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概论
健身概述

第一篇 人体基础知识简介人体的基本结构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以各种形态和体积存在。
例如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这些组织又形成了各种器官系统,如心脏、肺、胃、分泌腺、骨骼、上皮或皮肤等。
对于练习者来说:最重要的是骨骼系统、关 节、韧带、肌肉及其相应的心肺呼吸系统。
骨:人体内有206块骨头,大多数通过各种关节相连。
关节:关节就是骨的联结,关节也称骨联结。
骨骼系统的5大功能:● 支持人体各种软组织:保持人体的形态和姿态● 运动:肌肉和肌腱与骨相连接,其作用如杠杆,当肌肉收缩并拉动骨时,这就是人体的运动。
● 保护作用:与运动关节没有连接的骨如头颅,肋骨等,体内重要的内脏器官,如大脑、脊髓神经、心脏、肺以及胸腔的主要血管等。
● 储存:各种无机盐(大多为钙和磷)● 生产血细胞:红骨髓是人体的重要造血组织,主要生成红细胞、一些白细胞以及血小板。
肌肉系统人体里大约有40%是由肌肉组织构成,其作用大多数是用来拉动骨的运动,体内有650块肌肉,但我们不必知道每块肌肉的情况,以下的二幅图上的肌肉的名称和肌肉所在的位置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肌肉类型人体的肌肉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种类型,平滑肌主要是内脏器官(如肠道、血管、膀胱等) 骨骼肌的特征:(注意2点)● 骨骼肌只会拉动骨:它们不会推动骨运动。
● 骨骼肌通常是成对工作的。
因此,在训练时,必须考虑对抗肌的训练。
骨骼肌的首要动作是牵动,肌肉不会做推动动作。
例如:肱二头肌能拉动前臂至肩膀,却不能拉直手臂,是肱三头肌才能拉直手臂,使手臂到达伸直位置。
对抗肌的训练理解:在平时的训练和锻炼时肌肉平衡常常是一个被遗忘的因素。
无论是有氧运动计划,还是编写一个阻力训练计划。
大多数骨骼肌都是成对工作的,如果一块肌肉超负荷运动,而对抗肌缺乏运动,这一区域就容易受伤。
常称为胫骨骨膜炎。
原因在于强腓肠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和弱胫骨肌(前胫骨)之间的不平衡。
室内训练中,由于频繁跳图一 图二跃和重复性踢脚,常使排肠肌会过度发达并绷紧,由此产生与弱胫骨肌之间的不平衡。
《全民健身概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使用)

《全民健身概论》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使用)Ⅰ前言我国从1995年开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第一期工程已基本实现其目标。
第二期工程也启动,并在着力建设全民健身多元化服务体系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即时总结积累的宝贵经验,强化形成的各种认识,探讨全民健身活动的规律,找出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差距和不足,是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发展,形成全民健身体系的需要。
使学生了解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的历史背景,作为一个社会体系工程,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从宏观的角度全面理解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历史进程,以及全民活动的现状,加深对全民健身目的意义的认识,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运用全民健身的有关理论知识分析和研究健身活动中的问题,并能够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本课程授课为理论学时36学时。
四教材:《全民健身概论》,四川教育出版社,陈宁,2版,2006年。
Ⅱ正文第一章全民健身概述一教学目的认识深入的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对于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全民健身的概念以及作用与地位。
(二)清晰我国全民健身所产生的背景与条件。
健身概论

填空1、健身锻炼的原则:自觉性原则、经常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适宜运动负荷原则、因人制宜原则、全面锻炼原则2、加强性运动可分为: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其中抗阻运动可分为:等长练习、等张练习、等功练习3、运动不足病一般包括:肥胖病、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症4、健身跑注意事项: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不断巩固、坚持不懈5、肌肉力量的检查方法主要有:个体的身体需求、个体的生理需求、个体的社会需求6、肌肉力量的检查方法主要有:手法肌力试验、器械测试、肢体围度的测量7、力量耐力的练习形式包括:持续间歇练习法、等功练习法、循环练习法8、运动处方内容包括: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度、注意事项名词解释1、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宁静的状态。
