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屋内配电装置安装
GB50060-92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92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5月2日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一般规定 (1)第三章环境条件 (2)第四章导体和电器 (3)第五章配电装置的布置 (4)第一节安全净距 (4)第二节型式选择 (8)第三节通道与围栏 (9)第四节防火与蓄油设施 (10)第六章配电装置对建筑物及构筑物的要求 (11)附录一裸导体的长期允许载流量 (12)附录二裸导体载流量在不同海拔高度及环境温度下的综合校正系数 (14)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高压配电装置(简称配电装置)的设计,执行我国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维修方便,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扩建3~110KV配电装置工程的设计。
第1.0.3条配电装置的设计应根据电力负荷性质及容量,环境条件和运行、安装维修等要求,合理地选用设备和制定布置方案,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布置和新材料。
第1.0.4条配电装置的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并适当考虑扩建的可能。
第1.0.5条配电装置的设计必须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
第1.0.6条配电装置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2.0.1条配电装置的布置和导体、电器、架构的选择,应满足在当地环境条件下正常运行、安装维修、短路和过电压状态的要求。
第2.0.2条配电装置各回路的相序宜一致,并应有相色标志。
第2.0.3条电压为63KV及110KV的配电装置,每段母线上宜装设接地刀闸或接地器,对断路器两侧隔离开关的断路器侧和线路隔离开关的线路侧,宜装设接地刀闸。
第2.0.4条屋内配电装置间隔内的硬导体及接地线上,应留有接触面和连接端子。
第2.0.5条屋内、外配电装置的隔离开关与相应的断路器和接地刀闸之间应装设闭锁装置。
35KV变电所加装高压配电柜安全技术措施.doc

35KV变电所加装高压配电柜技术安全技术措施一、工程概况根据我矿工作安排,在6KV高压室1#电源进线柜(6109)东侧新增一台高压配电柜,其中需要将消弧谐柜一回路(6111)东移一台开关柜的位置,新增开关柜安装在1#电源进线柜(6109)与消弧谐柜一回路(6111)之间。
为保证设备安装安全顺利进行,特制订此安全技术措施。
二、施工时间2012年3月8日8点班三、施工人员施工负责人:张红灿葛天保施工人员:丁东振杨建雨朱时杰张青杰韩自豪李炎四、施工流程将新柜移至6KV变电所高压室东侧门→检查新柜、部件的完好性、配齐施工工具→请示调度室准备工作已完成→接到调度室允许施工命令后开始施工→开始停电(分联络)→验电(放电)、母线接地→拆除消弧谐柜→移至最东侧→安装新柜并接线→安装消弧谐柜并接线→请示送电→试送电,试检修→正式全面送电→施工完成五、施工前准备1、设备运抵35KV变电所后,机电车间负责人对设备进行清点检查,以厂提供的装箱单和图纸为依据,核实设备的名称、型号和规格,所附的零部件,检查设备的出厂合格证和其它技术资料及说明书是否齐全。
2、施工前,参加人员必须进行培训,参加人员必须熟悉施工的每个步骤。
并做好记录。
组织施工人员学习高压配电柜相关技术要求及标准。
学习时要结合实际反复推敲,认真领会。
3、施工过程中,需停6KV一回路电,受影响有:东风井1回路供电、下井1回路供电、平地压风机1回路供电、小吕沟供电、西风井1回路供电、杨南供电。
施工停电前进行通知。
并把地面6KV变电所1#变压器倒到2#变压器上运行,确保地面正常供电.4、施工前一天,机电车间写好停电联系票,工作票,操作票。
并进行审批。
5、施工前对工具进行检查,特别是验电器,要求变电所值班人员将验电器在有电的设备上验电,验明验电器完好,符合使用条件后方可使用。
确保工具的安全可靠。
6、要对设备各接触点逐个复查,确保接触点接触良好。
