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法

合集下载

色谱学 第三章 薄层色谱

色谱学 第三章 薄层色谱




在吸附色谱过程中,溶质、溶剂和吸附剂三 者是相互联系而又相互竞争的,如此构成了 整个层析分离过程 。 在薄层吸附色谱过程中,主要为物理吸附, 无选择性。因之吸附剂与多元组分溶液接触 时,一方面任何溶质都可被吸附(当然单位 重量吸附剂所能吸附物质的量,即“吸附量” 会因物质种类而异),另一方面,吸附剂也 可吸附流动相分子。由于物理吸附是可逆的, 故被吸附的分子同时也可被解吸出来。

偶氮染料 偶氮苯 对甲氧基偶氮苯 苏丹黄 苏丹红 对氨基偶氮苯 对羟基偶氮苯
Ⅱ 0.61 0.28 0.18 0.11 0.04 0.01
表3-2 硅胶活度分级法 Rf Ⅲ Ⅳ 0.70 0.83 0.43 0.67 0.30 0.53 0.13 0.40 0.07 0.20 0.01 0.07




除上二种外,还有其他一些吸附剂。吸附剂品种如下: (1)硅胶:薄层色谱用为200~250目粒度,规格很多,一般如有石膏作粘 结剂,称硅胶G;石膏含量为5~20%,一般为10~13%,亦有用淀粉作粘 结剂的,称硅胶S,不加粘结剂者称硅胶H或硅胶N,为了便于观察组分的 斑点,也可在硅胶中加入荧光指示剂。如果又加有粘结剂时,则称为硅胶 GF或硅胶GF254,即吸收254nm紫外光。 (2)氧化铝:根据加有粘结剂情况不同,有H、G、HF、GF等品种。 (3)硅镁吸附剂:即费罗里硅土,使用前要在130℃下活化二小时。 (4)纤维素:长度仅为2~20微米的短纤维,分天然纤维和微晶纤维两种 形式,也可加粘合剂、一般用于亲水性物质的分离,如羟基化物等,但缺 点为不能用浓硫酸等腐蚀性溶剂进行显色。 (5)聚酰胺:这是一种使用广泛的有机吸附剂,多用于分离酚类化合物, 样品容量大,但粘结能力差,可加入纤维素或淀粉作粘结剂。 (6)烧结薄层板:这是一种多次使用的薄层板,是由200~300目石英或玻 璃粉,与200~300目硅胶或氧化铝按1:25重量混合,用乙醇调成浆料,涂 在玻璃板上。0.25~0.3毫米厚,然后在700~780℃高温下烧结,即成烧结板。 烧结板用一次后可用乙醇或其它有机溶剂洗涤,最后用水洗干净后烘干再 继续使用。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系将供试品溶液点于薄层板上,在展开容器内用展开剂展开,使供试品所含成分分离,所得色谱图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对比,并可用薄层扫描仪进行扫描,用于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

1.仪器与材料(1)薄层板市售薄层板市售薄层板分普通薄层板和高效薄层板,如硅胶薄层板、硅胶GF254薄层板、聚酰胺薄膜等。

自制薄层板在保证色谱质量的前提下,如需对薄层板进行特别处理和化学改性,以适应供试品分离的要求时,也可用实验室自制的薄层板。

最常用的固定相有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硅胶HF254、微晶纤维素等,其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粒径为10~40μm,加水或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0.2%~0.5%)适量调成糊状,均匀涂布于玻板上。

使用涂布器涂布应能使固定相在玻板上涂成一层符合厚度要求的均匀薄层。

玻板应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

(2)点样器一般采用微升毛细管或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点样器材。

(3)展开容器上行展开一般可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专用平底或有双槽展开缸,展开时须能密闭,水平展开用专用的水平展开缸。

(4)显色装置喷雾显色应使用玻璃喷雾瓶或专用喷雾器,要求用压缩气体使显色剂呈均匀细雾状喷出,浸渍显色可用专用玻璃器械或用适宜的展开缸代用;蒸气熏蒸显色可用双槽展开缸或适宜大小的干燥器代替。

