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不同类型地表沉积物粒度研究
三年高考地理(山东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内外力作用

三年高考地理(山东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内外力作用一.选择题(共2小题)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开凿在大泉河西岸第四级阶地的砂砾岩崖壁上(如图)。
崖壁最高达50m,洞窟主要分布在10~40m高度之间,一般为2~3层。
由于洞窟开凿和长期自然作用的影响,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
据此完成3~4题。
1.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崖壁,能够()A.降低开凿难度B.减弱风沙侵蚀C.减轻风化破坏D.方便生活取水2.与下层洞窟相比,对上层洞窟内壁画的破坏影响更大的因素是()A.构造运动B.太阳辐射C.大气降水D.人类活动二.解答题(共2小题)3.(2022•山东)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图1)。
乔治湖水位波动大,有时连年干涸,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图2)。
(1)指出与古河道形成有关的主要内、外力作用。
(2)说明图1中水系的演化过程。
(3)指出河流对湖区地下水补给的特点。
4.(2021•山东)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巴洛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如图),面积53.4km2。
主沟发源于哈巴雪山西侧,汇入金沙江一级支流冲江河,长度12.8km。
流域自上而下分为高山寒带峰脊区和宽谷区、温带窄谷区、亚热带低谷区。
该流域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其中海拔4200m以上的峰脊区年降水量超过1100mm。
2019年7月28日,峰脊区6小时降雨量达60.4mm,激发了特大规模降雨—冰川融水混合型泥石流。
(1)指出海巴洛沟流域形成泥石流的四类固体物质来源。
(2)分析海巴洛沟流域主沟道AB段、BC段和CD段地形对泥石流形成的作用。
(3)分析海巴洛沟流域泥石流对当地构成严重威胁的自然原因。
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之内外力作用(山东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小题)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开凿在大泉河西岸第四级阶地的砂砾岩崖壁上(如图)。
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地景观格局变化机理及荒漠化程度评价研究

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地景观格局变化机理及荒漠化程度评价研究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地景观格局变化机理及荒漠化程度评价研究摘要:荒漠化是一种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河西走廊地区作为我国最大的荒漠化区域之一,正面临着严重的荒漠化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的机理,以及对该区域的荒漠化程度进行评价。
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章: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地景观格局变化机理2.1 河西走廊土地利用变化与气候变化关系2.2 人类活动对河西走廊荒漠化的影响2.3 自然因素对荒漠化的作用第三章:河西走廊荒漠化程度评价研究3.1 评价指标选择3.2 数据获取与处理方法3.3 土地覆盖类型变化对荒漠化的影响分析第四章:案例分析4.1 研究区域介绍4.2 荒漠化土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4.3 荒漠化程度评价结果与分析第五章:结论与展望5.1 结论总结5.2 进一步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对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地景观格局变化机理的分析,发现了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对该区域荒漠化的综合影响。
在河西走廊荒漠化程度评价方面,选择了一系列评价指标,通过数据获取和处理方法计算出不同地区的荒漠化程度,从而为进一步的荒漠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案例分析发现,河西走廊荒漠化严重程度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加重的趋势。
