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沸石成型工艺条件研究汇总

合集下载

沸石的制备实验报告

沸石的制备实验报告

沸石的制备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沸石的制备方法,了解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2. 实验原理沸石是一种特殊的矿石,主要成分为硅酸铝。

其结构中的固有孔道可以吸附水分子和其他小分子,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和催化活性。

因此,沸石广泛应用于过滤材料、催化剂、吸附剂等领域。

沸石的制备通常采用合成法。

合成沸石的主要原料是硅酸铝的胶体溶液,根据不同的合成条件可以得到不同孔径和形态的沸石晶体。

3. 实验步骤3.1 材料准备- 白糖:用于制备胶体溶液。

- 硅酸钠:作为胶体溶液的催化剂。

- 氢氧化钠: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 氯化铝:提供铝离子作为沸石的主要成分。

- 纯净水:用于溶解和稀释试剂。

3.2 制备胶体溶液1. 取适量纯净水加热至80C左右。

2. 将适量白糖加入纯净水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3. 在搅拌的同时,将适量硅酸钠缓慢加入溶液中,直到完全溶解。

4. 继续加热溶液,保持80C,持续搅拌10分钟。

3.3 沸石的合成1. 取适量纯净水加热至80C左右,加入适量氢氧化钠,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2. 在搅拌的同时,将氯化铝缓慢加入溶液中,直到完全溶解。

3. 将制备好的胶体溶液缓慢加入到氯化铝溶液中,同时保持温度恒定。

4. 持续搅拌反应溶液,控制反应温度为80C,反应时间约2小时。

3.4 沸石的过滤和洗涤1. 将反应溶液连同沉淀一起过滤,将沉淀物收集在滤纸上。

2. 用纯净水洗涤沉淀物,直至洗涤液呈中性。

3. 将洗涤后的沉淀物放置于干燥箱中,温度控制在120C,干燥约12小时。

4.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沉淀物的干燥,我们得到了制备好的沸石样品。

观察实验结果,沸石呈细小的颗粒状,形态均匀,无明显的结晶缺陷。

这表明我们的制备方法成功得到了纯净的沸石晶体。

沸石的合成过程中,胶体溶液与氯化铝溶液中的铝离子反应生成了沸石晶体。

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包括反应温度、pH值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可以得到不同孔径和形态的沸石晶体。

5.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沸石样品,并观察到了其形态和颗粒大小。

新型沸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新型沸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新型沸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沸石作为一种天然矿物,因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分子筛分离性和稳定性等特性,被广泛用于分离、吸附、催化和防腐等领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沸石材料的研究一直是材料科学领域中的热点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沸石材料被成功制备出来,并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新型沸石材料的制备方法目前,沸石材料的制备主要有化学合成法、水热合成法、溶胶-凝胶法和模板合成法等。

其中,模板合成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制备方法。

模板合成法基于有机模板分子(如季铵盐、硅酸盐、硅氢化合物等)的模板效应,结合硅酸盐凝胶的交联聚合和煅烧过程,可以制备出具有不同孔径和形貌的沸石材料。

该方法具有制备条件温和、孔径分布可调、结构稳定性好等特点,已成为新型沸石材料制备的重要手段。

二、新型沸石材料的应用研究1. 吸附分离新型沸石材料因其较高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可调和吸附性能优异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气体、液体和离子等领域的分离和吸附。

例如,通过对沸石材料孔径结构的调控,可以实现对不同分子直径气体的分离和纯化;而对于有机物污染物的吸附和处理,新型沸石材料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 催化反应新型沸石材料常常被作为催化剂载体或是催化剂本身应用于化学反应中。

例如,沸石载体经过修饰后,可以用于吡啶环加成反应、醇酯化反应和氧化反应等;而具有中、小孔径的沸石材料,则常用于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如催化裂化、裂解和异构化反应等。

