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生活中的轴对称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育
五环节生活中的轴对称教案

五环节生活中的轴对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概念,并能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2. 培养学生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轴对称的定义及特点2. 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3. 轴对称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能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2.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如剪纸、衣服、建筑等,引导学生发现对称美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讲解轴对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轴对称的特点,如两部分折叠后能够重合等。
3. 分析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树叶、蝴蝶、人的五官等,并分析其特点。
4. 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设计对称图案、制作对称物品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关于轴对称的概念和生活中的实例,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收集轴对称图形的作业,评估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轴对称在设计中的应用,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收集各种轴对称图形的图片,用于课堂展示和分析。
2. 实践材料:准备一些简单的实践材料,如纸张、剪刀等,让学生动手制作轴对称图形。
3. 设计软件:提供一些设计软件,如PS、等,让学生在软件中尝试制作轴对称设计。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节课:介绍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分析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2. 第二节课: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课堂实践。
生活中的轴对称教案(启发式)

生活中的轴对称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形.2.了解轴对称图形及对称的概念.(二)能力目标1.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2.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它的丰富文化价值.(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难点: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识别轴对称图形.三.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四.教具准备师:建筑物、柳叶、蝴蝶、窗花、风筝、飞机、剪刀等图片.投影片五张第一张:P186的图片及问题1~3(记作投影片§7.1A)第二张:做一做(记作投影片§7.1B)第三张:轴对称图形(记作投影片§7.1C)第四张:做一做(记作投影片§7.1D)第五张:想一想(记作投影片§7.1E)学生用具:针、纸,较软的且吸水性能好的纸或报纸.五.教学过程Ⅰ.巧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师]我们生活在图形的世界中,许多美丽的事物往往与图形的对称联系在一起,(一边播放图片一边叙述).无论是随风起舞的风筝,凌空翱翔的飞机,还是中外各式风格的典型建筑;无论是艺术家的创造,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图案的设计,甚至是照镜子,都和对称密不可分.正如20世纪著名数学家赫尔曼·外尔(H·weyl,1885~1955)所说的,“对称是一种思想,通过它,人们毕生追求,并创造次序、美丽和完善……”初步掌握对称的奥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与和谐,并能够根据自己的设想创造出对称的作品,装点生活.让我们走进轴对称的世界吧!感受它的奇妙和美丽!从这节课开始,来学习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今天我们先来研究第一节:轴对称现象.Ⅱ.讲授新课[师]下面我们来看几幅图片.大家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先出示建筑物、柳叶、蝴蝶、窗花等图片,然后出示投影片§7.1 A)1.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2.举出几个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并与同伴进行交流.3.你能将上图中的窗花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吗?柳叶呢?[生甲]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生乙]这些图形从中间分开后,左右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生丙]在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有:飞机、风筝、汽车.[生丁]还有一些建筑物,望远镜.……[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老师这里有刚才大家看到的窗花、柳叶的图片,我发给大家每人一张,你来做一做:能否将窗花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吗?柳叶呢?[生甲]窗花可以沿“中间的一条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生乙]柳叶也可以沿“中间的一条线”对折,使直线左右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师]很好,不仅窗花和柳叶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而且刚才大家看到的建筑物、蝴蝶等的图片都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电脑演示图片折叠)接下来大家拿出准备好的针、纸来动手做一做(出示投影片§7.1B)将一张纸对折后,用针尖在纸上扎出一个图案,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操作、讨论)[生]我们经过操作可知: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师]很好.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axially symmetricfigure).即: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即: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轴对称图形(出示图片)如:剪刀、等腰直角的三角板、相框……在几何图形中,经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出示投影片§7.1C)你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分小组讨论.[生甲]图(1)是正方形,它有四条对称轴.图(2)是等腰三角形,它有一条对称轴.[生乙]图(3)是菱形,它有两条对称轴.图(4)是等腰梯形,它有一条对称轴.[生丙]图(5)是等边三角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图(6)是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师]同学们讨论得很正确,看屏幕(电脑演示对称轴及折叠过程)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概念后,我们来做一做(出示投影片§7.1D)把准备好的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能好的纸或报纸拿出来,在纸的一侧上滴上一滴墨水,将纸迅速对折、压平,并用手指压出清晰的折痕,再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墨迹图案彼此之间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操作、讨论,教师指导)[生]我们经过操作、交流得知:位于折痕两侧的墨迹图案是对称的.它们可以互相重合.[师]很好.由此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接下来,大家来想一想(出示投影片§7.1 E)观察下图中的每组图案,你发现了什么?P188的图7-3.[生甲]这些图案都是轴对称图形.[生乙]不对,轴对称图形是指的一个图形,而图7-3的每组都是两个图形.只能说这两个图形对称.[师]乙同学说得很好,对于两个图形来说,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和轴对称图形都有一条直线,都要沿这条直线折叠重合;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是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好,接下来我们做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Ⅲ.课堂练习(一)课本P188随堂练习1、21.P188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请分别找出每个图形的对称轴.答:P188的图形自左向右数,四个图形分别有6条对称轴、12条对称轴(不考虑颜色的差别),2条对称轴,1条对称轴.2.欣赏下面这幅风景图,你能找出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吗?P189的风景图.答案:略.(二)看课本P186~188,然后小结.Ⅳ.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轴对称现象,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及有关概念、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并区分了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189习题7.1 1、2、3(二)1.预习内容:P191~1932.预习提纲.(1)角平分线的性质是什么?(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什么?Ⅵ.活动与探究1.你能找到有一条以上对称轴的国旗吗?[过程]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结果]泰国、博茨瓦纳、尼日利亚、白俄罗斯、牙买加、密克罗尼西亚、日本、英国等的国旗有2条对称轴.瑞士的国旗有4条对称轴.六.板书设计§7.1 轴对称现象一、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二、做一做三、想一想: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四、课堂练习五、课时小结六、课后作业。
《生活中的轴对称》数学教案

