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薄层色谱法

合集下载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一种薄层色谱法是一种通过气相色谱技术来测定物质的分子结构的分子结构分析技术,它将物质的分子结构分析成构成其分子结构的原子。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把特定化学结构的物质分离并解析出来的分析方法,它是基于色谱的原理,它能够快速,精确地分离并分析一系列被认为含有相同化学结构的物质。

薄层色谱法一般采用静电沉淀膜层和离子交换膜层作为样品容器,通常从薄的静电层到较薄的离子交换膜层,样品分别沉淀在不同的层中,不同的分子结构分子在沉淀的过程中分别出现一定的吸附,从而产生不同的分子结构的物质。

根据不同的分子结构的物质的沉淀过程,它们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这样就可以通过计算不同的化学反应,来获得物质分子结构的分析结果。

经典色谱法分析技术—薄层色谱法(分析化学课件)

经典色谱法分析技术—薄层色谱法(分析化学课件)


极性

薄层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选择
2. 流动相展开剂的选择要求
薄层色谱分离中一般要求各斑点的Rf值在0.2~0.8之间,Rf值之 间应相差0.05以上.
3. 流动相展开剂的选择方法
如果单一展开剂分离效果不好,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溶剂按 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溶剂展开,可以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薄层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选择 被测组分、吸附剂和展开剂的选择原则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为:
常用吸附剂的极性顺序为:




薄层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选择
多糖、蛋白质等大分子、生物碱盐
极 性
苷类(皂苷、黄酮苷、蒽醌苷)
渐 黄酮、蒽醌等苷元、有机酸

香豆素、萜类、挥发油等亲脂性成分
烷烃<烯烃
<二甲胺<酯类<酮
<醚<硝基化合物
类<醛类<硫醇<胺 类
<酰胺类<醇 类<酚类<羧 酸类
分离原理
吸附薄层色谱分离原理
展开(分离)
分离过程:
制板→点样→展开→显色→定性定量分析
固定相--吸附剂
薄层色谱的固定相所用的吸附剂
流动相---展开剂
薄板的底端浸入到适当的流动相溶剂
吸附薄层色谱分离原理
薄 层 色 谱
点样
展开剂
吸附薄层色谱分离原理
分离原理:
展开剂在毛细管的 浸润作用下,带着 各组分沿着薄板向
薄层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的选择
薄层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选择
一、固定相(吸附剂)的选择
1. 选择原则 根据被分离组分的极性选择吸附剂:
被分离组分的极性强——弱极性吸附剂; 被分离组分的极性弱——强极性吸附剂;
薄层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选择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课程:分析制样技术
薄层色谱法
一、薄层色谱法概念及原理
• 薄层色谱法(常用TLC表示)又称薄层层析,属于固-
液吸附色谱。 • 样品在薄层板上的吸附剂(固定相)和溶剂(移动相)之
间进行分离。由于吸附剂对不同组分的吸附能力的不同, 使它们在薄层上的移动速度也有差别,从而得以分离,显 然试样中吸附能力最弱的组分在薄层中移动距离最大,而 试样中吸附能力最强的组分在薄层中移动距离最小。
四、注意事项
1)展开时,层析缸中的有机溶剂蒸气必须达到饱和,否则,Rf值将不能重现。
2)在薄层用的吸附剂中,硅胶适用于酸性和中性组分的分离,碱性组分与硅胶有相互 作用,不易展开,或发生拖尾现象,不好分离;氧化铝适用于碱性好中性组分的分离 ,但不适用于酸性组分的分离。
3)如果单一展开剂效果不好,可以用混合溶剂,通过改变溶剂组分和比例来调整展开 剂的极性,从而达到分离效果的目的。
二、吸附剂与展开剂的选择
(2)展开剂:
选择展开剂时,主要考虑极性,其洗脱能力与极性成正比 。分离极性大的化合物赢选用极性展开剂,而分离极性小 或非极性的化合物应选用极性小的展开剂。 单一溶剂极性大小顺序如下: 酸>吡啶>甲醇>乙醇>正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醚>氯 仿>二氯甲烷>甲苯>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己烷>石 油醚
① 蒸气显色法:利用样品组分与单质碘、液溴、浓氨水等物质的蒸气作用
而显色。将上述易挥发物质放于密闭容器中,再将展开剂已完全挥发的薄层板 放入则显色。
② 显色剂显色法:将一定浓度的显色剂溶液均匀喷洒在薄层上,是样品组
分显色。
③ 紫外显色法:某些化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回发出荧光,可将展开剂挥发

