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之窦桂梅老师:玫瑰与语文的灿烂、芬芳!--小蜗
玫瑰与教育PPT课件

创新活力;既能引领学生成长,又能演绎教师魅力。教师,就是学生心
中的璀璨恒星。
.
4
6、内省致远 内省言行、反思超越,是教师专业素养获得提升的内在保证。教师的
言行,最终将内化为学术的性格。教师在言行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和 评判中成长。 7、宁静致远
以澄澈之心求洒脱之态,于烦琐事外求自由宁静。坦然面对众多进修
.
5
读书体会——“做一名怎样的教师”
1、激情不老。真正的激情是不会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 变、地位的升降而改变的。岁月让我们容颜变老,激情却使我 们青春依旧。
2、读书一生。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有三块组成,即精深 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如果说 有字书是光合作用,无字书就是化学反应。
.
3
经典句子
1、永葆激情
生命与激同在,岁月与春春同行。这是生活姿态,不因年龄的增长、
环境的变化、地位的升降而改变,并最终由表象内化为一种精神气质。
2、读书养气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我们有底气、大气、灵气,即要有精深的
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锲而不舍,孜孜以
求,涵养浩然之气。
3、张扬个性
气,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是一点点做出来的。也许优 秀教育工作者的彼岸,永远无法抵达,但是朝向这样 伟大的事物,奔向这个光明的地方,是永远的状态, 是永恒的主题,让我们紧紧携手,不离不弃,沿着脚 下的这条道路,永远地走下去。
.
8
谢谢大家!
.
9
.
6
6、伸展个性。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原创,可悲的是很 多人渐渐成了盗版。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 有特色。努力让自己的缺点变成特点。
7、爱在细节。教育是一件极其谨慎的事情,对待学生, 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 的等待和细心。
读窦桂梅《玫瑰与教育》

读窦桂梅《玫瑰与教育》——读书节诗歌活动方案引言:窦桂梅,从吉林市的一名普通小学语文老师,到吉林省的特级教师,再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道德标兵。
《玫瑰与教育》这本书,与我们玫瑰园小学名字是这样切合,读这本书时就像与一位老友促膝交谈,书中朴实、亲切的语言如涓涓细流进入我干涸的心田,亲切自然,娓娓道来,令我不忍放下,常常跟随着她优美的语言走进她的思想领域中。
(ppt播放录音讲解)第一章:走进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场景:老师捧着一本书《玫瑰与教育》,学生出场2人:音乐是小鸟的叫声学生蹦蹦跳跳快乐上场,看到老师在读书,生1:老师您在读什么?师:我在读窦老师的《玫瑰与教育》生2:是我们玫瑰园的玫瑰吗?师:是的,《玫瑰与教育》这本书告诉我们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生1:人为什么要读书?师1;“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
”——窦桂梅师2:“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
”——窦桂梅师3:“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
”——窦桂梅师4:“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一个人,只有在读书中才能体验生命的滋味。
在读书中身体自然得到运动,大脑自然得到运转,心灵自然被酬劳。
”——窦桂梅生:老师们都爱读这本书吗?《玫瑰与教育》、师:我们喜欢读,还从中感悟了不少,不信,我们一起听听老师们读书感悟吧!用手一指,引出第二章第二章:读《玫瑰与教育》感悟场景:诗歌朗诵每一板块由窦老师的书引出第一部分叶子的遐想读《心中盛满阳光》窦老师说我们不能改变这一切,我们只能换个角度想问题。
在这个美丽的世界里,有花、有叶,花儿因为欣赏变得争奇斗艳,而叶子的颜色也会因那份给予,展现出翡翠般的模样……我不是牡丹无需高贵尊荣我不是腊梅无需自赏芬芳我是火种点燃学生们的心灵之火我是石阶肩负着祖国未来向上攀登我在风中坚守我冒雨前行只为践行一名玫小教师的教师誓言: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优品课件之窦桂梅--小心轻放孩子的心

优品课件之窦桂梅--小心轻放孩子的心窦桂梅这是一年级的汉语拼音课。