大面积草原退化为荒漠的区域比例不断增加,土壤质量恶化,植被覆盖率明显下降等都是荒漠化程度加重的表现。
综上所述,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地景观格局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在综合控制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以及自然因素的基础上,加强荒漠化程度评价和科学规划,以实现荒漠化土地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荒漠化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机理、土壤侵蚀研究等问题,为荒漠化治理提供更有效的措施和方法综合分析了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地覆盖类型变化对荒漠化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是导致河西走廊荒漠化的综合因素。
疏勒河下游安西古沼泽全新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环境意义

【期刊名称】《沉积学报》
【年(卷),期】2006(24)5
【摘 要】通过对安西古沼泽沉积物沉积特征分析,粒度特征分析,孢粉分析并结合年代学资料,研究了安西古沼泽全新世古沼泽进退演化过程、疏勒河中下游河川径流量的变化及河西走廊西部地区古气候环境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晚更新世末至全新世河西走廊西部地区气候总体趋于暖湿,但气候冷干-暖湿波动频繁交替.安西古沼泽全新世沉积物4个粒度旋回: ①366~328 cm,328~294 cm;②294~240 cm,240~206 cm;③206~196 cm,196~148 cm;④148~54 cm,54~0 cm,可能代表河西走廊西部地区晚更新世末至全新世以来4个气候冷干-暖湿波动周期.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P534.63
【相关文献】
1.塔里木盆地东部晚更新世中期湖相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J], 苏静;刘懿馨;白友良
2.合肥市滨湖新区全新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J], 管后春;李运怀;刘正茹
3.疏勒河冲积扇全新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J], 毛洪亮;李云
【总页数】7页(P733-739)
【作 者】郑国璋;岳乐平;何军锋;王建新;张玉玲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710069;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山西临汾,041004;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科学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5;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710069;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科学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5;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系,西安,710069;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系,西安,710069;大庆石油勘探管理局钻井一公司,黑龙江大庆,163712
内蒙古额济纳旗松散沉积物的粒度分异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的开题报告

内蒙古额济纳旗松散沉积物的粒度分异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内蒙古中西部是中国的沙漠区之一,是全球最大的内陆沙漠——鄂尔多斯沙漠的一部分。
该地区的沉积物对我们了解该地区的地貌演化、气候演变、土地利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为了更好地研究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沉积物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本研究选择了内蒙古额济纳旗进行研究。
内蒙古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属于鄂尔多斯高原的东南边缘,是中、新生代以来各类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沉积物的重要堆积区。
