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三章 铸造方法及其发展解析
古代铸造技术的发展

古代铸造技术的发展“铸造”一词最初出现于《周礼》中,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古代铸造技术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演进密不可分,对于古代农业、生产和军事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
本文将从古代铸造技术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技术特点等层面,对古代铸造技术进行探讨。
一、古代铸造技术的历史背景铸造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繁荣时期。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的夏王朝时期就有了青铜器的使用。
铸造技术在殷周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个时期的铸造技术基本上都是以青铜器为主。
随着材料科学、冶金学和金属加工技术的发展,铸造技术也不断地得到完善和提高,炼铜、炼铁等技术的出现为铸造技术的推进提供了技术保障,使得铸造技术逐步实现了从工艺学到技术学的转变。
二、古代铸造技术的发展过程古代铸造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历史变迁。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材料及铸造方式展开古代铸造技术的历程。
1. 青铜器的铸造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铸造技术的代表。
在铸造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金属的制备和铸造工艺的控制。
如何精准控制铸造温度、保持金属的质量、制作成型器具及铸造件的加工磨制等诸多方面都考验着古代铸造工匠的智慧和技术水平。
铸造青铜器至少需要有十余种材料,其中包括铜、锡、铁、铅、锑等。
除此之外,铸造时要控制好铜合金的成分比例和铸造温度,才能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
2. 铁器的铸造随着铸铁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铁制品逐步代替了青铜器成为了古代冶炼和生产的主流。
其中铸铁技术在铁器生产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铸铁技术是青铜器技术的发展延伸,对于催生古代属于工业化生产的生产阶段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
铸铁技术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冶炼技术的新阶段——炼铁阶段的开始。
3. 瓷器的烧制中国的瓷器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古代在陶制品的基础上,发展了名声世界的瓷器。
瓷器的生产与制造工艺早在宋代就已经非常成熟。
何为瓷器?瓷器是一种以法兰石墨、正长石、石英和白云石等为主要原料烧制而成的陶器,这种陶器的摩擦系数极低,构成非常致密,逐渐被人们所喜爱。
铸造基础知识

铸造基础知识铸造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它通过将液态金属注入模具中,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具有特定形状和性能的铸件。
铸造技术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汽车零部件到航空航天部件,从机械制造到艺术雕塑,都离不开铸造工艺。
一、铸造的分类铸造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砂型铸造、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等。
砂型铸造是最传统也是应用最广泛的铸造方法。
它以砂为主要造型材料,制作铸型。
砂型铸造成本低,适应性强,可生产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铸件,但铸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相对较低。
熔模铸造则适用于生产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的小型铸件。
它首先用易熔材料制成模样,然后在模样上涂挂耐火材料,经过硬化和干燥后,将模样熔去,形成铸型。
熔模铸造的铸件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但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金属型铸造采用金属模具进行铸造,模具可以反复使用,生产效率高,铸件的组织致密,力学性能好。
但金属型铸造的模具成本高,且不适合生产形状复杂的铸件。
