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2 岳麓版(山东专用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岳麓版必修三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岳麓版必修三【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汉字与书法和笔墨丹青二、学习目标:1.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和演变的过程。
2. 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三、重难点讲解:知识点一、汉字与书法1.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演变(1)先秦:新石器时代出现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虽然还不能准确识读,但却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商周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西周晚期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出现。
春秋战国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但也出现了混乱局面,不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2)秦朝: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又以书写简便的“隶书”作为新的字体,从而克服了广阔帝国文化交往中的文字障碍,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书法艺术(1)发展历程:自发阶段: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自觉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
(2)著名书法家:东晋王羲之,楷书、草书、行书兼长,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隋唐一统,书法艺术也达到了新的高峰,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
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祝枝山和文徵明是当时的代表人物。
3. 篆刻艺术中国印章的刻制常用篆体入印,故称篆刻。
中国的印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涵。
它与书法并称为姊妹艺术。
在篆刻艺术上,秦汉时代是一个标志性的时期,有印宗秦汉之说。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必修三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岳麓版知识精讲.doc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岳麓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诗言志歌咏言、从传奇到小说和梨园春秋二. 学习目标: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三、重难点讲解:知识点一、诗言志歌咏言1、《诗经》、楚辞与汉赋(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多年的诗歌,共305篇。
它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周朝时期各诸侯国的民歌,统称“国风”;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颂是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
风的内容丰富,有的揭露讽刺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有的反映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大量关于农业生产的组织情况以及各种恋爱情歌。
(2)屈原和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楚辞与《诗经》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而是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
屈原本是楚国的大夫,热爱祖国,后因小人诬陷离间而被流放,他把满腔悲愤化为诗歌,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
《离骚》是其中的名篇。
(3)汉赋: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
一种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文体一赋应运而生。
赋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2、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1)盛唐: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使得许多来自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他们把丰富的生活体验、自信乐观和昂扬进取的精神融入诗歌,弹奏出开朗奔放、刚健清新的时代音调。
伟大诗人李白的非凡气魄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他长期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中,体味着国破家亡的痛苦。
(2)中唐以后:战乱的平息并没有带来往昔的盛世华年。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整合课件岳麓版必修3

时期
时代特征
文艺成就
• 2.春中秋国战国古代社争文会鸣学”大艺变局术革面与,社出现会“存百在家的关孔屈子原系编创订作《《诗离经骚》》教抒化发德情行怀,
秦汉 大一统局面形成
汉赋以华丽词藻描绘恢弘时代
隋唐
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科举制度最终形成
唐诗繁荣
宋元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 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2019/5/23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7
thank you!
精准高考
历史
岳麓版
必修三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单元整合
﹝历史时空﹞
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世俗化趋势 • (1)表现 • ①绘画方面
• 北宋《清明上河图》专门描绘市井生活;明清时期,木刻版画作为 插图,使小说、剧本更加有趣;出现了百姓喜闻乐见的实用性的年 画、布贴画、剪纸画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复习与测评 岳麓版必修3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复习与测评岳麓版必修3(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是因为商朝( )A.有了史官B.有了确切纪年C.有了史书D.留下了记载历史资料的甲骨文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甲骨文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
该题是一道反向思维的选择题,有助于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
注意题干中“有文字可考的历史”,选项中提到以文字考查历史的只有D项。
