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探究性实验开放性实验
生物是一门开放性很强的学科

我的体会是这样生物是一门开放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内容来源于大自然,实验是得出结论,得出真理的一个好方法。
在实验的开展中,如果能做到让学生学会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交流,就应该算成功的实验教学了,但这无疑有很大的挑战。
探究性实验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现在,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性要求的更强,从实践和生活中获得知识比仅仅在课堂内教授书本知识要更有效率。
我其实要说谈生物应该不具资格,我是外行,专业不是生物,教的也不是生物,只不过安排我学习的是生物,通过在国培上的学习,我也有一点点感触。
当下生物的分值不多,个别学校不是很重视,课时也少,而考试升学又会考,所以很多时候老师们为了省事,干脆就教授知识,让学生们记住,以应付考试。
可结果就是学生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
在实验的探究上实践的太少,学生也没有找到其中的乐趣。
我觉得作为生物教师,在开学初就应该把整个这一学期的实验探究做个详细的分析调查和统计,确定好实验探究的时间和进度,有一个明确的安排表给学生,并安排好分组,安排好每组做什么,让学生明白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让学生做好准备。
当然老师肯定要把长期、短期,以及现场需要的器材等准备好。
在实验室应该有明确的规定和秩序。
在每次实验探究前,先把实验报告分发下去,人手一份,布置好任务,让学生先把上面的一些内容和信息了解并完成,然后剩下的在做探究实验时完成。
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也有所体现,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只需略加提示,让学生有目的的去完成探究,一步一步解决他们的疑问。
对难点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师生探讨,最终让学生得出结论。
这样的实验探究应该是学生们喜欢的,他们从中会获得成功的喜悦,探究的乐趣,每完成一个探究,他们的成就感就会升华一次。
请认真审题:甲、乙两同学对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分别进行了如下探究:(1)甲同学将盆栽的天竺葵进行24小时暗处理(即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乙同学对盆栽的带银边的天竺葵不进行暗处理。
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含实验) PPT课件 图文

(
开 运 竹
百 合
巴 西
科
木
(
百 合 科
)
)
(一)、学生学习表现(60%)
学习 方式
参与 程度
自主 5 合作 5 探究 5 广度 5 深度 5
要考察学生在一项探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 力, 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 其发展状态。
五.学生的学习结果:
探究性学习结果的形式多样, 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 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 一次口头报告、一本探究笔记, 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 的方案。教师需要灵活掌握评价标准。
作好记录。
————实施计划
5.各组交流实验数据,分析小组和全班的数据,讨论数据是否支持假设,分析
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
————得出结论
6.讨论“环境中的阳光、温度、湿度等因素对于鼠妇的分布有什么影响”等问
题后,交流写出实验报告。
———— 表达交
流
实验完成后将鼠妇放回大自然。
(二)、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
的、可以探究的问题; (3)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 (4)确认变量; (5)作出假设和预期;
(6)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7)实施实验方案,收集证据; (8)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 (9)根据证据作出合理判断; (10)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
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
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生物绘 图等技能。 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 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实验大全 实验25课件

过程
标志重捕法
样方法
显微计数法 (计数板计
数)
取样器取样 法
黑光灯诱 捕计数法
活动能力强、 活动范围大 的动物个体, 如鼠、鸟、 鱼等
植物或活动 肉眼看不见
范围小的动 的细菌、酵
物(如蚯蚓、 母菌等微生
蚜虫、跳蝻) 物(或血细
和虫卵
胞)
活动能力强 (不适合样 方法)、身 体微小(不
(3)细菌——显微记数法。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50个细菌,放 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液体中培养4 h后稀释10倍,与以前相同的 条件下再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次观察到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80 个细菌。则细菌细胞分裂的平均时间为________小时。
(4)昆虫——去除取样法。对于某些隔离带的稳定种群,可以 通过连续捕捉一定次数,根据捕获量的减小来估计种群大小。 由于每次捕获后不放回,理论上种群数量应当越来越小,因此, 我们把每次捕获数加到前面所捕获的
制作黑光 灯→确定 诱捕地点 →诱捕→ 统计和分 析
显微计
方法名 标志重
数法 取样器取 黑光灯诱捕计数
样方法
称 捕法
(计数板 样法
法
计数)
计算
标记总 设各样 若小格 ①记名计 数/N= 方的种 体积为 算法—— 重捕中 群密度 1 mm3, 直接数个 被标记 分别为 则 1 mL 体数;② 的个体 n1、n2、 中个体 目测估计 数/重捕 n3…… 数= 法——分 总数(N nm,则 错误! 等级估 代表种 种群密 ×103× 测,如非
(1)样方法:样方的获取——随机取样(等距取样法或五点取 样法);样方的大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样方的数量——不能 太少,计算时应去掉特别悬殊的数据,并求样方种群密度的平 均值。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特色专题三实验与探究课件新人教版