(5)检视装置为装有可见光、254nm及365nm紫外光光源及相应的滤光片的暗箱,可附加摄像设备供拍摄图像用,暗箱内光源应有足够的光照度。

(6)薄层色谱扫描仪系指用一定波长的光对薄层板上有吸收的斑点,或经激发后能发射出荧光的斑点,进行扫描,将扫描得到的谱图和积分数据用于物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仪器。

2.操作方法(1) 薄层板制备市售薄层板临用前一般应在110℃活化30分钟。

聚酰胺薄膜不需活化。

铝基片薄层板可根据需要剪裁,但须注意剪裁后的薄层板底边的硅胶层不得有破损。

如在存放期间被空气中杂质污染,使用前可用三氯甲烷、甲醇或二者的混合溶剂在展开缸中上行展开预洗,110℃活化,置干燥器中备用。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课程:分析制样技术
薄层色谱法
一、薄层色谱法概念及原理
• 薄层色谱法(常用TLC表示)又称薄层层析,属于固-
液吸附色谱。 • 样品在薄层板上的吸附剂(固定相)和溶剂(移动相)之
间进行分离。由于吸附剂对不同组分的吸附能力的不同, 使它们在薄层上的移动速度也有差别,从而得以分离,显 然试样中吸附能力最弱的组分在薄层中移动距离最大,而 试样中吸附能力最强的组分在薄层中移动距离最小。
四、注意事项
1)展开时,层析缸中的有机溶剂蒸气必须达到饱和,否则,Rf值将不能重现。
2)在薄层用的吸附剂中,硅胶适用于酸性和中性组分的分离,碱性组分与硅胶有相互 作用,不易展开,或发生拖尾现象,不好分离;氧化铝适用于碱性好中性组分的分离 ,但不适用于酸性组分的分离。
3)如果单一展开剂效果不好,可以用混合溶剂,通过改变溶剂组分和比例来调整展开 剂的极性,从而达到分离效果的目的。
二、吸附剂与展开剂的选择
(2)展开剂:
选择展开剂时,主要考虑极性,其洗脱能力与极性成正比 。分离极性大的化合物赢选用极性展开剂,而分离极性小 或非极性的化合物应选用极性小的展开剂。 单一溶剂极性大小顺序如下: 酸>吡啶>甲醇>乙醇>正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醚>氯 仿>二氯甲烷>甲苯>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己烷>石 油醚
① 蒸气显色法:利用样品组分与单质碘、液溴、浓氨水等物质的蒸气作用
而显色。将上述易挥发物质放于密闭容器中,再将展开剂已完全挥发的薄层板 放入则显色。
② 显色剂显色法:将一定浓度的显色剂溶液均匀喷洒在薄层上,是样品组
分显色。
③ 紫外显色法:某些化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回发出荧光,可将展开剂挥发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谢谢观看
介绍
薄层色谱,或称薄层层析(thin—layer chromatography),是以涂布于支持板上的支持物作为固定相,以 合适的溶剂为流动相,对混合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的一种层析分离技术。这是一种快速分离诸如脂肪酸、 类固醇、氨基酸、核苷酸、生物碱及其他多种物质的特别有效的层析方法,从50年代发展起来至今,仍被广泛采 用。
药物和药物代谢
薄层色谱法在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中的应用很广。有些文献和内容偏重于合成药物、化合物及其代谢产物, 有文献为在中草药分析中的应用。
优点
薄层层析有许多优点:它保持了操作方便、设备简单、显色容易等特点,同时展开速率快,一般仅需15~20 分钟;混合物易分离,分辨力一般比以往的纸层析高10~100倍,它既适用于只有0.01μg的样品分离,又能分 离大于500mg的样品作制备用,而且还可以使用如浓硫酸、浓盐酸之类的腐蚀性显色剂。薄层层析的缺点是对生 物高分子的分离效果不甚理想。
薄层展开
展开剂也称溶剂系统,流动性或洗脱剂,是在平面色谱中用作流动相的液体。展开剂的主要任务是溶解被分 离的物质,在吸附剂薄层上转移被分离物质,使各组分的Rf值在0.2~0.8之间并对被分离物质要有适当的选择性。 作为展开剂的溶剂应满足以下要求:适当的纯度、适当的稳定性、低黏度、线性分配等温线、很低或很高的蒸气 压以及尽可能低的毒性。
点样应注意的问题:
(1)点样量:原点位置对样品容积的负荷量有限,体积不宜太大,一般为 0.5~10μl,样品的浓度通常为 0.5~2mg,太浓时展开剂从原点外围绕行而不是通过整个原点把它带动向前,使斑点拖尾或重叠,降低分离效率。 点样量太小,不能检出清晰的斑点影响判断。点样量太多,展开剂不能全部负载,容易产生拖尾现象。当点样量 适合时,可采用点状点样;当点样量过大,原点无法负荷时,可采用条带状点样,得到更好的分离效果,提高分 辨率。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l点样器:
一般采用微升毛细管(定量点样毛细管: 0.5ul、1.0ul、2.0ul、5.0ul、10ul等)、微升注射
器或半自动、全自动点样器材,手动点样时建议