该地区分布有很多湖泊、河流和沙丘,沉积物类型较为丰富。
研究该地区的沉积物粒度分异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演化、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分析内蒙古额济纳旗松散沉积物的粒度分异特征,并探讨其沉积环境。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在研究区域内采取多点采样,并运用粒度仪、显微镜等工具进行实验室分析。
2、粒度分析: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粒度分析,采用地球化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建立颗粒度分布曲线和粒度参数统计表。
3、统计分析:在了解颗粒度组成及其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对松散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因素进行探讨,统计分析颗粒度因素、变形指标、生物标志物等特性参数。
4、结果分析:结合实验结果和已有文献研究成果,总结内蒙古额济纳旗松散沉积物的粒度分异特征和沉积环境,为该地区的地质演化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野外采样:在研究区域内选取采样点,采集不同地层、不同类型的松散沉积物样品,同时记录采样点的地理位置和地层信息等。
2、样品制备:将采集的松散沉积物样品进行样品制备,去除其中的杂质,制成粉末状样品。
3、粒度分析:利用湿式法或干式法对样品进行粒度分析,采用地球化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统计分析:根据已有文献和实验结果,对松散沉积物的颗粒度组成、优势粒径等粒度参数、生物标志物、变形指标和颗粒形态等特性参数进行统计分析。
不同沉积环境下沉积物的粒度分形特征的对比研究_陈冬梅

文章编号:1000-6060(2004)01-0047-05不同沉积环境下沉积物的粒度分形特征的对比研究¹陈冬梅,穆桂金(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摘要:通过计算主要来自干旱地区已知成因环境的8组代表性沉积物的分维值,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沉积物粒度都能获得有实际物理意义的分维值,如塔克拉玛干沙漠风成砂、洛川马兰黄土及塔里木河洪泛平原沉积物的分维值都小于2,使其分维值失去了实际的物理意义,但是将分维值作为一种沉积物粒度分析参数,失去实际物理意义的分维值仍具有与部分传统粒度参数的相关关系;粒度分维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不同区域同种成因类型沉积物的分维值可能相差甚大。
将分维值与传统粒度参数进行对比:分维值(D)与平均粒径(Mz,换算成U值)可能存在有条件的弱相关关系,但并不总是前人所说的正比关系;分维值与标准偏差(R1)则明显呈正比关系。
关键词:分维传统粒度参数沉积环境中图分类号:P534.63文献标识码:A1引言自Manddelbrot创立分形理论以来,在地学中被广泛应用,揭示出了众多地理现象具有分形性质,海岸线的长度、矿产数量和矿石品位、地震频度和震级以及水系等。
近些年遥感技术也被应用于研究流域水系的分维,利用DE M数据源进行流域的分维估算112。
在研究自然界沉积物的粒度时,发现许多成因的沉积物的粒度也具有分形特征,如储集性砂岩112、断层碎屑132、冻土142、泥石流堆积物152、湖泊沉积物162等等。
粒度是碎屑沉积物的重要结构特征,是判断其沉积环境的良好标志。
前人多针对某一类成因或沉积环境的沉积物,讨论其分形特征,显然有许多不同成因和沉积环境的沉积物的分形性质缺少研究。
由于地理现象分维的普遍测算是当前地学中分形应用的首要任务,分形理论在地学中的应用还不够深入,基本上处于对地理现象分形性质的揭示阶段,分形的严格定义、分形无标度区间的严格界定以及进行地理现象分维计算的方法等仍是值得深入探讨和完善的172。
河西走廊地区石炭—二叠纪岩相古地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河西走廊地区石炭—二叠纪岩相古地理研究的开题报告1.选题背景:西北地区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其中河西走廊地区是煤炭资源储量较大、分布较广的地区之一。
在这个地区,石炭—二叠系煤系岩分布范围广、分布面积大,是开展煤田地质学和岩相古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区域。
研究该地区的石炭—二叠系岩相古地理,有助于深入了解该地区的煤炭资源分布与特点,为煤田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河西走廊地区的石炭—二叠系岩相古地理进行研究,探究该地区的煤田地质特点、地貌演化史以及岩相古地理发展过程,并进一步探讨其对煤田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的指导意义。
