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开窍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芳香开窍中药的“性-效”关联表征探微

Yn , t 1/ ( h r ayC lg , hnd n e i rd i a hns Mein ,h n t dc tnKyL brtr ag e a./ P am c o ee C eg uU i r t o Ta io l ie dc e T e ir o E uai e aoao o l v sy f tn C e i Misyf o yf
“
a r i — e r— o t g wamig ’c a a t rw ih e p e s st e s e i c ef c s se f ro f e o e i g a d r s s i t n id c n . c d t h a f a i — r n ’ h r ce h c x r s e h p cf f t y tm r c p n n n e u ct i n u i g i y tl n i e o i i ao
系与规 律 , 以揭 示 “ 一 ” 性 效 药性 系统 ; 效表达 ; 性一 规律
[ 图分 类 号 ] R2 5 1 中 8 .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7 — 2 X 2 1 )1 04 — 3 文 6 4 9 6 ( 0 0 0 — 0 5 0
Th “ a u e-fe t c r ea i n e p o a i n o r g fr s s ia i n wi r m a is e n t r e c ” o r lto x l r t fd u so e u ct to t a o tc/WA i n,WA o h NG Ja NG S iy ,WA h—u NG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与药物开发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与药物开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而中药因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治疗功效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药的疗效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其物质基础研究也是中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就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与药物开发进行探讨。
一、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现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重点在于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提纯和解析。
当前,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复杂性、不确定性等。
因此,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也不断地进行改进。
目前,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重点放在了中药的代谢机制和药效成分的作用机制等方面。
通过对中药的代谢机制的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中药对人体的作用,有助于更好地探索中药的临床应用。
在药效成分的作用机制方面,研究人员借助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各个领域,并不断深入探索中药的药效成分。
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意义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意义在于更好地探索中药的药效成分、代谢机制和作用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加深对中药的认识,有助于中药的更好应用。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挖掘中药的潜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中药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加深。
通过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药的有效成分、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挖掘中药在临床治疗和预防方面的潜力。
2. 发现和开发新药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对于发现和开发新药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中药的药效成分和代谢机制,科学家可以发现中药中未知的新成分,或者发现中药已知成分的新的作用机制,并基于这些信息开发新药和改进临床治疗。
3. 推动临床应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对于推动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更全面的了解中药的药效成分和作用机制等方面,科学家可以更好地制定中药的治疗方案,并在临床上更好地应用中药,提高中医药的治疗效果。
三、中药药物开发的挑战中药药物开发也存在不少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中药制药技术中药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其制药技术存在较大难度。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究现状与展望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究现状与展望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是当今药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研究药物的药效物质基础是药物成效及不良反应的识别、机制的解析以及新药开发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关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目前在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现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包括对中药药效成分的分离鉴定、鉴定结构、定量,以及药效物质的生物活性研究等。
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分离鉴定了许多中药药效成分,并初步构建了一些药效物质的生物活性机理模型。
例如,对于抗氧化活性机理,可以通过手性调控抗氧化剂的靶点进行活性调控,抑制氧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从而取得预期的疗效。
另外,针对免疫活性,也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发挥作用,促进机体抗病毒、抗菌等抵抗力的形成。
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存在的困难目前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