教学资料ppt电子教案课件薄层色谱法

教学资料ppt电子教案课件薄层色谱法
10
微量圆环技术
将试样溶液点于已准备 好的薄层上,点成同样大小 的圆点,用毛细管吸取各种 经初步选择认为可能应用的 展开剂,加到试样点中心, 让展开剂自毛细管中慢慢流 出进行展开。
微量圆环技术
1 用环己烷展开 2用苯展开 3用氯仿展开
11
(四) 点 样
1.样品溶液
一般用甲醇、乙醇、丙酮、氯仿等挥发性有机 溶剂,最好用与展开剂极性相似的溶剂溶解试样, 配成0.5%~1%的试液。
有色物质经展开后呈现明显的色斑,很易判断。
对于无色物质,可根据化合物的性质,用物理检 出法、化学检出法、酶与生物检出法和放射性检出法进
行显色。
23
1 物理检出法
1 .紫外光 一般来说,对于未知化合物,展开后在用显色剂以前,都应先
在紫外灯下进行察看。紫外光常用两种波254nm与365nm。 如果化合物能吸收紫外光同时放出荧光,可用此荧光定位。
吸附剂的选择 薄层板的制作 展开剂的选择 点样 展开 定位与显色 薄层层析的定量测定
4
(一) 薄层层析用的吸附剂
常用的薄层层析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纤 维素、聚酰胺等。
吸附剂的选择:首先决定于样品成分的性质, 即它们的溶解性、酸碱性、极性以及是否与 吸附剂起化学反应等;
其次要考虑吸附剂、载体是否容易得到及其 价格等。
5
(二) 薄层板的制作
层析板是用专门的涂布器把浆状的吸附剂(纸浆、纤维素、硅胶、 中性氧化物、聚酰胺、多孔性玻璃粉,硅烷化键合硅胶等)均匀 地涂在在薄层板(玻璃板、金属板或弹性塑料板)上,干燥 (110℃活化)后即可使用。
6
(三)薄层层析中展开剂的选择
主要根据极性的不同来选择流动相展开剂。 各种展开剂按其极性不同排序为: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第二部分色谱分析第一章薄层色谱法(TLC)一薄层色谱法概述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基于混合物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不均匀分配或保留而将其分离的方法。

与HPLC不同,TLC将固定相涂铺在栽板上,使之形成均匀的薄层。

被分离的样品溶液点加在薄层板下沿的位置,再把下沿向下放入盛有流动相(深度约5mm)的密闭缸中,进行色谱展开,实现混合组分分离。

被展开的组分斑点即色谱谱带,通过适当技术对色谱谱带进行处理可得到定性和定量的检测结果。

薄层色谱法具有技术比较简单,操作容易,分析速度快,高分辨能力,结果直观,不需昂贵仪器设备就可以分离较复杂混合物等特点。

二薄层色谱法中的薄层板、薄层板的涂铺、点样和展开(一)薄层板TLC分离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固定相的化学组成及其表面的化学性质。

可通过改变涂层材料的化学组成或对材料表面进行化学改性来实现改变薄层色谱分离的选择性。

此外,固定相的物理性质,如比表面积、比空容、平均孔径等也对其色谱行为产生影响。

(1)载体对TLC载体的基本要求为:机械强度好、化学惰性好(对溶剂、显色剂等)、耐一定温度、表面平整、厚度均匀、价格适宜。

(2)固定相TLC固定相包括改性固定相和未改性固定相两类。

硅胶和氧化铝是最常用的两种未改性固定相。

(3)粘合剂在制备薄层板时,一般需在吸附剂中加入适量粘合剂,其目的是使吸附剂颗粒之间相互粘附并使吸附剂薄层紧密的附着在载板上。

常用的粘合剂可分为无机粘合剂和有机粘合剂两类。

(4)荧光指示剂荧光指示剂是便于在薄层色谱图上对一些基本化合物斑点(无颜色斑点、无特征紫外吸收斑点)定位的试剂。

加入荧光指示剂后,可以使这些化合物斑点在激发光波照射下显出清晰的荧光,便于检测。

(二)薄层板的涂铺涂板方法可以分为涂布法、倾注法、喷洒法及浸渍法四类,其中涂布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涂板方法。