迈进学校还不到一个月,小孩子的脸上写满天真与快乐。
看到我们坐在后面,一个个仰起笑脸向我们问好。
教学内容是“b、p、m、f”四个声母。
刚开始,明显感觉张老师总是叫前面的几个同学――因为那高高举起的小手,总在老师眼前晃动。
可想,如果整堂40分钟就这样一直叫起的是前面的学生,后面的大部分学生有可能一次发言的机会都没有。
我开始担心,一节课这样,一天这样,一星期这样,长此下去――那些被忽视的学生,自然也就失去了表达的机会。
长此以往,麻木的不是他们的表情,而会是学习兴趣的那根弦儿。
于是联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不也是看哪个同学在我眼前举手欢就叫哪个同学吗?正这时,忽然看到老师从讲台上拿出一朵大红花给了一个男孩――我不也是经常这样做吗?当年,为了让学生中午吃饭吃得快,吃得饱,就规定吃饭快而且吃得干净的同学,获得前十名的就给红花。
孩子们为了那朵小红花,狼吞虎咽起来――幸亏我发现了,具体提出吃饭要求。
但,学生吃饭是“正常”了,可小红花却一直发着……真所谓旁观者清,当事者迷啊。
今天,我才发现了“小红花”背后藏着的危机。
这堂课上,老师对那些积极发言的同学,或者是发言精彩的同学奖励小红花。
可以说,整堂课,小红花的发放成了激励学生学习的主旋律。
只见,学生为了小红花争先恐后地“争夺”着。
得主的眼睛流露出自豪得意的神色。
手里拿着大红花左看又看爱不释手,接下去的学习早已抛到九霄云外。
那些没有得到小红花的孩子呢?他们的表情告诉我――他们还有希望,那就是把希望寄托在下一堂课。
如果,如果下节课还是没有得到小红花,下下节课仍然没有得到小红花――久而久之,在孩子的心中小红花没有得到,可得到的会是什么呢?那些总是得到小红花的学生,在一次次得到小红花的结果中,最终沉淀在他们心中的是一种健康的自信吗?他们的学习是否成为了潜意识的就是为了得到小红花,得到老师的表扬?想想,有些课堂,老师动不动就在孩子的脸上帖上一个小星星,动不动就“你真聪明!”“你真棒!”“你回答得很好!”,“掌声响起!”――这种“原始”激励的后果是什么呢?这样廉价的赞扬,在我的课堂上,不也是屡见不鲜、屡闻不鲜吗?自己以及别人的课堂这样随随便便的塞给学生,这些泛化的,拔高的“评价”,最终飘起来的,鼓起来的,是学生自我膨胀的“娇傲”的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心!快下课了,老师统计有多少同学得到小红花,结果四十个学生,有12位两手空空。
优品课件之美丽女人窦桂梅

美丽女人窦桂梅美丽女人窦桂梅作者:苦茶香还记得第一次见到玫瑰是在《小学语文教师》上,照片上的她看上去瘦瘦的,不像是一朵含苞欲放闪着晨露的玫瑰,倒像是一枝傲霜独立的腊梅,她的顽强她的韧性是我的脑海里的第一个表象!对她好奇是听了袁卫星老师的报告后,她说她讲起自己的故事时会流泪会激动,她是一个很真的女人,能被男人如此称道的还从未见过,那时的她就如一朵花在我心里慢慢开放,淡雅,朦胧,不真切,很想拨开这雾看看这朵玫瑰,见识一下被万千男人女人称颂的女人,昨天终于让我如愿了!昨天坐上最早的班车赶到杭州来到树人大学时,学生刚入座。
一袭黑色套裙,一条灰白相间的丝巾随意地搭在肩膀上的她出现在我们眼前:纤细的腰身,高挑的身材,举手投足都透露着自信、优雅,这就是玫瑰!一个37周岁的女人!做一个美丽自信的女人是每一个女人心里最向往的事!因为美丽是永恒的,美丽的女人不会老!窦桂梅是美丽的!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我们在语文的课堂上演绎着自己的人生!她以她的自信和底气来演绎她自己的人生。
她的自信来自于她对课堂的驾驭,她的底气来自于她平时的努力和积累!曾在看云的帖子里,了解玫瑰,知道她是清华大学附小的副校长,她总是很忙碌。
她的每一堂课都很精彩,因为机会总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1991年,她从数学改教音乐最后定位于语文。
那一年,她为了使自己快速成长起来,请领导来听她的课,请老师来评课,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变外界的压力为自己的动力。
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她千万次的锤炼,家里,女儿和丈夫是她的学生;教室里,每一张桌子是孩子们的一张张脸。
当她说到她在无人的校园里试讲到忘了接女儿,女儿所在幼儿园的阿姨把孩子送来后,她抱起女儿继续练讲,从开头的“上课”到结束“下课”,女儿趴在她的肩上睡着时,我的眼睛也不由湿润了!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啊?袁卫星老师说的没错,玫瑰是忘我的,她对工作的执着是许多人都没法做到的!玫瑰成功了!玫瑰一举成功了!因为她的韧劲儿,因为她的执着,她成功了!这是必然!玫瑰的人生是精彩的,因为她有那么多的孩子陪伴着。
窦桂梅《玫瑰与教育》

窦桂梅《玫瑰与教育》1、永葆激情生命与激同在,岁月与春春同行。
这是生活姿态,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地位的升降而改变,并最终由表象内化为一种精神气质。
2、读书养气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我们有底气、大气、灵气,即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涵养浩然之气。
