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震频发为哪般?
台湾的地质灾害

台湾的地质灾害作者:黄钟来源:《海峡科学》2007年第05期常常听到一句话: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身为地质科学界一份子的我们,对这句话的观感可是特别深。
每当平面或电子媒体出现了与地质有关的新闻,十之八九是山崩土石流、大地震或火山爆发,再不然是工程施工造成地层下陷,抑或是隧道挖一半结果里面全坍了。
看来只要与地质有关的都没有好消息,让我们在情感上非常不想接受这个事实。
但话说回来,为什么地质灾害的新闻总是能攻占报纸头版,让社会大众持续关注好几天呢?答案你我都很清楚,因为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实在是难以计算,而这些灾害所造成的社会冲击,的确深深的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既然有灾害,如何避免、甚至阻止它的发生便成了我们所想解决的问题,以下的文章将针对台湾地区常发生的一些地质灾害做介绍。
希望读者们看完这篇文章后,可以更了解伴随着美丽宝岛数百万年的地质灾害,因为唯有了解,我们才可以免于生活在地质灾害的阴影之下。
何谓地质灾害在讨论台湾的地质灾害前,让我们先对“灾害”作个简单的定义。
基本上,灾害的发生,代表它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和损害,举例来说,如果山崩发生在罕无人迹的山区,且对于山下的居民没有立即的威胁,就算规模再大,也只是侵蚀作用罢了。
但若地质作用发生在聚落附近,威胁民众的身家安全,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就称得上是地质灾害。
因此,例如神木村的土石流、林肯大郡的顺向坡滑动,或1999年发生的集集大地震,毫无疑问的都是地质灾害。
有了以上的概念之后,就让我们更深入的探讨台湾地质灾害吧。
板块的角力竞赛——地震不知各位有没有印象,每次发生规模较大的地震后,电视新闻总会采访中央气象局地震测报中心,而中心每次给大家的答案都是:由于台湾位在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挤压的交界,所以本次地震为正常能量释放,请民众不必过度的恐慌。
为什么地震是正常能量释放呢?难道不地震就是不正常吗?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要介绍的是台湾大部分地震的元凶:菲律宾海板块。
2024年地理中考热点练习【台湾花莲地震频发】

2024年地理中考热点练习【台湾花莲地震频发】2024年4月3日7时,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了7.3级地震,地震导致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等险情。
如图示意板块运动、台湾岛和地震震中位置。
据此完成下题。
1.判断此次地震震中经纬度位置()A.(23.81°N,121.74°E)B.(23.81°N,121.74°W)C.(23.81°S,121.74°E)D.(23.81°S,121.74°W)2.台湾花莲海域及花莲县当月已发生28次5.0级以上地震,专家判断台湾东部已进入地震频发期。
此地区地震频发的原因示意正确的是()A.B.C.D.3.为及时进行灾害监测,掌握当地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情况,最适合使用的地图是()A.矿产分布图 B.遥感影像图 C.人口分布图 D.森林分布图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4年4月3日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图为“该次地震震中位置与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4.台湾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C.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拉伸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5.地震发生时,五楼教室里的学生应采取的合理防震减灾措施是()A.跳楼跳窗紧急逃生 B.不必在意等待救援C.通过电梯紧急下楼 D.护头下蹲躲在桌下我国台湾地震频发。
2024年4月3日,台湾花莲东部外海发生里氏7.2级强烈地震。
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
6.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台湾地震频发主要是因为其位于()A.环太平洋火山地震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C.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D.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7.2022年5月12日是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灾害发生时,以下行为合理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024年4月3日,中国台湾花莲县海域(北纬23.81度,东经121.74度)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台湾地震知识点

