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a

合集下载

图文解析:轻松掌握腹主动脉瘤CTA评估要点

图文解析:轻松掌握腹主动脉瘤CTA评估要点

图文解析:轻松掌握腹主动脉瘤CTA评估要点我们知道,腹主动脉瘤是腹主动脉的异常扩张,它的扩张会带来主动脉破裂的风险,一旦破裂十分凶险,死亡率很高。

传统的开放式手术创伤较大,需要全麻,恢复时间较长,而动脉瘤腔内修复术(Aneurysm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EVAR)具有创伤小、局麻、恢复快的特点。

影像医生阅读腹主动脉CTA(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在术前评估、术后随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介绍腹主动脉瘤 CTA 术前评估要点。

背景知识1. 腹主动脉瘤的定义异常扩张的主动脉直径超过近端正常主动脉50%,或者扩张超过3 cm。

2. 腹主动脉瘤的直径与破裂风险的关系3.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适应证•直径超过 5.5 cm 或者超过正常管径的 2.5 倍;•动脉瘤扩张速度≥ 1 cm/年。

腹主动脉瘤分类1. 按受累部位,分为 3 类:(1)肾动脉上型(Suprarenal aortic aneurysm):动脉瘤累及肾动脉上方。

图 1 绿色: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红色:肾动脉图 2 白色箭头:肾动脉(2)肾动脉旁型(Juxtarenal aortic aneurysm):动脉瘤上缘至肾动脉距离<1 cm。

图 3图 4(3)肾动脉下型(Infrarenal aortic aneurysm): 动脉瘤上缘至肾动脉距离≥ 1 cm。

图 5图 6肾动脉下方至瘤体上方的区域为支架的「着陆区」(landing zone),此区至关重要。

2. 按照髂动脉是否受累,分为 2 类:(1)髂动脉受累型。

图 7(2)髂动脉未受累型。

图 8读片要点影像科医生阅读腹主动脉CTA 诊断腹主动脉瘤时,需要注意三大方面:•主动脉颈(指动脉瘤上方的主动脉)(Aortic neck)•动脉瘤体(Aortic aneurysm)•髂动脉(Iliac artery)1. 主动脉颈的评估(1)长度:这是最重要的径线,当动脉瘤体上缘距离肾动脉水平下缘≥ 1.5 cm 时,较易进行腔内修复。

通过CTA的认识胸腹主动脉及分支血管

通过CTA的认识胸腹主动脉及分支血管

通过CTA的认识胸腹主动脉及分支血管
CTA检查主要通过在静脉内注射药,药物经过血管动脉时,用CT 进行扫描,所形成的图像经过电脑合成将动脉血管成像出来,这是CTA检查的大概过程。

CTA主要是看动脉血管的疾病,可以给医生、病人立体的图像,能直接看到病变和血管是什么情况。

胸腹主动脉CTA是CTA检查的一个分支技术,它的适应症包括:
1.不明原因剧烈胸腹部撕裂样疼痛,考虑主动脉疾病(比如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主动脉透壁溃疡及血肿);
2.彩超、CT平扫提示主动脉病变可能者;
3..四肢血压差别较大,怀疑大动脉炎或主动脉缩窄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
4.周围血管病变,如腹腔干、肾动脉、肠系膜动脉狭窄或闭塞。

一份良好的CTA图像可以在经过重建后清晰地显示胸腹主动脉主干及其分支,下列三张图像做一简单示例,供参考。

腹部CT_断层解剖结构

腹部CT_断层解剖结构

腹部CT_断层解剖结构腹部CT可以显示以下器官和结构:1.胃:胃位于腹部的上部,位于膈肌之下,是一个呈弯曲状的器官。

腹部CT可以清晰显示胃的形态、位置和大小,帮助医生评估胃的功能和病变。

2.肝脏:肝脏是腹部最大的器官,位于右上腹部。

腹部CT可以显示肝脏的大小、形状和结构,包括肝叶、肝窦、肝小叶等。

此外,腹部CT还可以评估肝脏的血液供应和肿瘤的存在。

3.胆囊和胆管:胆囊是一个位于肝脏下方的袋状结构,储存胆汁。

胆管是将胆汁从肝脏输送到小肠的管道。

腹部CT可以显示胆囊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以及胆囊和胆管是否存在结石或炎症等问题。

