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季人教部编版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包含了三首诗词,分别是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这三首诗词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中,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以豪放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生活的热爱;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绘了春天钱塘湖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则以深沉的笔触,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对于唐代的诗词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在理解和欣赏这些诗词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感受诗人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诗词,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和诗词的创作背景,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友情、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与思考,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教学难点:欣赏诗词的意境美,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人对友情、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与思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词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扬州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部编版九上13课《诗词三首》赏析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上13课《诗词三首》赏析习题及答案

13.诗词三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13.诗词三首一、行路难(其一)/李白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一、《行路难》李白【原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背景】《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4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主旨】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_诗词三首》2022年(有答案)同步练习卷(某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_诗词三首》2022年(有答案)同步练习卷(某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2022年(有答案)同步练习卷(某校)一、基础知识(共24分)1. 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

金________ 珍________ 投________ 侧________ ________精神________2.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3. 默写。

(1)《行路难(其一)》中比喻诗人仕途受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用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李白内心的苦闷抑郁与感情的激荡变化。

“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现作者积极入世,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豪迈的心态。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定将要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久谪归来,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

4. 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A.怀旧空吟闻笛赋B.忽复乘舟梦日边C.到乡翻似烂柯人D.拔剑四顾心茫然二、课内精读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完成题目。

(1)词的上片中词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词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

(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①“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________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________(3)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二字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婵娟”本义是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精神。

三、拓展提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_诗词三首》2022年(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_诗词三首》2022年(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2022年(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积累与运用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空吟________ 烂柯________ 侧畔________ 长精神________2. 划分节奏(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zhǎng)精神。

3. 解释加点词(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________(2)二十三年弃置身置:放置。

弃置:________(3)怀旧空吟闻笛赋怀旧:________。

吟:________。

(4)暂凭杯酒长精神长:________4. 默写(1)“连宋大陆之行,”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顺应了民意,打破了僵局,开启了两岸交流的新纪元,这可以用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来表现,他们是:________(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哪两句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________(4)摆脱现实处境。

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________(5)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的是:________(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7)表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 二、课内阅读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题目。

(1)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2022年(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积累与运用1.【答案】yín,kē,pàn,zhǎng【考点】注音【解析】本题考查字音认读的能力,注意根据字义来确定读音。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 知识点+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 知识点+同步练习

词语直:同值,价值。

今安在:如今身处何方。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两万钱)。

形容酒美价贵。

云帆:高高的帆。

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长精神:振作精神。

长,增长,振作。

新课导入诗歌常常用最精炼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出自名家之手的三首古诗词,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词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吧!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要求听清字音、节奏。

朗读方法: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重音。

把握节奏。

节奏划分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按音节划分,一种按意义划分。

按音节划分,七言诗一般分四个音节。

读出重音。

所有的韵脚都应重读,关键词语要重读,以体现诗歌语言的音韵美。

2.学生练读,全班齐读。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再读诗词,梳理诗句内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表现辛酸,愤懑不平;颔联:悲悼旧友,感叹变迁 ;颈联:新贵得意,悲叹身世;尾联:意志不衰,坚忍不拔。

【品味亮点词语】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有什么表达效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2.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贬地之荒凉,贬时之漫长。

痛苦而又孤寂。

【感悟精彩语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用典。

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

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2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2.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

统编版九上13课《诗词三首》选择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统编版九上13课《诗词三首》选择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3.诗词三首选择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九上】一、行路难(其一)/李白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一、《行路难》李白【原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行路难》诗中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2.《行路难》诗中用典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行路难》诗中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的激荡变化的诗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行路难》诗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行路难》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二、选择题:1、以下对诗歌《行路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解析】A诗人的心情不是愉悦的,而是郁闷,怀才不遇。

2、选出下列对李白《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 D )A.本诗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以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悲愤、郁闷的心情。

C.“冰塞川”“雪满山”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豪放的气势。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闯关练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投箸.(zhù)婵.娟(chán)闻笛赋.(fù)B.金樽.(zūn)丙辰.(chén)冰塞.川(sāi)C.绮.户(qǐ)琼.楼(qóng)长.精神(zhǎng)D.宋阁.(gé)宫阙.(què)烂柯.人(kě)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珍羞.(害羞)不胜.寒(经受不住)B.直.方钱(直接)冰塞.川(堵塞)C.济.沧海(渡)弃.置身(丢弃放在边)D.万木春.(春天)把.酒(执,持)3.下列诗句和原文一致的一项是()A.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怀旧空吟闻笛斌,到乡翻似烂柯人。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人有悲欢离和,月有阴晴圆缺。

4.文学常识填空。

(1)《行路难(其一)》,行路难,乐府古题。

诗人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朝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____”,与杜甫并称为“__________”。

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___________》等。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_____________》。

诗人________,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__________,洛阳人,有“__________”之称。

(3)苏轼,字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谥号“___________”。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_________”;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_________”,为“_________”。

5.默写填空。

(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姜尚、伊尹自比,希望将来也像他们那样得遇贤君明主,成就大业。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课文译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阅读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课文译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阅读练习题

