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悬镜
处世悬镜——精选推荐

處世懸鏡目录处世悬镜[南北朝]傅昭 (1)度心术唐李义府 (5)守弱学西晋杜预 (8)解厄学北宋晏殊 (11)势胜学[北宋] 薛居正 (12)仕赢学[五代] 冯道 (14)予学东汉许劭 (23)权谋残卷明张居正 (26)韬晦术明杨慎 (29)挺经曾国藩著 (31)处世悬镜处世悬镜[南北朝]傅昭识之卷一天地载道,道存则万物生,道失则万物灭。
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炎炎之火,灭期近矣。
自知者智,自胜者勇,自暴者贱,自强者成。
不矜细行,终毁大德。
夫用人之道,疑则生怨,信则共举。
有胆无识,匹夫之勇;有识无胆,述而无功;有胆有识,大业可成。
柔舌存而坚齿亡,何也?以柔胜刚。
见一落叶,而知秋临;睹洼中之冰,而晓天寒。
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岁寒乃见松柏本色,事险方显朋友伪贤。
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草木春秋,亦枯亦荣。
智莫难于知人,痛莫苦于去私。
君子之生于世也,为其所可为,不为其所不可为。
胆劲心方,虽弱亦强。
以势友者,势倾则断;以利友者,利穷则散。
谄谀逢迎之辈,君子鄙之。
何以货利而少舛chuǎn?上之需也。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行之卷二欲成事必先自信,欲胜人必先胜己。
君子受言以明智,骄横孤行祸必自生。
孟子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时者,机遇也。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故君子得道,小人求利。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非知之实难;惟行之,艰也。
令行生威,威而有信,信则服众。
蓄不久则着不盛,积不深则发不茂。
学贵有恒,勤能补拙。
宁忍胯下之辱,不失丈夫之志。
当断不断,必有祸乱;当断则断,不留祸患。
精于理者,其言易而名,粗于事者,其言浮而狂。
故,言浮者亲行之,其形可见矣。
五岳之外,尚有山尊;至上之人,亦有圣人。
----止之卷三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靡俗不交,恶党不入,可以立身;小利不争,小忿不发,可以和众。
《处世悬镜》全文-古籍

处世悬镜《处世悬镜》是一本教人如何为人处世的经典古书。
作者为南北朝傅昭。
行为上,识为先;藏者盛,舍者得;曲为聪,止为智;忍为要,厚者成;信者无敌。
世事无常,先求退安而后致荣达。
南北朝傅昭撰傅昭字茂远,北地灵州人,晋司隶校尉咸七世孙也。
祖和之,父淡,善三礼,知名宋世。
淡事宋竟陵王诞,诞反坐诛。
昭六岁而孤,哀毁如成人,为外祖所养。
十岁,于朱雀航卖历日,雍州刺史袁顗见而奇之。
顗尝来昭所,昭读书自若,神色不改。
顗叹曰:“此儿神情不凡,必成佳器。
”司徒建安王休仁闻而悦之,固欲致昭。
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
或有称昭于廷尉虞愿,乃遣车迎昭。
时愿宗人通之在坐,并当时名流。
通之贻昭诗曰:“英妙擅山东,才子倾洛阳,清尘谁能嗣,及尔遘遗芳。
”太原王延秀荐昭于丹阳尹袁粲,深见礼,辟为郡主簿,使诸子从昭受学。
会明帝崩,粲造哀策文,乃引昭定其所制,昭有其半焉。
粲每经昭户,辄叹曰:“经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帷其人斯在,岂非名贤。
”寻为总明学士、奉朝请。
齐永明中,累迁尚书仪曹郎。
先是御史中丞刘休荐昭于齐武帝,永明初,以昭为南郡王侍读。
王嗣帝位,故时臣隶争求权宠,唯昭及南阳宗夬保身而已,守正无所参入,竟不罹祸。
明帝践阼,引昭为中书通事舍人。
时居此职者,皆权倾天下,昭独廉静无所干豫,器服率陋,身安粗粝。
常插烛板床,明帝闻之,赐漆合烛盘,敕曰:“卿有古人之风,故赐卿古人之物。
”累迁尚书左丞。
梁武帝素重昭,梁台建,以为给事黄门侍郎,领着作,兼御史中丞。
天监三年,兼五兵尚书,参选事。
四年即真。
历位左户尚书,安成内史。
郡自宋来,兵乱相接,府舍称凶。
每昏旦间,人鬼相触,在任者鲜以吉终。
及昭至,有人夜见甲兵出,曰:“傅公善人,不可侵犯。
”乃腾虚而去。
有顷风雨总至,飘郡听事入隍中,自是郡遂无患,咸以昭贞正所致。
郡溪无鱼,或有暑月荐昭鱼者,昭既不纳,又不欲拒,遂餧于门侧。
郡多猛兽为害,常设槛阱,昭曰:“人不害猛兽,猛兽亦不害人。
”乃命去槛阱,猛兽竟不为害。
处世悬镜(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读书笔记
我们都被空里梦里的情情爱爱是是非非迷了眼,真的应该好好看看这些书。 《处世悬镜》,是一本警世的处世佳作,关于修身和处世具有代表性的古书。 这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虽然我们从小便获悉各类道理,但真正能学以致用的人还是少数,可以言为:好马 配好鞍,宝剑赠英雄。 智慧万千,莫过于止。
目录分析
0 1
