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思路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临床研究【关键词】白血病;解毒化瘀方;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疗法尽管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和复发急性白血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之间存有共同之处,如预后差、生存期短、长期存活者少等特点。
如何提高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是目前国内学者正在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笔者在常规方案化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解毒化瘀方口服治疗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并设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1.1 发病情况36例病例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其中属难治急性白血病20例,复发急性白血病16例,其中治疗组属难治者9例,复发者8例;对照组属难治者11例,复发者8例。
2组发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1.2 危险因素分布36例患者中属高白细胞性白血病18例,低增生性白血病3例,继发性白血病1例,混合急性白血病5例,髓外白血病7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1例,老年性白血病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者2例。
1.1.3 FAB分型情况36例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4例(L1 1例,L2 12例,L3 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2例(ML 2例,M2 10例,M3 1例,M4 2例,M5 1例,MAL 5例)。
1.1.4 分组按随机数字表法统一编号分组。
治疗组17例,男7例,女10例;年龄14~67岁,平均(35.25±16.16)岁;病程3~36个月,平均(7.81±8.12)月;对照组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15~70岁,平均(31.56±13.74)岁;病程2~18个月,平均(6.72±4.44)月。
1.2 诊断与纳入标准符合急性白血病的FAB诊断及MIC分型标准,符合《邓家栋临床血液学》[1]中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①经常规方案(HA和DA)全量治疗2个疗程无效的初治病例;②完全缓解后经过巩固强化治疗,在6个月内首次复发或在6个月后复发但经常规治疗无效者;③再次或多次复发的病例。
急性白血病中医病机探讨

急性白血病中医病机探讨*★庄海峰(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摘要:现气血亏耗,里虚为本,反复发病;热则伤津耗液,表里同病的证候特点,关键词:白血病;毒劳;病机;毒瘀虚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一种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其特征为骨髓或其它造血组织中白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恶性增殖,能浸润全身各种组织与脏器,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1]。
现代医学对于急性白血病的诊疗手段,从化疗方案的不断完善,到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靶向药物的不断涌现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广泛开展,使得治疗效果有了很大提高。
但仍有不少患者难于完全缓解、易复发,还有部分患者因化疗反应剧烈而中止治疗。
笔者有幸成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罗秀素教授(浙江省名中医)的学术继承人,临床10余年来,深入研究白血病的中医药辨证治疗及干预策略,现将个人及团队研究成果分享,认为传统中医具备完整的辨证体系及治疗方法,伴随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引入中医血液病的领域,不管是理论还是治疗策略都有了很大发展和灵活多样。
在临床中医药干预急性白血病诊治,针对疾病的不同时期,中西医融合优势并举治疗已经成为当今中医血液病学科的治病方式。
符合当前医疗模式的需求和临床实践。
1 白血病中医病名探究AL在中医学文献中没有相应的中医病名,为了临床和科研的便利,最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辨病论治的角度出发,直接将西医学“白血病”病名引入中医学。
从传统中医角度,白血病的一系列症状体征隶属于中医多种疾病:急性白血病高热乏力可以归属于“温病”“热劳”“急劳”范畴;出血体内的热毒蕴郁在骨髓之中,称为“髓毒”,发病后由里向外,从骨髓到血分,再到营分,然后到气分,卫分,传变迅速,发病即见耗精动血,神昏闭窍。
