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世说新语二则第1课时课时练习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世说新语》二则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世说新语》二则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

8《〈世说新语〉二则》课后习题一、朗读课文,体会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故事。

参考答案:文言和现代汉语的不同:1.文言多是单音节词,一个字就是一个词,现代汉语多是双音节词,两个字或两个字以上是一个词。

2.文言中省略的现象比较多,承前省略很常见。

3.文言中有些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

讲述故事示例:《咏雪》: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二、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看法吗?参考答案:谢安认为“柳絮”一喻更好。

因为柳絮是轻盈的,以柳絮为喻,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盐相对来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撒盐”一喻欠缺白雪翩飞的轻灵意蕴。

示例:我认为“撒盐”一喻更好。

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到神似,形似是基础。

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三、《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

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世说新语》二则练习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1)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世说新语》二则练习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1)

(河北专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世说新语》二则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专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世说新语》二则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专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世说新语》二则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柳絮.(xù)差可拟.(nǐ)雪骤.(zhòu)太傅.(fù) 谢道韫.(yùn) 无奕.(yì)2。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3。

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与儿女讲论文义..文义:文章的义理(3)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4)撒盐空中差可拟.拟:相比(5)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趁、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说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道韫)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5.填空。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朝代)刘义庆(作者)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体裁),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朝代)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02课内精读阅读《咏雪》,完成题目.6.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测试训练〖《世说新语》二则同步习题第1课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测试训练〖《世说新语》二则同步习题第1课时〗

《世说新语》二则测试习题第一课时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俄.而雪骤.撒.盐柳絮.无奕.王凝.之2.解释下列词语。

(1)内集:(2)讲论文义:(3)俄而:(4)骤:(5)欣然:(6)何:(7)似:(8)差:(9)拟:(10)未若:(11)即:(12)因:3.根据课文《咏雪》填空。

(1)本文选自南朝宋(人名)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书名)。

(2)《咏雪》一文用“”“”“”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乐、轻松的家庭氛围。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人物“”,事件“”等要素。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B.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的义理)C.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D.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5.用《咏雪》原文填空。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6.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字词。

内集:欣然:未若:差:(2)翻译下列文言句。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②兄女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答:(3)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文中两个比喻,谢太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的答:(4)“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答: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谢公泛海谢太傅①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

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②使还。

太傅神情③方王④,吟啸⑤不言。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⑥,犹去不止。

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

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⑦而回。

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注】①谢太傅:谢安。

②唱:提议。

③神情:精神兴致。

④王:通“旺”。

七年级语文上册8《世说新语》两则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8《世说新语》两则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1. 《咏雪》:讲述东晋时期谢安、谢道韫等人在雪天吟咏诗句的故事,展现他们的才情和机智。
2. 《陈元方候袁公》:描述陈元方与袁绍的交往,突出陈元方的谦逊有礼、应对得体,以及袁绍的豁达大度。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他们对古代文化和人物的了解,同时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古人的智慧,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2. 学生参与度方面: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积极投入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特别是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提出观点,展现出良好的思维品质。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1. 教学管理方面: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过于活跃,导致课堂秩序略显混乱。今后,我需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确保教学活动内容的理解,关注谢安举行咏雪活动的目的。
- 答案要简洁明了,直接回答问题。
2. 分析题:
- 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关注陈元方的言行举止及其所体现的品质。
- 答案要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陈元方的人物形象。
3. 仿写题:
- 考查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要求仿照课文中的诗句进行创作。
5. 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提高了合作能力。在成果展示环节,学生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全班同学分享。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6. 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智慧,掌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遇到人际关系问题时,学生能够借鉴古人的经验,运用智慧进行处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2023-2024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时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01(含答案)

2023-2024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时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01(含答案)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课时练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

二、词语解释1.陈太丘与友期行行:2.期.日中期:日中:3.过中不至.至:4.太丘舍去..舍:去:5.去后乃.至乃:6.门外..戏门外:7.尊君在不.不:8.非人哉.哉:9.相委..而去相委:去:10.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11.友人惭.惭:12.下车引.之引:13.入门不顾.顾:三、句子翻译1.陈太丘与友期行行,期日中。

译: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4.尊君在不?译:5.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译:四、文意理解1.客人发怒的原因是:,。

2.客人不守信的表现是:,。

3.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4.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5.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6.你认为元方和友人各是怎样的人?元方:友人:7.从故事主人公的访谈中可知哪些做人的道理?8.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合适不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五、课外延伸(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履行,实践,做。

②绥,安,安抚。

③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④师,学习。

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1)候袁公候:(2)远近称.之称:(3)孤法.卿父法:(4)周公不师.孔子师:2.句子翻译:(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译:(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译:3.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陈太丘与友期行》课时训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陈太丘与友期行》课时训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陈太丘与友期行》课时训练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温州钟灵毓秀,有许多优美的风景、物品及富有特色的民俗。

下列诗句与温州“民俗风物”无关的一项是()A.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东晋·谢灵运《登池上楼》)B.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南宋·陆游《游山西村》)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南宋·赵师秀《约客》)D.何用游山双不惜,棕鞋也似笋鞋轻。

