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构成-单音词和复音词

合集下载

2.词的构造

2.词的构造

复合式
• • • •
• • • • • • •
分析下列各词的构词方式: 压缩、气功、游击、注意、葱绿 管家、密植、币值、花束、胆怯 偏偏、肉麻、美容、解剖、读者
附加式:读者 重叠式:偏偏 联合式:解剖 偏正式:气功、游击、葱绿、密植、币值 补充式:压缩、花束 主谓式:胆怯、肉麻 动宾式:注意、管家、美容
合成词中多音节词的结构
• 试验田: 试-验:联合式 试验-田:偏正式 • 人造丝: 人-造:主谓式 人造-丝:偏正式
• 练习: • 太空服 语法学 现代汉语 碰碰车 革命化
• 接、囫、房、郊、霹、宏、馄、黑板、回家、 蓝天、黄金、吃饱、幽默、大浪、说明、白布
无意义音节 只是语素 词
短语
回顾与练习
眉、狗、闪、鹃、鸭、习、们、忐、平、祝
自由语素 不自由语素 定位语素 不定位语素 非语素的音节
• ⑤支配式(动宾式):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 为,后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 • 例:带头 动员 司机 签名 达标
• 练习: • 霜降 房间
革命
照明
人民
飞快
• 飞翔、巧克力、人情、阿爸、纸张、葡萄糖 奶奶、刚刚、鸳鸯、笛子、猩猩、老鼠、纷纷 棋子、人家、扑通、老人、质子 单纯词
重叠式
附加式
• 3、复合式:由两个不同的词根组合成词。 • 汉语合成词中大部分由这种形式构成。 • ①联合式:由两个语素并列而成。 • 同义语素并列: A、语言 智慧 价值 健美 寒冷 B、江湖 手足 骨肉 眉目 皮毛 C、国家 忘记 人物 窗户 干净(偏义词) • 反义语素并列: 横竖、利害、开关、买卖、始终、是非
• ②附加式(偏正式):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 一词根。 A、红旗 草图 人流 气功 小说 (定中) B、密植 火红 筛选 笔谈 深入 (状中)

通论二 词汇(二)

通论二    词汇(二)

注意区分偏义复词与由相同语素组成 的并列结构的合成词 “得失”: “尽思虑,揣得失, 智者之所难也。”(《韩非子·八 说》)
三 、古汉语中的复音词 (一)复合词
2.同义复词:由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双音 词,叫做“同义复合词”,简称“同 义复词”。 宾客、干戈、悦怿 而帅偏师,以修封疆。 跋履山川,踰越险阻。

古代汉语
词汇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主讲教师 许秋华
一 单义词和多义词 (一)单义词

定义:只有一个意义,只概括的反映某一客观事物 或某种行为,某种性状。 觥:“觥筹交错”(欧阳修《醉翁亭记》) 膢:“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韩 非子· 五蠹》 膑:“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报任安 书》) 屦:“屦大小同,则贾相若。”(《孟子· 许行》)
偏义复词的特点
(1)当两个语素的意义无好坏之分时,偏义 复词的意义偏向第一个语素 “异同”: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 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车马”:《礼记· 玉藻》:“年不顺成---大夫不得造车马。”
(2)当两个语素的意义有好坏之分时,偏义 复词的意义偏向贬义或消极意义 “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 (《后汉书 何进传》) “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则作数日 恶。”(世说新语 言语)
一 单义词和多义词
(三)注意词义和字义的区别
要注意词义和字义的区别,把一词多义现 象和同音同形词区分开。凡是用同一字形表 达的词,只要它们之间意义有联系,就是一 个多义词;反之,则不是一个词,而是几个 同形的词。
二、词的本义及其探求 (一)什么是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是指有文字形体可考,有文献资料可供 参证的最早的意义,简单的说,就是一个词本来的 意义。 及 《说文》:“及,逮也。”本义是追上、赶 上。《左传》:“故不能推车而及。” 既: 韩愈《进学解》:“言未既,有笑于列 者曰。” 即:《说文》:“即,即食也。”《易经· 鼎》: “鼎有食,我仇有疾,不我能即。” 焚:《说文》:“焚,烧田(畋)也。从火 林。” 殷墟卜辞:“癸卯允焚,获兕十一、豕十 五……”

