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二高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汉语文试卷(B卷)
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高一汉语文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期末)试题

2016-2017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学段考试汉语文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 (选择题共32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9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威摄.(shè)冗.繁(rǒng)掳.去(lǘ)一字不漏.( lòu )B 喧嚣.(xiāo)垂涎.(xián)怦.然(pēng)苦思冥.想(mín)C诘.责(jié)撅.嘴(juē)惧惮.(dàn)流光溢.彩(yì)D深邃.(suì)馈.赠(kuì)修茸.(qì)黯.然失色(àn)2.下列词语中划横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A 侠义管辖惬意奇思遐想B 赡养善良擅长丧魂落魄C 污秽晦暗教诲独具慧眼D 褪色兑现蜕变脱口而出3. 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诸.如此类(众,各种)囫囵..吞枣(整个儿)油然而生.(产生)B.无人问津.(渡口)苦思冥.想(深沉)莫名.其妙(名誉)C.卧薪.尝胆(柴草)瞠.目结舌(瞪着眼睛)深不可测.(测量)D.不言而喻.(比喻形容)壮志未酬.(实现)烦琐之至.(最,顶)4.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C.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D.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愿为市.鞍马市:买东市.买骏马市:集市B.出郭.相扶将郭:外城释.担而立释:放下C.朔.气传金柝朔:北方道阻.且长阻:艰难D.军书十二卷...十二卷:十二本弛.担持刀弛:放下6.下面句式变换,改变了原意的一项是()A、他修好了那台电视。
→他把那台电视修好了。
B、他就是这样一个得理不饶人的脾气。
→得理不饶人,他就这脾气。
C、一大块面包一会儿就被他给吃了个精光。
→他一会儿就把一大块面包吃了个精光。
西藏林芝二高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藏语文试卷(B卷)

林芝二高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段高二年级藏文班汉语文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6页,三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考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并在指定的位置粘贴条形码。
3.所有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卡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48分)一.基础知识: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栈桥(jiàn)变更(gēng)褴褛(lǔ)别墅(shù)B.陶冶(zhì)阴晦(huì)獾猪(huān)秕谷(bǐ)C.折本(shé)廿年(gān)恣睢(suì)樵夫(jiāo)D.栅栏(zhà)反省(xǐng)五行(xíng)怂恿(sǒng)2.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燥动喧染泯灭歪门斜道B.闲弃防碍赔偿挺而走险C.怠工气概震憾默守陈规D.吝啬沉湎孱弱相濡以沫3.下列用横线连接的词,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 A.糟蹋——节约糊涂——明白迟疑——犹豫B.文雅——粗俗严寒——酷暑阴晦——阴暗C.兴隆——萧条失误——差错自恃——依仗D.凶猛——温顺愚蠢——机智损害——爱护4.下列各组词语全是贬义词的一项是( )A.死得其所地大物博自欺欺人沾沾自喜B.老奸巨猾翻云覆雨卓有成效口没遮拦C.自吹自擂对牛弹琴囫囵吞枣画蛇添足D.宽宏大量独具慧眼锐不可当愤世嫉俗5.下列各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践踏:比喻随意欺凌、摧残。
(新)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学段期末考试试题汉文班

林芝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段考试高一年级汉语文试卷(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 2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妖娆.(ráo)今朝.(zhāo)抛锚.(máo)窈窕.(tiáo)B.慰藉.(jì)坚贞.(zhēng)埋没.(mò)憧.憬(chōng)C.漫溯.(sù)斑斓.(lán)瞬.息(shùn)河畔. bàn)D.迸.裂(bèng)胜券.(quàn)皲.裂(jūn)假寐.(mèi)2.下列字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斟测透支醇美别出心载B.跻身憧憬尴尬呕心历血C.鸟娜淳朴班驳花团锦簇D.船弦参差譬如浮光掠影3.下列各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颜:脸上现出高兴的样子。
流光溢彩:流动光辉,散发光彩。
B.致意:表示问候之意。
宽宏大量:形容非常能宽容他人。
C.来之不易:很容易得到。
如痴如醉:形容非常沉迷。
D.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4.选出和“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 )A.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B.一路上,稻田绿、菜花黄、江水银,绘成了一幅幅田园巨画。
C.生命是一条河流,有奔腾也有平缓。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5.根据句子意思选出最恰当的一组()①农业发展了,才能地为工业生产提供各种原料。
②横亘新疆的天山,群峰巍峨,。
③六月是西藏旅游的黄金季节,各地游客地来到林芝。
A.源源不断绵绵不绝络绎不绝B.络绎不绝绵绵不绝源源不断C.源源不断络绎不绝川流不息D.络绎不绝源源不断川流不息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到会场我就看到无数面彩旗和一片兴奋的歌声。
B.科学家研制出的新型传感摄像机,可以探测到是否受测人在说谎。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汉文班).pdf

绝密★启用前 林芝市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卷(A)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徐再益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打开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也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
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甚至有人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
