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有感_读后感_模板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总结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总结《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是一本以教育为主题的书籍,作者通过讲述自己和他人的教育经历,以及对教育的思考和观察,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价值。
这本书让我深思教育的真正意义,以及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
以下是我对《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的读书心得总结。
首先,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启迪。
作者在书中强调了教育对于心灵的启迪和成长的重要性。
他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教育者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去发现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种启迪式的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
其次,教育是一种关爱和陪伴。
在书中,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对孩子的关爱和陪伴。
作者提到了他的老师们,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了他很多关爱和帮助。
他们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成长,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这种关爱和陪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温暖和力量,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生活动力。
再次,教育是一种自我反思和成长。
教育者不仅仅要教育学生,更要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他的教育经验和教育心得,他总结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并不断尝试和改进。
他认为只有不断地反思和成长,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
因此,教育者应该保持对教育的热情和探索精神,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最后,教育是一种社会责任。
教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社会的责任。
在书中,作者呼吁每个人都要关注教育问题,并积极参与到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去。
他认为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让教育更加公平和有效。
因此,教育者应该不仅仅关注自己的学生,还要关注整个社会的教育问题,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阅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是一种心灵的启迪和成长的陪伴。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是一本极具启发性和思考性的教育类书籍。
作者通过对教育的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感动,对教育的意义和目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书以故事的形式展开,通过描述各色人物的生活和成长经历,向读者揭示了教育的真谛。
作者认为,最美的教育不是依靠丰富而昂贵的教育资源,而是通过平凡而简单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
这种教育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孩子主动学习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成长的能力。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教育者需要具备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和品质。
作者认为,教育者首先要成为学习的榜样,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传递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在书中,作者还强调了教育的温暖和情感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关怀和引导。
作者以一个温暖且激励的角度,呼吁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
通过真心关怀和正面激励,我们能够为每个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开放和充满爱的教育环境。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要有耐心和恒心,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成长。
同时,教育需要完善的制度和政策的支持,为教育者提供更好的条件和资源。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改革和进步。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深思:教育真的如此简单吗?也许是的。
教育是一种关系和沟通的艺术,需要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只有在一个平等和和谐的关系中,教育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同时,教育也不是完美的,它存在着各种问题和挑战。
教育者要敢于面对这些问题,勇于改变和创新。
