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们没有抗生素是如何应付感染的
兽医药理学笔记

兽医药理学笔记一、细菌产生耐药性机理:1.产生酶使药物失活水解酶和钝化酶使药物失活2.改变膜的通透性阻塞药物亲水性蛋白通道,使药物不能进入,存在外排系统将药物排除菌体。
3.作用靶位结构改变4.改变代谢途径二、抗生素作用机理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杆菌肽分别抑制粘肽合成,主要针对革兰氏阳性菌2.增加细菌包浆膜的通透性(1)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多肽类(多粘菌素B)带正电游离氨基与革兰氏阴性带负电的磷酸根结合,使细胞膜受损多烯类(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真菌细胞膜上类固醇结合,是细胞膜受损3.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1)作用于30S亚基:氨基糖苷类及四环素类(2)作用于50S亚基:大环内酯类、酰胺醇类、林可胺类4.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1)抑制叶酸合成:磺胺类、TMP(2)抑制DNA合成喹诺酮类(3)影响RNA合成利福平、三、应用炭疽、猪丹毒、葡萄球菌———青霉素猪痢疾---痢菌净猪喘气病------恩诺沙星(一)抗革兰氏阳性菌药物:1.青霉素、头孢2.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泰乐菌素3.林可霉素4.多肽类:杆菌肽、恩拉霉素、维吉尼亚霉素(二)抗革兰氏阴性菌药物:1.氨基糖苷类2.多肽类:多粘菌素(三)广谱抗菌药物:1.四环素2.酰胺醇类3.磺胺4.喹诺酮类(四)抗支原体药物:1.大观霉素、安普霉素2.红霉素、吉他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3.土霉素、四环素4.林可霉素5.泰妙菌素6.恩诺沙星四、注意事项在治疗消化道疾病时,应选用不易被消化道吸收的药物:氨基糖苷类、乙酰甲喹、磺胺脒、多粘菌素治疗泌尿道疾病时,应选择以原形排出的药物:青链霉素、土霉素、氟苯尼考等。
二、内酰胺类抗生素(一)青霉素1.内服易被消化酶和胃酸破坏2.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球菌、厌氧菌、放线菌和螺旋体高度敏感。
对无细胞壁细胞的哺乳动物毒性小3.繁殖期杀菌剂4.链球菌病、猪淋巴结脓肿、葡萄菌病、乳腺炎、子宫炎、化脓性腹膜炎、创伤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感染猪丹毒、气性坏疽、恶性水肿、炭疽、放线菌病、钩端螺旋体5.现配先用,与红霉素、四环素类和酰胺醇类何用,表现拮抗作用。
抗生素对动物生长及环境的影响

抗生素对动物生长及环境的影响第一章:引言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的发展,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已成为了常态。
抗生素的使用可有效地减少动物生长中的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亦对环境与人类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一方面,抗生素残留可能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抗生素在畜牧生产中的使用也会对环境和动物造成一系列问题。
因此,针对抗生素的检测、监控及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讨论抗生素对动物生长及环境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第二章:抗生素的作用抗生素是一种抑制和杀死细菌的药物,广泛用于医疗和动物生产领域。
抗生素不仅仅是一种消除细菌感染的药物,也是一种促进动物生长的促进素。
动物使用抗生素,除了预防和治疗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外,还有促进生长的效果。
这是由于抗生素能够促进肠道微生物的生长,维持肠道菌群稳定,提高食物的利用率,从而增加动物的生长速度和体重。
第三章:抗生素的滥用与误用使用抗生素提高动物生长速度并非没有后果的选择。
据悉,全球动物用药量的三分之二为抗生素,其中很多属于三、四代及以上轮换抗生素。
因此,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1.抗生素残留动物身上残留的抗生素是一个常见问题。
一些抗生素需要更长时间的时间消失,而有些则难以被分解。
吃过这些含有残留抗生素的肉类及奶制品,可能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特别是对于儿童和老年人。
2.抗生素耐药性抗生素耐药性是一种自然而然产生的现象。
但是,过量使用抗生素可以加速耐药性的进展。
长期大规模使用抗生素使得一些细菌产生了耐药性,从而使得原本可以被治愈的疾病变得难以治愈。
这些菌株无需透过外来细菌即可自然产生并维持下去。
因此,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也对人类的治疗和健康带来了影响。
3.环境问题随着抗生素的使用,部分抗生素可能外泄至灌溉和入水口,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会污染公共水源,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状况,可能进一步后果是损坏环境平衡及生态系统中关键环节的稳定。
养殖业中的无抗养殖技术是什么