这种“温热毒邪”,属蕴毒内发。
典型的有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这样的患者染病就出现高热,衄血,神昏等温毒症状。
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医 正 骨 ,0 3 1 ( ) 2 2 0 ,5 2 : 9
[ ] 冯伟 , 天有 , 飞, 9 冯王 等
械 作 用 的 临 床 对 照 试 验 [ ] 中 圈 骨 伤 ,07,0(2) 8 3— J. 20 2 1 :0
。 3 7’ 46
医 正骨 ,0 2,4 5 :7— 8 20 1 ( )4 4
[4 t ]黄 敏 .针 灸 配 合 穴 位 注 射 治 疗 腰 椎 问 盘 突 出 症 [ ] l 国 骨 伤 , J f 】
2 0 1 9):4 0 6,9( 59
[ 符 晓.两 种 牵 引 方 式 治 疗 腰 椎 问 盘 突 出症 的 疗 效 评 价 [ ] 中 4] j 华 物理 医学 与康 复 杂 志 ,0 2,4 7) 4 3—4 4 2 0 2 ( :0 0 [ ] 杨 少华 , 廷 忠 .屈 曲 或 背 伸 位 快 速 牵 引 对 腰 椎 问 盘 突 出 症 治 5 任 疗 的研 究 [ ] J .现 代 康 复 , 0 1 5 1 2 0 , ( 2下 ) 2 2 :8— 9
[ ] 芦 天蛟 ,三 兰.推 拿 复 位 治 疗 腰 椎 问 盘 突 出症 [ ] 8 l玉 J .中 医 药 信
息 ,0 2 1 ( ) 4 2 0 ,9 4 : 2
腰 推 问 盘 突 出症 3 6例 [ ] J .颈 腰 痛 杂 志 ,0 12 ( )3 1 2 0 ,2 1 :7 腰 椎 问 盘 突 出 症 突 出髓 核 对 硬 膜 囊 机
[] J .中 国 中 医 骨 伤 科 杂 志 ,9 4 2 1 : 19 ,( ) 9
急性白血病之中医治疗

急性白血病之中医治疗按:急性白血病发病凶猛,给病人带来很大伤害。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从患者到不少医生对中医治疗白血病嗤之以鼻。
看着一条条逝去的生命和天文数字的医疗费用,请广大患者及其家属把眼光投向自己祖先留下的财富吧。
祖国医学无白血病病名,但有关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早在《内经》及其以后历代医学中都有记载。
祖国医学将之归结为“虚劳”、“血症”、“癓积”范畴,由于其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又归属为“急劳”,由于其常有“发热”,又称为“热劳”。
又因其发病特点,常将其归为温病范畴,按营气卫血辩证治疗。
本病内因为正气不足,外因为邪毒侵袭。
常分为:1、气阴两虚面色不华,头晕乏力,自汗盗汗,时有低热,五心烦热,心悸失眠,可有出血发斑。
舌质淡,体胖有齿印,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或者细弱。
黄芪40克太子参30克麦门冬20克炙甘草15克粳米20克大枣3枚天门冬25克石斛20克生地黄20克半夏5克沙参20克黄精20克2、血气双亏头晕耳鸣,面色皓白,唇甲色淡,纳呆食少,心悸气促,少寐多梦,,舌质淡,苔白,脉虚大或濡细。
黄芪30克党参30克当归15克白术15克熟地黄25克茯苓10克枸杞子30克阿胶10克女贞子20克菟丝子15克甘草10克白花蛇舌草45克半枝莲30克3、毒热炽盛壮热口渴,渴喜冷饮,热不为汗解,头晕头痛,烦躁不安,口舌生疮,咽喉疼痛,或者有咳嗽咳痰,肛周肿痛,大便干,小便赤,或有出血发斑,尿血,便血,或者神昏胡话。
舌质红或者淡,苔黄或者无苔,脉虚大或者弦滑而数。
生石膏45克水牛角15克生地黄45克牡丹皮30克赤芍15克玄参30克天门冬20克麦冬15克双花30克连翘15克知母20克白花蛇舌草45克栀子10克甘草10克三七粉(冲服)人工牛黄2克(冲服)。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最新资料推荐------------------------------------------------------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关键词】白血病扶正固本生血汤并常规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并设单纯西药化疗组为对照。
结果治疗组 218例达 CR 162 例, PR 19,完全缓解率达74.3%,总有效率达 83.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缓解所需平均时间为 20.4 天,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毒副反应明显减少(P<0.01),且毒副反应症状较轻;其复发率为 46.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生存质量优良者占 7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较单纯化疗明显优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优越性,笔者于 1998 年 5 月~2005 年 10 月对收治的急性白血病病人,采用联合化疗及应用自拟的扶正固本生血汤综合治疗。
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简称中西医组)病例共 218 例,均为住院病人,诊断符合天津1986 年白血病分型讨论会标准。
男 138 例,女 80 例,年龄 6 岁半~58 岁,中位年龄 32 岁。
