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吴冠中
吴冠中油画的民族化之路解读

吴冠中油画的民族化之路解读1. 引言1.1 吴冠中的艺术生涯简介吴冠中,中国当代著名油画家,1939年生于广东省潮阳。
1950年考入广州美术专科学校,后于1955年毕业,随即赴苏联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美术学院深造。
在苏联学习期间,吸取了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理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1965年回国后,吴冠中开始尝试将西方绘画技巧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他独有的“吴氏风格”。
吴冠中的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尤其擅长表现中国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
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文学、哲学的研究和借鉴,吴冠中的作品透露出浓厚的民族气息。
他将传统题材与现代主题相结合,创作出一系列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油画作品,成为中国民族化油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吴冠中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界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吴冠中的艺术生涯充满辉煌,他将民族化油画推向了新的高度,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民族化之路的意义吴冠中是中国当代著名油画家,他在艺术生涯中一直致力于探索民族化油画之路。
民族化油画是指油画作品在表现形式和题材上倾向于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当代油画创作之中,以此表达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珍视。
吴冠中作为民族化油画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民族化油画的意义在于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通过民族化油画的创作,吴冠中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让人们感受到民族优秀传统的博大精深。
民族化油画也是油画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一种尝试,为油画艺术注入了独特的中国元素,拓展了油画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吴冠中在民族化油画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对于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代艺术大师吴冠中

当代艺术大师吴冠中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绘画大师,在油画与水墨画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吴冠中,别名荼,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
1942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
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
1947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
1950年,留学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1953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195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
1964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70年,“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
1973年,调回北京参加宾馆画创作。
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
1979年,当选中国美协常务理事。
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
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
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郑重收藏了吴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