薄层色谱法概述

薄层色谱法概述
薄层色谱法概述
目录
CONTENTS
• 薄层色谱法的定义与原理 • 薄层色谱法的实验材料与设备 • 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步骤 • 薄层色谱法的应用与优势 • 薄层色谱法的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薄层色谱法的实验注意事项与安全防护
01 薄层色谱法的定义与原理
定义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基于吸附或分配原 理的分离技术,用于分析、分离和纯 化混合物中的组分。
显色与检测
根据待测组分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显色剂或检测方法,如荧光 剂、紫外灯、红外光谱等。
对于不显色的组分,可以采用放射性标记或电化学检测等方 法进行检测。
04 薄层色谱法的应用与优势
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药物成分分离
0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薄层色谱法可用于分离药物中的不同成分,如有效成分、杂质
和降解产物。
药物鉴别
02
薄层色谱法需要在无尘的 环境中进行,因此实验室 内应保持清洁,避免灰尘 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薄层色谱法的实验过程中 ,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会影 响实验结果,因此应确保 实验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保 持恒定。
根据待分离物质的性质选 择合适的吸附剂和展开剂 ,以确保最佳的分离效果 。
展开剂的纯度对薄层色谱 法的分离效果有很大影响 ,因此应使用高纯度的展 开剂。
通过薄层色谱法可以对比已知药物与未知药物的色谱图,进行
药物鉴别。
药物含量测定
03
薄层色谱法可以用于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确定药物含
量是否符合标准。
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食品添加剂检测
薄层色谱法可用于检测食品中是否添加了非法或 超标的添加剂,如色素、防腐剂等。
农药残留分析
薄层色谱法可用于检测果蔬等农产品中农药残留 量,确保食品安全。

@薄层色谱法(TLC)讲稿(xin).

@薄层色谱法(TLC)讲稿(xin).

温湿度的控制
温湿度对薄层影响都很大。不冻结的前
提下,通常温度越低分离越好,较难的 分离需在低温下分离,例如人参皂苷。 湿度的影响,估计主要是影响薄层板的 吸附能力,导致选择性(容量因子)的 变化,湿度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温度 控制使用空调器或冰柜,湿度控制是通 过在另一展开槽放置相应浓度的硫酸。
薄层板示意图
前沿
原点
I0
I2 I1
比移值 :
组分移动距离
Rf= 溶剂前沿移动距离
相对比移值 :
Rx=
样品Rf值 参照物的Rf值
2.仪器与材料
薄层板 点样器 展开容器 显色设备 色谱检视装置
2.1薄层板
2.1.1薄层板分类
预制薄层板和自制薄层板(制备方法)
普通薄层板和高效薄层板(分离效果)
2.2点样器
毛细管 微量注射器 半自动及全自动点样器
2.3展开容器
专用平底或双槽展开缸、盖能密 闭
特殊水平展开缸
2.4显色设备
喷雾显色:玻璃喷雾瓶或专用喷
雾器,用压缩气体可使试剂呈均 匀细雾状喷出
浸渍显色
蒸气熏蒸显色
2.5色谱检视装置
可见紫外三用仪 装置可见紫外光源及相应滤光片
的暗箱 拍摄图像的设备
③香草醛/硫酸 检出物:高级醇、酚、甾类及精油。 溶液:香草醛1g溶于硫酸lOOml。 方法:基苦基偕肼 ’ 检出物:醇类、萜烯、羰基、酯与醚类。 溶液:本品15mg溶于氯仿25ml中。 方法:喷后于110oC加热5~lOmin。 结果:紫色背景呈黄色斑点。
薄层色谱法(TLC)的规 范化技术要求
1.什么是薄层色谱法?
系将适宜的固定相(吸附剂或载体)涂布于 玻璃板、塑料或铝基上,使成一均匀薄 层,待点样、展开后,与适宜的对照物 按同法在同板上所得的色谱图对比,并 可用薄层扫描仪进行扫描,用以进行药 品的鉴别、杂质检查或含量测定的方法。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系将供试品溶液点于薄层板上,在展开容器内用展开剂展开,使供试品所含成分分离,所得色谱图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对比,并可用薄层扫描仪进行扫描,用于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

1.仪器与材料(1)薄层板按支持物的材质分为玻璃板、塑料板或铝板等;按固定相种类分为硅胶薄层板、键合硅胶板、微晶纤维素薄层板、聚酰胺薄层板、氧化铝薄层板等。

固定相中可加入黏合剂、荧光剂。

硅胶薄层板常用的有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硅胶HF254,G、H表示含或不含石膏黏合剂。