3.研究方法:研究中将通过田野地质调查及野外取样、室内分析鉴定等方式,对河西走廊地区的石炭—二叠系岩相古地理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及地质地球化学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综合解读。
4.研究内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石炭—二叠系岩相古地理研究:(1) 沉积物组成与沉积环境探讨:对石炭—二叠系煤系岩主要岩性和组成进行分析,探讨其形成环境及沉积类型。
(2) 岩相组合及沉积相研究:根据岩相组合特征,对石炭—二叠系岩相类型进行分类,探究其沉积相特点。
(3) 煤炭资源分布与形成条件探讨:通过对河西走廊地区煤田地质、地貌、气候等环境因素分析,探讨其煤炭资源分布以及形成条件。
5.预期成果:通过对河西走廊地区石炭—二叠系煤系岩的岩相古地理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成果:(1) 揭示石炭—二叠系岩相演化过程及沉积相类型。
(2) 探明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与形成条件。
(3) 为煤田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4) 对西北地区的煤田地质研究和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疏勒河冲积扇全新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疏勒河冲积扇全新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毛洪亮;李云【摘要】利用疏勒河冲积扇扇缘十道沟(SDG)剖面沉积物的粒度资料,通过粒度组成、粒度参数、频率累计曲线等粒度特征分析,探讨了疏勒河冲积扇扇缘沉积环境演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该剖面沉积物颗粒组成主要以粉砂、黏土为主,沉积环境变化频繁.根据粒度参数所反映的古环境意义,将整个剖面沉积序列划分为4个阶段:底部790~ 500 cm为河湖交替沉积环境,主要以湖沼相沉积为主;500~300 cm为河流相沉积;300~200 cm为河湖交替沉积环境;200 cm~0为河湖交替沉积环境.从而揭示了疏勒河冲积扇扇缘地区13.5 ka.B.P以来沉积环境的演化过程.这些结果对于了解河西走廊西段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化以及中国西北干旱区未来环境预测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矿产勘查》【年(卷),期】2019(010)004【总页数】7页(P749-755)【关键词】疏勒河冲积扇;粒度特征;环境变化【作者】毛洪亮;李云【作者单位】美丽华夏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76;湖北省地质局武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武汉43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河西走廊地处西北内陆干旱极干旱区,因其对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在全球环境演化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沉积物粒度参数能够反映沉积环境和物源信息,利用其特征来识别沉积环境,解释搬运沉积作用的动力情况,已经成为沉积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很多学者通过粒度分析对很多地区的河流、湖泊、海洋等的古环境和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赵强等,2003;高星等,2008;孙爱芝等,2011;卫艳等,2005;王君波和朱立平,2002;孙千里等,2001)。
本文旨在通过粒度参数特征分析反演出约13.5ka.B.P 以来疏勒河冲积扇扇缘地区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
疏勒河为祁连山西段汇水面积最大的一条常年有水河流,该河穿越北祁连山西端照壁山后,在阿尔金主断裂北侧山前平原,携带的大量碎屑沉积物质堆积形成疏勒河冲积扇(图1)。
河西走廊晚泥盆世地层中冥古宙碎屑锆石的发现

