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稿约

合集下载

2022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考试大纲新

2022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考试大纲新

2022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考试大纲2022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儿科学基础细目一:小儿年龄分期与生长发育要点:1.年龄分期标准2.各年龄期特点及与预防保健的关系3.体格生长发育常用指标4.各年龄段呼吸、脉搏、血压常数及计算方法5.生长发育规律6.感觉、运动和语言发育细目二:小儿生理特点、病理特点要点:1.生理特点2.病理特点3.稚阴稚阳学说的意义细目三:小儿喂养与保健要点:1.养分基础2.能量、养分物质、水的生理需要3.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方法4.人工喂养的基本学问5.帮助食品的添加原则6.保健的主要内容、传染病管理和方案免疫细目四:小儿诊法概要要点:1.儿科望诊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2.指纹诊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3.小儿啼哭声、尿液、粪便气味的临床诊断意义4.闻诊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5.儿科基本脉象6.小儿按诊(皮肤、头颅、胸腹、四肢)细目五:儿科辨证的意义要点:1.八纲辨证的意义2.脏腑辨证的意义3.卫气营血辨证的意义细目六:儿科治疗概要要点:1.治疗原则2.药物剂量计算常用方法3.常用内治法则4.常用外治法的治疗机理和适应证细目七: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要点:1.脱水程度的推断2.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3.液体疗法液量计算其次单元新生儿疾病细目一:新生儿黄疸要点:1.中医病因病机2.西医病因及发病机理3.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4.西医治疗原则及主要治疗方法5.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新生儿硬肿症要点:1.西医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及诊断要点3.西医治疗原则4.中医辨证论治5.预防与调护第三单元呼吸系统疾病细目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要点:1.主要病原体及临床表现2.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3.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特别类型4.常见兼夹证(夹痰、夹滞、夹惊)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5.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小儿肺炎要点:1.常见病原体及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分类方法4.支气管肺炎、腺病毒肺炎、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5.肺炎心衰的诊断标准及主要治疗方法6.抗生素药物选择原则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反复呼吸道感染要点:1.诊断标准2.中医病因病机3.中医辨证论治第四单元循环系统疾病细目:病毒性心肌炎要点:1.西医发病机理2.中医病因病机3.诊断标准4.常用的西药治疗方法5.中医辨证论治第五单元消化系统疾病细目一:鹅口疮要点:1.病原菌及临床特征2.中医病因病机3.中医辨证论治4.预防和调护细目二:疱疹性口炎要点:1.中医病因病机2.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小儿腹泻要点:1.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脱水的分度5.西医治疗原则6.重度脱水伴有休克的补液方法7.中医辨证论治第六单元泌尿系统疾病细目一:急性肾小球肾炎要点:1.西医发病机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诊断与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原则6.严峻病例(严峻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不全)的西医处理原则7.中医辨证论治8.预防与调护细目二:肾病综合征要点:1.主要临床特点和分型2.诊断与鉴别诊断3.常见并发症4.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方案5.中医辨证论治第七单元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细目一:化脓性脑膜炎要点:1.病因2.临床表现3.常见并发症4.诊断与鉴别诊断5.抗生素治疗原则6.颅内压增高的处理细目二:病毒性脑炎要点:1.西医发病机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诊断与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措施6.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癫痫要点:1.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4.中医辨证论治5.癫痫持续状态的定义及治疗第八单元小儿常见心理障碍细目一:多发性抽动症要点:1.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主要西药选择5.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留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要点:1.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中医辨证论治第九单元造血系统疾病细目一:养分性缺铁性贫血要点:1.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试验室检查3.诊断与鉴别诊断4.西医治疗原则及补铁方法5.中医辨证论治6.预防与调护细目二:特发性血小板削减性紫癜要点:1.中医病因病机2.西医发病机理3.临床表现4.诊断与鉴别诊断5.中医辨证论治6.调护要点第十单元内分泌疾病细目:性早熟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西医治疗原则5.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一单元变态反应、结缔组织病细目一:支气管哮喘要点:1.中医病因病机2.发作期的西医发病机理3.诊断与家别诊断4.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诊断依据及治疗5.西医治疗原则6.中医辨证论治7.持续状态的治疗细目二:风湿热要点1.病因及发病机理2.临床表现3.特征症状和体征及Jones诊断标准4.鉴别诊断5.治疗原则6.中医辨证论治7.预后及预防细目三:过敏性紫癜要点:1.西医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诊断及鉴别诊断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要点:1.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及试验室检查3.诊断与鉴别诊断4.西医治疗方法5.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二单元养分性疾病细目一:小儿肥胖症要点:1.中医病因病机2.诊断要点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蛋白质-能量养分不良要点:1.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及分型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要点:1.中医病因病机2.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诊断与鉴别诊断5.维生素D制剂的用药方法6.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要点:1.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鉴别诊断4.西医治疗原则第十三单元感染性疾病细目一:麻疹要点:1.流行病学特点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并发症5.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风疹要点:1.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3.中医辨证论治4.孕妇预防风疹的重要性细目三:幼儿急疹要点:1.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水痘要点:1.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鉴别诊断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猩红热要点:1.中医病因病机2.病原菌及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诊断与鉴别诊断5.并发症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六:流行性腮腺炎要点:1.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主要并发症4.中医辨证论治5.预防与调护细目七:中毒型细菌性痢疾要点:1.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西医治疗原则及治疗措施5.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要点:1.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鉴别诊断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九:手足口病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诊断与鉴别诊断5.常见并发症6.中医辨证论治第十四单元寄生虫病细目一:蛔虫病要点:1.感染途径2.临床表现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蛲虫病要点:1.感染途径2.临床表现2.防治方法第十五单元小儿危重症的处理细目一:心搏呼吸骤停与心肺复苏术要点:1.心搏呼吸骤停的病因2.心搏呼吸骤停临床表现及诊断3.心肺复苏的步骤细目二:感染性休克要点:1.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及诊断3.治疗原则4.中医辨证论治第十六单元中医相关病证让知识带有温度。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编写章节内容:第十二章感染性疾病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编写章节内容:第十二章感染性疾病

