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中心教案

合集下载

《在沙漠中心》教案

《在沙漠中心》教案

《在沙漠中心》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在沙漠中心》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2)学会珍惜水资源,懂得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在沙漠中心》的阅读与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沙漠的景象,引发学生对沙漠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沙漠中的生活是怎样的?会遇到哪些困难?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在沙漠中心》,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生字词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四、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在沙漠中心》,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写一篇关于沙漠中的生活的短文。

2. 课后作业:(1)收集有关沙漠的资料,了解沙漠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2)思考如何节约用水,提出自己的建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进行评价。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通过作业和测验进行评价。

3.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沙漠景观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沙漠的神秘与挑战。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七年级课文《在沙漠中心》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课文《在沙漠中心》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课文《在沙漠中心》教案(优秀6篇)《在沙漠中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阅读课文,研读作者在沙漠中心的险恶处境和心理变化过程,领悟冒险的真正意义。

2、能力目标:练习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体味生命的价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提及沙漠,也许你马上会想到荒凉之境、死亡之地。

古诗云: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不飞下,兽铤亡群。

假如你身陷如此绝境,你会做何感想?今天,让我们将时光回转到上个世纪30年代,跟随一位坠机于撒哈拉沙漠的法国飞行员--圣艾克絮佩里,一同置身于茫茫的沙漠中心,感受那非比寻常的沙漠之行--《在沙漠中心》。

2、圣艾克絮佩里是法国优秀的飞行员,被称为“蓝天白云的耕耘者”。

他常常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写入作品。

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

代表作有《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人类的大地》等。

二、出示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朗读课文;2、研读作者在沙漠中心的险恶处境和心理变化过程;3、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体味生命的价值。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1、讲述: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首先得用心朗读课文。

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要把握好节奏,必须注意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下面请几位同学轮流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其余同学边看边听,发现有读错的地方做好符号,待文章读完后提出来订正。

2、指名朗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勾画有误的地方和自己认为重要的词句。

3、学生纠错,正音释词。

学生可能读错和难以理解的字词: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分析人物处境和内心)1、出示自学指导: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A、当时作者和同伴置身沙漠,遭遇了哪些艰难处境?采取了哪些应对办法?有何生理反应?请找出相应的语句认真体会。

《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共3篇

《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共3篇

《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共3篇《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1《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材简介《在沙漠中心》是人教版七年级英语课本中的一篇阅读理解文章。

文章讲述了几位旅游者在沙漠中心探险的经历,介绍了沙漠中心的气候和地理特点。

文章语言简洁明了,内容丰富有趣,适合七年级学生阅读。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沙漠中心的气候和地理特点,并能够用英语表达出来。

2.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oasis, sand dunes, explore等。

3.学生能够阅读并理解文章,能够回答问题。

4.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自己身处的环境,从而更加关注环境保护。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用图片或小视频介绍沙漠的景色,让学生感受到沙漠的高温和干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 阅读1. 教师带领全班一起朗读文章,并介绍重点词汇和短语,如oasis, sand dunes, explore等。

2. 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并回答问题。

(1)What did the tourists experience when they went to the desert?(2)What did they see in the desert?(3)What can people do when they arrive at an oasis in a desert?Step 3. 交流1.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Why is it difficult to live in a desert?(2)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in a desert?2.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3. 整个班级进行讨论,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让学生学会关注环境保护。

Step 4. 语言学习1. 教师给学生讲解一些与沙漠有关的单词和短语,并举一些例句。

在沙漠中心教案

在沙漠中心教案

在沙漠中心教案在沙漠中心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概括课文内容。

2、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学重点: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一、导入新课1、讲述故事《地震中最坚强的人》?汶川县的映秀小学的一女生,没了左腿还是爬了出来!------2、提问:为什么她能够忍受这么大的痛苦?3、请学生简单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阅读与概括1、快速阅读要求:默读、注意速度、抓住内容要点(教师巡视,解答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问题)2、概括主要内容文章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场遇险。