养殖业中的无抗养殖技术是什么在现代养殖业中,“无抗养殖技术”这个名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
那么,究竟什么是无抗养殖技术呢?简单来说,无抗养殖技术就是在养殖过程中不使用抗生素的一种养殖方式。
抗生素在过去的养殖业中曾被广泛应用,其主要作用是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长。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动物体内的细菌产生耐药性。
这就好比我们经常用同一种武器去对付敌人,敌人慢慢就学会了抵抗这种武器,变得越来越强大。
当这些耐药菌传播到人类身上时,就可能导致人类在治疗疾病时使用的抗生素失效,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其次,抗生素残留可能会影响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消费者食用了含有抗生素残留的肉类、蛋类、奶类等产品,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肠道菌群失调等问题。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无抗养殖技术应运而生。
无抗养殖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涉及到养殖环境的优化、饲料的选择与管理、动物的疫病防控等多个方面。
在养殖环境方面,要为动物提供舒适、清洁、卫生的生活空间。
比如,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动物过度拥挤,这样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有助于排除有害气体和湿气,降低动物患病的风险;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清洁和消毒,消灭病原体。
饲料是影响动物健康和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无抗养殖中,饲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优质的饲料应该富含营养,且易于消化吸收。
同时,还可以添加一些有益的微生物制剂、酶制剂、酸化剂等,以改善动物的肠道健康,提高免疫力。
例如,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从而减少病原体的入侵。
疫病防控是无抗养殖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的免疫程序,按时为动物接种疫苗,可以预防多种传染病的发生。
同时,加强养殖过程中的监测和检疫,一旦发现有动物患病,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防止疾病的扩散。
此外,采用中草药等天然药物进行疾病的防治也是无抗养殖中的一种常见方法。
中草药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等作用,而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
养殖禁抗,无抗养殖成必然!

养殖禁抗,无抗养殖成必然!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抗生素的使用也越趋频繁,目前的抗生素滥用已是全球性问题,2014年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抗菌素耐药:全球监测报告》指出对全球114个国家的调查发现,所有地区都存在抗生素耐药问题。
其中,血液感染(败血症)、腹泻、肺炎、尿道感染和淋病等7种常见疾病,对抗生素的耐药最为普遍。
中国是滥用抗生素极为严重的国家,不仅滥用于人体,还滥用于畜牧养殖业。
有数据表明: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其中9.7万吨用于畜牧养殖业,占年总产量的46.1%。
■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1、耐药性的产生,超级细菌的出现畜牧饲料中长期添加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加速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且会出现一种细菌抵抗多种抗生素。
出现超级细菌对养殖业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2、损害动物机体免疫功能抗生素药物长期大量使用,会造成动物机体免疫力、抵抗力下降,抗毒力和抗外界感染的能力特别差,从而造成疾病继发频发。
如庆大、卡那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的使用会损伤机体免疫细胞。
卡那霉素、痢特灵等药物对β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干扰疫苗效果,造成免疫失败。
3、畜产品药物残留,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肉产品、蛋奶、禽畜、水产品等残留抗生素正在从各条食物链不断侵入人类机体。
可在体内蓄积,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可导致致癌、致畸、致突。
如喹诺酮类已在真核细胞内发现致突作用。
磺胺二甲嘧啶钠连续使用对啮齿动物有肿瘤倾向,链霉素潜在具有致畸作用。
4、造成环境的污染大量抗生素进入动物体内,最终以原型或代谢产物排泄到外界环境,若超过环境自净能力,造成环境污染,对人及其它生物安全造成威胁。