其中 M1 76 例、M2 21 例、 M310 例、 M4 2 例、 M5 12 例、1 / 7M6 1 例, L1 52 例、 L2 4 例、 L3 40 例;初治 198例,复治4 例。
为了对比观察,笔者选取同期在肿瘤科住院单纯用西药联合化疗的急性白血病病人 73 例作对照组(简称西医组)。
两组的一般情况、病情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研究进展

吴 氏[ 以 HA方 案 配合 中药治 疗急性 非 淋 巴细胞 白 ]
血病及慢 粒 急粒 变 3 0例 。辨证 为 热 毒 炽 盛 型 与气
71 ・
维普资讯
JAN XI OU A FT A T O AL C N S ME C N E I G J RN L O R DI I N HI E E DI I
维普资讯
江 西 中医 药 2 0 0 8年 3月 第 3期 总 3 第 33期 9卷 0
中 医 药 治 疗 急 性 白血 病 研 究
★
刘 永华 指 导 : 高瑞 兰 ( . 江 中医药 大学 2 0 1浙 06
杭州 3 0 5 ) 1 0 3
关键词 : 白血 病 ; 医药 疗 法 ; 述 中 综
芍 、 杞子 、 枸 阿胶 、 参 、 党 砂仁 、 白花 蛇舌 草 、 蓟 、 小 旱 莲草 治疗 ; 毒 炽盛 型 , 生 地 黄 、 丹 皮 、 膏 、 热 用 牡 石 金
银花 、 白茅根 、 陈皮 、 草治 疗 ; 肾两虚 型 , 党参 、 甘 脾 用
白术 、 黄芪 、 仁 、 丝 子 、 杞 子 、 贞 子 治疗 。 以 砂 菟 枸 女
子 、 贞子、 女 天冬 、 麦冬 、 玄参 、 甲等 , 阳药有 菟 丝 龟 补 子、 补骨 脂 、 巴戟 天 、 茅 、 羊藿 、 仙 淫 肉苁蓉 , 数可 用 少 麦冬 、 小蓟 、 白花蛇 舌草 、 丹皮 、 牡 砂仁 、 精 、 草 治 黄 甘
疗 ; 血 双 亏型 , 黄 芪 、 归 、 地 黄 、 地 黄 、 气 用 当 熟 生 白
中 图分 类号 : 临床 研 究
11 辨 证 论 治 周 氏… 指 出 , . 白血 病 的 治疗 原 则 有三 : 即扶 正 与祛 邪相结 合 , 辨证 与 辨病 相结 合及 中 西医有 机结 合 。 主要 法 则 :1 解 毒抗 癌 : 疾 病 的 () 在 初发 或复 发时 , 重 点 使 用 解 毒抗 癌 的 中草 药 作 为 可 诱导 缓解 。常用 药有 : 白花蛇舌 草 、 龙葵 、 枝莲 、 半 山 豆根 、 黄药 子 、 山慈 菇 、 黛 、 黄 、 楼 、 殃 殃 、 青 雄 重 猪 干 蟾等 。 ( ) 血 化瘀 : 血是 本 病 的 主要 病 理 变 化 , 2活 瘀 此法 除 用于瘀 血 症 状 明 显者 外 , 可 与解 毒抗 癌 药 还 合 用 , 为 诱 导缓 解 。常用 活 血 化瘀 药有 - 作 桃仁 、 红 花、 当归 、 芍 、 芎 、 参 、 棱 、 术 、 香 、 药 赤 川 丹 三 莪 乳 没 等 。() 养 气 血 : 血 两 虚 是 本 病 常 见 的 临 床 表 3补 气 现 , 此基 础 上 容 易 招 致 感 染 , 在 因此 补 养 气 血很 重 要 。此 法用 于贫 血较 重 者 , 用 于巩 固和 维 持 治 疗 或 阶段 , 配合化 疗药 使用 。补 气 药有人 参 、 党参 、 黄芪 、 黄精 、 草 、 甘 白术 等 , 血药 有 当归 、 补 熟地 黄 、 白芍 、 丹 参、 阿胶 、 河车 等 。 () 理 阴 阳 : 理 阴阳对 促使 紫 4调 调 机体 健 康状 况 的恢 复 。补 阴 主 要 补肝 肾之 阴 , 阳 补 主要 补 脾 肾之 阳 。此 法 常 用 于 巩 固或 维 持 治 疗 阶 段 , 可 配 合 化疗 。补 阴药 有 熟 地 黄 、 首 乌 、 也 何 枸杞
(完整)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探讨

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探讨急性白血病是获得性造血祖细胞突变而引起的克隆性疾病,特点为骨髓中某系原始、幼稚的细胞明显增生而分化受阻,同时抑制正常造血。
外周血白细胞有量与质的异常,常伴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感染、出血及脏器的白血病细胞浸润。
急性白血病的西医治疗以化疗、骨髓移植、基因、免疫治疗为主要手段。
中医药可有效地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增长,诱导分化白血病细胞,介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并可提高化疗药的敏感性,逆转多药耐药,有效的治疗并发症,通过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免疫介导功能清除残留的白血病细胞。
故在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中仍有用武之地.1 中医药为主治疗白血病1.1 病因病机:中医将急性白血病归于“急劳”,“热劳”,“血证”,“徵瘕”等范畴,白血病的发生多为禀赋不足、劳倦、饥饱、房欲、七情所伤,正气虚弱,热毒内侵或毒自内发,邪蕴骨髓,骨髓受损,热毒之邪自骨髓向外蒸发,弥漫三焦,脏腑壅滞,气分热盛;或伤及营血,营血热炽,高热不退,热毒炼津为痰,痰瘀热毒,交织为患。
热毒伤及血脉,迫血妄行,或淤血内阻,经脉淤滞,瘀热相搏,血不循经,可致出血诸症。
邪毒侵袭机体,潜伏经络,阻碍气血运行,气滞血淤痰阻,结于胁下可形成肿块,肝脾、淋巴结肿大、骨痛等。
邪毒深伏骨髓,日久消灼精血,可致阴阳气血亏损.概言之,本病热毒、痰凝、血淤、正虚互为因果,形成虚实夹杂之证,贯穿于疾病的始终.1.2 治法用药:急性白血病的中医治疗,本辨证、辨病相结合的原则,在发病期,可分为热毒炽盛、血热妄行;热毒内盛、淤血阻滞;热毒内壅、痰阻血瘀;毒热未清、气阴两虚等类型,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配合凉血止血、活血化淤、化痰散结、益气养阴诸法。