2、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时间中,个体会形成或其他个体一种心理倾向及相应的行为3、体质: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4、力量练习:是指通过徒手和各种器械,进行的以发展肌肉、增强肌肉力量于肌肉耐力为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5、良好生活方式:是指符合社会道德标准、有益于的身心健康的生活委习惯和行为态度6、健身锻炼计划:是在对锻炼者健康状况、体能水平、运动能力进行诊断和测定的基础上,为实现健身锻炼目标而选择的状态转移的通路7日常身体活动:是指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增加人体能量消耗的任何适度的身体运动8、健身锻炼的流程:指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体能、增强健身为终极目标而进行的有诸多环节构成的连续过程。
简答题1、健身的内涵①健身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②健身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活动③健身必须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因素④健身与生活关系密切2、幼儿体育健身指导应注意的事项①确定组织幼儿体育活动的要求②注意培养儿童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爱好③指导幼儿体育课,要注意贯彻直观性原则④要根据具体情况,分阶段指导3、现代健身锻炼方法的发展趋势①科学化和系统化②专业化和现代化③生活化和自然化④多样化和个性化4、健身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①对运动系统功能的促进②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促进③对呼吸系统功能的促进④对消化系统功能的促进⑤对神经系统功能的促进5、跑步的健身作用①跑步时增强体质最有效的手段②长跑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有良好促进作用③跑步能使人青春长在④跑步能控制体重预防肥胖症状6、游泳的健身作用①提高呼吸技能,增强内脏功能②促进血液循环③消除精神压力④强化皮肤机能7、影响中年人体质健康的主要原因①随年龄增长,机能水平逐渐下降②工作、生活负担重、身体疲劳③压力大、精神紧张④不良生活习惯8、太极拳主要健身功能①对脑功能起着技击的调节和训练作用②对畅通经络、血管、淋巴循环系统起着良好的作用③提高肌肉质量,锻炼全身关节④对各种慢性病起到一定的医疗作用论述1、体育健身指导的程序和内容①了解学员的具体要求②对学员期望的目标进行评估③编写训练课程和上好引导课④身体的测量⑤饮食调查⑥自我评估⑦依据体格检验和测量结果作出评估⑧拟定运动处方2、健身锻炼计划的作用和意义作用:通过制定健身锻炼计划可以吧健身锻炼的目标具体化、细目化,便于整个健身锻炼过程的试验、操作和监控意义:不仅可以使锻炼者准确把握健身锻炼各阶段的目标。
健身的知识点总结

健身的知识点总结一、健身的基本知识点1.1 健身的定义及意义健身是指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得到强健,提高体力和身体的各项机能,达到一种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
健身对于身体有着很多的好处,如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轻压力等。
1.2 健身的原则健身有一些基本的原则需要遵循,包括适度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个性化原则和全面性原则。
这些原则能够确保健身的效果和安全性。
1.3 健身的方式健身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有氧运动、无氧运动、柔韧性训练等。
不同的方式有着不同的效果和对身体的影响。
1.4 健身的周期健身是一个需要长期和持续性的活动,需要制定合理的健身周期,将训练计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1.5 健身的装备健身需要一些基本的装备,如运动鞋、健身服、哑铃等。
正确的装备能够确保健身的安全和效果。
二、健身的训练知识点2.1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一种能够使人体消耗大量氧气的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车等。
