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行为学的旧城居民节点空间研究_以厦门沙坡尾居民区为例_陈劼_ChenJi

合集下载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旧城居民节点空间研究--以厦门沙坡尾居民区为例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旧城居民节点空间研究--以厦门沙坡尾居民区为例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旧城居民节点空间研究--以厦门沙坡尾居民
区为例
陈劼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13(000)022
【摘要】良好的住宅区规划设计始于对设计区域充分的现场考察,对居民生活场所的理解,对区域文脉的延续。

本文以厦港沙坡尾传统居民区为例,通过对旧街区生活的居民行为分析,寻找适用于中国的新的社区建设理念。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陈劼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厦门 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佩纳PS策划理论的旧城更新定位研究——以厦门沙坡尾片区为例 [J], 刘玉晨;吉世虎
2.非正式更新模式下的旧城区更新研究--以厦门沙坡尾规划为例 [J], 高媛
3.旧城更新下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生活研究——以厦门沙坡尾为例 [J], 赖晓霞;黄清明
4.基于PSPL调研法的老旧居民区公共空间改造——以长沙市雨花区树木岭老旧居民区为例 [J], 朱琼;王露卿;杨柳青
5.基于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调研的旧城社区有机更新研究——以厦门市厦港旧城片区为例 [J], 吴一凡; 倪丹菲; 郭丽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环境——行为关系理论的厦门大学海韵园区调查研究

基于环境——行为关系理论的厦门大学海韵园区调查研究
整 体 环 境 尤 其 是 教学 场所 对 学 生 产 生 的 行 为 心 理 影 响及 如 何
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 出发 合理改善 校园环境 进行较 为初 步 的
研究探讨。
1 研 究对 象概 况
1 1 园 区 区 位条 件 .
图 1 海 韵 园 区 全 景远 眺
厦 门大学海韵园 区位于厦 门岛 内曾厝坡片区豹子 山山麓 , 面朝大海 , 背靠厦 大本部 , 东与环岛路相 接 , 地理及区位条 件十 分优越 。园 区地势存在高差 , 呈东低西高的形态( 1 。 图 )
海韵园 区现主要 由一期 工程 的教 学楼 、 办公 楼 、 1号科研
楼、 2号科 研 楼 等 五 栋 4 6 框 架 结 构 的单 体 建 筑 组 成 , ~ 层 总建
生进行 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 加 以补 充。为客观 的获知使用者
筑 面积近 4 0 0 , 0 0m2另有二期工程 待建 ( 2 。 目前海 韵园 区 图 ) 主要作为厦 门大学数学科 学学 院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和软件 学 院的教学科研及办公场所 。
21 年第 O 期 01 7 总 第 17期 5
N0 07 ・2 1 01 V o1・1 57
基 于 环 境 — — 行 为 关 系理 论 的厦 门大 学 海 韵 园 区调 查 研 究
杨锎 金麒 王 明非 3 10 ) 6 0 5 ( 门大学建筑系 厦 福建厦门
摘 要: 建筑环境 与使用者行为之 间的关系是人们一直以来都试 图探 索的问题 。本文 以厦 门大学海韵 园区为例 , 结合 问卷调查 与 理 论 分 析 , 为 校 园 空 间环 境 的营 造 应 注 重 为 各 种 功 能 活 动 的开 展 和 多种 形 式 的沟 通 、 流 提 供 可 能 与便 利 。 认 交

