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体制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求为导 向,以工程技术为主线 ,以人才 培养模式 改革 为抓手 ,以高水平指导教 师 队伍 为支撑 ,通过校企优势互补 、双 向嵌入 ,共 同构建 “ 开放型 、多层次 、 工程化创新 实践教育体系” ;坚持长期 性 、稳定性 、先进 性原则 ,完善基地条 件 ,拓展基地 功能 ,强化基地对人才培 参考文献 : 【 1 】刘彩 茹,宋景华 ,徐 永赞 . 浅谈地 方
6 0 %,2 0 0 0年分别 为 2 % 、6 0 5 %、1 5 %。
教师资源是培养应用 型人 才的首要 资源。要想提高学生 的素质 ,首 先提高
的就是教师的素质 。现在很 多老师上课
5 0年来美国专业人员所 占比例没有变化 , 而 面向职业 性岗位技能型人才所 占比例
从2 % 上升到 6 0 5 %。这说明应 用型人才 培养是一种发展趋势。【 】
用型人才 ,并 发挥应用科研优势 ,将科
学技术转化为 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
一
、
国内外人才 培养现状
后 毕业 就进入用人单位工作 。 这样一来 , 学 校解决 了就业率 的问题 ,用人 单位也
得 到了 自己需要 的人才 。【 3 3 .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据 美国劳工部公布 的资料 显示 ,美 国专业 性人才 、技能性 、非技能性就业 人 员结 构 :1 9 5 0年分 别 为 2 0 %、2 %、 0
本 科 高校 应 用型人 才培 养及其 体 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构建 [ J ] . 科技情报 开发 与经济,2 0 1 0
( 4).
革 的主要动力 ,技术革新 、拥有 自主知
识 产权 成为提升企业乃至 国家竞 争力的 必 要手段。争取政府在资 金方 面 、办公
高职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5 0) 114 ( 苏州市职业大学科技处 ,江苏苏州
【 要 】 时期 高等职业教育以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 , 摘 新 坚持教 育创新 , 力培养创新人才。传统的高职院校人才 努 培养模式成为制 约学校和企业深层次合作发展 的“ 瓶颈”构建高职校企深度融合创新人 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
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要与时俱进 , 图变求强 , 以 学 必须 科 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教育创新, 努力培养创新人才。 因此, 当传 统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制约学校和企业深层次合作 发展的“ ” , 瓶颈 时 构建校企合作 、 工学互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势在必行 。
一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大多 始建于上 世纪八 十年代末九十 年代 织 样 式和 运 行 方 式 初、 中期 , 虽然历史短 , 但经近二十年的艰苦努力 , 也与企业结 校企合作 、工学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是 以培养高素质技能 成了良好协作关 系,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 型人才为主线, 以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互动和长期合作为基础 , 式 。目 前我国高职教育采取 的校企合作模式按合作的深度进 将理论学 习和企业 的实 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的人才培养 行层次划分 , 可分为三个层面 : 一是浅层 次合作。学校在企业 模式。学校与合作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 形成互惠互 建立实训基地 , 聘请企业专家作为专业指导委员成员 , 逐步形 利、 优势互补 、 同发展的动力机制。 共 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 实
【 关键词】 校企; 深度融合 ; 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 :6 88 文献标识码 : G 4. A d iO36 /i n17 — 9 8 090 . 2 o: . 9 .s. 1 5 1 . 0 . 0 l 9 js 6 2 40 文章编号 :6 l 5 l (0 9o 删 l 7 _ 9 82 o )4 本刊网址 :t : w . 】 . t h p / w1 【 n t/ w lb e b —3 0
浅析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的要求,“ 理论不行 、技能不会 、还不肯学 ” 。甚至一些学 生缺乏职 业
道 德 ,对 工 作 没 有 正 确 认 识 ,不 肯 吃 苦 。 实 习 生 有 的 不 遵 守 企 业 制
2 .高职 院校 校 企 合 作 的现 状
求。合作企业 中,工科类 专业 明显好于文科类专业。
3 . 2校企合作 缺乏长效机制 ,企业没有积极性
7 0 % 的被 调 查 企业 认 为 目前 的 校 企 合 作 缺 乏 长 效 机 制 ,没 有 硬 约
应} t - 会发展的需要和遵循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规律 l j J 。教育 “ 校企合 作”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打破以学校为主体的设置方式 ,在地方政府 宏观协调下 ,学校 与企业进行合作办学 、科研 、生产。主要的特点是 教师参 与企业实践及技术研发 ,企业 参与学校教育 ,学生参 与一定 的 生产实践 ,同时还需要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与调控 ,这样既能保证提 高 学校的教育质量,又能促进企业的发 展,使 得学 校 与企业都能更好 的
度 ,不打招 呼就离 岗,给企业带来的很大的压力 。
3 . 4 实 习安全缺乏保 障措施 ,实习管理有漏洞
多 个 企业 提 出 目前 对 实 习 生 的安 全 问题 没 有 一定 的措 施 ,越 是 实
习生越容易出事故 ,这是企业非 常担心 的事 ,也是影 响企业接收 顶岗
实 习 生 的 主 要 障碍 之 一 。1 8 % 的被 调 查 企 业 反 映 学 校 对 实 习 生 疏 于 管 理 。实 习 生 在企 业 实 习 期 间 没有 归属 感 ,如 果 校 企 双 方 不 加 以引 导和 管 理 ,学 生 在生 活 、工 作 和 心理 反 面 都 很 容 易 出 问题 。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摘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文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在我们将介绍校企合作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将分析校企合作的概念和现状,探讨不同的合作模式以及它们的实践效果,并探讨校企合作的优势和挑战,以及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我们将从更宏观的角度探讨校企合作的未来发展。
在我们将总结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并回顾全文的主要观点。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将深入了解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关键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现状分析、优势、挑战、作用、未来发展、价值、发展方向、总结、回顾。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方式,旨在通过学校和企业的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符合实际需求的教育和培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变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之间往往是相对独立的,双方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
这种局面导致了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往往无法与实际工作需求相匹配,使得人才培养的效果大打折扣。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和推广,旨在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好地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企业也可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参与培养与自身企业需求更加契合的人才。
这种双赢的合作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企业所认可和采纳。
1.2 研究意义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意义在于对当前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和创新。
校企合作模式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使教育资源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校企合作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人才的需求也愈加迫切,大学生对于未来的就业也越来越注重与企业的合作,寻求更多丰厚的就业机会。
而校企合作正是一种积极的策略,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可以在企业实践中学习并获得更多的实战经验,从而增强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校企合作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的定义和特点校企合作指的是企业和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合作的一种方式。