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吗?哲人的忧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
看看我们的互联网,微博是近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
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的同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正如学者所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地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
西藏拉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5-2016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学段考试汉语文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部分(本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汲.取(jí)胆.怯(qiè)胜券.在握(juàn)B、商酌.(zhuó)蓬蒿.(gāo)获益匪.浅(fěi)C、称.职(chèng)克.扣(kè)沥尽心血.(xuè)D、襁.褓(qiăng)淳.朴(chún)不可磨.灭(mó)2、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古木参天,竹林掩映,环境十分清幽静谧。
B、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序》是学习行书的首选字帖。
C、面对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我们坚定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念。
D、垃圾分类既能回收可再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环保,可谓两全齐美。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他的发明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所以被各大企业。
②在现实中盲目模仿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行为,说明他能力太低。
③分别在即,老师,我们如何才能报答您三年来的关爱?A、采用鉴赏无微不至B、采用鉴赏无所不至C、沿用鉴定无所不至D、沿用鉴定无微不至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近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均发表了措辞严厉的声明,敦促日本政府认清形势,悬崖勒马....,立即停止在钓鱼岛的一切侵权行为。
B、近二十年来,各种语文教学方法纷纷涌现,有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的却屡试不爽....,效果不尽如人意。
C、顾老板搞装潢发了财,就目中无人起来,待人接物总是侧目而视....,不屑一顾的样子。
D、苹果公司已于9月12日正式发布新一代iphone6手机,消费者却对此反应平平,由此可见,iphone系列已经不再是炙手可热....的电子产品了。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生命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收藏精彩,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成功失败,她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化学_图文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化学_图文一、选择题1.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氧 B.含有水蒸气的氢气通过浓硫酸C.引淡水浸泡盐碱地 D.向硝酸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2.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A.KNO3(NaCl):蒸发结晶后,洗涤干燥B.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C.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D.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的关系B.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C.MnO2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影响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A.A B.B C.C D.D4.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A.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水中加入KNO3固体B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 .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D .向一定量的MnO 2中加入H 2O 2溶液5.下列除杂方案中(括号中物质是杂质),正确的是( ) A .N 2(O 2):通过红热的木炭 B .烧碱(纯碱):加适量稀盐酸、蒸发 C .Cu (CuO ):加过量的盐酸溶液并过滤 D .NaHCO 3(Na 2CO 3):高温煅烧 6.如图所示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高于20℃以后,B 的溶解度比C 大B .10℃时,C 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 C .20℃时,A 、B 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 .35℃时,A 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7.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t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B .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甲物质的溶解度C .2t ℃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t ℃,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提纯甲8.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试剂或方法 A CO 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 和浓硫酸BKCl加入,加热C NaCl过量盐酸,蒸发D浓硫酸,干燥A.A B.B C.C D.D9.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为12.8 g,向剩余固体中加入200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08.4 g不饱和溶液。
