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公民意识问题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调查和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调查和分析风雨兼程,一路高歌,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来,中国人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我们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和惊叹的伟大成就。
这是解放思想的 30年,是解决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30年,是披荆斩棘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30年,是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30年。
这是不平凡的30年,是光辉30年,是伟大的30年改革开放与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城市到农村,从沿海到内际,从经济到政治,从生产到生活,无不打上改革的烙印。
但是,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革才是更为重要的方面。
因为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没有思想观念的变更,就没有改革开放的实践。
就像“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一个道理。
长期以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思想理论障碍,就是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私有制、阶级和阶层特别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许多简单、片面、似是而非的观念。
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经历了波澜壮阔 的思想解放过程。
它以1978年底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为起点,主要针对“两个凡是”、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等问题个困惑,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生产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后两个标准被邓小平概括为“三个有利于标准”)为主要理论武器,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历史进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种思想大解放,既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和升华,又促进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发展,发生了三次重大转变。
1、 第一次重大转变(以1984年为标志):从计划到市场在我国开放以前,我们通常认为,正像列宁和斯大林所指出的那样,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改革开放以后,这三条基本原则都有重大变化:我们根本突破了计划经济,采用了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由原来的独霸天下,变为原则上“占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也纳入到按生产要素贡献进行分配的总原则之中,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公民意识的调查报告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 面。
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
提高公民素质
通过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素质,使公民更好地参 与社会生活。
完善民主制度
不断完善民主制度,为公民表达意见和参与决策提供 更多渠道。
促进社会进步
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公民意识的调查报告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调查背景 • 调查结果 • 分析 • 建议 • 结论
01 调查背景
调查目的和意义
01
了解公众对国家政策、社会问题的态度和看法
02 分析公民意识与国家治理、社会进步的关系
03 探索提高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调查范围和内容
调查范围
全国各地的城市和农村居民
宣传引导
政府应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和信息,引导公民的思考和 行为。
提供服务
政府应提供优质的服务,包括公共安全、社会保障、文化娱乐等, 满足公民的基本需求,使公民更关注社会公共事务。
04 建议
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素质
总结词
通过学校、社区等渠道,加强公民教育 ,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法 律意识。
社会问题和社会趋势等。同时,他们也具备对社会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能够分析社会问题的根源和影响。
02
媒体作用
调查发现,媒体在公民获取社会信息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公民主要通
过新闻媒体了解社会动态,并借助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取和分享相关信息
。
03
公民素质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公民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
论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研究概况

作者简介 : 赵
珂, 曲靖 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 主要 从事马克主义理论与经 济管理研 究。
・
5 9・
第 2期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3 3卷
极有 序有 效 的 参 与 ,甚 至 部 分 出现 了信 仰 缺 失 和政 治认 同错 位 。长期 以来 , 学术 界 偏重 于 思想 政治 教化 , 忽视 公 民教育 。思 想政 治 教育 与公 民 教育 之 间 固然 具有 一定 的相关 性 , 但 是二 者 不存 在 完全 的替代 关 系 。前 者重 于人 的世 界 观 、 价值 观 和人生 观 的教育 , 后者 是通 过社 会 化过 程 的各
赵
( 曲靖 师范学院
摘
珂
马克思主义学 院, 云南 曲靖 6 5 5 0 1 1 )
要: 公 民教 育是 当今 世界各 国教 育发展关注 的热点 , 培育 良好 的公 民意识是发展公 民教育 的关
键 。近年 来公 民意识教育研究 已成为我 国社会科 学界关注 的热点之 一。党的十七 大 以来 , 我 国公 民意
超于 1 9 0 2年至 1 9 0 3年发表的《 新民说》 , 对近代 公 民教育理念的形成 , 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思想启
代化首先是人 的现代化” , 成熟 的公 民文化是一
个现 代化 国家 的重 要标 志 , 也是 衡量 国家 现代 化 的一 个重 要 尺 度 。落 后 的 国 民心 理 是 掣 肘 发 展
人, 主要 通 过 社 会 实 践 来 践 行 公 民意 识 。 “ 五 四” 新 文化 运动 可 以说是 中国近现 代史 上普 及 公
中国家走 向现代化 的重要因素 , 这也是许多发达
改革开放以来公民法治观念研究回顾与前瞻

改革开放以来公民法治观念研究回顾与前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法治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这篇文章旨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公民法治观念的研究,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已经摆脱了“大锅饭”时代的束缚,经济改革带来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法治的保障。
在这个背景下,对公民法治观念的研究开始兴起。
学者们发现,公民法治观念是指公民对法治的认同、尊重和遵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法治观念的研究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研究关注公民法治观念的内涵和重要性。
