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背皮肤缺损各种皮瓣的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游离足背分叶皮瓣修复多指软组织缺损

游离足背分叶皮瓣修复多指软组织缺损

游离足背分叶皮瓣修复多指软组织缺损作者:丁桂友等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讨手部多指软组织缺损的一次性修复方法。

方法应用13例30指软组织缺损,以胫前、足背血管为主干,跗内侧、第1跖背、跗外侧及踝前血管为分支,构成足内侧、第1跖背、足外侧及踝前的分叶皮瓣,选取其中二至四叶皮瓣移植修复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结果除2例一指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其它11例均顺利全部成活,完全成活率93.3%,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采取游离足背分叶皮瓣是一次性修复手部多指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关键词】软组织缺损;修复;外科皮瓣外伤所致的多指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治疗上比较棘手[1-2]。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及成熟以及对组织显微解剖结构不断了解和应用的优化,应用外科皮瓣移植一次性修复多指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3-4]。

我院2008年07月至2012年07月采用足背分叶皮瓣移植修复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13例30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30指。

男9例,女4例;年龄17-50岁,平均32岁。

急诊手术1例,择期手术12例。

受伤原因:机器绞伤6例,热压伤2例,电烧伤1例,挤压伤4例。

其中拇示中指皮肤缺损2例,示中指皮肤缺损5例,示中环指皮肤缺损2例,拇示指合并虎口皮肤缺损1例,中环小指皮肤缺损2例,环小指皮肤缺损1例。

1.2手术方法1.2.1受区准备除1例患者急诊手术皮瓣修复外,余12例患者均在急诊清创后3-7天创面基础及供区准备良好后,根据伤指个数及缺损部位、面积等分别采用各类足背分叶皮瓣移植修复。

术前全部使用多普勒或彩超探测各皮瓣皮支穿出点并标记。

术中以标记点为中心,一般按照足内侧、足外侧、第1跖背、踝前的顺序依次切取各叶皮瓣。

术中首先将各伤指再次行彻底的清创,注意保护残存“有效”的指固有动脉和神经。

1.2.2手术设计根据手部创面情况,首先确定皮瓣蒂部和皮瓣方向,在足背逐次设计皮瓣。

游离腓动脉肌皮穿支皮瓣修复足皮肤缺损22例分析

游离腓动脉肌皮穿支皮瓣修复足皮肤缺损22例分析

腓动脉肌皮穿支皮瓣的血管解剖恒定, 皮瓣厚薄适 中, 操
作 简 单 , 修 复 足 背 软 组 织 中小 面 积 缺 损 的 有 效 方 法 。 是
腓 动 脉 肌皮 穿支 皮瓣 是 在 小腿 外 侧 开, 深筋膜层下潜行 向前侧分 离, 在 直至 31 腓 动 脉 肌 皮 穿 支 皮 瓣 的 解 剖 基 础 . 皮瓣 的基 础 上改 良而 成 的…项 新技 术 “ 皮瓣中轴线 , , 可在 皮瓣 中轴线 中点上方 腓 动 脉 在 小 腿 外 侧 发 出 多 根 肌 皮 穿 18 9 7年 K ol K si l 首 次 提 出 。 2 m 处 可 见 一 支 粗 大 的 肌 皮 穿 支 , 比 支 , 此 游 离 穿 支 皮 瓣 可 以有 多种 皮 瓣 rl和 ohma c 为 因 偶 以解 剖 位 置 大 体 可 以分 为 小腿 近 近 年来 笔 者采 用 游 离腓 动 脉 肌 皮 穿支 皮 目鱼 肌 皮 穿支 , 尔 穿支 穿 出 点会 有 变 设 计 。 瓣修 复 足 中 小型 皮 肤缺 损 , 效 满 意 , 疗 报 异 ,但 一 般 都 在 腓 骨 中点 上 下 2c 范 侧、中段和远侧等 。从解剖特 点来看, m
皮瓣切取 1 m腓动脉主干 后, c 受区动脉