识之卷一
0 2
行之卷二
0 3
止之卷三
0 4
藏之卷四
0 6
信之卷六
0 5
忍之卷五
曲之卷七 厚之卷八
舍之卷九 附录
作者介绍
这是《处世悬镜(中华国学经典精粹)》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处世悬镜(中华国学经典精粹)》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处世悬镜(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谭小窗
学杜
国学
现代
张居正
社会
附录
经典
幽记
字字珠玑 心术
李义府
中华
权谋
韬晦术
残卷
文中子度
信 六曲
内容摘要
《处世悬镜》是一本教人为人处世的古代经典,字字珠玑,对现代社会中的我们仍有宝贵的借鉴意义。父亲 因大案被株杀时,作者傅昭才刚刚六岁,内心震动不已,从而一生钻研处世保身之法,总结为“识”、“行”、 “止”、“藏”、“忍”、“信”、“曲”、“厚”、“舍”的九字真言,每一字均有深远意味,世人称能做到 大半便可心想事成,并非浪得虚名。全书短小精悍却蕴含人生百态,成为《菜根谭》、《小窗幽记》等处世哲学 著作的开先河之作。
《处世悬镜》10句格言,字字珠玑,受益终身!

《处世悬镜》10句格言,字字珠玑,受益终身!摘要:1.介绍《处世悬镜》及其中10 句格言2.分析每句格言的意义及其对我们的启示3.总结这些格言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正文:《处世悬镜》是一部古老的智慧书籍,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
在这本书中,有10 句格言字字珠玑,能够给我们带来终身的受益。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分析这些格言,并探讨它们对我们的启示。
1.“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
”这句话告诫我们在遇到冲突时要学会忍耐,避免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导致长久的烦恼。
2.“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这句格言提醒我们要全面地看待一个人,不要因为一点小缺点就忽视他们的优点,也不要因为一点小恩怨就忘记他们曾经对我们的帮助。
3.“道听途说,不加分辨,害人害己。
”这句格言告诫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轻信谣言,以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
4.“量大福大,心宽屋宽。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这样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和宽敞的生活空间。
5.“福祸无门,唯人自招。
”这句格言强调了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要为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
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这句话用自然景观来比喻人生的智慧,告诉我们应该像水一样适应环境,像山一样坚定信念。
7.“施恩勿念,受恩莫忘。
”这句格言教育我们要懂得感恩,对别人的帮助要铭记在心,同时,在帮助别人时不要期待回报。
8.“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这句话提醒我们要时常反省自己的过错,不要在背后议论他人的是非。
9.“交友须胜己,似我者生,学我者死。
”这句话讲述了交朋友的原则,要选择比自己更优秀的伙伴,以便相互学习和进步。
10.“做事要赶早,学艺要趁小。
”这句话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抓住机会,努力学习和成长。
总之,《处世悬镜》中的这10 句格言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
国学经8

国学经典:《处世悬镜》教人如何为人处世做君子《处世悬镜》是一本教人如何为人处世做君子的经典古书。
作者为南北朝傅昭。
行为上,识为先;藏者盛,舍者得;曲为聪,止为智;忍为要,厚者成;信者无敌。
世事无常,先求退安而后致荣达。
【原文】君子之生于世也,为其所可为,不为其所不可为。
【出处】:《处世悬镜》识之卷一【译文】君子生活在这世间,做的是他们可以做的那些合法正直的事情,不做那些不可做的违法乱纪、邪门歪道的事情。
【原文】金玉满堂,久而不知其贵;兰蕙满庭,久而不闻其香。
故,鲜生喜,熟生厌也,君子戒之。
【出处】:《处世悬镜》识之卷一【译文】金石美玉布满华堂,看久了也就不觉得有多么珍贵了;兰花蕙草长满庭院,处久了也就闻不到花香幽雅了。
所以说啊,这新鲜有趣的东西能讨人喜欢,一旦熟稔了也就难免感到厌弃,君子应该以之为诫。