只有不断地反思和调整,我们才能找到适合学生个性和需求的教育方式。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教育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范文9篇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范文9篇《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范文 1根据学校的安排,本学期继续阅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上学期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跟大家一起从头学习,我本是很不情愿的接受了这项任务,而当我打开了书才发现很多的例子就发生在我的身边,发生在我的课堂,很多心理教学的方法我也用到了却用的并不恰当,在书中我还学到了很多教育方法,为我解决了上课中遇到的难题。
比如:依恋心理。
依恋心理:心理学家哈洛等人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幼小的儿子对母亲的依恋,他们通过小猴子对铁丝妈妈和布妈妈以及奶瓶位置的改变了解到,小猴对母猴的不只是因为母猴能给它喂奶,更重要的原因是母猴能给小猴以柔和的感觉。
通过依恋心理学的学习,可以看出爱和自尊的满足对孩子的重要性。
通常在历史课中,我对历史成绩好的学生会格外偏爱,而通过布妈妈的启示,我试着对后进生“开小灶”背题的时候给他画出最经常考的题,减轻压力,对历史检测有进步的学生,在班上大加表扬,当有别的学生起哄质疑时,我会在提问前告诉他一会儿提问他哪个题,这样在提问的时候这位同学会很自信的站起来回答,通过这个方法帮助他建立自信,也使同学对他的看法慢慢改变,经过了三轮历史检测,这位同学的成绩由原来的历史十几分提升到三十分左右,我想等到最后会考他一定可以达到及格的水平。
我认真学习书本中有效教育方法并在课堂中加以实施,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德西效应运用过度自己还浑然不知。
德西效应: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过度的奖励刺激不仅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反而有可能弄巧成拙。
学生将主要学习目标置于脑外而着重于奖励,使他们原有的学习热情降低。
我觉得书中的这段话好像说的就是我自己,曾经为了让学生背下历史知识,我也采取过这样的措施,只要你背下来我就给你这样的东西那样的东西,指望靠着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孩子的兴趣,而历史检测成绩却一直不尽人意,学生虽然背下来了,可是到做题的时候好像没背过一样,通过德西效应的学习,我想我应该学着书中的王老师一样,巧妙运用德西效应,培养学生对学习真正的热爱,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在发现中感到自己付出了劳动,并且有了进步,得到了认可,这才能成为孩子学习真正有效的动力来源。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是一本给予教育者深度思考的书籍。
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感教育的本质在于简单而美好。
下面我将分享我对这本书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首先,书中提到了教育并非只存在于课堂。
教育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展开。
无论是父母、家庭、朋友、社会还是文化环境,都会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教育是一种渗透在生活中的氛围,它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认知和价值观。
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来进行,无需复杂的计划和课程。
其次,教育的最美之处在于培养人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书中强调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
作为教育者,我们不应只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他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挑战。
另外,教育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和社交能力。
书中提到了情商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人际关系的挑战,而情商正是解决这些挑战的关键。
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学会与他人有效地沟通。
只有拥有良好的情商和社交能力,学生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教育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兴趣爱好和审美能力。
仅仅追求分数和成绩的教育模式是片面的,它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
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让他们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和满足。
最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和良好道德品质的人。
教育应该注重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感,学生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
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总之,《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给予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感悟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感悟1.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就像春雨滋润大地一样无声却有力!你看那些在良好教育下成长的孩子,多么阳光自信啊!比如邻居家的小孩,有礼貌又聪明,这难道不是教育的魅力吗?2. 教育可不简单,但最美的教育又确实最简单,这是不是很神奇?就好比烹饪,简单的食材也能做出美味佳肴。