压力铸造是在高压下将液态金属快速压入模具中成型。
这种方法生产效率极高,铸件精度高,表面质量好,但设备投资大,主要用于生产薄壁、形状复杂的有色金属铸件。
二、铸造工艺流程无论采用哪种铸造方法,其基本工艺流程都包括模具制造、熔炼金属、浇注、凝固冷却和铸件清理等环节。
模具制造是铸造的关键步骤之一。
模具的质量和精度直接影响到铸件的质量和尺寸精度。
在制造模具时,需要根据铸件的形状和尺寸要求,选择合适的造型材料和制造工艺。
熔炼金属是将原材料(如金属锭、废钢等)加热至液态,并调整其化学成分和温度,使其符合铸造要求。
熔炼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化学成分和杂质含量,以保证金属液的质量。
浇注是将熔炼好的金属液倒入模具中。
浇注的速度、温度和方式都对铸件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过快或过慢的浇注速度可能导致铸件出现缺陷,如气孔、夹渣等。
在浇注完成后,金属液在模具中逐渐凝固冷却。
凝固过程中的冷却速度会影响铸件的组织和性能。
合理控制冷却速度可以获得理想的组织和性能。
《铸造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特种铸造
特种铸造是一种特殊的铸造方法,它 使用非传统的方法和材料来生产铸件 。
特种铸造的缺点是成本较高,技术要 求较高,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
特种铸造的优点是可以生产出传统铸 造方法难以制造的复杂、高性能的铸 件,同时还可以提高铸件的质量和性 能。
铸造工艺流程
铸造工艺流程包括熔炼、 浇注、冷却、落砂、清理
等步骤。
浇注是将熔化的金属液注 入模具中,形成铸件。
落砂是将凝固后的铸件从 模具中取出,并进行清理
和加工。
熔炼是将金属加热至熔化 成液态,然后进行精炼和
除渣。
冷却是指铸件在模具中冷 却凝固的过程。
清理是去除铸件表面上的 残渣和毛刺,保证铸件的
质量和外观。
PART 04
铸造缺陷与质量控制
REPORTING
脱模剂
用于使铸件易于从铸型中 脱出,如石墨粉、滑石粉 等。
PART 03
铸造工艺
REPORTING
砂型铸造
砂型铸造是最常见的铸造方法 之一,它使用砂型作为模具来 生产铸件。
砂型铸造的优点是成本低、工 艺成熟、适用范围广,可以生 产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铸件。
砂型铸造的缺点是生产周期较 长,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完 成一个铸件,且生产效率相对 较低。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铸造技术的未来展望与挑战
智能化铸造
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铸 造工艺相结合,实现铸造过程的 智能决策和自动化控制,提高生
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绿色铸造
发展环保、节能、低碳的铸造技 术,降低铸造过程的环境污染和
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性能材料铸造
研究和发展高性能、高强度的新 型铸造材料,满足高端装备和新
金属铸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金属铸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金属铸造技术已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技术。
铸造技术是一种以熔化金属为原料,通过铸模的方式制作出各种复杂零部件的工艺。
本文将从铸造技术的历史、分类、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应用等几个方面来介绍金属铸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一、铸造技术的历史早在公元前3500年,人类就已经开始使用了黄铜铸造技术,制造出各种器具和武器。
在此后的几千年中,人类逐渐发掘出了更多的金属资源,也开始了更加复杂的铸造工艺,这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在工业革命时期,铸造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改善,不仅提高了铸件的精度和质量,还加快了生产速度,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二、铸造技术的分类铸造技术主要分为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失重铸造、熔模铸造等几种类型。
其中,砂型铸造是最常用的一种,它的原理就是将熔化的金属浇注到砂型中,然后冷却固化,最后取出铸件。
除了砂型铸造之外,其他类型的铸造技术都需要特殊的模具和设备。
三、铸造技术的发展在铸造技术的发展历史中,工艺的改进和技术的创新一直是不断进行的。
比如,在砂型铸造中,随着砂型技术的进步,以及采用数控机床和压力机等先进设备的使用,使得铸件的制作更加精确,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在金属型铸造方面,采用快速凝固技术和真空冷却技术等,可以提高金属的冷却速度,从而获得更高的强度和硬度。