法治观念被认为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社会进步。
公民法治观念研究探索了如何培养和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以及公民法治观念的内涵和构成要素。
研究者们强调,一个具有公民法治观念的社会,必须以公民的法律意识为基础,通过法治来维护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
其次,研究关注公民法治观念的培养和教育。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需要更高水平的法治观念来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
因此,培养和教育公民的法治观念成为一个重要任务。
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和途径,例如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法律教育和普法宣传等,来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再次,研究关注公民法治观念的实践和制度建设。
公民法治观念的实践需要有相应的法律制度和体制机制来支持。
研究者们关注公民参与法制建设、推动法律改革和完善法治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公众意见参与机制的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等,都是加强公民法治观念实践的有效途径。
展望未来,公民法治观念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需要加强对公民参与法治建设的研究。
公民参与是公民法治观念实践的核心内容,如何有效地调动公民参与的积极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需要深入研究公民法治观念与社会信任的关系。
公民法治观念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和谐,而社会信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意识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作者: 李娜
作者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上海200241
出版物刊名: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页码: 147-149页
主题词: 公民意识 变化 表现 原因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社会心理也在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的潜移默化中实现着转变。
建立法治社会和法治国家是我国改革的重要目标,而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强大是法制建设的重要内驱力。
改革的春风在国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和互联网技术的催化下,已渐渐深入到了每一个人的心理。
我国的公民意识在一次次的公共事件中促成了政府与社会的良性对接.而自身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强大起来。
论改革开放与民众法律意识的进化研究与分析

论改革开放与民众法律意识的进化摘要: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与物质的繁荣,在更深的层次上,是促成了人们法律观念的进化。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民众在法律意识上逐渐积淀起规则意识、平等意识与维权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法治的基础水平,形塑了现代公民的法律形象。
当然,在法律意识方面,当代中国也存在着种种问题,需要从制度上、观念上来加以合理解决。
从法理上说,所谓法律意识是指人们有关法律的知识、观念、心理、态度的总和。
如果说法律的事业是大众的事业,那么,民众的法律意识则体现着一个国家法治状况的整体水平。
同样,“人的整个生活整个命运都形成于法律意识的参与之中并在其主导之下,而且,对于人来说,生活就意味着按照法律意识去生活,在法律意识的功能和术语中生活:因为法律意识永远都是人类伟大而必要的生活方式之一。
”虽然这是从人生活中的“应然”层面来进行的法律意识功能的定位,但实际上,当法律业已成为一种普世性规则并因而约束人们的日常活动时,民众的法律意识水平就会与国家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产生密切的互动。
换句话说,在人们普遍拥有较高的法律意识时,立法、执法、司法活动就可以顺利地得以展开,法律因此成为社会生活的权威规则;反之,法律则可能在人们的漠视与规避之下,失去其应有的效用。
这正如德国著名法学家拉伦茨所指出的那样:“法律制度的出发点是:公民之所以能够履行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法律义务,是出于他们的法律意识,而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害怕会承担不利的后果。
要只是这样的话,那么所有的法院和执行机关加起来也是难以维护法律制度的正常运行的。
”改革开放作为当代中国一项伟大的运动,不仅促成了社会物质生活的繁荣,也同样带来了人们精神观念的进步。
其中法律意识的积淀与升华,就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改革开放对于形塑当代中国的重要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是与法制建设同步进行的。
当标志着改革开放号角吹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公布时,就可以见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这也说明,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地预见到了法制在建立现代化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作为改革开放的制度保障与政策前导。
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及研究

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研究摘 要公民意识是现代民主社会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得以形成、维护和发展的有力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发展,良好的公民意识是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基础。
大学生是国家科技发展和文化进步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公民意识将直接关系他们对于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贡献。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公民意识之后,关于公民意识的研究也越来越被关注,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高等教育阶段的公民意识教育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公民教育起源于西方,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公民的公民意识比较高,成功的经验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很多启示。
我国的公民教育开展得比较晚,公民意识教育的研究是近些年才开始的,对于公民意识教育的内涵和方法,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大学生的特点,才能达到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目标。
本文首先阐述了公民意识的起源和发展,分析了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及教育内容,研究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公民教育经验。