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
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
1999年,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
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吴冠中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和全国十余个主要城市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香港艺术中心、美国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伯明翰博物馆、堪萨斯大学艺术馆、纽约州圣约翰博物馆及底特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市立塞纽奇博物馆等举办画展。
已出版个人画集50余种、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生命的风景》、《吴冠中文集》等十余种。
艺术家生平从无锡师范初中部毕业后,吴冠中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文献综述之吴冠中

解读吴冠中绘画的表现语言 一、创新意识
• 创新意识是创作的核心,创作就是要不断地创新古人和他 人,创新真实景像。通过夸张、变形、增加、删简、嫁接、 幻化等习惯方法,最终形成创新的画面。 • 吴冠中的风景画比自然对象更集中、更典型、更传神,因 而也更具创造性。 • 吴冠中画中的线条既有中国画传统的力度美,又有时代的 节奏感、韵律感及变化美。线有刚与柔、滑与涩、直与曲、 粗与细、密与疏等变化; • 吴冠中画中的面运用既有中国画的简洁空灵,又有西方的 厚重充实,画面空处如野,密处如麻。 • 吴冠中的绘画语言给人以独特的特点。在水墨着色中,吴 冠中采用了西方色彩关系与民族民间色彩的结合,使画面 更加跳跃、鲜活,点面的增加了画面的视觉效果
• 1992年,吴冠中所写的《笔墨等于零》在明报周刊上发表以后,在美术界引 起广泛关注。
解读吴冠中绘画的表现语言 --------在形式与抽象之间敞开心灵
• 作为中国现代水墨画革新的开拓者,林风眠在20世纪初注 意到中国画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失落,他将这一现象与中国 画的形式问题自然地联系起来。在《东西艺术之前途》文 中指出。艺术家要表达出与时代相呼应的情绪,必须从形 式入手。其艺术思想和实践对20世纪后期中国现代水墨的 发展具有先驱性的深远意义。 • 20世纪后期现代水墨画的发展史上,吴冠中在形式方面的 革新与倡导,正是对林风眠所开拓的中国画革新之路的延 伸。吴冠中强调绘画的形式美和抽象美,是让形式服从内 心表达的自由,意在具象与抽象之间,趣在写形与抒情之 际,形态抽象化而格调东方化。
吴冠中在国内外美术界的地位
• 1991年7月,法国文化部为吴冠中颁发“法国文化艺术最 高勋位”。 • 1992年3月,伦敦大英博物馆首次为中国在世画家办展, 推出“吴冠中:一个20世纪的中国画家”。 • 1993年11月,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为他举办“吴冠中水墨 新作、油画及素描展”。 • 1999年11月,中国文化部破例为在世画家举办个展,推 出“1999吴冠中艺术展”。 • 2002年3月,他当选为“法兰西学院艺术院”的第一位中 国籍“通讯院士”,该项荣誉被称为“艺术界诺贝尔奖”。 • 2003年12月,中国文化部为吴冠中颁发“终身成就奖”。
吴冠中个人资料

吴冠中个人资料桥之美课文研讨课文研讨这篇课文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美术工作者以独到的视角,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这些景物在此时焕发出新的灵性与力。
而文中所揭示的一些美学原则,如讲究对比、变化、和谐等,不光适用于发现、欣赏、品味“桥之美”,我们也完全可以举一反三,将它们作为通用的原则来进行一些审美活动,提高我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画家眼中的桥有什么特殊的美感呢?概括地说,是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为了能让普通读者理解和接受这个观念,文章从大家熟知的“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入手,首先摆出一个看法:它“固然具有诗境之美,其实更具有绘画的形式美”。
接着以粗笔勾勒、大块涂抹的方式迅速将小桥、流水、人家提炼成构图所需要的块、线、面,并把它们搭配、组合起来,构成画面,强调了桥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然后又大而言之,指出桥在江南水乡和威尼斯同样在构成当地特色美景上不可或缺。
这段文字为读者开辟了一个视角:可以完全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桥,同时也为下文展开描述预设了心理准备。
课文随后举了四个例子,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处位置上各不相同,而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第一个例子,是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