3. 电化学新型沸石材料还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如对离子的选择性识别、传感和电催化等。

例如,在电池材料中,沸石材料常被用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和氢氧化镍电池等电化学领域。

三、新型沸石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新型沸石材料的不断涌现,其在分离、催化和电化学等领域中的应用前景逐渐被揭示。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需求的增加,新型沸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性能也将不断发展,从而为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多孔TS-1沸石的合成、表征及其对棕榈酸的加氢脱氧性能

多孔TS-1沸石的合成、表征及其对棕榈酸的加氢脱氧性能

多孔TS-1沸石的合成、表征及其对棕榈酸的加氢脱氧性能朱超杰;傅雯倩;张磊;唐天地【摘要】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钛酸四丁酯(TBOT)为钛源,有机硅季铵盐为介孔模板剂成功制备出具有较大介孔孔体积和高外比表面积的多孔TS-1沸石(TS-1-M).采用XRD、N2吸附-脱附、SEM和TEM等手段对TS-1-M沸石进行了表征.研究了TS-1-M负载Ni催化剂(Ni/TS-1-M)对棕榈酸的加氢脱氧性能.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60℃ 、H2分压4 MPa、搅拌速率300 r/min的条件下,在Ni/TS-1-M 催化剂上棕榈酸主要发生脱羰反应生成主要产物正十五烷,正十五烷选择性高达92%.【期刊名称】《石油学报(石油加工)》【年(卷),期】2018(034)006【总页数】7页(P1097-1103)【关键词】多孔TS-1沸石;棕榈酸;加氢脱氧;正构十五烷【作者】朱超杰;傅雯倩;张磊;唐天地【作者单位】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4.43;TE626.241983年意大利Taramass首次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拓扑结构为MFI型的钛硅分子筛TS-1[1]。

由于TS-1沸石骨架中含钛原子,使其具有良好的催化氧化性能,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中[2-3]。

另外,TS-1沸石自身的稳定性好,不容易发生热分解或化学破坏,被一致认为是环境友好、环保绿色的催化材料。

但是由于其双十元环孔道的微孔结构无法实现大分子反应物的扩散,使得反应只能发生在TS-1沸石晶粒的表面,不利于反应的进行[4-5]。

另外,即便对于小分子反应,也由于反应物分子在微孔孔道内过长的扩散时间而导致目标产物选择性变差[6]。

在TS-1沸石晶体内引入介孔结构将有利于改善反应物分子的扩散限制和催化性能,并可以实现大分子反应物的催化转化。

多级孔道沸石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催化应用共3篇

多级孔道沸石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催化应用共3篇

多级孔道沸石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催化应用共3篇多级孔道沸石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催化应用1多级孔道沸石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催化应用摘要:多级孔道沸石分子筛是一种具有多级孔径的新型催化剂材料,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环境保护、能源领域等。

本文介绍了多级孔道沸石分子筛的合成方法、表征技术和催化应用,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重要的催化剂材料。

一、多级孔道沸石分子筛的合成方法多级孔道沸石分子筛的合成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原位合成和后处理法。

原位合成法是以硅铝骨架为基础,通过加入不同类型的有机模板剂或无机结构调节剂,在水热反应条件下合成出具有多级孔道结构的沸石分子筛。

后处理法则是在已经合成好的单级孔道沸石分子筛中,通过一定的处理方法,即可形成多级孔道结构。

目前,后处理法主要采用酸、氧化剂等方法,其优点是简单易行,同时也能够精准调控孔径大小和孔道形貌。

二、多级孔道沸石分子筛的表征技术多级孔道沸石分子筛的表征主要涉及到孔径大小、孔道结构、晶体形貌等方面。

其中最常用的表征技术有:1. 氮气吸附法和比表面积分析:通过测量孔道表面积、孔径分布等参数,来表征多级孔道沸石分子筛的孔道结构和孔径大小。

2. X射线衍射法:通过多晶X射线衍射谱分析,确定目标分子筛的晶型和结构。

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可观察目标分子筛的晶体形貌、孔道结构和孔径大小等参数。

三、多级孔道沸石分子筛的催化应用多级孔道沸石分子筛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和选择性,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环境保护、能源领域等。