有氧运动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肌力量和改善心肺机能。
2.2 无氧运动无氧运动是一种高强度的运动,如举重、器械训练等。
无氧运动能够增加肌肉质量、提高爆发力和增加肌肉耐力。
2.3 姿势和动作健身的姿势和动作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姿势和动作能够确保训练效果和减少受伤的风险。
2.4 训练计划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对于健身效果至关重要,包括训练时间、训练频率、训练强度等,都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
2.5 休息休息对于健身效果同样重要,身体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和调整。
合理的休息能够让肌肉得到生长和修复。
三、健身的营养知识点3.1 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肌肉生长的重要原料,适量的蛋白质摄入能够帮助肌肉生长和修复。
3.2 碳水化合物摄入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活动的主要能源,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摄入能够提供能量和减少肌肉疲劳。
3.3 脂肪摄入脂肪是细胞的构成物质,适量的脂肪摄入对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3.4 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身体的各项机能有重要影响,能够保持身体的健康和稳定。
《全民健身概论》教学大纲

《全民健身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全民健身概论》是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二)编写依据:依据《成都体育学院本科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编写。
(三)目的任务: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1、了解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的历史背景,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从宏观的角度全面了解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历史进程,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的现状,加深对全民健身目的意义的认识。
2、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运用全民健身的有关理论知识分析和研究全民健身活动中的问题。
(四)课程编码:20120005(五)学时数与学分:本课程52学时,3 学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基本内容教学安排小计讲授讨论录象实践第一章全民健身活动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4 2 6 第二章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 4 4 第三章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与制度 4 4 第四章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 4 4 第五章确立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4 2 6 第六章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 4 4 第七章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4 2 6 第八章国民体质的现状与监测系统 4 2 6 第九章加快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 4 4第十章竞技体育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第十一章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合计4444 2 4 24452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第一章全民健身活动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知识点:人的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与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活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第二章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和现状;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思路。