(三)——单音词 复音词 同义词

(三)——单音词  复音词  同义词

①摹拟声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周南·关雎》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杜甫《兵车行》)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诗》
②描绘状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我们要区别叠音词和单音词的重叠使用,二者不属同一范畴,性质迥异。如: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战国策·齐策》
吾甚恐。《孟子·梁惠王下》——“恐”侧重于指因外界刺激而引起的恐惧。

君子不忧不惧 。《论语·颜渊》——“惧”指发自内心的慌惑。
不忘恭敬,民之主也。《左传·宣2》
居处恭,执事敬。《论语》——“恭”指外表有礼貌,“敬”指内心严肃不苟。
2、偏义复词
伐木丁丁。《诗经·小雅·伐木》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元》
纵江东父见怜而五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
二、古代汉语复音词
(一)复合词
1、同义复词
同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构成的。它们在凝固成词之前本来都是能够独立运用的单音词。合成后它们结为一个整体,其词义不是原有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以一个语素的意义为主,另一个语素起补充和强化的作用。如:
3、程度深浅轻重不同
饥、饿
“饥”是一般的饿,即感到的肚子空,想吃东西。“饿”是严重的饿,指的是根本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之的威胁。
4、侧重的方面不同
完、备
“完”侧重事物的整体性,意思是完整无缺,完好无损。“备”侧重数量、品类应有尽有,意思齐全完备。如: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
①双声联绵词

古代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

古代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
单音节语素:天、地、人 双音节语素:葫芦、糊涂 多音节语素:马克思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单纯复音词
1、联绵词
(1)双声联绵词: 参差 仿佛 伶俐 陆离 坎坷 犹豫 唐突 匍匐 踌躇 倜傥
(2)叠韵联绵词: 窈窕 彷徨 依稀 从容 须臾 蹉跎 徘徊 龙钟 逶 逍遥
(3)双声兼叠韵联绵词: 辗转 缤纷 缱绻 优游
又如“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 也,”《屈原列传》,“曰以为”三 字一词,就是“说”的意思。
分析下面句中的同义复用词: 1 吾既已言之矣。 2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构之。 3 此其近者祸及其身,远者及其子
孙。 4 立诛杀曹无伤。 5 臣请往如楚 6冀幸君之一悟也。
值得注意的是在文言文的翻译中, 能把每个字译出的就要译出,不要误 把两个看似同义其实各有实义的字误 为同义合用而漏译。如:
(4)重言联绵词: 摹拟声音: 坎坎 溅溅 潺潺 淙淙 辚辚 萧萧 嘤嘤 关关 描绘状貌: 夭夭 灼灼 蚩蚩 冉冉 历历 萋萋 悠悠 依依
(5)非双声叠韵联绵词: 芙蓉 玛瑙 珊瑚 陵迟 铿锵 滂沱 狼狈 跋扈 狼藉 跳踉
关于联绵词,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从语音方面看,绝大多数连绵词前后两个音 节在语音上有联系。
6《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此 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 廉公失权势,门馆有盈虚。 8 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9 魏其之东朝,盛推灌夫之善,言其
醉饱得过,乃丞相以他诬罪之。 10 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
何长短而自言乎? 11父子异部,更相毁誉。 12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13.趋走不足以逃利害。 14.无羽毛以御寒暑。 15.(凤姐)只因素性好胜,惟恐落
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词的构成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词的构成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词的构成第四课古代汉语词的构成词的构成可以从词的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来认识。

词的形式是语音,内容是语义。

从音节的角度分为: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从语义角度分为:单纯词和复合词。

单纯词主要是单音节的,也有少数双音节的(联绵词)。

复合词主要是双音节的。

一、单音词(一)单音词与汉语的字、词关系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

在古代汉语书面语中,一个字基本上记录一个单音词。

实际上字和词并不是等同的。

在古汉语中,字与词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

第一,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词。

第二,字和词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尽管在造字之初是一词一字,后来由于词的分化派生,字的孳乳借用,异词同字和异字同词现象渐渐多起来。

异词同字:一个字记录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

例如:①A.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③A.形貌昳丽。

B.丽土之毛③A.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B.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以上三例,①A的“观”指的是宗庙或宫廷大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