首先,中药成分复杂,其药效成分分离鉴定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特别是对于活性物质较少的中药,其药效物质的鉴定更具有挑战性。
此外,很多中药药效物质的生物活性作用机制尚未清楚,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了解。
另外,中药药效物质的生物活性稳定性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研究人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其生物活性稳定性提高到合理水平。
三、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展望由于目前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未来必须加强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支持,进一步深入研究,加大对中药药效物质的收集、分离、鉴定、结构构建以及生物活性的研究力度。
同时,还要进一步开发适合于中药药效物质检测的技术手段、推广中药药效物质的生产工艺以及优化中药药效物质的生物活性,以期能真正将中药药效物质应用到药物研发中。
四、总结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当今药学研究的重要方向,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因此,未来必须加强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支持,加大对中药药效物质的收集、分离、鉴定、结构构建以及生物活性的研究力度,以期能将中药药效物质应用到药物研发中。
冰片的研究进展

冰片的研究进展冰片为芳香开窍药“凉开”之代表药,目前天然冰片(borneolum)、合成冰片(borneolum syntheticum)、艾片(L-borneolum)三种冰片均可作为临床冰片使用。
对上述三种冰片的化学成分、提取鉴别、药理活性等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选择的科学性提供一定参考。
标签:冰片;天然冰片;合成冰片;艾片Abstract:Borneol is an aromatic resuscitation medicine “cool open” of the representative medicine,At present,borneolum,borneolum syntheticum and L-borneolum can all be used as clinical borneol. The above three kinds of borneol chemical composition,extraction and identification,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were reviewed for the clinical reasonable choice to provide some scientific reference.Keywords:Borneol;Borneolum;Borneolum Syntheticum;L-borneolum冰片为芳香开窍药“凉开”之代表药,始载于《新修本草》,系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
明代医家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冰片具“通诸窍,散郁火”之功。
其“开窍”的功用与现代药理研究结果相符合,证明其确有促进药物透过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作用。
临床常作为麝香的辅助药,可用于寒闭及热闭神昏。
天然冰片、合成冰片、艾片均被《中国药典》2015版收载。
1 三种冰片的来源、成分及主产地天然冰片是从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中提取的冰较纯的右旋龙脑(d-borneo1)[1]。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思路探讨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思路探讨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思路。
一、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思路
中药复方中的药效物质包括单一化学成分和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其研究思路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分离纯化
首先需要对中药复方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一化学成分。
分离过程中需要考虑化学成分的稳定性、活性和纯度等因素。
2.活性检测
分离纯化后需要进行活性检测,确定其药效作用。
活性检测可以采用细胞实验、动物实验等方法,评估化学成分的药效作用及毒副作用。
3.作用机制研究
确定药效作用后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
作用机制研究可以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学、蛋白质组学等方法,阐明化学成分的作用机制。
二、中药药效作用机制的研究思路
中药药效作用机制的研究思路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基于传统经验
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
传统
经验可以为中药药效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2.现代科技手段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研究中药药效作用机制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现代科技手段包括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等。
这些手段可以更加准确地研究中药药效作用机制,并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研究需要综合运用传统经验和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合理的研究思路,不断拓展研究领域,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芳香开窍药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芳香开窍药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曾南;王建;夏厚林;张廷模
【期刊名称】《中药药理与临床》
【年(卷),期】2008(024)001
【摘要】本文就芳香开窍药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其研究现状,拟为进一步探索该类药的物质基础-开窍醒神效应-整体药性(辛味-归心经-温性/寒性-升浮趋势)之间的关联性提供依据.
【总页数】4页(P76-79)
【作者】曾南;王建;夏厚林;张廷模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成
都,6111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芳香开窍药对血脑屏障通透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J], 曾绘域