3、张扬个性特色就是卓越,卓越就是魅力。
人云亦云的不云,老生常谈的不谈。
静心观察,潜心思虑;锐意改革,开拓自省;创意教学,形成风格。
4、合作共进激烈的竞争环境,强调个人发展;和谐的现代社会,则要求真诚的团队合作。
沟通心灵,理解他人;倾听意见,分享经验;心有多宽,路有多远。
5、勇于璀璨教师是演员,但不能迷失于课堂。
课堂,既要有动感风格,又要有创新活力;既能引领学生成长,又能演绎教师魅力。
教师,就是学生心中的璀璨恒星。
6、内省致远内省言行、反思超越,是教师专业素养获得提升的内在保证。
教师的言行,最终将内化为学术的性格。
教师在言行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和评判中成长。
7、宁静致远以澄澈之心求洒脱之态,于烦琐事外求自由宁静。
坦然面对众多进修培训,潜心阅读教育经典书籍。
读人家的“书”之外,更要读自己的“书”——自我,是一本神秘的大书,我们需要用一生去阅读,去书写。
8、慎独养身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视批评为激励,视诋毁为鞭策,打击你的力量就是促你前进的力量。
个人独处,他人不知,没有其他杂念。
慎独就是最好的善待自己。
9、海纳百川谦逊好学,有容乃大。
学生闪烁的智慧,同行钻研的激情,前辈敬业的严谨,都是通向现在和未来美好教育境界的阶梯。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谁走在前面,谁就是我的老师。
10、关注细节语文课就是一堆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关怀彰显力量。
迅捷果断、行云流水固然美丽,平静细心、春风化雨更富魅力。
写字的姿势,看书的距离……这些的养成需要的都是教师的平静和耐心,等待和细心。
11、笔耕不辍勤于阅读,既述也作。
让冲动趋于理智,让实践拥有理论根基——定格于教育情节,丰富于教育思想。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课件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课件《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书籍信息这是一个需要教育家的时代。
中国有过举世公认的孔子、孟子、韩愈、朱熹、陶行知、蔡元培等著名教育家,他们凝聚着民族智慧的教育思想,需要继承、创新、发展。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发展,都需要教育家的品格,教育家的智慧,教育家的思想影响和推进。
这是一个产生教育家的时代。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广阔的教育领域,为教育家的成长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巨大空间。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创新实践,为教育家的成长提供了用武之地。
全社会尊师重教,为教育家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环境。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教育体系和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教师队伍。
这些,是产生教育家的最深厚的沃土。
古今中外教育家成长规律显示,教育家成长的内因主要在于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创新实践、开拓精神,同时也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持。
学校、教育部门、政府乃至全社会,应当共同创造教育家成长的条件和环境,使中华大地不断涌现出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教育家。
1、窦桂梅《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第一课时一、“走近圆明园”1.我住在清华园,在离我家50米的地方,有一片废墟,叫(板书“圆明园”)。
打开书,看这两幅废墟图,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这些感受源于一个词──毁灭(板书,指导学生注意笔顺)。
从题目看,重点写的是“毁灭”。
再读课题。
2.让我们走近圆明园。
读课文。
(1)注意指导书中的生字,提示文中的连接词及分号等。
(2)板书“不可估量、举世闻名、诗情画意、天南海北;众星拱月、玲珑剔透、蓬莱瑶台、金碧辉煌”。
(3)可以读读第129页的词语盘点,老师把以上词语补充完整。
3.从最后一段课文引入:这片废墟已经在风雨中伫立一百四十多年。
