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囊肿形成的原因
阴囊肿物的鉴别诊断与处理

阴囊肿物的鉴别诊断与处理阴囊肿物是指位于男性阴囊部位的肿胀病灶,常见于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中。
对于阴囊肿物的鉴别诊断与处理,我们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以及相关辅助检查手段,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判断和处理。
本文将就阴囊肿物的鉴别诊断与处理进行讨论,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阴囊肿物的鉴别诊断1. 附睾囊肿附睾囊肿是一种常见的阴囊肿瘤,多数为单侧发生。
患者可出现阴囊肿胀、疼痛及触及包块等症状。
在体格检查中,可发现阴囊肿物病变位于附睾区。
针对性的辅助检查如超声波检查可有助于确诊。
2. 睾丸肿瘤睾丸肿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也可出现阴囊肿物的表现。
患者一侧或双侧阴囊肿物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或压痛。
除了体格检查外,静脉造影、睾丸超声波及磁共振成像等辅助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
3. 疝气疝气是指腹内器官或组织通过腹股沟区或腹直肌腱孔疝入阴囊,导致阴囊肿物的形成。
患者常出现腹股沟部位突出、随咳嗽或用力时变大、可还纳等症状。
体格检查中可通过触诊发现肿块,但仅凭体格检查无法判断疝气的种类,需要结合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来鉴别。
4. 附睾炎附睾炎是常见的一种男性生殖系统炎症,也可能导致阴囊肿物形成。
患者阴囊肿物常伴有发热、阴囊疼痛、尿道分泌物等症状。
体格检查时可发现附睾区肿胀压痛,并可伴有淋巴结肿大。
常规实验室检查如尿常规、尿培养等对附睾炎的鉴别有一定帮助。
5. 阴囊水肿阴囊水肿是一种由于水肿引起的阴囊部位体积增大。
可以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如输尿管结石、淋巴回流障碍等。
体格检查中可触及阴囊包块,并可伴有压痛或触痛。
相关辅助检查如尿常规、尿流动力学等有助于确定水肿的原因。
二、阴囊肿物的处理阴囊肿物的处理策略应根据不同的诊断结果而定,下面将就几种常见的阴囊肿物进行讨论。
1. 附睾囊肿对于附睾囊肿,常规的处理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
手术方式可以是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男性生殖系统超声(1)

一·临床病理
睾丸肿瘤分期:
第一期:肿瘤局限于睾丸,无淋巴结转移, 也无邻近组织侵犯
第二期:淋巴结转移,但未超出腹膜后
第三期:淋巴结转移超出腹膜后,或有远 处脏器转移
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少部分有轻微疼痛或 坠胀感,患者常因发现睾丸肿大或触及肿块而 就诊。单侧居多,双侧仅占8%。
声像图:
1·睾丸形态和大小异常 增大或不规则,隐性睾丸癌和小肿瘤可无变化
阴囊、睾丸外伤
二·声像图 1·患侧阴囊壁增厚; 2·阴囊血肿(鞘膜积血); 3·睾丸挫伤:睾丸饱满,包膜完整,实质内片
状低-无回声;附睾受累则体积增大,回声不 均,有“外伤性附睾炎”之称,局部血流信号 显著增加;
4·睾丸裂伤:睾丸轮廓不规则,包膜回声中断, 内部回声不均,可有稍强回声或等回声区,伴 鞘膜腔积血;
改变移动(三面环水)
(3)·单纯性鞘膜积液时,睾丸附睾形态、大小、 内部回声无异常