非正式更新模式下的旧城区更新研究--以厦门沙坡尾规划为例

非正式更新模式下的旧城区更新研究--以厦门沙坡尾规划为例
( 一) 社 区 营造 中心 的 角 色构 成
2 0 1 2 年9 月, 《 沙坡尾海洋文化创意港行动规戈 获 厦 门市规 划局 审批 通过 ,据 此编 制 的沙坡 尾 四片
区 “ 三 旧 ”改造法 定 分 区规 划及 图则 经 厦 门市规 划 局 审查 通过 并报送 市 政府 。避 风坞 港池 清淤 工程 已 经 开始 ;由大学 路 1 2 9 号 老 厂房 改 造 而成 的沙 坡 尾
发商 及居 民三方代 表组 成 的社 区营造 组织 ,引
由于房 屋年久失修 、结构 材料老 化 ,危 房率逐年上升 ,厦 门旧城 区发展 与现代 化城 市建设形成 了强烈反差 。沙坡尾地 区位于厦
门 岛南 端 ,是 厦 门港 的 发 源 地 ,也 是厦 门 旧
城 区的典 型代 表 。周边 高密度 的城 市开发不 断侵蚀原有 宜人 的社 区空间 ,沙坡尾 不断衰 落 ,社 区环境 亟待改善 。沙坡尾这 一 已经被 “ 边缘化”的旧城 区如何摆脱资金紧张的桎梏 和传统文化丧 失 的命运 而获得新生 ,成 为厦 门旧城区更新需要解决 的典型问题 。
造游戏。在项 目启动初期 ,以内部交流沟通为主 , 以形象 展示 、功 能预 告为 辅 ;在成 长 阶段 ,资料 更 新迅速 ,可 了解项 目及增加投资信心 ;在项 目 成熟 期 ,商家人住 ,聚拢一定人气 ,进行 在线 商业管 理 ,线上完成商业活动及广告发布,利用网络营销 扩大影响力 ,聚集沙坡尾 的网上社 区人气并带动线 上 广告 。
部 的公 共开 放 空 间 ,提升 居住 环境 质 量 ;清理 消 防
通道两侧私搭乱建 ,过于狭窄的地方则需拆除部分 建筑以保证基本消 防间距 。此外 ,规划还连通 了保 留的大厝 、老宅等传统标志性建筑 ,在保 留地域文 化 的基 础上 形成 体 验地 域 特色 的社 区游线 。

厦门沙坡尾传统街区空间特质与行为研究

厦门沙坡尾传统街区空间特质与行为研究

厦门沙坡尾传统街区空间特质与行为研究作者:张燕来么文爽来源:《中国房地产·学术版》2017年第05期摘要:沙坡尾传统街区位于厦门老渔港厦港片区内。

随着捕鱼产业的衰退和旅游业、新型商业的介入,该街区作为新旧交织的空间载体,实现其功能空间的健康转型显得尤为重要。

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分析当下沙坡尾传统街区的空间特质及行为表达,并从空间环境和行为的相互关系出发,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改造建议。

关键词:传统街区,空间特质,街道空间,街区改造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9138-(2017)05-0058-63 收稿日期:2017-02-17越来越多的传统街区因独特的地域性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被发掘,正在进行着规模性的改造与更新。

同时传统街区因开发不当也带来许多问题,如翻新过度、环境破坏、街区拥堵、公共服务设施不足、过于商业化和干扰原住民生活等。

深入分析沙坡尾传统街区空间特质和人的行为活动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能有效避免上述种种问题的产生。

1 区位概况沙坡尾传统街区位于厦门岛西南角厦港片区内,依山面水。

隔海对望鼓浪屿,并与中山路、厦门大学、曾厝垵等一同组成厦门本土特色景观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周边分布有中华儿女美术馆、华侨博物馆、南普陀寺、顶澳仔“猫街”以及2016年投入使用的世茂海峡大厦和演武观景平台等,这些建筑及城市公共空间均强化了其文化娱乐氛围。

沙坡尾传统街区在明代时就已经建立了完整意义上的渔港,街区也达到一定规模。

近代先后设立了渔业局和渔业管理所,21世纪后因为休渔禁渔政策的颁布,街区功能开始由生产性向生活性转变。

该街区经历了近300年历史,街道和建筑的尺度随各时期的生活行为和交通方式发生改变。

经过多次修建后,1969年扩建到现在的规模(见表1)。

2016年3月厦门大学与同济大学开展联合设计项目,课题为“厦港的历史变迁和现状调研”,本文是在课题研究基础上完成的。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厦门市为例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厦门市为例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厦门市为例李倩瑜;唐立娜;邱全毅;李寿跳;徐烨【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24(44)6【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生态系统的退化。