■ 畜牧业禁抗,世界在行动1、1991年韩国开始对肉类产品进行抗生素残留检测,一旦发现超出安全标准,则禁止流入市场。
2、1996年瑞典第一个在动物饲料中部分禁用AGP(抗生素生长促进剂)。
以望为消费者提供“天然的猪肉”。
3、1998年丹麦禁止使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维吉尼亚霉素,1998年荷兰停止在动物饲料中添加奥拉喹多;4、1999年,欧盟委员会对泰乐菌素、螺旋霉素、杆菌肽和维吉尼亚霉素这几种抗生素饲料添加剂下了禁令。
为什么抗生素喂养的家禽影响身体健康

为什么抗生素喂养的家禽影响身体健康
抗生素是能干扰其它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简单来说就是能杀菌。
在家禽生长过程中使用抗生素,虽然会让它们避免得病,但是使用的抗生素并不能完全代谢出去,一部分抗生素会残留在家禽体内。
当我们把家禽当做食物吃掉之后,该部分残留的抗生素会在人体内沉积,人体产生耐药性,也就是以后人在吃其它药时不管用。
一般生活中常见的抗生素有四环素、头孢氨苄(先锋4号胶囊)、头孢拉定(先锋6号胶囊)、头孢呋辛、阿莫西林(青霉素胶囊)、罗红霉素(严迪)、交沙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罗旋霉素、硫酸庆大霉素。
一般小孩子不能用的诺氟沙星胶囊,土霉素等。
动物疾病的传播途径与控制策略

动物疾病的传播途径与控制策略动物疾病的传播一直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人类和动物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了解疾病传播的途径以及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对于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动物疾病传播途径和一些常用的控制策略。
一、空气传播空气传播是许多动物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当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或排泄物以微小的气溶胶形式释放到空气中时,非接触性传播就会发生。
例如,猪流感、禽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很容易通过空气传播。
为了控制这类疾病的传播,通风设备的使用、隔离感染动物以及合理使用疫苗等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二、食物和饮水传播通过食物和饮水传播的动物疾病也是常见的。
当人类或动物食用被感染的食物或饮水时,会导致疾病的传播。
弓形虫、布鲁氏菌病等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给人类和动物。
为了控制这种传播途径,要确保食品和饮用水的卫生,对家畜和家禽进行定期检测以及加强消毒和灭菌措施是必要的。
三、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动物疾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之一。
当人类或动物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动物直接接触或者接触被感染的物体时,疾病就会传播。
如禽流感、口蹄疫等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传播。
为了防止这种传播途径,必须加强个人和动物的卫生,及时清洁和消毒动物的居住环境,减少与患病动物的接触,以及合理使用疫苗等。
四、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是指疾病通过孕育过程中传给胎儿或新生动物。
例如,母猪传给仔猪的疾病、母禽传给蛋鸡的疾病等。
为了控制这种传播途径,要确保母畜和母禽的健康状况,加强饲养管理,定期进行检测,避免繁殖动物的患病。
五、疫区传播疫区传播是指疾病通过特定区域内的感染动物传播。
通常情况下,当一部分地区的动物群体患病时,通过动物的运输、人员往来等方式,疾病会传播到其他地区。
为了控制这种传播途径,要加强地区之间的检疫与隔离,控制动物运输,划定疫区范围,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等措施是必要的。
在控制动物疾病传播方面,除了对疾病传播途径的了解外,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策略。
畜牧养殖中动物易感染疾病类型和预防

畜牧养殖中动物易感染疾病类型和预防畜牧养殖业是我国的重要行业之一,动物的健康状况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动物常常面临各种疾病,这些疾病会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预防动物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畜牧养殖中动物易感染的疾病类型和预防措施。
一、典型病原体1. 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是畜牧业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见的疾病有口蹄疫、猪瘟、家禽流行性感冒等。
这些疾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气溶胶、食物和饮水等途径传播。
预防病毒性疾病的最好方法是注射疫苗。
细菌性疾病比病毒性疾病治疗难度更大。
常见的疾病有鸡霍乱、猪痢疾、乳腺炎等。