像我认识的一个老师,用爱和耐心让学生们茁壮成长,多棒啊!3.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不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吗?想想看,一颗小树苗在精心呵护下长成参天大树,这过程多么像孩子的成长啊!我亲戚家就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孩子可优秀了!4. 哎呀,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真的是这样呢!就像阳光温暖万物一样自然。
记得有次在公园看到一个爸爸和孩子玩游戏,那画面太温馨了,这就是简单又美好的教育啊!5.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不是空话呀!好比走路,一步一步踏实地走就能到达目的地。
我朋友对孩子的教育就是顺其自然,孩子反而发展得很好呢!6. 你们说,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是不是真理呢?就像微风轻拂脸庞一样让人舒服。
我曾经看到一个老师用鼓励代替批评,学生进步超大,这就是简单教育的力量啊!7.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多有意思啊!就像画画,寥寥几笔也能勾勒出美丽的轮廓。
像我同学的妈妈,用生活中的小事教育孩子,孩子特别懂事!8. 真的呀,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不是随便说说的!好比一首简单的歌却能打动人心。
我知道的一个家庭,充满爱和理解,孩子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多好!9.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是肯定的呀!就像星星在夜空中闪耀,虽然微小却很耀眼。
我听说有的家长从不给孩子压力,孩子反而很有出息呢!10.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就是真理啊!好比一条清澈的小溪流淌而过。
像我们小区的一位阿姨,用耐心陪伴孩子,孩子特别优秀!我觉得最美的教育就是用爱去陪伴和引导孩子,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不需要过多复杂的手段和方法,简单往往最有效。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总结(精选21篇)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总结(精选21篇)《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总结篇1本月读了尹建莉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书中传达的有心无痕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受很深,字里行间流露出教育的美丽和质朴,再次让我接受了心灵的洗礼。
虽然两本书落脚点在家庭教育上,但书中列举出很多案例,对教育方式方法进行论证,简单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融合的方式,却非常值得我学习借鉴。
在孩子的教育上只有我们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能力,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宽松、愉快、深入的教育方式。
结合我的实际,浅谈一下我读完这本书的几点感受:第一: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尹老师提到孩子注意力不需要培养,越培养越涣散。
“不打扰”就是最好的培养。
的确,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
有的孩子很容易被什么东西吸引,分散注意力;有的孩子会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
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好玩是他们的天性。
玩耍也是孩子重要的学习途径。
我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多在游戏中让孩子们找到学习中的乐趣,给他们宽松的学习学习氛围。
第二: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
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人的爱好也五花八门。
一个人喜欢什么,醉心于什么,会受天赋和环境等各钟因素的影响,微妙得不可捉摸,爱好就是天才,想想现在我教的一年级小朋友中,有个叫杨元生的孩子,他的表现在孩子中特别显眼,不太和同龄的小朋友玩,一个人总是默默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忙着自己的事情。
他不愿意和我交流,我主动找他说,主动和他拉勾勾,让他愿意和我交朋友。
尽管看似他上课不认真听,但是学习思维却非常敏捷。
第三:时刻关注自己的潜台词。
生活有万千细节,在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个细节中都有教育。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对孩子们的教育也要甜甜化。
孩子们在不断的长大,不光是身体的长高,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智发展,也会有变化。
我要不断的观察孩子,经常反思自己,从观念上提升自己,尊重以孩子为主体的生命化教育。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爱是一门艺术,让我们拥有一颗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总结篇2儿童本身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如果他在生活中很少遇到这个不许动、那个不能那样做之类的限制,并且他早早地接触了书籍,能从书籍这扇窗中望出去,看到现实以外的世界,那么想象力就可以得到正常发展。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心得

