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知识资料卡片七年级(下)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紫藤萝瀑布》学习资料汇编(含精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紫藤萝瀑布》学习资料汇编(含精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十七课《紫藤萝瀑布》资料汇编文学常识1.宗璞(pú)(1928年——),原名冯钟璞,常用笔名宗璞,当代女作家,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长篇小说《野葫芦引》《东藏记》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2.创作背景: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

文革结束后,“疑惑”和“痛楚”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

更让作者心怀郁结的是,1982年,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

作者满心伤痛之际,徘徊院中,遇见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内容主题文章以“紫藤萝花”为线索,按照“赏花”、“忆花”、“悟花”的顺序组织全文。

由紫藤萝花那生机勃发,令人目眩神迷的灿烂美丽,获得了心灵的慰藉。

作者忆起十多年前花的稀落,甚至惨遭摧折,与眼前繁茂的紫藤萝形成鲜明的对比,自然地引发作者对“生死谜,手中情”的思考,对生与死的思考。

最终作者由花的盛衰与自己的经历中,领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主旨句)这一哲理。

关键字词瀑布pù bù:从悬崖或河床纵断面陡坡处倾泻下的水流。

远看如挂着的白布。

终极:文中指终点。

迸溅bèng jiàn:向四处溅出或喷射。

挑逗tiǎodòu:逗引,招惹凝níng望:凝神而望,目不转睛地看。

繁fán密:多,密。

笼罩lóng zhào: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

枯槐kū huái:已经枯萎的槐树。

遗憾hàn:大可惋惜,文中指不称心。

忍俊不禁jīn:忍不住笑。

忍俊,忍笑。

蜂围蝶阵:是指蜜蜂围绕着,蝴蝶就像在列阵一样。

形容花开得非常茂盛,以至于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

仙露琼qióng浆:指美酒。

伫zhù立:久立,长时间地站着。

依傍:依靠。

伶仃líng dīng:瘦弱无力的样子。

初一下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下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下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语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必修的科目之一,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掌握好必考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初一下册语文必考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同学们在备考中能够更好地复习和理解。

1. 词语的使用:在初一下册语文中,词语的使用是一个十分基础的知识点,掌握好词语的意义、搭配和辨析是提高语文水平的基础。

尤其是一些常见词语的用法,例如时态、主谓一致等。

2. 诗词的学习:在初一下册语文中,我们将学习和欣赏一些名人的诗词作品,如杜甫、李白等。

对于这些作品的理解和背诵是必考内容之一,提前进行诗词的学习和背诵可以增加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在初一下册语文中,我们也将接触到一些简单的文言文阅读,例如《劝学篇》等。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阅读技巧是必考知识点之一,通过多读和多做相关练习,可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4. 短文阅读:在初一下册语文中,我们将面对一些短文阅读题,这些短文多为故事、科普知识等。

对于短文的理解和提取关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善于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对短文内容进行分析和推理,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写作训练:在初一下册语文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如记叙文、议论文等。

熟练掌握写作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善于运用自己的语文知识和想象力进行写作,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通过对初一下册语文必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在备考语文时,我们需要注重词语的使用、诗词的学习、文言文的阅读理解、短文阅读和写作训练等方面的提高。

只有多加练习和思考,才能够在语文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希望同学们能够以此为基础,积极备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八课《一棵小桃树》学习资料汇编(含精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八课《一棵小桃树》学习资料汇编(含精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十八课《一棵小桃树》资料汇编文学常识1.贾平凹wā(1952年——),陕西丹凤人,当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废都》《秦腔》《带灯》等等。

课文《一棵小桃树》选自《平凹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2.本文在1990年代曾经入选过人教版教材,当时用的题目是《我的小桃树》。

本文写小桃树时,反复出现“我的小桃树”,显然带有强烈主观情感色彩。

奶奶给“我”的小桃树,虽然是“野”的、“没出息”的、不美的,但“我”对这棵小桃树有着特殊的感情。

内容主题文章通过描述一棵小桃树艰难曲折的生长过程,状物抒情,歌颂了生命的顽强坚忍,赞美了与命运抗争的不屈精神。

可以说,“我的小桃树”就是“我”,作者托物言志,表达了不屈于命运,顽强抗争、不懈追求的奋斗精神。

关键字词淅淅沥沥xī xī lì lì: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雨声、落叶声等。

孱头càn tou:(方言中骂人的话)指软弱无能的人。

灼灼zhuó zhuó:明亮的、鲜明的、盛烈的。

文中是形容桃花繁盛明丽的样子。

褪tuì尽:指年龄、颜色、物体、岁月等消散、消失、褪散。

褪:脱落,脱去。

傲慢:看不起人,对人怠慢,没有礼貌。

矜持:jīn自鸣得意;自负;竭力保持庄重。

孱càn头:软弱无能的人。

猥wěi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忏悔chàn huǐ: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并决心改正。