防范细菌性疾病的关键是控制环境,卫生清洁,避免污染。
真菌性疾病一般不会直接传播到人类,但如果动物嗅到真菌性疾病的臭味,则会影响它们的食欲。
常见的疾病有霉菌病、真菌性皮炎等。
预防真菌性疾病的最好方法是定期清理粪便和饲料。
二、控制措施1.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是预防疾病的第一步。
饲料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果不管理好,可能会滋生细菌或真菌。
因此,饲料应该定期更换,定期清洗喂料场所,防止细菌和真菌感染。
2. 水源管理动物对水的需求量很大,因此水源的管理非常重要。
水源是否干净卫生,是否含有有害物质,都会影响动物的健康状况。
因此,不合适的水源可能会导致疾病传播,固定时间更换水源对预防疾病非常重要。
3.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动物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对于病毒性疾病特别重要。
疫苗接种可以大大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
4. 频繁清洗场所动物生活的场所可能会因为粪便等因素带来细菌的滋生,因此定期清洗场所也是预防动物疾病的一个方面。
经常清洗场所可以降低动物受感染的风险,同时还可以提高动物的生活质量,更好地维持动物的身体健康。
总之,在畜牧业中,预防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维护动物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应该掌握病原体的类型和疾病的预防措施。
只有保障动物的健康,才能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兽用阿莫西林的用途

兽用阿莫西林的用途阿莫西林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动物身上的细菌感染。
兽用阿莫西林可用于多种不同类型的动物,包括犬、猫、禽类、牛、猪等。
阿莫西林属于青霉素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达到杀灭细菌的作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兽用阿莫西林的用途:1. 细菌性皮肤感染:动物往往容易染上细菌性皮肤感染,如脓皮病、湿疹、蜂窝组织炎等。
兽医常常会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细菌的敏感性选择使用阿莫西林来治疗这些皮肤感染。
2. 呼吸道感染:犬、猫等动物常常会患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炎、咳嗽、支气管炎等。
这些感染通常是由细菌引起的,因此兽医可能会给动物开具阿莫西林来对抗这些细菌。
3. 泌尿系统感染:阿莫西林也可以用于治疗动物的泌尿系统感染,如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等。
这些感染同样是由细菌引起的,而阿莫西林能够穿透细菌细胞壁杀灭致病菌。
4. 消化系统感染:阿莫西林也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动物的消化系统感染,如胃肠炎、肠炎等。
这些疾病往往以腹泻、呕吐等症状为主,而细菌感染是其中一种常见原因。
此外,兽用阿莫西林还可以用于其他一些疾病的治疗,如牛的乳房炎、母猪的乳房炎、禽类呼吸道感染、禽类鸡肠炎等。
在使用兽用阿莫西林时,兽医需根据动物的体重、病情以及细菌耐药性等因素来确定剂量和疗程。
使用时应按兽医的指导进行,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耐药性的产生。
需要注意的是,阿莫西林仅适用于细菌感染,而无法对病毒感染起作用。
因此,在使用阿莫西林治疗动物感染时,必须确定感染的是细菌而不是病毒。
为了避免滥用抗生素造成的抗药性问题,建议在使用药物之前进行细菌敏感性测试,以确定使用阿莫西林的效果。
总之,兽用阿莫西林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动物医疗中的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以帮助动物摆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但是,在使用时应遵循兽医的建议,合理用药,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药物抗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们没有抗生素是如何应付感染的?
在我们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水平之前,其他物种就已经进化出可以保护他们免遭疾病侵袭的能力。
它们是如何做到的?
人类在不断地与疾病作斗争。
我们用抗生素与细菌对抗,用疫苗来预防病毒的侵袭。
在非常多的情况下,我们都会使用抗菌肥皂,还有洗手液,来避免患病。
寄生虫对我们的威胁自古就有了,而且其威力并不亚于肉食动物、干旱和饥荒。
当然,其他物种面临着相似的威胁,而我们每天提醒自己寄生虫所具备的毁灭性的影响。
许多袋獾正面临着面部肿瘤的流行,这是一种由寄生虫导致的癌症(癌症并非完全由细胞自发变异形成,也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
由蛙壶菌导致的壶菌病已经在世界上1/3的青蛙群体中流行。
在澳大利亚的一些地方,90%的考拉感染了衣原体,这是一种由沙眼衣原体导致的性传播疾病。
在人类使用药物之前,动物们就已经进化出让他们远离感染和疾病的机制,这具有巨大的意义。
那这些动物们形成了怎样的防御机制?
