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1n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1j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 文:30 端午节的由来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
(展示课件第二屏)佩戴 措施 传颂 尸体 习俗 疏远诬陷 爱戴 粽子 屋檐 辅佐 驾着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
“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
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y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
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1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30 端午节的由来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
都知道哪些?
2. 每 一 个 节 日 的 背 后 都 有 一 个 感 人 的 故
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 30 课《端午节的
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5.昏庸的楚王听信了谗言,把屈原流放到
南方,即使如此,屈原依然热爱祖国,写下了
许多广为传颂的诗歌。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屈原诗歌,读一读。
(1)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我
擦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民的生
活充满了艰辛。)
比较句子环节,是为了让
(2)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学 生 体 会 如 何 把 句 子 写 得 生
1.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标点
符号啊?
2.生答,师板书: 、 , 。 ; ? ! :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语文百花园五
“ ” …… —— 《 》
3.今天,我要再一次考验一下大家能否准确
越是枯燥的内容,越是
地使用这些标点符号,敢于接受老师的考验吗? 要随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z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 文:30 端午节的由来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
(展示课件第二屏)佩戴 措施 传颂 尸体 习俗 疏远诬陷 爱戴 粽子 屋檐 辅佐 驾着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
“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
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j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 文:30 端午节的由来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
(展示课件第二屏)佩戴 措施 传颂 尸体 习俗 疏远诬陷 爱戴 粽子 屋檐 辅佐 驾着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
“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
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e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语文百花园一
的意思和用法又有所不同。 “瞧”和“瞅”常用 在口语中。 “看望”表示专程去探望。 “盯着” 和“注视”表示看的时候目光集中在一点上。 “扫视”表示目光迅速移动地看。 ) ( “ 谈” “ 讲” “ 告诉” “ 倾诉” “ 劝告” “ 商 量”都包含 “说”的意思,但意义和用法也有 不同。 “谈”和“讲”使用范围广一些, “告诉” 表示把事情、意见说给别人听。 “倾诉”表示把 所有的话一股脑儿地都说出来。 “劝告” 表示说 服,讲道理使别人听从。 “商量”表示与别人交 换意见。 ) 4.说一说,还有哪些表示“看”和“说” 的意思的词语。 (二)读词语,找规律。 1.词 语: ( 展示课件第四屏) 大方 滔滔不绝 窃窃私语 栩栩如生 落落 源源不断 翩翩起舞 让学生感悟词语的结构特 点,激发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 的兴趣。
速找出来。
指名答。 ( 因为他们对屈原提出的改革措施 非常不满,这些措施触犯了他们的利益。 ) 3.权贵们是怎样对待屈原的? 指名答。 ( 他们想方设法诬陷屈原,无中生 有地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 ) 文中的插图表现的是屈原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叫“想方设法” 大义凛然地站在江边的情景 。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可以更加 “无中生有”? 想方设法:开动脑筋,思索解决问题的办 直观地感受屈原在楚国灭亡后 万分悲愤的心情,为理解屈原 法。 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 5.昏庸的楚王听信了谗言,把屈原流放到 南方,即使如此,屈原依然热爱祖国,写下了 许多广为传颂的诗歌。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屈原诗歌, 读一读。 (1) 长太息以掩泣兮, 哀民生之多艰。 ( 我 擦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民的生 活充满了艰辛。 ) 比较句子环节,是为了让 (2)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学生体 会如何 把句 子 写得生 (即使是身死,壮士们的灵魂也还在继续战斗 动、感人。 着,那魂魄依然可以在鬼魅的世界中称雄。 ) 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样一位忧 国忧民的大诗人为什么要跳 复述课文,既加深了学生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2g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30 端午节的由来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 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 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说明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 30 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
(展示课件第二屏)佩戴措施传颂尸体习俗疏远诬陷爱戴粽子屋檐辅佐驾着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
“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
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3h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 文:30 端午节的由来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
(展示课件第二屏)佩戴 措施 传颂 尸体 习俗 疏远诬陷 爱戴 粽子 屋檐 辅佐 驾着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
“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
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e

5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30 端午节的由来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民族精神延续和继承 下去! 七、板书设计
30 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 忠诚爱国 不畏权贵 关爱百姓 百姓 十分爱戴 万分悲痛 深深怀念
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6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语文百花园一
语文(S)教学设计
不同。“谈”和“讲”使用范围广一些,“告诉”
表示把事情、意见说给别人听。“倾诉”表示把
所有的话一股脑儿地都说出来。“劝告”表示说
服,讲道理使别人听从。“商量”表示与别人交
换意见。)
4.说一说,还有哪些表示“看”和“说”
的意思的词语。
让学生感悟词语的结构特
(二)读词语,找规律。
点,激发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
5.昏庸的楚王听信了谗言,把屈原流放到
南方,即使如此,屈原依然热爱祖国,写下了
许多广为传颂的诗歌。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屈原诗歌,读一读。
(1)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我
擦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民的生
活充满了艰辛。)
比较句子环节,是为了让
(2)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学 生 体 会 如 何 把 句 子 写 得 生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
都知道哪些?