第三章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与制度知识点: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是公民的法律权利;执行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与制度;“入世”与完善我国体育法规。
第四章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知识点:学校体育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实施素质教育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当前学校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改革学校体育。
最全健身基础理论讲课文档

五、超量恢复原理
超量恢复:人体在运动后的恢复过程中,体内被消耗的能量物质(ATP、 蛋白质、糖和无机盐等)不仅能恢复到运动前的原有水平,而且在一
段时间内可出现超过原有水平的现象,称为超量恢复。
恢复过程的阶段性:
1.正在运动时的恢复阶段
2.运动后的恢复阶段 3.超量恢复阶段
现在二十三页,总共四十页。
2.运动量在1~3小时 原则:中等时间的运动,最好及时给身体补充糖分以免出现低血糖。 推荐:可以补充含糖饮料,如运动饮料。或者喝白水,但要备有能够让糖分快速被吸收
现在十二页,总共四十页。
2. 关节的运动
每个关节运动的可能性依赖于该关节的类型:
(1)屈/伸:屈是指关节角度减小的运动;伸是指关节角101度增大的运动。 (2)外展/内收:外展描述的是远离身体正中线的运动;内收是回复正常解剖位
置的运动。
(3)旋转:旋转是围绕骨的长轴进行的运动,靠近身体中心的运动为内 旋;远离身体中心的运动称为外旋。当前臂与上臂成90°时,手位于身体 前边,手腕及前臂向身体中心靠近的运动称为内旋。
现在二十九页,总共四十页。
2.蛋白质
※是脑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在脑的成分中,30%~35%是由蛋
白质组成。脑中蛋白质是智力活动的物质基础。蛋白质的功能除过是 控制脑细胞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主要物质外,在记忆、语言、思考、 运动、神经传导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现在三十页,总共四十页。
※富含蛋白质的食品:
制品、虾皮等。
现在三十六页,总共四十页。
三、运动饮食基本要求
1、运动前
原则:以低脂的碳水化合物为主。这些食物很容易 消化,又能提供糖类,作为运动时的能量来源。 推荐:一道含淀粉的主食(如米饭、通心粉、土 豆),或其他谷类食物;两个水果。
健身概论——精选推荐

健⾝概论健⾝概论复习内容1. 20世纪50年代,美国⽣理学家卡波维奇提出运动处⽅的概念。
2.完整适能包括⾝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和⼼理适能(Psychological fitness)两部分。
3.⾝体适能简称体适能,包括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和竞技运动相关的体适能(Sports—Related physical fitness)两⼤范畴。
4. 1995年6⽉20⽇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计划纲要》,标志着我国群众体育和国民体质建设进⼊⼀个新阶段。
5. 按照健⾝过程中的氧供能的形式包括有氧供能、⽆氧供能、有氧与⽆氧供能交替进⾏3种。
6.⼈体美也称个体美(个性美)。
个性美,包含⼈的体型美、姿态美、动作美和风度美。
这些美构成了⼈体内外⼀致的美。
7. ⼈的⼼理健康是由智⼒、⼈格、⼼理适应能⼒和良好的⼈际关系所组成。
8. 运动处⽅中诊断和实验的指标包括⾝⾼、体重、⾎压、⼼电图、⼼肺功能、摄氧量、⾎液和尿液的化验等项。
9. ⽤能量消耗多少确定强度使⽤单位是“梅脱”,10. 运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11. 健康乃是⼀种在⾝体上、精神上的圆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12. ⾝体锻炼(亦称体育锻炼)是指,运⽤各种⾝体练习与⽅法,并结合⾃然⼒和营养卫⽣措施,以发展⾝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化⽣活、⽀配余暇时间为⽬的的⼀种体育过程。
13. 有氧锻炼法是指锻炼者通过呼吸能够满⾜运动对氧⽓的需要,在不过量氧耗的情况下进⾏⾝体锻炼的⽅法。