年幼的鲑鱼还没有强壮到能应付鲑鱼虱(salmon louse)和海虱(sea louse),在伤口被这些寄生虫感染后可能会死亡。
这种寄生虫是一种小的桡足类甲壳类生物,它和其他种类的浮游生物在海上漂来漂去。
在2007年的智利,野生海虱在人工养殖的鲑鱼和鳟鱼种群中传播了一种叫“传播性鲑鱼贫血”的疾病。
但是鲑鱼以及别的一些可能被海虱感染的生物会与其他种类的生物互利共生:小型鱼会吃掉它们皮肤上的海虱。
在野外或是水族馆,人们早就知道锯隆头鱼(corkwing wrasse)、巴兰濑鱼(ballan wrasse)、杜鹃苏眉鱼(cuckoo wrasse)、娇扁隆头鱼(goldsinny)还有rock cook鱼扮演着清洁员的角色。
这些“清洁员”可以饱餐一顿,而鲑鱼也可以获得健康。
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挪威的渔业技术研究机构发现,他们可以通过引入这些“清洁员”来控制海虱在鲑鱼养殖场的流行。
一项研究发现,只要一只濑鱼就足以保持100只鲑鱼的清洁。
一只娇扁隆头鱼可以在90分钟内吃掉两条鲑鱼身上的45只海虱。
除此以外,不起眼的蚂蚁也进化出一些独特的社会行为,这些行为可以使蚁群保持健康。
在某些方面,蚂蚁的行为表现得好像它们是一个大的有机体,而不是让它们各自为它们自己的健康负责。
这样的现象被研究者称为“社会免疫力”。
埋葬死者
当蚁群中的成员死亡之后,活着的蚂蚁就会把它的遗体从蚁群中移到外面。
目前还不知道会有何种细菌、病毒或者真菌会在死蚂蚁身上繁殖,但是生物学家长期以来都认为这种行为保持了蚁群的健康,因为死亡的个体可能已经被感染。
但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研究清楚这一现象背后的机制。
今年早些时候,比利时的研究者Lise Diez 和同事们发现了一些支持上述观点的具体证据。
研究者在实验室里养了一些常见的红蚁(Myrmica rubra),实验过程历时50天。
半数的蚁群可以像在自然条件下那样,自由地处理死者,但是其余的蚁群则不这么做了。
从第8天开始,那些来自清理尸体的蚁群的成年工蚁的存活率比不清理尸体的蚁群中的成年工蚁更高。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不清理尸体的蚁群中出现了一种取代机制,使它们可以减少接触
尸体的机会。
死掉的蚂蚁被移到角落,并且蚁群减少了从尸体身边经过的次数,尤其是使这些尸体远离正在发育的幼蚁。
一些这样的蚁群也会将他们死去的同伴“埋葬”在棉絮下。
生物共生还有埋葬尸体——这些通过减少暴露从而降低寄生虫感染的行为——可以对抗疾病带来的压力,这就像一些动物进化出伪装术来逃避天敌。
2004年的一项关于60种有蹄类动物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圣迭戈动物园和野生公园发现,动物会自发地梳理自己的毛发。
这使它们免于寄生虫的侵扰。
换句话说,梳理毛发演化为一种预防措施,而不是对皮肤刺激的一种即时反应。
尽管这项研究只是针对于有蹄类动物,但似乎可以推断出,整个动物界可能已经进化出类似的方式,例如大型猫科动物会舔自己的毛发,还有灵长类动物可以清除皮肤上的寄生虫。
兽医学研究者Benjamin Hart 在《神经学和生物行为学概述》中写道:“人们通常是研究和观察生活在相对较卫生的环境中的动物,而这些动物都经过了免疫接种,并且在生病时会得到治疗。
这种情况下,研究者们就很容易忘记早在人类使用保护措施之前,动物就已经在遍布寄生虫的环境中繁衍和进化了。
”
卫生问题
人类也有一套防御疾病的方法。
剑桥大学的研究者Piers Mitchell 在人类化石、埃及木乃伊还有考古遗迹中的粪便样本中寻找寄生虫,通过比较这些寄生虫和已经在人类以及猿类身上发现的寄生虫(蛲虫、肝吸虫),他证实了人类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感染了这些寄生虫。
这说明我们有自身的防御机制,使得我们与这些寄生虫共存了一万年以上。
与最近发现的一些疾病相比,我们应该更容易对抗这些寄生虫的感染。
不过这个想法还没有得到证实。
当你不使用抗生素、洗手液、抗菌肥皂、疫苗、辐射,只靠自身对抗疾病和感染,那会怎么样?人类的创新使得我们在这场“军备竞赛”中的优势不断增大,但这也会让我们(更容易)生病。
我们现在都享受着这些“保护措施”带来的好处,但我们可能变得太过于干净了。
我们可能在去除有害寄生虫的同时,也消灭了有益的、共生的微生物。
有一些看似很难接受的方式可以治疗这样的疾病。
早期的实验显示,一个过敏且有自身免疫疾病的人,可以通过吞入寄生虫或者通过粪便移植来重建肠道菌群。
尽管我们觉得人类在这场战争中已经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我们要明白,病毒、细菌还有其他的生物都是生存能力很强的生物。
它们也通过进化来抵御我们的攻击。
毫无疑问,我们要想出一些尖端的技术来对付这种威胁。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我们是否可以学习其他动物的自净行为?这能否帮我们在与疾病的战争中获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