哆嗦:duōsuo发抖。

执着: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

服侍shì:照料。

渺miǎo小:微小。

魂魄hún pò:古人想像中一种能脱离人体而独立存在的精神。

幼稚zhì:未成熟。

颤chàn抖:颤动,发抖。

赤裸luǒ:裸露。

血xuè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

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轰轰烈烈:形容事业的兴旺。

七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解释

七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解释

七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解释一、第一单元。

- 元勋(yuán xūn)- 解释:首功;大功。

勋,特殊功劳。

在文中指邓稼先为我国核武器研制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开创性的贡献。

- 奠基(diàn jī)- 解释: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文中指为我国核武器事业打下基础。

- 选聘(xuǎn pìn)- 解释:挑选聘用。

说明邓稼先被选中参与重要的科研工作。

- 谣言(yáo yán)- 解释: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体现当时外界有不实的传闻。

- 背诵(bèi sòng)- 解释: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字。

这是一种学习知识的方式,文中未直接体现与背诵相关特殊含义,只是一种普通的语文学习行为。

- 昼夜(zhòu yè)- 解释:白天和黑夜。

强调邓稼先工作不分日夜,体现他的敬业精神。

- 昆仑(kūn lún)- 解释:昆仑山,山名。

在文中可能作为一种地域象征或者与科研相关地点联系起来。

- 挚友(zhì yǒu)- 解释:交情深厚的朋友。

表明邓稼先和他的同事或伙伴有着深厚的情谊。

- 梳头(shūtóu)- 解释:梳理头发。

这是一种日常行为,文中描述闻一多先生的生活细节。

- 抱歉(bào qiàn)- 解释:心中不安,觉着对不住别人。

体现闻一多先生谦逊礼貌的态度。

- 秩序(zhì xù)- 解释: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

说明闻一多先生对做事有条理的重视或者他所处环境的一种秩序状态。

- 深宵(shēn xiāo)- 解释:深夜。

突出闻一多先生在深夜还刻苦钻研学问或者进行革命工作。

- 伴侣(bàn lǚ)- 解释:同在一起生活、工作或旅行的人。

文中可能指书籍等成为闻一多先生的伙伴,陪伴他工作学习。

- 小楷(xiǎo kǎi)- 解释:楷体小字。

这是一种书法字体,反映闻一多先生在书写方面的习惯或者他在研究书写方面的成果。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知识点提纲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知识点篇一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书知识点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给加点的字注音菜畦(qí)桑葚(shèn)油蛉(líng)蟋蟀(shuài)斑蝥(máo)缠络(chánluò)臃肿(yōng)珊瑚(shānhú)攒成(cuán)收敛(liǎn)脑髓(suǐ)鉴赏(jiàn)觅食(mì)罕至(hǎn)竹筛(shāi)秕谷(bǐ)渊博(yuānbó)鼎沸(dǐng)倜傥(tìtǎng)书塾(shú)宿儒(rú)蝉蜕(tuì)拗(ǎo)窦(dòu)锡箔(bó)和蔼(ǎi)厥(jué)淋漓(línlí)叵(pǒ)确凿(záo)2.多音字、形近字注音组词(1)多音字辨析系:xì(系统)jì(系绳)攒:cuán(攒动)zǎn(积攒)露:lòu(露马脚)lù(露珠)折:zhé(折磨)shé(折本)宿:sù(宿儒)xiǔ(一宿)xiù(星宿)拗:ǎo(拗断)ào(拗口)niù(执拗)(2)形近字辨析躁:(zào)急躁燥:(zào)干燥畦:(qí)菜畦蛙:(wā)青蛙蝥:(máo)斑蝥鹜:(wù)好高鹜远博:(bó)渊博搏:(bó)拼搏膊:(bó)胳膊匾:(biǎn)牌匾遍:(biàn)遍地篇:(piān)篇目3.解释下列词语①确凿:确定。

②长吟:长声鸣叫。

③轻捷:轻快。

④鉴赏:欣赏。

鉴,鉴别。

赏,欣赏。

⑤觅食:寻找食物。

觅,寻找。

⑥方正:正派。

⑦消释:溶解。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小卡片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小卡片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小卡片在七年级语文学习中,有许多知识点需要掌握。