该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以便让学生了解现实工作环境。
由于高等教育机构的教育体系凝聚了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因此与企业合作可使教育机构更好的将学生培养为企业所需的人才。
在校企合作中,学生会在企业实践中学习技能和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了解社会的规则、秩序和产业的趋势。
这将有助于学生在对未来的职业做出明智选择时更有效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目标。
二、协调合作模式的优势1.瞄准当前就业形势,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校企合作能够让高校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企业实践经验,了解实际的工作环境,他们有机会与企业工作人员互动,积累社会资源以及对工作的了解。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更是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培养更加完整的人才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学生能够更全面了解企业,学习企业的文化和方法。
在企业实践中,学生可以更深入了解生产流程和技术细节并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它们。
这鼓励学生加强学科之间关系的联系,将三年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更加实际的应用。
3.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校企合作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掌握实际技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际部署能力,对学生能适应未来工作有极大帮助。
三、为了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希望学校和企业高度重视合作的发展,一起致力于校企合作的实施。
同时,应试其细致的规划、监测和评估校企合作的实施,以确保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高校和企业有互相合作、互相理解的责任和义务。
学校应继续把校企合作纳入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制定具体的校企合作计划和服务流程,指导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为实际工作提供支持。
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H科教热点Science and Education Hotspots 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玉华张静静王昌海孙玉胜(郑州轻工业大学软件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在创新驱动成为国策的前提下,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以及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勞在必行。
目前,我国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其原因有诸多方面,制约着创新人才的有效培养。
面对当前社会经济及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开放化、协同化是解决当前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的有效方向。
本文分析现有高校工科相关专业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探讨了基于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9.05.005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on Talents Basedon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LI Yuhua,ZHANG Jingjing,WANG Changhai,SUN Yusheng (Software Engineering College,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Zhengzhou,Henan450001) Abstract On the premise of innovation-driven becoming a national policy,it is imperative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talents and broaden the channels of talent training.At present,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innovative talents.Fac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 open and collaborative mode of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talents for engineering related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probes into the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he 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talents.Keywords innovative talent;cultivation mode;teaching reform0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撻”。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许昌工商管理学校二O一四年十二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是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课题。
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
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研究,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资源互用。
在市教育局业务主导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对校企合作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课题研究基本按原计划要求按时完成,现将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情况与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一、课题的提出1、“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
即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和企业必须共同努力培养人才,才能适应企业需求。
一般来讲,中国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中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模式上也有一些突破和创新。
但是,和世界上发达国家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开展校企合作的时间短、经验不足,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企业、学校、政府在如何发挥主体地位作用和各自的优势上还存在着许多困境和困惑。
2、国家对中职教育空前重视,中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2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11 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目前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虽然比较多,但主要集中在高校领域,而针对中职校企合作的研究较少。
河南省中职学校在这方面的课题研究落后于其他省份。
4、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进入了“规模到质量”的瓶颈阶段,如何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考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变革。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产教融合”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新的角度出发,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一次新的思考。
一、产教融合的背景产教融合,即产业和教育的融合,是指学校(教育)与企业(产业)共同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充分发挥企业在校园内的作用,培养出更合格的专业人才。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的转变也带来了对人才的新需求。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更多的产教融合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企合作的优势1. 实践机会丰富校企合作使学生能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到真实的企业环境和业务操作,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2. 师资力量强大企业的专业人才可以成为学校的客座教授,为学生提供更直接的职业指导,建立更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
