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1551-2003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doc
汽车碰撞安全法规大全(中文版)

汽车碰撞安全法规大全〔中文版〕中国篇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 11551-2003〕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 20071-2006〕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GB 20072-2006〕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GB 11557-1998〕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GB15083-2006〕汽车安全带固定点〔GB 14167-2006〕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GB 17354-1998〕C-NCAP 前部正面刚性壁障碰撞试验方法C-NCAP 前部偏置碰撞试验方法C-NCAP 侧面碰撞试验方法C-NCAP 评分方法欧洲篇防止汽车碰撞时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12〕关于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14〕关于车辆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17〕关于车辆内部安装件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21〕关于后面碰撞汽车结构特性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32〕关于正面碰撞汽车结构特性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33〕关于车辆火险预防措施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34〕关于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保险杠等〕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42〕关于车辆正面碰撞乘员保护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94〕关于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95〕EuroNCAP 前部碰撞试验方法EuroNCAP 侧面碰撞试验方法EuroNCAP 侧面撞柱评估标准EuroNCAP 车辆对乘员颈部保护的动态评估试验方法EuroNCAP 行人保护试验方法EuroNCAP 儿童保护评估方法EuroNCAP 评估方法与生物力学极限GTR 行人保护法规EC 行人保护法规北美篇内饰件碰撞特性要求及试验方法〔FMVSS 201〕头枕的碰撞保护〔FMVSS 202a〕转向机构对驾驶员的碰撞保护〔FMVSS 203〕对方向盘后移量的要求〔FMVSS 204〕座椅系统〔FMVSS 207〕乘员碰撞保护〔FMVSS 208〕乘员离位〔OOP〕保护〔FMVSS 208〕儿童约束系统要求〔FMVSS 208〕安全带安装固定点认证的统一规定〔FMVSS 210〕儿童约束系统〔FMVSS 213〕侧面碰撞保护〔FMVSS 214〕保险杠标准〔CMVSS 215〕车顶抗压〔FMVSS 216〕儿童约束安装点系统〔FMVSS 225〕燃油系统完整性〔FMVSS 301〕电动车辆的电解液溢出和电击保护〔FMVSS 305〕保险杠标准〔PART 581〕US NCAP 前部碰撞试验方法US NCAP 侧面碰撞试验方法US NCAP 翻滚试验方法US NCAP 评分方法IIHS 前部碰撞试验方法IIHS 侧面碰撞试验方法IIHS 低速碰撞试验方法附录EuroNCAP 新评估方法建议稿假人伤害指标描述。
乘用车强检项目和使用标准图及对照表

乘用车强检项目和使用标准图及对照表
文/图刘洪福
编者按:一辆汽车在通过国家公告之前,必须经过哪些强制性检验?各强检项目是怎样进行的?目前国内外强检标准有何异同?国内的检验手段达到何种水平?是众多读者来信中提到的问题。
在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大力协助下,本刊将陆续地详细介绍有关汽车检验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检验手段等知识。
本期参考《汽车强制性检验项目清单》,整理了检验项目以及相应的检验依据,并用图表的形式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来,力求给读者更为清晰的总体概念。
(注:本图表仅适用于乘用车。
)
乘用车强检项目和使用标准对应表。
汽车相关国标清单

│ GA 410.1~410.3-2003进口机动车登记信息代码.doc│ GB 11381-89客车顶部静载试验方法.doc│ GB 11550-1995汽车座椅头枕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doc│ GB 11551-2003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doc│ GB 11552一1999轿车内部凸出物.doc│ GB 11553-89汽车正面碰撞时对燃油泄漏的规定.doc│ GB 11554—1998汽车及挂车后雾灯配光性能.doc│ GB 11555-1994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doc│ GB 11556-1994汽车风窗玻璃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doc│ GB 11557—1998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doc│ GB 11561-89汽车加速器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doc│ GB 11562-1994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doc│ GB 11565-89轿车风窗玻璃刮水器刮刷面积.doc│ GB 11566-1995 轿车外部凸出物.doc│ GB 11567.1-2001汽车和挂车侧面防护要求.doc│ GB 11567.2-2001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要求.doc│ GB 11568—1999汽车罩(盖)锁系统.doc│ GB 11611-1989汽车液压制动系金属管、内外螺纹管接头和软管端部接头.doc │ GB 12428-1990客车装载质量计算方法.doc│ GB 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doc│ GB 12981-2003机动车辆制动液.doc│ GB 13094—1997客车结构安全要求.doc│ GB 14023-2000车辆、机动船和由火花点火发动机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doc │ GB 14167-1993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doc│ GB 1495-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doc│ GB 1496—1979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doc│ GB 15082-1999汽车用车速表.doc│ GB 15083-1994汽车座椅系统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doc│ GB 15084-1994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doc│ GB 15085-1994 汽车风窗玻璃刮水器、洗涤器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doc│ GB 15086-1994汽车门锁及门铰链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doc│ GB 15235-1994汽车倒车灯配光性能.doc│ GB 15740一1995汽车防盗装置性能要求.doc│ GB 15741一1995 汽车和挂车号牌板(架)及其位置.doc│ GB 15742-2001机动车用喇叭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doc│ GB 15743-1995轿车侧门强度.doc│ GB 15766-2001道路机动车辆灯丝灯泡尺寸、光电性能要求.doc│ GB 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doc│ GB 16170-1996汽车定置噪声限值.doc│ GB 16735-2004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doc│ GB 