F254为在紫外光254nm 波长下显绿色背景的荧光剂。

按固定相粒径大小分为普通薄层板(10~40μm)和高效薄层板(5~10μm).在保证色谱质量的前提下,可对薄层板进行特别处理和化学改性以适应分离的要求,可用实验室自制的薄层板。

固定相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粒径为10~40μm。

玻板应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

(2)点样器一般采用微升毛细管或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点样器材。

(3)展开容器上行展开一般可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专用平底或双槽展开缸,展开时须能密闭。

水平展开用专用的水平展开缸。

(4)显色装置喷雾显色应使用玻璃喷雾瓶或专用喷雾器,要求用压缩气体使显色剂呈均匀细雾状喷出;浸渍显色可用专用玻璃器械或用适宜的展开缸代用;蒸气熏蒸显色可用双槽展开缸或适宜大小的干燥器代替。

(5)检视装置为装有可见光、254nm及365nm紫外光光源及相应的滤光片的暗箱,可附加摄像设备供拍摄图像用,暗箱内光源应有足够的光照度。

(6)薄层色谱扫描仪系指用一定波长的光对薄层板上有吸收的斑点,或经激发后能发射出荧光的斑点,进行扫描,将扫描得到的谱图和积分数据用于物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仪器。

2.操作方法(1)薄层板制备市售薄层板临用前一般应在110℃活化30分钟。

聚酰胺薄膜不需活化。

铝基片薄层板可根据需要剪裁,但须注意剪裁后的薄层板底边的硅胶层不得有破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 应用实例—TLC测定黄曲霉毒素B1
(一)、原理
根据黄曲霉毒素 B1 能在波长 365 毫微米紫外光下产生 蓝紫色荧光的特性, 采取薄层层析法, 将样品经提取、 浓缩、 薄层分离后,利用其在薄层上显示荧光的最低检出量来测定 其含量。
(四)、操作方法 1.提取
①适用于大米、玉米、麦类、面粉、薯干、豆类、花生、
2.液液分配展开
与液液分配柱色谱分配机理相同,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 液相中的溶解度不同,因此迁移速率存在差异,在迁移过程 中得到分离。 除以上两种展开机制外,还有化学键合相展开和离子交 换展开。
(一)斑点定位
斑点定位必须采用非破坏性方法。当斑点紫外光显示 时,可采用长波长和短波长紫外灯,使用方便、灵活。采用 化学试剂显色时,通过手动或电动喷雾器向展开好的薄层板 喷洒显色试剂。
相两类需在吸附剂中加入
适量粘合剂,其目的是使吸附剂颗粒之间相互粘附并使吸附 剂薄层紧密的附着在载板上。常用的粘合剂可分为无机粘合 剂和有机粘合剂两类。 (4)荧光指示剂 荧光指示剂是便于在薄层色谱图上对
一些基本化合物斑点(无颜色斑点、无特征紫外吸收斑点) 定位的试剂。加入荧光指示剂后,可以使这些化合物斑点在 激发光波照射下显出清晰的荧光,便于检测。
第一章 薄层色谱法(TLC) 一 薄层色谱法概述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基于混合物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 之间的不均匀分配或保留而将其分离的方法。与 HPLC 不同, TLC 将固定相涂铺在栽板上,使之形成均匀的薄层。被分离 的样品溶液点加在薄层板下沿的位置,再把下沿向下放入盛 有流动相(深度约 5mm)的密闭缸中,进行色谱展开,实现 混合组分分离。被展开的组分斑点即色谱谱带,通过适当技 术对色谱谱带进行处理可得到定性和定量的检测结果。 薄层色谱法具有技术比较简单, 操作容易, 分析速度快, 高分辨能力,结果直观,不需昂贵仪器设备就可以分离较复 杂混合物等特点。
2.分配色谱对所用载体的要求为:
a.表面积大; b.在展开剂中不溶解,与展开剂和样品组成不起化学反 应或分解作用;
薄层色谱-质谱联用定性。
4.苯 5.乙腈 6.甲醇
(三) 定量方法 1.间接定量法