严禁电流回路短路,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最新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最新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篇一: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92条文说明前言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原水利电力部负责主编,具体由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北京供电局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修订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92,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年12月16日以建标〔1992〕912号文批准发布。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有关单位人员在使1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编写组根据国家计委关于编制标准、规范条文说明的统一要求,按《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章、条顺序,编制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条文说明》,供国内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参考。
在使用中如发现本规范条文说明有欠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北京良乡“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国标管理组”.本条文说明仅供有关部门和单位在执行本规范时使用.第一章总则第1。
0.1条本条对制订本规范的目的作了明确的规定。
第1。
0。
2条本规范只适用于电压在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新建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这次修订对适用电压等级作了变动。
原35kV电压等级是在原《架空送电线路施工验收规范》内,这次放在本规范内,其理由:一、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35kV的电力线路工程,一般是在城市或农村,或在大城市内的工程,已不再是电网之间的联络工程。
调研中得知,不少城市已将35kV线路工程列为城市配电电网的一部分。
二、35kV线路在农村占的比重较大,大多采用单杆,档距不大,与10kV线路工程的特性接近,施工质量要求存在共性处多。
在审查规范会上,经原水利电力部提议,并征得2建设部同意,将35kV线路工程有关内容列入本规范。
35kV屋内配电装置接线CAD图

10、35KV 主接线要求及配电方式

10、35KV 主接线要求及配电方式主接线的一般要求(1) 35kV变电所主接线设计应根据负荷容量大小、负荷性质、电源条件、变压器容量及台数、设备特点以及进出线回路数等综合分析来确定。
主接线应力求简单、运行可靠、操作方便、设备少并便于维修,节约投资和便于扩建等要求。
(2) 35kV采用室外配电装置,并有两回路电源线和两台变压器时,主接线可采用“桥形接线”。
当电源线路较长时,应采用内桥接线,为了提高可靠性和灵活性,可增设带隔离开关的跨条。
当电源线路较短,需经常切除变压器,或桥上有穿越功率时,应采用外桥接线。
当35kV出线数为两回路以上或采用室内配电装置时,宜采用单母线或分段单母线接线。
10(6)kV侧宜用分段单母线、单母线接线。
(3)10(6)kV配电所主接线宜采用单母线或分段单母线; 当供电连续性要求较高,不允许停电检修断路器或母线时,可采用双母线接线。
(4)10(6)kV配电所专用电源线的进线开关宜采用断路器或带熔断器的负荷开关。
当无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要求,且出线回路少无需带负荷操作时,可采用隔离开关或隔离触头。
(5) 在高压断路器的电源侧及可能反馈电能的一侧,必须装设高压隔离开关或隔离触头。