三、细读文本1、粗读课文后,你觉得“我”被困沙漠中,总的感受是什么?(痛苦)2、请用“——”划出我遇到的苦。

#因血液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

#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

#感到呼吸困难。

#找不到任何水,连露水也没有------3、对这些痛苦,作者心情如何?请用“~~~~~~”划出表心情的语句。

#寒风就象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

------痛苦#我跑不过了,在也没有力气了。

------绝望#我感到,有一股图象的激流把我带到一个宁静的梦里。

------平静#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勇敢乐观具体分析过程中加强词句的朗读、赏析。

四、质疑探究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的含义。

1、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五、拓展延伸1、故事背后的感悟《地震中最坚强的人》中的女孩为什么能忍受这么大的痛苦?那是因为她心中有一种巨大的信念。

因为她期盼着自己能够活着……《在沙漠中心》是以真实的故事为材料的,故事中的“我”是作者以自己为原型的,大家知道他后来究竟怎么样了吗?2、走进作者这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1900年生在xx里昂。

《在沙漠中心》教案

《在沙漠中心》教案

《在沙漠中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在沙漠中心》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如何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适当的推理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面对困境时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互相帮助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在沙漠中心》的阅读与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和表达方式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对文章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推理。

(2)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在沙漠中心》的电子文本或纸质文本。

(2)生字词列表和相关解释。

(3)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

(4)教学PPT或黑板。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在沙漠中心》。

(2)查找生字词的含义。

(3)思考课文中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沙漠的景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沙漠中的生存挑战和人类对沙漠的探索。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在沙漠中心》。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思考。

3. 生字词学习:(1)教师呈现生字词列表。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教师讲解生字词,并进行例句展示。

4. 写作手法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3)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沙漠中心教案

在沙漠中心教案

在沙漠中心教案标题:沙漠中心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了解沙漠的地理特点和生态环境;2. 了解沙漠中心的特点和重要性;3. 掌握在沙漠中心生存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内容1. 沙漠概述沙漠是指降水非常少的干旱地区,通常气温较高,植被稀少。

沙漠分布广泛,占据了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

2. 沙漠的地理特点沙漠大多位于副热带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多为沙丘和盐碱地。

气候干旱,降水量极少,蒸发量大,植物生长受限。

3. 沙漠中心的特点沙漠中心是指沙漠中心地带的地区,通常是沙漠最干燥、最热的地方。

由于降水极少,植被几乎不存在,土壤贫瘠,是极端环境中的极端环境。

4. 沙漠中心的重要性沙漠中心对研究气候变化、地质演化以及生物适应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沙漠中心还是天文观测的理想地点,由于干燥少云,适合观测天空。

5. 沙漠中心的生存技能在沙漠中心生存需要掌握一些特殊的技能。

学会根据太阳和地标进行导航,掌握采水技巧,了解急救方法,熟悉食物采集与处理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向学生展示沙漠中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沙漠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沙漠概述(20分钟)讲解沙漠的定义和地理特点,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沙漠的景观和气候。

3. 沙漠中心的特点(15分钟)介绍沙漠中心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引发学生对这个极端环境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4. 沙漠中心的重要性(20分钟)讲解沙漠中心在科学研究和观测方面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研究的意义。

5. 沙漠中心的生存技能(30分钟)详细介绍在沙漠中心生存所需的技能,例如导航、采水、急救等,通过示范和实操让学生加深理解。

6. 总结(5分钟)帮助学生梳理教学内容,并鼓励学生保持对沙漠中心的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标题:沙漠中心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回顾沙漠的地理特点和生态环境;2. 分析沙漠中心的生存条件和适应策略;3. 讨论沙漠中心的保护与研究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沙漠中心的生存条件沙漠中心的生存条件非常恶劣,主要包括缺水、高温、贫瘠的土壤和缺乏植被等。

在沙漠中心教学教案

在沙漠中心教学教案

在沙漠中心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沙漠的基本概念、特征以及形成原因。

培养学生对沙漠生态系统的认识,了解沙漠生物的适应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沙漠环境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1.2 教学内容沙漠的定义与分类沙漠的形成与分布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沙漠生物的适应策略人类与沙漠环境的关系第二章:沙漠的形成与分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使学生掌握沙漠的主要分布区域。