b.因变量观测指标。因变量观测指标是实验现象与结果出现的直接观 测指标,如在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动物新陈代谢的作用时,甲状腺激 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使耗氧量和活动量加 大,故因变量为动物新陈代谢速率,因变量观测指标为耗氧量和活动量。
c.因变量检测指标,如观察特异性颜色变化、溶液浑浊度等,观察形 态结构、生理特征变化等,测量生长发育速度、生化反应速度等。实.验.原. 理.一.般.由.三.段.组.成.:.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因.变.量.的.观.测.指.标.+.实.验.过. 程.概.括.。在表述时一般使用陈述句而不用疑问句,用肯定句而不用否定句。
有时也会出现“预测最可能的结果” 的预测 要么不是
的问题。此种情况应根据已有知识推
测最合理的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做出肯定或否定 根据可能出现的结果,做出不同的结 实验结论
的结论,即结论是唯一的 论,即结论不是唯一的
2.探究性实验的一般程序
3.实验程序详解 (1)审目的 ①变量法寻找实验目的 根据试题提供的文字、表格或曲线信息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后,再寻 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此即实验目的。 ②探究性或验证性实验的“实验题目或目的”的描述。 a.句式一:“探究(或验证)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b.句式二:“探究(或验证)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c.句式三:“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
类型
设置对照实验
实例
空白 对照
验证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对照组动物不 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做任何处理,让其自然生长
类型
自身 对照
条件 对照
相互 对照
设置对照实验
实例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实验大全 实验7课件

3
H2O2溶液
2mL
2mL
4
观察现象
有大量气 无气泡产
泡产生
生பைடு நூலகம்
试管3
2滴 1mL NaOH 2mL
无气泡产生
关于酶的实验设计或评价的题目
1.需要严格按照实验设计的原则如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 则等进行设计: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探究某一因子对实 验的影响时,其他无关变量要保证相同且为最佳条件,否则就 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
④向3支试管中分别注入蒸馏水、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 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
⑤堵住试管口,轻轻振荡这3支试管,使试管内的物质混合 均匀。
⑥将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分别放在3支试管内液面的上方, 观察哪支卫生香燃烧猛烈。
该实验方案经过其他同学参与讨论后,一致认为: (1)实验步骤的顺序出现了明显的错误。最佳的实验步骤应 该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方法上也有一处错误,即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应注 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在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实验中,某同 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取6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并且分别注入2 mL新鲜乳 汁。
②将6支试管分别放入不同水浴温度下,维持各自的温度5 min。
③在6支试管中各注入1 mL对应各试管内温度下的新鲜凝 乳酶溶液,摇匀后,在各自的水浴温度下保温。
④观察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表所示:
2.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实验原理
①2H2O2
2H2O+O2↑
②pH可影响酶活性,从而影响O2的产生量,根据O2产生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实验大全 实验5课件