(6) 向高压并联电容器组或频繁操作的高压用电设备供电的出线断路器兼做操作开关时,应采用具有高分断能力和频繁操作性能的断路器。
(7) 10 (6) kV母线的分段处,宜装设断路器,但符合下列情况时,可装设隔离开关或隔离触头组:1)事故时手动切换电源能满足要求。
2)不需要带负荷操作。
3)继电保护或自动装置无要求。
4)出线回路较少。
(8)10(6)kV两配电所之间的联络线宜在供电可能性大的一侧配电所装设断路器,另一侧装隔离开关或负荷开关,如两侧供电可能性相同,宜在两侧均装设断路器。
(9)变电所、配电所每段高压母线上及架空线路末端必须装设避雷器。
接在母线上的避雷器和电压互感器,宜合用-~组隔离开关。
架空进出线上的避雷器回路中,可不装设隔离开关。
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专业)-110kV及以下变配电所所址选择及电气设备布置(一)_真题-无答案

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专业)-110kV及以下变配电所所址选择及电气设备布置(一)(总分74,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 配电装置中相邻带电部分不是同一额定电压等级时,应按( )确定其电气安全净距。
A. 较高等级的额定电压B. 较高等级的额定电压净距与较低等级的额定电压净距之和的1/2C. 较低等级的额定电压D. 较高等级额定电压净距与较低等级额定电压净距之差的1/22. 35~110kV变电所,装有2台及以上主变压器时,当断开1台时,其余主变压器的容量不应小于( )的全部负荷,并应保证用户的一级、二级负荷。
A. 50%B. 60%C. 70%D. 80%3. 电器的一般使用条件为海拔不超过1000m,当高压电器用于海拔超过1000m的地区时,导体载流量( )。
A. 可不计其影响B. 应计其影响C. 按每升高100m(以1000m为基点)导体温度升高0.1℃计其影响D. 按每升高100m(以1000m为基点)导体温度升高0.5t计其影响4. 带可燃性油的高压配电装置宜装设在单独的高压配电室内,当高压开关柜的数量为( )台及以下时,可与低压配电屏设置在同一房间内。
A. 10B. 8C. 6D. 45. 当变电所装有2台主变压器时,6~35kV配电装置采用手车式高压开关柜时,( )设置旁路设置。
A. 宜B. 应C. 不宜D. 不应6. 装有可燃性油浸电力变压器的车间内变电所,当设在( )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时,建筑物应采取局部防火措施。
A. 一B. 二C. 三D. 四7. 电容器装置的开关设备及导体等载流部分长期允许电流,低压电容器不应小于电容器额定电流的( )倍。
A. 1.5B. 1.4C. 1.35D. 1.258. 在35~110kV变电所中,主控制室、继电器室及通信室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应为( )kN/m2。
A. 2.0B. 3.0C. 4.0D. 5.09. 变电所内的地面标高宜高出屋外地面( )m。
2020年(建筑电气工程)变电所所址选择及电气设备布置(试题和答案)

39.设计110kV屋外配电装置及选择导体和电器时的最大风速,可采用离地( )高、( )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
A. 10m,30年
B. 15m,30年
C. 10m,50年
D. 15m,50年
正确答案: A本试题为 7.0 章节试题
您的答案: A
40.屋外配电装置中,当电气设备外绝缘体最低部位距地面小于( )时,应装设固定遮栏。
A. 1600mm
B. 1800mm
C. 2000mm
D. 1900mm
正确答案: C本试题为 7.0 章节试题
您的答案: A
32.低压配电室内的抽屉式配电屏,当单排布置或双排背对背布置时,其屏前通道最小宽度应不小于( )
A. 1550mm
B. 1800mm
C. 1750mm
D. 1650mm
正确答案: B本试题为 7.0 章节试题
A. 0.2m
B. 0.5m
C. 0.4m
D. 0.3m
正确答案: B本试题为 7.0 章节试题
您的答案: A
38.35kV及以下的直埋电力电缆与道路相互交叉时,道路路面与电缆间的最小垂直净距应不小于( )。
A. 0.5m
B. 0.8m
C. 0.9m
D. 1.0m
正确答案: D本试题为 7.0 章节试题
您的答案: A
33.低压配电室内的抽屉式配电屏,当双排面对面布置时,其屏前通道的最小宽度应不小于( )。
