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桥的诗句:《春游湖》

合集下载

《春游湖》徐俯

《春游湖》徐俯

春游湖徐俯〔宋代〕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作者简介】徐俯(1075~1141)宋代官员,江西派著名诗人之一。

字师川,自号东湖居士,原籍洪州分宁(江西修水县)人,后迁居德兴天门村。

徐禧之子,黄庭坚之甥。

因父死于国事,授通直郎,累官右谏议大夫。

绍兴二年(1132),赐进士出身。

三年,迁翰林学士,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官至参知政事。

后以事提举洞霄宫。

工诗词,著有《东湖集》,不传。

【译文】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岸边桃树枝条弯下来碰到水面,桃花好像蘸水开放。

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缓缓驶出。

【注释】湖:指杭州西湖夹岸:两岸。

蘸(zhàn)水:贴着水面开放。

断桥:指湖水漫过桥面。

度:与“渡”通用,走过。

撑:撑船篙,就是用船篙推船前进。

【赏析】这样的小诗,风韵翩翩,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这首诗在当时就颇为流传,稍后于他的南宋诗人曾经称赞:“解道春江断桥句,旧时闻说徐师川。

”诗人游湖,是早春天气。

何以见得?有诗为证。

燕子是一种候鸟。

它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诗人遇上了在田野中忙着含泥的燕子,马上产生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不禁突然一问:“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这一问问得很好,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

再放眼一看,果然春天来了,湖边的桃花盛开,鲜红似锦。

但桃花不同于柳树,它的枝叶不是丝丝下垂的,怎能蘸水呢?因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

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联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了!然而还没有写出“游”字,突破这个难关,得有巧妙的构思。

诗句不能象记叙文那样直接表达,而是应该选出一个画面,用鲜明的形象,使读者理解到确实是春游湖边。

诗人在漫长的湖堤上游春,许许多多动人的景色迎面而来,那么选用哪一处最好呢?最后选出来了:就在“春雨断桥”的地方。

一条小溪上面,平常架着小木桥。

春游湖古诗原文及赏析

春游湖古诗原文及赏析

春游湖古诗原文及赏析春游湖描写出了春天的气息,春天的美好景象。

yuwenmi小编整理了春游湖古诗,欢迎欣赏与借鉴。

春游湖【宋】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zhàn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⑴湖:指杭州西湖⑵夹岸:两岸。

⑶蘸(zhàn)水:贴着水面开放。

湖中水满,岸边桃树枝条弯下来碰到水面,桃花好像是蘸着水开放。

⑷断桥:指湖水漫过桥面。

⑸度:与“渡”通用,走过。

⑹撑:撑船篙,就是用船篙推船前进。

译文一对对燕子,你们什么时候飞回来的?小河两岸的桃树枝条浸在水里,鲜红的桃花已经开放。

下了几天雨,河水涨起来淹没了小桥,人不能过河,正在这时候,一叶小舟从柳阴下缓缓驶出。

赏析:《春游湖》是宋朝诗人徐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人在一场大雨过后来到西湖边游览。

他看到天空中有成双成对的燕子飞舞,这才想到原来春天已经来临。

诗人来到西湖岸边,他看桃树枝低垂进湖面,粉嫩的桃花盛开在枝头。

诗人想走过小桥到湖岸对面去看看,没想到湖水因为春雨的缘故上涨了很多,淹没了小桥。

正在无可奈何的时候,一只小船从柳荫深处慢慢开过来,正好可以载着他到对岸欣赏风景。

这首诗突出体现了诗人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来加以表现的写作手法。

他通过燕子归来,桃花盛开,描绘出春日湖光美景,通过春雨断桥,小舟摆渡来突出湖水上涨的特点。

这首诗后两句尤为著名。

由桥断而见水涨,由舟小而见湖宽。

充分体现了中国艺术的两个重要审美特点:一是写景在秀丽之外须有幽淡之致。

桃花开、燕双飞,固然明媚,但若无断桥,便少了趣味;二是以实写虚,虚实相生。

小舟撑出柳阴,满湖春色已全然展现在人们面前。

春游湖的诗句

春游湖的诗句

春游湖的诗句1.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3. 一日胡上行,一日胡上坐。

一日胡上住,一日湖上卧。

——袁宏道《西湖》4. 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看通鼻观幽?——张云敖《品桂》5.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之二》6.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7. 太平湖畔太平街,玉谷春深葬夜来。