如何扭转生态系统的退化,同时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

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可平衡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大意义。

以厦门市为例,基于“生态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生态廊道提取”的基本框架构建陆域生态安全格局。

结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和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识别生态源地,该方法兼顾了生态结构和功能,使得所识别的生态源地更具全面性。

选取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和坡度构建生态综合阻力面,并用人类居住合成指数修正生态综合阻力面,以减少主观赋值的影响,识别各土地利用类型内部的差异,使生态阻力面的构建更加合理。

在此基础上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利用重力模型量化潜在生态廊道的相对重要性,并根据重力模型结果划分重要性等级。

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市的生态安全格局由14个生态源地、21条生态廊道、15个生态节点及若干个踏脚石所组成。

生态源地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西部和北部,以林地和草地为主,面积合计为558.64 km^(2)。

生态廊道长约159.40 km,其中,关键生态廊道9条,一般生态廊道12条。

生态廊道呈现出东西方向联系较为密切,南北方向联系不足的特点。

根据对区域生态安全的贡献度,将生态安全格局划分为3个管控区进行分级管控。

将研究结果与厦门市当前的实施计划进行对比分析,虽然结果有所差别,但总体上相对一致,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两者所采用的研究数据及方法不同。

因此,研究认为将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和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结合,可为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11页(P2284-2294)【作者】李倩瑜;唐立娜;邱全毅;李寿跳;徐烨【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相关文献】1.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和空间主成分分析法(SPCA)的沛县北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2.太湖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调控——基于空间形态学-最小累积阻力模型3.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昆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4.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以四川省美姑县为例5.基于形态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北京市平原区造林工程生态格局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内传统村落活态保护研究热点分析与展望--基于文献可视化

国内传统村落活态保护研究热点分析与展望--基于文献可视化

国内传统村落活态保护研究热点分析与展望--基于文献可视化杜艺弦;陈喆【期刊名称】《中外建筑》【年(卷),期】2024()5【摘要】传统村落作为典型的活态遗产,承载着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和农耕文明,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借助Pajek网络分析工具对CNKI近年来传统村落活态保护相关研究的高质量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处理,发现研究进程受政策导向影响,可分为摸索、推进和增长三个阶段。

通过关键词共现图谱和聚类图谱分析,近年来传统村落活态保护研究路径大致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传统民居和乡村振兴等。

通过年度重叠的研究热点演变分析,未来传统村落活态保护更多关注村落“人”的活力和动态发展需求,延续村落文脉,从冻结式守护走向活化发展,以乡村产业作为活态保护动力源,实现传统村落生产活态性、生活活跃性和文化活态性的可持续发展。

【总页数】7页(P68-74)【作者】杜艺弦;陈喆【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2.29【相关文献】1.中国村落遗产保护中活态文化标准的可能性分析——从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与中国传统村落评定的比较说起2.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活态保护与策略研究\r——基于河南X县的实证分析3.传统村落活态保护的村民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三明市的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4.国内"互联网+教育"研究热点分析与展望——基于2015-2019年文献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5.传统村落的活态评价与适应性保护发展研究——以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3个典型传统村落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沙坡尾社区旧城更新规划实施政策与执行研究