2.2 教学内容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气候、地质、地貌等因素。

沙漠形成的人为原因:气候变化、环境破坏等。

沙漠的主要分布区域及其特点。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绘制地图等方式,了解沙漠的分布情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沙漠形成的原因。

第三章: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沙漠生态系统的独特性。

使学生认识到沙漠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2 教学内容沙漠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沙漠生态系统的环境特点:高温、干旱、土壤贫瘠等。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关系。

3.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观察沙漠生态系统的图片,了解其特点。

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探讨生物如何适应沙漠环境。

第四章:沙漠生物的适应策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沙漠生物的适应特点。

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2 教学内容沙漠植物的适应策略:根系发达、储水能力强、生长缓慢等。

沙漠动物的适应策略:减少水分蒸发、夜行性、冬眠等。

微生物在沙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沙漠生物的适应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生物适应策略的合理性。

第五章:人类与沙漠环境的关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与沙漠环境的相互影响。

使学生提高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沙漠环境的重要性。

5.2 教学内容人类活动对沙漠环境的影响:过度开发、生态破坏等。

沙漠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沙尘暴、干旱等。

在沙漠中心课教案及教学设计(附读后感)

在沙漠中心课教案及教学设计(附读后感)

在沙漠中心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附读后感)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在沙漠中心》这篇文章的背景和内容。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在沙漠中心》是一篇描述主人公在沙漠中生存的故事。

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勇气和智慧,以及他在困境中如何克服困难。

1.3 教学方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困境中会怎样应对。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沙漠的景象,增强学生对文章背景的理解。

第二章:阅读理解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主人公在沙漠中的经历和他的感受。

2.2 教学内容学生自主阅读《在沙漠中心》文章。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细节和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3 教学方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回答问题。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第三章:讨论与思考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面对困境时的应对策略。

3.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在面对困境时的想法和解决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

3.3 教学方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解决方案。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

第四章:读后感写作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主人公的成长。

4.2 教学内容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帮助学生表达清晰、有逻辑的思路。

4.3 教学方法学生互相交流读后感,共同提高写作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

5.2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在沙漠中心》的主要情节和主人公的品质。

学生反思自己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成长。

5.3 教学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总结文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师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反思。

第六章:拓展活动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家作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语言
2、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性格与形象
教学难点: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多媒体上展示沙漠的图片
同学们,图片上这些地方是哪里啊?(生答:沙漠),那大家对沙漠都有什么印象啊?(学生描述)
不错,同学们对沙漠都有自己的理解,沙漠是千姿百态的,这让老师想起一个沙漠的小故事:在1935年,法国一位非常优秀的飞行员圣埃克絮佩里,在飞往印度的途中,飞机不幸失事,坠毁在利比亚沙漠当中。

在面对生与死的考验的时候,他会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这篇文章——《在沙漠中心》。

二、预习检测
学习课文之前,我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对课文的预习情况(指名学生读PPT上的生词生词),明确答案,再让全班齐读一遍。

乙醚mí虫豸zhì
硌gè犁铧lí huá
脐带qí真谛dì
噎yē筛糠shāi kāng
三、作家作品
好的,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圣埃克絮佩里,应该说啊,他是一位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人。

大家看一下PPT,一起来读一下(生读:圣埃克絮佩里:法国作家,他是法国最早的一代飞行员之一,二战期间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失踪。

其作品多描述飞行员生活,代表作有《夜航》《人类的大地》《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

《人类的大地》是一本由八篇文章组成的散文集,本文就是节选自其中的一篇。

四、整体感知
下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

(4分钟)
1、那同学们读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呢?好好思考一下。

(感受到作者遇险后碰到一系列困难,很惊险;
感受到沙漠的可怕;
感受到遇险后,“我”展开了一系列自救活动;
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有过一系列心理活动,并贯穿全文;
感受到“我”强烈的求生欲望,以及“我”对责任、事业、生命的思索。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生答,后明确:文章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沙漠中的一场遇险。