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第二个例子,是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
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如此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
第三个例子,是写长桥之美。
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
吴冠中简介

作品《周庄》获全国美展银奖。
作品《双燕》获全国美展铜奖。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并被编入《中国美术全集 》、《中国当代美术家作品集》等。
1988年获法国文化部最高文艺勋章--“司令勋章”。
02
吴冠中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吴冠中简介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12
目录
பைடு நூலகம்
• 吴冠中生平简介 • 吴冠中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 吴冠中的代表作品分析 • 吴冠中的艺术观念与影响 • 吴冠中的艺术成就与评价
01
吴冠中生平简介
出生背景及成长经历
01
1919年出生于江苏宜兴,祖籍浙江绍兴。
02
家庭从事纺织业,自幼受西方文化熏陶,酷爱绘画 。
03
1936年考入杭州艺专学习绘画。
求学过程及师承关系
1942年毕业于杭州艺专。
师从苏弗尔皮教授学习油 画,并开始尝试油画民族 化的探索。
1947年考取公费赴法国留 学。
1950年回国,任教于中央 美院、北京艺术学院及中 央工艺美院。
主要艺术成就及荣誉
早期作品多为风景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故 居》等。
浅析吴冠中的绘画特点

浅析吴冠中的绘画特点点、线、面三大绘画要素在画家吴冠中的笔下,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语言。
艺术形态的构成离不开点、线、面的构成要素。
将三者构成要素与色彩、肌理在画面中进行有机融合,释放出最朴实、最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他的画简洁不喧哗,给人一种宁静而致远的感觉,简洁的画面中带有一种倔强而儒雅的力量,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
一、吴冠中与吴冠中绘画(一)、吴冠中生平。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
他坚持不懈地探索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融合之美,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语言,在自己的作品中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
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里最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
他的绘画情感的流露和他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
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
1950年秋返国。
他所经历过的艺术之路-平穷,文革,留学。
妻子在背后对他绘画的支持和痴迷与他的成就是分不开的,正因为妻子的一生相随,他的画风多了一份温情。
(二)、吴冠中绘画。
吴冠中创作取题材广泛,来源于对故乡的热爱,终生研习、创作着他身边所有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他将生活中极为普通的事物置入极为简洁的画面中,营造出一种最奇特、最简洁、最和谐的艺术氛围中,其中点、线、面不同的排列组合,都会产生妙趣横生的视觉享受,给人以无穷的奇思妙想。
在吴冠中看来,艺术最重要的是通过恰当的艺术形式传递思想和感情。
吴冠中大量的作品是从现实的生活中提炼和概括抽象的语言—视觉造型符号,借景生情,试图把自己所有的情感倾泻在绘画创作中。
二、点、线、面与点、线、面情感表达(一)、抽象手法。
吴冠中的作品是极具简洁的,吴冠中绘画中暗含的构成关系,对具体的事物深入的感受并进行概括和提炼,合理的布局使每一条线的穿插、每一个点的位置,以及虚实浓淡的变化,都恰如其分,去掉对事物细节表现,更能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
上下求索 融汇中西——中国美术馆藏吴冠中水墨作品
国家美术典藏2002年,吴冠中当选为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
2018年,第二位荣获此殊荣的中国艺术家吴为山创作的《真的猛士·吴冠中》塑像永立于香港艺术馆的展厅内(图1)。
吴为山在《吴冠中的艺术生命之线》一文中写道:“这尊铜像选取他凝神专注写生、以刮刀涂抹油彩的瞬间……他是一位真的猛士、雅士,是一位不断向世界寻求美的敏锐者。
他在东西方文化融汇激荡中,创造了独具风格的艺术。