【原文】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出处】:《处世悬镜》识之卷一【译文】那些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总是以谦恭好礼、守法合矩的态度自处;那些骄傲自夸、好独断专行的态度,都是会给行事带来灾祸和不测的啊。
【原文】君子受言以明智,骄横孤行祸必自生。
【出处】:《处世悬镜》行之卷二【译文】君子是可以接纳他人的劝谏的人,这让他们更加聪明和富于智慧。
而对于那些自以为是,凡事一意孤行、骄傲蛮横的人,祸患就是从这里来的。
【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故君子得道,小人求利。
【出处】:《处世悬镜》行之卷二【译文】孔子说:“君子求同存异,小人外和而内不和。
”所以,君子收获大道,而小人求得利益。
【原文】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不显。
《处世悬镜》藏之卷四【译文】精于做买卖的商人会把最好的东西藏起来不让人轻易看见,君子有着深厚的德行却不向外显露。
【原文】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容人,勿使人容我;宁亏己,勿使我亏人。
此君子之为也。
【出处】:《处世悬镜》忍之卷五【译文】宁可主动礼让他人,不要让别人主动对自己礼让;宁可主动包容别人,不要让别人来包容自己;宁可自己吃点亏,也不要亏欠他人。
《处世悬镜》10句格言,字字珠玑,受益终身!

《处世悬镜》10句格言,字字珠玑,受益终身!【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处世悬镜》及格言的含义和价值2.《处世悬镜》的背景和作者3.分析 10 句格言的意义和启示4.结论:格言对现代人的启示和影响正文《处世悬镜》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处世哲学书籍,书中收录了许多富含哲理的格言,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这里,我们选取了其中的 10 句格言,希望通过对它们的解读,让更多的人受益终身。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处世悬镜》的背景和作者。
《处世悬镜》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所编撰的一部处世哲学书,书中收录了刘义庆及其同时期文人墨客的格言警句,旨在教导人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处世待人。
接下来,我们分析这 10 句格言的意义和启示:1.“君子之道,淡如水,贤哉回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君子应该像水一样清淡,不尚虚华,学习颜回的贤良品质。
2.“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这句话强调了友谊的可贵,人生中只要有一个知己就足够了,应该珍惜友谊,以诚相待。
3.“贫而无怨,富而不骄。
”——这句话教导我们在贫穷时不要抱怨,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在富有时也不要骄傲,保持谦逊。
4.“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5.“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
”——这句话告诫我们,在行动之前要三思而后行,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6.“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句话强调了志同道合的重要性,不同的道路难以达成共识,要选择与自己志向相符的人共事。
7.“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要遵循规律,才能成就大事。
8.“学不可以已。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不能停止不前。
9.“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告诫我们,花言巧语、伪善的人往往不是真正的君子。
10.“是以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处世悬镜原文及译文

自高者处危,自大者势孤,自满者必溢。
【译文】自视甚高的人处境危险,自我膨胀的人势单力孤,自满骄傲的人肯定会显露出来,自招败绩。
【感悟】《弟子箴言》说:“有一分谦退,便有一分受益处;有一分矜张,便有一分挫折来。
”
一个人倘若乖张自满,便会处处受挫,给自己招来祸端。
三国时期有位名士祢衡,一向自恃才高,看不起任何人。
有一次,江夏太守黄祖大宴宾客,问他:“天下有哪些人,算得上人物?”祢衡轻蔑一笑,说:“除了我、孔融和杨修,其他人平平庸庸,不值一提。
”
黄祖听了,心里很不高兴,又问他:“你看我怎样?”