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这些知识点,并将它们制作成小卡片。

当然,这些小卡片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复习,而且还非常的美观。

【词语辨析】1. “苏醒”和“觉醒”这两个词语具有类似的意思,但又有区别。

“苏醒”是从睡眠、昏迷、病榻等状况中恢复意识和活动能力;而“觉醒”则是指从陶醉、迷惘或者无知中醒悟过来。

比如:“经过医生的救治,他终于苏醒了。

”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觉醒了。

”2. “讽刺”和“嘲讽”这两个词语也有相似之处,但是含义不同。

“讽刺”一般是对社会、人物、事情等表示反讽,有时也含有幽默的意味;而“嘲讽”则是针对个人的言行进行嘲笑,带有恶意的情绪。

比如:“他的话里带有讽刺的意味。

”和“他的嘲讽让我很不舒服。

”3. “优雅”和“高雅”这两个词语都有涉及到高尚、文雅的意思,但有所不同。

“优雅”强调形式美的优美和典雅之美;而“高雅”则强调精神上的高雅和高尚的品质。

比如:“她的举止和言谈都非常优雅。

”和“文学作品必须具有高雅的艺术修养。

”4. “执着”和“固执”这两个词语的区别也是非常微妙。

“执着”一般指坚持追求目标,不轻易放弃;而“固执”则是指在态度或者行为上不愿意改变。

比如:“他执着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和“他的固执让人感到不舒服。

”【词语搭配】1. “不约而同”这个词语比较常见,意思是不经意间做了相同的事情,所以产生了相同的结果。

比如:“我们不约而同地选了同一个礼物送给老师。

”2. “日新月异”这个词语形象地形容了事物不断地变化,并且越来越好。

“日新”意味着每天都在更新,日复一日不断更新;而“月异”意味着每个月都会有变化。

比如:“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

”3. “一帆风顺”这个词语用于形容事情进行得非常顺利,没有任何的卡壳或者困难。

“一帆风顺”来自于船只顺利地航行,所以也有着平安顺利的含义。

比如:“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的课程进行得一帆风顺。

七年级下册语文 1-6单元必背知识清单

七年级下册语文 1-6单元必背知识清单

七年级下册语文 1-6单元必背知识清单英文版In the second semester of seventh grade Chinese,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learn and memorize a variety of important knowledge points from Units 1-6. These knowledge points cover a wide range of topics, including grammar rules, literary works, and cultural elements. 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better prepare for their exams and improve their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ject, it is essential to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key points from these units. Here is a comprehensive list of the must-know knowledge points from Units 1-6:Unit 1: Understanding Chinese Grammar- Parts of Speech: Nouns, Verbs, Adjectives, Adverbs, Pronouns, Prepositions, Conjunctions- Sentence Structure: Subject-Verb-Object, Word Order, Punctuation- Tenses: Present, Past, FutureUnit 2: Appreciating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Tang Poetry: Li Bai, Du Fu, Wang Wei- Song Poetry: Su Shi, Lu You, Xin Qiji- Poetic Forms: Quatrain, Regulated Verse, CiUnit 3: Exploring Chinese Folklore- Mythological Creatures: Dragon, Phoenix, Qilin- Folk Tales: Lady White Snake, Journey to the West, The Cowherd and the Weaver GirlUnit 4: Understanding Chinese Calligraphy- Brush Strokes: Horizontal, Vertical, Diagonal, Hook- Styles: Regular Script, Running Script, Cursive Script- Famous Calligraphers: Wang Xizhi, Yan Zhenqing, Su DongpoUnit 5: Learning about Chinese Festivals- Spring Festival: Chinese New Year, Lantern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 Mooncakes, Chang'e- Dragon Boat Festival: Zongzi, Dragon Boat RacesUnit 6: Appreciating Chinese Literature- Four Great Classical Novels: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Water Margin, Journey to the West,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Modern Literature: Lu Xun, Ba Jin, Lao SheBy memorizing these key knowledge points, students will be better equipped to excel in their Chinese studies and gain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the language and culture. Good luck!完整中文翻译在七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程中,学生们需要学习并背诵来自1-6单元的各种重要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记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记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记知识点一、词汇1.词汇应掌握常用的词汇和固定搭配,重点掌握生活常用词和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高频词。

2.要注意熟记汉字的基本笔画和构造,了解多音字的音、形、义的变化。

3.需要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特别是多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

二、语法1.语法知识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对初中语文成绩的影响至关重要。

2.掌握句子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3.认识基本句型的结构,如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句等。

4.了解句子的语气、语态、时态以及语序等基本语法知识。

三、阅读1.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考试中必考的内容。

2.阅读理解需要有较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要注重正确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意义。