沙坡尾社区旧城更新规划实施政策与执行研究

沙坡尾社区旧城更新规划实施政策与执行研究景政;武海娟【摘要】当前城市建设已经逐渐从增量空间扩张阶段走向存量提升的优化阶段,传统的物质空间更新方式已很难应对存量开发下的旧城更新问题.本文以厦门市沙坡尾社区的更新改造为例,解析城市旧城更新规划的实施政策和手段.本文对旧城更新实施政策和手段的探索可为其他旧城更新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借鉴.%At present, urban construction has gradually moved from an incremental space expansion stage to an optimized stage of stock enhancement.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updating physical space has been hard to cope with the urban renewal problem under stock development. Taking Shapowei community in Xiamen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policies and measures of urban renewal planning. The exploration of the policies and means of urban renewal implementation can provide some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renewal of other old cities.【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8(037)006【总页数】3页(P48-50)【关键词】旧城更新;存量开发;实施政策;社区营造【作者】景政;武海娟【作者单位】庄河市高级中学,庄河116400;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15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80 引言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新常态、新机制”阶段,城乡规划和建设从城市扩张与旧城改造并重,转入城市更新为重点的时期。

存量背景下老城区社区公园精细化配置研究——以太原市老城区为例

存量背景下老城区社区公园精细化配置研究——以太原市老城区为例

of easy implementation and construction, the alternative plots ofnewly added community parks are screened, and the ideal park location is determined through the minimization of the number of facilities model. Thirdly,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quity, the paper calculates the size of community parks with the minimum difference of park green space obtained by each resident as the optimization goal, and provides scale reference for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community parks.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ideas, the paper takes Taiyuan old urban area as the experimental area to carry out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methods.Key words stock planning; old urban area; community park; fine configurati on1研究背景1.1社区公园建设是存量地区绿地系统优化的重点存量时代,我国城市发展更加注重内涵提升,随着“人民城市”等理念提出,城市建设逐渐由聚焦经济空间转向生活空间,由关注土地开发控制转为注重空间资源优化配置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建筑┃规划与设计┃U RBANISM A ND A RCHITECTURE┃P LANNING A ND D ESIGN关于城镇绿道选线与建设分析——以宜兴龙池山自行车绿道规划为例Analysis of the Urban Greenway Line Selection and Construction—— Taking Yixing Longchi Mountain Bike Greenway Planning as an Example■ 袁从林 ■ Yuan Conglin[摘 要]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旨在减轻生态问题的综合发展规划与各类专项规划相继出现,绿道规划建设就是其一。

本文结合宜兴龙池山自行车绿道规划的案例,详细探讨了城镇绿道选线与规划建设的要点。

[关键词] 城镇绿道 龙池山自行车绿道 选线 生态 交通[Abstract] With the emergenc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aims to alleviate the ecological problems of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all kinds of special plan-ning appeared, the green road planning construction is one of t-hem.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bases on the case of the bicyclegreen road planning in Longchi mountain of Yixing city, anddiscusses the main points of the urban green road line selectionand planning construction.[Keywords] urban greenway, Longchi Mountain bicycle gree-nways, line selection, ecology, traffic一、 城镇绿道建设的意义城镇绿道的规划建设有如下意义。

1. 完善生态格局、体现自然之美城镇绿道具有完善生态格局的功能,这是因为一个健全的生态格局是由基质、斑块和廊道构成的。

而绿道便是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林盘、水系、田园及森林公园、风景区等组成的生态斑块和林盘、公园及城市绿地构成的生态基质共同组成了宜兴完整的生态体系。

2. 连通城乡空间、促进社会公平城镇绿道首先是作为道路的形态出现,具有连与乡村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这座桥梁每年能为乡村带来大量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收入,同时绿道沿线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为村民带来了不少福利。

3. 展示城市特色、打造宜兴名片城镇绿道在展示城市特色方面也具有显著的作用,绿道作为线型道路沿线将宜兴的市域内的历史名胜、公园、风景区等串联起来。

通过不同的绿道线路将这些具有宜兴特色的自然人文环境展示出来,着力打造出宜兴的城市名片。

4. 提升产业层级、转变发展方式绿道的建设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乡村的产业升级,有利于传统农业向观光农业、旅游农业转化。

以此使乡村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和升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 宜兴龙池山自行车绿道项目概况宜兴是环太湖风景路上的重要一环,长江三角洲地区著名的山水城市、生态城市,集旅游、休闲、文化于一体,生态本底极佳。