《生活中的轴对称》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2. 培养学生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轴对称的定义及性质2. 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3.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4. 轴对称图形的变换5. 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能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2.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采用问题解决法,培养学生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如剪刀、飞机等,引导学生关注对称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轴对称的定义及性质,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如衣服、建筑物等,让学生识别轴对称图形。
4. 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制作轴对称图形,如剪出对称的纸花、折叠对称的纸飞机等,加深对轴对称的理解。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解决问题: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设计轴对称的图案、计算轴对称图形的面积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以及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收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下节课分享。
六、案例拓展1. 教师展示更多生活中的轴对称案例,如家具设计、城市规划中的轴对称布局等,让学生认识到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学生分享课后收集到的轴对称图形,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七、轴对称与几何图形的联系1.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与几何图形的关系,如正方形、矩形、圆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
《生活中的轴对称》教案

生活中的轴对称一.教材分析教材是从现实生活中的直观图形入手,学习“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及其性质的。
对知识的陈述,不仅注重结果,而且尽量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探索空间和手段。
让学生去发现结论,甚至将最终的结论在教材中留下空白,由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
二.学生分析1.七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而且往往喜欢从直观感觉上去形成浅显概念,对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
2.学生喜欢自己动手制作,而且对一些精美的图片很感兴趣。
三.设计理念:1.先创设一个问题情景,从学生感兴趣的精美图片(配乐播放)开始,结合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让他们从自己的作品中,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整合拓展,逐步获得新知,并把探究到的新知通过举例的形式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抽象概念浅显化,体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四.三维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让学生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通过实例,让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过程中掌握“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两个概念,体验成功的喜悦。
3.通过反复观察体验,认清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辨证思想。
4.通过在实践中探索,了解轴对称的性质,为更深入的研究轴对称打下基础。
五.教学准备1.搜集生活中典型的关于对称的图片。
2.预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3.液晶投影六.教学流程从现实生活中大量的直观图形入手,让学生经过观察、发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轴对称图形”及“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
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兴趣,弄清两个概念的区别,初步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及从《生活中的轴对称》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轴对称教案

教案10.1.1. 生活中的轴对称10.1.1 生活中的轴对称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感知、折叠等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通过实践操作,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经过剪纸、折叠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动手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彼此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获得动手的乐趣和成就感,欣赏并体会对称美,感受轴对称的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轴对称,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但对对称轴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还是首次接触,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上会有一定的困难。
三、【重点难点】重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准备颜色各异的卡纸、剪刀。
五、教学方法活动探究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二)合作探究探究一:轴对称图形剪纸活动步骤:1.准备一张长方形纸2.对折纸3.在纸上画出一个图形4.沿线条剪下5.把纸展开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和同伴交流,能不能给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1、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这种图形叫轴对称图形2、这条直线是对称轴分组活动:找轴对称图形任务1: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任务2:找出0到9这十个数字中的轴对称图形任务3:找出汉字中的轴对称图形任务4:找出26个字母中的轴对称图形探究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自学课本99-100页完成下列问题)观察下面每对图形,你能类比前面的内容,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吗?1、共同特点:每一对图形沿着虚线折叠,左边的图形都能与右边的图形重合2、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过去,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这条直线是对称轴3、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 第三个图中点A的对应点是D 点B的对应点是 F ,点C的对应点是 E4、轴对称图形(或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可得到: BC= EF ;∠A=∠D;分组活动:请同学们用肢体语言来表演出一个轴对称图形或者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三)总结归纳翻折后重合1、是一种特殊的图形2、对称轴的个数是一条或多条1、是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2、对称轴的DEF(四)当堂检测1, 下列图形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①②③2.填写表格3、(1)若∠A=100°,∠E=50°,∠C=130°,∠F= 130° ;∠H= 80° ;(2)若AB=5cm ,EF=8cm ,EG= 5cm ;BC= 8cm 。
生活中的轴对称教案