第十二章感染性疾病第一节麻疹【教学内容和要求】1、了解麻疹的流行规律及特点。

2、熟悉病因、病理、发病机制及实验室检查。

3、掌握临床表现、出疹规律及特点。

4、掌握麻疹与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的鉴别诊断。

5、掌握麻疹的治疗与预防。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Koplik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若无并发症,预后良好。

我国自60年代始广泛应用减毒活疫苗后儿童的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

但近年来麻疹发病率开始增高,可能与流动人口增加及农村免疫接种率低、麻疹病毒变异等因素有关。

【病因和发病机制】麻疹病毒属副粘病毒科,病毒不耐热,对日光和消毒剂均敏感,但在低温中能长期保存。

在前驱期及出疹期内,可在鼻分泌物、血和尿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当易感者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后,麻疹病毒在局部粘膜短期繁殖,同时少量病毒侵入血液到达远处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复制,约感染后5~7天,麻疹病毒大量进入血液此时为临床前驱期,全身组织如呼吸道上皮细胞及淋巴组织内均可找到病毒,也可在分泌物和体液中发现麻疹病毒,此时患儿的传染性最强。

皮疹出现后病毒复制减少到感染后第16天,仅尿内病毒尚能持续数日。

出疹后第2天,血清内抗体几乎100%阳性,临床症状也开始明显改善。

由于全身及局部免疫反应尚受抑制中,故部分病人常继发鼻窦炎、中耳炎和支气管肺炎等。

【流行病学】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患儿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本病传染性极强。

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过去在城市中每2~3年流行一次,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麻疹减毒活疫苗使用后发病率下降,但因免疫力不持久,故发病年龄后移。

目前发病者在未接种疫苗的学龄前儿童、免疫失败的十几岁儿童及青年人中多见,甚至可形成社区内的流行。

婴儿可从胎盘得到母亲抗体,生后4~6月内有被动免疫力;以后逐渐消失。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完结)介绍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完结)介绍
1)感染性: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 2)非感染性:新生儿溶血、胆管阻塞、母乳性黄疸 (一)生理性黄疸
1、足月儿:出生后 2~3 天出现黄疸,4~5 天达高峰,5~7 天消退,最迟不超过 2 周 2、早产儿:出生后 3~5 天出现黄疸,5~7 天达高峰,7~9 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 3~4 周 3、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mol/L(12.9mg/dl);早产儿<256.5μmmol/L(15mg/dl)
②细运动:1 岁时可握笔乱画;2~3 岁会用筷子 4)语言:6~7 个月能发出“爸爸”“妈妈”等复音;1 岁时能叫出物体名字
8、小儿生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尤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 阴,是指体内的精、血、冿液等物质;阳,是指体内脏腑各种生理功能活动
清代吴鞠通 《温病条辨》
稚阴稚阳:是说明小儿在物质基础与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需要不断地生长发育,充实完善
1)病史:寒冷季节,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发生皮肤硬肿而冷 2)临床表现:体温不升或低下(35℃以下),四肢或躯干皮肤冰冷
4、西医治疗原则:及时复温、提供热量和液体、去除病因、早期纠正脏器功能紊乱
5、辨证论治
证型
临床表现
治法
方药
寒凝血滞 全身不温,四肢肌肤发凉,面颊、臀部、四肢可见硬肿 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当归四逆汤
①早闭或过小:小头畸形
②迟闭或过大: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③前囟饱满: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和脑肿瘤
④前囟凹陷:脱水或极度消瘦
5)脊柱发育ຫໍສະໝຸດ ①3 个月左右婴儿能抬头,出现向前凸的颈曲
②6 个月后会坐,出现向后凸的胸曲
③1 岁会走,出现向前凸的腰曲 6)牙齿发育:乳牙 20 个,恒牙 32 个。12 个月尚未出牙视为异常,乳牙最晚 2 岁半出齐