答案: D2.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下列关于汉字的发展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A.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B.甲骨文→隶书→楷书→小篆C.甲骨文→楷书→小篆→隶书D.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甲骨文出现于商朝,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之后出现书写更为方便的隶书,最后是楷书。
答案: A3.张旭被誉为一代“草书圣手”。
他的书法艺术(见下图)最突出地反映了( )A.开拓奔放的时代风貌B.世运转衰的社会趋势C.崇尚理学的社会规范D.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解析:张旭生活在唐朝,他的书法是唐朝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特点所造就的辉煌,体现了张扬的个性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答案: A4.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下列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马家窑文化的集体舞蹈图B.《人物龙凤图》C.洛阳千秋墓壁画D.马王堆汉墓帛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及其特点。
解答本题的关键词是“新石器时代”,抓住这一背景去分析文化现象即可。
答案: A5.他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他认为“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中”,此人是( )A.王羲之B.吴道子C.顾恺之D.王夫之解析:由材料可知此画家的绘画特点是“以形写神”,故可判断出正确答案是C。
2019届岳麓版高考历史大一轮精品复习课件:13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共41张PPT)

文人 画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宋元 明清 风俗 画 北宋 明清
注重意境 不拘成法 描绘民间风情 形象生动,充满浓郁生 活气息
马远的《山径春行图》 八大山人的《松鹰图》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 画
2.特点 (1)宫廷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文人画重写意,并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2)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2.书艺历程 (1)历史条件: ①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其准备了材料。 ②士人群体的形成,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动力。 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其提供了条件。 ④东方审美情趣为其提供了社会土壤。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2)主要历程: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代 明代 汉字发展为自觉艺术,讲究虚玄灵动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书法风格多样,书法理论成熟 张旭、怀素的草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 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 出现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 更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著名书法家有文征明、祝枝山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3.汉赋 (1)条件:①政治统一。②经济发展。 (2)特点:①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②吸收《诗经》和楚辞的表现手 法。③是一种带韵散文。 4.唐诗 (1)背景:①繁荣、开放、文化多元的社会环境。②科举取士制度的实 行,激发了中下层文人的创作热情。 (2)代表人物:①盛唐:李白。②中唐:杜甫。③晚唐:白居易。 5.宋词 (1)背景:①天下分裂、战乱频仍的现实激发有识之士的创作热情。② 市井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 ③山河的破碎和民众的苦难激发了 词人们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特点:表现形式更加灵活自如,可配乐演唱。 (3)代表:①豪放派:苏轼和辛弃疾。②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高中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测试必修3单元检测: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历史岳麓必修3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从商朝甲骨文演变到现今使用的汉字经历了3 000多年,下图所示说明了文字演变的主要规律是由繁到简、从难到易。
决定其如此演变的因素有()。
①古代帝王所创造②受书写工具影响③便于交流传播④摒弃文化传统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历史学家认为,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长期传承而不中断,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汉字的推广无疑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你推测,西汉文书上的字体最有可能是()。
A.甲骨文B.行书C.隶书D.楷书3.“曲水流觞”,续写兰亭风雅。
2011年4月,第二十七届中国兰亭书法节隆重举行。
海内外众书法家身着晋朝服饰,兴致勃勃地参加曲水流觞活动,以纪念一位著名书法家。
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权D.怀素4.《西厢记》中说:“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
”对文中的“柳骨颜筋”及其代表字体解释错误的是()。
A.“柳”指柳公权,“颜”指颜真卿B.是书法中楷书的著名字体C.这种字体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D.是宋元时期书法的杰出代表5.如果开设中国古代文艺展,下列文艺形式中最能体现文人审美价值、独特个性的是()。
A.隋唐的草书B.宋代的风俗画C.元代的杂剧D.明清的小说6.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
下列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集体舞蹈图B.《人物龙凤图》C.《女史箴图》D.马王堆汉墓帛画7.下图为顾恺之的传世名作《洛神赋图》(摹本),图中洛神似来又去,含情脉脉,表现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的情境。
下列对此画作的作者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最先提出“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B.中国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C.其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D.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画家8.王冕的《墨梅》,画出的梅花如铁线圈成,虽不着颜色,却能生动地表现出含笑盈枝的姿态。
高三历史 一轮复习 第2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3