采用微量毛细管。
l展开缸
应用适合薄层板大 小的薄层色谱专用展开 缸(箱),展开缸有水 平式和直立式两种类型。 日常用的最多的是直立 式展开缸。它又分平底 展开缸或双槽展开缸。 双槽展开缸具有节省溶 剂、便于预平衡、可控 制展开缸内相对湿度等 有点,故此常推荐使用。 水平展开用专用的水平 展开缸。
Ø 限度检查 采用定量配制的对照品对照或对照品稀释 对照。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待检查的斑点应与相应的 对照品溶液或系列对照品溶液的相应斑点比较,颜 色(或荧光)不得更深;或照薄层色谱扫描法操作, 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品的峰面积值。必要时应规定 检查的斑点数和限量值。
Ø含量测定 照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供试品中相应成分 的含量。
高效薄层板(HPTCL)所使用的固定相较普通薄层 板平均粒度小,颗粒分布范围窄,因此在相对短的 展开距离中可以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
传统薄层板与高效薄层板的比较
平均粒度(um) 颗粒分布(um) 点样量(ul) 展距(cm) 分离时间(min) 检测限:可见光(ng)
荧光(ng) 薄层厚度(mm)
TCL 10-40 宽 大 10-15 30-200 100-1000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0 0.2-0.3
l 定义:薄层色谱法,或称薄层层析(thin—layer chromatography),系将适宜的固定相涂布于玻 璃板、塑料或铝基片上,成一均匀的薄层;将供 试品与相应的对照物点于薄层板的一端,在展开 容器内用适宜的溶剂(展开剂)展开,使供试品 中所含成分分离,采用适合的显色剂或显色方法 显色,将供试品色谱与对照物色谱比较,或采用 薄层扫描仪扫描,以进行鉴别、检查,或含量测 定的方法。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选择:分离亲脂性化合物,选择氧化铝,硅 胶,乙酰化纤维素以及聚酰胺 分离亲水性化合物,选择纤维素和离 子交换纤维素及硅藻土。 一般,被分离组的极性强,选择吸附 能力弱的吸附剂;反之,选吸附能力较强 者。
种类: • 硅胶—为使用最广泛的薄层材料 • 氧化铝—有碱性、中性、酸性 • 硅藻土—为化学中性吸附剂 • 纤维素—天然多糖类 • 聚酰胺—为特殊类型有机薄层材料,对能形 成氢键的物质有特别的选择性
什么是TLC?
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 是将适宜的固定相喷涂(或喷雾)于玻璃板, 塑料或铝基片上,成一均匀薄层。干燥后 进行点样,展开,斑点定位;或与适宜的 对照物随行对照比较,或用薄层扫描仪扫 描,用于药物或其他化合物的分离,鉴别, 检查或含量测定等。
– 通过板上光谱图定性
• 直接测定薄层板上斑点的紫外或可见吸收光 谱图,与平行点加的标准斑点的图谱对照。 • 可建立标准条件下的化合物的光谱图库,用 计算机检索定性。
– 与其他技术连用
• TLC-付里叶变换IR联用 • TLC-MS联用
• 定量方法
– 间接定量——将薄层分离后物质斑点定量地洗 脱下来,再对洗脱液定量。 • 分光光度法、HPLC法、GC法、质谱法
• TLC是一种简单、快速的色谱技术。TLC法特 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 化的物质的分离。 • 薄层色谱不需要特殊设备,操作简单,试样 和展开剂用量少,展开速度快。 • TLC经常被用于探索柱色谱分离条件和监测 柱色谱过程 。 • 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可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 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 选择:“相似相溶”原则 同吸附柱色谱 极性强的溶剂洗脱能力强 常用溶剂的极性强弱顺序: 水>酸>吡啶>甲醇>乙醇>正丙醇 >丙酮>乙酸乙酯>乙醚>氯仿>二氯甲 烷>甲苯>苯>三氯乙烷>四氯化碳>环己 烷>石油醚。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3
薄层色谱法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一)概述 1.背景
1938年俄国人首先实现了在氧化铝薄层上分离一 种天然药物。1965年德国化学家出版了“薄层色 谱法”一书,推动了这一技术的发展。 因TLC法设备简单,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 结果直观,很快被用作定性和半定量的方法。 70年代中后期发展了高效薄层色谱。80年代以后 发展了薄层色谱光密度扫描仪,和各步操作的仪 器化,并实现了计算机化。
23
展开时的注意事项