(4)·继发性鞘膜积液时,无回声内常见漂浮的 点状低回声或细线样或分隔状不规则回声,另 可见睾丸附睾的改变。
鞘膜积液
二·声像图 2·精索鞘膜积液:亦称精索囊肿,为鞘状突在
发育阶段未闭合,其精索段积液所致。呈梭状 或圆柱状无回声,与腹腔不不相通,下邻睾丸。
睾丸扭转
三·鉴别诊断
1·急性附睾炎或急性附睾-睾丸炎,50%误诊 率,彩色多普勒血流最易鉴别;
2·睾丸附件扭转:正常睾丸附件仅0.1-1cm, 有蒂,呈泪滴状,扭转原因不明,可能与剧烈 运动有关,可在睡眠中发生,好发10-14岁儿 童。鉴别要点患侧睾丸大小、内部回声和血 流均正常;在睾丸上极与附睾头之间可见一 小圆形肿物,呈低-中等回声,无血流信号; 肿物周围的局部组织血流信号增多。本病预 后良好,保守治疗可痊愈。
阴囊疾病的超声诊断

(2)声像图表现:
A:精索纵切时,可探及阴囊根部
睾丸上方见多数较粗而不规则的无回
声管状结构,呈“蜂窝状”,内径大
于等于3mm。
(图)
B:乏氏动作后无回声管状结构明显增
多,增粗。
(图)
C:CDFI 乏氏动作后可见丰富血流
信号。
(图)
低频探查
(2)声像图表现:
急性睾丸炎:睾丸体积弥漫性增大,内 部回声不均匀,有灶性或弥漫性低回声 区,边缘常不规则,但边界清楚,后方 有增强效应,低回声与炎症严重的程度 有关,常有鞘膜积液和阴囊壁增厚。 CDFI:其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图)
附睾炎:附睾体积弥漫性肿大,尤以 尾部肿大更明显,轮廓较清楚,形态 不规则,可呈结节状,其内部回声不 均匀,可以伴少量鞘膜积液。 CDFI:其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
睾丸囊肿: 睾丸实质内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无
回声区,后方、后壁回声增强,可有 侧方声影。良性的皮样囊肿内透声较 差,并伴有较厚的囊壁,囊壁可出现 钙化。(图)
附睾囊性肿物: 附睾头部内出现圆形无回声暗区,
偶可见内有分隔或串珠状,由于精液囊 肿内为乳白色微混液体,境检可见精子 故穿刺有助于鉴别诊断。
(图)
(图)
睾丸( testis,TS)呈卵圆形,左右各 一。成人睾丸长3-4cm,宽2-3cm,厚12cm,睾丸的包膜由鞘膜、白膜和血管 膜构成。
附睾( epididymis,EP)由头、体、尾三 部分组成,分别附着在睾丸上端,睾丸 体部后缘和睾丸下端。 (图)
精索(spermatic cord)为质软的圆索 状结构,内有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 静脉丛、淋巴管、神经等。
D :交通性鞘膜积液 整个鞘膜腔完 全未闭合,积液腔与腹腔有一狭表现:
双侧附睾头囊肿

双侧附睾头囊肿对于正值壮年的男性来说,对于性的需求比较大,如果是平时不知道节制性生活的话,很容易会让自己的身体出现毛病,比如说双侧附睾头囊肿就是男性朋友比较常见的疾病。
我们都知道男性的睾丸是产生精子的,而精子如果是想要有受孕的能力,就必须经过附睾的培养才可以。
因此,如果是出现了双侧附睾头囊肿的话,会直接影响到男性精子的质量,这样一来就会对于生育有一定的影响,为此,希望各位男性朋友对于双侧附睾头囊肿的病因可以有所了解,从而做好预防工作。
一、睾丸的扭转:当发生了睾丸扭转的时候,男性患者就会发现自己一侧或者两侧的睾丸周围有疼痛的肿块,患者症状可能会伴有恶心以及呕吐的现象。
二、阴囊水囊肿:它是指清澈,而且稀薄的液体,都聚积在了睾丸内,在外层覆盖物之间,这种情况就可以引起肿胀的发生。
如果肿胀很大或者有疼痛的时候,就需要在局部麻醉下用针把液体抽出来。
三、睾丸炎:这也是引起附睾囊肿的常见原因,如果男性朋友患了睾丸炎,就常常会引起一侧或者两侧的睾丸出现肿胀的现象。
四、睾丸内部受伤:两侧的睾丸内部受伤了,这也可能也是造成睾丸肿胀的原因之一。
这种情况,可能需要患者住院进行治疗。