文中的哪句话概括了圆明园损失的程度?(提示连接词“是……也是……”和“文化”)4.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说毁灭的是不可估量的价值?(加问号)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
二、“走进圆明园”(一)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1.同学们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吗?据老师了解占地面积有458.9公顷。
窦桂梅ppt

根文 让 的化 每 人, 个 。让 孩 他子 们喜 都爱 能自 做己 一的 窦 个母 桂 有语 梅
3.自省——建立第三对关系:自我的确立
如: 在以《亲人》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时,以
同一个作者魏巍的《再见了,亲人》 《我的老师》 为主讲教材,结合现实社会,补充其他语文资料 以及音像资料,跨越时代,跨越国籍,跨越自己,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探讨对亲人的理解, 体会多种亲人的重量。教学时,从会意字“亲” 人手,想象“树木高高立,枝壮叶儿绿;父母和 子女,就像叶连枝”,领会亲人之血脉相连。然 后引导学生倾听窗外的声音,在那些抗洪抢险的 战土,抗击非典疫情的白衣天使,以及中央电视 台播出的“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中体会同一个 祖先同一个中华的亲人之爱。
主题教学,坚持以儿童的生命价值为取向,指向人内在 的精神生命的成长。
含义: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多个 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程主 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型教学 特点:教学内容密度高,容量大,综合性强,学生所学 习的知识是多方面的、立体的。
窦桂梅强调“主题教学”的主题是一种文化主题,用什 么样的主题进行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确定。在 以上的理论铺垫下,窦老师在文章中列出了一条“主题 教学”的基本操作框架:话题切入——探究文本——比 较拓展——衔接生活——升华自我。
窦桂梅简介
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 从教于清华附小教师,现任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 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博士。北京教育学院兼 职教授,东北师大、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国家 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 窦桂梅,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课程 班毕业。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 及编写人员。国家“十五”课题“现代教学艺术研 究”课题组专家组成员。海淀中心学区课程改革领 导组副组长。 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 委员,全国反馈教学研究会理事,吉林省教育学会 理事,吉林省青年教师研究会副理事长。提名全国 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 师。
窦桂梅老师:玫瑰与语文的灿烂、芬芳!--小蜗

窦桂梅老师:玫瑰与语文的灿烂、芬芳!--小蜗fontsize="6">本站原创6有一天,接到通知要去马巷中心小学听课,说是省级课题“生命化教育”在搞活动。
抱着平常心去,无意却与“玫瑰”有缘相遇。
路上搭林加进老师的车,车上还有洪延平老师。
一路上,洪延平老师十分激动,因为昨天他们约见了窦桂梅老师。
延平盛赞玫瑰的美丽,以及她侃侃而谈的口才及对生活的热爱。
这引发了我的好奇:这是个怎样的人,魅力如此之大?同事多年,不曾听延平这么夸奖一个人。
马巷中心小学早已“人满为患”,因为没有大型的会场,小电教室早就连过道都挤满了人。
现场是进不了,我退到楼下的教室看“现场直播”,和叶莹老师特地选了前排的座位。
最要命的是电脑出了故障,导致声音和画面不同步。
可是,玫瑰的确灿烂、芬芳,不同步的音像效果虽然怪异,却依然深深吸引了听课的老师们。
她上的是古诗《游园不值》。
课堂上“不遇中有遇”的主题一咏三叹,老师饱含激情,文本解读十分深入。
听课的老师们都说,这首诗会让学生记一辈子的。
令人信服的更有课后的对话。
连善谈的张文质老师都说:“幸福就是看窦桂梅老师上课,听窦桂梅老师讲话。
”神采飞扬,侃侃而谈,眉眼之间都是活力,气质。
我真的叹服,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次相遇。
很幸运的是,在活动现场我还买到了一本《听窦桂梅老师讲课》。