3. 就业机会保障校企合作使企业更容易发现人才,也使学生更容易得到岗位实习和就业机会,实现毕业即就业的目标。
4. 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推动了产学研结合,使得企业的需求能够更直接地反映到课程建设中,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更贴近市场需求。
三、新思考下的校企合作模式在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通常充当着培养学生的角色,而企业则扮演着提供就业机会和实习机会的角色,这种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界限,难以做到真正的融合。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当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一次新的思考。
1. 教育和产业的深度融合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不仅仅是简单的合作关系,更应当是紧密融合的关系。
学校应当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实际运营中去,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和状况,根据企业的需求来调整课程设置,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2. 校企双向交流合作校企合作应该是双向的交流合作,不仅仅是学校服务于企业,更应该是企业服务于学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企合作体制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
作者:魏小华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年第12期
摘要: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工学结合,整合教学内容、推进课程教材改革、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创建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的新型高职教育模式,从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入手,探索一条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很强实践操作能力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途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国外的校企合作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培训制、日本的产学合作式、美国的以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读交替原则、英国的工读交替培训式、新加坡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教学工厂。
我国高职:校是校企合作主要是订单式、“2+1”模式、学工交替式模式、“实训-科研-就业”模式、双定生模式、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模式、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合作模式、以企业冠名班为主的合作办学模式。
目前国内以学校为主的合作模式存在不利于合作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条件的不健全和不完善、不易调动企业主动合作的积极性、偏离了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本质目标等问题。
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追求各种考试的过关和各种证书的获得,学生考试过关了、证书也有了,实际工作能力却很差,其他知识的学习花费的时间少,实践教学的时间不能保证,使得学生常常是有证书,却看不懂企业的图纸,具体的工作实际问题处理不掉,这偏离我们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本质。
1校企共同协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衢州职业技术学:与温州瓯斯达企有限公司、开山集团等共同制订冠名班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共同参与相关课程开发,相关教学的全过程。
以实践教学为主线,以掌握岗位与职业能力为核心,以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为目的的原则,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学习与培训,不仅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也给即将就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适应岗位的机会。
在校企合作体制下,人才培养方案由校企共同制定,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标准的过程中,把诸多客观因素考虑进入,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作用和优势,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职业人才。
2整合教学内容,积极推进课改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针对企业需求、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和优化。
对一门学科的多个知识点按照实际应用进行整合,按照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需要选择主要
内容:打破以前各学科之间衔接不系统的局面。
将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工作技能以工作过程引领的方式融合于人才培养教学之中。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求合作双方共同制订教学方案,共同选择教学内容,共同编写校企合作教材,只有这样开设的课程才能更加符合企业一线的需求。
同时学校应该鼓励更多的教师定期的到相关企业顶岗实训,使理论知识扎实的教师具备更加丰富的实践经验,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和从业意识的培养。
对教师以后参与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工作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体现“做学教一体”,改革教学模式
学校教师通过不断的专业调研、专业讨论、比较、竞争等方式,改革以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先做,在做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最后老师总结并进行讲解大家共同存在的问题。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内容以项目形式设置,一边做一边学,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规范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等。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工作任务引领、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做学教一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真正学会知识的综合运用。
4改革评价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采用多种方式来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侧重于考查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着重考查学生专业职业兴趣、个性特点、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等多方面信息。
由于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了,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高,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就业后在企业的工作也得到了认可,受到企业的欢迎。
通过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校企合作课程,企业专家进课堂,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了原有的考核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职业技能。
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提高,得到了企业的肯定和认可。
参考文献:
[1]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研究.第二届江苏职业教育创意论坛征文.
[2]丁金昌,童卫军,黄兆信.高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8(17).
[3]朱春辉.当前高职: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30).
[4]张科.校企合作发展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08(4).
[5]胡艳曦,曹立生,刘永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09(1).
[6]宋增,蒋雪梅.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
[7]王和才,蔡健,李海林.关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高职:校自身合作能力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