Nothing will be long in the future. In this world, people wave their hands and let the tea cool.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心得《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心得1本月读了尹建莉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书中传达的有心无痕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受很深,字里行间流露出教育的美丽和质朴,再次让我接受了心灵的洗礼。
虽然两本书落脚点在家庭教育上,但书中列举出很多案例,对教育方式方法进行论证,简单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融合的方式,却非常值得我学习借鉴。
在孩子的教育上只有我们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能力,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宽松、愉快、深入的教育方式。
结合我的实际,浅谈一下我读完这本书的几点感受:第一: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尹老师提到孩子注意力不需要培养,越培养越涣散。
“不打扰”就是最好的培养。
的确,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
有的孩子很容易被什么东西吸引,分散注意力;有的孩子会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
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好玩是他们的天性。
玩耍也是孩子重要的学习途径。
我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多在游戏中让孩子们找到学习中的乐趣,给他们宽松的学习学习氛围。
第二: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
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人的爱好也五花八门。
一个人喜欢什么,醉心于什么,会受天赋和环境等各钟因素的影响,微妙得不可捉摸,爱好就是天才,想想现在我教的一年级小朋友中,有个叫杨元生的孩子,他的表现在孩子中特别显眼,不太和同龄的小朋友玩,一个人总是默默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忙着自己的事情。
他不愿意和我交流,我主动找他说,主动和他拉勾勾,让他愿意和我交朋友。
尽管看似他上课不认真听,但是学习思维却非常敏捷。
第三:时刻关注自己的潜台词。
生活有万千细节,在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个细节中都有教育。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对孩子们的教育也要甜甜化。
孩子们在不断的长大,不光是身体的长高,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智发展,也会有变化。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4篇)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是一本备受推崇的教育类读物,作者倪岳峰是一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通过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和观察,提出了他对于最美的教育的理解和见解。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对于教育的本质和方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最美的教育是最简单的。
作者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能力,而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并不需要复杂繁琐的教育方式和大量的知识输入。
相反,我们应该回归教育的本质,用最简单的方法去培养孩子的品格和能力。
作者提出了三个关键的教育要素,即爱、关怀和引导。
他认为,爱是最基本的教育元素,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只有爱孩子、关心孩子,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动力。
而关怀则是通过给予孩子关注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引导则是为孩子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引路,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我觉得这三个要素非常重要,也非常符合我的教育理念。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安全和温暖。
只有在这种环境下,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成长。
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孩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这样,孩子们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成为真正有道德和能力的人。
在书中,作者还详细介绍了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去实践最美的教育。
他提到,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他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通过生活实践课程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通过阅读养成孩子的阅读习惯等等。
这些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可以真正帮助孩子培养品德和能力。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有感触地认识到,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应该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品德和能力的培养。