16737-2004道路车辆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MI).doc│ GB 16897-1997制动软管.doc│ GB 17258—1998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doc│ GB 17259—1998机动车用液化石油气钢瓶.doc│ GB 17354-1998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doc│ GB 17509—1998汽车和挂车转向信号灯配光性能.doc│ GB 17675一1999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doc│ GB 17691-2001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doc│ GB 1795—1996轮胎气门芯.doc│ GB 1796—1996轮胎气门嘴.doc│ GB 18047-2000 车用压缩天然气.doc│ GB 18099-2000汽车及挂车侧标志灯配光性能.doc│ GB 18296-2001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doc│ GB 18351-2001车用乙醇汽油.doc│ GB 18352.1-2001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Ⅰ).doc│ GB 18352.2-2001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Ⅱ).doc│ GB 18408-2001汽车及挂车后牌照板照明装置配光性能.doc│ GB 18409-2001汽车驶车灯配光性能.doc│ GB 18655-2002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doc│ GB 19151-2003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doc│ GB 19159-2003车用液化石油气.doc│ GB 19233-2003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doc│ GB 3847-1999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可见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doc │ GB 4094-1999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doc│ GB 4599—94 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doc│ GB 4660—94汽车前雾灯配光性能.doc│ GB 4783-84汽车悬挂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测定方法.doc│ GB 4785—1998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doc│ GB 5335-1985汽车制动装置液压试验的连接器.doc│ GB 5763—1998汽车用制动器衬片.doc│ GB 5920-1999 汽车及挂车前位灯、后位灯、示廓灯和制动灯配光性能.doc│ GB 7031-86车辆振动输入路面平度表示方法.doc│ GB 7035-1993轻型载重汽车轮胎高速性能试验方法转鼓法.doc│ GB 7036.1-1997充气轮胎内胎第1部分:汽车轮胎内胎.doc│ GB 7063-1994 汽车护轮板.doc│ GB 7129-1986汽车液压制动胶管内容积膨胀测定方法.doc│ G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doc│ GB 8410—1994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doc│ GB 9656-2003汽车安全玻璃.doc│ GB 9743一1997 轿车轮胎.doc│ GB 9744—1997载重汽车轮胎.doc│ GB 9764—1997轮胎气门嘴芯腔.doc│ GB 9765—1997轮胎气门嘴螺纹.doc│ GB T 10414.2-2002 带传动同步带传动汽车同步带轮.doc│ GB T 10485-89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基本环境试验.doc│ GB T 10716-2000 汽车同步带物理性能试验方法.doc│ GB T 11181-2003子午线轮胎用钢帘线.doc│ GB T 11381-89客车顶部静载试验方法.doc│ GB T 11559-89汽车室内尺寸测量用三维H点装置.doc│ GB T 11563-1995 汽车H点确定程序.doc│ GB T 11798.1-2001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检定技术条件第1部分:滑板式汽车侧滑试验台检定技术条件.doc │ GB T 11798.2-2001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检定技术条件第2部分:滚筒反力式制动试验台检定技术条件.doc │ GB T 11798.3-2001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检定技术条件第3部分:汽油车排气分析仪检定技术条件.doc│ GB T 11798.4-2001 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检定技术条件第4部分:滚筒式车速表试验台检定技术条件.doc │ GB T 11798.5-2001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检定技术条件第5部分:滤纸式烟度计检定技术条件.doc│ GB T 11798.6-2001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检定技术条件第6部分:对称先前照灯检测仪检定技术条件.doc │ GB T 11798.7-2001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检定技术条件第7部分:轴(轮)重仪检定技术条件.doc│ GB T 11798.9-2001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检定技术条件第9部分:平板制动试验台检定技术条件.doc│ GB T 12478-90客车防尘密封性试验方法.doc│ GB T 12480-90客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doc│ GB T 12534-90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doc│ GB T 12535-90汽车起动性能试验方法.doc│ GB T 12536-90汽车滑行试验方法.doc│ GB T 12537-90汽车牵引性能试验方法.doc│ GB T 12538-2003两轴道路车辆重心位置的测定.doc│ GB T 12539-90汽车爬陡坡试验方法.doc│ GB T 12540-90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测定方法.doc│ GB T 12541-90汽车地形通过性试验方法.doc│ GB T 12543-90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doc│ GB T 12544-90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doc│ GB T 12545.1-2001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doc│ GB T 12546-90汽车隔热通风试验方法.doc│ GB T 12547-90汽车最低稳定车速试验方法.doc│ GB T 12548-90汽车速度表、里程表检验校正方法.doc│ GB T 12549-90汽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及其定义.doc│ GB T 12673-90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doc│ GB T 12674-90汽车质量(重量)参数测定方法.doc│ GB T 12677-90汽车技术状况行驶检查方法.doc│ GB T 12678-90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doc│ GB T 12679-90汽车耐久性行驶试验方法.doc│ GB T 12781-91汽车供油系气阻试验方法.doc│ GB T 12782-91汽车采暖性能试验方法.doc│ GB T 13044-91轻型客车定型试验规程.doc│ GB T 13051-91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动力输出孔连接尺寸.doc│ GB T 13061-91汽车悬架用空气弹簧橡胶气囊.doc│ GB T 13594-2003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和试验方法.doc│ GB T 13604-1992汽车转向球接头尺寸.doc│ GB T 14168-1993汽车制动液类别图形标志.doc│ GB T 14171-1993汽车气制动系管路螺纹孔和管接头外螺纹.doc│ GB T 14172-93汽车静侧翻稳定性台架试验方法.doc│ GB T 14450-1993胎圈用钢丝.doc│ GB T 1496-1979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doc│ GB T 15089—2001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doc│ GB 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doc│ GB T 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doc│ GB T 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doc│ GB T 15704一1995轿车车轮冲击试验方法.doc│ GB T 15766.3-2000道路机动车辆灯丝灯泡辅助用灯泡.doc│ GB T 16736-1997 道路车辆识别代号(VIN)内容与构成.doc│ GB T 16738-1997道路车辆世界零件制造厂识别代号(WPMI).doc│ GB T 16888-1997客车安全顶窗.doc│ GB T 1690-1992硫化檬胶耐液体试验方法.doc│ GB T 17250-1979声学市区行驶条件下轿车噪声的测量.doc│ GB T 17340-1998汽车安全玻璃的尺寸、形状及外观.doc│ GBT 18411-2001道路车辆产品标牌.doc│ JB T 1506-75 汽车、拖拉机用起动机齿轮要素.doc│ QC 244-1997汽车安全带动态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doc│ QC 289-2001汽车发动机机油泵技术条件.doc│ QC 417.1~417.5-200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4部分多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doc │ QC 544-2000汽车发动机凸轮轴技术条件.doc│ QC T 10-92汽车、摩托车用磁感应式车速里程表.doc│├─基础通用标准│ GA 410.1~410.3-2003进口机动车登记信息代码.doc│ GB 16735-2004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doc│ GB 16737-2004道路车辆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MI).doc│ GB 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doc│ GB T 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doc│ GB T 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doc│ GB T 16736-1997 道路车辆识别代号(VIN)内容与构成.doc│ GB T 16738-1997道路车辆世界零件制造厂识别代号(WPMI).doc│ GB T 18305-2002质量管理体系汽车生产件及相关维修零件组织.doc│ GB T 18344-2001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doc│ GB T 18410-2001车辆识别代号条码标签.doc│ GB T 18411-2001道路车辆产品标牌.doc│ GB T 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doc│ GB T 19514-2004乘用车行李舱标准容积的测量方法.doc│ GB T 19515-2004道路车辆可再利用性和回收利用性计算方法.doc│ GB T 3181-1995漆膜颜色标准.doc│ GB T 3977—1997 颜色的表示方法.doc│ QC T 1-1992汽车产品图样的基本要求.doc│ QC T 17—92 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一般规则.doc│ QC T 18-1992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术语.doc│ QC T 196-1994汽车工业科学技术档案分类表.doc│ QC T 238-1997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doc│ QC T 262-1999汽车渗碳齿轮金相检验.doc│ QC T 265-2004汽车零部件编号规则.doc│ QC T 266-1999汽车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doc│ QC T 267-1999汽车切削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doc│ QC T 268-1999汽车冷冲压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doc│ QC T 269-1999汽车铸造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doc│ QC T 270-1999汽车钢模锻造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doc│ QC T 272-1999汽车用铝合金铸件技术条件.doc│ QC T 273-1999汽车用锌合金、铝合金、铜合金压铸件技术条件.doc│ QC T 276-1999汽车零件热处理硬度规范.doc│ QC T 29017-1991汽车模制塑料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doc │ QC T 29018-1991汽车碳氮共渗齿轮金相检验.doc│ QC T 29087-1992汽车焊接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doc│ QC T 2—92汽车产品图样格式.doc│ QC T 3-1992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完整性.doc│ QC T 4-1992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采用与更改办法.doc│ QC T 5-1992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标准化审查.doc│ QC T 502-1999汽车感应淬火零件金相检验.doc│ QC T 517-1999汽车钢板弹簧用U形螺栓及螺母技术条件.doc│ QC T 518-1999 汽车用螺纹紧固件拧紧扭矩规范.doc│ QC T 57-1993汽车匀速行驶车内噪声测量方法.doc│ QC T 571—1999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名词、术语.doc│ QC T 572-1999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测定方法.doc│ QC T 573-1999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人、物和环境.doc│ QC T 574-1999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抽样规则.doc│ QC T 575-1999 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杂质的分析方法.doc│ QC T 6-1992 汽车产品明细表编制规则.doc│ QC T 625—1999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doc│ QC T 638-2000密封垫圈.doc│ QC T 698.1-2004车辆说明文件第1部分:车辆注册技术参数表.doc│ QC T 7-1992汽车产品设计文件编号规则.doc│ QCn 29008.10-91汽车产品质量检验总成评定方法.doc│ QCn 29008.11-91汽车产品质量检验零部件评定方法.doc│ QCn 29008.12-91汽车产品质量检验附件评定方法.doc│ QCn 29008.13-91汽车产品质量检验清洁度评定方法.doc│ SNT 1333-2003入出境汽车及其他车辆消毒规程.doc│ SNT 1338-2003入出境车辆废弃物卫生监督规程.doc│ SNT 1341-2003入出境汽车及其他车辆卫生检疫查验规程.doc│ ~$ T 18411-2001道路车辆产品标牌.doc│├─客车标准│ GB 11381-89客车顶部静载试验方法.doc│ GB 12428-1990客车装载质量计算方法.doc│ GB 13094—1997客车结构安全要求.doc│ GB T 12478-90客车防尘密封性试验方法.doc│ G B T 12480-90客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doc│ GB T 13044-91轻型客车定型试验规程.doc│ GB T 16888-1997客车安全顶窗.doc│ GB T 17578-1998客车上部结构强度的规定.doc│ QC T 474—1999客车平顺性评价指标及限值.doc│ QC T 476—1999客车防雨密封性限值.doc│ QC T 633-2000客车座椅.doc│├─底盘标准│ GB 11561-89汽车加速器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doc│ GB 17675一1999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doc│ GB 4783-84汽车悬挂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测定方法.doc│ GB T 13051-91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动力输出孔连接尺寸.doc│ GB T 13604-1992汽车转向球接头尺寸.doc│ GB T 5179-1985汽车转向系术语和定义.doc│ GB T 5180-85汽车悬架术语和定义.doc│ GB T 5333-85汽车驱动桥术语及语义.doc│ GB T 5727-85汽车液力变速器术语及定义.doc│ GB T 5728-85汽车离合器术语及其定义.doc│ JB T 1506-75 汽车、拖拉机用起动机齿轮要素.doc│ QC T 25-2004汽车干摩擦式离合器总成技术条件.doc│ QC T 27-2004汽车干摩擦式离合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doc│ QC T 29033-91汽车液力变速器台架性能试验方法.doc │ QC T 29035-91汽车钢板弹簧技术条件.doc│ QC T 29063-92汽车机械式变速器总成技术条件.doc│ QC T 29082-92汽车传动轴总成技术条件.doc│ QC T 29096—92汽车转向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doc│ QC T 29097-1992汽车转向器总成技术条件.doc│ QC T 291-1999汽车机械式分动器性能要求.doc│ QC T 29101-92汽车用操纵拉索总成.doc│ QC T 292-1999汽车机械式分动器台架试验方法.doc│ QC T 293-1999汽车半轴台架试验方法.doc│ QC T 294-1999汽车半轴技术条件.doc│ Q C T 299-2000汽车动力转向油泵技术条件.doc│ QC T 301-1999汽车动力转向动力缸技术条件.doc│ QC T 302-1999汽车动力转向动力缸台架试验方法.doc│ QC T 303-1999汽车动力转向油罐技术条件.doc│ QC T 304-1999汽车转向拉杆接头总成台架试验方法.doc│ QC T 305-1999汽车动力转向控制阀总成技术条件.doc│ QC T 306-1999汽车动力转向控制阀总成台架试验方法.doc│ QC T 463-1999汽车用液力变矩器技术条件.doc│ QC T 465-1999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分类的术语及定义.doc│ QC T 470-1999汽车自动变速器操纵装置的要求.doc│ QC T 483-1999汽车前轴疲劳寿命限值.doc│ QC T 491-1999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doc│ QC T 494-1999汽车前轴刚度试验方法.doc│ QC T 513-1999汽车前轴台架疲劳寿命试验方法.doc│ QC T 522-1999汽车转向拉杆总成技术条件.doc│ QC T 523-1999汽车传动轴总成台架试验方法.doc│ QC T 529-2000汽车动力转向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doc│ QC T 530-2000汽车动力转向器总成技术条件.doc│ QC T 533-1999汽车驱动桥台架试验方法.doc│ QC T 534-1999汽车驱动桥台架试验评价指标.doc│ QC T 545-1999汽车筒式减振器台架试验方法.doc│ QC T 546-1999汽车筒式减振器清洁度限值及测定方法.doc│ QC T 557-1999汽车用液力变扭器台架试验方法.doc│ QC T 563-1999汽车转向盘试验方法.doc│ QC T 568-1999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台架试验方法.doc│ QC T 580-1999汽车变速器安装尺寸.doc│ QC T 647-2000汽车转向万向节总成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doc│ QC T 648-2000汽车转向拉杆总成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doc│ QC T 649-2000汽车转向传动轴总成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doc│ QC T 650-2000 汽车转向拉杆球头销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doc│├─汽车发动机标准│ GB 17691-2001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doc│ GB 18296-2001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doc│ GB 18352.1-2001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Ⅰ).doc│ GB 18352.2-2001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Ⅱ).doc│ GB 3847-1999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可见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doc │ GB T 10414.2-2002 带传动同步带传动汽车同步带轮.doc│ GB T 10716-2000 汽车同步带物理性能试验方法.doc│ GB T 17692-1999汽车用发动机净功率测试方法.doc│ GB T 18183-2000 汽车同步带疲劳试验方法.doc│ GB T 18297-2001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doc│ GB T 18339-2001车用汽油辛烷值测定法.doc│ GB T 18377-2001汽油车用催化转化器的.doc│ GB T 18881-2002汽油车排气净化催化剂.doc│ QC 289-2001汽车发动机机油泵技术条件.doc│ QC 544-2000汽车发动机凸轮轴技术条件.doc│ QC T 288.1-2001 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泵技术条件.doc│ QC T 288.2-2001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泵试验方法.doc│ QC T 324-2000汽车燃油空气加热器.doc│ QC T 515-2000汽车发动机用调温器型式与尺寸.doc│ QC T 521-1993轮胎外缘尺寸测定方法.doc│ QC T 555-2000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单体铸造活塞环金相检验.doc│ QC T 637-2000汽车发动机曲轴弯曲疲劳试验方法.doc│ QC T 644-2000 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件.doc├─汽车整车标准│ GB 11553-89汽车正面碰撞时对燃油泄漏的规定.doc│ GB 11565-89轿车风窗玻璃刮水器刮刷面积.doc│ GB 1495-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doc│ GB 1496—1979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doc│ GB 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doc│ GB 16170-1996汽车定置噪声限值.doc│ GB 19233-2003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doc│ GB 4094-1999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doc│ G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doc│ GB T 11798.1-2001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检定技术条件第1部分:滑板式汽车侧滑试验台检定技术条件.doc │ GB T 11798.2-2001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检定技术条件第2部分:滚筒反力式制动试验台检定技术条件.doc │ GB T 11798.3-2001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检定技术条件第3部分:汽油车排气分析仪检定技术条件.doc│ GB T 11798.4-2001 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检定技术条件第4部分:滚筒式车速表试验台检定技术条件.doc │ GB T 11798.5-2001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检定技术条件第5部分:滤纸式烟度计检定技术条件.doc│ GB T 11798.6-2001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检定技术条件第6部分:对称先前照灯检测仪检定技术条件.doc │ GB T 11798.7-2001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检定技术条件第7部分:轴(轮)重仪检定技术条件.doc│ GB T 11798.9-2001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检定技术条件第9部分:平板制动试验台检定技术条件.doc│ GB T 12534-90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doc│ GB T 12535-90汽车起动性能试验方法.doc│ GB T 12536-90汽车滑行试验方法.doc│ GB T 12537-90汽车牵引性能试验方法.doc│ GB T 12538-2003两轴道路车辆重心位置的测定.doc│ GB T 12539-90汽车爬陡坡试验方法.doc│ GB T 12540-90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测定方法.doc│ GB T 12541-90汽车地形通过性试验方法.doc│ GB T 12543-90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doc│ GB T 12544-90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doc│ GB T 12545.1-2001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doc│ GB T 12546-90汽车隔热通风试验方法.doc│ GB T 12547-90汽车最低稳定车速试验方法.doc│ GB T 12548-90汽车速度表、里程表检验校正方法.doc│ GB T 12673-90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doc│ GB T 12674-90汽车质量(重量)参数测定方法.doc│ GB T 12677-90汽车技术状况行驶检查方法.doc│ GB T 12678-90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doc│ GB T 12679-90汽车耐久性行驶试验方法.doc│ GB T 12781-91汽车供油系气阻试验方法.doc│ GB T 12782-91汽车采暖性能试验方法.doc│ GB T 1496-1979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doc│ GB T 15089—2001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doc│ GB T 17250-1979声学市区行驶条件下轿车噪声的测量.doc│ GB T 17346—1998轿车脚踏板的侧向间距.doc│ GB T 17347-1998商用道路车辆尺寸代码.doc│ GB T 17349.1-1998道路车辆汽车诊断系统词汇.doc│ GB T 17349.2-1998道路车辆汽车诊断系统图形符号.doc│ GB T 17867—1999轿车手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位置.doc│ GB T 19233-2003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doc│ GB T 19234-2003乘用车尺寸代码.doc│ GB T 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doc│ GB T 4782-2001道路车辆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词汇.doc│ GB T 5910-1998轿车质量分布.doc│ QC T 316—1999汽车行车制动器疲劳强度台架试验方法.doc│ QC T 34—92汽车的故障模式及分类.doc│ QC T 487-1999汽车保险杠的位置尺寸.doc│ QC T 566-1999轿车的外部防护.doc│ QC T 57-1993汽车匀速行驶车内噪声测量方法.doc│ QC T 584-1999汽车底盘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doc│ QC T 646.1-2000汽车粉尘密封性试验粉尘洞法.doc│ ~$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doc│├─灯光标准│ GB 11554—1998汽车及挂车后雾灯配光性能.doc│ GB 15235-1994汽车倒车灯配光性能.doc│ GB 15766-2001道路机动车辆灯丝灯泡尺寸、光电性能要求.doc│ GB 17509—1998汽车和挂车转向信号灯配光性能.doc│ GB 18099-2000汽车及挂车侧标志灯配光性能.doc│ GB 18408-2001汽车及挂车后牌照板照明装置配光性能.doc│ GB 18409-2001汽车驶车灯配光性能.doc│ GB 19151-2003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doc│ GB 4599—94 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doc│ GB 4660—94汽车前雾灯配光性能.doc│ GB 4785—1998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doc │ GB 5920-1999 汽车及挂车前位灯、后位灯、示廓灯和制动灯配光性能.doc│ GB T 10485-89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基本环境试验.doc│ GB T 15766.3-2000道路机动车辆灯丝灯泡辅助用灯泡.doc│ GB T 17348-1998道路车辆会车光束倾斜角.doc│ GB T 3978-1994 标准照明体及照明观测条件.doc│ GB T 4659-84汽车前照灯类型、主要尺寸和连接尺寸.doc│ GB T 7360-87汽车与挂车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工作电压及其测量.doc│ QC T 260-1998汽车高位制动灯.doc│├─电动车辆标准│ GB T 18332.1-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doc│ GB T 18332.2-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doc│ GB T 18384.1-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doc│ GB T 18384.2-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doc│ GB T 18384.3-200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doc│ GB T 18385-2001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doc│ GB T 18386-2001电动汽车能量消耗车和续驶.doc│ GB T 18387-2001电动车辆的电磁场辐射强度的限值和.doc│ GB T 18388-2001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doc│ GB T 18487.1-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doc│ GB T 18487.2-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doc│ GB T 18487.3-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doc│ GB T 18488.1-2001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技术条件.doc│ GB T 18488.2-2001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试验方法.doc│ GB Z 18333.1-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doc│ GB Z 18333.2-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锌空气蓄电池.doc│├─电器标准│ GB 14023-2000车辆、机动船和由火花点火发动机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doc│ GB 15742-2001机动车用喇叭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doc│ GB 18655-2002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doc│ GB T 17619-1998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doc│ GB T 5337-85汽车电器、灯具和仪表名词术语.doc│ QC 417.1~417.5-200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4部分多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doc │ QC T 19-92汽车用分电器技术条件.doc│ QC T 198-1995汽车用开关通用技术条件.doc│ QC T 20-92汽车用气压式制动灯开关技术条件.doc│ QC T 218-1996汽车用转向管柱上组合开关技术条件.doc│ QC T 219-1996汽车用脚踏式变光开关.doc│ QC T 220-1996汽车用易熔线.doc│ QC T 277-1999起动机特性试验方法.doc│ QC T 29009-91汽车用电线接头技术条件.doc│ QC T 29010-91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doc│ QC T 29011-91汽车用点火线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doc│ QC T 29013-91 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doc│ QC T 29064-92汽车用起动机技术条件.doc│ QC T 29090-92汽车用刮水电动机技术条件.doc│ QC T 29094-92汽车用交流发电机技术条件.doc│ QC T 29106-2004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doc│ QC T 30-2004机动车用电喇叭技术条件.doc│ QC T 414-1999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doc│ QC T 415-1999汽车用点烟器技术条件.doc│ QC T 416-1999点火系统的测试方法.doc│ QC T 417.1-200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doc│ QC T 417.2-200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doc│ QC T 417.3-200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3部分单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doc│ QC T 417.4-200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4部分多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htm│ QC T 417.5-200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5部分用于单线和多线插接器的圆柱式插接件尺寸和特殊要求.doc │ QC T 419-1999喇叭继电器技术条件.doc│ QC T 420-2004汽车用熔断器.doc│ QC T 421-1997汽车交流发电机轴伸尺寸.doc│ QC T 422-2000机动车用硅整流二极管.doc│ QC T 423-1999汽车电器接线柱标记.doc│ QC T 424-1999汽车用交流发电机电气特性试验方法.doc│ QC T 425-1999 汽车用直流发电机.doc│ QC T 427-1999汽车用电源总开关技术条件.doc│ QC T 438-1999汽车点火系高压塑料件技术条件.doc│ QC T 467-1999 起动机电路的电压降.doc│ QC T 501-1999汽车信号闪光器技术条件.doc│ QC T 504-1999汽车用点火开关技术条件.doc│ QC T 505-1999 汽车用车灯开关技术条件.doc│ QC T 506-1999汽车用仪表灯开关技术条件.doc│ QC T 507-1999汽车断电器用电容器技术条件.doc│ QC T 519-1999汽车分电器用断电器技术条件.doc│ QC T 548-1999 汽车用洗涤电动机技术条件.doc│ QC T 549-1999 汽车倒车报警器.doc│ QC T 550-1999汽车用蜂鸣器.doc│ QC T 632-2000汽车用翘板式开关技术条件.doc│ QC T 706-2004机动车用硅雪崩整流二极管技术条件.doc│ QC T 707-2004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技术条件.doc│ QC T 73-93汽车电气设备产品型号编号方法.doc│├─车身及附件标准│ GB 11550-1995汽车座椅头枕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doc│ GB 11551-2003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doc│ GB 11552一1999轿车内部凸出物.doc│ GB 11555-1994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doc│ GB 11556-1994汽车风窗玻璃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doc│ GB 11557—1998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doc│ GB 11562-1994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doc│ GB 11566-1995 轿车外部凸出物.doc│ GB 11567.1-2001汽车和挂车侧面防护要求.doc│ GB 11567.2-2001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要求.doc│ GB 11568—1999汽车罩(盖)锁系统.doc│ GB 14167-1993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doc│ GB 15083-1994汽车座椅系统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doc│ GB 15084-1994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doc│ GB 15085-1994 汽车风窗玻璃刮水器、洗涤器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doc│ GB 15086-1994汽车门锁及门铰链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doc│ GB 15740一1995汽车防盗装置性能要求.doc│ GB 15741一1995 汽车和挂车号牌板(架)及其位置.doc。
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附录:样品情况表 车辆类型 VIN 发动机号 发动机型号
发动机生产企业 发动机布置型式、位置 变速器型号
变速器型式 整备质量及轴荷(kg ) 车门数量 整车座位数 前排座位数 “R ”点坐标 轮胎气压(kPa) 车辆宽度(mm )
前保险杠材料
驾驶员座椅R 点的横向平面前方的车辆部分长度
(mm )
燃油箱容量(L)/燃油箱制造商
转向管柱型号、结构型式、
制造商
转向盘型号及制造商
前排座椅安全带型号、型式、制造商 驾驶员
前排右侧乘员 前排正面气囊型号、制造商 驾驶员 前排右侧乘员 前排座椅型式、型号、制造商 驾驶员 前排右侧乘员 前排座椅调节行程(mm )、设计靠背角(°) 驾驶员 前排右侧乘员
车门门锁型号、制造商
前门锁
左/右
后门锁
左/右
在X 向上,发动机最前端(不含装饰机罩)与车身纵梁前端的距离 mm
新能源车辆类型 —————— 储能装置生产企业 —————— 新能源车辆储能装置种类
——————
新能源车辆储能装置安装位置——————储能装置单体型号——————储能装置单体的标称电压(V)——————储能装置单体容量——————储能装置单体数量——————储能装置最小模块型号——————储能装置最小模块的标称电压(V)——————储能装置最小模块容量——————储能装置总成标称电压(V)——————储能装置总成标称容量——————。
转向部分法规对比

其中: GB11551-2003 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是以ECER94作为制定的依 据, GB11557-1998 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是以ECER12作 为制定的依据, ECER12与FMVSS 203 , FMVSS 204是对转向系统在碰撞中移动量和 对假人作用力的一些法规要求。 ECER94和FMVSS 208 涉及的是整车碰撞,主要技术要求是碰撞中对 头部,颈部,胸部,股骨,小腿,胫骨,膝关节等等伤害值得要求。