间接定量法就是将 TLC 已分离的物质斑点洗脱下来,再 采用其他方法对该洗脱液进行定量分析。TLC 间接定量的关 键是斑点组分的定量洗脱。选用怎样的洗脱方法,取决于, 组分和薄层吸附剂的性质。用来洗脱组分斑点的溶剂,对下 一步定量方法应无影响。 a. 分光光度法 将下来的洗脱液配制成标准体积, 再
7.无水乙醚:如不是无水乙醚,则应脱水后再用。 8.丙酮 9.无水硫酸钠 10.硅胶 G:薄层层析用 11.苯乙腈混合液:取苯 98 毫升,乙腈 2 毫升,混匀冰 箱存放备用。 12.三氟醋酸 13.黄曲霉毒素消毒剂:5%次氯酸钠溶液,取 100 克漂 粉精,加入 500 毫升水,搅匀,另溶解 70 克碳酸钠(Na2Co3、 H2O) 于 500 毫升温水中, 溶后, 倒入上述溶液中搅匀、 澄清、 过滤、备用。 14.黄曲霉毒素标准溶液 ①标准储备液(1.02 微克/毫升) :GBW(E)090015 严格 控制、应加锁于冰箱中避光存放。 (每次记录用量、余量, 以备复查) 。 ②稀释液Ⅰ(0.2 微克/毫升) 取储备液加苯乙腈混合液 稀释。 ③稀释液Ⅱ(0.04 微克/毫升)取稀释液 1 毫升以苯乙 以半透明纸扫下 TLC 图上的斑 腈混合液稀释。
同样条件下对样品和 标准液进行吸光值测量。 b. HPLC 法 定量 c. GC 法 以 TLC 法斑点洗脱液直接作 GC 分离和定量。 d. 质谱法 采用组分质谱图中的特征离子峰可进行定 量。 以 TLC 法斑点洗脱液直接作 HPLC 分离和
2.直接定量法
a. 斑点面积测量法 点界限,然后测量其面 积。将斑点面积同平行操作的标准样面积相比较进行定量。 b. 目测法 将被测样品和系列溶液点在同一薄层板
(二)、试剂
1.石油醚:沸程 2.正已烷 3.氯仿 30-60℃
花生酱等。称取经过粉碎(20 目筛)的样品 20 克于 250 毫 升具塞三角烧瓶中,加正已烷 30 毫升,甲醇水(55∶45) 100 毫升,加塞后加水少许,盖严防漏,振荡 30 分钟,静置
片刻,以脱脂棉过滤于分液漏斗中,待分层,放出下层的甲 醇水溶液 20 毫升(相当于样品 4 克)于另一分漏斗中,加 氯仿 20 毫升,振摇二分钟,静止分层。另备一漏斗底部铺 脱脂棉少许,再加无水硫酸钠 10 克,下接 60 毫升蒸发皿, 漏斗中的无水硫酸钠先用氯仿湿润。将分层后的氯仿放入已 备好的具有无水硫酸钠的漏斗中,过滤,再加 5 毫升氯仿于 分液漏斗中,分层后一并滤于同一蒸发皿中,最后用少量氯 仿洗涤滤器,洗液并入以上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入通风橱 内于 65℃水浴上通风挥干, 然后放在水浴上冷却 2-3 分钟, 准确加入苯乙腈 1 毫升。用带橡皮头的滴管的尖端将残渣充 分混合,若有结晶析出(苯) ,将蒸发皿从水浴上取下,继 续溶解,混合,晶体消失,再用此管吸取上清液,转移于 2 毫升样液瓶中, 若溶液不够澄清, 应离心, 或放置等候澄清, 取上清液供薄层点板用。 [注]加入氯仿振摇 2 分钟如出现乳化现象,可滴加甲 醇促使分层或用电吹风机吹热风促使分层。 含油脂较多的样品如花生等也可采用脱油提取,即称取 粉碎样品 20 克移于滤纸筒内,筒内塞以少量脱脂棉,置于 250 毫升脂肪提取器内,在 75-85℃水浴上以石油醚提取脱 油 8 小时,然后将滤纸筒挥干。将脱油后的样品移于 250 毫 升具塞三角烧瓶内,进行检验。 如样品是玉米、大米、小麦时亦可采用下法提取:称取 粉碎过筛样品 20 克于 250 毫升具塞三角烧瓶内,用滴管滴 加 6 毫升水,使样品湿润,并准确加入氯仿 60 毫升,振荡 30 分,加无水硫酸钠 12 克,振摇静止 30 分;以脱脂棉过滤 取滤液 12 毫升(相当于样品 4 克)于蒸发皿,以下步骤与 ①同。 ②适用于花生油、香油、芽籽油等。 称取样品 4 克于小烧杯中, 用正已烷 20 毫升转移于 125 毫升分液漏斗中,再用甲醇水(55+45)20 毫升分数次洗涤 小烧杯,洗液一并移入分液漏斗中,振摇 2 分钟,静止分层 后,将下层甲醇水溶液移于第二个分液漏斗中,原分液漏斗 中再加甲醇水 5 毫升,振荡提取一次,甲醇水溶液一并移入 第二个分液漏斗中,在第二个分液漏斗中加入氯仿 20 毫升, 振摇二分静止分层以后按①操作。 ③适用于酱油、醋,方法有二: 第一法:称取样品 10 克于小烧杯中,为防止提取时乳 化,加氯化钠 4 克,移于分液漏斗中,烧杯用氯仿 15 毫升 分次洗涤,洗液一并移于分液漏斗中,以下自振摇 2 分钟, 静止分层后按第①操作。最后加入 2.5 毫升苯乙腈溶解,此 液每毫升相当于样品 4 克。