具体而言,多级孔道沸石分子筛在以下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1.化学合成领域:多级孔道沸石分子筛在催化剂中具有极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因此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如加氢、酰化等反应中,得到广泛应用。

2.环境保护领域:多级孔道沸石分子筛可以将污染物如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转化为其他有用的物质,从而起到了环保和减排的作用。

3.能源领域:多级孔道沸石分子筛在化学催化和燃料电池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可有效提高燃料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提高分子制氢效率等均有重要作用。

《多级孔沸石微球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范文

《多级孔沸石微球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范文

《多级孔沸石微球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级孔沸石微球作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载体材料,在催化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和优异的催化性能使其成为了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研究多级孔沸石微球的合成方法及其催化性能,以期为该材料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多级孔沸石微球的合成1. 材料与方法多级孔沸石微球的合成主要采用水热法。

通过调节合成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以及选用合适的模板剂和添加剂,实现对多级孔沸石微球的控制合成。

2. 实验过程(1)准备阶段:选择合适的沸石原料、模板剂、添加剂等,并进行预处理。

(2)水热合成:将预处理后的原料、模板剂、添加剂等混合,加入反应釜中,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进行水热反应。

(3)产物处理:反应结束后,对产物进行洗涤、干燥、煅烧等处理,得到多级孔沸石微球。

3. 结果与讨论通过调整合成过程中的参数,可以实现对多级孔沸石微球孔径、孔容、比表面积等性能的控制。

在合成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以确保合成出具有良好性能的多级孔沸石微球。

此外,选用合适的模板剂和添加剂也是合成过程中关键的一步。

三、多级孔沸石微球的催化性能研究1. 实验方法通过将多级孔沸石微球作为催化剂载体,负载不同的活性组分,制备成催化剂,并对其在催化反应中的性能进行测试。

2. 实验结果(1)多级孔沸石微球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分散度和利用率。

(2)多级孔沸石微球具有较好的传质性能,有利于反应物和产物的传输和扩散。

(3)不同负载量的活性组分对催化剂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当负载量适中时,催化剂的活性最高。

3. 结果分析多级孔沸石微球在催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

其高比表面积和孔容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分散度和利用率,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此外,其良好的传质性能也有利于反应物和产物的传输和扩散,进一步提高了催化剂的性能。

同时,通过调整负载量等参数,可以实现对催化剂性能的优化。

晶种法合成多级孔道结构沸石及其催化应用研究

晶种法合成多级孔道结构沸石及其催化应用研究

晶种法合成多级孔道结构沸石及其催化应用研究沸石分子筛是一类常见的硅铝酸盐多孔晶体材料,具有规整的微孔结构、大的比表面积、强的酸性以及高的水热稳定性。

因此,经常作为工业催化剂,广泛地用于多种化学品生产以及石油化工工艺中。

但是,传统的沸石分子筛只包含狭窄的微孔孔道,在催化反应中表现出较大扩散阻力,从而导致沸石催化剂的活性位利用率低、催化反应的效果差。

鉴于多级孔结构的沸石结合了沸石晶体和介孔材料的诸多优点,可以有效地解决扩散问题,于是人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来合成不同结构的多级孔道沸石(如:纳米沸石聚集体、沸石复合材料以及介孔沸石晶体等)。

与此同时,一大批多级孔结构沸石的合成方法也涌现了出来,如:介孔材料进一步晶化、采用特殊的模板剂、组装纳米沸石、二次晶化、通过脱硅和脱铝来造孔等。

然而,出于对制造成本,材料特性,健康和安全以及环境方面的考虑,这些方法在工业放大和应用中依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沸石分子筛合成过程中,尤其是高硅的沸石和特殊结构的沸石,通常会使用各种不同的有机模板剂。