四、铸造技术的现状在当今的工业生产中,铸造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航空、汽车、机械制造等行业,都需要大量的铸造件来支撑生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工艺的改进,铸件的质量和精度也有了大幅提高,这也推动了铸造技术在这些行业中的广泛应用。
五、铸造技术的未来应用未来,随着3D打印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铸造技术的应用也将发生一些改变。
例如,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快速加工出各种形状的模具和铸模,使得铸造工艺更加精确和高效。
而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和模拟等手段,更好地控制铸造过程,从而改善铸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铸造工艺基础分解.pptx

第15页/共39页
影响凝固的主要因素
*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
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越小, 凝固区域越窄,越趋向于逐 层凝固。在铁碳合金中普通 灰铸铁为逐层凝固,高碳钢 为糊状凝固。
*铸件的温度梯度:
在合金结晶温度范围已定的
前提下,凝固区的宽窄取决于
铸件内外层之间的温度差。若铸件内外层之间
的温度差由小变大,则其凝固区相应由宽变窄。
第8页/共39页
铸造工艺基础
5.1 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
充型能力的概念:
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 获得尺寸精确、轮廓清晰 的成型件的能力
充型能力 不足
浇不足
冷隔
夹砂
气孔
夹渣
气孔缺陷
10/9/2024 11:53 AM
第9页/共39页
合金的充型能力
测试合金充型能力的方法:
如右图,将合金液浇入铸型中, 冷凝后测出充满型腔的式样长 度。浇出的试样越长,合金的 流动性越好,合金充型能力越好
L
L+A
A
Ld
F+A
P L'd
金属的液态成形 (铸造) 概述:铸造的优缺点
10/9/2024 11:53 AM
第7页/共39页
铸造
第5章 铸造工艺基础
教学内容
5.1液态合金的充型 5.2 铸造合金的凝固与收缩 5.3 铸造内应力、变形与裂纹
5.4 铸件的气孔与偏析(自学) 液态合金的工艺性能
教学要求:
5.2 液态金属的凝固与收缩
5.2.1 铸件的凝 固
在铸件的凝固过程 中,截面一般存在三 个区域,即液相区、 凝固区、固相区。对 铸件质量影响较大的 主要是液相和固相并 存的凝固区的宽窄。 铸件的凝固方式就是 依 据 凝凝固固区方式的有宽:窄 来 划 分 的逐。层凝固
铸造方法及其发展

铸造方法及其发展
铸造是一种常见的制造技术,利用熔融的金属或合金将其倒入模具中,然后冷却凝固,最终得到所需的铸件或零件。
铸造方法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传统的手工铸造,半自动铸造和全自动铸造。
传统手工铸造是最古老的铸造方法之一,要求铸造工人亲自动手进行模具制备、材料
熔炼和浇铸等各个环节。
这种方法工艺简单,但生产效率低下,且易受到人为因素的
影响,品质难以保证。
半自动铸造方法在手工铸造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引入了一些机械设备来提高生产效
率和质量稳定性。
例如,机械搅拌技术可以更均匀地混合金属材料,机械浇注装置可
以更准确地控制铸造过程,减少人为误差。
全自动铸造则将机械化技术发挥到了极致。
自动化控制系统、机器人和计算机辅助设
计软件等设备和技术的引入,使得铸造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了高度自动化。
例如,在
模具制备过程中,采用了精密数控机床和电火花加工技术;在浇注过程中,利用了智
能铸造系统和自动浇注机器人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艺的创新,一些新型铸造方法也不断涌现。
例如,粉末
冶金铸造技术利用金属粉末穿过高能束的瞬间加热、熔化和快速凝固,实现了金属部
件的高效制备。
激光三维印刷技术则将激光束通过计算机控制逐层烧结固化材料,形
成复杂的金属构件。
总体来说,铸造方法的发展既体现了人们对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的不断追求,也体
现了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推动作用。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
不断发展,铸造方法还将继续迎来新的突破和进步。
铸造概述PPT课件

由于铸件结构不合理、浇注温度过低或冷却 过快等原因引起。
缺陷预防措施和补救方法
预防缩孔与缩松措施
改进铸件结构、降低浇注温度、 增加冒口补缩等。
预防裂纹措施
改进铸件结构、提高浇注温度、 控制冷却速度等。