进而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措施和意见,希望为培养我国合格的公民做出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公民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培养Study on Educating Chinses College Students’ CiciAwarenessAbstractGenarally speaking, civic awareness is the strong guarantee to form, maintain and develop the core concepts and values in a modern democratic society. Socialist democracy is developing continuously, which is built on the basis of a good civic awareness. On one hand, the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major forces for the cultural progr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wide, whose civic awareness will have a direct ties with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progress.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searches on civic awarenes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concerned since it was enhanced again at the 17th national congress.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nurture and raise the college students’ civic awareness by taking some instructive measures to enforc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college.It is known that civic education originated and developed smoothly in the West, where its citizens have a relatively high civic awareness, and where its successful experience has brought a lot of inspiration for the latter researches. But civic education was carried out late in our country, and the researches on the education of civic awareness just began a few years ago.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learn from som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versea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r student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how to educate the students to raise their civic awareness in the aspects of its deep meanings and methods. This thesis starts with 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civic awareness, anylizes the importance and instructive contents of civic awareness, and share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in the developed capitalist countries. Then it makes a further analysis on the civic awareness problems our college students are confronted with, and puts forward some oriented measures and advice on how to raise the college students’ civic awareness, hoping to make some contributions to cultivate qualified citizens for our country.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civic awarenes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urturing绪论一、问题的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首要的是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培养和造就具有现代思想观念、现代知识和现代素质的公民离不开公民意识培养。
论改革开放与民众法律意识的进化研究与分析

论改革开放与民众法律意识的进化研究与分析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法律也随着改革开放逐渐完善和进步,同时民众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地逐步提高。
首先,改革开放的实施促进了法律的发展。
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法律也开始逐渐被认为是一种最重要的社会规范,具有执法、调解、惩罚、教育、社会控制等重要功能。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立法机构从制定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等基本法律开始,到制定商业法、知识产权法、劳动法,等等。
各种法律的制定使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其次,改革开放的特殊背景使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最开始实行计划经济,没有资本主义需要的贸易、营销、以及法律法规与执法机构为中心的全面制度。
在这个过程中,其缺陷和问题凸显,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中国必须建立法律制度,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逐渐的,国家的法制建设也得到了重视,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变得愈发地重要、紧迫。
第三,新媒体的普及和广泛使用也为民众法律意识的提高贡献了很大的力量。
网络、微信、微博等这些新型的媒体,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方便和快速,不仅在空间上越来越丰富,也在形式、内容、传播方式上变得越来越多样多元化。
更为重要的是,网络的广泛交流和讨论,充分发挥了舆论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在讲实事求是、防止散布谣言、加强人权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但是,也要看到,在当前法律意识逐步提高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现实问题。
例如,一些人口中“我不招人惹人更不犯法“、“有本事就上警局去告我“等非理性情绪,往往是对于法治社会认识不足的表现。
此外,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够、不够深入,使得很多民众对法律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并未真正深入到法律制度中来,形成了一种理论上的知道、实践上的不懂,使得一些民众受到不必要的影响。
最后,需要认识到,目前我国的法律意识提高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今后应该进一步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引导民众明确公民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等问题,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地法律宣传和辅导服务,以提升人们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水平,从而促进法规得到更好的贯彻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一是 公 民意 识研 究 的被 动 性 、 后 性 和 自发 滞 性 。主要 表现 是 : 究 的 课 题 是从 时代 和社 会 现 实 研 发生 变化 带来 的问题 开始 的 , 非 前 瞻性 、 而 预期 性 和
收 稿 日期 :0 8—0 — 0 20 1 2
对公 民意识 的结 构 进行 了 角 度 不 同 的研 究 , 一 时 这 期对 公 民 意识 构 成 的研 究 主 要 表 现 为 两 方 面 的成
问题 , 引起 人 们 的关 注 和反 思 。因 此这 一 阶段 的公 民意识研 究具 有 以下几 个 突 出特 点 :
识” 及其 教 育 的认 识 , 于确 定 公 民教 育 的 内容 和 对 目标大 有 帮助 。
第 二 , 于 公 民意识 的结 构 问题 的研 究 。虽 然 关 公 民意 识 问题在 我 国提 出的 时 间并 不 长 , 已有 学 者
Aprl i.