度,有人把剪成小块的洋葱表皮细胞分别(等量)依次放入下面
各组溶液中,并记录结果如下表:
培养皿
1
2
3
4
5
6
7
蔗糖溶液/( mol/L) 0.2 0.3 0.4 0.5 0.6 0.7 0.8
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细 胞占观察细胞数目的 无
百分比
无
15% 40% 80% 99%
100 %
(1)该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的等渗浓度为 ________。 (2)如果再给你4组实验材料,请设计可以更精确地测定出 细胞液的等渗浓度的方法。
(5)质壁分离时,原生质层的外界面是细胞膜。
质壁分离实验的拓展应用及方法
1.判断细胞的死活
待测细胞+蔗糖溶液―镜―检→发生活细 质壁胞分离和复原→ 不发生质壁分离→死细胞
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待测细胞+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分―别―镜→检细胞液浓 度介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的浓度 之间。 3.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 不同植物细胞+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 ―镜―检→ 刚刚发生质壁 分离时所需时间的比较―→判断细胞液浓度大小(时间越短, 细胞液浓度越小)。
1.实验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 用。
2.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流程
3.质壁分离的原因 (1)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2)内因原 细生 胞质 壁层 的相 伸当 缩于 性一 小层 于半 原透 生膜 质层⇒细 透胞 失渗 水
宏观:坚挺→萎蔫 4.表现微观液 细泡 胞: 液大 颜色→:小浅→深
答案:(0.5~0.6 mol/L之间 (2)可分别配制浓度为0.52 mol/L、0.54 mol/L、0.56 mol/L、 0.58 mol/L的4组蔗糖溶液进行类似的实验
高中生物实验详细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方案的实践与总结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中,实验能力的考察成为试题中的重点、难点和亮点。
通过这一类试题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多种能力。
由于此种题目往往开放性高、难度大,学生处理起来存在着一定的畏惧感,不知从何下手,所以得分低。
固有得实验者,得理综之天下的说法。
为了适应此类高考试题,在高考复习中让学生了解生物实验试题的类型和特点,掌握实验试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近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和研究,现将生物实验试题分为以下两大类型,现报告如下:1 验证性...实验试题例为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三位同学进行了实验设计,下列是实验的基本思路。
指出三个实验思路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再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1)实验一: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进行培养。
对照组容器内只盛有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
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答:_______________(2)实验二: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答: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三: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实验组浇以含有植物必需的各种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对照组浇以不含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答:______________ (4)下面由你进行实验设计,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实验设计的原则对照本实验的方案进行检查评价,可以看出(1)组中蒸馏水和镁盐溶液均缺少植物所需的矿质元素,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2)和(3)组中都可能含有镁离子,没有根据实验目的设置变量。
高中的探究性生物实验教案