40%偏置碰 车速为56~57km/h 带假人
1、如果符合94 号法规01 系列修正本第5.2.2 条的规定:在转向盘轴中心 位 置测得的转向盘 位 移,向上垂直方向不应超过80 mm,向后水平方向不应超 过100 mm,被认为是满足12号法规关于碰撞移动量的要求 2、如果符合94 号法规01 系列修正本第5.2.1.4和5.2.1.5条的规定: 胸部压缩 指标( THCC)不应超过50 mm; 胸部伤害指标(V*C)不应超过1.0 m/s;被 认为是满足12号法规关于人体模型受力要求的要求
FMVSS20 8
试验要求都规定了对人体头部,颈部,胸部,股骨,小腿,胫骨, 膝关节伤害值得要求。
ECER79简介
ECE79是关于转向结构认证的一些规定,主要要求有: 1、汽车以50km/h的速度沿半径为50m的圆周切线离开时,转向 机构不允许有非正常的振动 2、当汽车转到最大转角的一半,并且车速不低于10km/h时, 放开转向输入,汽车维持在原来的轨迹或转向半径变大。 3、转向系统完好和受损是的转向力和转向时间有要求
汽车系统相关法规和转向管 柱溃缩机构介绍
政府法规
China –GB 11551-2003 Frontal Impact Protection –GB 11557-1998 Steering Impact Protection Europe –ECE R94 Frontal Collision Protection –ECE R12 Steering Impact Protection –ECE R79 Uniform provision to steering equipment US –FMVSS 203 –Impact Protection –FMVSS 204 -Steering Column Rearward Displacement –FMVSS 208 -Occupant Crash Protection
正面碰撞时轿车后排乘员的保护

Pr t c i n fRe r Se tPa s ng r i o t Cr s o e to o a a s e e n Fr n a h
Ab ta tΒιβλιοθήκη I r e o i r v h a ey o e r o c p n s wh n f n r s a p n ,a c u a t r s a n y t m d l s r c : n o d r t mp o e t e s ft f r a c u a t e r t ca h h p e s n o c p n e t i t s se mo e o r
i mpr v d oe.
K y r s Rersa; rna rs ; asn e j r ; e d : a tF o tl ah P se g r nuy MAD wo e c i YMO
国 内外 轿 车 的被 动安 全性 研 究 , 目前 大 多数 集 中 模 型 。
在 前 排驾 驶员 侧 以及 前 排乘 员侧 ,对正 面 碰撞 工 况 下 1 车体 模 型 . 1 的轿 车后 排乘 员 的伤 害研 究 较少 。后排 不像 前 排 有安 后 排碰 撞模 型 主要 包括 地板 和 前后 2排 座 椅 ( 包
csinage o asne jr vle a rsace yuigti m d1Wi ei poe n o er s gteH C uho nls np segri uy ausw s eerhdb s s o e. t t m rvmet f ce i I, n n h hh d an h T m , sw l a eha jr, h s i u n e n r b 9 2%, n 0 rsetey tem to f s gtre 3 s a e s h edi uy c etn r adlgi uy y5 %, 0 a d7 % ep cvl,h e do i e — l t n jy j i h un h
仪表板内部凸出物法规介绍、校核及实例分析

仪表板内部凸出物法规介绍、校核及实例分析目录一.内部凸出物相关法规介绍二.仪表板内凸校核区域的上下分界线三.免检区域的确定四.静态头部碰撞五.头碰区域制作技巧六.副仪表台检测区域及腿部保护七.校核实例(一)八.校核实例(二)内部凸出物相关法规介绍 内部凸出物法规代号:GB 11552-2009该法规引用的条例:•GB11551-2003 乘用车正面碰撞的成员保护•GB14166 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GB15083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实验方法•ISO2575:2004道路车辆操纵件、指示器和信号装置符号•ISO6487:1980碰撞实验测量技术、检测仪器法规规定的内部突出物校核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乘员舱内部构件(内后视镜除外)、操纵件、顶盖或活动顶盖、座椅靠背和座椅后部零件在凸出物方面的要求,以及车窗、天窗和隔断系统的电操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M1类汽车。
内部凸出物相关法规介绍 该标准最早版本为GB11552-1989,并于1999年进行第一次修订。
目前版本为该标准的第二次修订。
本次修订的技术内容修改采用ECE R21《关于机动车内部凸出物的认证统一规定》(修订版2 )及随后截止到2003年1月发布的所有的增补件、勘误表(英文版和法文版)。
本次修订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增加动态方法确定头部碰撞区域的方法、增加电动车窗、活动顶盖(包括天窗)以及隔断系统的电操作要求,及使标准要求描述更加准确。
该标准开始执行日期:•对于新认证车型:本标准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对于在生产车型:本标准自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内部凸出物相关法规介绍 内凸法规中对IP所作的几点规定:• 1. 基准区:法规内规定了IP内凸校核的区域,如下图所示,因现阶段驾驶侧安全气囊已成为主流配置,所以驾驶侧有相应的免检区域。
仪表板上下分界线以下的区域为免检区域,但是需做防止出现腿部伤害。
头碰实验区内部凸出物相关法规介绍• 2.尖棱:尖棱是指曲率半径小于2.5mm的刚性材料的棱边,但不包括从仪表板表面测量凸出高度小于3.2mm的情况,对于凸出高度小于3.2mm的情况,如果凸出高度不大于其宽度的一半(即凸出结构宽度大于凸出高度的两倍),并且其边缘是圆钝的,就可以不对最小曲率半径提出要求。
《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征求意见稿

图1 4.2 技术要求
警告标签样式和内容
4.2.1 若车辆按照 GB/T 20913 的规定进行试验,且符合 GB/T 20913 中 4.2 的规定,则认为该车辆符 合本标准 4.2 的要求。对于 N1 类汽车可以不符合本标准 4.2.2.2、4.2.2.3 以及 4.2.2.5 的规定。 4.2.2 对于处于前排外侧座位的假人,按照附录 A 所确定的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4.2.2.1 头部性能指标(HPC)应不大于 1000,并且头部合成加速度大于 80g 的时间,累积不应超过 3ms,但不包括头部反弹; 4.2.2.2 颈部伤害指标(NIC)应不大于图 2 和图 3 所示值; 4.2.2.3 颈部对Y轴弯矩在伸张方向应不大于 57N.m; 4.2.2.4 胸部压缩指标(ThPC)应不大于 75mm; 4.2.2.5 胸部粘性指标(V·C)应不大于 1.0m/s; 4.2.2.6 大腿压缩力指标(FFC)应不大于图 4 所示力-时间性能指标曲线。 4.2.3 在试验过程中,车门不得开启。 4.2.4 在试验过程中,前门的锁止系统不得发生锁止。 4.2.5 碰撞试验后,除支持假人重量的必要的工具之外,不使用其它工具,应能: 4.2.5.1 对应于每排座位,若有门,至少有一个门能打开。如果没有门,移动座椅或改变座椅靠背位 置使得所有乘员能够撤离(本要求仅适用于硬顶结构的车辆)。 4.2.5.2 将假人从约束系统中解脱时,如果发生了锁止,通过在松脱装置上施加不超过 60N 的压力, 该约束系统应能被打开。
3
GB 11551—XXXX
5 4 (0 ms,3.3 kN) 颈部轴向拉伸力(kN) 3 (35 ms,2.9 kN)
2 (60 ms,1.1 kN) 1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加载持续时间(m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 11551-2003(2003-11-27发布,2004-06-01实施)代替GB/T 11551-1989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对应于ECE R94《关于机动车正面碰撞时对乘员保护的认证统一规定》(00版本,1995年)。
本标准与ECE R94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主要差异如下:——本标准中规定了正面垂直碰撞,而ECER94则规定了正面角度碰撞。
——考虑到我国人体参数和车型特点,在座椅调节一节中,参照日本保安基准第18条款内容,本标准增加了相应的调节方法。
——本标准将ECER94附录3的内容纳入标准正文中,删除ECER94附录1、附录2和附录7,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分别对应于ECER94附录4、附录5、附录6、附录8。
——本标准删除ECER94中有关认证管理程序的内容。
本标准代替GB/T 11551-1989《汽车乘员碰撞保护》。