而①B的“观”则当“观看”“观赏”讲。

两义同写“观”字,显然并非一词。

②A的“丽”义为“华美”,②B的“丽”为“附着”,也是两个词。

至于③A的“女”其实是第二人称代词“汝”,与③B的“女”更是没有什么关系了。

产生原因有二:1.词义的引申:观:本义是观看(动词),引申出“用来进行观看活动的建筑物”之义,名词,读去声。

2.假借:如:女:名词,借用作代词。

异字同词:即一个词有不祗一个记录符号。

①A.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B.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②A.将军身被坚执锐。

B.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

C.遂开门纳众。

③A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B.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以上三例,①A的“暮”与①B的“莫”是同一个词。

“莫”的字形是日在草中之状,《说文》:“莫,日且冥也。

”就是“日暮”的“暮”的本字,后来“莫”字用作了否定词,而标志时间的字都加“日”字,就把这个本来已有“日”的字重加了一个“日”变成“暮”,所以“莫”与“暮”虽写两形,却记录同词,是分化字关系。

河北单招(对口升学)语文总复习词语

河北单招(对口升学)语文总复习词语

一、考查重点
例2:秘密-机密一绝密 秘密:不能让人家知道的事。 机密:重要的,不能让人家知道的事。 绝密:十分重要的,不能让人家知道的事。
一、考查重点
②辨析词义范围大小。 例1:边疆—边境:都指远离内地靠近国境的地区。 边疆靠近边界的疆土(包括国与国接壤的边界),范围较大。 边境:靠近边界(国界)的地方,范围小。 例2: 事件一事变—事故:都指人类社会中的活动。 事件:指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引人注意的特殊事情,范围大。 事变:指突然发生的政治事件,范围小。 事故:指带有意外的不幸因素的一种事情,范围更小。
二、词语的分类
4、从词义上划分
(1)单义词和多义词。
有一个意义的词叫单义词。一般为科学术语、专有名词、常见事物的名 称。如:农村、黄瓜、长城、基因。
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包括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①基本义:词的基本义有两种理解,第一种理解叫“本义”,即该词最初的意义, 这是就词的来源说的。如:“向”的最初意义是“朝北的窗户”,“兵”的最初意义是 “兵器”,“走”的最初意义是跑。第二种理解叫“基本意义”,即该词最常用的意 义,也叫“本义”,这是就词的应用来说的。如:“兵”的基本意义是“兵士”“走”的 基本意义是“步行”。现代汉语中谈到本义是指“基本意义”,现代汉语词典里,总 是把这种基本意义作为词的第一个意义。掌握基本义是了解多义词的好方法,
正确使用常见词语目 录 Nhomakorabea01 词语知识 02 正确使用实词
03正确使用虚词 04 正确使用成语
第一部分
词语知识
一、词的构成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单音词:由一个单音节语素构成的词。 复音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语素构成的词。
一、词的构成

词的构成

词的构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素。
1、复合式合成词 (1)联合式(并列式词性相同)
如:朋友 语言
(2)偏正式 如:火车 铁路
斗争
优点
伟大
重视
勇猛
雪白
刚才
只要
(3)补充式: A、后一个语素是补充说明前一个语素所表示的行为动 作的结果,它们之间是补充关系(动词+形容词) 如:说明 提高 看见 推广 降低 认清 B、前一个词根表示事物,后一个词根从“量”上对前一个词根进行补
充说明。他们通常表示这一事物的总称,是集合名词。
(4)动宾式(动词+名词)
如:革命 带头
动员
有限
干事
绑腿
(5)主谓式(名词+动词/形容词) 如:地震 冬至 心疼 年轻 性急 胆怯
2、重叠式合成词——由两个相同的词根重叠而成。
如:爹爹、仅仅、偏偏、哥哥、家家户户、人人 叠音词与重叠式合成词的区别:
重叠式是重叠同一个语素构成的合成词,被重叠的语素的语素义构成这
词的基本知识
词的构成
单音词和复音词
1、单音词——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单纯词) 一个字——一个语素——一个词 如:人、花 2、复音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
注意:可以是一个语素(单纯词)
也可以由多个语素构成(合成词) 如:批评、思想性、奥林匹克
(一)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1、单音节单纯词 如:天、地、家、走、了、很
个词的基本义。 叠音词是两个相同音节重叠构成的单纯词,这个音节单用无意义,或单
用虽有意义却与叠音后的词义无关,从某种程度说,叠音词就是既双声又叠
韵的连绵词——两个音节只有连缀起来才有意义,分开则无意义。 如:匆匆、微微、奶奶、蛐蛐、蝈蝈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5、褒贬感情色彩不同。 征、伐、侵、袭、攻;诛、杀、弑 6、语法功能不同。 适、往 “往”一般不带宾语,“适”带宾语。 耻、辱