生活中的轴对称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欣赏,了解轴对称、对称轴以及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在主体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概括能力。
渗透平移、翻转的数学思想方法。
3、通过关注生活中的对称,体验“对称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轴对称的含义、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通过实例欣赏得出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含义。
教具准备:一张纸、剪刀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图片,请大家欣赏,边欣赏边思考,这些图形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展示课件: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通过观察可以看到、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
教师总结: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中,许多物体都具有对称美。
山倒映湖中,这是令人难忘的景像。
同学们每天都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形象,这其实也是一种奇妙的对称。
)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对称图形(板书:生活中的轴对称)二、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1、创作对称图形(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轴对称的特性)(1)你们能不能自己动手创作一些对称图形呢?(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创作对称图形)(2)展示作品:创作完图形后在小组内互相欣赏一下,挑选小组内剪的最好的图形拿到讲台前展示给同学们看。
(3)介绍操作过程:让2-3学生介绍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制作对称图形的过程。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认识轴对称,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在探索中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2、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含义(1)分组讨论:小组合作,通过观察手中的图形及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对称图形的特性,(对折、完全重合等重要特征)、教师总结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然后电脑演示。
展示课件: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动画演示并得出结论:如果沿某直线对折,对折的部分是完全重合的,那么称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指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先让学生把手中自己创作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指给同桌看,指几名到黑板前指给同学看。
(完整word版)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生活中的轴对称)

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一节轴对称现象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目标:会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差别。
过程与方法:经历察看、剖析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培育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与剖析问题、思虑问题的习惯。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与剖析问题、思虑问题的习惯;经过生动的对称图片,让学生感觉对称美。
认识我国《国徽法》第二条和第三条教课要点、难点:要点:经过对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察看与剖析,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找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难点:找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与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教课过程:Ⅰ.创建现真相景,引入新课1.图片展现各种拥有轴对称特色的图案(如课本上所绘的图象或由学生课前采集的各种拥有对称特色的图案)剖析各种图案的特色,让学生经历察看和剖析,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 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射下的天安门,四周是谷穗和齿轮;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记,全部组织和公民,都应该尊敬和爱惜国徽)Ⅱ.依据现真相景,讲解新课一.议一议1.试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也拥有轴对称特色的物体,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2.让学生感觉拥有轴对称特色的物体,它们都是对于一条直线形成对称。
二.做一做 1.把拥有轴对称特色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可以相互重合把拥有轴对称特色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可以相互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让学生说出从前学习过的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2.弄清楚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差别对于两个图形,假如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完整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形状和地点关系。
而轴对称图形是对一个图形而言的,轴对称图形是一个拥有特别形状的图形。
《轴对称》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学科教学中巧妙渗透法制教育新蒲新区永乐镇中心小学:徐远德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轴对称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同时对学生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白纸、剪刀、各种平面图形等教学过程:一、“玩”对称,谈话激趣同学们,喜欢剪纸吗?现在我们看谁能用最快的办法剪下一棵小松树。
看一看谁是最棒的!!!(设计理念:抓住学生爱“玩”的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活动中渗透了轴对称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
)学生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说说这里我们运用了以前学习过的什么数学知识,使你剪一棵小松树这么快?(揭示课题:轴对称)(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通过对折后,折痕两侧完全重叠,师生共同揭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二、“识”对称,体悟特征观察探索,认识轴对称性质。
1、展示小树图案,仔细观察你们剪的小松树有什么特征?提问:这幅图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判断的?2、课件加上两棵小草出示例1:(即教材第3页例1)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1)学生自主探究。
它还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怎样判断?自己想办法判定。
(2)汇报交流。
(3)互动评议。
哪种判定方法更简便易行?(引导学生认识“数方格”的方法操作起来更简便)(4)师小结:在数学上可以利用数方格的方法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3、探索验证,发现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生活中的轴对称
李治民
12.1.1 轴对称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通过生动的对称图片,让学生感受对称美。
2、了解我国《国徽法》第二条和第三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观察与分析,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找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难点:找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与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1.图片展示各类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图案(如课本上所绘的图象或由学生课前收集的各类具有对称特点的图案)
分析各类图案的特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和分析,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
围是谷穗和齿轮;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徽)
Ⅱ.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
一.议一议
1.试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也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2.让学生感到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它们都是关于一条直线形成对称。
二.做一做1.把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
把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让学生说出以前学习过的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2.弄清楚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而轴对称图形是对一个图形而言的,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它们都有没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图形能重合的特征。
Ⅲ.做一做P218 随堂练习
Ⅳ.课时小结今天我们经历观察和分析了现实生活实例和图案,了解了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有关对称的事例,认识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Ⅴ.课后作业P219 0
习题7.1全优测控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