4.胰腺:胰腺是一个位于腹部中央的背面器官,主要负责产生胰岛素和消化酶。

腹部CT可以评估胰腺的大小、形态和结构,帮助检测胰腺炎、胰岛细胞瘤等疾病。

5.肾脏和肾上腺:肾脏是两个位于腹部上部的器官,负责排除体内废物和调节电解质平衡。

腹部CT可以显示肾脏的大小、形态和位置,评估肾脏的功能和是否存在结石、肿瘤等异常。

同时,腹部CT还可以显示肾上腺的位置和形态。

6.肠道:腹部CT可以显示小肠和大肠的形态和结构,帮助评估肠壁的异常、梗阻和炎症等情况。

此外,腹部CT还可以检测肠道的病变和肿瘤。

7.脾脏:脾脏是一个位于腹腔左上侧的器官,主要负责过滤血液和免疫功能。

腹部CT可以显示脾脏的大小、形态和位置,评估脾血供和是否存在肿瘤等异常情况。

除了以上器官和结构,腹部CT还可以显示腹腔内的血管、淋巴结、神经和腹腔壁等。

腹部CT的图像可以以不同层面、不同方向进行重建和解剖观察,有助于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和手术规划。

总而言之,腹部CT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可以显示腹部各种器官和结构的解剖情况,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腹部疾病。

在进行腹部CT检查时,患者需要保持适当的体位,遵守医生的指示,以确保获得清晰的影像。

(专业PDF)腹部CTA检查报告单模板

(专业PDF)腹部CTA检查报告单模板

(专业PDF)腹部CTA检查报告单模板
1. 个人信息
- 患者姓名:
- 性别:
- 年龄:
- 检查日期:
- 报告日期:
- 送检科室:
2. 检查目的
腹部CTA检查主要用于评估腹部血管病变和相关疾病的诊断,包括但不限于肠系膜动脉内膜剥离、腹主动脉瘤、肠系膜缺血、肝
静脉栓塞等。

3. 检查方法
本次腹部CTA检查采用了以下方法:
- 设备型号:
- 接收器数量:
- 曝光参数:
- 剂量:
4. 检查结论
根据本次腹部CTA检查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 血管通畅性:正常/异常
- 腹主动脉:内径大小、形态、壁厚度等信息
- 肠系膜动脉:内径大小、形态、壁厚度等信息
- 肝动脉:内径大小、形态、壁厚度等信息
- 肠系膜上静脉:内径大小、形态、壁厚度等信息
- 其他腹部血管:如肾动脉、脾动脉等,内径大小、形态、壁厚度等信息
- 肿块或异常结构:如肿瘤、栓塞等的部位、大小、形态等信息
5. 结论解读
根据检查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管疾病或相关疾病,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评估和鉴别诊断。