(清朝·方鼎锐《温州竹枝词》)二、课外阅读文言文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①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②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③家禽。

”(《世说新语》)(注)①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东晋会稽郡山阴县人,官至侍中,廷尉。

②设:摆放。

③夫子:对长辈或年高者的敬称。

2 .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甚聪惠嘉:同“慧”,智慧的意思B.孔君平诣其父诣:拜见C.此是君家果此:这D.孔指以示儿曰示:看3 . 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杨氏之子A.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C.人皆吊之(《塞翁失马》)D.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4 . 下列句子,与“为设果”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待君久不至,已去(《陈太丘与友期行》)B.撒盐空中差可拟(《咏雪》)C.非人哉(《陈太丘与友期行》)D.白雪纷纷何所似(《咏雪》)5 . 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作业课件 第二单元 8 《世说新语》二则 第1课时 咏 雪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作业课件 第二单元 8 《世说新语》二则 第1课时 咏 雪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 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 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 奇爱之。(节选自《后汉书·黄琬传》)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即以其言应.诏 应:__回回答答 __
(4)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跟把把盐撒盐到撒空到中大空体中可大以相体比可。以相比。
(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她她就就是是谢奕谢的奕女的儿谢女道儿韫谢,左道将韫军,王凝左之将的军妻子王。凝之的妻 子。
7.文学常识填空。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_刘_刘义义庆庆__组织编写的一部__志志人人小小说说集 __,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_言_言谈谈、、逸逸事事__。 集
B.“俄而雪骤”一句中的“骤”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大雪的非凡气
势,为下文咏雪作铺垫。
C.“未若柳絮因风起”引得谢太傅“大笑乐”,这是长辈宽容小辈的
笑,他认为谢道韫将白雪比作“柳絮”不恰当。
D.文章只有一问两答,但谢道韫聪明机智的才女形象已跃然纸上。
【解析】文章没有交代谢太傅对两个小辈的评价,但后文补充交代谢道 韫的身份,是在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这个侄女,因此他的笑是赞赏的 笑。
2.怎样理解《咏雪》一文中的“公大笑乐”? 谢太傅的“大笑乐”,既有享受天伦之乐的愉快,也有自己中途命 题获得成功的得意,又有对兄女的赞许之意。课文中虽然没有明确交代 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在暗 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太傅.( ffùù ) 柳絮.( xùxù ) 撒盐.( yyáán )

【课时训练】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八课《世说新语》两则

【课时训练】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八课《世说新语》两则

第五课《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一、指出以下加点字的古今词义变化。

A 、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今义:B 、太丘舍去古义:今义:C 、下车引之古义:今义:D 、元方入门不管古义:今义:二、阅读以下三篇文言, 回答文后问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 , 期日中 , 过中不至 , 太丘舍去 , 去后以致。

元方时年七岁 , 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 , 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 , 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 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友人惭 , 下车引之 , 元方入门不管。

1、本文选自余嘉锡《》。

《世说新语》作者,(朝代)人。

2、解说以下加点字的词。

①期行()②尊君在不()③相委而去()④下车引之()⑤尊君()⑥家君()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同样的一项是()A 、君子之学必好问B、子将安之C、良惊诧 , 欲殴之D、投诸渤海之尾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元方“入门不管”能否失仪?谈谈你的见解。

6、若是你单独在家 , 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 你会怎么回答呢?(二)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夜书 , 火不明 , 因谓持烛者曰:“举烛。

”云而过书“举烛”。

“举烛”, 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 曰:“‘举烛’者, 尚明也;尚明也者 , 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 , 王大说 , 国以治。

治则治矣 , 非书意也。

今世学者多似类此。

7、解说加点的字。

遗()夜书()说()尚明()以治()8、翻译以下句子。

①云而过书“举烛” 。

②治则治矣 , 非书意也。

9、这个故事的寓意是:。

从中可归纳出一个成语:。

(三)薛谭学讴于秦青 , 未穷青之技 , 自谓尽之 , 遂辞归。

秦青弗止 , 饯于郊衢 , 抚节悲歌 , 声振林木 , 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 , 终生不敢言归。

[ 说明 ]秦青、薛谭:都是秦国有名的歌唱家。

饯:设酒食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世说新语》二则
课时训练
第一课时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柳絮.()差可拟.()尊君在不.()雪骤.()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寒雪日内集
..()雪骤.()
..()俄而
公欣.然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请从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词并写出其古义与今义。

(不少于四个)
5.《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阅读理解: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谢太傅跟“儿女”谈论诗文时,为什么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7.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第一课时课时训练答案
1.xù nǐ fǒu zhòu
2.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欣:高兴地、愉快地差:大体拟:相比
3.(1)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4.去: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前往”。

顾:古义是“回头看”,今义是“顾及”。

儿女:古义是“子女,文中泛指子侄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为“儿子女儿”。

文义:古义是“文章的义理”,今义为“文章的意思”。

委:古义是“舍弃”,今义为“委托”。

5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6.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7.对兄女的答案满意。

因为文章的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