预防气孔措施
控制型砂水分、烘干型芯、降 低金属液含气量等。
预防夹渣措施
提高型砂质量、改进浇注系统、 降低金属液含渣量等。
节能技术
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可以降低铸造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性能。
绿色材料
开发和应用绿色材料,如可再生材料、低污染材料等,可以减少 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促进可持续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02
个性化定制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将成为未来铸造发展的重要趋势 之一。通过数字化技术和3D打印技术等手段,可以实现快速、灵活的 生产个性化产品。
铸造概述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铸造基本概念与分类 • 铸造材料选择与性能要求 • 铸造工艺流程及关键环节 • 典型铸造方法及设备介绍 • 铸件缺陷分析与防止措施 • 现代铸造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铸造基本概念与分类
铸造定义及作用
铸造定义
铸造是一种通过熔化金属或非金 属材料,并将其倒入模具中冷却 凝固,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性能 的工件的加工方法。
清理与检验标准
清理操作
去除铸件表面的型砂、芯砂、浇口、冒口等多余部分,使铸件表 面达到规定的粗糙度要求。
检验项目
对铸件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等 检验项目,确保铸件质量符合要求。
检验标准
根据铸件用途和重要性,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和质量等级要求,对 不合格的铸件进行返工或报废处理。
铸造的历史分类及发展趋势

医疗器械:铸造用 于制造医疗器械的 关键部件,如人工 关节、牙科器械、
手术器械等
艺术品和工艺品: 铸造被广泛应用于 制造各种艺术品和 工艺品,如铜像、 铜器、铸铁门窗等
这只是铸造应用的 一小部分,实际上 铸造工艺在各个行 业都有着广泛的应 用,为各种产品的 将液态金属倒入砂型中,经过冷却凝固后得到所需形状的成型工艺。砂型 铸造是最常用的铸造方法之一,适用于制造各种大型和中小型铸件
压力铸造:在高压下将液态金属注入模具中,经过冷却凝固后得到所需形状的成型工 艺。压力铸造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高品质等优点,适用于制造高精度、复杂形状的 铸件
失蜡铸造:将液态金属倒入蜡模中,经过冷却凝固后得到所需形状的成型工艺。 失蜡铸造具有高精度、高表面质量、低气孔率等优点,适用于制造高要求的铸件
铸造在各领域的常见应用
汽车工业:铸造用于制造汽车发动机、底盘部件、车轮、制动器等关键零部件
航空航天工业:铸造在航空航天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用于制造发动机零部件、涡 轮叶片、航空航天结构件等
电力工业:铸造用于制造电力设备和输电线路的关键部件,如发电机转子、变压器壳 体、电线电缆支架等
建筑工业:铸造用于制造建筑材料和装饰品,如铸铁门、栏杆、铸铁排水系统等
XXXXXX
铸造的历史、分 类及发展趋势
铸造是一种将液态 金属或其他材料倒 入模具中,经过冷 却凝固后得到所需
形状的成型工艺
铸造的主要发展阶段
古代铸造: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等文明已经掌握了铜和铁的铸 造技术。古代铸造主要使用砂型和石膏模具,通过熔化金属并倒入模具中,制造各种器物和 武器 中世纪铸造:在中世纪,铸造技术逐渐传播到欧洲。铸造工艺得到了改进和提高,尤其是对 铁的铸造技术的发展。中世纪铸造主要使用砂型和泥炭模具,用于制造农具、武器和建筑材 料等 工业革命铸造:18世纪的工业革命推动了铸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的材料,如钢和铸铁的 广泛应用,使得铸造工艺得到了革命性的改进。铸造设备也得到了改进和自动化,提高了生 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现代铸造:20世纪以来,铸造工艺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创新。新的材料,如高温合金、复合 材料等的应用,推动了铸造工艺的发展。新的铸造方法,如失蜡铸造、熔模铸造等的引入, 提高了铸造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通过表面涂覆合金元素
三、气化模铸造
用泡沫‘塑料制造模型后不取出模样,浇 注金属时模样气化消失,获得铸件
1. 模样的制造
1)加工成形 用手工或机械加工预制出 各个部件,再经粘结和组装成形 2)发泡成形 聚苯乙烯颗粒在金属模内 加热膨胀发泡成形
2. 特点
不必起模和修型,工序少,生产率高,
1. 覆膜砂的制备
覆膜砂由原砂、粘结剂、硬化剂、附加物
等组成
覆膜砂的混制:热法
1. 壳型制造过程
翻斗法
