程,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管理思 想的理论基础、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2 2. 提升管理思维
培养批判性思维,并运用历史视角分析现代管理问题,为 未来管理实践提供借鉴和启发。
3 3. 掌握管理方法
学习并掌握不同管理思想的实践方法,提高管理能力,应 对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
战略制定
企业战略制定需要明确企业愿景、使命和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具体路 径和行动方案,以及资源配置和组织结构调整等问题。
战略实施
战略实施是将战略规划转化为现实行动的过程。需要组织和管理资源, 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确保战略目标的实 现。
战略评估
战略评估是评价战略执行效果的过程,通过对战略实施效果进行分析, 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和优化企业战略。
中世纪的管理实践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和教会活动中。农业生 产以自给自足为主,手工业生产以作坊为主,教会活动以宗教传播和慈善事 业为主。
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思想
机械化生产
工业革命带来了机械化生产,提高了生产 效率,同时也催生了新的管理需求。
劳动分工
亚当·斯密提出劳动分工理论,强调专业化 和协作对生产力的提升作用。
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教学大纲

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教学大纲一、引言• 1.1 课程背景介绍• 1.2 课程目标设定• 1.3 课程重要性及意义二、企业管理概述• 2.1 企业管理的定义• 2.2 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 2.3 企业管理的基本功能三、组织管理• 3.1 组织的概念与特征• 3.2 组织设计原则• 3.3 组织结构与职权分配• 3.4 组织文化建设四、领导与决策• 4.1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4.2 领导力的要素与发展• 4.3 决策过程与方法• 4.4 决策实践中的困难与挑战五、人力资源管理• 5.1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与作用• 5.2 招聘与选拔• 5.3 培训与发展• 5.4 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六、市场营销管理• 6.1 市场营销基本概念• 6.2 市场调研与定位• 6.3 产品策划与推广• 6.4 客户关系管理七、财务管理•7.1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7.2 资金、投资与融资•7.3 财务分析与决策•7.4 风险管理与控制八、战略管理•8.1 战略管理概念与重要性•8.2 竞争战略的选择•8.3 战略实施与评估•8.4 战略管理中的创新与变革九、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9.1 企业文化的内涵与作用•9.2 建设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9.3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实践•9.4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的影响十、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回顾•10.2 未来发展趋势•10.3 学习心得体会十一、参考文献•[作者1, 《书名1》, 出版社, 出版时间] •[作者2, 《书名2》,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农业经济学A 教学大纲

农业经济学A课程编码:3063009148 课程名称:农业经济学A总学分: 3 总学时:48课程英文名称:Agricultural Economics A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适用专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农业经济学A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和基础课程,是学习本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
农业经济学属于部门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课程,是经济理论在农业领域的具体应用。
这门课程的主要学习任务是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学习和分析农业现代化、国际化、市场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规律,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及规律,研究农产品供求规律、价格形成机制及流通、分配问题,农业宏观管理、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和区域开发等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农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提高其从事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学生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作好笔记;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复习思考题、课外作业);课外阅读报刊、经典读物,撰写读书笔记;关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动态,深入农村参与社会实践。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具体要求:1.了解和理解现代农业及农业现代化、农业国际化、农业市场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内在本质要求和规律。
2.理解和掌握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土地、水、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资源和要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及规律。
3.掌握农产品供求规律、价格形成机制以及流通、分配规律。
4.了解和理解农业的宏观管理、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和区域开发。
5.掌握相关农业经济学问题研究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运用农业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1章农业经济学导论(2学时)教学目标:理解农业的概念、特征和作用,了解农业经济学的起源、发展和研究内容。
重点、难点:重点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难点是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正确认识中国的“三农”问题。
农业技术推广知识教学大纲