A. 2000mm
B. 2100mm
C. 2300mm
D. 2200mm
正确答案: C本试题为 7.0 章节试题
您的答案: A
34.35kV及以下的直埋电力电缆与地下压力水管、自流水管、压缩空气管之间最小水平净距应不小于( )。
第二节屋内配电装置

(4)房屋建筑的投资较大。 大、中型发电厂和变电站中,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 配电装置多采用屋内配电装置。 110kV及220kV装置有特殊要求和处于严重污秽地区时, 也可以采用屋内配电装置。
二、屋内配电装置的类型
1.按照布置形式分类
有关要求:
1.断路器及其操动机构
2.互断感路器器通和常避设雷在器单独的小室内。断路器的操动机构与断路器之间
应该使用隔板隔开,其操动机构布置在操作通道内。手动操动机构 和电轻流型互远感距器离和操断动路机器构放均在安同装一在室壁内上;;电重压型互远感距器离经控隔制离操开动关机和构熔则断器 接装到在母混线凝上土,基占础用上专。门的间隔;母线接架空线路应装避雷器,电压互感 器与避雷器可共用一个间隔(隔板隔开),共用一组隔离开关。
三、装配式屋内配电装置的布置要求
3.母线及隔离开关
母线一般布置在配电装置的上部,有水平布置、垂直布置和三角 形布置三种方式。
水平布置:通常用于中小型发电厂或变电站。 垂直布置:适用于20kV以下、短路电流较大的发电厂或变电站。 三角形布置:适用于10~35kV大、中容量的配电装置中。
母线相间距离α取决于相间电压、短路时母线和绝缘子的机械强度 及安装条件等,同一支路母线的相间距离应尽量保持不变。
隔离开关
断路器 电流互感器
四、屋内配电装置实例 2、220kV屋内配电装置
采用了占地面积小的敞开式组合电器 ,配电装置为双层双 母线带旁路隔离开关双列式布置,双母线采用软导线作三列E型 布置,使每一间隔可以双侧出线 ,断路器作低式布置。
母线
隔离开关
断路器
电流互感器
思考练习
思考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编制依据 (3)二、工程概况 (3)三、施工准备 (4)四、施工步骤及工艺要求 (6)五、强制性条文 (6)五、安全文明施工 (11)六、附录 (11)一、编制依据1.1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图纸电气施工图《电气设备安装图》(HQ239J-7D2-3)1.2 DL/T 5161.2-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质量检验》1.3 DL/T 5161.4-2002《母线装置施工质量检验》1.4 DL/T 5161.1—5161.17—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1.5 DL/T 5352-2006《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范》1.6 GB50171-92《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1.7 GBJ147-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1.8 GBJ149-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1.9 GB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1.10 设备厂家资料及安装使用说明书1.11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1.1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 版;1.13 《职业安全卫生与环境管理规程》。
二、工程概况宁海茶山风电场场址位于宁海县力洋镇的茶山山上。
宁海茶山风电场升压站工程35kV站用配电装置的安装包括7个间隔的35kV金属铠装移开式户内开关柜安装和1台35kV场用接地变柜、1台35kV接地电阻柜、6台35kV SVG 装置成套柜安装。
35kV开关柜包括一个进线间隔,三个馈线间隔,一个母设间隔,一个场用变间隔,一个SVG动态无功补偿装置间隔。
35kV SVG装置成套柜包括一个进线柜,一个电抗器柜,三个模块柜,一个控制柜。
三、施工准备(一)作业环境条件1、施工图纸已会审,作业指导书已编制,开工手续已办。
2、土建基础施工全部结束,并办理土建交付安装中间验收交接表。
电缆沟道、排水沟道等基础设施的施工已结束。