1 方法 . 2
与 腓 动 脉 行 端 端 吻 合 ;9例 肌 皮 穿 支 与 均选 择在腓 骨中点上 方 2 m(6 1c , 1 c 1 ~ 8m)
并 线: 以腓 骨 小 受 区 血 管 行 端 端 或 端侧 吻合 , 常 规 吻 可 见 到 一 支 粗 大 的 肌 皮 穿 支 , 比 目鱼 为
1 . 皮 瓣 设 计 与切 取 .1 2
头 至 外踝 连 线 为 皮瓣 的轴 线 ; : 点 以连线 合 2根 伴 行 静 脉 。 中点 上 方 2 m 为 皮 支 穿 出关 键 点 ( 骨 13 术 后 处 理 c 腓 - 术 后选用敏 感抗菌药

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临床分析

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临床分析
l 6
中 国 美容 医 学 2 1 0 0年 1月 第 l 第 1 9卷 期 C ieeJunl f s ei dcn . n2 1.0.9N . hn s ora o t t Meiie a.0 0V 1 .01 Ae h c J 1
型 比较 , 差异有非 常显著性意义 。7例皮瓣完全坏死 2 , 5 例 部
1 29 1 31 0 —0 .
[ 收稿 日期]0 91— 1 [ 回 日期]0 91— 1 2 0 —0 1 修 2 0 —22
编 辑 / 惠 娟 张联合 A型 肉毒毒素一针多点咬肌注射 面部轮廓塑形
李红 卫 王毅敏 赵 永健 冯世 海 刘 群 , , , ,
宁近勿远 的皮瓣 修复原则 , 我们 发现 , 大部分足 部大面积 皮
肤 软 组 织 缺 损 可 选用 非 主 干 血 管 逆 行 皮 瓣 ( 神 经 营养 血 管 皮 逆 行 皮 瓣) 行 修 复 , 如 果 涉 及 前 足 , 别 是 缺 损 面 积 较 大 进 但 特 时 , 择 游 离 皮瓣 更 为适 宜 。 选
P at e o s u g1 9 , () 1 1 - 1 1 ls R c n  ̄S r ,9 2 8 6 : 1 5 1 2 . 9
2 6例 皮神经 营养血管逆 行皮瓣远端 部分坏死 5 ; 7例游 例 1 离皮瓣完 全坏死 1 ; 瓣成 活率按类 型 比较 , 例 皮 差异无 显著
性 意 义 。可 见 根 据 不 同类 型 皮 瓣 特 点 , 伤 部位 、 损 面 积 、 损 缺 美 学 要 求 以及 术 者 对 修 复 方 法 的 熟 练 程 度 ,遵 循 宁 简 勿 繁 、
注射剂量。结果: 本组共 2 例均为咬肌肥厚伴有颏部短小, 0 经小切 口颏成形联合 A 型肉毒毒素一针多点咬肌注射面部轮廓塑 形, 6 经 个月以上随访 , 均获得 满意效果 , 无并发症 。结论 : 小切 口颏成形联合 A 肉毒毒素一针多点咬肌 注射 面部轮廓 塑形是 型 种创伤 小、 简单 、 症少, 操作 并发 较适合于咬肌肥 大伴 下颌短 小的患者。