产生原因:展开槽未被展开剂饱和。尤其是 使用混合溶剂时,极性较弱和沸点较低的溶 剂,在薄层边缘容易挥发,使边缘部分的展 开剂中极性溶剂的比例增大,Rf相对增大。 同一物质在同一薄层板上出现中间部分的Rf 值比边缘的Rf值小,即边缘效应。
24
展开时的注意事项
消除办法:若在展开前先将展开槽与薄层
43
六味地黄丸中牡丹皮的薄层图谱
1.丹皮酚; 2~5.六味地黄丸
44
薄层色谱法(TLC)应用实例
二、醋酸可的松中其他甾体的检查
取本品,加氯仿-甲醇(9︰1) 制成每1ml 中含10mg的溶 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适量醋酸可的松,加氯仿甲醇(9︰1) 稀释成每1ml 中含0.10m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Ⅴ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乙醚-甲醇-水 (385︰60︰15︰2) 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在105 ℃干燥 10分钟,放冷,喷以碱性四氮唑蓝试液,立即检视。供试品 溶液如显杂质斑点,不得多于3 个,其颜色与对照溶液的主 斑点比较,不得更深。
⑵点样
将试样用最少量展开剂溶解,用毛细 管蘸取试样溶液,在薄层板上点样。在样 点上轻轻画出一条平行于玻璃板底边的细 线。薄层色谱板载样量有限,勿使点样量 过多。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4.点样过程 确定点样位置
吸取点样溶液
点样。
a.用铅笔在距薄层底边1.5-2.0cm处画一条起始线,在起始线上作 好记号作为点样位置,每个位置之间的距离为1.0-1.5cm; b.用点样设备吸取一定量的溶液; c.于点样位置上的吸附剂轻轻接触,点样设备内的溶液就会自动被 其吸附,形成直径最好为2-4mm的圆点或宽度为5-10mm的条带,完 成一次点样。 注意:若需要在同一个位置多次点样,则每点一次,应带溶剂挥干 后再点下一次,避免斑点扩散;当一块薄层板上需点几个样品时, 点样设备不能混用。
薄层板上的斑点位置确定之后,可对物质进 行定性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
31
第三节 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主要用于中药、化学药物、生物制品等的定 性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
32
一、在鉴别方面的应用
通常采用对照物比较法进行定性鉴别。在保证 各斑点分离度达到标准的前提下,如果样品的 Rf与对照物的Rf相同,则可认为该组分与对照 物为同一物质。 为了结果的准确可靠,应采用多种不同的展开 系统进行展开,如果所得到的Rf都与对照品一 致,则可认定两者是同一物质。
43
锯齿扫描
(1)单波长扫描:使用一种波长的光线对薄 层进行扫描。 (2)双波长扫描:是采用两种不同波长的光 束先后扫描所要测定的斑点,并记录下此两 波长吸光度之差,可以消除薄层背景吸收的 干扰。
45
化合物斑点的吸收光谱
单波长与双波长扫描曲线的比较
6.定量方法
2.仪器:光源、单色器、薄层板台、检测器、色谱工作站 3.测量方法:根据对光测定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三种
透射法:测量反射光的强度 反射法:测量透射光的强度
L 光源;MC 单色 器;P 薄层板; S 斑点; PD 光电 检测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系将供试品溶液点于薄层板上,在展开容器内用展开剂展开,使供试品所含成分分离,所得色谱图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对比,并可用薄层扫描仪进行扫描,用于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