同义词的辨析
1、互换法 兵、卒 2、对举法 贫、穷 3、察源法 世、代在父子相承的意义方面是同义词,但“世” 的本义是三十年为一世。而“代”的本义是更也。 在此意义上,世为数词,代为动词。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一、單音詞 由一個音節構成的詞是單音詞,如 “人”“曰”“道”“車”等等,由兩個及兩個以 上音節構成的詞是複音詞,如“社稷”“天 下”“諸侯”“司馬”等等。在古代漢語中,單音 詞在數量上佔有優勢,在上古漢語中尤為突出。而 在現代漢語中,複音詞佔有優勢。我們在學習古代
漢語時,要注意兩種相反的不同情況,一種情況

一個音節,而不表示意義。
三、同义词
所謂同義詞是指意義相同或相近但語音形式不同的詞。其
中意義相同的那部分又叫“等義詞”。在古代漢語中這一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同義詞是非常少見的。如:“盗”和“窃”,在“盗窃”的
意义方面为同义词,除此之外,就不是同义词了。词义是发 展变化的,几个词同义与否也是发展变化的,一些词起初同 义,后来可以变得不同义,如:我后不恤我众(后:帝王); 故百王之法不同。(王:帝王);天子之妃谓之后(帝王的
正妻)。

有一些词,起初不同义,后来变得同义了。如: 纠纠葛屨,可以履霜。(屨,n;履:v) 《诗经》 ;郑人有且置履者。(n)《韩非子》
同义词的辨析
辨析同义词,就是要找出他们之间的差别。同义词 之间的差别是多种多样的: 1、适用范围适用范围对象不同 人 民 在人类社会成员方面,二者是同义词, 但其适用范围不同。“人”是相对于禽兽来说的, 是人类社会成员的统称,使用范围大。而“民”是 人中愚昧无知的部分,也指不做官的人,是被治理 的对象,适用范围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单音词的多义性,反映了词的多种功能。 单音词含义较多,往往随文而异,必然给 我们阅读古书带来困难。只有掌握它们的 词义系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深入推 究,才能正确地确定它们在句中的含义。
2、灵活性 单音词含义虽多,但所表示的每一项意义 一般说来都没有达到十分精确的程度,具 有某种模糊性,特别是那些表示抽象概念 的词更是如此。这样,单音词在具体的语 言环境中,就可以灵活地表示不尽相同的 含义。
(hu2su4)
• 2、描绘动作 • 踟蹰 :走来走去的样子。《诗经· 邶风· 静 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踥蹀 :小步走的样子。《楚辞· 哀郢》: “众 踥蹀而日进 兮,美 超远 而愈迈 。” • 容与:徘徊不进的样子。《楚辞· 哀郢》:“楫 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 • 望洋:仰视的样子。《庄子· 秋水》:“望洋向 若而叹曰……”
还包括一些音译外来词和拟声词。
汉语词汇从以单音词为主向以复音词(主要 是双音词)为主演变的动因: 1、单音词的缺陷: 多义性 灵活性 词义负担重,表义不精确 2、单音词的优势: 能产性 为汉语词汇复音化提供条件 3、表达的精细化需求:
汉语复音化是对汉语发展演变的内部调整与适应
注意某些表达对音节的制约现象 注意从节律角度考虑词汇使用问题
• 有些单音词由于处在特殊的语言环境或者 由于某种修辞上是需要,可以在句中临时 表示某种特殊的含义,表现出更大的灵活 性。
• 《左传· 隐公元年》:“厚将得众”。 • “厚”既不指东西的厚薄,也不指程度的深浅, 而是指土地扩大。 • 《诗经· 魏风· 硕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 “所”不是指一般的处所,而是指可以安居的处 所。《论语· 季氏》:“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事”不是指一般的事情,而是指战争。 • 《孟子· 梁惠王上》:“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 “发”不是指一般的打开,而是指打开粮仓。
(用金属、石头制成的兵器) 刻保持警惕,随时淮备迎敌) (丢弃) (tuo4)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的器具。
(以兵器﹑甲胄为卧席。形容时
• 正是因为古汉语单音词具有较强的构词性, 因而汉语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复音词 逐渐增多,最终完成了由以单音词为主向 以复音词为主的演变。
(二)复音词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词称复音词。古 汉语中复音词与单音词相比,情况比较复 杂。根据所含语素多少,复音词可分为两 大类: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的复音词 为复合复音词,只含有一个语素的复音词 为单纯复音词。