14. 导引养⽣法是我国传统健⾝⽅法之⼀,是通过呼吸调节、⾝⼼松弛、意念集中和圆滑徐缓等有节律的动作来达到健⾝祛病、延年益寿⽬的的锻炼⽅法。
15. 全⾯性原则是指在锻炼中,统筹兼顾,使⾝体各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体素质和活动能⼒都能得到均衡的发展。
16. 适量性原则是指在⾝体锻炼中,恰当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使之既能满⾜锻炼者增强体质的需要,⼜符合⾝体的实际接受能⼒。
健身概论

一、名词解释1.健身锻炼:是指体育健身锻炼,即人类为了追求自己设定的健康目标,以体育的身体练习为媒介(手段) ,采取遵循人类身心发展规律、适合自身健康特点的方式,凭借一定的体育健身工具,如健身器材等,对身体实施积极影响的实践活动过程。
2.健身锻炼方法:是指体育健身锻炼方法,即人类为了追求自己设定的健康目标,而以体育的身体练习为手段,采取的遵循人类身心发展规律、适合自身健康特点的方式,且可以凭借一定的体育健身工具,如健身器材等,来实现这些目标的所有实践活动手段的总称。
3.运动处方:运动处方是根据个体的健康、体力状况以及心血管功能状态,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它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科学锻炼的一种方式。
4.梅脱:译为能量代谢当量,是能量消耗的单位。
1 MET就是安静时的能量代谢率,或者说,1 MET 是指安静时每分钟需要的氧量,相当于每千克体重,从事1分钟的活动,消耗3.5ml的氧。
5.靶心率:是运动中获得最佳效果并能确保安全的运动心率,也称运动中适宜心率。
二、填空1.影响体质与健康的因素:⑪先天因素的影响:遗传⑫后天因素的影响①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②生物学因素③生活方式●影响体质与健康的多种后天因素是通过营养、卫生、运动来实现的。
2.库泊认为心脏的每搏输出量最大时锻炼最好3.现代健身锻炼方法的发展呈现以下几种趋势: ①科学化和系统化②专业化和现代化③生活化和自然化④多样化和个性化4.机体对一定量的运动负荷刺激有个适应过程一般分为负荷、恢复和超量恢复三个阶段。
5.健身运动应包括三方面的练习:①是增强耐力的练习②增强体力的练习③增强柔韧性的练习6.运动处方的设定与以下有关:①有氧运动的价值②超量恢复原理③全面身心健康概念7.在运动处方中,运动强度的选择是最主要的,如果设定出现错误,即使所选择的运动种类适宜,也会使运动处方发生质的变化,这是非常危险的8.有氧耐力评定……12分钟跑9.在制定提高心脏功能的运动处方中,有三个专用指标:即功能能力、运动能力和靶心率10 高素质的教学队伍是保证俱乐部运营发展、会员服务、会员续会的关键11.健身会所购买的健身设备应包括:①心肺训练设备②重量训练设备③自由训练设备12.运动处方比一般锻炼计划有如下优点: ①科学性②计划性强③安全可靠13.运动处方分类:(1)临床治疗运动处方(2)健身运动处方(3)竞技训练运动处方三、问答题1.健身的内涵与本质①健身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②健身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形式③健身是一种具有明确目的和指向的社会活动④健身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活动⑤健身必须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因素⑥健身与生活关系密切2.超量恢复的原理⑪定义:机体对一定量的运动负荷刺激有个适应过程,一般分为负荷、恢复和超量恢复三个阶段⑫①负荷阶段:负荷阶段能量物质被大量消耗,物质代谢产物(乳酸、尿素等)被蓄积起来,人体机能能力下降,出现疲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程学习与考核要求
1、对健身问题有概括性的了解。
2、有明确的的自我健身理论、方法、技能。
3、问题考核(针对本课程有价值的问题)
4、笔记考核(上课所阐述问题的整理水平)
5、出勤、课堂参与考核
6、期中、期末卷面考核
7、健身技能考核(疾病自我康复技能)
“我”的悬疑
1“我”的构成、运行规律是什么?2“我的身体”的构成、运行规律是什么?3“我的精神”的构成、运行规律是什么?4生命构成、运行、发展的论点有哪些?5怎样才是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6无意识-有意识,形神一存,神识流转7身体构成:生理解剖、经脉穴窍
生理解剖看身体
1皮肤、肌肉、筋膜、骨骼2五官、大脑、神经、腺体、脏器、体液3研究视角: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生化4应用途径:用外在物品改造身体
何为健身?
1健身定义2健身目的3健身原理4健身方法5健身功效
为何学习健身
1身体能力要执行日常活动2身体能力要执行职业活动3身体健康会影响生活质量4身体健美影响自信与环境5身体是终生要使用的工具6身体需要正确的修养维护7正确健身需要认真学与习
健身的理论
1传统理论与现代理论:继承与发扬2阴阳与五行:万物分类与互动关系/view/188275.html3天人合一:宏观与微观的相似与联系/view/4259.htm4气血与经脉:能量充足与循环通畅/shierjingluo.html5适应性演化(进化):自然选择与用进废退