《宜南山区绿道规划》提出了宜南山区“三线三区二连”绿道网总体布局的构想,而龙池山自行车公园(绿道)位于“三线”中的云湖线上,并且通过“二连”直接与“三线”中的阳羡线连接。

龙池山自行车公园(绿道)作为宜南山区绿道建设的先行示范点,将在绿道选线规划、绿道技术体系建立与绿道建设管理体系方面竖立建设示范,图1为宜兴龙池山自行车绿道的局部效果图。

图1 宜兴龙池山自行车绿道的局部效果图三、 宜兴龙池山自行车绿道选线的要点1. 绿道选线的原则(1)生态性原则生态型原则是指绿道的选线要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特征,包括地形、水系和植被,以此来发挥绿道对生态廊道的保护作用。

(2)连通性原则这是作为道路应首先遵循的原则,城镇绿道要尽可能多连通城乡沿线的节点,选择合适的路径,构建城乡一体的绿道网络,加强沿线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的联系。

(3)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是指城镇绿道的规划也要有一个“度”的把握。

具体而言,就是规划要依据当地的现状生态条件,合理控制开发规模,避免过度开发,要因地制宜的达到“集约土地,绿色低碳”的开发目标。

(4)协调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是指城镇绿道的规划要广泛征求和协调各方的意愿,包括政策要素、城镇布局和地方民众意愿,在此基础上制定规划方案。

2. 龙池山自行车绿道选线(1)充分利用基地内外便捷的交通网络项目区位于宜兴市西南部,宜南山脉的中心位置。

基地对外交通便捷,20min即可到达宜兴城区。

丁张公路自基地西侧边缘南北穿过,双湖路自南侧穿过。

随着双湖路的开工建设,基地与阳羡湖及竹海景区的交通将更加便捷,现状交通状况如图2。

图2 项目区现状交通状况图1)对外交通本区域对外交通依托丁张公路,双湖路建成后,往湖父竹海方向从双湖路通行。

丁张公路、双湖路均为二级公路,其中双湖路与规划绿道有交叉。

2)内部交通①主要道路村民进出村通道及原万亩茶园产业园的观光道路,村道为水泥路面,观光道路为沥青路面,宽度3~7m不等。

②生产道林场区域主要为苗木及毛竹运输通道,其中毛竹运输有季节性。

省庄村区域主要为茶叶生产、农业生产通道,宽度3m以内,部分为混凝土路面。

3)静态交通澄光寺入口区有一片可停车场地,约45个车位。

红前水库接待中心有停车位16个,其余无停车位。

在《宜南山区绿道规划》中,在系统分析宜南山区资源要素和城乡发展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区域交通网络建设、各乡镇、景区发展意愿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遵循专用性、生态性、景观性、优先性等原则,提出了宜南山区“三线三区二连”绿道网总体布局的构想。

而龙池山绿道位于“三线”中的云湖线上,并且通过“二连”直接与“三线”中的阳羡线连接。

(2)以生态环境分析为基础,结合区域生态景观格局生态环境分析包括分析区域生态环境与绿道周边环境,从而结合区域的生态景观格局进行线路的合理选择。

网络出版时间:2014-01-08 15:14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23.1528.TU.20140108.1514.027.html本线路规划区内茶园面积占总面积的27%,宜兴万亩茶产业园即在本区内。

举目四望,茶田起伏,宛若波涛,成群采茶女犹如跳跃的浪花,好一处茶的海洋。

区内有水库四座,雷池山水库、金家水库、省庄水库、红前水库。

水质甘甜清澈,山势绵延起伏,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

北部地区,静园居西侧的雷池山,为一废弃太湖石宕口,山体采空为碗状。

山体外围尚有大量太湖石,高低错落、形态各异。

红岭茶厂北侧区域有几片檫木,为宜兴仅有,栽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树形高大,姿态遒劲飘逸。