然而,有机模板剂的引入会导致很多问题,如:合成成本更高,合成过程更复杂,除模板过程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同时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等。

于是,无有机模板合成逐渐受到人们的推崇,而晶种诱导法就是其中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具体而言,就是在起始凝胶中加入沸石颗粒或者含有沸石结构单元的溶液,这些晶种会在合成中诱导沸石结晶,从而在沸石合成中完全避免有机模板的使用。

近些年,通过采用晶种法,已经有很多不同骨架结构的沸石被简单方便地制备出来,如:ZSM-5沸石,BEA沸石,ZSM-34沸石,RUB-13沸石和ZSM-12沸石。

值得注意的是,晶种诱导法合成还具有很多其他方面的优势,如:1.减少沸石合成的晶化时间,2.提高产物的结晶度,3.控制产物的颗粒大小。

在本论文中,我们试图建立一整套“盐辅助的晶种诱导合成方法”,来方便快速地合成多级孔道结构的沸石催化剂。

软模板法合成多级孔道沸石材料及其过程研究

软模板法合成多级孔道沸石材料及其过程研究

软模板法合成多级孔道沸石材料及其过程研究沸石材料是炼油和石化行业中广泛使用的非均相催化剂。

但是,该材料中仅仅存在微孔,导致了反应物分子和产物分子的扩散受到限制以及沸石内部酸性位不容易被大分子接触。

这都给沸石材料的催化活性带来了负面影响。

具有多级孔道结构的沸石材料具有改善的分子传递性能和酸性位可接近性,被认为是工业上非常有前景的材料。

本文采取双模板策略,使用多种介孔软模板来合成多级孔道沸石材料。

本文尝试使用尾端为羧基的硅烷(IDAA硅烷)增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沸石晶种之间的作用,并通过进一步表征验证了机理。

探索不同官能团的短链硅烷对ZSM-5沸石内部形成介孔所发挥的模板效应,并且通过跟踪代表性样品在结晶过程中的结构演变来阐明机理。

通过理性选择易获取的阳离子聚合物来合成多级孔道ZSM-5,并且对聚合物稳定性和模板效应进行结构角度的解释。

选出的阳离子聚合物的模板效应还在不同合成条件下被阐明。

通过使用少量四乙基氢氧化铵(TEAOH)在气相转移法下合成小颗粒SAPO-34,且通过改变TEAOH 的阴离子来研究四乙基铵根离子(TEA+)在SAPO-34合成过程中的作用。

本文进行的研究工作和所获得的主要成果有以下方面:(1)酯形式的IDAA硅烷在90℃的碱性溶胶(pH=10-11)中经过6小时水解,可以对沸石晶种进行硅烷化,同时硅烷尾端基团也可转变成羧酸根阴离子。

羧基官能化的沸石晶种与CTAB 胶束具有增强的作用力,因此可以在高温水热合成过程转化成由CTAB胶束做模板的多级孔道ZSM-5沸石。

其他有CTAB参与的沸石样品中,若使用APTES则获得了没有介孔的沸石团聚体,若不使用硅烷则获得了多级孔道沸石和无定形介孔硅的混合物。

红外光谱(FT-IR)确认了羧酸酯的水解,29Si MAS NMR确认了IDAA硅烷在沸石上的负载。

不过,IDAA硅烷在沸石结构上的负载量并不高。

(2)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EAPTMS)和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PHAPTMS)被用于通过蒸汽辅助转化硅烷化的干凝胶来合成多级孔道微孔-介孔ZSM-5沸石。

4a沸石生产工艺

4a沸石生产工艺

4a沸石生产工艺
沸石是一种天然的多孔矿石,具有吸附、离子交换和催化的特性,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下面将介绍沸石的生产工艺。