的进步,表现形式是越来越接近和趋向平民化。
答案:A
突破方法
1.本专题是对科学文化的学习,其内容本身就具有综合 性的特点,复习过程中应该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来 理解文化在各个领域的成果。运用图表法、知识结构法、 比较法等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建立本专题的知识体 系,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 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化的 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在复习时要把 握这一原理。
4.(2007·广东单科,5)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
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趋势是( )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代主流文学的变化特
点,考查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先对题
干中提到的文学形式进行简单的比较,再从其表达形
单元整合
解析:本题考查的目标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历史 事物的特征,考查的知识点是绘画艺术,工业革命促进了英 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意识,这促成了英 国风景画的出现。明清时期实行闭关政策,故A项错误;19 世纪中期的英国和中国明清时期的社会环境正好相反,故B 项错误;明清山水画是文人写意画,表现了文人意趣,不是 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故C项错误。 答案:D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9讲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随堂检测 岳麓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29讲中国古代文艺长廊随堂检测岳麓版(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2008年银川调研)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内在因素是( ) A.士人阶层的壮大B.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C.社会发展的需求D.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产生原因的理解。
解题的关键是要求分析其内在原因,A、C、D三项都属于外在原因。
【答案】 B2.人类上天揽月的梦想自古就有,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索工程的终极梦想。
根据上述意境判断,该标志是( )【解析】本题很新颖,考查学生看材料能力,也提醒我们认真看材料,答案已在材料中提示,感觉很容易。
如“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
【答案】 B3.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着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
以下对联刻画的对象是唐朝诗人杜甫的是( ) A.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使照尘寰B.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C.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D.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解析】解答本题应紧扣“唐朝诗人杜甫”,由C项中“诗史”“草堂”判断对联刻画的对象是杜甫。
【答案】 C4.2010年是农历的“虎年”,右图是“虎年”的剪纸画。
对该画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征②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③是风俗画的具体体现④体现出秦汉工笔重彩的风格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正确,该画没有体现秦汉工笔重彩的风格,④错误。
【答案】 A5.元杂剧与南戏相比,其突出特点是( ) A.贴近普通百姓生活B.主要流行在民间C.兴起于浙江D.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解析】本题要求比较元杂剧和南戏,A、B为两剧的共同点,C项表述错误,元杂剧与南戏相比其突出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屈原的这首诗( )A.表达了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概B.抒发了忧国优民的爱国情感C.体现了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D.体现了超脱世俗的平和心境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他所说的“风骚”主要是指( )A.唐诗和宋词B.《诗经》和楚辞C.楚辞和汉赋 D.《诗经》和汉赋3.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它能让我们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姿多彩。
下列作品能体现出作者经历时代变迁之后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的是(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4.宋朝安徽籍爱国词人张孝祥于1168年作《浣溪沙》一首:“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东风。
”该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不包括( )A.理学发展 B.南宋偏安江南C.城市经济繁荣 D.封建专制达到顶峰5.人称“元曲”摇篮的大都,曾是少数民族音乐广为流传的金中都,也是后世京剧诞生地。
这些史实最能说明( )A.王国维“凡一代人有一代之文学”B.元曲是中国多元文化特有的文化产品C.文化发展取决于物质和社会生活的进步D.戏曲的繁荣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6.六集电视系列片《东方之光》解说词:“自然,中国还有千古一律的‘科举制度’……无论士农工商,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必是子曰诗云。
”对上述说法理解错误的是( )A.“言必称三代“中”三代”指夏、商、周B.“子曰诗云”泛指儒家言论中的“六经”C.儒家学说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D.古代文学呈现出古典与高雅的发展趋势7.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中“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这一现象与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有关B.这反映了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自主的观念C.材料中的现象只是个案,不足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自主的观念D.小说是文学作品,但作为史料使用,应当慎重8.(2012·天津河东区调研)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肆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下列各项属于“市民文化”内容范畴的有( )①词②程朱理学③元曲④小说⑤风俗画A. ①③⑤B.②③④ C. ③④⑤D.①③④⑤9.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红楼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小说描写宝、黛爱情悲剧的意义在于( )A.蔑视封建专制统治B.反映人民敢于斗争的精神C.揭露科举制度的腐败D.鞭鞑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10.“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等表达是对中国戏曲形象、生动的描述。