3.掌握阅读技巧,如快速阅读、理解关键词等。

四、作文1.作文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2.作文需要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如开头和结尾的写法,行文逻辑的顺序和合理性等。

3.需要注重写作语言的准确性、地道性和美感,要在语言表达上下功夫。

五、修辞1.修辞是语文学习的高级阶段,需要在基础掌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2.掌握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仗等。

3.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场合和效果,提高语言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六、文学知识1.阅读文学作品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文学素养的必备环节。

2.了解文学作品的类型和流派,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童话等。

3.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特点,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感悟能力。

七、写作素材1.语文学习需要不断积累素材,以便在写作中随时运用。

2.需要注意收集生活中的素材或从文学作品中提取素材。

3.素材的积累不仅可以提高写作的时效性和质量,也能够反哺阅读和文学素养的提高。

以上七个方面的知识点是七年级下册语文学习的必备内容,需要在日常学习中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从而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基本特点。

“形散”主要指散文取材广泛,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叙述,可议论,可抒情,可描写,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

“神不散”主要是指散文的立意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要为表现主题服务。

根据表现内容的不同,散文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

《山中访友》属于抒情散文。

整句和散句整句是指一对或一组结构相似的句子。

它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适合于加强语势、强调语义,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读者以深刻、鲜明的印象。

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都属于整句。

散句是指句式灵活而有变化的句子。

它长短不一,自由活泼,生动感人。

散句能使语气舒卷自如。

整散句结合,如:“绿色是多宝贵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欢喜看水白。

我欢喜看草绿。

”(《囚绿记》)句式整齐中见变化.语气急促中有舒缓.整散相间,使文章语势激荡而又意味绵长。

记叙中的抒情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许多文章的记叙中常夹有抒情。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直接抒情是直接抒发作者对事物的感情。

如《背影》一文叙述父亲和脚夫讲价钱,父亲嘱托茶房照应“我”,“我”却“心里暗笑他的迂”,事后“我”一再反省自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不能理解父亲的歉疚之情。

间接抒情是在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过程中渗透作者的感情,主要方式有:一、寓情于事。

《背影》一文对“父亲”背影的描述就是典型的例子。

父子分别之际,年事已高的父亲执意要过铁道、爬月台去为儿子买橘子。

他蹒跚的步履,爬月台的动作,无不渗透了对儿子深深的爱;而从这生动的描述中,从作者目睹此情此景时的潸然泪下,我们也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深情。

二、寓情于景。

即作者的喜怒哀乐同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感情。

例如《秋天的怀念》的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表现了“我”身残志坚的信念,寄寓了“我”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

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叫插叙。

它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

插叙通常有三种方式:一、联想式,就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联想引出插叙部分。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就是典型的例子。

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我”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等等。

二、转述式,即借助作品中人物的叙说进行插叙。

这种方式往往用“听人说”、“据说”、“有人说”等引入插叙。

三、直述式,就是不借助作品中任何人的口述或联想,直接在文中插叙一件事,多用“原来”、“过去”这些表时间概念的词来引入插叙部分。

数字长征长征,跨越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二十余条河流,穿越方圆15200平方公里草地,日平均行军37公里。

长征,转战1 1个省区,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通过6个少数民族地区。

长征,几乎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长征途中,红军师以上干部的年龄大部分都在二三十岁,红军将领的平均年龄仅25岁。

四路红军长征出发前共有近二十万兵力,到达陕北时只剩下五六万人。

长征途中先后进行了六百余次重要战斗,牺牲营以上干部四百多人,其中师职干部约八十多人。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在中将以上的254名将帅中,有222人参加过长征。

以长征开始时计算,他们的平均年龄,九位元帅为36.5岁,八位大将为31.7岁。

(摘自《红军长征史》,中共党史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2006年版)警句一部作品中,语言简练、含义深刻并富有哲理的句子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处世为人、治学修身等方面给读者以启发,能起到警示的作用,这样的句子就是警句。

陆机在《文赋》中曾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警句言筒意赅,是文章的精华部分。

如《囚绿记》一文中,“绿色是多宝贵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就是凝练的警句。

理解警句,对于准确理解作品内涵、把握作品灵魂至为重要。

古代文体——“铭”“铭”本是镂刻在器物或碑石之上,用以称颂功德或劝申鉴戒的文字,后来发展成铭体文。

铭文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文辞精炼,讲究韵律,在语言上多用四字或六字的对偶句。

如《陋室铭》就用“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等字作韵脚,借“陋室”抒发了幽雅高洁的胸襟和悠然闲适的情趣,表现出作者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墓志铭、座右铭都保留了此种文体的特点。