”[1]中国美术馆共藏有吴冠中作品62件,其中水墨画28件,创作年代从1974年至2008年,时间跨度逾30年,涵盖了吴冠中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油画转向水墨画创作的早期作品,一直到汪洋为油画民族化和水墨画现代化是一体两面,油画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尝试从中国水墨画的角度来解决,反之亦然。
在短文《水陆兼程》中,他说“感到油画山穷时换用水墨,然而水墨又面临水尽时,便回头再爬油彩之坡”认为江南不适宜以油画呈现,但吴冠中剑走偏锋,弱化光影,在简洁凝练的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湖泊池塘的水乡意境中,在黑、白、灰的银灰色主调里,创造了具有东方审美情趣的艺术风格。
20世纪70年代以前,他的水墨作品较少,主要是油画创作的补充,但他对色彩和结构的敏感,以及通过形式美追求意象美的观念为其随后的水墨转向奠定了基础。
1974年创作的《树桩雏鸡》(图2)图1 香港艺术馆内《真的猛士·吴冠中》雕像陈冠楠摄吴冠中水墨创作成熟时期的到来。
《春雪》描绘了四川大巴山春雪初融的景象,白雪皑皑的山脉被抽离为高低错落的大面积墨块、淡墨勾勒的山脊线以及山间跳跃的墨点,仅有山顶一点浓墨突出了巴山的山崖嶙峋,黑、白、灰的色调加上浅红、淡黄、淡青色点的点缀,气势豪迈中不乏暖意、柔情,诗与画邂逅于此。
在世纪之交之前的10年间,吴冠中的水墨的抽象化、平面化进一步成熟,进入了书写物象的自由境界。
点、线、色块的疏密、排列、律动、重叠,形成更为抽象的整体画面,一些纯抽象的作品开始显现。
吴冠中
吴冠中先生的画综合了西画与中国画之精髓,用笔简 练,后期作品常喜以点、线造形,创自己独解,诠释自然 之美,人生喻其中,竟如他艰辛磨难的经历,寻味良 久……而其所著文章也育人,朴实无做作,可看,所得甚 多。
同时,吴冠中的作品在拍卖艺术市场上屡创新高;作 为其生前最后一幅公开拍卖的作品,在翰海2010春季拍卖 会上,他1974年作油画长卷《长江万里图》以5712万元人 民币成交。代表作《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春 雪》,《长城》。 2010年6月25日23时57分,吴冠中先 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清华大学 在26日发出的讣告称:我国杰出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 国共产党党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艺术评论
有感于吴冠中的一句话:“只求作品表达作者心意,一切技 法都是奴隶。” 中国流艺术朱明的评论是: 1. 艺术家是这样的一种人:应该是艺术追求的执著者而 非普通的一般爱好者和追随者。 2. 能出一流的艺术作品,才能称之为真正的艺术家。 3. 极富个性气质的艺术作品,并被主流大众所认同,方 是艺术家的好作品。 4. 极其认同吴冠中的这句话“只求作品表达作者心意, 一切技法都是奴隶”,因为艺术需要个性的“激情”和个性 的“飞扬”,是心灵的真实写照与艺术表达,任何已有或固 有的“一切技法”只能代表“艺术原味”的过去,并不代表 艺术家的“明天”或明天的“艺术新味”,任何“超越”和 “创新”,都是对已有艺术或固有艺术的“革新”,甚至 “颠覆”。 5. 艺术和艺术品,永远是生命的创新的唯一的个性的艺 术家的“艺术表白”与“心灵呈现”。
人物评价
吴冠中先生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学术旗帜,是继林风眠先生 之后弘扬国美精神并形成一代业绩的艺术大师。他的艺术是 林风眠先生等开创的中西融合道路上的一座高峰。吴先生的 去世是中国美术界无法弥补的损失。 吴冠中的艺术融通中西,是当代中国艺坛的奇观。在中 国水墨绘画方面,吴先生力求时代出新;在油画等艺术形式 上他戮力创造民族特色。这两方面他都走得很远,但在核心 处却又秉持中国人特有的“诗意”和“象心”来相通。他在 这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和优秀品质,是他留给我们 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艺术遗产。 “吴先生的思想会通艺理,展现了一代大师的广阔视野。 他是一个杰出的艺术的思者。他将这些艺术思想一方面化作 出色的文字,广为推广;另一方面不断以诗性的意象为中介, 在艺术上表达和验证这些思想。这使得他成为我们这个时代 罕见的思想隼锐、艺术迭新的一代旗手。
吴冠中 故乡 赏析
吴冠中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画家和艺术教育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形式语言受到广泛关注。
以下是对吴冠中作品《故乡》的赏析:
1. 形式与构图:《故乡》以简洁而有力的形式表达主题。
画面中的线条流畅,构图简洁明了,通过对景物的简化和概括,突出了主题的重要性。
2. 色彩运用:吴冠中在《故乡》中运用了鲜艳而明亮的色彩,给人以明快、
活泼的感觉。
他通过色彩的对比和搭配,营造出一种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氛围。
3. 情感表达:作品中可能蕴含着艺术家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通过对故乡景物的描绘,艺术家传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可能反映了对时光流逝和变迁的感慨。
4. 艺术风格:吴冠中的艺术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韵味和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