2.芳香开窍药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蔺兆林
3.芳香开窍药对脑卒中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 [J], 孙作艳;岳少乾;唐巍巍;王爽;柴丽娟;张晗
4.芳香开窍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J], 夏厚林;董小萍;王建;吴远波;董重;石战英
5.芳香开窍药抗脑缺血的实验研究进展 [J], 倪彩霞;曾南;唐永鑫;王建;夏厚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能量宝玉石芳香开窍活血通络中药嗅吸疗法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分析

能量宝玉石芳香开窍活血通络中药嗅吸疗法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塞等疾病在内的一类常见病。
据统计,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死因之一,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面临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本文旨在探讨能量宝玉石芳香开窍活血通络中药嗅吸疗法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希望为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能量宝玉石芳香开窍、活血通络和中药嗅吸疗法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能量宝玉石在中医药领域中的独特特点及其潜在健康益处;2. 分析芳香开窍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情况;3. 探究活血通络功效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理,并就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估;4. 探讨中药嗅吸疗法的原理和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5. 综合分析能量宝玉石芳香开窍、活血通络和中药嗅吸疗法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综合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指导。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和推广。
2. 正文2.1 能量宝玉石的特点能量宝玉石是一种带有特殊能量的矿石,被认为具有净化、平衡身心灵、提升能量场等功效。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能量宝玉石具有较高的能量频率,可以调和人体的能量场,促进身心的平衡与和谐。
2. 不同种类的能量宝玉石具有不同的功效,如紫水晶能够提升智慧和直觉,玛瑙能够增强勇气和自信等。
3. 能量宝玉石常被用于能量疗法中,通过放置或佩戴在身上来吸收其能量,并帮助调理身体的能量流动。
4. 能量宝玉石也可以用来进行能量疗法的按摩,例如在穴位上滚动能量宝玉石来刺激相应的能量点,促进身体的能量流畅。
开窍法治疗相关窍病的研究进展

古代中医学没有 “皮肤” 的称谓,今之皮肤, 属于古之 “玄府” 的范畴, 《素问 · 水热穴论》 云: “所谓玄府者,汗空也。” 玄府与气机关系紧 密[33],生理状况 下, 玄 府 通 畅, 气 机 条 达, 则 人 体精气血津液代谢正常,精神内守;病理状况下, 玄府闭 塞, 气 机 郁 滞, 脏 腑 功 能 失 常, 精 气 血 津 液代谢不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 6月第 30卷第 12期 ChineseJournalofEthnomedicineandEthnopharmacy,2021,Vol30,No12 ·71·
2 开窍法治疗心脑系疾病
21 冠心病 冠心病对应中医 “胸痹” “真心痛” 等症,《素问·痹证》 云:“心痹者,脉不通”,痰 浊、血瘀、 寒 凝、 气 滞 等 因 素 导 致 心 脉 痹 阻 是 其 基本病机。现 代 医 家 运 用 开 窍 法 治 疗 冠 心 病, 代 表药物石 菖 蒲 被 广 为 运 用。 蒲 辅 周[5]教 授 治 疗 冠 心病心绞痛时运用两和散 (组成:人参、石菖蒲、 远志、香附、茯神、丹 参、鸡 血、琥 珀、血 竭 或 藏红花、炒没药);毛德西教授[6]运用十味温胆汤 加石菖蒲去熟地黄治疗痰湿阻中、心气闭塞型冠 心病,方中石菖蒲能够豁痰开窍,化湿和中 , [7-9] 对于治疗心脏病具有良好效果。现代药理学研究 发现石菖蒲中所含成分 β-细辛醚对心肌细胞膜的 结构和功能可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 [10] 22 中风 中医一般认为中风的病机是气血逆乱、 脑窍闭 阻, 以 醒 脑 开 窍 兼 以 活 血、 祛 痰、 化 瘀 为 治疗 的 根 本[11],邹 全 等[12]运 用 醒 脑 开 窍 汤 (组 成:石菖蒲、远志、郁金、枳实、石决明、白芍、 全蝎、钩 藤、怀 牛 膝、半 夏、白 僵 蚕、栝 楼 仁、 炙甘草。) 治疗中风,方中石菖蒲、远志、郁金三 者为君 药, 共 凑 开 窍 醒 神、 芳 香 化 湿 的 功 效, 陈 永斌[13]运用醒脑静注射液 (由冰片、郁金、麝香、 栀子等药组成) 治疗中风以活血化瘀、醒脑开窍,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对于颅脑损伤后脑水肿和脑 缺氧的症 状,使 用 醒 脑 静 注 射 液 治 疗 可 得 到 改 善[14],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脑损害[15]。毛德西 教授[16]运用开窍五味饮 (组成:丹参、远志、石 菖蒲、郁金、赤芍) 治疗中风后失语、痴呆、智 力下降等后遗症,取得良好的效果。 23 痴 呆 痴 呆 的 发 病 与 饮 食 伤 脾、 七 情 内 伤、 年老精衰、久 病 体 弱 等 因 素 有 关, 基 本 病 机 为 肾 精不足,脑失濡养,痰瘀阻窍。郭徵艺[17]从 《黄 帝内经》 中 “脾不及则九窍不通” 理论出发,认 为脾胃虚 弱 是 痴 呆 发 病 的 重 要 原 因,脾 虚 湿 困, 湿聚成痰,窍 道 闭 阻 发 为 痴 呆, 故 而 治 应 补 益 脾 气、开窍醒脑,代表方有远志散 (出自 《圣济总 录》)、菖蒲益智丸 (出自 《备急千金要方》)、开 心散 (出自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洗心汤 (出自 《辨证录 · 呆病门》)、状元丸 (出自 《古 今医鉴 · 健忘》) 等;吴林等[18]自拟温脾通 络 开 窍方 (组 成:石 菖 蒲、益 智 仁、绞 股 蓝、三 七、 黄芪、何首乌) 加减治疗本病结果良好;张秀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hn d nvrt o rd in l hns dc e, hn d 0 5 ,C ia C eg u U i sy fTa io a C ie Mein C eg u6 7 ei t e i 1 0 hn )
q i r e e fc r o h l n ;a e i eb ,Sy a n e z iu b t o ti a i i u t p n s o ay p yl e sr sn h r s e e tr x a d B n on m oh c n an v nl n,rsn e tra d b la c a i . l e i se n as mi cd
Pr g e s o ud e fPh r c dy a i a e i lBa i fRe u ct to — i du i o o r s n St i s o a ma o n m c M t ra sso s s ia i n — n cng Ar .