中华儿科杂志稿约

中华儿科杂志稿约

中华儿科杂志稿约《中华儿科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儿科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儿科医学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儿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儿科临床有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

本刊的办刊宗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重在提高;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重在临床。

为促进我国儿科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服务;为我国儿科医学事业的发展与提高服务;为培养我国儿科医学人才服务;为保障我国儿童的健康服务。

本刊欢迎论著、论著摘要、病例报告、临床经验交流、讲座、综述、会议(座谈)纪要、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国际学术交流、专家释疑、新技术等栏目的稿件,尤其欢迎前瞻性、大样本、长期随访的临床研究类文稿。

1.对于有重大创新和国内首创的文稿,本刊将于4个月内,在“快速通道”栏目中刊出。

2.伦理问题及知情同意根据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相关规定,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标准文件,及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书。

一、投稿注意事项1.本刊自2008年编辑年度起,采用网上投稿,请登录http;//进行稿件注册,网上投稿的同时,请寄纸质稿件一份。

2.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

论著、综述、讲座等一般不超过6000字,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等不超过2000字。

3.文题:力求准确、简明,即准确表达论文的核心内容;能用一个字表达清楚的文题绝不用两个字;最好不设副标题4.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顺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写明,在编排过程中不得再作更动。

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2013年征订启事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2013年征订启事
2 0 1 3 年2 月第 33 . 1 更年 期 综 合 征 病 理
补脾 固肾 ; 牡丹皮 中的丹皮酚有镇静 、 降温 、 阵痛等作用 ; 茯 苓具有 健脾和 胃 、 宁心 安神 的功效 ; 泽 泻有着聪 耳名 目的功 效 。妇女患更年期综合 征是因为卵巢功能衰退 , 雌性激素水 平 下降 , 内分 泌失调 , 因此 可 口服六位地 黄丸可 以促进机 体 内分 泌达到平衡状态 , 改善患者 的症状 。

起行针能 起 到醒脑安 神的作 用 , 缓解烦 操易怒 、 头 晕等 症
状 『 5 】 。太溪 穴是 肾经原穴 、 可 以滋 阴养肾。 内关穴作 为八 脉 交会穴 的穴 位之一 , 通 阴维脉 , 能调全 身气血 , 起 宁心安神 的
作 用。三 阴交 穴 与神 门穴可交 通心 肾 , 调 理冲脉 、 任 脉 。经
( 3) :1 6 .
六 味地黄 丸是 由六位 中药组 成 , 其 中熟地 黄是 君药 , 所 以称之为六 味地 黄丸 。具 有抗 衰老 、 抗疲 劳 、 增 强免疫 的作 用, 有 降血脂 、 血糖 、 血压 , 从 而改 善 肾的功能 [ 6 1 。六位 地黄
丸 中六 位中药分 别是 : 熟地 黄 、 山茱萸 、 山药 、 牡丹皮 、 茯苓、
综上 所 述 , 妇 女 更 年 期综 合 征 多发 生 于 中年妇 女 , 严
更 年期综 合征 简称妇更 征症 , 是 由于 生理性衰 老 , 卵巢
机 能逐渐衰 退 , 导致 分泌雌性 激素 不足 , 分泌过 多促性 腺 激
素, 致使植物 神经功能发生 紊乱 [ 3 1 。其 临床症状 表现 为月经
3 . 2 针 灸 治 疗
重 者会影 响 工作和生 活 。有 资料显示 , 在 我 国约 8 7 % 妇 女 在 绝 经期 前 后 出现 汗 多 、 潮热 、 心悸 , 乏力 等 临 床症 状 , 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稿约
在 40 0 0字 以上 , 短篇 报 道应 在 2 0 0 0字左右 。 2 稿件 要 写明作 者单位 ( . 具体 到科 室) 单位 所在地 名 及 邮政 编 码 。并 附第一 作 者 的姓 名 ( 、 出生年 ) 性 别 、 、 职 称、 学历 、 学位 、 主要研 究 方 向 , 以及作 者联 系 电话 、 真号 码 、 传 电子 邮件 等 。 来稿 须 附单位 推 荐 信 , 注 明对 应
库全 文收 录 , 作者 不 同意将 文 章 编入 该数据 库 , 如 请在 来稿 时 声明 , 刊将 作 适 当处 理 。来 稿是 否 刊 用须 由 本
本刊 编委会 审定 , 6个月 内未 收 到处理 意 见 , 自行 处理 。本 刊 不退稿 , 作 者 自留底 稿 。切 勿一稿 两投 。 若 可 请
研基 金 资助 项 目, 请在 首 页 下方 注 明本课题 受基 金 资 助基 金 编 号 附基金 证 书复 印 件 。凡 省部 级 以上 ( 并 含
省级 ) 自然科 学基金 资 助项 目和 各 级科研 课 题论 文 , 一经 审查 合格 即优 先发 表 , 酬从优 。 稿 4 论 著 类文章 应按 以下格 式 用 中、 文 书写 : . 英 包括文题 、 者单 位 、 作 关键 词及 摘要 , 要请 按 ” 摘 四要 素 ” : 即 目的
中 国 中西 医结 合儿 科 学 》 约 稿
《 国中西 医结合 儿科 学 》 中 杂志 ( 中 国医学文摘 儿 科 学 》 系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卫 生 部 主 管 , 国 医师 协 原《 ) 中 会 、 宁 省基础 医学研 究所 、 宁 中 医药 大学 附属 医院主 办的 面向 国内外公 开发行 的 国 家级 学术 期刊 (S N 辽 辽 IS