本以为祢衡会恭维几句,没想到他一扔筷子,不屑地说:
“你就像庙里泥塑的菩萨,中看不中用。
”
此话一出,黄祖大怒,一气之下下令将祢衡杀了。
莎士比亚说过:“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了自己。
”
眼高于顶,就会看不到脚下的路;妄自尊大,不知天外有天,迟早会被现实狠狠教训。
所以王阳明说:“人生大病,只一傲字。
”
戒掉傲气,藏锋守拙,才能不断拔高自己的人生。
《处世悬镜》[南北朝]傅昭 撰
![《处世悬镜》[南北朝]傅昭 撰](https://img.taocdn.com/s3/m/a7769e5028ea81c759f57872.png)
《处世悬镜》 [南北朝]傅昭撰傅昭[公元四五四年至五二八年]字茂远,北地灵州人。
生于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卒于梁武帝大通二年,年七十五岁。
六岁而孤,哀毁如成人。
幼时,为袁颛所称。
丹阳尹袁粲辟为郡主簿。
仕齐至尚书左丞。
入梁,累迁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
莅官以清静为政,居朝无所请谒。
终日端居,以书记为乐。
博极古今,尤善人物,世称为“学府”。
卒,谥贞。
昭著有文集四卷,(《两唐书志》)行于世。
傅昭字茂远,北地灵州人,晋司隶校尉咸七世孙也。
祖和之,父淡,善三礼,知名宋世。
淡事宋竟陵王诞,诞反坐诛。
昭六岁而孤,哀毁如成人,为外祖所养。
十岁,于朱雀航卖历日,雍州刺史袁顗见而奇之。
顗尝来昭所,昭读书自若,神色不改。
顗叹曰:“此儿神情不凡,必成佳器。
”司徒建安王休仁闻而悦之,固欲致昭。
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
或有称昭于廷尉虞愿,乃遣车迎昭。
时愿宗人通之在坐,并当时名流。
通之贻昭诗曰:“英妙擅山东,才子倾洛阳,清尘谁能嗣,及尔遘遗芳。
”太原王延秀荐昭于丹阳尹袁粲,深见礼,辟为郡主簿,使诸子从昭受学。
会明帝崩,粲造哀策文,乃引昭定其所制,昭有其半焉。
粲每经昭户,辄叹曰:“经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帷其人斯在,岂非名贤。
”寻为总明学士、奉朝请。
齐永明中,累迁尚书仪曹郎。
先是御史中丞刘休荐昭于齐武帝,永明初,以昭为南郡王侍读。
王嗣帝位,故时臣隶争求权宠,唯昭及南阳宗夬保身而已,守正无所参入,竟不罹祸。
明帝践阼,引昭为中书通事舍人。
时居此职者,皆权倾天下,昭独廉静无所干豫,器服率陋,身安粗粝。
常插烛板床,明帝闻之,赐漆合烛盘,敕曰:“卿有古人之风,故赐卿古人之物。
”累迁尚书左丞。
梁武帝素重昭,梁台建,以为给事黄门侍郎,领着作,兼御史中丞。
天监三年,兼五兵尚书,参选事。
四年即真。
历位左户尚书,安成内史。
郡自宋来,兵乱相接,府舍称凶。
每昏旦间,人鬼相触,在任者鲜以吉终。
及昭至,有人夜见甲兵出,曰:“傅公善人,不可侵犯。
”乃腾虚而去。
有顷风雨总至,飘郡听事入隍中,自是郡遂无患,咸以昭贞正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之卷一
天地载道,道存则万物生,道失则万物灭。
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炎炎之火,灭期近矣。
自知者智,自胜者勇,自暴者贱,自强者成。
不矜细行,终毁大德。
夫用人之道,疑则生怨,信则共举。
有胆无识,匹夫之勇;有识无胆,述而无功;有的有识,大业可成。
柔舌存而坚齿亡,何也?以柔胜刚。
见一落叶,而知秋临;睹洼中之冰,而晓天寒。
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岁寒乃见松柏本色,事险方显朋友伪贤。
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草木春秋,亦枯亦荣。
智莫难于知人,痛莫苦于去私。
君子之生于世也,为其所可为,不为其所不可为。
胆劲心方,虽弱亦强。
以势友者,势倾则断;以利友者,利穷则散。
谄谀逢迎之辈,君子鄙之。
何以货利而少舛?上之需也。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金玉满堂,久而不知其贵;兰蕙满庭,久而不闻其香。
故,鲜生喜,熟生厌也,君子戒之。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一贵一贱,乃知世态;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纵欲者,众恶之本;寡欲者,众善之基。
行之卷二
欲成事必先自信,欲胜人必先胜己。
君子受言以明智,骄横孤行祸必自生。
孟子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时者,机遇也。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故君子得道,小人求利。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非知之实难;惟行之,艰也。
