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精)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概述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概述徐彬【摘要】中药复方作为中医理论的具体表现,是中医药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随着国家对中医药领域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种新理论新方法的提出以及现代分析仪器和技术的发展,中药复方尤其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其能阐明中药复方药用功效、作用机制及作用根源,是中药复方安全性和质量控制的保障.该文对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综述.【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4(020)001【总页数】3页(P126-128)【关键词】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思路与方法【作者】徐彬【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武汉,43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1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基本形式,但其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却遇到很多问题与难点,比如:① 中药复方含有很多种化学成分,它们性质各异、含量不一,很难确定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及其药性;② 现代的分析仪器不能检测出药方中含量很少却有治疗效果的物质[1];③ 研究中忽略了尚未被人们认识但有疗效的成分;④有治疗效果的物质可能是原方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产物。
因此,中药复方中的药效物质成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滞后及研究道路的艰辛[2]。
1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理论随着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和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深入,不断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假说,这些研究思路和假说对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着中医药的发展及其现代化。
早在1997年,黄熙等[3]就提出了“证治PK”假说,认为病症的发展状态可以显著地改变复方药动学参数,方中入血成分和药动学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薛燕等[4]提出了中药复方中多种成分经过多种途径协同作用共同发挥功效的霰弹理论,认为单个成分或药物并不能完全发挥其治疗疾病的作用,但是各种药物相互配伍、协同作用则能产生最佳的效果;邱峰等[5]提出了体内直接物质基础的假说,认为多种复杂的成分共同构成了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贾晓斌等[6]提出了“功能组分”观点,认为中药复方成分应分为三个部分:有效组分、功能组分和无用组分,其中功能组分和有效组分一起形成了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罗国安等[7]则提出“一二三四”广义成分论,即采用“一个结合,两个基本讲清,三个化学层析,四个药理水平”的理论体系来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概况

3 基于整体思想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中药药效物质研究已从简单借鉴西方医学现代技术到结合中医整体 观的基本思想。 组学技术在中医药方法学创新研究中目前受到高度关注。 组学 技术 ( mi eh oo y, O c T c n lg 主要 包括 蛋 白质 组学 、 因组 学 和代谢 组 s 基 学技术等) 是随着系统生物学新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应运而生的, 组学技术 将是研究中医“ 复杂科学” 的强大工具, 为揭示中医“ 证候 的发生机理、 体 质学说的科学内涵、 中药复方治疗复杂性疾病的作用原理等重大科学问题 提供了可 。 如孟宪生 “ 通过代谢组学研究方法, 寻找大鼠寒凝证潜
物 组 , 草物 质组 , 本 中药物 质 组 , 中药化 学组 学 , 有效 成分 组学和 中药 药 效
基于还原 论思想 的药效物质 研究主 要是从 部分到整 体 , 主要代表 性 其
模式还有 : 基于疗效明确的先导化合物或者 已上市药物的组合物, 基于药 材组分组合模式, 先从药材筛选各类有效组分, 将有效组分进行组合构成 复方药物; 美国F 对复方药物的研究提出需要依次验证构成复方的每一 DA
《 求医问药》 下半月 U e Se kMei l dA kT e dc e 0 2 dc An s h Mein 21 年第 1 卷 第 8 a i 0 期
3 1 1
Il 范 围内具 有 良好的 线性关 系 n~1
2 精 密度试 验 . 4
量和对照品( 以溶液形式加入)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及色谱条件操作, ,
【 马春涛, 7 】 雷燕 中药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的研究 进展及展望 J 中国实验 【 ]
方剂 学杂志 ,05 93:6 4 20 ,()4- 9
中药复方的特点是多靶酶、 多靶点及多种组分起作用。 在中药复方制 作过程中伴随着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可能形成各种复合物。 因此中药复 方是一个复杂的分子体系, 其作用机理也非常复杂。 利用实验室方法分离 纯化获得组分已是—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而研究其作用机理更是难上加难 了。 因此, 计算机现代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其中计算机辅助药物
中药复方有效成分实现快速明确助力中药复方新药研发