应用足背分叶皮瓣修复多手指皮肤缺损

应用足背分叶皮瓣修复多手指皮肤缺损
处。
本组 7例多指皮肤 缺损 总计 应用 1 8个足 背分 叶皮瓣进 行
修复 , 皮瓣成 活 1 , 活率 8.%, 术后 5叶 成 3 3 坏死 三 叶皮 瓣后期
【 关键词 】 手指 ; 皮肤缺损 ; 叶皮 瓣 分
在 临床工作 中 , 常遇 到多 个手指 的皮 肤缺 损 , 经 以往 经常 应用并指腹部皮瓣等 手术 方法修复 , 这些 方法修 复后一般还 要 经过皮瓣断 蒂 、 分指植皮 、 皮瓣 修薄等多次手 术 , 在着 治疗 时 存 间长 、 不能早期功能练习 以及患者痛苦 大等缺点 。我院 自 20 05 年3 月开始 采用足背分叶皮瓣 7例 , 计 1 个 皮瓣 , 共 8 取得 了 比 较 理想的治疗效果 , 报告如下 。
用碎 纱加压包扎 。
2 结 果
关节远侧 ; 足背外侧皮 瓣 以骰骨结 节 为 中心 , 以外踝 尖 与第 五 跖骨头腓侧连线 为纵轴 , 内侧 在足 背中外 1 部 , / 3 外侧为足背足 底接 合部 , 端可 达 第 五跖 骨 头 , 远 近端 位 于 外踝 尖 前 方 2e m
1 伤原 因: 05岁 7例患者均为急症外伤 , 中 其
梳棉 机损伤 4 , 例 电刨伤 3 。损 伤范围 : 例 左手 2例 , 右手 5例 ; 指背皮 肤缺损 6例 , 指腹 皮 肤 缺损 1 ; 例 3个手 指 皮 肤缺 损 4 例 , 个 手指皮 肤缺损 3例。损 伤程度 : 纯皮 肤缺 损 5例 , 2 单 合 并 骨折 或肌腱 损伤 2例 。应用皮瓣 : 7例 1 8指皮肤缺损均采用
7例 1 皮 辩 成 活 1 例 , 活 率 8 .% , 后 随访 6个 月至 2 , 复 手 指 的 感 觉 、 动 功 能 8叶 5 成 33 术 年 修 运 锻 炼。结果

足部皮肤缺损的皮瓣修复

足部皮肤缺损的皮瓣修复

【 关键词 】 足
皮肤缺损
皮瓣
修复
G oi g X i eatetfbn re ,i h u oitsi u a , uBm D p r n oes gr Lu o a t p- jn m o u y z B o
S i a e aro nd f t o fo e n 勋 Lnh i knf p rp i f k ee s f ot #o . l s i c r i a, g
tl ato kn f p i ae . o n ufc n7 a e a tg el ga d7 c ssh d sa eIh aig T e3 mo ts一2 y a olw — a r f i a n3c ss W u ds r ei 4 c s sh d s eIh ai n ae a tg e l . h nh p s l a a n I n e r fl s o
足 部 皮 肤 缺 损 的 皮 瓣 修 复
孔令海
【 中图分类号 】 62 . R2 1 【 文献标 识码 】 A
杨 国奖
许 斌
柳 州市博 爱 医院骨外科 ( 广西 柳 州 5 50 ) 4 0 7
【 文章编号】61 72 (07 2 00 — 2 17 — 8 120 )7— 03 0
维普资讯
医 学创 新 研 究
≯ 。| 霉
20 0 7年 9月 第 4卷
第2 7期 M DC N N O A IN R S A C E IIE I N V T O E E R H
叠 譬 碧 | l。 l l。 ≯ 。 √ 。 学? 一 曩 。 l 雾誊。 零 。 ≯孪 手 蔓| ll l l 1 ≥≯ 一。 曩 l - 誊 ? ¨|
t l Liz u 5 5 7, hi a a , u ho 4 00 C n .

游离足背皮瓣修复足背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

游离足背皮瓣修复足背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

1 均获 随访 , 2例 时间 1个月 一 4年 。游离皮瓣全部成活 , 区运动 、 受 游 离足背皮瓣 可 以解决足 背大面积皮肤
缺损修复的问题 , 且组织相似性高 ; 供区只要保留完整腱周膜 即可解决植皮 生长不理想 的问题。游离足背皮
中图分类号 : 2 . 1R 65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8— 2 7 2 1 )2— 14— 2 R6 2 1 ; 8 A 10 0 8 (0 2 0 0 9 0
a p a a c :t e d n r s e s i rf s r ie t l te fe u cin Co cu in F e o s i e i a a p e r n e h o o i k n ga t u vv d wi al h e tf n t . t h o n l so s r e d ra s p d sf p c n l l s le t e p o l m fte d ru o e fo a g e fs i ee tw t i lro g n z t n .F rt e dsr ti tc ov h r b e o o s m f h o tl e a a o kn d fc i s a r a iai s o it c n a t h t r r h mi o h i p r e d n me r n a o v h rb e o rf go h i o d a ,f e d r a k n f p i te i e l h ie d r ei n o mb a e C s le t e p o lm fg atr wt s n t e l r o s ls i a s h d a oc o — t n i e l c
对1 2例足 背大面积 皮肤缺损