西藏林芝二高_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汉文班)

林芝市二高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2学段考试高二年级汉文班语文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试卷和答题卡两大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时,请用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对应横线处,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说“孝”两千多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对师徒的对话,解开了人类这条河流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秘密。
徒弟子路在河边问道:“老师,我想听听您的志向。
”老师孔丘想了想,说了十二个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的这三句话,也可以用三个简单的字概括:老者安之,是孝;朋友信之,是信;少者怀之,是慈。
请注意,为什么孔子把孝而不是信、慈排在了首位?同样,为什么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也同样把孝称为百善之首呢?也许有人会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所以当然要孝敬老者。
然而此情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是如此,这一点不足以说明孝在中国具有至高地位,而且考古资料也表明“孝为首”的情况未必自远古就如此。
在已经发现的我国最早文字——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
我们不妨先看看荀子对人类生存处境的一段论述。
荀子认为,“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在力量、速度上都没有什么优势,却能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胜过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懂得群体合作。
人能做到群体合作,就在于每个人都知其本分,各行其正,各安其所。
所以,人不能无群,既在群体中,就不能不讲本分,否则,就不免会陷于纷争、动乱和瓦解。
无疑,为了群体的共存,人还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
孟子曾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西藏林芝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藏语文试卷

林芝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段考试高二藏文班汉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36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宝藏./矿藏.呼吁./长吁.短叹曾.祖/曾.经沧海B、湖泊./淡泊.铜臭./乳臭.未干记载./怨声载.道C、校.对/校.正角.逐/钩心斗角.参.加/参.差不齐D、熨.帖/熨.烫着.落/不着.边际慰藉./声名狼藉.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锤炼惯通媒界傅鸡之力B、嘈杂默契合睦老奸巨猾C 、褴褛稠密闲暇瞻前顾后D 、寒噤诠释通宵惊世该俗3、下列成语中,意义都相反的一组是()A、墨守陈规----标新立异安分守己----循规蹈矩B、阿谀奉承----刚正不阿不足为奇----屡见不鲜C、不胜枚举----屈指可数别具匠心----如法炮制D、毕恭毕敬----盛气凌人全神贯注----专心致志4、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亘古..(显著盛大的样子)出类拔.(高出)..(自古以来)未闻战功赫赫萃B、心有余悸.(因害怕而心跳)夙.(早)兴夜寐恬.(安然)不知耻C、彬彬..(文雅的样子)有礼玩.(玩耍)忽职守好高骛.(攀登)远D、名副.(符合)其实姗姗..(走路缓慢从容的样子)来迟毛骨悚然..(害怕的样子)5、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子的横线处,排序完全恰当的一项是()①摆动②黄青③明亮④昏黄⑤绿茵茵⑥洗淋春天,树叶开始闪出_____,花苞轻轻地在风中_____,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_____。
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_____,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_____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______的波浪。
A、④⑥③①⑤②B、②①④⑥③⑤C、④③①②⑤⑥D、②①③④⑤⑥6、下列各组词语感情色彩一致的一项是()A、提心吊胆目不暇接狼狈为奸B、自私自利转危为安壮志凌云C、至理名言沾沾自喜远见卓识D、虚怀若谷巧妙绝伦平易近人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突破下潜7000米的记录,使我国宾至如归....地跻身于世界深潜先进国家行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芝市二高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2学段考试高一年级汉文班语文试卷(B卷)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试卷和答题卡两大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时,请用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对应横线处,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3.选择题1-4题、6-9题、13—15题涂在机读卡上;其余的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墨鸭捕鱼的事了。
②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和最受污蔑的人。
③春节晚会上,赵本山等表演的小品《同桌的你》逗得观众捧腹大笑,在这笑声中,人们心中所有的烦恼、忧愁都。
A.盈利嫉妒付诸东流 B.盈利嫉恨烟消云散C.营利嫉恨烟消云散 D.营利嫉妒付诸东流2.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传世之作,曾入选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课本,历来为广大师生所喜爱。
B.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
C.《孔雀东南飞》是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使读者了解了刘兰芝、焦仲卿坚贞的爱情以及封建家长的罪恶。
D.能否发现并阐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规律,不是由个人身份决定的,关键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慎思明辨的求知方法去探索。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语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天山不仅给人一种稀有美丽的感觉,而且更给人一种无限温柔的感情。