河西走廊晚泥盆世地层中冥古宙碎屑锆石的发现袁伟;杨振宇;杨进辉【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2(028)004【摘要】Two detrital zircons with the age of 3. 9Ca and 4. OCa have been dated from Late Devonian strata in Hexi Corridor by LA-ICP-MS method. They are both magmatic zircons and the Th/U ratios are 1.01 and 0. 58 respectively. Both zircons are enriched in heavy REE (HREE) compared to light REE ( LREE) and show a distinctive positive Ce. The 4. OGa zircon is with negative Eu while the 3. 9Ga zircon without negative Eu. Using the geothermometer-49Ti content of zircon, we calculated magmatic temperatures that were 792 ±36t (3. 9Ga) and 967 ±45---------(4.OCa) respectively. The 3. 9Ga zircon was analyzed for Hf-isotope: 176Hf/177Hfi =0. 280169, ehj(t) = -3. 6, tDM =4139Ma, tdmc =4319Ma. It is the first report of the >3. 9Ga zircons in Northwest China. The trace el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zircons prove that the crust may exist on earth in the Hadean. Further, Combined with previous paleontological and paleomagnetic result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exi Corridor might have the affinity with northwestern Australia in the Late Devonian.%河西走廊地区晚泥盆统中宁组地层中,利用LA-ICP-MS法测年获得了3.9Ga和4.0Ga两颗碎屑锆石,其Th/U依次为1.01和0.58,均为岩浆锆石.两颗锆石稀土元素呈轻稀土(LREE)亏损、重稀土(HREE)富集,均具有Ce正异常,其中4.0Ga锆石具有Eu负异常,3.9Ga锆石无Eu负异常.利用锆石中49Ti的含量计算原岩岩浆温度分别为792±36℃(3.9Ga)和967±45℃(4.0Ga).3.9Ga锆石获得原位Hf同位素结果,176Hf/177Hfi=0.280169,εHf(t)=-3.6,tDM=4139Ma,tDMC=4319Ma.这两颗>3.9Ga碎屑锆石为西北地区首次发现,其微量元素特征说明在冥古宙时地球上可能存在地壳;结合前人古生物和古地磁研究结果,说明河西走廊在晚泥盆世时同澳大利亚西北部可能具有亲缘性.【总页数】8页(P1029-1036)【作者】袁伟;杨振宇;杨进辉【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3;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3;中国地质科学院古地磁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3【相关文献】1.冥古宙的地层学属性:了解地球形成初期古地理背景和演变历史的重要线索 [J], 梅冥相2.冀东地区始太古代早期—冥古宙锆石发现 [J], 万渝生;董春艳;刘敦一;颉颃强;王惠初;刘守偈;初航;肖志斌;李源;郝光明;李鹏川3.扬子西缘东川落雪地区元古宙地层中3890 Ma锆石的发现 [J], 刘军平;熊波;李静;王小虎;胡绍斌;俞赛赢;张虎;杨爱平;吴清华4.分异的冲击熔岩席可能是冥古宙碎屑锆石的潜在来源之一 [J], GavinG.Kenny;Martin J.Whitehouse;Balz S.Kamber;夏群科5.分异的冲击熔岩席可能是冥古宙碎屑锆石的潜在来源之一 [J], 袁超;GavinG.Kenny;Martin J.Whitehouse;Balz S.Kamber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研究区域概况
研究 区域 南 自祁连 山北 麓 , 北 至居 延海 , 东起 民勤 县, 西至酒 泉 市 ( 见图 1 ) 。在 地 质 构造 上 属 于 阿 拉 善 地块 , 地 貌形 态缓 和 , 主要为 剥蚀低 山残丘 与 山间 凹地 相 间组成 , 第 四纪沉 积 物普遍 覆盖 于地 表 , 形 成广 泛分 布 的戈壁 滩 和腾格 里 、 巴丹 吉 林 沙 漠 。戈 壁 滩 由砾 石 和较 粗沙 粒组 成 , 主要 位 于 巴丹 吉林 沙 漠 和 腾格 里沙
气 的辐射平衡 , 而且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中起着
重 要 的作 用 , 既是 全球 气候 变化 的重要 驱 动 因子 , 同时
也受全球气候变化 的影响 , 是全球海 一 陆一 气耦合演 化 研 究 的关键 ¨ J 。 中 国西 北 地 区覆 盖着 众 多沙 漠 、 戈壁和冲洪积平原 , 不仅是主要 的沙尘暴源区 , 而且是 世 界上 最 大 的 大气 粉 尘 源 区 之一 I 9 j 。长 期 以来 , 包
粉尘是 大 气重 要 的组 成 成 分 , 其来 源、 特征、 变 化 规 律 与大 气环 流 和气 候 变 化 密 切 相 关 , 它 不 仅 影 响 大