2. 每 一 个 节 日 的 背 后 都 有 一 个 感 人 的 故
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 30 课《端午节的
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即使是身死,壮士们的灵魂也还在继续战斗 动、感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公园里的花五颜六色 有红的 紫的 黄的 白的 还有黑里透红的 2. 我拉住一个额前披着短发的女孩子 笑问 你说这海棠花好看不好看
九、阅读短文,做后面的练习。
彩色的梦 清晨,太阳醒了,像负着重担似的爬上地平线。幼儿园醒了,小朋友争先恐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 20 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1964 年 10 月 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 年 6 月 17 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 年 4 月 24 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 征途中创造的“两弹一星”的人间奇迹。
指名答。(他们想方设法诬陷屈原,无中生
有地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
文中的插图表现的是屈原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叫“想方设法” 大义凛然地站在江边的情景。
“无中生有”?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可以更加
想方设法:开动脑筋,思索解决问题的办 直观地感受屈原在楚国灭亡后
法。
万分悲愤的心情,为理解屈原
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 的投江做了铺垫。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单元检测-第一单元试卷
单元检测
一、看拼音,写字词。
sè
羞( )
cán kuì
(
)
niǔ
( )扣
jù lí
(
)
yòu
( )惑
dǐ zhì
(
)
jù
( )烈
é tóu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乞( ) 释( ) 巩( ) 库( ) 气( ) 择( ) 恐( ) 裤( )
三、写近义词。
进行交流,通过诗歌中流露出
2.就是这样一个爱国、有才干、深受百姓 的忧国忧民情怀,可以让学生
爱戴的人,却受到了朝廷中有些权贵的诬陷和 深切感受到屈原的爱国精神。
楚王的疏远,这又是为什么呢?谁能在文中快
速找出来。
指名答。(因为他们对屈原提出的改革措施
非常不满,这些措施触犯了他们的利益。)
3.权贵们是怎样对待屈原的?
指名读。(楚国灭亡,屈原万分悲愤)
什么叫“万分悲愤”?(悲伤愤怒到了极
点。)
2.出示文中插图,问:屈原在江边伫立,
万分悲愤,他的心中在想些什么?
指名答。(国家的灭亡,百姓的苦难、自己
报国无门)
3.指导感情朗读本段。
4.从屈原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指名答。(热爱祖国、不畏权贵、坚持正义、
不怕艰难险阻、不怕迫害、不屈不挠斗争……)
端午节那天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4.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文章把人
们纪念屈原的活动记录得十分详细。下节课, 我们再继续学习课文,感受屈原那忧国忧民的 伟大情怀。 五、板书设计
30 端午节的由来 吃粽子 赛龙舟 (纪念屈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题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简要说 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
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时,认
容?
读生字词,然后有针对性地指
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
导学生纠正读音,识记字形,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
有利于巩固生字,丰富学生的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展示课件第二 语言积累。
屏)
佩戴 措施 传颂 尸体 习俗 疏远
5. 成百盈千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 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
6. 他仿佛听到,在逐渐平息下来的风涛里夹杂着一种奇特的声响。( )
六、结合上下文,解释句中带点的字、词的意思。
1. 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 “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
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1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30 端午节的由来
诬陷 爱戴 粽子 屋檐 辅佐 驾着
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
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疏”
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
要漏掉。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30 端午节的由来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 课 文:30 端午节的由来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 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 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 颂、驾、尸、俗”9 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 词语。
(即使是身死,壮士们的灵魂也还在继续战斗 动、感人。
着,那魂魄依然可以在鬼魅的世界中称雄。)
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为什么要跳
复述课文,既加深了学生
4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30 端午节的由来
江?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
默读本段,找出原因。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
都知道哪些?
2. 每 一 个 节 日 的 背 后 都 有 一 个 感 人 的 故
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 30 课《端午节的
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七、读下面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然后用一句话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1. 我被一颗虔诚的童心感染了,心里充满温暖。望着她那俊秀的脸颊、专注的 神情,我仿佛看见在茫茫的山川原野上,一棵棵洋槐树正在茁壮成长,为辽阔的 大地撑起一柄柄绿色的大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30 端午节的由来
4.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一Fra bibliotek学习第三自然段。
1.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值得一代又一
代的人们怀念?
指名读本段,其余同学边听边用笔画出介
绍屈原的有关语句。
指名答。(著名的诗人、有名望的官员、忠
展示搜集到的屈原诗歌并
诚爱国、很有才干……)
2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30 端午节的由来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意。 2.组内交流。 3.代表反馈。 第一段(第 1、2 自然段):介绍端午节的
日期和习俗。 第二段(第 3~6 自然段):具体介绍端午
节的由来。 第三段(第 7 自然段):至今人们仍保留在
逐渐演变成了吃粽子和赛龙舟等习俗,表达了
人们对屈原的深深怀念。
四、复述课文
1.看板书,在学习小组内复述。
2.指名复述。
五、拓展延伸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民族的传统节日,它是一
个民族悠久文化的凝结,是维系着一个民族凝
聚力的巨大精神力量。我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呢?在这些节日里有什么风俗?
指名答。
六、课堂小结
作为华夏子孙的一员,让我们缅怀先辈,
五、在运用打比方写法的句子后面打上“√”。
1. 有一天,像往常一样,我随着父亲去新汉普斯湖中的小岛上钓鱼。( ) 2. 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里,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 ) 3. 这小屋好似一艘在波峰浪谷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 4. 小明长得很像他的爸爸。( )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单元检测-第一单元试卷
辽阔( 抉择(
) 欣赏( ) 恐惧(
) 凝视( ) ) 焦急( )
四、选词填空。
筋疲力尽 聚精会神 情不自禁 小心翼翼 1. 工人们( )地把一箱箱玻璃搬上汽车。 2. 来到大草原,小丽( )地唱起歌来:“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3. 运动员跑过 5000 米的终点后,已经( )了。 4. 爸爸坐在书桌前,( )地阅读报纸。
5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30 端午节的由来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民族精神延续和继承 下去! 七、板书设计
30 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 忠诚爱国 不畏权贵 关爱百姓 百姓 十分爱戴 万分悲痛 深深怀念
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6
“两弹一星”简介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 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