台湾地震知识点1. 引言台湾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一个地震活跃的地区。
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的特殊性,台湾经常遭受地震的侵袭。
了解台湾地震的相关知识点对于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至关重要。
2. 台湾地震的地质背景2.1 地理位置台湾位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的交界处,这两个板块的相互作用是台湾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
2.2 板块构造菲律宾海板块向西北方向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造成了台湾地区地壳的应力累积和释放,引发地震。
3. 地震类型3.1 构造地震由于板块运动造成的应力累积和断层活动,是台湾地震的主要类型。
3.2 火山地震台湾虽不是主要的火山活动区,但在一些火山地区,如龟山岛,仍可能发生与火山活动相关的地震。
4. 地震分布4.1 西部平原台湾西部平原地区地震较为频繁,由于人口密集,造成的损失通常较大。
4.2 东部山区东部山区地震虽然强度可能更大,但由于人口稀少,相对损失较小。
5. 地震预防与准备5.1 建筑规范台湾地区的建筑规范要求建筑物能够抵御一定强度的地震,以减少地震造成的破坏。
5.2 地震预警系统台湾拥有先进的地震预警系统,能够在地震发生初期迅速向公众发出警报。
6. 地震应急措施6.1 避难措施在地震发生时,应迅速采取避难措施,如躲在坚固的桌子下,远离玻璃窗和悬挂物品。
6.2 救援行动地震后,应迅速组织救援行动,救助被困和受伤的人员。
7. 教育与培训7.1 公众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等方式,提高公众的地震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7.2 专业培训对救援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地震救援的效率和专业性。
8. 结论台湾地震的频繁发生要求当地居民和政府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准备。
通过加强建筑规范、完善地震预警系统、提高公众教育和专业救援培训,可以有效减轻地震带来的影响,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关于台湾地震知识点的概述,并非一份合同文档。
如果需要具体的合同或其他文档格式,请提供详细要求。
初中地理 陆地和海洋专题练习(附答案)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1.日本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日本位于哪两个板块的交界处()A.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B. 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C. 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D.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答案】 C【解析】【分析】解: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由日本所处的位置及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日本多地震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其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故答案为:C【点评】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领土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及众多小岛组成,主体民族为大和民族,通用日语。
日本以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日本工业高度发达,主要工业区大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日本由于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因此多火山地震。
日本多火山地震,因此日本的建筑多采用轻质材料,而且日本每年进行防震演习,提高民众自救能力,同时加强预报研究,尽量提前预测出地震,减小伤亡。
2.台湾省是我国地震多发区,2019年4月18日花莲县附近(北纬24.13度,东经121.52度)发生6.1级左右地震。
据此并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台湾岛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平原主要分布在岛屿东部B. 西部是迎风坡,比东部降水多C. 河流水流湍急,水能丰富D. 全年高温多雨,森林资源丰富(2)台湾省地震多发频发,主要因为其位于()A. 太平洋的大洋中脊B. 印度洋大陆架附近C. 欧亚板块的内部D. 板块与板块交界附近【答案】(1)C(2)D【解析】【分析】(1)台湾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故A错误;台湾西部是背风坡,比东部降水少,故B错误;台湾河流短小湍急,水能丰富,故C正确;台湾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故D错误。
课内补充:1999年台湾大地震简介

课内补充:1999年台湾大地震简介
1999年9月21日凌晨1时47分,台湾南投县集集地区发生7.6级大地震,震源10公里左右,重灾区在日月潭。
这次地震是由活断层发生错动而引发的,断层附近的村镇大都被夷为平地。
整个灾区死亡2329人,伤8722人,倒塌建筑物9909栋,严重破坏7575栋,受灾人口250万,灾民32万,财产损失92亿美元。
台湾位欧亚大陆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交界处,属于太平洋火环的一部分,地震频繁。
菲律宾海板块自新生代以来一直朝西北移动,和台湾的生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每年8.2厘米的移动速度,也在东部花东纵谷、中央山脉、西部麓山带以及平原区形成一系列的断层。
这些断层具有很高的活动性,在台湾历史上,造成许多灾害性地震。
此次地震震中位在南投县集集镇(北纬23.85度、东经121.82度),地震深度8.0千米。
利用波形反演得到的震源机制解为一低角度逆冲断层、伴随些许走向滑移份量,释放出地震矩能量为17.7±0.4×1019N-m,滑移方向则为北偏西60度,随着时间而改变,显示断层的破裂并不均匀。
断层走向为北偏东18度,倾角19度。
1/ 1。
自然灾害知识:台湾大地震以来,自然灾害的变化与对策