薄层色谱扫描仪
(一)仪器结构
TLC 扫描仪结构主要包括光学元件组合系统、电子元件 组合系统及机械元件组合系统。
(二)主要功能
薄层色谱扫描仪主要用于 TLC 图被分离斑点和薄层空 白的光学相应信号测 量。要求仪器光源稳定,光波单色性能好,光波长在(200~ 800nm)检测器灵敏度高。

薄层色谱定性定量方法
(三)、仪器
1.小型粉碎机 3.电动振荡器 2.分样筛一套 4.电吹风机
上,展开后用适当方法 显色,可以得到系列斑点,将被测样品的斑点面积大小和颜 色与标准系列的斑点相比较,可推测出样品的含量范围。这 种定量法非常适用于对常规大量样品的重复分析。
5.薄层板涂布器(可以自制)6.玻璃板:5×20 厘米 7.展开槽: (层析)内长 25 厘米,宽 6 厘米,高 4 厘米 8.1-10 毫升刻度吸管 9.紫外光灯:365nm,220v,125w,启动电流 1.8A 10.微量进样器:20 微升,10 微升 11.分液漏斗:125 毫升 12.蒸发器:60 毫升 13.玻璃漏斗 14.样液瓶:具塞 2 毫升 15.脱脂棉:在索氏脂肪提取器以氯仿提取 2 小时挥干 备用 16.电热恒温水浴
四 薄层色谱吸附剂与载体的选择
1.薄层色谱对吸附剂的要求为:
1.具有大的表面积与足够的吸附能力; 2.对不同的组分有不同的吸附性,因而能较好的分离不 同的化学组分; 3.在所用的溶剂和展开剂中不溶解; 4.不与试样中各组分、溶剂和展开剂起化学反应或破 坏、分解作用 5.颗粒均匀、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碎裂 6.具有可逆的吸附性,既能吸附样品组分,又易于解 吸; 7.为便于观察分离结果,最好是白色固体。
(四)展开
TLC 展开就是流动相沿薄层(固定相)运动,以实现样 品混合组分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需在具有一定形状的展开 室中进行。薄层展开有三种形式,直线式展开方式为实际应 用中使用最普遍的展开方式。
学惰性好(对溶剂、显色剂等) 、耐一定温度、表面平整、 厚度均匀、价格适宜。 (2)固定相 TLC 固定相包括改性固定相和未改性固定
(二)定性方法 1.利用保留值定性
在特定的色谱系统中,化合物的 Rf 值一定,比较未知物 和标准物的 Rf 值,能够作为鉴定未知物的依据。Rf 值的准确 测定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为了增加 Rf 值定性的可靠性,必须 通过改变色谱系统的选择性,重复测定同一化合物的 Rf 值。 如果在分离机理不同的色谱体系中, 比较 Rf 值仍能得到肯定 的结果,那么其可靠性将更大。
-1
二 薄层色谱法中的薄层板、薄层板的涂铺、点样和 展开 (一)薄层板
TLC 分离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固定相的化学组成及其表 面的化学性质。可通过改变涂层材料的化学组成或对材料表 面进行化学改性来实现改变薄层色谱分离的选择性。此外, 固定相的物理性质,如比表面积、比空容、平均孔径等也对 其色谱行为产生影响。 (1)载体 对 TLC 载体的基本要求为:机械强度好、化
涂板方法可以分为涂布法、倾注法、喷洒法及浸渍法四 类,其中涂布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涂板方法。 TLC 固定相薄层涂铺大多采用湿法匀浆, 要求薄层均匀、 平整、无气泡、不易造成凹坑和龟裂。 薄层板活化处理可以获得适宜活性,提高色谱分离效率 和选择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