难 度 颇 大
源自: 中药复方现代化药理研究方法进展 《 中药新 药与 临床 药理 》 2 0 0 2 年
路 晓钦 , 高月
\
研 究,做有效成分 的鉴定 。然后 比较配伍组 方与各 组成成分对药效指标 的影响 ,分析 比较其药理作用和各个成分 变化之间的 相关性 ,从而明确 中药复方发挥功效的有效成分配伍机制。 创新 :去繁 留精提高效率
在 “ 中药复方指征 药效 物质基础 ”的新概念指导下 ,课题组结合 中医药特 点,通过 多成分 的药代动力学 ( P K ) 和 多指标 的药效学 ( P D ) 进 行同步研 究,确定 出中药复方的指征成分 ,科学阐释中药复方发挥功效的物质基 础及其作用机理。 中药复方 由于成分 复杂且 含量较低 ,作用途径及作用机理难 以确定 ,因此 药物与药效 之间的相 互关系并不清晰。刘建勋 介绍 ,现代 实验研 究 中 存 在动物个体 间的差异、数据样本量和体 内发挥 药效 与血 浓度 不 同步等 问题。为进一步研 究各种成分
物质基础研 究思路 的指导下,课题 组又相继进行 了双参通冠方、奥沙恩注射液 、塞络通胶囊和 通络 救脑冻干粉针 4个 中药复
方新药的研 发,积累 了丰富的科技成果转化经验。
本刊评 议 :
中药复方的定义 :
定义 1 :中药复方是指由两味或两味以上药味组成. 有相对规定性的加工方法和使用方法, 针对相对确定的病
“ 目 前 国内 研 究现状 仍有不足 ,一方面 ,中药复方本就含有 数十种甚 至上 百种成分 ,对这些成分有效 性的确定 ,及其交互
作用的影响, 仍是中药复方 药效物质基础研 究的关键科学 问题。另一方面, 如何 用现代科 学技术手段确定有效成分 的体 内过程 , 使 中药复方能为 国际市场所 接受,还 尚有 一段距离。 ”说起这项研究,刘建勋感触颇深。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随着中药现代化研究 的深入, 断有 学者提 出新 的理论 和 不 方法研 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 如药物 能量理论 、疾病缩 减效应假说 、霰弹理论 、证治药动学假说 、“ 一个结合、 两个基本讲清、三个化 学层次 、四个药理水平 ”的理论研 究体 系 、中药体 内直接物质基础研 究思路 等 。王氏等 认为, 中 药( 复方) 的药效 为其主要有效成 分和次要有效 成分的综合 效 应 。有 学者 基 于整 体综 合调 节 的方剂 配伍 理 论提 出研 究 思 路 。姜 氏 提 出研究 中药 ( 复方) 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 从两方 面入手 :一方面, 所选 择研 究的中药 ( 复方) 能体现 中药的基 应 本作用 ;另一方面, 要创建和完善适宜于中医药研 究的方法 与
21 年 5 02 月第 1 卷第 5 9 期
・综 述 ・
中国中医药信 息杂志
・ 9・ 9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 究进展
王元清 。 , 严建业 师白梅 李顺祥 王璐 汪兰 , , , ,
1湖 南 中 医 药 大 学 药 学 院, . 中药 现 代 化 湖 南 省 教 育 厅 重 点 实验 室 , 南 长 沙 4 0 0 ; 湖 12 8
同用 , 加 了大 黄 和 黄 芩 的 用 量 , 不 合 理 处 方 。 增 为 4 结 语
切 实做 到 在 中 医理 论 指 导 下 使 用 本 药 , 处 方 用 药 时 , 证 准 在 辨
确, 药证相符 。其 次, 加强对药学人员 的教育和管理, 高药师 提 的业务水平, 在审方和 发药环节, 若发现不合理处方, 应及 时与 医师进行沟通。 第三, 医院应加 强处 方管理, 定期进行 处方点评 把不合理处方及 时反馈给 临床医师, 发布 药讯 , 普及药物知识, 并且按照 《 处方管理办法 》加强对超常处方 的管理力度 。 参考文献:
中药复方基础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探讨_刘良

中药复方基础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探讨_刘良一、思路中药复方的基础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中药复方的组成分析:通过对中药复方的提取、分离、纯化等工作,获取各种化合物,并借助现代仪器设备进行物质结构鉴定,从而揭示中药复方组成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中药复方的药效评价:通过体内和体外的实验设计和方法,探索中药复方的药效,包括其对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生物活性物质的体外和体内活性等。
3.中药复方的毒副作用评价:通过动物模型,观察中药复方对动物的毒副作用,评估其毒理学安全性。
4.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研究:通过临床试验研究,评价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中药复方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二、方法1.药物提取和分离:采用适当的溶剂,通过浸提、煎煮等方法将中药复方中的活性成分提取出来,然后通过分离技术如溶剂萃取、柱层析等进行活性成分的分离。
2.化合物结构分析:采用现代仪器设备如质谱仪、核磁共振仪等对提取物、分离物进行分析,揭示其分子结构信息。
3. 细胞实验:通过细胞培养体系和相关技术如MTT法、Westernblot法等对中药复方的活性成分进行体外活性评价,研究其对细胞的作用机制。
4.动物实验:通过建立动物模型,观察中药复方对动物的生物学效应,评价其药效和毒副作用。
5.临床试验:采用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等设计方案,对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6.数据统计和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评价中药复方的药效和毒副作用的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中药复方基础研究的思路是从组成分析、药效评价、毒副作用评价和临床应用研究四个方面展开。
而方法包括药物提取和分离、化合物结构分析、细胞实验、动物实验、临床试验、数据统计和分析等。
这些思路和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为中药复方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指导,推动中药复方的研究工作向更深入、全面的方向发展。
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作用和机制研究