教育不仅仅是给予孩子知识,更是培养孩子的品格和能力,让他们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有感_读后感_模板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有感(一)但雯爱是信任与自由曾经读过尹建莉老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书中传达的有心无痕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受很深。
暑假里,有幸又读了尹建莉老师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字里行间流露出教育的美丽和质朴,再次让我接受了心灵的洗礼。
虽然两本书落脚点在家庭教育上,但书中列举出很多案例,对教育方式方法进行论证,简单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融合的方式,非常值得我学习借鉴。
在孩子的教育上只有我们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能力,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宽松、愉快、深入的教育方式。
结合我的实际,浅谈一下我读完这本书的两点感受:第一,最大的平等是信任。
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内心升华起自我的荣耀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孩子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孩子怎么能自信,这样的质疑其实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力量,自己设定一个”法则”,孩子为了取悦父母,终身纠结困顿其中,而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
虽然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不要总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孩子,这样就是取代孩子成为他灵魂的主人。
简单说,时刻记得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要以父母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的教导与训诫,一旦失去了这种平等,孩子就很难和父母交心。
对于孩子合理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给予,不要质疑孩子的动机,处处为难,甚至指责”奢侈”、”虚荣”,让孩子以”乞讨”的姿态出现,更不能在孩子有求父母的时候,趁机换条件,只会让孩子自尊心受挫,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
第二,最丰盛的馈赠是自由。
做了父母的我们,总是想教孩子这个,指导那个,殊不知孩子有无限的可能,如果操作不当,孩子终生在我们划定的圈圈里打转,无法发展、成就自己的人生。
虽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如果为了某一个规则和事件,整天呵斥、纠结、改正,父母和孩子之间岂不成了”猫抓老鼠”,那孩子的某一个缺点恰恰得到强化,孩子怎么能跟我们敞开心扉,彼此形成对立冲突关系。
生命可以很轻松,比如一件很小的事情,可以大化小,小化了,如果揪住不放,孩子每天就战战兢兢,整天花费能量在考察你的目光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发展自己。
放平心态,孩子是普通人,开心、快乐、自由、健康最重要,其他的都是惊喜,没有必要为了面子、权威意识、规则,而让双方纠缠不清,彼此敌对,这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书中提到,近期有专家发现,自闭症孩子很多都出生在高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父母就寄予厚望,要么父母忙于事业学业,将孩子托付给长辈,丧失了最宝贵的亲子时刻,要么从小对孩子各种”严格要求”,代价就是失去了亲密的关系和内心的自由。
著名教育学家孙云晓说过,亲子教育的前提就是亲子关系,没有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只靠权威管教孩子,终有一天将发生巨大的叛逆,也有可能孩子的自由意志被深深压制,终身陷入自我封闭的枷锁中,人生的幸福大打折扣。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爱是一门艺术,让我们拥有一颗平常心,修炼自己,让孩子在信任和自由中快乐成长!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有感(二)请停止对孩子唠叨!看了尹建莉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其中关于唠叨的一篇文章让我印象深刻,有很多共鸣。
一什么是唠叨尹建莉说,家庭生活中,并不是说话多就叫唠叨。
而是那些随口而出的、不断重复的、总给人带来负面情绪的话语,既没用又不中听。
为了更形象地说明什么是唠叨,她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奶奶带着刚学会走路的小孙子在一块空地上玩,孩子一迈步,奶奶就在旁边连声说”慢点慢点,别摔跤”.尹建莉说,这样的话对一个刚学走路的幼儿是没有意义的,学走路摔跤很正常。
奶奶的话不是要鼓励孩子走得更好,而是降低孩子迈步的信心,给孩子带来羞愧。
这就是唠叨。
上面这个例子,是不是很平常?我们是不是都经历过?并且不以为然?仔细想想,唠叨其实在我们生活无处不在:孩子不刷牙、孩子没穿鞋在地上跑、孩子不好好吃饭、孩子不愿意睡觉、孩子要玩电子产品、孩子画画没画好、孩子忘了做作业、孩子没有好好练琴……在这些时候,我们是不是都习惯性地唠叨上两句?怎么还不刷牙啊?要穿鞋,不能光着脚!吃饭了,快来吃饭!饭都要凉了!该做作业了,都几点了?要好好写作业,认真看题,好好写字。
该练琴了,昨天少练了半个小时,今天要补上。
今天要练哪首哪首曲子,每首曲子至少弹10遍……如果我们每天都置身在被别人指着说做这个,做那个,并且反复地被说的环境中,我们感觉如何?听得进去吗?还是很厌烦?很抵触?想逃离?二唠叨的负作用尹建莉说,唠叨的特点是负面、无效、重复、这些特点被加到被唠叨者身上,就是自我体验不断被干扰,心理不断受阻。
所以,我们会观察到一种现象,一个人在什么事上被唠叨得越多,往往这方面做得越差。
唠叨的人总以为别人需要他这几句话,其实只是他自己需要。
也就是说,唠叨带有逼迫的性质,会破坏孩子的兴趣、积极性。