特点, 近 年 来 被 广 泛 应 用 于 各 种 沉 积 环 境 研 究 当
中 埽 J 。通过测定沉积物粒度来识别沉积环境 , 解释
( 安 阳师 范学 院 资源环 境 与旅 游 学院 , 河南 安 阳 4 5 5 0 0 2 )
摘 要: 对 河西走廊 地 区的 戈壁滩 、 沙漠 沙、 河流和祁连 山袁层 沉积物样品进 行 了系统的粒度 分析 , 获得 以下认识 : ①细
粒沉积物粒度一般 由多个组分叠加构成 , 表 现为 多组分粒度 分布特征 , 表 明其 受控 于搬运介 质的性 质、 动 力强度和 搬运
采样点描述编号采样地点描述采样腾格里沙漠表面流动沙丘粗沙迎风坡采样腾格里沙漠半固定沙丘周围为矮小灌木丛腾格里沙漠固定沙丘细沙周围为高大灌木丛巴丹吉林沙漠流动沙丘粗沙迎风坡采样巴丹吉林沙漠半固定沙丘周围为矮小灌木丛巴丹吉林沙漠固定沙丘细沙周围为高大灌木丛戈壁滩沙丘取样起风时大量扬沙21gbt戈壁滩砾石荒漠起风时扬沙极少24syh石羊河流域水动力极强处河漫滩石羊河流域水动力一般处河漫滩石羊河流域水动力极弱处河漫滩黑河流域水动力极强处河漫滩黑河流域水动力一般处河漫滩黑河流域水动力极弱处河漫滩祁连山北麓坡积物13qls祁连山北麓黄土沉积物13jyh居延海西侧出露的雅丹地貌剖面ghjc河西走廊戈壁古洪积地貌剖面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按照戈壁滩沙漠沙河流祁连山种细粒沉积物类型分别分析其粒度多组分分布特征
第3 7卷第 7期
2 0 1 5年 7月
人
民
黄
河
Vo l , 3 7. No. 7
YELL0W RI VER
J u 1 ., 2 01 5
【 水土保 持 】
河 西 走廊 不 同类 型 地 表 沉 积 物 粒 度 研 究
张志 高 , 张宏 亮 , 刘青利 , 李 萍 , 常云霞
级物质 的原因。
关
键
词 :粒度 参数 ; 粉 尘源 区;干旱 区;河西走廊
文献标志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 1 3 7 9 . 2 0 1类 号 :P 5 1 2
间在 空间上是 有联 系的 , 且在 物质上具有继承性 ; 在祁连 山一 河漫滩一 戈壁 滩沙漠搬运 途径方 向上 , 细粒物质 逐渐被搬 运迁移 至黄土高原等地 区, 从 而 中值粒径和 平均 粒径 逐渐增大 ; ④ 西北地 区包括 巴丹吉林、 腾格里等 沙漠在 内的 戈壁 、 沙
漠地 区是 重要 的粉 尘源 区, 包括 冰川研 磨作 用、 山体剥蚀 作 用、 山前冲 洪积作 用等在 内的“ 高 山过程 ” , 是产 生大量粉 土
括 西北 三大 内 陆 盆地 ( 准 噶尔 、 塔里木 、 柴达 木 ) 在 内 的戈壁 、 沙 漠地 区被 认 为是 黄土 高原 的重 要 物质来 源 ; D e r b y s h i r e等 叫的研 究 表 明祁 连 山北 部 巨大 的 山麓 冲 积 扇是 黄 土 高原 西部 黄 土 的 主要 源 区 ; B o w l e r 等 认 为柴 达木 盆地 是 黄土 高原 的 重要 物 源 区 ; 张小 曳¨ l _ 认 为 中 国西 部沙 漠 和北 部沙 漠及 其邻 区是亚 洲粉 尘 和
黄土高原黄土的主要 源区之一 ; 孙继敏等 认 为蒙 古 国南 部及 与之 相邻 的包 括 巴丹 吉 林 、 腾格 里 等 沙漠 在内的戈壁 、 沙漠地区是黄土高原的主要物质来源 区, 包括 冰川 研磨 作 用 、 山体 剥蚀 作用 、 山前 冲洪 积作 用等
在 内 的“ 高山过程 ” 是 产 生 大 量 粉 土 级 物 质 的 原 因。
搬 运 和沉积 作用 的动 力状况 , 进 而获 取环 境信 息 , 已经 成 为环 境变 化 研 究 的 常 用手 段 之 一 _ 1 。不 同 的地 表 覆盖 类型 具有 不 同的释放 通 量和风 蚀程 度 - 2 7 ] , 因 此 笔者 通过 研究 西北 地 区河 西走 廊戈 壁滩 、 沙漠 、 石 羊 河 和黑 河河 漫滩 以及 祁连 山 区不 同地 表覆 盖类 型 的粒 度 差异 及其 空 间分布 特征 , 试 图揭示其 意 义 , 为 粉尘 的 堆积、 来源、 传输机 制 以及环 境效 应等 研究 提供 参考 。
漠的边缘。祁连山脉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 交界 地带 , 由多条 西 北一 东南 走 向 的平 行 山 脉 和 宽谷
组成 , 长近 1 0 0 0 k m, 属褶 皱 断块 山地 。该 区为典 型 的
方式等 因素 ; ② 沙漠沙、 戈壁 滩、 河漫滩表层 沉积 物样 品 以及祁连 山表土样 品在 中值粒径 、 偏度 、 分 选性等粒度 参数 上差
异 明显 , 可 明显 区分 , 沿祁连 山一 河流( 石羊 河、 黑 河) 一稳 定 戈壁 滩一 沙漠化 戈壁 滩一 沙漠方 向, 中值 粒径和 分选 系数 逐步增 大 , 偏度逐渐 向 负偏 发展 ; ③ 石羊河和黑河将物质从祁连 山搬运 至河漫滩 , 在洪 水条件下形成 广袤 的洪积平原 。 这 些平原在 干旱化的条件 下形成 了戈壁滩和腾格里 沙漠 与巴丹 吉林 沙漠 , 河漫滩、 洪积平原 、 沙漠 的带状分布是 近地 面风 对 山前 冲、 洪积物质 的风力分异的结果 ; 在搬运过程 中, 河漫滩 、 洪积 平原 、 沙漠 虽然都可 以作为粉 尘源区, 但这 些亚 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