《行路难其一》课文译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阅读练习题行路难其一李白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

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一个商人的家庭里。

李白5岁那年,突厥人入侵碎叶,举家东迁,来到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定居。

他从小聪颖过人,不少书他看一二遍就印在脑海里。

但他贪玩,读着读着就不肯用功了。

据说有一天,他看到一个老奶奶把一根胳膊般粗的铁杵在磨石上用劲地磨,说是要把它磨成针。

李白大吃一惊:“这么粗的铁棍,何年何月才能磨成针呢?”老奶奶满怀信心地说:“只要不停地磨下去,总有一天能磨成针。

”这件事使李白悟出了一个深奥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读书学习不也是这样吗?”从此,他刻苦读书,学问大有长进。

除向书本学习外,李白还重视向社会学习。

他一生出三峡,入湖北,游洞庭,登庐山,下扬州,走中原,访东鲁,进山西……走遍了祖国的大多数省份,寻访名胜古迹,开拓了自己的知识领域,为他的诗篇提供了书写不完的素材。

天宝元年(742),唐玄宗召见李白,并让他当了翰林供奉,专门在宫廷里写作诗文。

李白本以为他那治理天下的宏伟意愿很快可以实现,但腐败的朝政使他逐渐清醒地认识到,皇帝根本没有认真听取过他的治国策,只把他作为“帮闲”文人对待罢了。

那些达官显贵更是把他当作眼中钉,处处与他作梗。

李白极为失望,就主动要求离开朝廷,又开始了漫游和创作生涯,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万古传颂的诗篇。

李白晚年因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蒙冤入狱,流放途中遇赦返回。

宝应元年(762)中秋,便一病不起,在瑟瑟寒风中,一代诗仙凄凉地离开了人间。

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迈奔放,别具一格。

像著名的组诗《古风》,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展抱负;乐府《行路难》、《梁甫吟》、《将进酒》等,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以充满想象的神奇之笔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金樽.(zūn)珍羞.(xiū)投箸.(zhù)侧畔.(pàn) 长.精神(zhǎng)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2)长风破浪会.有时会:一定、必然(3)直挂云帆济.沧海济:渡(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以诗相达(5)暂凭杯酒长.精神长:增长,振作3.文学常识填空。

(1)《行路难》(其一)选自《李太白全集》。

行路难,乐府古题。

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朝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刘禹锡集》。

诗人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

4.默写。

(1)《行路难》(其一)中比喻诗人仕途受阻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诗,用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李白内心的苦闷抑郁与感情的激荡变化。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诗表现作者积极入世,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豪迈的心态。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定将要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久谪归来,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

5.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D)A.怀旧空吟闻笛赋B.忽复乘舟梦日边C.到乡翻似烂柯人 D.拔剑四顾心茫然6.下列对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笔断意连,牵丝不断 B.劲健雄峻,神韵飘逸C.和谐匀称,端庄整齐 D.笔意流畅,粗细相间02 课内精读(一)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完成题目。

7.请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情感。

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执着的信念和追求,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8.“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写得极好,请简要分析。

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二)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题目。

9.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闻笛赋”表达了诗人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10.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

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限美好。

(答出大意即可)03 拓展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送魏大①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②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

雁山横代④北,狐塞⑤接云中⑥。

勿使燕然⑦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

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

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了边患而受金石之赏。

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

④代:代州。

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

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

⑦燕然:燕然山。

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

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惆怅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

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解析:B.说法错误。

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像汉代名将、号称“六郡豪杰”的赵充国那样驰骋沙场,杀敌立功。

此二句虽有惆怅之感,但气概却是十分雄壮的。

)1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用典寓意。

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宫阙.(què)琼.楼(qióng)低绮.户(qǐ) 婵.娟(chán)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知天上宫阙..宫阙:宫殿(2)何似..在人间何似:哪里比得上(3)何事..长向别时圆何事:为什么3.填空。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朝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说“此事古难全”,这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表达对离苦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透露出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A.玉盘珍羞/直万钱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C.直挂云帆/济沧海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5.苏东坡年轻时自以为已饱读诗书,便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经一老翁指点,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与自负,于是将对联改成“______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表明自己继续读书学习的决心。

(1)横线上要补写的词语是:发愤(发奋)。

(2)请为苏东坡改后的对联拟一个四字横批:博览群书(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等)。

(3)上下联一般竖贴在门的左右两侧,上联应贴在门的右边。

02 课内精读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完成题目。

6.词的上片中词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词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又恐”,一个是“何似”。

7.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1)“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

(或:抑郁、悲伤和痛苦之情;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

8.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二字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婵娟”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精神。

03 拓展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水调歌头①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注释】①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

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书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

此词即作于其间。

9.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作者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作者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

为后文抒发情感做铺垫。

10.本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述。

①对朝政的不满;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③想以山水自娱,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之情。

宋词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词始于汉,定型于唐、五代,盛于宋。

宋词是中国古代汉族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汉族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柳永、李清照(婉约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