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部编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单元备课

部编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田园生活
一、教材与图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田园生活”为主题,编排了三首古诗词《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两篇精读课文《乡下人家》《天窗》,一篇略读课文《三月桃花水》。

它们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乡村独特的风景,展开了一幅幅和谐优美的田园画卷,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与赞美。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关键语句”可以是直接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也可以是生动形象的描写。

学习三首古诗词,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学习《乡下人家》,可以引导学生从泡泡语提示的句子入手,把握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再交流形象生动的描写,体会情感;学习《天窗》,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两次出现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再结合描写“想象”的语句,感受小小天窗给孩子带来的无限快乐;《三月桃花水》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
的感受”。

习作话题是“我的乐园”。

表格引导学生思考乐园在哪里,是什么样子,在那儿最爱干什么,给自己带来了怎样的快乐,为学生提示了写作内容,搭建了写作支架。

《天窗》一文可
1.认识23个生字,会写39个字,正确读写“蜻蜓、茅檐、翁媪”等词语,能够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篱落、杂兴、亡赖、慰藉”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规定的课文,积累优美的句段。

3.能够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晚春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作者介绍】杨万里,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

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

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

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

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铨。

王庭、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为两首七言绝句、一首词。

《四时田园杂兴》写出了田园生活宁静闲适的气氛,初夏时节,以“黄、白”的色彩、“肥、稀”的形态组合,让人感受到万物蓬勃、色彩明丽的田园画面。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体现了诗人恬淡的心境,笔调清新明快,由远景到近景,由静景到人物活动,动静相宜,使整首诗画面生动。

《清平乐·村居》清新质朴,浅显易懂。

“卧”字最为传神,写出了小儿的无拘无束、天真可爱。

整首词将五个人物联结成一幅完整、和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

通过初读诗词,再读诗词,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情感。

借助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关键字词的意思,想象画面,体会乡村生活恬静安详的气氛和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二、教学目标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三、教学重点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四、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复习导入,初读感知1.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

师指名读;生齐读。

(2)师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走进乡村,去感受惬意、闲适的田园生活吧!2.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课件出示诗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认识“杂”字。

(1)师指名读诗题,相机指导:“杂”读平舌音,“兴”读第四声。

(2)指导书写。

师范写“杂”字,生边看边书空。

师提醒生注意“杂”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下面部分不要写成“木”。

(3)了解题意。

生齐读诗题。

4.简介诗人。

5.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全册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单元剖析

全册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单元剖析

全册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单元剖析前言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工具,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内容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知识,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将对全册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各个单元进行剖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第一单元:识字与写字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汉字,并通过练习写字来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单元:词语本单元通过学习各种词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语。

教材中包含了不同类型的词语,如形容词、动词、名词等,并通过例句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第三单元:句子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句子的基本结构和成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构造和理解句子。

教材中提供了各种类型的句子,并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第四单元:阅读与理解本单元通过阅读短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不同题材的短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回答相关问题。

第五单元:写作与交流本单元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不同类型的写作题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进行写作,并通过交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六单元:古诗文欣赏本单元通过学习古诗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材中选取了一些经典的古诗文,要求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古诗文的美。

总结全册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多样,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通过对教材的剖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背景介绍《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册,是学生在小学四年级下学期使用的语文教材。

本教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为主要目标,涵盖了四年级下学期的各个语文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二、第一单元教材概要1. 教材内容第一单元主要内容为古诗词鉴赏,通过学习古诗词,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包括多首古诗词的学习和赏析,引导学生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并学习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2. 教学目标•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意思和作者的创作背景•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三、教材分析1. 教材特点•古诗词鉴赏为主要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古代诗词展开学习,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为主要目标。

•情感表达为重点: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他们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注重思辨和理解:通过学习古诗词,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背后的意境和思想,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2. 教学建议•注重声韵的品读:在学习古诗词时,引导学生重视句子的声韵美感,培养他们对语言音韵的感知能力。

•多角度解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古诗词,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

•鼓励表达与分享: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达对古诗词的感受和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

四、学习建议在学习本单元教材时,建议学生多多欣赏古诗词的美感,多思考诗歌背后的意蕴,注重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同时,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与同学们一起学习、进步。

以上是对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材的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材解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材解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材解读第一部分走进《村居》的四个字眼首先,题目“村居”意境。

学生接触到的首先是题目。

一个“村居”会令孩子们浮想联翩。

会想到青山、绿水、树林,会闻到花香,会听到鸟语、泉声……有了这个情感体验,对于走进辛弃疾所要描绘的世界是大有帮助的,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孩子在读时更多的是一种比较,而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读来则更多的是一种向往。

一个良好的情感铺垫便形成了。

其次,“无赖”中真情。

“无赖”二字应该说是这首词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

表面上的贬义却恰恰显示了词人对小儿的喜爱。

在对这个词的教学时,一定要联系学生的实际,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来达到对词的理解。