早春先叶开花,满树金黄。

茶园、水库、石山、檫木将成为龙池山自行车绿道沿线的特色生态风景。

(3)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绿道要串联重要景点,打造富有特色的生态旅游。

项目区能有效融入周边区域景区网络中,并且能够很好的与周边的善卷景区、云湖景区、龙池山景区及阳羡湖等景区形成互动。

《宜兴阳羡生态旅游概念规划》中将项目区规划为农业地景艺术园图案主体园、色彩主体园、龙池农业景观度假村。

四、 宜兴龙池山自行车绿道规划建设的要点1. 规划的总体策略通过龙池山自行车绿道的建设,提升城市整体生态环境,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休闲生活需求,使广大宜兴人民能够享受到宜兴的好山好水,推动产业向健康休闲旅游产业转型,具体的规划策略如下。

(1)以绿色为脉串联整合生态资源,构筑与龙池山地区相契合的绿道路网格局。

(2)以文化为络挖掘历史人文资源,丰富绿道的空间与功能内涵。

(3)以使用者为本创造丰富的活动空间,带动绿道沿线服务业的发展。

(4)以慢行道为媒支持步行或非机动车交通出行,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2. 绿道网的总体布局经过现场踏勘,结合选线原则,最终确定“一主、两支、两环”的总体布局。

(1)一主自林场出发,至澄光寺结束,全线7.896 km。

沿途穿过树林、水库、茶园、村庄,生态形式丰富多样。

(2)两支两条支线,北部一条,南部一条,总长3.881 km。

通过两条支线进一步拉近绿道与村庄的距离,带动村庄发展。

(3)两环主线、支线构成两个环线。

北部环线从村边穿过,南部环线围绕村庄,穿越农田,形成田园特色。

3. 进行道路改造和路面选型 (1)道路改造 1)老路改造现有道路路基较好,绿道可以利用现有路作为底基层,或直接在现有路面上做面层。

此类型绿道主线2 807 m,支线364 m,总计3 171 m。

2)老路新建现有道路路基较差,绿道需从底基层做起类似于新建道路。

此类型绿道主线2 801 m,支线2 562 m,总计5 363 m。

3)新建道路现状无路或为田埂,绿道需清表新建。

此类型绿道主线2 288 m,支线955 m,总计3 243 m。

(2)路面选型通过对国内已建绿道的分析研究,规划本项目绿道路面材质主要分为三类。

1)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为脱色沥青加铁红粉拌合后经摊铺机摊铺成型,面层一层成型,摊铺后即可通行。

路面平顺,颜色均匀。

2)彩色生态透水混凝土路面宜兴龙池山自行车绿道采用彩色生态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这种路面结构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有效的孔隙率,有利于面层结构的排水,一般成品具有10%~15%的有效空隙率。

透水的路面还可利用半有效孔隙来蓄养水源,然后通过空气的蒸发来缓解路面快速升温的状况。

总之,彩色生态透水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图3为宜兴龙池山自行车绿道中设计的彩色生态透水混凝土路面。

图3 宜兴龙池山自行车绿道彩色生态透水混凝土路面4. 规划结构——“一线、三区、十八景” (1)一线绿道(自行车道),总长约11.7 km,宽度2~ 6 m,是宜南山区245 km 绿道网络的首期示范工程。

(2)三区林场、老虎山、澄光寺三个服务区,区内设施完善,提供包括自行车租赁、停车、洗浴和纪念品销售等服务项目。

(3)十八景公园通过绿道串联沿线景观资源,悉心打造“龙池山慢游十八景”,分别为“竹篁幽径、三潭映碧、茂竹人家、雷池览翠、花谷探奇、静园滋味、御园问茶、平湖云影、茶韵松涛、茗香山房、茶州滴翠、檫木春华、金家农舍、田园芳华、碧水花堤、湖畔炊歌、龙池烟雨、澄光佛音”。

5. 公共设施布局 (1)服务区服务区内设施完善,提供包括自行车租赁、停车、洗浴和纪念品销售等服务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