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新添回民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教案3 新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者通过了解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2.培养环保意识,认识保护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学习者通过学习植物茎的输导功能,认识到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者在生活中关注植物保护,积极参与绿化行动,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植物茎的基本结构,包括木质部、韧皮部和形成层等,重点讲解导管和筛管的特点、分布及功能。
2.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观察植物茎的实物模型和显微镜下的横切面,认识导管、筛管等输导组织。
3.教师通过实例和图片,阐述导管和筛管在植物体内的水分、养分输导过程,加深学生对植物茎输导功能的理解。
-学习者通过讨论、分享,相互学习,提高表达和倾听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学习手段,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植物茎的输导功能。
-学习者通过观看视频、查阅资料,拓宽知识视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作业要求:
1.完成作业时,注意保持图文并茂,清晰展示观察结果和思考过程。
2.科普短文、资料汇编和倡议书要求语言表达准确、规范,注重逻辑性和说服力。
3.家长协助的实验作业,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教师发放植物茎横切面的图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下任务:
-标注图片中的导管、筛管等输导组织。
-描述导管和筛管在植物体内的水分、养分输导过程。
2.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茎的输导作用和贮藏作用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茎的输导作用和贮藏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包括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韧皮部。
(2)掌握导管和筛管的功能,能解释它们在植物体内的输导作用。
(3)理解植物茎的贮藏作用及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利用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认识,提高学生保护植物、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及功能。
(2)导管和筛管在植物体内的输导作用。
(3)植物茎的贮藏作用及其在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1)导管和筛管的结构和功能。
(2)植物茎贮藏作用的机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具:(1)茎的结构模型或实物。
(2)导管和筛管的图像或模型。
(3)实验材料和器材。
2. 学具:(1)笔记本。
(2)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的掌握情况。
(2)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茎的输导作用和贮藏作用。
2. 教学新课:(1)讲解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包括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韧皮部。
(2)讲解导管和筛管的结构和功能,解释它们在植物体内的输导作用。
(3)讲解植物茎的贮藏作用及其在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3. 课堂互动:(1)提问学生关于茎的输导作用和贮藏作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疑问。
4. 实验与探究:(1)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理解和验证茎的输导作用和贮藏作用。
5. 总结与反思:(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作业布置1. 绘制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图,并标注各部分的功能。
七年级生物上册《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教案解析

七年级生物上册《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教案解析。
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是七年级生物上册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这个概念对于学习植物生长、发育及其环境适应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七年级生物上册《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教案进行解析。
一、教材分析七年级生物上册《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教案,主要介绍了植物茎的基本结构和输导功能。
包括植物茎的主要构成部分——细胞、组织、器官等;茎的分类、功能以及组成结构;茎的生长形态及其适应环境的变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程内容属于植物学中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植物的结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涉及的知识点包括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组织的类型,以及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器官的作用及功能等。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理解植物茎的基本构成及其组成结构,能够区分茎的不同种类和功能;2.理解植物茎的输导功能,包括物质的运输、水分的吸收、营养物的转运等;3.能够分析植物茎的生长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展示茎的不同种类和功能,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茎的构成和运输功能;2.理论讲解法:通过讲解植物细胞和组织等基本知识,让学生深入地理解物质的输导过程;3.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实验及操作,让学生了解植物茎的生长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变化;4.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思考能力,分析植物茎的各种运输功能及其机制。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主观评价:学生对课程的反应和课堂表现;2.客观评价: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课堂测试、综合素质评估等多个方面的考核,评价学生对于本节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成果。
总体来讲,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也突出应用价值的培养。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们不能局限于课堂成绩的评估,也应注意学生的综合素质、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植物茎的输导功能》优秀教案

植物茎的输导功能一、教材分析:“植物茎的输导功能”主要通过对观察实验的分析理解茎具有输导功能;了解保护树皮的意义及茎具有贮藏生殖等的作用。
通过设计茎的输导功能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及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茎的输导功能”,引导学生懂得爱护树木、保护树皮的重要性,进而进行化美化、保护树木的思想教育。