缓解期多见热毒内蕴、痰淤阻滞、湿热蕴结、气阴两虚、脾胃虚弱、脾肾两虚等类型,治疗以解毒、化痰活血、清利湿热、益气养阴、健脾和胃、补脾益肾等。
根据急性白血病的病机特点,从临床经验的总结中,提出急性髓系白血病以解毒益气活血通络为法,基本处方:狗舌草、雄黄、全蝎、白花蛇、人参等。
中医辨证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观察_陈育生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ALL ) 22例, 急 性髓细胞 白血病 2. 4 统计学方法
( AM L ) 38例。 ALL 分型中, L1型 5例, L2 型 12例, L 3型 5
数据以 x ? s表示, 采用 SPSS 11. 0软件包 进行 t检 验、
例; AM L 分型中, 急性 粒细 胞白血 病未 分化 型 (M 1) 6 例, u检验及方差分析。
规维持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者, 并予 M TX 作中枢神经 3. 2 治疗结果
系统白血病的预防治疗。
3. 2. 1 两组患者临床总缓解率比较 见表 1。
2. 1 辅助治疗
表 1 两组患者临床总缓解率比较
化疗同时予以止吐、水化、碱化 尿液及 保肝、护 心等处 理。根据病情如有出血者 给予止 血剂, 贫血严 重或 血小板 减少者输浓缩红细胞或 血小板 对症支 持治疗, 并发 细菌或 霉菌感染者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 同时加强护理、保持环境 清洁、保护重要脏器 功能。 2. 2 治疗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
或 VDP 方案化疗, 经 济条 件较 好者 予 V LD P 方案 化疗, 急 如果患者上述 3条都不 具备则为 未缓解 ( NR ) 。若从 治疗
髓主要用 DAM、HAM 或 HOA P方案 化疗, 诱导缓解 后进入 后 CR 之日算起, 其间无白血病复发 达 3~ 5 年者称为 白血
巩固治疗阶段, 予原 方案巩 固强化 2 ~ 3 个疗程, 然 后予常 病持续完全缓解 ( continued comp le te rem ission, CCR )。
型中, L1型 5例, L 2型 10例, L3型 4例; AM L 分型中, 急
两组均以 4周 为 1个疗程, 2个 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思路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思路。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揭示临床中医药在治疗白血病患者病情的各阶段用药的效果。
结果:通过临床实验证明,中医药能够有效缓解白血病的病情,使急性白血病的病情缓解率逐渐提高,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和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治疗用药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逆转多药耐药和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继而缓解和治愈白血病患者。
结论:中医药对白血病患者的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在白血病临床患者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中医药;急性白血病;思路
急性白血病是获得性造血细胞突变引起克隆性疾病,它使患者骨髓中某系原始、幼稚细胞增生而导致分化受阻,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患者的临床表现为高烧、出血、感染,体内的白细胞增多,红细胞逐渐减少。
白血病的西医治疗方法一般采用化疗、骨髓移植、和基因免疫治疗等手段。
我院采用中医药对白血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和治愈白血病患者,疗效非常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36例,年龄6-29岁你,平均年龄(14.5±2.5)岁。
患者在入院前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高烧、出血和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等症状,经过检查,患者体内的血常规系统明显紊乱[1]。
1.2治疗方法
1.2.1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
根据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按照中医药理论辨证治疗。
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现代医学进行化验和确诊,例如,对病人做骨髓穿刺报告或者血常规化验检查,了解患者的作病情与基本病理。
在确诊后,使用辩证处方进行治疗,在处方中加一些对病情有针对性的的药物,例如,加一些抗癌中药,同时按照患者的基本病情,如果患者并发感染,观察感染的程度给患者加一些抗菌或者抗病毒的药物,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药量的调整,这样辩证与辨病结合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病情。