令行生威,威而有信,信则服众。
蓄不久则著不盛,积不深则发不茂。
学贵有恒,勤能补拙。
宁忍胯下之辱,不失丈夫之志。
当断不断,必有祸乱;当断则断,不留祸患。
精于理者,其言易而名,粗于事者,其言浮而狂。
故,言浮者亲行之,其形可见矣。
五岳之外,尚有山尊;至上之人,亦有圣人。
止之卷三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靡俗不交,恶党不入,可以立身;小利不争,小忿不发,可以和众。
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伦,谓之逆道。
逆道者,患之将至。
恩不可过,过施则不继,不继则怨生;情不可密,密交则难久,中断则疏薄之嫌。
不贪权,敞户无险;不贪杯,心静身安。
直木先伐,全壁受疑;知止能退,平静其心。
养心莫善于寡欲,养廉莫善于止贪。
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潭之鱼,亡于芳饵。
外贵而骄,败之端也;处富而奢,衰之始也。
去骄戒奢,惟恭惟俭。
钱字拆开,乃两戈争金,世人应晓其险也。
廉于小者易,廉于大者难;廉于始者易,廉于终者难。
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
改过宜勇,迁善宜速。
迷途知返,得到未远。
藏之卷四
有大而能谦者豫;有才而恃显者辱。
山以高移,谷以卑安,恭则物服,骄则必挫。
蝼蚁之穴,能毁千里之堤;三寸之舌,可害身家性命。
德行昭著而守以恭者荣,功高不骄而严以正者安。
聪明过露者德薄,才华太盛者福浅。
自高者处危,自大者势孤,自满者必溢。
人情警于抑而放于顺,肆于誉而敕于毁。
君子宁抑而济,毋顺而溺;宁毁而周,毋誉而缺。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
此中有无穷意味。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不显。
持盈履满,君子兢兢;位不宜显,过显则危。
柔之戒,弱也;刚之戒,强也。
忍之卷五
和者无仇,恕者无怨,忍者无辱,仁者无敌。
忍一言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千尺之松,不蔽其根者,独立无辅也;百里之林,鸟兽群聚者,众木威济也。
故,贤者聚众而成事,恕众而收心。
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容人,勿使人容我;宁亏己,勿使我亏人。
此君子之为也。
与人当宽,自处当严。
不制怒,无以纳谏;不从善,无以改过。
不期而遇,时也;无利而助,诚也。
助而无怨,是为君子之德。
容人者容,治人者治。
狭路行人,让一步为高;酒至酣处,留三分最妙。
信之卷六
宽则得众,恭者宜人,信则信人,敏者功成。
厚德可载物,拙诚可信人。
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诡谲,此乱道之根也。
践行其言而人不信者有矣,未有不践言而人信之者。
巧伪似虹霓,易聚易散;拙诚似厚土,地久天长。
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
修学不以诚,则学浅;务事不以诚,则事败。
友者,温不增华,寒不改叶,富不忘旧,历夷险而益固。
坚石碎身,共性不易,君子素诚,其色不改。
夫信天地之诚,四时生焉,春华秋实;夫信人之诚,同尔趋之,霸业兴焉。
君子不失信于人,不失色于人。
君子行法,公而忘私;小人行贪,囊私弃公。
曲之卷七
水曲流长,路曲通天,人曲顺达。
豪夺不如智取,己争不如借力。
山势崇峻,则草木不茂;水势湍急,则鱼鳖不生。
观山水可以观人矣。
属己者和众,宽人者得人。
自重者生威,自畏者免祸。
用心而志大,智圆而行方,才显而练达,成事之基。
渊深鱼聚,林茂鸟栖。
处大事贵乎明尔能断,处难事贵乎通而能变。
择路宜直,助人直曲;谋事直秘,处人宜宽。
圣人不能为时,而能以事适时,事适于时者其功大。
山,水绕之;林,鸟栖之,曲径可通幽也。
处君子宜淡,处小人当隙,处贼徒当方圆并用。
厚之卷八
兵不厌诈,击敌无情。
在上者,患下之骄;在下者,患上之疑,故,下骄,上必削之;上疑,下必惧之。
人心叵测,私欲惑尔,去私则仁生。
縻情羁足,疑事无功。
毒来毒往,毒可见矣。
蜂虿之毒,可伤肌肤;人心之黑,可弥日月。
无欲则生仁,欲盛则怀毒。
君子怀德养人,小人趋利害人。
怀德者德彰,趋利奢利显。
行事审己,旨在利弊。
有奇思方有奇行,有奇举必有奇事。
成大事者,鲜有循规蹈矩之行。
舍之卷九
伐欲以炼情,绝俗以达志。
大勇无惧,命之不惜,何足惧哉?
穷思变,思变则通;贵处尊,处尊则怠。
逐利而行多怨,割爱适众身安。
将欲扬之,必先抑之;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君子不为轩冕失节,不为穷约趋俗。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富贵生淫逸,沉溺致愚疾。
溺财伤身,散财聚人。
退以求进,舍以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