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说课课件(省级优质课获奖案例)
合集下载
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PPT授课课件

A.大气环流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洋流
D.纬度位置
(3)图中 D 区域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其
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比较图中 A 阴影区域比 B 阴影区域范 围大的原因。
(5)图中 a、b、c、d、e、f、j、h、i 都是所示 区域的港口城市,其中与 d 城市降水大致同期的 是________________。
大林寺桃花 白居 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思考探究: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 开”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地形。
3.导致 P 地樱花初放日期比 M、N 地
晚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读甲、乙两种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 4~5 题。
温度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规律: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1、温度升高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 但 Ѵ(吸)> Ѵ(放,) 故平衡向 吸热反应 方向移动; 2、温度降低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 ), 但 Ѵ(吸)< Ѵ(放),故平衡向 放热反应 方向移动;
3.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形成 自然地理环境是经过长期的演化形成的, 气候 在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 的作用。 (2)演变 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 水圈 、岩石圈、生物 圈等圈层得以不断 改造 ,并且经过漫长的演化, 最终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1.地理环境 (1)自然地理环境 ①定义: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 自然界 。 ②组成: 气候 、水文、 地貌 、生物、土壤等要素。 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 (2)人文地理环境:人类在 自然地理环境 基础上改造形 成的、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内在联系的、具有地域分布规律 的人工环境。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PPT

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n<p
B、n>p
C、x点V正 >V逆,y点 V正 <V逆 D、x点比y点反应速率慢
13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无影响
❖同等程度的加快或减慢正、逆反应速率(V正=V逆);对 化学平衡无影响。
❖催化剂只能缩短平衡到达的时间。不会使平衡移动。
如图所示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
X(g)+Y(g) 2Z(g)+Q的反应过程。若使a曲
NH4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MgCl2溶液无白色沉淀.
17
2
用v--t图象表示
加压引起平衡移动,针对哪些反应? 对于可逆体系里有气体的反应。且反应前后气体体 积有变化的可逆反应。 是否所有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加压平衡都朝正方向 移动? 增加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如果 减压,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3
对于反应aA(g)+bB(g) cC(g)分析增大压强或者减小压强引起平 衡移动,可以分为几种情况?
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
气体分子数减小 压强减小 气体分子数增大 压强增大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吸热方向
温度降低
放热方向
温度升高
使用合适 的催化剂
大大加快 无影响
15
❖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对于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 一个因素,平衡将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注意: ①是“减弱”这种改变,不是“消除”这种改变 ②只有一个条件改变,才能应用(多个条件改变就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勒沙特列原理适用于任何动态平衡体系(如:溶 解平衡、电离平衡等),未平衡状态不能用此来分 析
8
高中化学3温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件2鲁科高中选修4化学课件