m a i e b tc H r s
Ke r s: s si t n —id cn rmai eb ; Maeil ai; Moc u ; B re lm y teiu Sya y wo d Reu ct i ao n u ig ao tc h r s tr B ss a sh s on ou S nh t m; c trx;
脂 类中药, 两者均含 有香 荚兰醛成 分, 尚含树脂酯 , 香脂酸 等。
关 键词 : 芳香开窍药; 物质基础; 麝香; 冰片; 苏合香; 安息香 中图分类 号 : 2 5 5 R 8 .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0 80 0 ( 0 8 1 .3 40 10 —8 5 2 0 ) 02 5 -2
Absr t B u tac : ys mmaiiga d a ayigte por s n s de fp a a o y a cmaeilb sso eu ctt n—id cn r n n n lsn h rgeso t iso h mlc d n mi z u tr a i frs s i i a ao n u ig
夏厚林 , 董小萍 , 王 建 , 吴远 波 , 董重 , 石战英
6 07 ) 10通过 对芳香 开窍药麝 香、 冰片、 苏合香 、 息香的药效物质基 础研 究进展 的整理 、 安 分析 , 索其共性 , 为深入研 究 探 拟
该 类药的共性物质一 药性一开 窍醒神效应之 间的关联性提供科 学参考 。结果表 明 , 四味 芳香开窍 药主含挥 发油 , 均含 有 脂环化合物 , 并存在 一些共有成分 , 如龙脑冰片与 苏合香挥 发油 中均含有倍 半 萜类成分石 竹烯 ; 苏合香和 安息香 皆为树
vd ce t c rf r n ef r u t e t de n t e r lv n e o o ie s i ni ee e c o r rs iso h ee a c fc mmo u sa c , au e a d t e e ce c fr s rn o s iu — i f f h u n s b tn e n t r n h f i n y o e ti gc n co s i o n s n n u ig r s s i t n o o e h r s T e r s l i d c ts t a h s o r r s s i t n—i d cn r ma i h r s man y e s a d i d cn e u ct i ft s e b . h e ut n iae h tto e fu e u ct i ao h ao n u i g ao t eb i l c
B z n1 n 1 m
开窍药具有 开窍 醒神功效 , 主治闭证神 昏。因其 大多气 味芳 酮 、 甾 一 , 二 烯 一 ,7一二 酮 、B一羟 基 一雄 甾 一 烯 一 雄 4 6一 31 3 5一 香 , 又称 芳 香 开 窍 药 。 中 药药 性理 论 非 常重 视芳 香气 味在 药 物 1 酮 、p一羟 基 一 一 甾烷 一1 酮 、p,7L 故 7一 3 5I 雄 0 7一 3 1c一二 羟 基 一 d 5 f J 中的地 位 , i玎 ‘ 依据古今文献对 该类药 的认识 , 多数 具有浓郁 的 雄 甾烷 、0 1 1一二 羟 基 一5 3l 73 , p一雄 甾烷 、 , 一二 羟 基 一 p 3【 o7 5 开之气 , 能开启闭阻心窍 , 醒神 回苏 , 提示该类药 物的物质基 础 雄甾烷等雄甾烷类 化合 物 。Si yn H等 从原 麝麝 香 e —R agO 4一烯 一1 7一酮 和 3【 一脲 基 一雄 甾 0 为具 有 “ 香 之 气 ” 挥 发 性 成 分 , 在 用 药 方 面 , 调 多 入 丸 中 分 离 出 3 一脲 基 一雄 甾 一 辛 的 且 强 撇利 。 因 此 , 展 芳 香 开 窍 药 的 药 性 理 论 研 究 , 先 应 当对 该 类 4一烯 一1 1 开 首 7 3一醇 两 种 雄 甾 烷 生 物 碱 。 