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作用和机制研究一、引言中药复方制剂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组成,经配伍、提取、制剂等工艺制成的药物。
随着对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作用和机制也越来越关注。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三方面来探讨。
二、现状分析1. 中药复方制剂的广泛应用中药复方制剂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相对于单一中药的使用,中药复方制剂具有药效互补、副作用减轻等优势。
2. 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作用研究在现有研究中,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作用主要通过探究其各个组分的单体药理作用来实现。
人们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发现中药复方制剂的各个组分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从而发挥出更强的药理作用。
3. 中药复方制剂的机制研究中药复方制剂的机制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组分相互作用机制研究: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究中药复方制剂中各个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包括协同作用、互补作用等。
(2) 深入解剖中药复方制剂对疾病的治疗机制:通过疾病模型实验等方法,研究中药复方制剂对于不同疾病的治疗机制,包括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
(3) 发掘中药复方制剂的新机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中药复方制剂的新机制,例如调节免疫系统功能、调节肠道菌群等。
三、存在问题1. 多组分相互作用机制不清晰虽然已有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制剂的多组分相互作用是其药理作用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对于其中的机制尚不清晰。
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药复方制剂的多组分相互作用机制。
2. 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作用缺乏全面认识目前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作用主要局限在细胞毒性、抗炎、抗肿瘤等方面的研究,对于其他作用机制的了解还比较有限。
未来的研究应该将更多领域的药理作用纳入研究范围。
3. 缺乏标准化评价方法缺乏统一的标准化评价方法,这导致了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的不一致性。
在进一步研究中,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科学的评价方法。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专论·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周 斌1,张铁军2*,高文远1,陈海霞1,张家欣3(1.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津 300072; 2.天津药物研究院中药现代研究部,天津 300193;3.淮安信息技术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摘 要: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药方剂的组方原理、各种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从系统分析三元论设计思想到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组学,分子中药组学理论的提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来认识中医理论和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的治疗模式。
通过拆方、药对和化学物质研究来对传统方剂的配伍理论进行验证和解释。
通过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单方及复方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中药化学成分肠内菌代谢过程,来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和作用机制。
这对中药新药研制、创新药物研发以及指导临床应用都有重要意义。
提出目前中药复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中药复方;配伍;拆方;药效物质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6)11160106Advances in studies on compatibility regulation and effective substance basisof Chinese compound formulaZHOU B in1,ZHANG Tie-jun2,GAO Wen-y uan1,CHEN Hai-xia1,ZHANG Jia-xin3(1.Schoo l o f Phar maceutical Science and T ech no lo gy,Tianjin U niv er sity,Tia nj in300072,China; 2.Depa rtmento f M oder niza tio n o f Chinese M a teria M edica,Tianjin Institute of Pha rmaceutical Research,Tianjin300193, China; 3.Huai′an Co lleg e of Info rma tio n T echnolog y,Huai′an223001,China) Key words:Chinese co mpo und fo rmula;com patibility;fo rmula dismantlem ent;effectiv e substance 中药是我国医药学的宝贵遗产,长期以来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强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探讨

清药 物 化学 研究 发 现 : 口服 给 药后 ,具有 促进 胆 汁分 泌 作用 的6 , 7 - d i m e t h y l e s c u l e t i n ( 6 ,7 - D ME )被大 量吸 收入血 ( 生物 利用度 为
思 路之二是在 体外模拟 体内条件进行 代谢研究 ,即通过分析复 方在人
在血液 中并未检 出 ,由此认定6 ,7 - D ME 为茵 陈蒿及茵 陈蒿汤 的效应
物质 基础 ” 。血清 药理学 和血 清药 物化 学 的研 究结 果 ,不仅 可 阐释
药效 物质基 础 ,还 可通过 各种 适宜 的方 法 ( 化学合 成 、水 解 、酶解
及 细菌代 谢等 )制备 活性 成分 ,进 而参 考血 清有 效成 分的 比例 和浓 度 ,配 制新的 中药 制剂 。
血 清药理学 和血清药物化学 研究方法 ,排 除了复 方制剂及 其粗提
物本 身复杂 的理化 性质 ( 如各 种 电解质 、鞣质 、p H 值 、渗 透压 等 )
工 胃液 、肠液 及肠道菌 丛中可吸收成分 及其转化 特征 ,结合 药效学 的 结 果分离 中药 复方有效 成分… 】 。最近 ,越来越多 的研 究显示 ,许多复 方 中的天然成 分经过肠道 菌代谢后 才具有生物 活性 ,而代谢研 究法可
素 、原 儿茶 醛 、芍 药苷 等9 种成 分 ;对 茵 陈蒿 及其 复方 进 行 的血
巨大挑 战 。中药 复方 药效 物质基 础研 究传 统使 用 的方法 主要 为拆 方
研 究法” 。 和 整方研 究法 1 ,并取得 了一定 进展 。随着科学 技术 的发
展 ,近年来一些 新方法逐渐 应用于复方 效应物质基础研 究之 中。本文 对该领域 的十年来研究现状进行 了综述 ,并对其发展进行展 望。 1 代谢 研究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