游离皮瓣修复足外伤性缺损的临床研究

游离皮瓣修复足外伤性缺损的临床研究

(= .1 P . t01,J>O 5),修 复术后 皮瓣 成 活 面积游 离皮 瓣修 复组 平 0
均 为 ( 6 4 3 1 m,对 照 组 为 ( 01 22 c 1 . . )c 2 4 4 - 1. 4 . 8 - 9) m,差异 有
期 间对2 例足 外 伤缺 损患 者 以游 离皮 瓣进 行 了修 复治 疗 ,取得 了 4
满 意 的治疗 效果 ,现将结 果 报告 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1 一 般 资 料 :本 组 4 例 ,男 3 例 ,女 l例 ,年龄 1 . 1 6 5 1 2~4 岁 , 9
平 均 3 .8 。均 为外 伤 所 致 导致 足 部 软组 织 及 皮肤 缺 损 。皮肤 22 岁 缺 损 面积 最 大 为 2 m x1 m,最小 为 3c x . c 8c 7c m 5 m。缺 损部 4
r u s9 .1 t i ee c sn inf a tdf rn e X2 0 , go p wa 09 %, edf rn ewa osg i cn i ee c( . P>00 ) fcso ru si h ro eaieae sn h i f 0 1 .5 . e t ft g o p ntepe p rt rawa o De wo v
1 方法 . 2
1 . 游 离皮 瓣 修复 方法 :在进 行彻 底清 创后 ,采取 全身 麻 醉或 .1 2 蛛网膜下 腔阻滞麻 醉下进 行手术 。以旋股外 侧动脉 、胸背动 脉 、隐
动脉为轴设 计皮瓣 ,在切 取皮瓣 的同时要切 取部分股 外侧皮 神经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隐神经 ,以胫前 血管 、胫 后血管与 大隐静脉 为受 区血 管行端 端或端 侧 吻合 ,以吻合股外侧皮 神经或 隐神 经以恢复皮瓣 的感 觉 。 1 . 其 他 皮瓣 修复 方法 :主要 为皮 神经 营 养血 管逆 行皮 瓣 修复 .2 2

足背动脉皮瓣修复创面的体会(附8例)

足背动脉皮瓣修复创面的体会(附8例)

足背动脉皮瓣修复创面的体会(附8例)目的探讨足背动脉皮瓣修复创面的临床方法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例皮肤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足背动脉皮瓣修复创面。

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36个月,皮瓣外观满意,血运好,足部及感觉恢复较满意。

结论足背动脉皮瓣修复创面损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外观不臃肿,血管位置浅表,变异少,适用于踝部及足背内、外侧创面的修复。

标签:足背动脉皮瓣;创伤修复;体会由于种种原因肢体某些部位的组织缺损,常常造成骨质、肌腱、肌肉、血管、神经等软组织外露,常需要皮瓣修复,以达到临床最佳功能恢复[1]。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腹部带蒂皮瓣或交腿皮瓣,术后肢体的强迫体位将会带来患者的生活不便,影响肢体的功能恢复[2]。

如以往普通逆行岛状皮瓣虽然解决了腹部带蒂皮瓣的缺点,但因要严重损伤肢体的主要血管,临床应用又受到了限制[3],治疗上关键是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皮瓣种类。

我院近年来,采用足背动脉皮瓣修复创面8例,全部成活,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8例,男6例,女2例;年龄7~53岁,电击伤4例,车祸伤3例,溃疡创面1例,1.2方法1.2.1.设计皮瓣切取范围后踝下至趾蹼緣,两例为足背内,外侧缘皮瓣最大可切取10cm×15cm,根据创面的形态大小,设计所需皮瓣。