二、学情分析:本节的重难点是导管和筛管的输导作用,为了有效地突破此知识点,在课前布置学生预做教科书70页“茎的输导功能”实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七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但他们往往不能完整的归纳出观察到的现象,作为教师应该在实验过程中提示他们如何进行分析思考,在实验活动中学到相关生物知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能力目标:通过茎的输导功能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知道保护森林和爱护植物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与难点: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五、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课前自学并预做茎的输导功能的实验,课堂上分小组进行实验与观察、讨论、小结从而归纳出茎的输导功能,最后,通过引导学生谈收获进一步巩固新知、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六、教学方法:复习提问法、指导自学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提问法、归纳法和教师讲述等方法。
七、教学设想:课前布置学生预做茎的输导功能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课堂中学生可在进一步实验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思考题和小故事进行讨论、交流和回答,在教师的点拨下,能够正确得出茎的输导功能。
通过设置“谈收获”环节,可使教学三维目标重现。
八、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提前1—2天将一些木本植物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
2、带叶的枝条若干枝,剪刀,放大镜,导管和筛管模型。
3、生姜、马铃薯、大蒜瓣等实物。
4、多媒体课件。
3.5.4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导管是由一串高度特化的细胞组成,细胞壁木质化,具有很高的透水性。
-导管的方向是自下而上,与水分上升的方向一致。
3.筛管的功能与特点
-筛管位于韧皮部,负责有机物的运输。
-筛管是由许多筛管细胞组成的连续管道,细胞间通过筛孔相互连接。
-筛管的运输方向是自上而下,与光合产物的分配方向一致。
教学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体来说还不错。在知识方面,同学们掌握了植物茎的输导功能、导管和筛管的特点及功能等。在技能方面,通过实践活动,同学们提高了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情感态度方面,同学们对生物学科表现出了更浓厚的兴趣。
然而,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了提高今后的教学效果,我计划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观察报告是否详细记录了导管和筛管的结构。
-实验报告中是否准确描述了水分运输的过程。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和提交的作业,给予及时的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他们继续保持。
-对存在问题的学生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他们将探讨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的《3.5.4植物茎的输导功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发现植物是如何通过茎来完成水分和养分的运输,这是植物生长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1.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会先问大家:“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那么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将水分和养分从根部运输到其他部分的吗?”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引导大家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并自然地导入今天的主题。
-访问植物园或请教专业人士,了解更多关于植物茎输导功能的知识。
在拓展过程中,如果同学们遇到疑问或困难,可以随时向我寻求帮助。我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解答,助力同学们在课后拓展中收获更多知识。
七年级生物上册《3.5.4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教案详解

七年级生物上册《3.5.4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教案详解。
一、教学目标1.理解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是什么,其作用和意义。
2.掌握茎的解剖结构和组成。
3.理解植物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如何在茎中运输。
二、所需资源和方法1.课件:包括茎的结构,植物中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的过程,图像等。
2.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
3.实验器材:显微镜,样品床,手电筒等。
4.实验材料:叶子、茎和根,酒精、草莓汁等。
三、课程设计1.课前热身通过图片、试验和问题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让学生观察植物的图像,观察植物的叶子、茎和根等,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经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对植物的输导功能有一定的了解。
2.课堂教学2.1.茎的结构和组成通过课件,图像介绍茎部分的组成和结构;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茎的断面,了解细胞、组织、细胞壁的结构和作用。
2.2.植物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介绍植物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如何在茎中运输。
让学生观察实验,了解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过程。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茎的剖面,并实验比较不同的物质在茎的运输速度。
2.3.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茎的认知。
3.课堂总结通过课堂总结,回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1.学生可能没有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解决方案:通过图片、实验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实验器材使用不当。
解决方案:在实验前,仔细检查器材是否完好,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
教师也应该把这一点告诉学生。
3.学生可能对茎的结构和植物的运输过程了解不深入。
解决方案:通过清晰的课件,实验的演示以及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茎的结构和作用。
五、总结本文介绍了七年级生物上册《3.5.4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教案详解。
通过对内容的介绍,读者对茎的结构和作用,以及植物中水分和营养物质如何在茎中运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文章也提到了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些都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七年级生物上册《3.5.4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3.5.4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植物茎的输导功能。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水分和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及机制。