6生理解剖:组织器官水平上结构与功能的探索7生物化学:分子细胞水平上结构与功能的身体活动与健身
1身体活动是最常见健身形式,与运动区别2身体活动分类:专门健身活动、劳动活动、日常活动。
融合创新。
3健身活动的目标:健康、健美、健壮4健身活动的形式:整体局部、动静、快慢5健身活动的组成:肢体、呼吸、心理活动6身体活动的强度:有氧与无氧。
强度的相对性。
7身体活动的时间:专门时间(早晨、中午、下午、晚上)、融合生活8身体活动的原则:安全、适宜、循序渐进、有效、融合生活9健康类活动:健身气功导引、健身拳、健身操、现代运动项目等10健美类活动:健美气功导引、健美器械练习、健美操、瑜伽等11健壮类活动:武术、健美器械练习、竞技运动等12关于气功/view/13654.htm
环境与健身
1环境对人的影响方式:心理、物理、化学2针对健身的环境分类:社会心理、生态气候、场馆器械、个人装束3社会心理环境:社会风俗、潮流,社会人际关系,社会文化水平,社会信息传播等。
通过视听传播与感受,对人心理影响。
4生态气候环境:空气、光线、水、温度、湿度、风速、动物、植物等。
要素众多,对人产生心理、物理、化学影响。
5场馆设施环境:健身场馆空间、健身器械接触物等。
通过视觉、触觉、呼吸对人产生心理、物理、化学影响。
6个人装束环境:健身者服饰搭配与卫生。
7健身目标与适宜环境的选择:8目前健身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饮食与健身
1饮食对身体的作用:组成物质、活动能量供给。
饮食配合身体活动。
2当代饮食学说:七大营养素,三餐质量、食物酸碱性、饮食金字塔3传统饮食学说:杂粮杂食,五味四性,四季药膳,象形相补,两餐质量,4健身饮食目标:健康饮食,健美饮食,健壮饮食。
5:按需搭配,正确烹调,正确食用。
6健康饮食:杂粮杂食,食品多植物少动物,饮食按需搭配,细慢食用,持续摄水,保鲜加工与食用等。
7健美饮食:花、果、叶等富含维生素、植物蛋白的植物性食品。
少垃圾食品。
8健壮饮食:动物类食品。
健壮未必健康和长寿。
9当代饮食问题:重口味,偏食、过食、厌食、毒食、热食等。
心理与健身
1健身对心理有重要影响:情绪、意志、心智、自信等。
有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健身对心理积极影响案例分析。
2心理对健身有重要影响:是否健身、健身方法、健身过程、健身效果等。
有消极与积极影响。
3没有健身习惯者的心理借口:忙、累、贵、厌、不需要等。
4参与健身的一般过程:觉悟期、选择期、尝试期、适应期、习惯期。
5健身促进策略。
健身原则
1原则是不可违犯的准则,尽量简单明了。
2一般的健身原则:主动、针对、全面、适量、经常、循序渐进、个体差异、安全、超量恢复、生活化等。
3核心健身原则:安全性、适宜性、有效性。
4实现核心健身原则的条件:正确个体和家族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信息、正确的健身常识、正确的健身辅导、正确的健身效果测评、正确的执行。
5特殊人群的健身分析:老人、女性、孩子、心理压力大人群、久坐办公室人群等。
健身损伤
1健身损伤原因:健身环境、健身方法、健身心态、身体状态、突发意外等。
2健身损伤的预防:了解真实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环境、方法,充分的准备活动、正确的恢复活动等。
3常见健身损伤应急处理与康复:扭伤、拉伤、出血(开放性与闭合性)、抽筋、溺水、休克、骨折、内脏问题(呼吸、胃疼、肠道疼)等。
4常备健身损伤物品:消毒酒精、碘酒、创可贴、云南白药、绷带、纱布等。
健身评价
1健身评价的重要性:正效鼓励或错误纠正。
2健身评价的分类: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3健身的定性评价常用指标:自我心理感受、自我形态观察、他人观察等。
4健身的定量评价指标:身高、体重、三围、皮褶厚度、心率、血压、肺活量、RM、灵敏性、柔韧性、10分钟跑、体液生化指标测量等。
健身处方
1健身处方:综合考虑活动、饮食、环境等因素(与运动处方的不同)。
一、运动处方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1、制定运动处方的基本原则:安全、适宜、调适、有效等
2、制定运动处方的程序:一般调查(病史健康状况、运动史、康复目的、环境);临床检查(运动、心血管、呼吸、神经等系统的检查);运动负荷实验;体力测验;制定处方;运动中医务监督;健身处方修改和微调
二、运动处方的基本内容
1、健身项目
2、项目活动强度
3、每次持续时间
4、活动频度
5、注意事项
三、健身处方的格式1.一般资料。
(姓名,性别,年龄)2.临床诊断结果。
3.临床检查和功能检查结果。
4.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结果。
5.运动的目的和要求。
6.运动内容。
7.运动强度。
8.运动时间。
9.运动频率。
10.注意事项。
11.医师签字。
12.运动处方的制定时间。
四、常用健身处方的设计:体弱多病、肥胖、骨质增生、关节炎、腰肌劳损等。
健身产业
一、健身器具产业:器材、服装、场馆、书籍的设计与制造二、健身服务产业:教练、指导员、户外活动、经纪人三、健身流通产业:健身实物和服务产品的买卖四、健身产业的职业定位和能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