一般情况下,小而无症状的囊肿一般无需治疗,也不会影响生育;如果病情发展,囊肿增大,没有生育要求的话可以手术治疗,因为手术可能破坏附睾管而影响生育。
无症状者不需治疗,症状较重或囊肿体积较大且已婚有子女者可行手术摘除。
手术有可能破坏附睾管而影响生育,故对未婚患者宜慎重。
了解了双侧附睾头囊肿的病因之后,对于正值壮年的男性朋友来说,为了预防双侧附睾头囊肿的发生,在平时一定要注意性生活的节制,而且要注意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抽烟喝酒等情况不要过度,否则的话会给您的身体带来比较大的影响。
医学知识之附睾囊肿

附睾囊肿一概述附睾囊肿(epididymal cyst)又称精液囊肿(spermatocele),好发年龄为20~40岁。
附睾囊肿的常见部位是附睾头部,而体部及尾部很少发生,它起源于睾丸网输出小管的上皮细胞,直径常数毫米至数厘米,可为单一囊腔或分隔多腔,以单发多见。
囊液内常含有精子。
二病因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了,可能与性刺激、睾丸附睾的慢性感染或输送精子的管道部分梗阻有关。
还可能与局部损伤或性传播疾病感染有关。
有人提出附睾头部的附睾管屈曲、转向或形成憩室,随时间推移和精子不断堆积,憩室小管不断增大,于是形成精液囊肿。
当附睾因炎症或创伤而阻塞或形成瘢痕时,亦可发生精液囊肿。
三临床表现多有阴囊坠胀感,一般无明显症状,无特殊不适,病变发展缓慢。
四检查1.扪诊检查附睾头部可触及一圆形或卵圆形肿物,表面光滑,无压痛,囊性感,与周围组织界限分明,无粘连。
触摸时在附睾头部可触及囊性肿块,透光试验阳性。
2.B超检查炎症为实质性肿块。
五诊断依靠扪诊即可确定大部分囊肿,扪之虽然硬,但实则有波动。
1.一般无症状,有时有阴囊部不适或下坠感。
2.睾丸或附睾部触及圆形肿物,质软,境界清,有波动感,挤压不缩小。
3.透光试验阳性。
囊肿穿刺液乳白色,不透明,镜检见有不活动精子、脂肪小体等。
在室温下放置短时间后,液体中原先不活动的精子会变得活动起来。
4.B超可在睾丸或附睾部发现液性暗区。
六鉴别诊断1.慢性附睾炎一般整个附睾增大或仅尾部有小结节,质硬,有时可触及增粗的输精管。
2.精索鞘膜积液为阴囊内囊性肿块,呈卵圆形或梭形,位于精索内。
3.Yong综合征双附睾头增大或呈囊性,多局限附睾头近端1~1.5 cm,体尾部及输精管无异常,但本病是与慢性呼吸道感染有关的合并双侧附睾渐进性梗阻所致的无精子症。
七治疗无症状者不需治疗,症状较重或囊肿体积较大且已婚有子女者可行手术摘除。
手术有可能破坏附睾管因而影响生育,未婚患者宜慎重。
【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鞘膜积液

鞘膜积液:是指鞘膜腔内积聚的液体超过正常量而形成的囊肿。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当鞘膜本身或睾丸、附睾等发生病变时,液体的分泌与吸收失去平衡,形成鞘膜积液。
鞘膜内如长期积液、内压增高,可影响睾丸的血运和温度调节,引起患侧睾丸萎缩。
———致病因素:正常胎儿发育早期,睾丸在腹膜后,7~9月时睾丸经腹股沟管下降到阴囊,而伴随睾丸下降的腹膜鞘状突闭锁,形成纤维索带,睾丸部分的鞘突则形成囊状的睾丸固有鞘膜。
正常情况下腔内仅有渗出与吸收平衡的少量液体,而当鞘膜邻近器官出现病理的改变如炎症、肿瘤、外伤、寄生虫病等时,就造成渗出与吸收功能失去平衡,或者腹膜鞘突闭锁不全,腹腔的液体往返进出于鞘膜腔,从而形成睾丸鞘膜积液。
———发病机制:1、原发性:其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由于鞘膜分泌增加、吸收减少,可能是由于未发现的或已愈合的睾丸附睾炎引起。
也是与先天因素,如鞘膜腔淋巴管系统存在缺陷,也病程进展缓慢。
2、继发性:有原发疾病,如急性睾丸炎、附睾炎、精索炎、创伤、疝修补、阴囊手术后或继发于高热、心衰、腹腔积液等全身症状时,表现为急性鞘膜积液。
慢性鞘膜积液见于睾丸附睾炎症、梅毒、结核及肿瘤等。