探寻心路历程:既然是一场遇险,那么肯定遭遇到了很多痛苦。

3、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并在文中找出“我”在沙漠中心遭遇到了哪些痛苦与煎熬?(自己完成后,四人小组讨论、完善)
因血液缺少水分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
感到呼吸困难
寒风越来越猛,吹得他团团转
找不到任何水源,连露水也没有
走了很远的路,却没有脱离困境
身体虚弱并产生幻觉
沙漠里白天炽热,夜晚寒风侵袭
4、面对这些痛苦与煎熬,“我”的心情是怎样的?请把反映作者心情的句子划出来。

(可以结合课后练习一进行思考)(自己完成后,四人小组讨论、完善)
1、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痛苦)
2、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绝望)
3、我感到,有一股图像的激流把我带到一个宁静的梦里:在大海深处,江河就平静了。

(平静)
4、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乐观)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的赏析,我们看到作者在痛苦和绝望中,却变得平静、乐观,重新充满生?渴望。

于是,他在最后对同伴说什么呀?(生答:“上路吧,普雷沃!我们的喉咙还没有噎住: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指名学生朗读这一句,然后简要评析。

对,这句话中“上路”和“继续”最能体现作者求生的渴望,所以朗读时要重重地读,读出作者的那份坚韧。

大家自己读读看(生读)。

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声朗读)
六、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2、完成作业本上相关的练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我”的心路历程
上节课我们在文中找出了主人公在沙漠中心遭遇到的困难和所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

有哪位同学可以复述一下?(生答)
(二)品味探究
1、那么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力量使他能由绝望转向平静与乐观呢?我们来分组朗读一下文章12~21段的内容,在文章中找找答案。

(生分组朗读)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找到相关句子,然后进行分析。

重点语句:
①我需要生活。

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

明确:作者所谓的生活,并非一般意义的衣食住行,而是有着与生命、事业、责任、勇气、信念等相关的丰富内涵。

②我一点儿也不喜欢斗牛士,我喜欢的不是危险,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

明确:可联系课后练习中作者在《人类的大地》其他章节中的几段话解读。

痴迷飞行,并不是喜欢冒险,而是因为热爱生活。

无畏死亡,并不是看轻生命,而是因为热爱生命。

③通过飞机,人们可以离开城市和他们的会计师,可以重新找到农人的真谛。

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

我觉得自己是中途站的农人。

明确:作者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与平凡的农人相提并论。

飞机只是一个工具,它让作者从另一个视角审视自己和世界,无论是飞行员还是农人,他们的人生真谛是一样的,那就是默默耕耘,为人类的幸福、为人类能更快更高地飞行,而履行自己的职责。

小结:正因为这种责任感,使他在面对死神时,能显示出一种视死如归,能超然淡定地审视这一切,能把这当成生命的再次回归。

2、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的语句,也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请同学们找找文中有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大家四人小组交流一
下。

①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提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沙漠中寒风刮得又猛又急,来势汹汹,令人无法躲避。

“冲”写出了风来的气势之大、之狂。

②我听见自己说:“这里有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得挤不出一滴眼泪的心……”
提示:运用反复的手法,突出了“我”的极度干渴、缺水。

(三)延伸拓展
学了这篇文章,联系自己,你学到了什么?(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冒险要有价值)
(四)小结
看来同学们从这篇文章中都学到了很多,我想对于本文的学习,重要的不是对文本的理解,而是应该通过文本获得一些感悟,来帮助自己成长。

(五)布置作业:完成《优化设计》

在沙漠中心》学案
学习目标
1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体味重要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3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4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会正确,辩证的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培养一种积极;乐观健康的人生态度。

一.字词积累
1. 字音
颤抖犁铧虫豸躯壳
脐带真谛噎住睫毛
跺脚魔爪乱窜咯着胸膛
2词义
虫豸
真谛
芸芸众生
卷土重来
死得其所
二、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我”被困于沙漠之中一夜间的心理活动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问题探究
(1). 作者认为自己通过飞机找到了“农人的真谛”,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2). 作者说“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却又说“没有一点遗憾”,这是不是矛盾?说说你的看法。

(3)课文揭示了一种新的“冒险”的意义,它不同于别的“冒险”。

你如何理解作者“冒险”的意义?
(4)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人?
三、反思提升:从课文中你受到什么教益?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