但是词人到底是喜欢小儿的什么?他的可爱、天真、无忧无虑(这可以结合辛弃疾的心境来看),还有剥莲蓬的专著(因为在孩子的眼中这也是他的工作)。

再者,对“最”的关注。

我们注意到词人对小儿的喜爱,往往会忽视词人对大儿、中儿的情感。

大儿、中儿都在劳动,按照我们传统的看法,他们应该是值得赞扬的,其实辛弃疾对他们感情已经通过一个“最”字展现了出来。

词人是喜欢大儿、中儿的勤劳的,但是他们和小孩来比显然不可同日而语,稍加点拨学生就会理解。

这样就不会产生误解了。

最后,“醉”中的多角度理解。

在教学参考中,“醉”的解释是喝醉的意思。

但我在上这一课的时候,学生却给了我不同的答案。

学生认为“醉”是陶醉,老人为风景的迷人而醉,为夫妻的亲密而醉,为孩子们的懂事而醉。

这样的理解未尝不可,因为诗歌本来就有自己的不确定性。

诗词歌赋中的许多字眼往往是作者反复推敲所置,蕴涵着作者的无限情思,不妨我们也来推敲一下,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二部分一、文本内容:马克思曾说过:劳动创造了生活创造了美,使孩子们感受着劳动的快乐的,是崇高而伟大的。

二、教育价值:这首词在艺术上颇有特色。

首先就画面的营造来说,显得极为匀称和谐、清新自然。

作者将这一条腹满荷叶莲蓬的清溪纵贯画面的中心,如西洋画中的焦点透视,其他景物都从这“溪上”溪东溪头铺展开去。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转述》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转述》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口语交际转述活动分析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转述”。

“转述”是利用生活中的平常事,让学生转述别人的一件事、一段话,通过听与说双向互动训练,达到教学目标。

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需先明确转述的几点要求,这样学生才能把转述的内容说清楚。

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宜采用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为主线,在正确、及时、有效地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兴趣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玩、想、听、说、演、评等多种交际形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使学生敢说、乐说、想说、抢着说,由胆小到主动,最后到大方热情,由三言两语到畅所欲言。

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到说的快乐,说的享受。

教师应将生生、师生、群体互动融为一体,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促进学生的表达水平步步提升,达到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实现本节口语交际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能听清楚、看清楚要求转述的主要内容,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2.在交际过程中有自信心,说话时态度大方,有礼貌。

教学重点1.了解转述的要求和主要内容,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2.在多情境中正确转述,态度大方,有礼貌。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小奖品。

学生:笔、小书签。

课时安排1课时一、故事导入,走进话题1.课件出示一个编写的因传错话而闹出笑话的故事:营长对值班军官说:明晚8点钟左右,哈雷彗星可能经过这一地区,这种彗星每隔76年才能看见一次。

命令所有士兵着野战服在操场上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现象。

如果下雨的话,就在礼堂里集合,我将为他们放映一部有关彗星的影片。

值班军官对连长说:根据营长命令,明晚8点哈雷彗星将在操场上空出现。

如果下雨的话,就让士兵们穿着野战服前往礼堂,这个罕见的现象将在那里出现。

连长对排长说:根据营长的命令,明晚8点,非凡的哈雷彗星将身穿野战服在礼堂出现。

如果操场上下雨的话,营长将下达另一个命令,这种命令每隔76年才会出现一次。

排长对班长说:明晚8点,营长将带着哈雷彗星在礼堂出现,这是每隔76年才会有的事。

全册详解:四年级下册部编语文教材单元

全册详解:四年级下册部编语文教材单元

全册详解:四年级下册部编语文教材单元第一单元:《春天里》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春天的特点和春天里的一些活动。

通过课文的研究,学生能够了解春天的气候、植物和动物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

第二单元:《一个花匠的故事》本单元通过讲述一个花匠的故事,鼓励学生通过努力和坚持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通过研究这个故事,学生能够理解努力和耐心的重要性,并且懂得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第三单元:《小鸟和小蝙蝠》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鸟和蝙蝠的特点和生活性。

通过研究这个单元,学生能够了解鸟和蝙蝠的区别和共同点,并且培养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第四单元:《小兔子乖乖》本单元通过讲述小兔子的故事,向学生传递了乖巧、懂事的品质。

通过研究这个单元,学生能够理解乖巧和懂事的重要性,并且学会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

第五单元:《小乌龟找妈妈》本单元通过讲述小乌龟找妈妈的故事,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和不放弃的精神。

通过研究这个故事,学生能够理解勇敢和坚持的重要性,并且懂得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第六单元:《小猴子下山》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教育学生要有责任心和勇气去帮助他人。

通过研究这个故事,学生能够理解互助和友爱的重要性,并且懂得要关心他人。

第七单元:《小燕子找爸爸》本单元通过讲述小燕子找爸爸的故事,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和不放弃的精神。

通过研究这个故事,学生能够理解勇敢和坚持的重要性,并且懂得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第八单元:《小狗钻石》本单元通过讲述小狗钻石的故事,向学生传递了真诚和友善的品质。