——《无题》8.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狭。

——白居易《杭州春望》9.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林升《题临安邸》10.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苏轼《送子由使契丹》11.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杜牧《遣怀》12.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13.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苏轼《夜泛西湖五绝》其一14.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

——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廖子》15.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白居易《春题湖上》16.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17. 湖风清软,双鹊飞来争噪晚。

——苏轼《减字木兰花》18. 湖边绿树映红阑,日日寻芳碧水湾。

——王雅登《十锦堂》19. 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苏轼《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20.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白居易《南湖早春》21. 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数淮中十往来。

——苏轼《淮上早发》22.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皇甫松《采莲子》23.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4. 陂湖行尽白漫漫,青山忽作龙蛇盘。

——苏轼《游道场山何山》25.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6.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

断桥的诗句

断桥的诗句

断桥的诗句
断桥的诗句如下:
1、郎到断桥须有路,侬住处,柳如金。

——张惠言《江城子·填张春溪西湖竹枝词》
2、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徐俯《春游湖》
3、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陆游《卜算子·咏梅》
4、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粱。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5、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

——朱翌《点绛唇·梅》
6、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

——徐俯《春游湖》
7、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陆游《卜算子·咏梅》
8、凄凉南浦,断桥斜月。

——房舜卿《忆秦娥·与君别》
9、画鼓红船,满湖春水断桥客。

——詹玉《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
10、截流机峻无人荐,谩说茶陵踏断桥——释绍昙《涌溪》。

徐俯《春游湖》原文译文及赏析

徐俯《春游湖》原文译文及赏析

徐俯《春游湖》原文译文及赏析《春游湖》是由徐俯所创作的,这首诗以清新的笔意写出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破除千篇一律的手法,让千百年以来的读者,仿佛也尝受到撑出的小船带来的喜悦。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春游湖》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春游湖》宋代: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渡一作:度)《春游湖》译文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岸边桃树枝条弯下来碰到水面,桃花好像蘸水开放。

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缓缓驶出。

《春游湖》注释湖:指杭州西湖夹岸:两岸。

蘸(zhàn)水:贴着水面开放。

断桥:指湖水漫过桥面。

度:与“渡”通用,走过。

撑:撑船篙,就是用船篙推船前进。

《春游湖》要点指引前人认为“蘸”字用的尖新小巧,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桃花依水的状态。

“春雨断桥人不渡”不仅暗示了这天是绵绵春雨之后的晴天,使“燕子双飞”有了物候的意味,夹岸的桃花更显出了雨后的鲜红欲滴,而且映照了“蘸”字,因为水涨高了,岸边桃树半浸水中,所以桃花才贴着水面怒放,映的水上也是一片嫣红。

“人不度”点出环境的幽静,与“小舟撑出”形成对比,动静相生。

《春游湖》赏析这样的小诗,风韵翩翩,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这首诗在当时就颇为流传,稍后于他的南宋诗人曾经称赞:“解道春江断桥句,旧时闻说徐师川。

”诗人游湖,是早春天气。

何以见得?有诗为证。

燕子是一种候鸟。

它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诗人遇上了在田野中忙着含泥的燕子,马上产生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不禁突然一问:“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这一问问得很好,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

再放眼一看,果然春天来了,湖边的桃花盛开,鲜红似锦。

但桃花不同于柳树,它的枝叶不是丝丝下垂的,怎能蘸水呢?因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

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联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了!然而还没有写出“游”字,突破这个难关,得有巧妙的构思。