《农业技术推广知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的性质:《农业技术推广知识》是讲述农业企业在经营农产品、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资料商品的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律和方法的应用学科。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系统学习农业市场的基本理论知识,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理念,提高学生进行农产品市场调研、开发和市场化运作的能力。
3.适应专业:本大纲适用于农学类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知识》课程教学。
4.学时分配:本课程计划开设90学时,理论学时30学时,实验学时60学时。
5.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部分使用投影仪与多媒体教室。
6.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平时考察与结业考试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平时考察包括作业、实习报告、专题调查、上课记录等内容,考试总评(100%)=考试成绩(80%)+考察成绩(20%)。
7.课外自学要求: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预习和巩固所学内容,积极利用报刊杂志扩展视野,熟悉农业市场经营的法规、新措施和新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培养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达到以下要求:第一章绪论了解:农业市场学的产生与发展、基本内容、研究方法;市场含义、特征、职能和机制。
领会:鲜活的营销实践催生新的营销观念和理论。
掌握:市场营销观念和营销组合策略的的演变过程,以及农业市场的特点和政府调控市场的手段;熟练掌握市场营销观念的三大支柱。
理解:政府对农业市场调控的必要性。
第二章农业市场分析了解: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及影响因素,应对农业市场营销环境的策略领会:农业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意义掌握:农产品需求和供给的特点、影响因素和与价格的关系及蛛网理论;消费结构变动的规律性,第三章农业市场调研了解:市场调研的类型、方法和步骤领会:农业市场调研的意义掌握:市场预测原理,预测和决策的常用方法理解:确定性决策与非确定性决策的区别。
第四章目标市场营销策略了解:市场细分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学分: 2.5
理论学时: 36 实验学时: 4
一、《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作为一所以农学(特产)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的本科院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开设《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农业企业管理人才,《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管理技巧,学会将管理学的原理贯彻和应用于农业企业管理过程之中,并使之掌握和具备关于农业企业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和解决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二、《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掌握农业企业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把握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架构,二是将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践,运用全面的、发展的和系统的观点以及所学理论,观察分析现实的管理问题,培养学生从现代管理的视角观察、分析和思考农业企业经营中存在问题的思维习惯。
三、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章农业企业的类型与经营形式
【教学目的及要求】:理解农业的内涵、基本特征;明确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掌握农业企业经营形式、发展趋势;熟悉农业企业的类型。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及主要类型、农业企业的经营形式。
【主要内容】:农业的概念与基本特征;近十年来我国关于农业方面的方针政策;现代农业企业的基本特征与主要类型;农业企业的概念及发展趋势;农业企业的一般职能及特殊职能;农业企业的类型;农业企业的经营形式。
第二章农业企业制度
【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理解农业企业制度的重要性;了解企业制度
的演变过程;理解产权的概念;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主要内容及形式。
【主要内容】:企业制度的含义、农业企业制度的概念、企业制度的演变过程、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公司制企业的优缺点。
第三章农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明确如何成为企业想要的人,在大学阶段应具备哪些技能,职场新人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
第四章农业企业土地资源管理
【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特征、我国农地制度改革30年重要政策法规、土地管理的原则;理解土地经营权的获得及变更;掌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承包方承包的土地被征用占用后如何补偿、土地集约经营。
【主要内容】:土地资源的自然特征及经济特征、土地管理的原则、土地经营权的、获得、变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土地等级的划定;承包方承包的土地被征用占用后如何补偿、土地集约经营的意义及类型。
第五章农业企业技术资源管理
【教学目的及要求】:让学生了解现代农业科技的概念;现代农业科技的背景及发展现状;掌握现代农业科技所包含的内容;了解我国在农业科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主要内容】:现代农业科技的概念、现代农业科技的背景及发展现状、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技术、以因特网为代表的农业信息技术、我国在农业科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第六章种植业生产管理
【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种植业生产的特点;组织种植业生产的原则及内容;掌握种植业生产计划的内容。
【主要内容】:种植业生产的特点、种植业的生产计划、组织种植业生产的原则及内容。
第七章养殖业生产管理
【教学目的及要求】:让学生了解养殖业的概念、特点;掌握发展养殖业的重大意义;了解我国养殖业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内容】:养殖业生产管理的特点、发展养殖业的重大意义我国养殖业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第八章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管理
【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农产品加工业的概念及农产品加工业的类型;掌握农产品加工业的特点;了解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意义与作用;了解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主要内容】:农产品加工业的概念、农产品加工业的类型、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意义与作用、农产品加工业的特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第九章农户家庭经营
【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农户家庭经营的含义;了解农户家庭经营的产生与发展;农户家庭经营的特点及类型;掌握农户家庭经营的弊端,掌握农户家庭经营的发展趋势。
【主要内容】:农户家庭经营的含义、农户家庭经营的产生与发展、农户家庭经营的特点及类型、农户家庭经营的弊端、农户家庭经营的发展趋势。
第十章农场经营管理
【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我国家庭农场指出的背景、含义及特征;了解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掌握我国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了解我国家庭农场在推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难题;了解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现状及家庭农场模式。
【主要内容】:我国家庭农场指出的背景、含义及特征、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我国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我国家庭农场在推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难题、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现状及家庭农场模式。
第十一章农业产业化经营
【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由来;掌握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熟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几种组织模式。
【主要内容】: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由来、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农业产业经营的组织模式。
第十二章农业科技园区的运作
【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农业科技园区的概念;掌握农业科技园区的特征及功能;熟悉农业科技园区的类型;理解农业科技园区的运作机制及管理模式。
【主要内容】:农业科技园区的概念、农业科技园区的特征及功能、农业科技园区的类型、农业科技园区的运作机制及管理模式。
四、学时分配(四号、宋体加粗,单倍行距)
表格内容为(五号、宋体不加粗,表格居中,单倍行距)
五、实验教学内容(四号、宋体加粗、单倍行距)(无实验内容的课程,可省略此环节,
一级标题序号顺次提升)
表格内容为(五号、宋体不加粗)
六、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教材:《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蔡根女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现代农业企业管理学》,王静刚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王钊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
《现代企业管理》,申文青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七、考核措施
1、考试内容的依据:本门课程成绩的考核依据教学大纲,自学部分不做考试要求
2、考试方式:课程论文
3、考试成绩的组成与比例:采取写课程论文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法,其中期末课程论文成绩占60%,平时小考成绩占20%,课堂表现及课堂PPT展示占20%。
八、本教学大纲在执行中的注意事项
1、学习本课程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从事农业企业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为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2、本课程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科发展进展情况及时将新理论、新经验充实于教学内容中,体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3、各篇章的理论学时分配可根据学生的情况作适当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