6. 注意事项
- 患者在检查前需空腹。

- 检查前需告知医生是否有对碘过敏史。

- 检查过程中需保持呼吸平稳。

请注意,以上为一份腹部CTA检查报告单的模板,根据具体情况,部分内容可能需要调整或补充。

具体报告需要由相关医生根据实际检查结果填写。

腹部血管cta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腹部血管cta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03 药物准备
对于需要使用对比剂的患者,应提前进行药物过 敏试验,并确保无过敏反应。
扫描技术参数
扫描范围
根据需要检查的腹部血管 区域确定扫描范围,一般 包括膈肌至髂血管分叉处 。
扫描层厚
通常采用0.625mm或更薄 的层厚进行扫描,以提高 图像的分辨率和清晰度。
扫描方式
采用非螺旋扫描方式,以 减少伪影和图像失真的可 能性。
对比剂注射
通过高压注射器将对比剂 快速注入血管,以便在血 管内形成良好的充盈状态 。
图像后处理技术
血管重建
利用后处理软件对原 始数据进行血管重建 ,生成三维血管图像 。
去骨技术
去除骨骼影像,只保 留血管影像,以便更 清楚地观察血管病变 。
图像融合
将CTA图像与常规CT 图像进行融合,以便 更准确地判断病变位 置和范围。
,提前采取干预措施。
监测病情变化
03
定期进行腹部血管CTA成像检查,可以监测病情的变化情况,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4
案例分析
案例一:肝血管瘤的诊断
总结词
CTA技术在肝血管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 织的毗邻关系。
详细描述
CTA技术通过血管造影的方式,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肝脏血管的结构和形态,对于肝血管瘤的诊 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通过CTA成像,医生可以准确地判断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 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以显示腹部血管的结构和病变。
CTA技术利用了造影剂与周围组织的密 度差异,通过计算机软件将造影剂强化 后的腹部血管与周围组织进行分离,从
而清晰地显示出血管的形态和病变。

腹部增强及常用CTA扫描方法

腹部增强及常用CTA扫描方法

所有增强患者使用20G的留置针头,留置针部位首选右侧肘正中静脉。

一、腹部增强扫描(智能追踪法)
扫描之前先设定好高压注射器的注射流程,注射速率大约3.0-3.5ml/s,造影剂总量按照体重计算(大约0.8ml-1.2ml/kg)。

按钮(设定阈值为120Hu,监测延迟时间为8秒,在右屏将监测层面置于膈肌水平)→设定完毕,点击左屏
ROI(最多放置三个,最少一个,ROI放置于膈肌水平主
动脉中心区域,不能重叠)
查。

二、CTA扫描
(1)头颈部CTA:操作步骤基本同腹部增强,不同之处:监测层面一般选择在主动脉弓水平,从下往上扫。

(2)主动脉CTA及下肢CTA基本步骤同头颈部CTA,不同之处:①监测层面在降主动脉,阈值为150-180Hu;②扫描方向为自上向下。

(3)肺动脉CTA:
注意:肺动脉CTA的操作步骤同上述CTA,不同之处,①监测延迟时间为4秒;②监测层面为气管分叉水平,ROI放置于肺动脉干,阈值为40-50Hu;③扫描方向为自上向下(也有从下向上扫的方法,主要是下肺动脉显示较好,可以参考文献报道尝试)。

腹部及四肢CTA扫描技术PPT幻灯片

腹部及四肢CTA扫描技术PPT幻灯片

图像重建
• 大的动脉瘤通过横断位图像可以容易的诊断,但是小的动 脉瘤在MPR和3D图像上能更好的显示
• 夹层通过3D图像显示。容积重建能够很好的显示撕裂的内 膜和它通过的地方
肠系膜动静脉
适应证 •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 节段性动脉中膜溶解 • 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 • 急性肠系膜缺血 • 慢性肠系膜缺血
注射方案
使用22G×1.00″规格的封闭式静脉留置针在上肢正中肘静 脉建立静脉通道,并以胶带固定。使用高压注射器静脉团 注,用量按每千克体重0.8-1.5ml计算(350及以上),注射速 度≤5ml/s,先注射对比剂,再注射盐水40ml。注射对比剂 前应以20ml盐水推注以测试是否渗漏。扫描结束后,分离高 压注射器与留置针,并保留静脉留置针观察15~30min,无任 何不适后方可拔除,嘱患者用棉签按压至少5min。常规备好 急救设备和药品,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止注射和扫 描,进行抢救。
• 扫描时相及延迟时间: • 动脉期:监测触发; • 全主动脉及胸主动脉扫
描:ROI感兴区设定在 降主动脉上
• 腹主动脉扫描:ROI感 兴区设定在腹主动脉上.
注意事项
• 远离上腔 • ROI面积 • 放置的位置
扫描时相及延迟时间
对比剂开始注射约后10s开始监测,每1s监测一次。达到 150Hu阈值时触发,诊断延迟5-6s或者自动最小时间。
扫描参数
Collimation
6 helical 6x1.5
Pitch Thickness Increment
Kv Mas Resolution Rotation time FOV threshold
0.900 0.9 0.45 120 250
standard 0.75 50 150