3、地下主接地网安装结束。
4、室内场地平整工作结束,安装通道形成。
5、所有土建预埋件均已施工完毕,并满足设计要求。
6、一次设备以及配件等材料已到现场,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7、施工作业票在施工前办理,运行人员进行操作并做好安全措施。
(二)施工组织及劳动力计划施工负责人 1人 技术负责人 1人 安全员 1人 质量员 1人 作业组长 1人 高压电气安装工 3人 焊工 1人 起重工 1人 辅助工 3人 (三)主要施工工具和工器具:四、施工步骤及工艺要求(一)主要工艺流程(二)设备就位、安装1、成套柜吊装1)办理电气施工作业票。
2)将16T汽车吊停在靠近35kV开关室门口的合适吊点,吊装时用红绳设置警戒线,并设专人监护。
3) 在设备吊装前应尽量使用设备匹配的吊装架吊装,以免设备变形;若设备无此设计,可利用柜顶吊装环吊装。
4) 开关柜运至现场后,按安装顺序吊运至配电室;5) 开关小车与开关柜一体来货时将小车移出,放至不妨碍施工的位置;6) 用专用拖车或滚杠将开关柜体运移到安装位置;2、开关柜就位、安装1)开关柜吊至地面并拆除包装箱后,用液压搬运车或滚杠将开关柜体运移到安装位置。
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柜变形、元件受损,对重心较高的柜应采取防倾倒措施。
2)复测35kV共箱母线桥的中心线,并以此为基准确定5#和6#柜的位置。
在6#柜就位后,再以6#柜为基准,依次拼装7#、8#、9#柜;然后就位5#柜,再以5#柜为基准,依次拼装5#、4#、3#、2#、1#柜。
3)35kV开关柜成列安装时,其垂直度、水平度及柜面不平度的允许偏差如下表:4)调整柜体垂直度、水平度及柜面不平度时允许柜于基础型钢间垫入调整用垫片,最多不超过三片,垫片与垫片间、垫片于型钢间应用电焊固定。
5)高压成套柜与基础的固定可用螺栓连接或电焊焊接,柜间应采用螺栓连接。
柜在基础型钢上螺接前,应先实际画印,按规定开孔,绞丝口在固定。
厂家有特殊要求时还应按厂家要求进行。
6)安装使用的紧固件应采用镀锌标准件,或厂家提供的准用拼柜紧固件。
7)成套柜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a)手车推拉应轻便、灵活,无卡阻、碰撞现象,相同型号的手车应能互换。
b)动触头与静触头的中心线应一列,触头接触应紧密,手车推入工作位置后,动触头部与静触头部的间隙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c)调整辅助开关、切换开关、限位开关,使其接点动作可靠,接触良好。
d)防止电气误操作的“五防”装置应齐全,动作灵活可靠。
e)柜内照明应齐全。
f)安全隔离板应开启灵活。
g)手车与柜体间的接地触头应接触紧密,当手车推入柜内时,其接地触头应比主触头先接触,拉出时顺序相反。
3、 SVG装置就位、安装1)设备拆除包装箱后,用液压搬运车或滚杠将柜体运移到安装位置。
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柜变形、元件受损,对重心较高的柜应采取防倾倒措施。
2)复测SVG进线柜的离墙距离,并以此为基准确定柜体的位置。
在进线柜就位后,再以其为基准,依次拼装电抗器柜、各功率柜、控制柜。
3)柜成列安装时,其垂直度、水平度及柜面不平度的允许偏差如下表:Array 4)调整柜体垂直度、水平度及柜面不平度时允许柜于基础型钢间垫入调整用垫片,最多不超过三片,垫片与垫片间、垫片于型钢间应用电焊固定。
5)柜与基础的固定可用螺栓连接或电焊焊接,柜间应采用螺栓连接。
柜在基础型钢上螺接前,应先实际画印,按规定开孔,绞丝口在固定。
厂家有特殊要求时还应按厂家要求进行。
6)安装使用的紧固件应采用厂家提供的准用拼柜紧固件。
7)在厂家的指导下安装各功率柜的模块,及连接线。
4、主母线及进、出线安装1)主母线及进出线的安装应按有关硬母线、电力电缆安装工序标准进行,成列的进出线母排弯制方法宜统一。
每个母线的连接螺栓必须按要求紧固。
2)主母线安装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与各柜内引下线的搭接应妥帖紧密,不得使柜内引线及电器设备端子受到扭力。
b)主母线及柜与柜间连接线安装时,应满足最小安全净距的要求,同时不应影响柜内电气设备的拆卸;塑封母线的最小安全净距要符合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
c)主母线的相位应与设计及户内、户外电气设备相位相符。