高中的探究性生物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探究不同条件下细胞膜的渗透性,了解渗透压对细胞的影响。
实验材料:
1. 鸡蛋
2. 盐水
3. 清水
4. 杯子
5. 塑料袋
6. 尺子
7. 手套
实验步骤:
1. 将鸡蛋放入清水中,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 将鸡蛋放入盐水中,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 利用尺子测量鸡蛋在清水和盐水中的大小。
4. 将实验结果整理并分析,探讨细胞膜在不同渗透压条件下的变化。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戴手套,避免盐水对皮肤的刺激。
2. 注意实验安全,切勿将盐水直接接触眼睛或口腔。
3.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实验环境整洁,避免发生意外。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可以发现,在高渗透压条件下,细胞膜会发生收缩,细胞体积变小;而在低渗
透压条件下,细胞膜会膨胀,细胞体积变大。
这说明渗透压对细胞的生长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深入研究细胞膜的渗透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细胞内部的生物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 收 速 率
(1)①取甲、乙2组生长发育相同的植株,放入适宜浓 度的含有该营养物质的溶液中; ②甲组的根系给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的根系完全抑制 呼吸,其他条件相同; ③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根系对该物质的吸收速率 。 (2)①若两组植株的根系对该物质的吸收速率一样, 说明该植物的根系对该物质不是主动吸收; ②若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吸收速率,或者完全不 吸收。说明该植物根系对该物质是主动吸收。
A
B C D
请根据上述实验的设计思路,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培养皿竖立起来后,位置C在正下方,那么, 四粒玉米中,处于_______位置的玉米粒可作实验对照 。 (2)请你预测该实验的结果。 (3)萌发的玉米粒在恒温箱内培养期间,其总重量和 所含有机物重量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 (4)现提供栽有玉米幼苗的花盆和纸箱若干,请你设 计一个验证植物茎具有背地生长特性的实验。A
9.南方红豆杉为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具有极其重要的药用和经 济价值。虽可利用种子繁殖,但种子的休眠期长,种子萌发率低, 为挽救这一珍稀濒危物种,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提前解除 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这一目标,做了如下实验探究,通过实验得 到了下表中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 处理方法 发芽率 机械破损后直接播种 0.05%赤霉素浸种24小时 机械破损后,再用0.05%赤霉素浸种24小时 机械破损后,再用的0.05%赤霉素浸种24小时 28.2% 23.8%
80.4%
96.6%
(1) 根据该小组的研究内容,请为他们的研究课题拟定一课题名称
(2)该小组实验前做出假设是:
处理方法 机械破损后直接播种 0.05%赤霉素浸种24小时 机械破损后,再用0.05%赤霉素浸种24小时 机械破损后,再用的04%
96.6%
(3)概括该小组实验过程的主要步骤: ①将种子分为四组。 ② ; ③ 。 (4)该实验可能得出的重要结论: 。 (5)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加科学,更具有说服力,应做哪些方 面的改进?
9. (1)打破(提前解除)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期的技术(方法、 措施)研究。 【或探究人工处理红豆杉种子提高发芽率的技术(方法、措施 )研究】(2分) (2)机械破损、植物激素、温度等外因能解除种子的休眠期提 高发芽率。(1分) (3) ②按表上要求对各组种子进行处理。 ③播种并分别记录各组发芽情况。(每步1分) (4) 机械破损、赤霉素浸泡、温度对解除种子休眠都有作用, 但机械破损后再用40℃的赤霉素浸泡效果最好。(2分) (5) 设置对照组 (1分)
8、为了验证植物的根总是向着重力方向生长,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
第一步:取已萌发的玉米4粒,分别放在培养皿的四个 位置上(如图所示),并且幼苗的根尖都朝向培养皿 的中心。 第二步:将滤纸剪成培养皿大小,盖在玉米粒,再盖 上湿棉花,直到填满整个培养皿。然后盖上培养皿盖 ,使玉米粒不能移动位置。用胶布将培养皿和盖粘牢 。 第三步:把培养皿竖立放在恒温箱内(无光照),不 让其滚动,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二)实验步骤: (实验提示: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不作实验设 计要求;给药1小时后,用注射器在小鼠膀胱处穿刺取尿 液) (三)实验结果的预测、解释和结论:
(二) 实验步骤: (1)确定1只鼠为实验鼠,腹腔注射胰高血糖素溶液;另一只鼠 为对照鼠,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 (2)将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号和2号,各加入等量的班氏糖定 性试剂。 (3)给药1小时后,对两只小白鼠采尿液,实验鼠尿液放入1号 试管内,对照鼠尿液放入2号试管内。 (4)将两支试管摇匀后,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内加热煮沸,待 冷却后,观察两支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 (三) 预测、解释: 1号试管中应该出现砖红色沉淀,表明实验鼠尿液中有葡萄糖; 2号试管中仍为蓝色溶液,表明对照鼠尿液中无葡萄糖。 实验结论: 实验鼠血糖升高,超过一定数值而出现尿糖,是胰高血糖素具有 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所引起的。
11.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为了 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以小 白鼠为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和解释实验应出现 的结果,并写出实验结论。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 正常实验小白鼠2只,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适 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班氏糖定性试剂,注射器, 试管,烧杯等。
一项研究发现,某植物根系对某营养物质的吸收, 与该 物质溶液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 一定浓度范围内,该植物根系对该物质的吸收速率随浓度 增加而增加,当达到P点后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有人认为 这种现象可表明该植物根系对该物质的吸收方式为主动吸 收,也有人认为是被动吸收;请设计一个实验加以确定。 (1)设计实验步骤。 (2)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10.在人群中有耳垂和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已知无 耳垂是隐性性状,有耳垂是显性性状。某小组计划调查 上海市50个家庭的父母与子女间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假设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作为一次研究性学习 活动。 (1)如果你是该小组中的一员,请你确定本次研究活 动的主要目的:_________________。 (2)请设计一张表格(写在下面),用于调查时统计 数据,并给表格起一个标题。 (3)该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
10.(1)确定这一性状是否为伴性遗传(或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调查基因频率等)(2分) (2)上海市部分家庭耳垂性状遗传的调查统计表(7分) (3)被调查的家庭数目太少(1分)
儿子性状
父亲性状 母亲性状 有耳垂 有耳垂 有耳垂 无耳垂 有耳垂 无耳垂 有耳垂 无耳垂
女儿性状
有耳垂 无耳垂
无耳垂
无耳垂
B D
C
(1)A (2)A处作对照的玉米幼根竖直向下生长,B、C、D三 处作实验的玉米幼根都弯曲向下生长。或四粒玉米的 根均向下生长。(其它正确答案也给分) (3)萌发玉米粒总重量增加,因为幼根生长吸水较多。 有机物重量减少,因为细胞呼吸作用消耗了部分有机 物。 (4)将一盆幼苗(花盆)竖直放置,一盆幼苗(花盆)侧放( 或倒放),用纸箱罩住花盆,一段时间后观察,可见 两个花盆中的幼苗茎均向上生长。(其它正确答案也 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