学校课题组活动的时候,我还组织观看了书后附赠的窦老师的《再见了,亲人》的教学录像。
这是与玫瑰的再一次接近,再一次震撼。
我抓紧时间阅读玫瑰。
很轻松的进入她的书,有磁石般的引力。
更有意注意她的提问方式。
片段一:师:“尊重”的意思是—生:敬重、佩服!师:那“不尊重”呢?生:“瞧不起”的意思。
侮辱、蔑视。
师:“不敢不尊重”呢?生:尊重晏子了。
师:那就直接写了呗,为什么还要用上“不敢不”?生:不能不尊重。
生: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
生:楚王必须尊重晏子了。
紧扣“不敢不”和“不尊重”,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语文味极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桂梅老师:玫瑰与语文的灿烂、芬芳!--小蜗
有一天,接到通知要去马巷中心小学听课,说是省级课题“生命化教育”在搞活动。
抱着平常心去,无意却与“玫瑰”(那是窦桂梅老师的网名)有缘相遇。
路上搭林加进老师的车,车上还有洪延平老师。
一路上,洪延平老师十分激动,因为昨天他们约见了窦桂梅老师。
延平盛赞玫瑰的美丽,以及她侃侃而谈的口才及对生活的热爱。
这引发了我的好奇:这是个怎样的人,魅力如此之大?同事多年,不曾听延平这么夸奖一个人。
马巷中心小学早已“人满为患”,因为没有大型的会场,小电教室早就连过道都挤满了人。
现场是进不了,我退到楼下的教室看“现场直播”,和叶莹老师特地选了前排的座位。
最要命的是电脑出了故障,导致声音和画面不同步。
可是,玫瑰的确灿烂、芬芳,不同步的音像效果虽然怪异,却依然深深吸引了听课的老师们。
她上的是古诗《游园不值》。
课堂上“不遇中有遇”的主题一咏三叹,老师饱含激情,文本解读十分深入。
听课的老师们都说,这首诗会让学生记一辈子的。
令人信服的更有课后的对话。
连善谈的张文质老师都说:“幸福就是看窦桂梅老师上课,听窦桂梅老师讲话。
”神采飞扬,侃侃而谈,眉眼之间都是活力,气质。
我真的叹服,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次相遇。
很幸运的是,在活动现场我还买到了一本《听窦桂梅老师讲课》。
学校课题组活动的时候,我还组织观看了书后附赠的窦老师的《再见了,亲人》的教学录像。
这是与玫瑰的再一次接近,再一次震撼。
我抓紧时间阅读玫瑰。
很轻松的进入她的书,有磁石般的引力。
更有意注意她的提问方式。
片段一:师:“尊重”的意思是― 生:敬重、佩服!师:那“不尊重”呢?生:“瞧不起”的意思。
侮辱、蔑视。
师:“不敢不尊重”呢?生:尊重晏子了。
师:那就直接写了呗,为什么还要用上“不敢不”?生:不能不尊重。
生: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
生:楚王必须尊重晏子了。
紧扣“不敢不”和“不尊重”,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语文味极浓。
片段二:师:然而,今天的一位外交官却这样认为:(课件出示)“晏子的语言,虽给人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是在做语言游戏。
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
” 师:对此,你怎么看?请自己默读,静静思考一下,发表
如下观点:(板书:赞成/不赞成/说不清)生各抒己见。
师: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
我尊重你们的意见。
有的同学不赞成,有的赞成,有的说不清。
我们的确要思考,越说不清就越需要我们去说说看。
学生各抒己见,窦老师似乎更在乎的是学生学习的姿态。
无疑,这是在说思想着比思想出什么更重要。
片段三:师: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D�D1860年10月6日。
就是从这以后,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什么都没有了。
(老师慢慢擦黑板,只留课题,其余都擦去,稍留残迹。
全场沉默。
)师:现在圆明园什么都没有了,那么,留给你的是什么?(指着课题问)生(多人):难过、愤恨、无奈、叹息…… 窦老师哪里是在擦掉自己的板书?分明是模拟着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窦老师留下的哪里是字体的残迹?分明是被焚毁的圆明园的废墟!这是个多么精彩的充满生命力的细节!马克思.范梅南说过:“教学是即席创作。
”玫瑰有两句颇为狷狂的话语:“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文本我解读!”这当中透出的自信与自主意识,尤其难能可贵。
窦老师的话值得我们思考:“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都要努力追求永远的温度。
让我们大量地读书,实践自己,让自己有背后的广度。
要走向深度。
当我们的专业达到这样的三个度,当我们最后有高度的时候,你就可以很自豪地说:‘我有尊严地站在讲台上!’”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