,。
,;,。
人们会同时用两种甜蜜的感情交织着去爱它,既像男子依偎自己的恋人,又像婴儿喜爱母亲的怀抱。
①当它披着薄薄云纱的时候②有绿发似的森林③它像少女似的含羞④又像年轻母亲饱满的胸膛⑤当它被阳光照耀得非常明朗的时候⑥它有丰饶的水草A.③①⑤④⑥② B.③④①⑥⑤② C.⑥⑤④②①③ D.⑥②①③⑤④4.下列各句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字原,名平。
战国时期楚国人。
《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为西汉刘向所辑。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有15国风,大多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宗庙祭祀的乐歌;“颂”,分周颂、商颂、鲁颂,是宫廷乐歌。
C.《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出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D. 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汉族,原籍山东琅玡(今山东临沂),后迁居会稽山阴(绍兴),东晋书法家、文学家,有“书圣”之称,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其二者为“二王”。
其《兰亭集序》墨迹亦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5. 下面是某校家长座谈会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第Ⅱ卷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一)文言文阅读(16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6.选出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下列句中“观”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B.大王见臣列观。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8.下面的句子从句式的角度看,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句是()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下面的名句与王安石的文意相吻合的有:( )①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毛泽东②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华罗庚③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巴金④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就越壮观。
──拉吉舍夫⑤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⑥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爱因斯坦⑦发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信心支持,才有勇气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进。
──巴尔扎克⑧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A.①②③④⑤⑦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⑦D.②④⑤⑦⑧10. 把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2分)(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1题。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魏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1.本诗结构上首尾呼应,写景上情景交融,角度多变,语言上平淡、朴实,请从分别就这些方面谈谈此诗的特点。
(1)结构:(2分)(2)写景:(3分)(3)语言:(3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8分,每空1分)12.(1)涉江采芙蓉,。
?所思在远道。
(《涉江采芙蓉》)(2),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
(曹操《短歌行》)(3)其声呜呜然,,;余音袅袅。
(《赤壁赋》)(4)此地有,,又有清流急湍。
(《兰亭集序》)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3分)故都的秋郁达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13.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对之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充分说明作者对色彩的研究也颇有造诣,也反映了作者对颜色的看法。
B.这与“文眼”一致,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清、静、悲凉”,恰当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C.四种颜色里,确确实实是蓝、白色最好,不浓不淡,不妖不艳,恰到好处。
D.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一家之言,未必可信,实际上,淡红色的牵牛花还是蛮不错的。
14.选文中,两次写到声音:一是“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是“秋蝉的衰弱的残声”。
对这样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种声音的描写,巧妙地告诉读者,北国的秋天有“清”“静”“悲哀”的一面,也有生机勃勃的一面。
B.两种声音的描写,其实没有什么可探究的,就是写实而已,这两种声音那时那地确实有。
C.两种声音的描写,很好地写出了北国秋天景色的多样性,不然,就显得单调而乏味。
D.两种声音的描写,以声写静,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
15.对三节文字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这三节文字里,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北国的秋景,表达了作者对北国秋天的热爱之情。
B.三节文字,一一对应地表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哀”,虽然各自互有渗透,但还是各有侧重。
C.在写北国之秋的时候,作者时不时地提及南方的秋天,每一节都将故都之秋和南国之秋进行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故都秋的喜爱。
D.三节文字,每一节都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使得行文活泼不呆板。
16.你读过哪些描写秋天的诗文?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篇或哪几篇?向同学介绍这些诗文,并就你最喜欢的诗文做简要的赏析。
(4分)四、作文(4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