1.仪器与材料
(1)薄层板
按支持物的材质分为玻璃板、塑料板或铝板等;按固定相种类分为硅胶薄层板、键合硅胶板、微晶纤维素薄层板、聚酰胺薄层板、氧化铝薄层板等。

固定相中可加入黏合剂、荧光剂。

硅胶薄层板常用的有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硅胶HF254,G、H表示含或不含石膏黏合剂。

F254为在紫外光254nm 波长下显绿色背景的荧光剂。

按固定相粒径大小分为普通薄层板(10~40µm)和高效薄层板(5~10µm).
在保证色谱质量的前提下,可对薄层板进行特别处理和化学改性以适应分离的要求,可用实验室自制的薄层板。

固定相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粒径为10~40µm。

玻板应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

(2)点样器一般采用微升毛细管或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点样器材。

(3)展开容器上行展开一般可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专用平底或双槽展开缸,展开时须能密闭。

水平展开用专用的水平展开缸。

(4)显色装置喷雾显色应使用玻璃喷雾瓶或专用喷雾器,要求用压缩气体使显色剂呈均匀细雾状喷出;浸渍显色可用专用玻璃器械或用适宜的展开缸代用;蒸气熏蒸显色可用双槽展开缸或适宜大小的干燥器代替。

(5)检视装置为装有可见光、254nm及365nm紫外光光源及相应的滤光片的暗箱,可附加摄像设备供拍摄图像用,暗箱内光源应有足够的光照度。

(6)薄层色谱扫描仪系指用一定波长的光对薄层板上有吸收的斑点,或
经激发后能发射出荧光的斑点,进行扫描,将扫描得到的谱图和积分数据用于物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仪器。

2.操作方法
(1)薄层板制备
市售薄层板临用前一般应在110℃活化30分钟。

聚酰胺薄膜不需活化。

铝基片薄层板可根据需要剪裁,但须注意剪裁后的薄层板底边的硅胶层不得有破损。

如在存放期间被空气中杂质污染,使用前可用三氯甲烷、甲醇或二者的混合溶剂在展开缸中上行展开预洗,110℃活化,置干燥器中备用。

自制薄层板除另有规定外,将1份固定相和3份水(或加有黏合剂的水溶液)在研钵中按同一方向研磨混合,去除表面的气泡后,倒入涂布器中,在玻板上平稳地移动涂布器进行涂布(厚度为0.2~0.3mm),取下涂好薄层的玻板,置水平台上于室温下晾干后,在110℃烘30分钟,即置有干燥剂的干燥箱中备用。

使用前检查其均匀度,在反射光及透视光下检视,表面应均匀、平整、光滑,无麻点、无气泡、无破损及污染。

(2)点样除另有规定外,在洁净干燥的环境,用专用毛细管或配合相应的半自动、自动点样器械点样于薄层板上,一般为圆点状或窄细的条带状,点样基线距底边10~15mm,高效板一般基线离底边8~10mm。

圆点状直径一般不大于4mm,高效板一般不大于2mm;接触点样时注意勿损伤薄层表面。

条带状宽度一般为5~10mm。

高效板条带宽度一般为4~8mm,可用专用半自动或自动点样器械喷雾法点样。

点间距离可视斑点扩散情况以相邻斑点互不干扰为宜,一般不少于8mm,高效板供试品间隔不少于5mm。

(3)展开将点好供试品的薄层板放入展开缸中,浸入展开剂的深度为距原点5mm为宜,密闭。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上行展开8~15cm,高效薄层板上
行展开5~8cm 。

溶剂前沿达到规定的展距,取出薄层板,晾干,待检测。

展开前如需要溶剂蒸气预平衡,可在展开缸中加入适量的展开剂,密闭,一般保持15~30分钟。

溶剂蒸气预平衡后,应迅速放入载有供试品的薄层板,立即密闭,展开。

如需使展开缸达到溶剂蒸气饱和的状态,则须在展开缸的内壁贴于展开缸高、宽同样大小的滤纸,一端浸入展开剂中,密闭一定时间,使溶剂蒸气达到饱再如法展开
(4)显色与检视 有颜色的物质可在可见光下直接检视,无色物质可用喷雾法或浸渍法以适宜的显色剂显色,或加热显色,在可见光下检视。