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任丽辉;崔素芝;杨海波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年(卷),期】2009(0)2
【摘要】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种反应性单核一巨噬系统疾病,临床上以持续高热,肺部浸润、肝脾肿大、两系以上血细胞进行性减少,肝功能损害,晚期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及骨髓、肝、脾、淋巴结内组织细胞增生病有噬血现象为特征。

笔者目前尚未发现国内详细的发病统计资料。

2008—04—25本院
收治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201-201)
【作者】任丽辉;崔素芝;杨海波
【作者单位】266700,山东,平度,平度市中医医院儿科;266700,山东,平度,平度市中医医院儿科;266700,山东,平度,平度市中医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
【相关文献】
1.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及实验室分析4例 [J], 王淑红;刘耘
2.小儿恙虫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早期识别与护理 [J], 张小鸥;缪大宏;何时军
3.噬血细胞综合征-04方案治疗小儿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J], 薛红漫;
岑丹阳;夏焱;梁立阳;吴葆菁;李文益
4.小儿 EBV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J], 马伏英;刘秋玲;崔晓莉;周小双;任士
星;万娟;柳石磊;白晟遥
5.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在小儿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发病作用中的研究 [J], 史红鱼;王静;王丽;索涛莉;张静;侯朝辉;王晓欢;郝国平;朱镭;赵志华;郭慧敏;张晋丽;程艳丽;陆海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推进中西医结合事业 促进中国医学创新发展——贺《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发刊

推进中西医结合事业 促进中国医学创新发展——贺《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发刊



各 门 现 代 相 关 科 学技 术 知 识


熟 练 掌握 临
中西 医 结 合 事 业 任 重 道 远 其 研 究 与 发 展

的空间 巨大

全 国医
学界 许 多有识 之 士 在 为 之


断 探 索 新 理 论 新 观 点 新 技 术 新 方 法 不 断 产 生 在 中西 医
, 、


结 合 儿 科 医 学研 究 成 果 不 断 涌 现 的 今 天



体 系 中 医 学 的 整 体 观 点 辨 证 论 治 和 西 医 学 的 微 观 观 察 病 因 论 治 等 有机 化 合

、 、

中 医 学 的 自然 哲 学 医 学 模

式 西 医 学 的 生 物 医 学模 式 演 化 为 中西 医 结 合 的 生 物



自然 社 会





个 体 医 学模 式 这 是

中 《 国 中西 医 结 合


破 科 学》 土
而 出了

面对这样

项 朝 气蓬勃 前
、 。
景 灿 烂 的 事 业 相 信 《 国 中 西 医 结 合 儿 科 学 》 定 能 跟 上 学科 学 术 进 步 的 步 伐 及 时 反 映 学 科 学 术 进 展 站 中

在 中西 医 结 合 儿 科 事业 的 前 沿 在 促 进 学科 学术 发 展 中


支鲜艳 的 新
学之 长
个 世 纪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演 绎 了 杂 交 优 势 生 物 学规 律 的 传 奇 涌 现 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