二、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茎的主要结构,并掌握其功能。
2.学会水分和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和机制。
3.学会观察植物茎的解剖构造,并理解其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1.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
2.水分和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和机制。
3.观察植物茎的解剖构造,并理解其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四、教学难点1.掌握水分和营养物质运输的原理和机制。
2.理解植物茎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植物茎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并掌握水分和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和机制。
2.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能够观察植物茎的解剖构造,并理解其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六、教学过程1.教学准备:•准备植物茎、刀具、显微镜、盐水和墨汁等实验工具。
•写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2.导入学习:•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调查学生对植物体结构的了解程度。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3.知识讲授:•讲解植物茎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并掌握水分和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和机制。
•在讲解之间,可以通过问答等形式与学生互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
4.实验操作:•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茎的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和器官等。
•制作salt-ink涂层,通过实验观察水分和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和机制,理解植物茎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
5.学生总结:•让学生通过本课的知识点,总结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可以通过手抄笔记或课堂笔记的方式,记录本节课的内容。
七、教学评价1.学生评价:•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询问学生对本节课教学效果的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学科知识掌握程度、教学方式、讲解内容等。
2.教师评价:•通过观察、听课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七年级生物上册《3.5.4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教案探究

七年级生物上册《3.5.4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教案探究】七年级生物上册的3.5.4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是一节涉及到植物茎的基本结构和运作机理的重要课程。
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探究植物茎在营养分子与水分输送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会了解到植物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
2.认识植物茎在维持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3.掌握植物茎的输导功能和吸水作用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教学内容】一、植物茎的结构1.植物茎的主要组成:表皮、木质部、韧皮部、中柱、髓腔。
2.每个部分的功能:表皮:防止水分和养分的蒸发;木质部:承受植物的重量,运输水分;韧皮部:保护木质部不受损伤;中柱:支撑植物;髓腔:储存水分。
二、植物茎的输送作用1.植物茎的输送作用:通过木质部运输水分和营养物质。
2.植物茎输送的原理:根、茎、叶之间交换水分、营养物质。
3.影响植物茎输送的因素:气温、光照、湿度、土壤水分等环境因素。
三、吸水作用1.吸水作用和生长发育的关系:吸水作用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2.吸水作用的原理:水分分子的扩散、渗透作用。
3.影响吸水作用的因素:温度、湿度、土壤养分等环境因素。
【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了解“植物茎的结构”1.查看一张植物茎的剖析图,询问学生每一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2.根据学生回答,呈现相关的例子或图片。
3.总结每个部分的功能。
二、介绍植物茎的输送作用1.概述植物茎的输送作用,强调它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2.通过图片和模型向学生展示植物茎的输送作用原理。
3.让学生思考,不同的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这些作用的。
三、解释植物的吸水作用1.简要介绍吸水作用和它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2.用贴纸和日记纸模拟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原理。
四、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植物茎的输送功能。
2.设计一些问题,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设计课堂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植物茎的输送功能和吸水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新添回民中学2012年秋七年级生物上册《植物
茎的输导功能》教案3 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说出枝芽的主要结构以及枝芽与茎的关系。
(重点)
2、区分木本植物茎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重点、难点)
3、通过茎的输导功能实验,说出各部分的作用。
情感性目标:
知道保护森林和爱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
重点与难点: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带有芽的枝条。
2、各种类型芽的挂图;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挂图。
3、锯成小段的椴树茎;茎的横切面玻片标本。
4、导管、筛管的模型。
5、提前1—2天将冬青、月季或其他木本植物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
6、康乃馨若干枝,刀片,放大镜。
7、FLASH:(1)茎的结构及作用;(2)枝芽的结构及与茎的关系。
8、视频:(1)茎;(2)年轮。
四、教学过程:
3.世界上体积最大的树是
生长在美国的一株巨杉,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枝芽发育成茎又称世界爷。
人们在它的树干下
部开了一个洞,可以通过汽车,
或者让四个骑马的人并排通过。
[提问]:从小资料中你发现
了什么问题?
[思考]:植物根吸收的水分
和无机盐是通过什么器官到达
枝叶的?
[提问]:这说明茎具有什么
功能?
[讲述]:在学习茎的功能之
前,我们先来认识茎。
茎是多数
植物地上部分的枝干,连接着根
和叶。
茎也称为枝或枝条,是由
芽发育而来的。
[出示]:带芽的枝条。
[自学]:P68页课文及枝芽
的结构示意图。
[思考题]:1.植物的主干和
侧枝都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
2.芽有几种类型?
3.枝芽由哪
些部分组成?它们将来发育成
什么?