试想一下,如果孩子每次都被唠叨着去看书、去练琴,久而久之,他自己还能主动去看书、练琴吗?他还有兴趣吗?还能做得好吗?尹建莉又举了一个她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情境:北京和天津刚有D字头火车的时候,有一天她乘坐这种火车去办事。
她旁边是一位姥姥和妈妈,带着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
小男孩可能也是第一次乘坐这样的火车,对车上的一切充满好奇,从一上车就想动动各种东西。
前后调节一下座椅、弄一下窗帘、打开靠背上的小桌子等等。
但不管他干什么,妈妈和姥姥全部都是阻拦和训斥,不停地说”你动那个干吗?别动!”“这有什么好看的?乖乖坐着!”火车启动后,小男孩安静地坐了一会儿,好奇地看着窗外,看了一会儿,扭过头问妈妈,怎么他觉得不是火车在走,是外面的树在往后移。
妈妈一脸不耐烦地说:”行了行了,那是你看花眼了,整天就你问题多。
”男孩沮丧地把头转向窗外。
过了片刻,男孩说想上厕所,姥姥一脸怀疑地说,你不是刚在车站上过了吗?怎么又要上?妈妈不满地站起来,”你整天就是这样捣鼓人,我都不能安稳地多坐一会儿。
”男孩说我自己去,你不用去。
妈妈说:”你自己怎么能行,你又没上过这样的厕所,门你都打不开。
”男孩说我能打开,妈妈一脸不屑,”你觉得你自己啥都能干呢。
”边说边站起来,在前头走,男孩无可奈何地在后面跟着。
从厕所回来时,妈妈对姥姥说,我就知道他没有尿,他是想看看这厕所什么样,厕所有什么好看的?男孩嘟哝着辩解说,我看看和飞机上的一样不一样嘛。
妈妈和姥姥都白孩子一眼,嗔怪的说”就你事多”,孩子灰溜溜地坐下来了。
在半个小时的车程中,妈妈和姥姥的嘴一直没闲着,絮絮叨叨,却几乎没说一句有用的话。
唠叨没有恶意,却是一种恶习,是对”控制”别人的不知不觉的上瘾。
上面的那个例子中,姥姥和妈妈对孩子几乎没有说一句正面的、有用的话。
她们对男孩的态度、话语和行为,好像都是在说男孩犯了什么大错误似的。
不难想象,男孩长期在这种氛围下,男孩的自信心、好奇心、责任感、判断力将受到极大的伤害。
男孩到了青春期或者更大以后,心理就会有产生反抗和厌恶。
而且,唠叨对改变孩子的行为有用吗?通常都是没用的。
三如何减少唠叨家长如何发现自己是不是爱唠叨?经常看看孩子的反应就知道了,如果孩子常常为你的某些言语或指令不愉快,那就要注意了。
如何减少唠叨,尹建莉给出了三条建议:1孩子的某个或某些缺点,是不是真的不能容忍?家长要反思的是,你要的是一个完美儿童,还是可以有些缺点的孩子?是不是对孩子要求有些高了?如果你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有些不足,可不可以接纳孩子的这些不足,允许他在某些方面表现不佳而不去唠叨?2如果的确有一个问题需要改善,可是说了很多遍,孩子还是依旧,那么再”说”或”提醒”的办法肯定是不行的。
这时候就要改变方法了。
3实在没有好办法,那就什么也不做。
把问题交给时间、交给孩子自己。
不唠叨至少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最适宜的改善环境。
这其实也是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相信他能改变。
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常识,从一大堆沙子抓走一把,不影响沙堆大小;抓去两把,也不影响;抓去三把,还看不出什么变化……一把一把抓下去,大沙堆一定会变成小沙堆,巨大的反差形成得那样悄无声息。
唠叨也是这样,说一句没事,说两句也没事,天天说似乎也没什么,但伤害早已悄悄发生。
它像一把小刀子一样,慢慢切割着孩子,不经意间一点一点地把孩子的自觉意识、快乐情绪、自控能力,以及想象力、创造力都切碎了,破坏了。
唠叨是教育中最隐秘又极其悲哀的一个错误。
家长们、带孩子的老人们要特别注意了,请从自己做起,拒绝唠叨,给孩子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空间!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有感(三)最美的馈赠莒南县第一小学文红粉朋友推荐了一本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作者尹建莉。
一放寒假,便在网上订购了一本。
不上班的日子是安逸的。
每天做完家务,捧起书本,与孩子一道,读读书,发现,读书比上网有意思的多。
不知不觉,一本近400页的书,十几天就读完了。
书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听过的一个民间故事。
说的是有三位父亲,经常到庙里为儿子祈福,天长日久,感动了菩萨。
有一天,他们被菩萨同时请了去,允许他们从众多宝物中挑选一件,送给儿子。
第一位父亲挑选了一个镶嵌着宝石的银碗,第二位父亲挑了一辆包满黄金的马车,第三位父亲挑了一副铁铸的弓箭。
得了银碗的儿子,每天热衷于吃喝,得了金马车的儿子喜欢到街上招摇,得了弓箭的儿子每天到山野间狩猎。
多年后,三位父亲去世,爱吃喝的儿子坐吃山空,最后不得手端银碗去讨饭。
爱招摇的孩子最后没了招摇的资本,只得用金马车上的金片换粮食度日,会打猎的儿子练就了一身狩猎的好功夫,经常扛着猎物回来,一家人有酒有肉,有吃有喝,一辈子不发愁。
这个朴素的故事寓意是深刻的:作为父母,如果我们留给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财富,是不可靠的;只有给孩子留下一些生产性的、可持续性的财富,才是真正对他们一生负责。
是啊,时代发展到今天,什么是我们能送给他们、可保障他们一生幸福的最可靠的宝物呢?尹建莉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用具体的案例,就像讲故事一样,让我们明白了我们应该送给孩子什么样的宝物。
第一件宝物是:阅读。
阅读不但可以塑造一个孩子的智力,还可以塑造他的心理品质。
因为任何一本书,只要是一本好书,往往充满真善美的情怀,这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件宝物是:自由。
给孩子自由,不是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你必须给孩子”三权”,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
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第三件宝物是:良好的表率。
给孩子做出表率,不仅是你在外人面前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相处时是什么样子。
和孩子如何相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材,你能教给孩子的,全在这里面了。
家长和家长的差别,不是身份、地或文化程度的差别,而是教育理念决定的教育手段的不同。
手段的不同,区分出你给孩子的到底是银碗、金马车,还是一副良弓。
不是会生孩子就会做父母。
一个人,没有办法选择自己有什么样的父母,但可以选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