腹部ct检查注意事项

腹部ct检查注意事项

腹部ct检查注意事项腹部CT检查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腹部内脏器官的情况,发现问题并做出诊断。

在进行腹部CT检查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患者需要提前通知医生有无对碘过敏史。

腹部CT检查常常需要使用含有碘的造影剂来增强对腹部内脏器官的显示,因此患者如果对碘过敏,需要提前告知医生,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其次,患者需要空腹进行检查。

腹部CT检查前通常需要至少6小时的禁食,以避免食物残渣对影像质量的干扰,同时也能减少因饱腹而引起的不适。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示,按时进行检查。

接下来,患者需要松紧适度的衣物。

腹部CT检查需要躺平,所以穿宽松的衣物会更加舒适。

患者可以选择穿一个方便脱掉的上衣,并在检查时把它脱下。

同时,患者需要正确呼吸。

在腹部CT检查过程中,医生会要求患者做不同的呼吸动作,以便更好地观察腹部的器官。

患者需要按医生的指示进行深呼吸、屏气或放松呼吸等动作,保持配合。

此外,患者还需要保持好心态。

腹部CT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相对安全、快速,但有些患者对这种检查可能会产生焦虑、不适等情绪。

患者可以向医生提出自己的疑虑和恐惧,医生会进行解释和安抚,让患者放松心情,以便顺利进行检查。

最后,患者需要在检查前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应提前预约好检查时间,到达医院后按照医生或护士的指示进行准备工作,如穿上医院提供的病号服、佩戴好防护用品等。

同时,患者还需要提前将个人贵重物品放置在安全的地方,以免在检查过程中遗失。

综上所述,腹部CT检查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为了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患者在进行这项检查前需要注意以上几个方面,包括与医生沟通有无过敏史、空腹检查、穿着宽松衣物、正确呼吸、保持好心态以及做好准备工作。