1.2.2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治疗
由于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多为正虚邪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因此治疗时应该采取祛邪与扶正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期间,时刻观察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邪正的盛衰状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白血病患者早期的病情主要以邪实为主,因此治疗时采用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的治疗手段;白血病晚期患者或者在患者的强化治疗阶段,患者的症状邪实程度表现不明显,因此治疗时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进行治疗。
祛邪是将患者骨髓热毒进行清除,使患者血管通畅。
扶正是调节患者体内阴阳平衡,补气养血等,扶正能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使患者能够利用自身的抵抗力消灭残余的白血病细胞。
1.2.3基本处方
急性白血病使用中医药治疗的基本处方:狗舌草、雄黄、全蝎、白花蛇、人参等。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解毒化痰散结消淤为法,基本处方:长春花、山慈姑、浙贝母、三七、鳖甲等[2]。
用基本处方中的药物根据不同的剂量研制出白血病胶囊,在临床患者中使用,疗效非常显著。
同时,根据白血病发病的不同阶段,需要对基本处方的药剂进行调整,这样能对症用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结果
经过对患者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和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治疗方法,并结合中医药的
基本处方治疗下,可以有效的逆转白血病患者的多药耐药,在治疗发烧、出血等并发症方面疗效显著,通过临床实验证明,中医药能够有效缓解白血病的病情,继而治愈急性白血病。
3、讨论
急性白血病使用中医药进行治疗,虽然见效比较慢,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对人体的伤害较小,能够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采取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这样使患者能够对症下药,达到显著地治疗效果,并且患者在治愈后,疗效巩固不易再复发,这是目前西医所达不到的疗效[3]。
在研究中,患者采用中医药的辩证与辨病结合的方法使患者的症状得到了基本的缓解,通过临床治疗显示,中医药对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并发症的治疗都有明显的缓解,继而治愈白血病。
采用中药药治疗白血病与西医相比的优势在于(1)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能够及时清除患者体内残留的白血病细胞,能够有效地延长或阻止白血病的再次复发。
(2)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能够防治白血病治疗过程中的多药耐药,同时可以有效避免白血病治疗过程中相关并发症的产生。
(3)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能够有效诱导患者白血病细胞凋亡,使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
(4)中医药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和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治疗方法,并结合中医药的基本处方治疗急性白血病能够减轻患者化疗的副作用,从而保护了其它脏器。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治疗中对患者的副作用小,治愈后疗效巩固不易复发,因此,中医药对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在白血病临床患者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育生.中医辨证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02(10):142-143.
[2]郑丹丹,孙伟玲,周永明.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
述,2014,01(05):1423-1424.
[3]杨敬敬,李焱,杨志峰.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及对血管生成调控因子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3,08(18):456-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