[出示]:各种类型芽的挂
图。
[观察]:悬铃木的芽。
提出疑问:树为什么能长
得这样高大、粗壮?为什么巨
杉中间开洞,树却不会死亡?
迅速回答:茎。
输导功能。
带着思考题进行自学阅
读。
回答出植物的枝条无论
是主干和侧枝都由芽发育成。
说出芽有花芽、枝芽和混
合芽之分。
什么?内有什么结构?属于什么组织?
2.木质部使植物茎很坚硬,内有什么结构?属于什么组织?
3.位于中央颜色较浅的是髓,其细胞比较大,有什么功能?属于什么组织?
4.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结构叫什么?有什么特点?是什么组织?
[填空]:1.形成层的细胞分裂,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其作用是使茎逐年加粗。
2.草本植物茎不能像木本植物那样逐年加粗,我们可以推断,它没有什么结构?形成层。
[提出问题]:既然木本植物的茎每年都能加粗,你列问题。
1.保护,韧皮部,筛管,输导组织。
2.导管,输导组织
3.贮存营养,基本组织
4.形成层,有分裂能力,分生组织。
很多同学都想到了数年轮的办法。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能判断一棵大树的年龄吗?
[播放视频]:年轮
[计算]:请你算一算,据一位老护林员讲,一棵松树要生长30—40年,才能达到直径12cm,每年约长多少?
[提问]:从刚才的计算中,
了解到年轮的形成,明白年轮计算树龄的道理。
计算出每年约长0.3—0.4cm。
你体会到了什么?
[总结]:填表的方式小结茎的基本结构。
结构名称功能
树皮
内侧部
韧皮部
形成层
木质部
髓
明白保护森林、爱护绿色
植物的重要意义。
利用填表题巩固木本植
物茎的结构及功能。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第2课时)
茎的输导功能
实验:茎的输导功能
[提出问题]:在植物的茎
里,分布着许许多多的导管和筛
管,连接着根、叶、花、果实和
种子。
它们是植物体内运输水、
无机盐和有机养料的主要通道。
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
和无机盐是通过哪一种管道系
统运输的呢?
[自学]:了解本实验的目的
和器材及实验步骤。
老师在1—2天前就准备好
带叶的木本植物的枝条,浸在红
墨水中,上课时发下枝条。
[观察]:将枝条横切和纵
切,使用放大镜观察切面。
[想一想]:1.从茎的横切面
上看到染成红色的是什么形
状?是茎的哪一部分?其中有
什么结构?
2.从茎的纵切面上看到红
色的是什么?
3.叶脉变红色,说明了什么
问题?
4.该实验得到什么结论?
[出示]:导管的模型。
说明
在根的成熟区及其以上的部位,
有一些细胞上下相连的细胞壁
产生困惑,激发探究兴
趣。
阅读了解整个实验的过
程。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观察,并讨论思考题。
观察后直观发现木质部被染
成红色,木质部中有导管。
纵切面上发现许多红色
线纵行排列在木质部内,它们
是导管。
叶脉中有导管。
导管具有运输水分和无
机盐的功能。
(横壁)消失,细胞质和细胞核
消失,彼此上下连通成中空的长管,这就是导管。
因此,导管内的水便形成了上下贯通的水柱。
[出示]:带有瘤状物的枝条图片。
[讨论]:瘤状物形成的
发现导管壁形成各种花纹,有环纹、螺纹、梯纹等。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过程及原因?枝条产生瘤状物
说明了什么?
[结论]:韧皮部的筛管能输
导有机物。
[小故事]:明明的小表哥家
有一片苹果园。
秋天,他去苹果
园玩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趣
的现象。
苹果树干的树皮上都被
切了一刀(如下图),这是怎么
回事?
明明去问小表哥,小表哥说
了一席话,明明听得直点头,说:
科学种田真重要啊!你知道小表
哥是怎样解释的吗?
[解释]:在果树的主干的下
苹果树环割
部,适当地剥去一圈树皮,当年一般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这是因为经过环割的果树,由于有机养料不能向根部运输,而集中供给正在发育的花和果实所致。
由于残留着一部分形成层,它能逐渐形成新的树枝,第二年仍然可以正常生长,而不会死亡。
[讨论]:有人用铁丝固定在两棵行道树的树干上晾晒衣服,这种做法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