徐俯《春游湖》阅读答案解析及全诗翻译赏析

徐俯《春游湖》阅读答案解析及全诗翻译赏析

徐俯《春游湖》阅读答案解析及全诗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春游湖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译文:双飞的燕子啊,你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呢?湖边的桃花就像是沾着水开放的。

在那小桥上,由于春水上涨,游人不能过去了,正在犯愁的时候,恰好从那柳阴深处,撑出一只小船来。

试题(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

(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理趣。

(3)首句的提问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4)“夹岸桃花蘸水开”是一种怎样的景象?(5)诗题是“春游湖”,但是诗中并没有出现“游”字,说说诗歌是怎样表现“游”的含义的。

[阅读答案](1)“蘸”字。

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后贴着水面的情景(或:桃花倒映在水中,岸上、水中的桃花连成一片,充满了生机的情景)。

另一方面也表明刚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神态、意趣;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2)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度”过之际,一只小船从柳阴深处撑过来。

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

(3)惊讶和喜悦的心情。

(4)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视觉中觉得离花枝更近了。

桃花倒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连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

(5)在“春雨断桥”的小溪上面,架着一条小木桥。

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游人不能度过去。

怎么办呢?凑巧得很,柳阴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继续游赏了。

经过断桥的阻碍,这次“游”更富有情趣了。

前进中遇到了障碍,又在障碍中前进:这个“游”字就这样在“不度”和“撑出”中被表现出来了。

[解析]燕子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双飞燕子几时回”,一句问候,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惊讶和喜悦的心情。

再放眼一看,果然春天来了,湖边的桃花盛开,鲜红似锦。

《春游湖》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游湖》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游湖》原⽂、翻译及赏析《春游湖》原⽂、翻译及赏析1 愁⽿偏⼯著⾬声,好怀常恐负⼭⾏。

未辞花事骎骎盛,正喜湖光淡淡晴。

倦憩客犹勤访寺,幽栖吾欲厌归城。

绿畴桑麦盘樱笋,因忆离家恰岁更。

译⽂及注释 译⽂ 总是听闻忧愁之声的双⽿更爱听那⾬声,时常惦记着不要误了游览的时机、辜负了⼤好⼭⾊空⾃寂寞。

千树桃花万枝柳仍未推辞为春天作妆点的念头,花枝正盛,西湖上淡淡晴光惹⼈喜爱。

疲倦休息中仍要去⽅僧问道,丛林幽静让⼈⼼⽣向往,不愿归去。

桑林麦⽥中间夹杂着丛丛樱桃树和春笋,让⼈想起离家时家乡也正是这个情景。

注释 愁⽿:⽼是听闻忧愁之声的双⽿。

骎骎:原意是马的疾⾏,引申为迅速。

绿畴:绿⾊的⽥野。

赏析 杭州西湖外的葛岭、宝⽯⼭,统称北⼭,是杭州⼀⼤景区。

杨载在四⼗岁以前,常居于此,留下了不少诗篇,本诗就是其中被选家注⽬的⼀篇。

杨载作诗,锻字炼句,是很下功夫的;这⾸七律,在格局上并⽆特异之处,可观的全在于措辞的刻意求新,不肯从俗从熟。

⾸联第⼀句“愁⽿偏⼯著⾬声”,把⽼是听闻忧愁之声的双⽿称为“愁⽿”,已经很精炼了;把爱听称为“偏⼯”,更觉⽣动,显得这“愁⽿”很有性格,于听⾬这事格外精⼯,超乎其他功能(偏,出乎寻常之意)。

但是这⼆者还都不及⼀个“著”字更见诗⼈的功夫——既然“愁⽿”“偏⼯”于听⾬,那么它听起来也不同往常,是紧紧地附(著,附着)在⾬声边;这⾬声,也仿佛不是落在窗前户外,⽽是擦⽿⽽过!这是贯注了多少劲⼒才炼出的⼀字啊!没有这⼀字,便不⾜以匹配前四字;⽽诗⼈写下四字在前,就势必要求有⼀更奇之字紧随在后:看来,诗⼈是处处在为⾃⼰出难题,⽽时时为解出难题⽽⾃得。