有荧光的物质或显色后可激发产生荧光的物质可在紫外光灯(365nm 或254nm )下观察荧光斑点。

对于在紫外光下有吸收的成分,可用带有荧光剂的薄层板(如硅胶GF254板),在紫外光灯254nm 下观察荧光板面上的荧光物质猝灭形成的斑点。

(5)记录 薄层色谱图像一般可采用摄像设备拍摄,以光学照片或电子图像的形式保存。

也可用薄层扫描仪扫描或其他适宜的方式记录相应的色谱图。

3.系统适用性试验
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实验条件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即用供试品和标准物质对实验条件进行试验和调整,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1)比移值(R f )系指从基线至展开斑点中心的距离与从基线至展开剂前沿的距离的比值。


基线至展开剂前沿的距距离基线至展开斑点中心的 f R 除另有规定外,杂质检查时,各杂质斑点的比移值R f 以在0.2~0.8之间为宜。

(2)检出限 系指限量检查或杂质检查时,供试品溶液中被测物质能被检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一般采用已知浓度的供试品溶液或对照标准溶液,与稀释
若干倍的自身对照标准溶液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在同一薄层板上点样、展开、检视,后者显清晰可辨斑点的浓度或量作为检出限。

(3)分离度(或称分离效能)鉴别时,供试品与标准物质色谱中斑点均应清晰分离。

当薄层色谱扫描法用于限量检查和含量测定时,要求定量峰与相邻峰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分离度(R)的计算公式为:
R =2(d2-d1)/(W1=W2)
式中d2为相邻两峰中后一峰与原点的距离;
d1为相邻两峰中前一峰与原点的距离;
W1及W2为相邻两峰各自的峰宽。

除另有规定外,分离度应大于1.0。

在化学药品杂质检查的方法选择时,可将杂质对照品用供试品自身稀释的对照溶液溶解制成混合对照溶液,也可将杂质对照品用待测组分的对照溶液溶解制成混合对照标准溶液,还可采用供试品以适当的降解方法获得的溶液,上述溶液点样展开后的色谱图中,应显示清晰分离的斑点。

(4)相对标准偏差薄层扫描含量测定时,同一供试品溶液在同一薄层板上平行点样的待测成分的峰面积测量值得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5.0%;需显色后测定的或者异板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10.0%。

4. 测定法
(1)鉴别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标准溶液,在同一薄层板上点样、展开与检视,供试品色谱图中所显斑点的位置和颜色(荧光)应与取适宜浓度的对照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在同一薄层板上点样、展开与检视,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颜色(或荧光)和位置应与对照溶液的斑点一致。

(2)限度检查采用定量配制的对照品对照或对照品稀释对照。

供试品溶
液色谱中待检查的斑点应与相应的对照品溶液或系列对照品溶液的相应斑点比较,颜色(或荧光)不得更深;或照薄层色谱扫描法操作,峰面积值不得大于对照品的峰面积值。

必要时应规定检查的斑点数和限量值。

(3)含量测定照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供试品中相应成分的含量。

5.薄层色谱扫描法
系指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在薄层板上,对薄层色谱中可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的斑点,或经激发后能发射出荧光的斑点进行扫描,将扫描得到的图谱及积分数据用于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

测定时可根据不同薄层扫描仪的结构特点,按照规定方式扫描测定,一般选择反射方式,采用吸收法或荧光法。

除另有规定外,含量测定应使用市售薄层板。

扫描方法可采用单波长扫描或双波长扫描。

如采用双波长扫描,应选用待测斑点无吸收或最小吸收的波长为参比波长,供试品色谱中待测斑点的比移值(Rf值)和光谱扫描得到的吸收光谱图或测得的光谱最大吸收与最小吸收应与对照品相符,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薄层扫描定量测定应保证供试品斑点的量在线性范围内,必要时可适当调整供试品溶液的点样量,供试品与对照品同板点样、展开、扫描、测定和计算。

薄层色谱扫描用于含量测定时,通常采用线性回归二点法计算,如线性范围很窄时,可用多点法校正多项式回归计算。

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应交叉点于同一薄层板上,供试品点样不得少于2个,对照品每一浓度不得少于2个。

扫描时,应沿展开方向扫描,不可横向扫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