造成鞘膜分泌增加而积液。
在热带和我国的南方,通常因丝虫病或血吸虫病引起的鞘膜积液。
婴儿型鞘膜积液与其淋巴系统发育较迟有关,当鞘膜的淋巴系统发育完善落后,积液可自行吸收。
———临床表现:以一侧多见,阴囊内有囊性肿块,呈慢性无痛性逐渐增大。
少量积液可无症状;当积液量逐渐增多,患侧阴囊可有下坠感、牵拉感或胀痛。
若积液巨大,阴茎缩入包皮内,影响排尿、性生活和行走。
1、睾丸鞘膜积液:睾丸鞘膜腔内有较多积液,呈卵圆形或球形,表面光滑,有囊性感,无压痛,睾丸与附睾触摸不清,透光试验阳性。
2、精索鞘膜积液:囊性积液位于阴囊内睾丸上方或腹股沟内,呈椭圆形或梭形,表面光滑,随精索移动,透光试验阳性,下方可触及睾丸与附睾。
3、混合型鞘膜积液:睾丸与精索鞘膜积液同时存在,互不交通,可并发腹股沟疝或睾丸未降等。
睾丸b超报告

睾丸b超报告
报告人:XXX 医生
检查时间:XXXX年XX月XX日
检查部位:睾丸区
检查结论:
右侧睾丸大小、形态和结构正常,未见明显异常,血流灌注正常。
左侧睾丸大小正常,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见
2.7cm×2.5cm的低回声区,边缘界清,较周围组织密度稍低,推移欠灵活。
Doppler血流信号异常,提示可能为肿瘤。
建议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诊断建议:
1.建议行睾丸MRI进一步明确左侧睾丸低回声区的性质。
2.根据MRI结果决定是否需要手术。
如果为良性或亚临床肿瘤,可采取保守治疗;如果为恶性或高风险亚型的肿瘤,需采取手术
切除等措施。
3.密切随访观察,了解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温馨提示:睾丸B超是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可以帮助发现睾
丸疾病,提前诊断,提高治愈率。
如果您有任何睾丸不适症状,
应及早进行检查,及时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同时,也要注重日
常的卫生保健,防止睾丸疾病的发生。
我为何有三个“睾丸”

我为何有三个“睾丸”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7年第3期安徽读者秦某来信说:我今年30岁,三四年前发现右侧阴囊睾丸上方有个小肿块,这几年逐渐增大。
由于无症状,也就未在意。
现在这肿块长得与睾丸差不多大,摸上去较柔软。
朋友讲,这是第三个睾丸。
常人不是只有两个吗,为何我却有三个呢?答秦某读者:正常情况下,每个男子阴囊内仅有两个睾丸。
迄今为止,医学上尚无第三个睾丸的报道。
你所说的第三个“睾丸”,很可能是“精液囊肿”,医学上又称为“单房性潴留囊肿”;多数为单发,少数为多发;多见于20~ 45岁的青壮年男性。
精液囊肿一般位于附睾的顶端,附在睾丸的后上方。
精液囊肿表面光滑,质地如软,界限清楚,为圆形或椭圆形肿物,挤压后缩小,触之有一种充满液体的囊性波动感。
透光实验阳性。
若用注射器作囊肿穿刺,取出来的乳白色不透明的液体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还能看到大量处于“冬眠”状态下不活动的精子和脂肪小体。
在室温下放置短时间后,液体中原先不活动的精子就会“复苏”摆动起来。
至于精液囊肿发生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输精管道的先天性闭塞、炎症、外伤,致使管壁渗液不能流动,精液淤积、潴留而逐渐形成。
过度的性欲刺激和睾丸、附睾的慢性炎症则是诱因。
做B超检查,在睾丸或附睾可发现液性暗区,CT检查能明确诊断。
本病应注意与睾丸肿瘤和精索鞘膜积液鉴别。
由于精液囊肿并非真正的肿瘤,所以没有分泌激素和产生精子的功能,一般无症状,少数人有阴囊不适感或下坠感。
但不论有无症状,对健康均无影响。