这种描述反映出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是( ) A.动作程式化 B.场景虚拟化C.人物脸谱化 D.语言音乐化11.有人曾对与右图反映的戏剧表演形式进行如下描述:“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
”这一著名戏剧( )A.由南方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B.是士人群体逐步形成的直接产物C.与理学使文人注重内心修养有关D.被称为“百戏之祖”且享誉世界12.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贵妃醉酒》是其代表作之一,在戏中梅兰芳饰演的角色属于( )A.生B.旦C.净D.丑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无与伦比。
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峙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已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摘自《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材料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材料三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演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明清小说》请回答:(1)唐代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无与伦比”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外交官的感慨说明什么问题?(6分)(2)王国维评价使用的文学形式是什么?它繁荣的原因有哪些?(6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小说的特点。
(4分)(4)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4分)14.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
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材料三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9分)(2)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7分)(3)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4分)答案及解析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据说鸟飞千里,最终全返回自己的老窝,狐狸将死时,头总朝向出生的小山头。
借以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忧患情感,选B。
【答案】 B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
先秦时期《诗经》和《离骚》并行,后来就以“风”“骚”代指《诗经》和楚辞。
【答案】 B3.【解析】A项体现的是诗人“杀敌立功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C、D两项都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因此无法体现忧患意识,故均可排除。
B项反映了杜甫针对国都沦丧、城池被陷、虽然山河依旧,但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体现的是诗人遭遇安史之乱的凄凉心境,符合题意要求。
故选B。
【答案】 B4.【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宋朝社会发展特征的理解。
该词创作于南宋前期,作品中透出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南宋偏安东南为作品创作提供了政治素材,两宋城市经济的繁荣奠定了物质与市民基础,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忠君爱国),而D项应该是明清时期政治特点。
所以选D。
【答案】 D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
上述史实说明了元曲的产生与各民族音乐的融合有重要联系,元曲是中国文化多元化的产物,选B。
【答案】 B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代”一般指的是奴隶社会的夏商周时期;“开篇必是”体现了儒家学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D项在上述解说词中没有体现,选D。
【答案】 D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材料中的现象与资本主义萌芽有一定关系,体现了明朝时期婚姻自主观念的出现。
B项中的“整个明朝”说法太绝对。
【答案】 B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是南宋以后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不属于“市民文化”的范畴,①③④⑤都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 D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造成的,《红楼梦》描写宝、黛爱情悲剧的目的就是批判和鞭挞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抓住关键信息“三五步走遍天下……”据此判断,这是夸张的虚拟化场景。
【答案】 B11.【解析】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丑角总要多出相”,据此判断这一戏剧形式是京剧,故选A。
【答案】 A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从图中右图的服饰等可判断是旦角。
【答案】 B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第(1)问,联系教材分析原因,分析外交官的感慨时要联系其针对的主要问题。
第(2)问,材料二明显使用的是词的表现形式,其繁荣的原因应联系教材分析。
第(3)问,要紧扣材料进行归纳,注意几个关键词。
第(4)问,从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唐朝的统一和巩固;科举制的推行;经济繁荣;对外政策;佛教文化的影响。
说明问题: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2)词。
封建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数量不断增加;科技的发展;词更适宜抒发感情。
(3)包容性;世俗化;创造性。
(4)我国古代文学总的发展趋势是市民化、通俗化;古代文学不断继承并发展。
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
第(1)问,应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注意从商业、城市、阶层等方面全面分析。
第(2)问,第一小问应注意材料中“花、雅两部”的别称;第二小问可依据材料概括,材料三体现的是休闲娱乐功能,材料四体现的是社会教化功能。
第(3)问,可与题目引言中法国历史学家的话相呼应,综合理解作答。
【答案】(1)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2)京剧。
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3)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