沸石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采矿、破碎、磨粉、旋转窑干燥、焙烧和粒度控制等环节。

首先,进行采矿工作。

沸石产矿主要分布在大型矿床和小型露天矿场中,采矿方法有露天开采和井采两种。

采矿过程中需要清理杂质、分级和筛分,将矿石分为不同等级。

然后,对矿石进行破碎和磨粉。

采矿得到的矿石会经过初步的破碎和磨粉工艺,将矿石破碎成一定粒度的颗粒,并进行粒度控制。

破碎和磨粉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矿石的颗粒度和纯度。

接下来,进行旋转窑干燥。

矿石经过破碎和磨粉后,会进入旋转窑进行干燥处理。

旋转窑干燥是通过旋转窑的转动和内部的热风流动,将矿石中的水分蒸发掉,提高矿石的干燥度。

然后,进行焙烧工艺。

干燥后的矿石会进入焙烧炉进行焙烧处理。

焙烧是将矿石加热至高温,使其发生结构改变和化学反应,提高沸石的吸附、离子交换和催化性能。

最后,进行粒度控制。

焙烧后的沸石还需要进行粒度控制,将其分为不同粒径的产品,以适应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

总结来说,沸石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采矿、破碎、磨粉、旋转
窑干燥、焙烧和粒度控制等环节。

这些工艺的目的是提高沸石的产量、纯度和性能,以满足工业上的需求。

沸石作为一种重要的吸附剂、离子交换剂和催化剂,在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和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孔沸石成型工艺条件研究
目录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 研究内容
3 当前工作进展
1 研究背景
成型工艺
多孔沸石 1).新型固体催化剂材料 2).微孔、介孔复合体、多级 孔道结构 3).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石油 炼制、精细化学品等
成型工艺 1).成型工艺属于商业机密,文献 中鲜有报道 2).其工艺条件繁杂,没有系统理 论支撑 3).工业应用需要成型好的催化剂 4).对多孔沸石合成具有指导意 义,在工业应用具有很大工业价值
3 当前工作进展
3.1 成型工艺对孔结构的影响 3.2 建立强度数据模型 3.3 粘结剂对机械强度、孔结构的影响
3.1 成型工艺对孔结构的影响
Volume adsorbed (cm3/g) dV/dlog(D) /(cm³/nm·g)
N2吸附脱附曲线
孔径分布
230 210 190 170 150 130 110
械强度可靠性就越高。
化床等反应 器中,决定
其催化好坏
的,是催化
剂最脆弱部
分!
3.2建立强度数据模型
ln
ln
1
1 Pf
(F
)
m(ln
F
ln
F0
)
最小二乘法,求得 Weibull模量
m F0
3.2建立强度数据模型
Weilbull分布统计参数值 m F0 R^2
均值 标准偏差
F1 F5 F10
Pure ZSM-5 3.0789
F1 F5 F10
3.0789 22.5007 0.9709 20.148 7.56 5.1 8.6 10.8
Al2O3
Al2O3+ZSM-
nH2O+ZSM 5
-5
3.1302
3.1388
86.4960 60.5892
0.9779
0.9865
77.342
54.24
27.19
19.50
19.9
14.0
10 20 30 40 50 60 Pore diameter(nm)
No molding ZSM-5 pure ZSM-5 molding
3.2 建立强度数据模型
建离强度模型:
Weibull分布方程
Pf
(F
)
1
exp
(
F F0
)m
低负载条件下的强度失效概率可以作为固体催化剂力学
注:
可靠性的特征指标。低负载条件下的失效概率越小 ,机 固定床,流
2 研究内容
研究内 容
01 2.1 研究总述 02 2.2 研究工艺路线
03 2.3 测试分析
2.1 研究总述
总体研究思路
机械强度
多孔沸 石粉体
多孔沸 石成型