只有在注意事项得到遵守的前提下,腹部CT检查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服务于患者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慢性MVT,通常发生于肝硬化病人,通常产
生很少的症状 ► 由于侧枝循环丰富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风 险增加 ► 在CT检查中,慢性MVT表现为管腔内低密度 充盈缺损。除了肠系膜聚拢、腹水之外还有 静脉扩张、肠壁增厚的典型征象
总结
► 对于可疑肠系膜病变的患者来说,MDCT和
3D图像已经成为一种出色的一线诊断方法。 这项检查是快速的、高分辨率、易于理解的、 易于同时显示动脉、静脉和肠管。MDCT检查 能够提供关键的信息指导内科和外科治疗。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 占所有肠系膜缺血中比例约5-15%。血栓形成通常
累及肠系膜上静脉,只有很少累及肠系膜下静脉 ► 可以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类 ► 急性表现的病人中,病人表现为严重的腹痛、具有 局部肠缺血和梗死形成 ► CT图像可以显示肠系膜静脉的血栓,通常伴有静脉 充血 ► 急性期、亚急性期病人的治疗包括抗凝治疗,单独 或结合外科手术治疗。35 保守治疗包括抗凝、支持 治疗和肠静息疗法
► 血管变异的病人压迫腹腔干,导致腹腔干狭
窄引起疼痛,特别是那些胃十二指肠动脉和 肠系膜上动脉之间未形成很好侧枝循环的病 人 ► 在CTA图像上,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主要的 表现,表现为腹腔干近端病变区域的镰刀状 或钩形狭窄 ► 外科手术做松解以缓解压迫
急性肠系膜缺血
► 由于任一动脉血流量突然下降或静脉血流入
节段性动脉中膜溶解
► 是内脏动脉原因不明的非炎性血管病变
,主 要影响到血管外层,导致破裂,壁内血肿, 外膜周围纤维蛋白堆积。 ► 因腹痛、腹腔内出血、下消化道出血而就诊 ► 包括肾动脉和脾动脉的病变区动脉瘤、血管 玻璃样变性和病变区域的收缩狭窄 ► 治疗通常包括外科治疗或血管内介入治疗
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
慢性肠系膜缺血
► 绝大多数发生于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累及肠系
膜动脉的病人,因此多常发生于老年人。 ► 占所有缺血性常病的比例约5% ► 实际上相对少见,但是仍是导致老年患者腹 痛的重要原因。 ► CT能够显示至少两根肠系膜动脉主要分支的 狭窄,通常是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通常 狭窄于动脉起始部,钙化和软斑块的复合物。
消化道造成 ► 几乎所有的病人都伴有急性的腹痛 ► 病因,肠系膜上动脉栓子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肠系膜静脉栓塞和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 ► CTA能评估肠系膜血管和肠壁强化程度 ► 动脉血栓在CT上表现低密度充盈缺损 ,肠壁 增厚 ,肠圈扩大、肠腔积液
► 30%急性肠系膜缺血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血
栓形成所引起 ,通常发生于肠系膜上动脉起 始部或2cm内 ► 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在急性肠系膜缺血患者 中占25% ,常见于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患者, CT表现,肠系膜上动脉和它的分支的远端血 管变细和肠系膜静脉的延迟强化 ► 动脉内溶栓、血管重建、支架植入
肠系膜上动脉
► 起源于约腹腔干下方1cm处 ► 包括十二指肠水平部、升部和空肠、右半结
肠、横结肠至结肠脾曲 ► 横结肠至结肠脾曲处的血供可以存在变异, 可以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或肠系膜下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 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下方4-7cm水平 ► 主要供应结肠脾曲至直肠,包括左结肠动脉、
乙状结肠动脉、直肠上动脉 ► 肠系膜动脉之间也存在几个共同的侧枝循环
CT Angiography of the Mesenteric Circulation
正常解剖和变异
► 腹腔干 ► 肠系膜上动脉 ► 肠系膜下动脉
腹腔干
► 通常源于胸12-腰1椎体水平 ► 胃左动脉通常是腹腔干第一分支,供应胃 ► 腹腔干分出两支,肝总动脉、脾动脉
► 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
↘ 肝固有动脉→胃右动脉→肝左、 肝中、肝右动脉 脾动脉是腹腔干分支中最扭曲、最长的。也 可以起源于主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
动脉夹层
► 病人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 ► 通过3D图像显示。容积重建能够很好的显示
撕裂的内膜和它通过的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通常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 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和主动脉之间狭小的空间
所造成,导致十二指肠水平部压迫或梗阻。 ► 上消化道造影通过胃腔膨胀、十二指肠球部 和降部的扩张、十二指肠水平部外在线样压 迹来提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症的诊断。 ► 在正常人中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夹角在 25°-60°,距离在10-28mm ► 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与主动脉夹角范围在6°22°,距离是2-8mm
静脉
► 肠系膜上静脉主干长度是可以变化的,通常
在5mm-50mm ,分支包括回结肠静脉、胃结 肠静脉、右结肠静脉和中结肠静脉。 ► 肠系膜下静脉的分支包括直肠上静脉、乙状 结肠静脉、左结肠静脉。
扫描方法
► 通过肘前静脉注射非离子造影剂100-120ml,
注射速率4-5ml/s。扫描范围至膈顶至耻骨联 合。 ► 动脉期图像扫描时间在注射造影剂后25-30s, 静脉期图像在注射后50-60s。 ► 怀疑有肠系膜血管病变 时,20分钟内服用1 升水 ► 最有用的后处理方法是容积重建VR和最大密 度投影MIP
动脉病变
► 动脉瘤 ► 动脉夹层 ►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 节段性动脉中膜溶解
► 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
► 急性肠系膜缺血
► 慢性肠系膜缺血
动脉瘤
► 相关动脉发生率降序依次排列脾动脉60%,肝
动脉20%,肠系膜上动脉5.5%,腹腔干4%, 胰腺动脉2%,胃十二指肠动脉1.5% ► 死亡率可以高达20-75% ► 大的动脉瘤通过横断位图像可以容易的诊断, 但是小的动脉瘤在MPR和3D图像上能更好的显 示 ► 外科手术修复还是血管内治疗都是合适的治疗 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