第十五页,共十六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组织建设。第3课时 温度对化学平衡(huàxuépínghéng)的影响。分别将两只充有二氧化氮的密闭烧瓶浸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 持续一段时间直到颜色不再发生变化为止,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同理可得,体系温度降低,化学平衡(huàxuépínghéng)向放热方向移动。
c(CO2)c(H2) =c(CO) c(H2O),可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83。0
12/8/2021
即K=1.0
第十一页,共十六页。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 12 页
课时小结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
改变平衡常数来实现的
升高温度,平衡(pínghéng)向吸热方向移
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原平衡(pínghéng)
(chēnɡ wéi)化学平衡移动。 对于一个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反应,如果平衡移动的结果使生
成物浓度更大,则称平衡正向移动或向右移动;反之,称平衡逆向 移动或向左移动。
12/8/2021
第五页,共十六页。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6 页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可逆反应aA+bB
cC+dD
K=
C c D d A a B b
T/℃ 700
800
830
1 000
K
0.6
0.9
1.0
1.7
回答下列(xiàliè)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
CO(g) + H2O(g) 的化学
温度升高,
1 200
K值增大,
2.6
所以正反
应吸热
压强温度公式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论 (3)dt时间内全部N个分子对dS旳冲量
n
dI 2nimvi2xdtdS i 1
n
dI 2nimvi2xdtdS
速度分量为vix旳 分子只有二分之
热
i 1 n
学
dI nimvi2xdtdS
一能遇到dS面元 (vix有正有负, 且数量相等)
︱
i 1
气 (4) dS面上旳压强
体 动 理
1 v2 3
因为分子运动速度各方向均匀:
统
热计
vx vy vz 0
学 ︱ 气 体
平 均 成 果
vx2
v
2 y
vz2
1 v2 3
(这里:v
2 x
N1v12x N2v22x Nnvn2x N
)
动 理
v2
vx2
v
2 y
vz2
论
三、理想气体压强公式
热
推导思绪
学
前提:①理想气体处于平衡态
︱
dIidS= - dIi= 2mix
(2) 体积为vixdtdS内分子 对dS旳冲量
热
➢设速度为vi旳分子数
学
密度为ni
︱ 气
➢体积为vixdtdS内,具有 速度为vi旳分子数:
体
nivixdtdS
动
➢dt时间内,这些分子对dS面元旳冲量:
理
2mvixnivixdtdS= 2mvi2xnidtdS
②分子总数N,分子质量m
气
③忽视重力,气体均匀分布
体
动
要点:①单位面积所受旳正压力——压强
理
②分子碰撞容器器壁旳冲力——压力
论
容器器壁旳压强,气体分子碰撞旳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吸 = v放
新平衡
旧平衡 0
●
t1
t
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
喝汽水,易打嗝 温度是保持平衡的条件之一。人体的温度比汽水的 温度高,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CO2从汽水中逸出。 打开瓶盖时,你有什么发现?请从平衡 移动角度解释你的发现。 压强是保持平衡的条件之一。 打开瓶盖后,瓶内压强减小,平衡向CO2逸出的 方向移动。 汽水工厂常在4℃、2~4个大气压下将CO2气体注 入汽水原浆中。
设计目的: 既及时调节学生学习情绪,又再次体验温 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构建教学情境
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平衡移动原理
随堂练习
课外拓展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B C
A
D
E
教师演示实验
快速压缩、抽出含汽水CO2溶解平衡的注射器活塞,并停顿几秒至平 衡,利用压强传感器采集平衡移动过程压强的变化。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
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够
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究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科学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体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半定量实验在化学研
验实验对化学理论发展的贡献。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
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增强理论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1)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构建本节教学情境。 (2)利用传感技术重新设计“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 (3)借助图表、数据给学生呈现直观印象。
克服前概念形成的错误观念的消极影响
(1)了解学生的化学平衡前概念和迷思概念,针对性地设置 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暴露”对概念的理解,引起认知冲突。 (2)和学生一起重新构建认知结构,比较、整合新旧概念。 (3)应用新的理解解决实际问题,使其认识获得不断的完善。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
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优 势
(1)会利用速率—时间图像来描述、判断、理解浓度改变时平衡移动 问题; (2)建立起了溶液颜色变化—物质浓度改变—平衡移动间的联系;
困 境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不能直接感知到的、抽象的概念原理存在一定 的理解障碍。 一些学生即使学习了正确概念,仍拒绝修正已有的错误观念,或顽 固地试图使用前概念(生活经验、物理模型等)来解释新学习的内容。 ——引自《国外有关“化学平衡”相异概念的研究及其启示》一文 王祖浩,原载《化学教学》2006(02)
盐类水解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
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化学平衡”的5个中心概念问题: (1)动态平衡的判断; (2)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反应速率的影响; (4)盐类对溶解平衡的影响; (5)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内容标准 1 、通过实验探究浓度、温度、压 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 理论加以解释。 2 、认识化学平衡调控在生活、生 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与探究建议 ①实验:温度对溴离子与铜 离子配位平衡的影响 ②讨论:合成氨反应条件选 择的依据
平衡移动原理
随堂练习
课外拓展
自制汽水
溶解平衡
化学平衡
冰镇保存; 喝汽水,易打嗝
温 度
? ?
旋开瓶盖,涌出 大量气泡
压 强
设计目的: (1)构建起贯穿本节的教学情境,利用学生们非常熟悉的温度、压强对CO2 溶解平衡的影响,以旧知促新知,使本节内容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2)使学生认识到所谓化学平衡不仅仅指化学反应,也包括溶解平衡、相平 衡(水与水蒸气间的转化)等过程,建立起“广义化学平衡”的概念。 (3)汽水制作,让化学显出了可爱的一面,瞬间拉近了学生与化学平衡间的 距离,原来平衡就在身边。
课外拓展
迷思概念
《高中生化学平衡迷思概念研究》显示:在学习完后,仍有 1/3 学生认为:降温,平衡应该向吸热方向移动。
迷思成因
错误迁移了生活经验:天冷了,需要烤烤火,从外界吸收热量。
解决方法
(1)针对性地设置问题情景:“降温,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 诱导学生“暴露”自己对概念的理解; (2)再结合实验现象和反应焓变得出正确结论,引起认知冲突,帮 助学生修正错误,形成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构建教学情境
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平衡移动原理
随堂练习
课外拓展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气态平衡 2NO2(g) (红棕色) N2O4(g) (无色)
△H<0
气—液共存平衡 CO2(g) 溶液中的平衡 CO2(aq)
△H<0
Co(H2O)62++4Cl¯ (粉红色)
CoCl42-+6H2O (蓝色)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
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构建教学情境
给自己做瓶汽水吧!
工具与材料 1
可乐瓶、3片 Vc泡腾片、350mL凉开水 活动过程
2 将Vc泡腾片加入水中,盖上 瓶盖。 约经15分钟,自制汽水就可 以饮用了。 问题与讨论
3
你还知道汽水哪些事儿?
构建教学情境
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H>0
构建教学情境
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平衡移动原理
随堂练习
课外拓展
装置内平衡发生了移动,可能有什么现象?
热 水
冰 水
设计目的: 通过体系 颜色变化让学 生感知化学平 衡移动,帮助 建立起温度对 化对平衡的影响
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平衡移动原理
随堂练习
学以致用
升温,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v吸热>v放热,v吸热增大,v放热减小。这 种说法是否正确,并在速率图像上画 出变化趋势图。 v
设计目的: 超过1/2的学生无 法准确判断平衡移动 过程中速率的变化情 况,针对这种情况, 结合图像这种直观表 征的方式,多角度分 析问题,加深学生的 理解。
v吸 v放 v吸 = v放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3课时)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
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选修2《化学与技术》 “化工生产过程中的 基本问题”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电离平衡
必修2: “化学反应的速 率和限度”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平衡
选修6《实验化学》 化学实验起步 “蓝瓶子实验”
B 压 缩 针 筒 A C 扩 大 针 筒
CO2(g)
CO2(aq)
【师生交流】 ①图像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成因 是什么? ②哪段图像是由于平衡移动引起的, 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