2 0 08
中 国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公 民 意 识 问题 研 究 综 述
冯 留 建
( 丘 师范 学 院 政 治 学 与 法 学 系 , 南 商 丘 4 6 0 ) 商 河 7 0 0
摘 要: 随着 改革 开放 进程 的 不断深 化 , 社会 主 义 市场 经济体 制 逐 渐 确 立 , 民的 个体 权 利 意识 公 逐 渐 觉醒 , 民 意识教 育 问题 E益 引起社 会 各界 的 广泛 关 注。 学术界 关 于 中国改 革 开放 以来公 民 公 l 意识 问题研 究分 为初创 、 发展 、 荣三 个 时期 。学界 的研 究 , 方 面 , 动 了公 民意 识研 究 的深 化 ; 繁 一 推
一
、
公 民意 识研 究 的初 创 阶段 ( 9 8 1 9 ) 17 — 9 5
这一 阶段 是从 改革 开放 到 19 9 5年《 国普通 高 中 等学 校德 育 大 纲 》 布 。 由于 处 于 社 会 转 型 期 , 颁 经 济 体制 上 由计 划 经 济 迈 向市 场 经 济 , 旧的 社 会 规 范 体 系及评 价标 准 已被 打破 , 的体 系却 没 有形 成所 新 造 成 的整个社 会 道德 法律 状况 评 价下 降等 现 实性 的
六 中全 会通 过 的《 于社 会 主 义精 神 文 明建设 指 导 关
计 划性 地 自觉提 出解决 未来 社会 问题 的课 题 。 第 二 是 具有 很 强 的现 实 目的性 , 究 的直 接 目 研 的就是 为 了解决 在 公 民教育 中现实存 在 的迫切 需要
解 决 的问题 。 第 三 是 对公 民意 识 缺 陷 的原 因分 析 较 多 , 对策
应 用分 析 比较少 。
方 针 的决议 》中强 调 “ 在 全 体 人 民 中坚 持 不 懈 地 要 普 及法 律常识 , 强社 会 主 义公 民意识 。 2 0 增 ” 0 1年 1 0 月《 中共 中央 关 于 公 民道 德 建 设 实 施 纲 要 》 布 实 颁
施, 确立 了提 高 公 民 的 道 德 素 质 , 进 人 的 全 面发 促 展, 培养 一代 又一 代有 理 想 、 道德 、 文化 、 纪律 有 有 有 的社 会 主义 公 民 的 目标 。2 0 0 7年 十 七 大 报 告 又 一 次提 出 : 强公 民 意 识 教 育 , 立 社 会 主 义 民主 法 加 树
这 一 阶段 的 理 论 成 果 主 要集 中在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第 一 , 于 “ 民意识 ” 念 问 题 的讨 论 。如 张 关 公 概
星炜 从 思维 与存 在 的 关 系 角度 定 义 为 : 社 会 主 义 “
公 民意识 就是 公 民在 头脑 里清 醒地 意识 到 自己作 为 社 会 主 义 公 民 的 存 在 , 识 到 自 己 的 权 利 和 义 意 务 。 _ 施 亚东 认 为 : 为 现 代 意 义 上 的公 民 意识 , ”l 作 是指 在公 民的头脑 中 , 自觉地 意识 到 自己作 为 一 国 国民 , 因而享 有本 国法 律 所 赋 予 的 民 主权 利 和 必 须 履 行 的法 律 义务 。 18 9 8国家教 委颁 发 的《 级 中学 公 民改 革 实 验 初 教 学 大纲 介绍 》 中指 出 : 民意识 是 指 “ 民对 于公 公 公 民地 位 以 及 由 这 种 地 位 而 具 有 的 思 想 观 念 的 认
识” 。这 些 定 义 从 不 同角 度 加 深 了人 们 对 “ 民意 公
治、 自由平 等 、 公平 正 义理 念 。不少 学者 认识 到 现代 意 义的公 民意 识 培养 不仅 是 现 代 化 建 设 的 目标 , 而
且是 推动 改 革 开 放 顺 利 进 行 的重 要 的 非 制 度 性 多 的 关 注 、 研 究 。学术 界从 不 同角 度 和 侧 面 来 研 究 公 民 意 识 问 题 , 得 了丰 富 的研 究成 果 , 取 现分 阶段 综述 如 下 :
维普资讯
第2 4卷 第 4期
2 0 年 4 月 08
商 丘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O H N Q U T A H R O L G O R A F S A G I E C E SC L E E
Vo . 4 No 4 12 .
另一 方 面 , 在研 究过 程 中也 存在 一 些 问题 。 关键词: 改革 开放 ; 民意识 ; 究 综述 公 研
中图分 类号 : 41 G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3 0 2 0 0 17 6 0( 0 8) 4—0 9 0 1—0 5
18 我 国 的宪 法 修 改 草 案 中第 一 次 明确 提 92年 出要培 养社 会 主 义 公 民意 识 。 1 8 9 6年 党 的 十二 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