1.2.2.皮瓣切取先作皮瓣远端切口,深达腱膜表面,切断结扎跖背静脉和第一跖背动脉。

再切开皮瓣两侧缘切口,在肌腱表面由皮瓣向近端掀起皮瓣,在足背近端切开皮肤,显露游离足背动脉和大小,浅静脉掀起皮瓣待受皮区准备妥善后即可转位,供皮区创面植中厚皮片。

1.2.3.皮瓣转位皮瓣蒂部可达180°,注意蒂部不能受压,在无张力下缝合皮瓣。

1.3典型病例男性,26岁。

因高压电击伤右踝部6d入院,右足背外侧及外踝创面月10cm× 9cm,第五跖骨、骰骨、外踝外露,色黑。

用下5%高渗盐水湿敷24h后手术,清除无生机组织,咬出部分坏死骨,彻底止血后用庆大药水纱布湿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背皮肤缺损各种皮瓣的比较分析
发表时间:2012-11-23T10:06:46.4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3期供稿作者:姜晋生敬鹏[导读]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临床应用特点,及足外侧跗外动脉皮瓣临床应用特点两者间比较结果各取一侧足背皮肤缺损,分别应用后临床治疗后手术的复杂程度以及术后的外形。

姜晋生敬鹏(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临床应用特点,及足外侧跗外动脉皮瓣临床应用特点两者间比较结果各取一侧足背皮肤缺损,分别应用后临床治疗后手术的复杂程度以及术后的外形。

结论跗外动脉足侧皮瓣在修复足背皮肤缺损优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

【关键词】跗外动脉腓肠神经岛状皮瓣动脉旁支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3-0155-01 足背砸伤后皮肤极易肿胀缺血坏死,由于足背基本无皮下脂肪,易暴露肌腱及骨质,合并感染,给骨折等深部组织的修复带来困难。

我科分别应用两者皮瓣治疗创面均修复愈合。

1.手术方法<皮瓣设计>
首先在受创面进行彻底清除肉芽,瘢痕,坏死的软组织及骨皮质,必要时敞开骨髓腔,清创至正常皮肤,皮下肌腱,骨骼等组织以备修复
手术在驱血后安防止血带下进行。

首先做皮瓣后缘切口,在深筋膜下掀起皮瓣,显露趾短伸肌,根骨前方切口断趾短伸肌,翻向远侧,及可显露跗外侧血管,切开皮瓣的其他缘掀起皮瓣,形成的跗外侧动脉为蒂的足外侧皮瓣,邻近转位修复足背创面,供区以断层皮片修复。

<皮瓣设计>取跗外侧动脉{1}体表投影线做为皮瓣的纵轴,以跗外侧血管为蒂内外侧踝的最低点直线足背动脉波动点为旋转点{2}以跗外侧血管终末后方的为蒂,第三跖骨基底后方2cm旋转点{3}以跗外侧血管终末前行只为蒂,第五跖骨前方两公分为旋转点{4}面积约6.0cm×4.0cm。

2.临床治疗
本组男女各一例比较,男53岁,女45岁,皮肤缺损,均在足背,伴肌腱骨,外露,一例为重物砸伤,一例为车祸伤所致,两例分别以跗外侧动脉皮瓣及腓肠肌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均已存活。

3.讨论
应用腓肠肌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虽切取简便,不损主要血管,主治修复后足背皮瓣臃肿,需二次整形修薄皮瓣,增加治疗费用,病员难以接受。

而应用跗外侧动脉皮瓣,血管恒定,手术操作简单,皮瓣存活无忧,术后外形佳,而修复后无需二次整形。

参考文献
[1]显微外科解剖学图谱——四肢组织瓣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dfsd121页.
[2]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年7月第20卷,第4期,256页.
[3]刘漪沦,孙静. 川芎嗪对任意型皮瓣成活影响的初步实验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08, 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