孔结构
酸量,形貌 等
1).建立机 械强度数学 模型 2).强度与 孔结构关联 3).成型工 艺对孔结构 的影响、关 联
成型优化工 艺
2.1 论文总述
F/N
Pure ZSM-5
3
4
5
Al2O3·nH2O+Z
SM-5
Al2O3+ZSM-5
SiO2·nH2O+ZS M-5 AlPO4+ZSM-5
ln(F/N)
3.3粘结剂对机械强度、孔结构的影响
强度测试数据
25%粘结剂
Pure ZSM-5 Weilbull分布统计参 数值
m F0 R^2 均值 标准偏差
33.5
23.5
42.1
29.6
SiO2
AlPO4+ZSM
nH2O+ZSM- -5
5
3.345
4.2604
53.5955 79.7153
0.9678
0.9424
48.244
72.48
16.73
19.81
13.5
27.1
22.1
39.7
27.3
47.0
3.3粘结剂对机械强度、孔结构的影响
粘结剂对孔结构的影响(25%粘结剂)
1).原粉成型前后的孔道结构发生了怎么样的 变化; 2).加入不同粘结剂后,成型后的机械强度的 大小,以及其孔道结构大小和机械强度的关 系; 3).以及同一种粘结剂,不同含量的助剂、焙 烧温度,时间等成型过程因素对其机械强度和 孔结构等方面的影响。
进行多孔沸石成型体的孔结构与 机械性能之间的实验数据关联分 析,以及与粉体合成、成型过程 之间的关联分析
22.5007
0.9709 20.148
7.56 5.1 8.6
10.8
其中F1,F5,F10分别是在概率为 0.01,0.05,0.1条件下所对应的负载 其值越大所对应的机械强度可靠性 越高,越有利于应用工业化(可由 右式计算得到)
F
exp
ln
ln
1
1 Pf m
F
ln
F0
3.3 粘结剂对机械强度、孔结构的影响
2.2 研究工艺路线
成型工艺路线:
原粉
粘结剂 粉末
田菁 粉等
混合约15min
混合 料
滴加硝酸溶液
继续搅拌约 15m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n
粘料团 挤条成型 湿条催化剂
120℃干燥4h
干条催化剂
自然晾干
600℃焙烧6h(程 序升温控制)
成 型 颗 粒
成型体
2.3 测试分析
成型体 仪器
压碎断裂
F
F
2.3 测试分析
BET测试 SEM测试 NH3-TPD测试
Pf(F)
lnln(1/(1-Pf(F)))
25%粘结剂的加入量
2 1
0.9
pure ZSM-5
1
0.8
Al2O3nH2O+ZS
M-5
0
0.7
Al2O3+ZSM-5
2
0.6
-1
0.5
SiO2nH2O+ZS M-5
-2
0.4
AlPO4+ZSM-5
0.3
-3
0.2 -4
0.1
0
-5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特点:单因素优化实验
目标: 1).建立强度数学模型; 2).关联强度、孔结构、
密度、酸量等 3).揭示成型规律性认识,
指导成型工艺
焙烧温度,焙烧时间, 升温速率等
温度
粘结剂的种类、含量对 强度、孔结构等影响 粘结剂
助,致孔 剂、酸等 主要利于挤条,成型工
艺顺利进行(田菁粉、 聚乙二醇等)
最终得到最佳优化条件,此时的孔结 构、机械强度、酸量等性质能够适应工 业化应用。
Volume adsorbed (cm3/g) dV/dlog(D) /(cm³/nm·g)
230 210 190 170 150 130 110
90 70 50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Relative pressure (p/p0)
90 70 50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Relative pressure (p/p0)
No molding ZSM-5
Pure ZSM5 molding
0.6 0.5 0.4 0.3 0.2 0.1
0 0
原粉成型过程中成型工艺对孔结构的影响: 1).成型后,在工艺过程过程中,产生的新介 孔,应该是次生孔和原有介孔的共同作用结 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