本标准与GB/T 11551-1989的主要差异有:——本标准规定的适应范围为M1类车,比GB/T 11551-1989规定的适用范围缩小,取消了对载货车和9入座以上的客车的规定(1989年版的第1章;本版的第1章);——本标准删除了GB/T 11551-1989规定的成角度前屏障碰撞试验要求、侧向移动壁障碰撞试验要求及侧翻试验要求(删除了1989年版的第6章);——本标准增加了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分别规定了试验性能指标的确定、假人的布置和约束系统的调整、乘坐位置H点和实际靠背角的确定程序、仪器测试技术要求(见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两者对碰撞中乘员保护胸部性能指标的要求存在不同,本标准规定胸部性能指标(ThPC)应小于或等于75mm,而GB/T11551-1989规定胸部合成加速度大于60g的作用时间不超过3ms(1989年版5.3)本版的4.2.1.2)。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清华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瑄、刘玉光、尹爽清、李三红、黄世霖、王晓冬。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9年8月。
本标准委托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GB 11551-2003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车辆正面碰撞时前排外侧座椅乘员保护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类车。
本标准适用于M1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4166 道路车辆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GB 14167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SAE J826-1995 用于定义和测量机动车座椅位置的装置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保护系统 protective system指用来约束乘员并有助于满足第4章要求的内部安装件及装置。
3.2 保护系统的型式 type of protective system指在下列主要方面没有差异的保护装置:——制造工艺;——尺寸;——材料。
3.3 碰撞角 angle of impact指垂直于壁障前表面的直线与车辆纵向行进方向线之间的夹角。
3.4 壁障表面 barrier face指壁障紧贴着胶合板的那一部分表面。
3.5 车型 vehicle type指在下列主要方面没有差异的车辆:——对碰撞试验结果有影响的车辆长度和宽度。
——对碰撞试验结果有不良影响的,通过驾驶员座椅"R"点的横向平面前方的车辆部分的结构、尺寸、轮廓和材料。
——对碰撞试验结果有影响的乘员舱外形和内部尺寸以及保护系统的型式。
——发动机的布置(前置、后置或中置)及排列方向(横向或纵向)。
——对碰撞试验结果有不良影响的车辆质量。
——对碰撞试验结果有不良影响的,由制造厂提供的选装设备或装置。
3.6 乘员舱 passenger compartment指容纳乘员的空间,由顶盖、地板、侧围、车门、玻璃窗和前围、后围或后座椅靠背支撑板围成。
3.7 “R”点R point指制造厂为每个座椅规定的,与车辆结构有关的基准点,见附录C。
3.8 “H”点H point指按附录C描述的程序所确定的每个座椅的基准点。
3.9 整备质量 unladen kerb mass指处于运行状态的车辆质量,没有驾驶员、乘客和货物,但加满燃料、冷却液、润滑油,并带有随车工具和备胎(如果这些由车辆制造厂作为标准装备提供的话。
)4 要求4.1 一般要求4.1.1 每个座椅的"H"点应按照附录C所规定的程序确定。
4.1.2 如果前排乘坐位置的保护系统包括安全带,那么该安全带应满足GB 14166的要求。
4.1.3 用于安放假人且装备了保护系统包括安全带的乘坐位置,其安全带固定点应符合GB 14167。
4.2 技术要求4.2.1 对于处于前排外测的座位的假人,按照附录A所确定的性能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4.2.1.1 头部性能指标(HPC)应小于或等于1000。
4.2.1.2 胸部性能指标(ThPC)应小于或等于75mm。
4.2.1.3 大腿性能指标(FPC)应小于或等于10kN。
4.2.2 在试验过程中,车门不得开启。
4.2.3 在试验过程中,前门的锁止系统不得发生锁止。
4.2.4 碰撞试验后,不使用工具,应能:4.2.4.1 对应于每排座位,若有门,至少有一个门能打开。
必要时,改变座椅靠背位置使得所乘员能够撤离(本要求不适用于非硬顶结构的车辆)。
4.2.4.2 将假人从约束系统中解脱时,如果发生了锁止,通过在松脱位置上施加不超过60N的压力,该约束系统应能被打开。
4.2.4.3 从车辆中完好地取出假人。
4.2.5 在碰撞过程中,燃油供给系统不允许发生泄漏。
4.2.6 碰撞试验后,若燃油供给系统存在液体连续泄漏,则在碰撞后前5min平均泄漏速率不得超过30g/min;如果来自燃油供给系统的液体与来自其他系统的液体混合,且不同的液体不容易分离和辨认,则在评定连续泄漏时,收集到的所有液体都应计入。
5 试验方法5.1 设施及车辆准备5.1.1 试验场地试验场地应足够大,以容纳跑道、壁障和试验必需的技术设施。
在壁障前至少5m的跑道应水平、平坦和光滑。
5.1.2 壁障壁障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前部宽度不小于3m,高度不小于1.5m。
壁障厚度应保证其质量不低于7×104kg。
壁障前表面应铅垂,其法线应与车辆直线行驶方向成0°夹角,且壁障表面应覆以2cm厚状态良好的胶合板(见图1)。
如果有必要,应使用辅助定位装置将壁障固定在地面上,以限制其位移。
5.1.3 壁障的方位壁障的方位应使碰撞角为0°。
5.1.4 车辆状况5.1.4.1 一般要求试验车辆应能反映出该系列产品的特征,应包括正常安装的所以装备,并应处于能够正常运行状态。
一些零部件可以被等质量代替物代替,但要求这种替换确实不会对5.6的测量结果造成明显的影响。
5.1.4.2 车辆质量5.1.4.2.1 提交试验的车辆质量应时整备质量;5.1.4.2.2 燃油箱应注入水,水的质量为制造厂规定的燃油箱满容量时的燃油质量的90%。
5.1.4.2.3 所有其他系统(制动系、冷却系等)应排空,排出液体的质量应予补偿。
5.1.4.2.4 车载测量装置的质量可以通过减少一些对5.6测量结果无明显影响的附件来进行补偿。
5.1.4.2.5 上述5.1.4.2.1规定的车辆质量应在试验报告中标明。
图1 带胶合板的0°壁障5.1.4.3 乘员舱的调整5.1.4.3.1 转向盘位置若转向盘可调,则应调节到制造厂规定的通常位置,如果制造厂没有规定,则应调节到可调范围的中间位置。
在加速过程结束时,转向盘应处于自由状态,且处于制造厂规定的车辆直线行驶时的位置。
5.1.4.3.2 玻璃车辆上的活动玻璃应处于关闭位置。
为便于试验测量,经制造厂同意,可以放下活动玻璃,只要此时操纵手柄的位置相当于玻璃关闭时所处的位置。
5.1.4.3.3 变速杆变速杆应处于空档位置。
5.1.4.3.4 踏板踏板应处于正常的放松位置。
5.1.4.3.5 车门车门应关闭但不锁止。
5.1.4.3.6 活动车顶如果安装有活动车顶或可拆式车顶,它应处于应有位置并关闭。
为便于试验测量,经制造厂同意,可以打开。
5.1.4.3.7 遮阳板遮阳板应处于收起位置。
5.1.4.3.8 后视镜内后视镜应处于正常的使用位置。
5.1.4.3.9 扶手前后座椅扶手若可移动,则应处于放下位置,除非受到车内假人的限制。
5.1.4.3.10 头枕高度可调节的头枕应处于最高位置。
5.1.4.3.11 座椅5.1.4.3.11.1 前排座椅位置对于纵向可调节的座椅,应使其"H"点(按照附录C规定的程序确定)位于行程的中间位置或者最接近于中间位置的锁止位置,并处于制造厂规定的高度(假如高度可以单独调节)。
对于长条座椅,应以驾驶员位置的"H"点为基准。
当假人不能正确安放并且驾驶员座椅或前排乘客座椅的设计“H”点(x1,z1)符合下式(即该点落在图2直线A的左侧区域内)时,允许对该座椅进行适当的调节,直到假人可以正确安放为止,以便使该设计"H"点们于图2中平面坐标系直线A 的右侧且尽可能地接近直线A。
X<(1670-Z)/1.94式中:X——通过加速踏板表面设计中心并且垂直于车辆纵向中央平面的水平直线与设计"H"点间在前后方向上的水平距离,单位为毫米(mm)。
Z——通过加速踏板表面设计中心并且垂直于车辆纵向中央平面的水平直线与设计"H"点间在上下方向上的垂直距离,单位为毫米(mm)。
图25.1.4.3.11.2 前排座椅靠背位置如果可调,座椅靠背应调节到使假人躯干倾角尽量接近制造厂规定的正常使用角度,若制造厂没有规定,则应调节到从铅垂面向后倾斜25'角的位置。
5.1.4.3.11.3 后排座椅如果可调,后排座椅或后排长条座椅应处于最后位置。
5.2 假人5.2.1 前排座椅5.2.1.1 按照附录B的规定,在每个前排外侧座椅上,安放一个符合HybridⅢ1)技术要求且满足相应调整要求的假人。
为记录必要的数据以便确定性能指标,假人应配备满足附录D技术要求的测量系统。
1) 符合美国第50百分位成年男子主要尺寸的混合Ⅲ型假人的技术要求和详细图纸,以及适用于本试验的调整规范,都由联合国秘书长保存,可向欧洲经济委员会秘书处咨询,其地址为:Palais des Nations, Geneva, Switzer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