精液囊肿病史长、发展慢、体积小。
较小的精液囊肿不需治疗,可定期随访观察。
较大的囊肿穿刺抽液后可注入无水乙醇或其他硬化剂。
手术切除适合于囊肿较大且症状明显者。
由于精液囊肿是单个输出小管梗阻或盲端形成,所以手术切除一般不影响生育。
南京农业大学医院副主任医师陈育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睾囊肿形成的原因
1、附睾囊肿的原因
1.1、睾丸的扭转:当发生了睾丸扭转的时候,男性患者就会发现自己一侧或者两侧的睾丸周围有疼痛的肿块,患者症状可能会伴有恶心以及呕吐的现象。
1.2、阴囊水囊肿:它是指清澈,而且稀薄的液体,都聚积在了睾丸内,在外层覆盖物之间,这种情况就可以引起肿胀的发生。
如果肿胀很大或者有疼痛的时候,就需要在局部麻醉下用针把液体抽出来。
1.3、睾丸炎:这也是引起附睾囊肿的常见原因,如果男性朋友患了睾丸炎,就常常会引起一侧或者两侧的睾丸出现肿胀的现象。
1.4、睾丸内部受伤:两侧的睾丸内部受伤了,这也可能也是造成睾丸肿胀的原因之一。
2、附睾囊肿的症状
关于附睾囊肿的原因可能由于局部炎症粘连使附睾管阻塞,一般认为慢性附睾炎的致病菌是通过输精管腔逆行进入,亦有认为是通过淋巴系统入侵。
临床呈慢性过程,附睾增大,质偏硬或伴有结节,压痛轻临床表现多有阴囊坠胀感,无特殊不适,病变发展缓慢。
附睾头部可触及一圆形或卵圆形肿物,表面光滑,无压痛,囊性感,与周围组织界限分明,无粘连。
或者其中微小单一的附睾输精管阻塞后管腔液潴留,形成囊肿。
3、附睾囊肿检查
诊断:一般无明显症状,有时可感睾丸胀痛,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或脓细胞。
B超检查可见增大的附睾,内部回声不均。
慢性附睾炎一般是严重急性附睾炎不可逆的终末期。
慢性附睾炎由于纤维增生使整个附睾硬化。
组织学上看到广泛的瘢痕与附睾管闭塞。
组织被淋巴细胞与浆细胞浸润。
触摸时在附睾头部可触及囊性肿块,透光试验阳性。
附睾囊肿的危害
1、诱发危险疾病,睾丸炎易诱发各种严重疾病,如精索静脉曲张、静索炎、前列腺炎,内分泌疾病、肾炎等肾脏疾病、泌尿感染疾病、恶性肿瘤等,严重威胁男人生命。
2、可致性功能丧失,睾丸炎可导致男性性功能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性功能,给夫妻生活带来困难。
3、丧失生育能力,睾丸炎还可导致死精,无精,丧失生育能力,并且将炎性病菌传染给配偶,造成妇科疾病,给妻子带来巨大伤害。
4、精损肾亏早衰,睾丸炎若久治不愈易造成精损肾亏、元气耗损、肢体严寒、腰酸背疼、提早衰老。
附睾囊肿的治疗
1、阴虚痰滞证
治法:滋阴降火,化痰散结。
方药:大补阴丸合消瘰丸加减。
方中熟地黄、龟版、猪脊髓、蜂蜜滋补真阴。
黄柏、知母泻火坚阴。
浙贝母清火化痰。
玄参、牡蛎软坚散结。
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清火,化痰散结之功。
2、气滞痰凝证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药: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
方中柴胡、白芍药疏肝柔肝。
当归养血柔肝。
白术、茯苓、半夏、陈皮、枳实化痰散结。
甘草健脾并能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化痰、散结消肿之功。
3、龙胆泻肝丸
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
功效与用法:清利下焦湿热。
适用于附睾炎急性期。
4、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
功效与用法:滋阴补肝肾。
适用于附睾炎慢性期,脓肿破溃,脓液清稀,肝肾阴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