抓住事物的特征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

无论是说明一件事物,描绘一处风景,还是刻画一个人物,都要细心观察,把握特征,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会生动传神而不是毫无个性,千篇一律。

抓住事物的特征,就要捕捉事物与众不同的地方,或者观察不同时间、空间和角度所见的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现,或者通过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突出各自的特征,或者调动各种感官,通过声音、色彩、形状、味道、质感、气味等感受观察对象的生命状态,然后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画出来,从而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如《老北京的小胡同》一文,虽然北京胡同有很多可写之处,但作者抓住了极富京味特色的胡同里的“叫卖声”来写.从这一细微之处来展现胡同生活的风貌特色。

比较阅读法比较阅读是将两种或多种学习材料对照阅读.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阅读方法。

这种阅读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学习内容,而且还能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开拓思维空间,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

比较阅读包括类比分析和对比分析;比较质疑和比较辨析;单项比较(就某一方面进行比较,可以从内容、结构、写法、语言等较大方面作比较,也可从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乃至开头或结尾等具体方面作比较)和综合比较(把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全面的比较,看看哪些方面相同,哪些方面不同,然后就不同的方面,追问究竟,提出问题,进行辨析)等等。

我们在比较阅读时要注意:(1)确定比较的范围,选好比较的角度;(2)找出材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比较是使思维深化的重要手段,应贯穿于阅读思维的全过程;(4)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同时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尤其要注意仔细研读材料,只有仔细阅读材料,才能发现材料之间的细微差别。

长句和短句长句,是指用词较多,结构较复杂的句子。

它的修饰语多,并列成分多,或者某一成分结构比较复杂,其特点是表意严密、内容丰富、精确细致。

比如:“你是要给我还是不给我呢?我当然是要给你的。

那么你到底是想要呢,还是不想要呢?我想好了当然是要的。

”短句情况与长句相反,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短句的特点是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

比如:“给不给?给!要不要?要!”我们在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要遵循简明、得体的原则,适应具体环境,当长则长,当短则短,追求长短的最佳组合,而《安塞腰鼓》一文就是长短句运用的语言典范。

二十四节气节气,指时间段。

二十四节气依次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有一首歌诀说:“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寒又寒。

”举例说明和数字说明举例说明就是运用事例来说明,可使说明对象具体、容易理解,而且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举例应该浅显、典型,语言表达要简明扼要。

例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就以北京的“花期变化”为例,说明了物候记录对农业的重要性。

数字说明就是用数字来说明,使说明对象的某些特征因量化而精确,是说明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般来说,数字要用在被说明对象的某些较能体现特征的方面,所列举的数字一定要仔细核对,准确无误,不能想当然。

比如《旅鼠之谜》一文就运用了大量的数字,如:“它们的密度竟能达到每公顷有250只之多!”精确地说明了旅鼠的繁殖能力惊人。

什么是词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根据字数多少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

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从结构上看,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以双调最常见。

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上下两阕(què)(也称“片”),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上相等。

词往往长短不齐,但是全篇的字数、句数是有规定的,每句的字数、平仄也是有规定的。

写词必须依词谱规定去“填”,因此,词的创作叫填词。

炼字古人写诗作词,字斟句酌,常常“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这就是炼字。

炼字的目的是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两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个“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春风的气势,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气勃勃的美感。

在“宋词集粹(上)”这个单元中,这样的例子很多。

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千骑卷平冈”中的“卷”,以狂风席卷比喻出猎阵势,极言压倒一切的气概;李清照《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中的“肥”和“瘦”,以物拟人,对比强烈,极富情趣,写出了作者对红颜易老的感慨。

“三”的数字文化中国人对“三”颇为青睐,由“三”组成的词语数不胜数。

例如:天、地、人称、“三才”,日、月、星称“三光”,正月、二月、三月为“三春”,松、竹、梅为“三友”,佛家以前生、今生、来生为“三生”,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心到、眼到、口到为读书“三到”。

以“三”为首字的成语和俗语也很多,比如“三人成虎”、“三教九流”、“三令五申”、“三寸不烂之舌”等。

“三”在小说中用得也不少,如《三国演义》里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红楼梦》里有“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西游记》里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

《曹刿论战》里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里的“三”是确指。

有时“三”也用来表示虚数,意思是数量多或程度高,如“三思”是指再三考虑,“三省”是多次反省。

词语的语体色彩词语的语体色彩分为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两种。

如“谈话”、“父亲”、“商榷”属于书面语体,而“聊天”、“爸爸”、“商量”属于口语语体。

书面语往往使用在一些正式、庄重的场合;口语除了在生活中大量使用外,为了行文轻快、自然,也常在文章中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