2. 特点及应用 1)耗砂量少 2)能获得尺寸精确的壳型,无需捣砂 3)铸件表面光洁,壳型透气性好 4)壳型强度高,铸件废品率低 5)生产率高,易于实现机械化 6)劳动强度低
§3—3液态成形新工艺
增大内应力和开裂倾向,还使铸件
取出难度增大 铸件强度足够的前提下,应及早 开型取件
(4)提高浇注温度和防止铸铁件产生白 口 因导热能力强,浇注温度比砂型适当高 防止白口组织产生:铸件臂厚应大于15mm
3. 金属型铸造的优缺点
●可一型多铸,节省造型材料 ●工艺简便,易于实现自动化 ●铸件精度高,表面光洁,力学性能好 ▲费用高;无透气性 ▲冷速快,不宜铸造结构复杂、大型、薄 壁件 ▲铸型寿命低;灰铁件易产生白口组织
第三章液态金属的成型方法
两类: 重力作用下的成型方法 外力作用下的成型方法 按工艺方法不同: 砂型铸造 特种铸造
§3—1砂型铸造
在砂型中生产铸件的方法 1.常用砂型 (1)湿砂型 不经烘干可直接浇注
(2)干型(干砂型) 高粘土含量;强度、透气性高 (3)表面干型 将型腔表层进行干燥 兼有湿砂型和干砂型的优点 (4)化学硬化型 靠型砂自身的化学反应硬化
五、陶瓷型铸造
将液态金属浇入陶瓷型中成形的方法
1. 工艺过程
砂套造型→灌浆与胶结→起模与焙烧→烧
结与合箱→浇注
2. 特点及应用
1)陶瓷型的高温变形小,铸件的尺寸精度 高,且陶瓷耐高温,可浇注高熔点金属 2)适合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3)铸件大小不受限制
六、壳型铸造
用酚醛树脂砂制造薄壳砂型的铸造方法
四、离心铸造
将金属液浇进高速旋转的铸型内,使之在离心力作
用下充型并凝固。
1. 离心铸造机 有立式和卧式 图
立式:垂直轴旋转。因液体自重,壁厚不均 多用于高度小于直径的环类 卧式:壁厚均匀。多用于管类、套筒类
离心铸造机
卧式
立式 成型件
2. 特点 1)在离心力作用下,由外表面向内表面顺 序凝固,缺陷少,组织致密,性能好 2)生产管状铸件时,不用型心,工艺简化 3)便于生产双金属铸件 缺点:设备投资大 内表面粗糙且尺寸不易控制
(5)浇注与清理 浇注:宜趁热浇注,以便获得表面清晰 的精密铸件 清理:用喷砂、抛丸等清除表面及内腔 的残壳,粘砂等,获得表面光洁 的铸件
2. 特点及应用
1)铸件精度高,表面光洁 2)可铸出形状复杂的薄壁件 3)适用于各种合金 4)生产批量不受限制 缺点:工序复杂,周期长, 原材料价贵,铸件成本高 铸件不能太长太大,否则蜡模变形 应用:高熔点难以加工的铸件
一、挤压铸造
简称挤铸 1. 原理 2. 特点 ●铸件致密 ●无浇口 ●铸件尺寸较大、较厚时,液流所受阻力 小 所需压力比压铸小 缺点:液体金属于铸型接触紧密且停留时 间较长, 故应用水冷却铸型
二、 快速凝固技术
1. 特点、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以大于105/s的冷速,或数米/s的固液界面 快速冷却—非平衡凝固 亚稳相,晶粒细小 非晶
二、熔模铸造
将液态金属浇入由蜡模熔失后形成的中空
型壳中成形,从而获得精密铸件的方法
1. 工艺过程 制造压型,蜡模,制壳,脱蜡,焙烧,浇 注
(1)制造蜡模 ①制造压型 压型是用于压制蜡模的模具 材料:大批量时,可用钢、铝合金 小批量时,易熔合金,环氧树脂,石膏等
制作过程:a)机械加工压型
b)易熔合金压型
三、压力铸造
简称压铸 将液态金属在一定压力作用下注入铸型 型腔并在压力下凝固 高压、高速是它的最大特点
1. 压铸机
压铸机组成:压射机构和合型机构组成 分类:冷室压铸机 热室压铸机
2. 特点
优点:1)铸件精度高,表面光洁 2)可铸出形状复杂的薄壁件 3)组织致密,机械性能好,缺陷少 4)生产率高 缺点:1)设备投资大 2)气体难排除,皮下易产生小气孔 3)因铸型寿命,适宜于低熔点合金 4)铸件尺寸不能太大
②制造蜡模
蜡料熔化后注入压型内,凝固后取出
③装配成蜡模组
为提高生产率,减少直浇道损耗,将多个 蜡模组焊在一起,一次浇出多个铸件
(2)制壳 在蜡模组上涂挂耐火材料层,以制成较坚固 的耐火型壳 过程:浸涂料→撒砂→硬化、风干 需要重复4~6次 (3)脱蜡 将有型壳的模组浸泡于热水中,使蜡料熔化 上浮脱除 (4)焙烧 放入加热炉中(800~950℃) 彻底去除水分、残余蜡料、硬化剂
强度高,生产率高
2. 常用造型方法 (1)手工造型 (2)机器造型
§3.2 特种铸造
与普通砂型铸造有区别的铸造方法 不同铸造方法各有其优越之处 一、金属型铸造 在重力作用下,将液态金属浇入金属型, 获得铸件 金属型可以反复使用,又称“永久型铸造”
1. 金属型
材料:多采用铸铁,其中多用灰铁
铸件性能要求高时,用耐热铸铁、
铸钢等 无透气性
结构:水平分型、垂直分型、综合分型
其中垂直分型应用最广
特点:导热性好,浇道截面积大
无透气性
2. 工艺特点 (1)铸型必须预热
因金属型导热性好
(2)型腔须喷刷涂料 以保护其免受金属液直接冲蚀和热击 调节铸件各部分的冷速 特殊涂料还可赋予铸件某些特殊性能
(3)控制开型时间 铸件在金属型内停留越久,收缩越大
形状可复杂,劳动强度低
缺点:气化时污染环境,工件含有渗碳
应用:几乎不受铸件结构、尺寸、重量、 批量和合金种类的限制。特别适用于形 状复杂铸件的生产
合金性能特点
1)强度提高
2)塑性提高
3)耐磨性提高
4)耐蚀性提高
2. 快速凝固工艺
1) 雾化法 雾化为细小的熔滴颗粒,快凝,粉末 或,雾化,喷射,沉积 2.)液态急冷法 将液态金属喷到急冷板或转动的辊轮上 获得箔或丝
3)束流表层急冷法 用激光束快速加热金属表面,熔化 用自淬火作用快冷
①只改变组织结构,不改变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