“好怀”,指对美好事物的怀思、眷恋。

诗⼈素爱美景,时常惦记着不要误了游览的时机、辜负了⼤好⼭⾊空⾃寂寞;现在想到⾬中北⼭定别有情趣,⾃然更不能不⼀往了。

于是,⾸联虽然只写到“常恐负⼭⾏”,但诗⼈的闻⾬上⼭,已包含在内,诗的颔联,也就能直接写⼭景了。

春游湖古诗阅读答案 春湖游古诗意思

春游湖古诗阅读答案 春湖游古诗意思

春游湖古诗阅读答案春湖游古诗意思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宋朝徐俯的这首《春游湖》被选在小学三年级古诗卡的第50首。

古诗卡里对前两句的解释问题不大,关键的是后两句。

第三句的解释为“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游人无法过去”。

我百度了这首诗的所有赏析,几乎都是这种解释,这就来问题了。

首先,我们所知的春雨量似乎没有那么大,能让一个湖的的水面上涨,那要多大的雨?那不是春雨,那是特大暴雨!其次,作者游的是湖,而不是河。

一个湖里有一座桥?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所以这里的“断桥”并非是将桥淹没阻断之意,而是作为“断桥”,只是一个名词,意为深入到湖里面的一座游览桥而已,就如青岛栈桥,和“春雨”是并列关系而非主谓关系。

而人不度的“度”,并非通过的意思,而是通“渡”。

原意是渡头之意,在此指为栈桥的桥头,所以“春雨断桥人不度”,指因为下雨而很少有人到栈桥来更贴近诗意。

第四句的解释也有很大问题。

古诗卡注释为:小船从柳荫深处缓缓驶出。

百度其它赏析也都是差不多。

既然是下雨阴天,那怎么会有树荫?所以更恰当的解释应是一种意境:小船从湖面上轻轻划过,波痕加上湖面上的星星雨点,看起来恰似柳条发出的点点新芽。

这是一种联想,一种更具诗意的联想。

如果真如注释
中所解,不但不通,而且将诗的意境直接降为白话,五星级厨师的精美菜品瞬间变成了大排档的大锅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桥的诗句:《春游湖》
《春游湖》原文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
小船撑出柳阴来。

《春游湖》作者简介
徐俯,生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1075-1141)。

字师川,自号
东湖居士,由洪都分宁(沿今江西修水县)迁居德兴天门村。

黄庭坚之甥。

因父死于国事,授通直郎,累官右谏议大夫。

绍兴二年(1132),
赐进士出身。

三年,迁翰林学士,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官
至参知政事。

后以事提举洞霄宫。

工诗词,语言秀丽,意境开阔。


表作有《念奴娇》、《卜算子》([二]、[三])、《踏莎行》([一]、[三])、《鹧鸪天》(一)等,其中以《念奴娇》为最。

该词联想丰富,
意象纷呈,浩气弥漫,颇有李白《月下独酌》和苏轼《水调歌头*中秋》的那般放荡不羁和豪迈气象。

有《东湖集》,不传。

《春游湖》简介
燕子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诗人遇上了燕子,马上产生了春
天到来的喜悦,不禁突然一问:“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这个问问得很好,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


放开眼界一看,果然春天来了,湖边的桃花盛开,鲜红似锦。

蘸是沾
着水面。

但桃花不同于柳树,它的枝叶不是丝丝下垂的,怎能蘸水呢?
因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

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
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连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
美极了!诗人在漫长的湖堤上游春,许很多多动人的景色迎面而来,那
么选用哪一处呢?最后选出来了:就在“春雨断桥”的地方。

一条小溪
上面,平常架着小木桥。

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走到这里,就过不去了。

“人不渡”,就是游人不能度过。

对称心快意的春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

不过凑巧得很,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能够租船摆渡,继续游赏了。

经过断桥的防碍,这次春游更富有情趣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