通过研究这个单元,学生能够理解友善和真诚的重要性,并且学会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

第九单元:《小猫钓鱼》本单元通过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和不放弃的精神。

通过研究这个故事,学生能够理解勇敢和坚持的重要性,并且懂得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第十单元:《小蚂蚁搬家》本单元通过讲述小蚂蚁搬家的故事,向学生传递了勤劳和团队合作的品质。

通过研究这个单元,学生能够理解勤劳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且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2011-06-09 09:23:50| 分类:教育教学|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教材分析:
本组课本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包括三篇讲读课文《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一篇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体裁的多样,语言极富表现力,细细品读会让读者走进一幅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卷之中,从而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古诗词三首》课文中有两首古诗和一首词组成,分别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刘禹锡的《望洞庭》,还有白居易的词《忆江南》,三首诗词在内容上都是写南方自然风光的。

学习这三首诗,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

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

《桂林山水》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独特的秀丽风光,要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反复朗读积累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学习作
者的表达方法。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语言朴素,真实可感,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观会深深吸引每一位读者,通过阅读让学生感悟课文记叙地游览顺序的同时,还要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七月的天山》作者抓住了天山夏天奇异风光的特色,展现出天山的独特丰韵。

学生感受美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体会作者赞美自然的情感,积累优美语句。

《语文园地一》安排了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
可以拓宽视野,促进合作,加强交流。

学生分析
学生对祖国的风景名胜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在此方面接受的信息比较多,课外书会接触一些、听别人介绍也会了解一些,还有电视电影中也能看见一些,还有不少学生去旅游,亲眼见过一些。

本组课文都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风景美不胜收,而且语言丰富多彩,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本单元教学中还要开展一些语文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反复诵读课文,品味与感受语言的魅力,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

2、搜集有关信息,更多的了解这些地方。

3、仔细咀嚼文章精彩语段,丰富积累。

4、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目标:
1、认识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练习积累词语,要求会写会用32个词,认识、
记忆16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

3、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展现风景名胜的多媒体课件。

2、师生搜集有关祖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
教学本组课文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祖国风景名胜的了解,并让学生进行介绍。

然后教师展现自已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带学生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给学生以美感,并与学生谈话交流,使学生更清楚的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引起学生对本组课文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建议
(一)《古诗词三首》
这是古人笔下的江南山水美景,是古诗词,可依照先后顺序分别进行教学。

1、教师可运用插图创设情境,引学生走入诗词描绘的意境中。

2、自主读文,理解诗意。

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已读文,小组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再尝试说说句子的意思。

注意必要时,教师或引导学生介绍相关背景和其他资料。

还要引导学生想想诗中描写的画面,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3、反复吟诵,体验诗情。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出自己
的感悟与理解。

可进行汇报展示,比赛读,配乐读等。

4、拓展积累。

展示作者笔下的江南山水,再引导学生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山水风光的
古诗词,丰富认知,增加积累。

(二)《桂林山水》
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向往的游览胜地,本文用优美的语言写出桂林山水的奇丽之美。

教学本课之前可引导学生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

1、在教学开始进行展示交流学生搜集的资料,激发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作者笔下的桂林
山水的欲望。

2、初读,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对课文进行整体的了解,让学
生谈谈感受,奠定感悟基调。

3、研读,体会文章语言特点。

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想像画面,谈谈各自的感受。

再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弄清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开头写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等问题,来感受文章表达方法。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

最后谈谈对“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的理解。

4、品读,积累语言。

选择自已最喜欢的部分进行品读,再引导学生列出作者的写作提
纲,进行练习背诵,积累优美语句。

5、“阅读链接”与创意比拼。

先引导学生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想想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再引导学生自已想想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赞美桂林山水。

给学生一些提示:做导游、写
广告等。

(三)《记金华的双龙洞》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

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

1、揭示课题,自主读书。

教师或引导学生简单介绍双龙洞,然后让学生自主读文,读
准字音,联系上下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进行交流。

2、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可进行小组合作读文,说说写写画画作者的游览顺序。

3、研读课文,感受景物特点。

可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研讨思考每一部分的特点,想想自己的感受,再进行汇报交流,教师做适当点拔,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实在。

4、欣赏与积累。

可运用多媒体展现双龙洞实景,还可用感情朗读的形式进行欣赏,再
引导学生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四)《七月的天山》
课文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特点。

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
美,洋溢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自主读文,交流感受。

这是篇略读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先引导学生自读通
读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交流疑问,并进行自主解决,教师适当点拔。

2、品读课文,感受天山美景。

多种方式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天山的美,从中体会作者
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还要把握游览的顺序和地点的转换。

3、积累。

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背诵和摘记,并进行背诵交流。

三、拓展活动
1、结合语文园地中的语文活动,可开展“带你去观光”活动,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祖国优美山水的资料,还可走进大自然,记录大自然的美,进行汇报展示,可以搜集到或自已观察
到向同学们介绍。

2、可以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将平时看到或搜集到的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佳句名篇,读
一读、写一写、记一记,丰富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