自然灾害知识:台湾大地震以来,自然灾害的变化与对策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迁,自然灾害也在不断地发生和变化。
自199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7.3级地震以来,全球各地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民生和经济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本文将探讨自然灾害的变化及对策。
一、自然灾害的变化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危险性和不可控性,几乎无法预测和防范。
从以往的自然灾害历史来看,虽然每年都会发生地震、洪涝、台风等多种自然灾害,但近年来这些自然灾害的频率和程度都在不断地加剧。
1.地震:自1999年台湾地震以来,全球各地的地震频率都出现了明显的增加,而且很多地方的地震级别也越来越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2015年开始实施抗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目的是加强地震监测、加强救援能力、加强建筑抗震等方面的工作。
2.洪涝: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人类的活动,洪涝等水灾的频率也在不断地增加。
在我国,洪涝又成为了全国性的灾害之一,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3.台风:台风是我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的夏秋季节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台风来袭。
而且,由于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和人口密度都在不断增加,所以台风也对经济人文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威胁。
二、自然灾害的对策虽然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变化难以预测和避免,但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降低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影响和危害,这就需要政府和民众联手合作,制定出一系列对策和措施,以提高我国自然灾害应对能力,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加强监测和预警:政府应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体系,在发现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及时启动应急机制,把危险等级与人群分级匹配,提高人们的预警意识和紧急处置的能力。
2.加强灾害救援和应对能力:政府应投入更多的经费和资源,不断提高灾害救援和应对能力,在进行救援和物资运输的时候,应做到快速、有序、高效,以L型指挥原则为基础,使各项措施顺畅实施。
3.加强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政府应加强对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的投入,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应坚持“先安置民生,后建设基础设施”的原则,确保民众最基本的安全和生活用品供应;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应加大科技研发和应用力度,提高抗震、抗洪等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质量检测(附答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质量检测(附答案)、单选题1.我国最大的岛屿是()A. 台湾岛B. 海南岛2.读“台湾岛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题。
列关于台湾岛的叙途,正确的是()3.下列关于台湾美称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植物王国”②“海上米仓”③“东方明珠”④“水果之乡4.下面关于台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B. 人口、城市和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C.经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D. 居民的祖籍以福建为主C. 曾母暗沙D. 钓鱼岛A.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B.与福建省隔海相望C. 主要民族是高山族D. 山脉集中分布在中部和西部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5. 读沿北回归线大陆和台湾地形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台湾海峡②福建省③台湾山脉④钓鱼岛⑤南海。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⑤D. ①③A. 该岛的地形以平原为主B. 该岛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C. 该岛北临东海,东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D. 该岛盛产樟脑A. 台湾东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C. 台湾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7. 下列风景名胜位于我国台湾省的是B. 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D. 台湾的最高峰是玉山 )C. D.8. 台湾岛东侧降水量多于西侧,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纬度因素B. 经度因素C. 地形因素D. 海陆因素9.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台湾岛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广东相望B. 以温带和亚热带作物为主,有“东方甜岛”、“海上米仓”等美称C. 台湾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其经济支柱为第二产业D. 岛上河流短小,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10. 阿敏为父母赴台旅游搜集的台湾的地理资料,不符合实际的一项是( )A. 高山族是主要少数民族C. B. 河流短小而湍急D. 人口主要分布在11.12. 台湾岛的铁路是半环状的环岛铁路, 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 其主要的影 响因素是( )A. 气候B. 河流C. 地形D. 矿产13. 有关台湾岛经济和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B. 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C. 居民以高山族为主D. 台湾岛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香港、澳门相望14. 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浙江省绍兴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四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绍兴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四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世界人种、语言、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A.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B.欧洲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C.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和大洋洲D.世界只有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三大宗教【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关于世界人种、语言、宗教的说法,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欧洲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世界上主要有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佛教三大宗教及其他一些宗教,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世界宗教、人种、语言的有关知识。
2.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沿A.大兴安岭——阴山一线分布B.昆仑山脉——秦岭一线分布C.秦岭——淮河一线分布D.昆仑山——长江一线分布【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我国的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也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所以选C。
【点睛】该题考查我国1月等温线的分布。
3.在中国,黄河、长江、澜沧江发源地被称为“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位于以下哪个省()A.四川B.西藏C.青海D.宁夏【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三江源地区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
故选C。
4.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A.开垦耕地B.修建水库C.植树种草D.减少降水【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水土流失是由天塌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加上坡度大,降水多,容易导致水土流失,所以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以保持水土,开垦耕地易导致水土流失,修建水库可以增水汽,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人们也无法减少降水,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5.下列几组地区全部属于北方地区的是A.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B.三江平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 D.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以东,以平原、高原为主,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三大地形区,内蒙古高原和塔里木盆地位于西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位于南方地区,大兴安岭是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