d)主母线与主母线桥搭接时,应按设计要求加工、安装母线桥钢支架,在与成套柜框架连接时,宜用螺栓连接,如用焊接,应有防止框架变形及柜内设备受损的措施。
e)电力电缆进入柜内,电缆终端应有单独固定支架,电缆与设备连接时,不得使设备承受拉力。
5、二次线、光缆、控制电缆安装1)二次线、光缆、控制电缆安装应符合有关安装工序标准。
2)二次线、光缆及控制电缆的安装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使用于连接可动部位的导线应用多股软导线,敷设时不宜太紧,应有适当的余度,可动部分应有加强绝缘层,并用卡子将两端固定。
b)柜内控制电缆位置不应妨碍手车的进出,并应固定牢固,电器闭锁装置切换应可靠,动作正确。
c)监控一体成套柜内的软光缆应有护套保护并与控制电缆分开固定。
(三)设备调试1)柜上各电气设备之间的相互配合及根据设备要求进行增改或改装的设备和元件应符合下列要求:a)各电器元件应能单独拆装更换,不得影响其它电气设备的固定。
b)发热元件与导线及其它元件应有一定的距离,发热元件散热不得影响其它元件的使用和运行。
c)电流试验端子及切换压板装置应接触良好,相邻压板间应有足够的距离,切换时不应碰及相邻压板,对于一端带电的切换压板,应使其在压板断开的情况下,活动端不带电。
d)继电器、信号灯、光字牌等设备的安装应牢固,并有防震措施,在柜内电气设备操作时不应误动或失灵。
2)柜内电气设备的高压试验应按《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2006)》的标准进行。
3)柜内电气设备的高压试验还应符合下列要求:a)高压试验前应围好红白遮拦并挂设“止步,高压危险”的警告标示牌。
并设专人监护,防止人员入试验区域。
b)被试设备与其它设备应无任何的电气连接;对带绕组的设备(如变压器、互感器等)进行试验时,所有端子均应视为有电,禁止触摸。
c)试验时高压引线应可能短且牢固,被试品一次侧与其他设备及地要有足够距离,被试品底座和试验仪器都必须可靠接地,高压引线同地、工作人员、试验工作台有足够安全距离,接地线应用截面不小于4平方毫米的多股软裸铜线。
d)绝缘电阻和直流泄漏电流测量时,应注意试验结束后必须充分放电后方可进行接换线操作。
e)试验结束后应及时恢复设备一二次接线,严禁将CT二次侧开路,严禁将PT二次侧短路。
4)柜内就地保护测控装置的继电保护试验应按《新编保护继电器检验规范》等验收规范进行。
5)柜内就地保护测控装置的继电保护试验还应符合下列要求:a)工作人员在二次回路上工作,必须带图纸,并核对无误后再开始工作,严防凭证记忆工作。
b)绝缘试验时不得有其他人在二次回路上工作,防止人身伤害。
c)元件调试时应防止电源送出保护屏外。
d)传动时防止电源短路、接地及交、直流电源串接。
e)带负荷试验时,防止CT二次回路开路,PT二次回路短接地。
带负荷试验过程中,若有“解线”、“短路”、“投退压板”等工作,必须做好记录,待工作结束后记录内容及时恢复。
五、安全文明施工全面推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各施工作业点、每道作业施工工序进行危险识别,对已识别的危险点进行危险评估,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整个施工过程做到施工过程随手清,详见《危险速查表》。
5.1 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帽带要系紧。
5.2施工现场必须场地平整,道路畅通,周围设安全警戒围栏。
工作区内不允许无关人员滞留。
5.3安装前应对吊车、起吊设备、安全设施进行必要的维护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应立即报告现场负责人,并进行处理。
5.4吊装过程中,必须由专人统一指挥,统一信号,作业人员必须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做到忙而不乱,仔细认真,指挥人员应站在操作人员能看清指挥信号的位置。
5.5在起重设备工作期间,吊臂下和起吊物上、下不得有人站立或经过。
5.6讲究文明施工,严禁野蛮作业,设备材料严禁野蛮装卸和混乱堆放。
六、附录附录1:危险因素/环境因素清单附录1:危险因素/环境因素清单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Zhejiang Thermal Power Construction Company危险因素/环境因素清单项目/单位/ 部门:浙江宁海茶山风电项目年份: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