麝 香 含 氨 基 酸 , 中 以 其 丝氨酸 、 氨酸 、 丙 胱氨酸 、 异亮氨酸 、 苯丙氨酸 、 赖氨酸 、 符约的物质基础进行整理研究 , 寻找 其共性 、 规律 , 以为进一 步探 天冬氨酸 、 。此外 , 麝香 尚含 甘油二软 脂酸 、 棕榈二油 酸 索物质基础一药性一开窍 醒神效应之 间的关联 性奠 定基础 。在 组 氨酸含量最高 J 油酸 甲脂酸 、 磷脂 、 尿素 、 纤维素及大量无机成分 。 J 此. 本文重点 对麝香 、 冰片 、 苏合 香 、 息香 的药 效物质基础研究 酯 、 安 麝 香 酮 是 麝 香 中 重 要 生 理 活 性 成 分 之 一 J具 有 双 向调 节 , 进 展 综 述如 下 。 睡眠 、 抗早孕 、 激素样 ’ 等生理活性 , 雄 检测麝香酮 的含量 已成 1 麝 香 为衡量麝香及含麝香的 中成药 质量 的重要指标 。麝 香酮 的含 量 麝香为鹿科 动物林麝 Mocu e zvk l o 、 s s rosiFe v马麝 Mo hs h be i r s u c 包括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 、 薄层色谱扫描法 、 高 sa i s r w si 原麝 Mocu m  ̄ ir Ln au 成熟雄 体 测定方法有多种 , f c el i n u Pz a k 或 shz o h e f i es n 效液相色谱 法 、 气相色谱法等 。范维强等 采用 2 4一二硝基苯 , 香瞧中的干燥分 泌物 … 。 P C法测定 了五 味麝香 丸 中麝 香酮 的含量 。张皓 麝香主含大环化合物 、 甾体 化合 物 、 白质 、 蛋 氨基酸和无 机成 腙衍生化及 H L , P C MS对 麝香 醒 分 。其 中大环 化 合物 含 麝香 酮 、 香 毗 啶 、 基 麝香 吡 啶 冰等 采用 24一二硝 基苯 腙衍 生化法 及 H L / 麝 羟 同时实现 了麝香酮的定 性 A、 羟基麝香吡啶 B等 J 。严克东等 ( 中 国药学会学术会议 论文 脑液原液中麝香 酮的含量进行 了测定 , 《 集》92第 8 16 , 9页 ) 麝 香 中 分 离 出 2 一羟 基 一 雄 甾烷 一1 和 定 量 分 析 。 从 5 7 酮和 3 仅一羟基 一 B一 甾烷 一7一 5 雄 l 酮等雄 甾烷类化合物 。Je 2 苏 合 香 a 苏合香为金缕梅科植 物苏合 香树 Lqia a r na l i dmbr i tl Mi. u oe s 1 C u D 从麝香的醚溶性部分用 G / hl o C MS鉴定 了 5 一雄 甾烷 一 3 1 具有开窍醒神 、 散寒止 痛的功效 u 。 3 1 二 酮 、o一 甾烷 一 ,7一二 酮 、 甾 一 烯 一 ,7一二 的树脂 , ,7一 5【 雄 31 雄 4一 31
c nti oaie ol , nd alc na n a iy l o o an v l t i a o ti lc ci c mpo nd l l c u s;t oa i i o r e l he v ltl ol fBo n oum nheium n Str x b t o an s e Sy t tc a d y a o h c nti Se —
ao ai e bss c s Mos h s, r ou S nte iu , tr x, n on rm tc h r u h a c u Bone lm y h tc m Sy a Be z ium , a d e po i g t e g nea i ft o e h r s,o p o n x lrn h e r lt o h s e b t r — y
时 珍 国医 国药 2 0 0 8年第 l 9卷第 1 O期
LS I E E IIEA DM T RAM DC EE R H20 O .9N .0 I Z NM DCN N A E I E IAR S A C 8 L1 O 1 H H 0 V
◇文献综述◇
芳香 开 窍药 药 效 物 质 基础 研 究进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