在《故乡》中,他运用了简洁的线条和形式,以及鲜明的色彩,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风格。
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作家吴冠中亿元作品赏析
吴冠中亿元作品《狮子林》赏析今年北京保利春拍,吴冠中的《狮子林》在拍卖上拍出了1.15亿元的高价。
这件名画在吴冠中的创作生涯中是其转向抽象艺术的里程碑作品,而其成交价破亿不仅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大师中的表率,也是亿元行情从当前的近现代书画向当代艺术板块延伸的转折点吴冠中狮子林:风筝不断线的典范成交价:1.15亿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
吴冠中这件作品在历代众多相同题材的作品中可谓独辟蹊径,其尺幅巨大、气势磅礴,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引领观者进入抽象雕塑般的奇幻世界。
尤其是画中的假山,都以线条勾出,直线、折线、曲线及弧线等等的组合,雅致大方,变幻莫测。
其大量的线条尽管使画面极富东方神韵,不过运笔并不追求传统意义上“笔墨”意味,讲究笔锋和顿挫,而是在疾徐挥洒间凸现节奏感、韵律美,既有传统中国画之气韵,又有西方绘画之形式趣味。
相形之下,假山上的亭台楼榭、竹林以及近景的鱼塘的处理则接近于传统水墨画,水面以淡墨略加渲染而显得光影可鉴,点缀着如织的游人和水中游动的金鱼、飘动的浮萍,将形式之美与优雅的意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狮子林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
”吴冠中晚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早在1980年他在《美术》杂志发表文章《论抽象美》中,他就表达了对抽象美的强烈追求。
他在文中借狮子林的启示表达了对于抽象美的深刻理解。
他说,这些假山石“有的玲珑剔透,有的气势磅礴,有平易近人之情,有光怪陆离之状”,都属于生活和自然物象中的“抽象美”,而艺术家就是要“将附着在物象本身的美抽出来,就是将构成其美的因素和条件抽出来”。
在这幅1988年创作的《狮子林》中,他实现了自己长期的追求。
吴冠中《狮子林》有趣的是,吴冠中把自己的抽象艺术定义为“风筝不断线”。
他认为,绘画抽象就像是放风筝,风筝是作品,是“从生活中来的素材和感受,被作者用减法、除法或别的法”,抽象成的某一种艺术形式,而观众是天空,要让风筝飞上天空,艺术家手中“须有一线联系着作品与生活中的源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知识点: 提高审美能力和绘画境界
பைடு நூலகம் 吴冠中作品欣赏
学生作品欣赏
作画要求
• 欣赏并感受吴冠中国画作品的艺术风格, 向大师学画画,感受他的用笔、用墨、用 色的技法; • 感受作品中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通过中 锋、侧锋等不同的用笔技法所表现出来的 线和面的变化; • 感受画面意境,临摹大师作品。
课后延伸:
• 吴冠中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江苏宜兴人。40年代在国立 杭州艺专学绘画,1946年去法国巴黎艺术学院公费留学。 在多年的绘画艺术生涯中,历经坎坷,始终不放弃对艺术 的追求,坚持探索自己中西结合的艺术之路,创作了大量 油画、国画作品,出版了数十种画集,多次在国内外举办 画展,并多次获奖。 • 吴冠中早年在法国学油画,回国后致力于油画的民族 化,在油画中追求东方绘画的意境和情调;同时,由于他 在四十年代从师潘天寿,学过水墨画,临摹过大量唐、宋、 元、明诸大家的杰作,他又特别喜爱陈老莲、石涛、八大 山人等人作品。因此,他具有中国画的广博及修养,并掌 握基本的功力。同时,他的水墨画多注入西方现代绘画的 一些长处,并力求作品具有现代化的气息,因此,就绘画 本身而言,他创造出中西杂交的新品种。
课程导入
• 吴冠中是当代中国具有国际声誉的杰出艺术家、美术教育 家;他的画综合了西画与中国画之精髓,用笔简练,后期 作品常喜以点、线造形,创自己独解,诠释自然之美。 • 生长于江南水乡的吴冠中,始终对黑瓦白墙的江南民居有 着特殊的感情,他的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的作品,画面充满 诗意,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画面的点滴中 流露出他浓浓的乡情与对形式美的追求。 • 通过观看书上的这几幅大师原作,我们不难感觉出吴冠中 绘画风格与传统画风的区别。
吴冠中
• 教学对象:9岁及以上 • 课时:2课时 • 教学材料:宣纸、毛笔、墨、国画颜料、水桶、调色盘、试笔 纸 • 教学目的: • 1.搜集、查阅资料,了解吴冠中的绘画时代及绘画历程。 • 2.理解并学习吴冠中大师水墨画的绘画特点。 • 3.在学习吴冠中绘画特点的基础上,临摹创作一幅他的水墨作 品。以此来亲身感受一下他的绘画风格。 • 4.结合之前所学的水乡民居的课题与吴冠中大师的水乡作品相 比较,取其精华,整体来升华自己的国画境界。 • 教学重点: • 1.要深入、恰当的正真理解所临摹作品的特点,并很好地把吴 冠中大 师的绘画特点表现到纸上。 • 2. 欣赏吴冠中的水墨江南,提升视觉审美,探究多样化的表现 形式,发展艺术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