(bi4bo1) (che4nie4)
• 联绵词的特点之一是,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在语音上大都 有关系,有的是双声,如“参差”。有的是叠韵,如“窈 窕”。有的双声兼叠韵,如“缤纷”。少数联绵词,既非 双声,又非叠韵,如“扶摇”。有些古代的双声或叠韵词 今天读起来不再双声、叠韵了,这是因为古代的语音系统 与现代的语音系统不完全相同,有些字的读音古今变化很 大。 • 联绵词的另一个特点是写法较多,灵活自由。这是因为 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表示两个音节,不表示意义,由 于时代、地域、习惯的不同,同一个联绵词往往写成多种 不同的形式。如“葡匐”,又可以写成“蒲服”、“蒲 伏”、“葡伏”、“扶服”。“委蛇”又写作“委迤”、 “委移”。“踟蹰”又写作“踯躅”等等。
• 《史记· 太史公自序》:“法家严而少恩”。 • 严:严格?严厉?严酷? • 这三个意义同属一个概念,但在程度、感 情色彩上有差别。现代汉语中复音词“严 格”、“严厉”、“严酷”,可以把它们 之间细微的差别明确地表示出来,而古汉 语中与这些复音词对应的只是“严”这一 个单音词。
• “法家严而少恩”中的“严”,用“严 格”、“严厉”和“严酷”去解释似乎都 说得过去。究竟如何解释更为准确,更符 合文意,就需要依靠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考 察。 • 法家主张“赏罚必信”,即有功者一定要 奖励,绝不失信;有罪者一定要惩罚,绝 不宽恕。这说明法家的“严”绝不是一般 的严格。在司马迁看来,“严”正是法家 的优点,“少恩”才是缺点,因此这里的 “严”也绝不是带有贬义的“严酷”。因 此,这里的“严”应是“严厉”的意思。
• 1、描绘相貌 • 窈窕:美好的样子。《诗经· 周南· 关雎》: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诗经· 周南· 关 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 觳觫 :恐惧的样子。《孟子· 梁惠王 上》:“吾不忍其觳觫。” • 阑干:纵横的样子。刘方平《夜月》: “北斗阑干南斗斜。”
• 我看见一座座山 一座座山川
1、复合复音词 复合复音词按照其构成方式分为三大类: 复合式 重迭式 附加式(略见前文) 2、单纯复音词 单纯复音词主要包括联绵词和叠音词。
联绵詞
• 联绵词由两个字连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 可分割的整体,共同表示一个意义。因为 两个字不能分开解释,故称联绵词,又称 联绵字或连语。联绵词用法大致有三:
例如“辞”:
(1)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辞:言词, 话。(《吕氏春秋· 察传》) (2)辞达而已矣。辞:文辞。(《论语· 卫 灵公》)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辞,藉 口。(《论语· 季氏》) (4)王粲长于辞赋。辞,文体的一种。(曹 丕《典论论文》)
再如“解”: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解:分解动物肢体。 (《庄子· 养生主》) (2)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解:指把系着的东西 解开。(《孟子· 公孙丑上》) (3)孟春之间,东风解冻。解:溶解。(《礼 记· 月令》) (4)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 所取也。解:排解。(《鲁仲连义不帝秦》) (5)遂以解国之大患。解,消解,解除。(《荀 子· 臣道》) (6)君知其解乎?解:指对一种道理的解释。 (《史记· 吕太后本纪》) (7)大惑者终身不解。解:理解,懂得。(《庄 子· 天地》)
(chi2chu2) (qie4die2) (群小) (擢升) (君子) (疏远) 国) (桨儿齐摇船儿却徘徊不前啊,可怜我再也不能见到君
(受排斥不能归
王)
• 3、描摹声音 • 觱发 :大风触物的声音。《诗经· 幽风· 七 月》:“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 呫嗫 :耳语声。《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 “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呫嗫耳语。” • 窸窣:物体拆裂或磨擦发出的较为轻微的声音。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枝撑声窸 窣。” • 呕哑:音乐声。杜牧《阿房宫赋》:“管弦呕 哑。”
叠音词
• 叠音词又称重言词,它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而成的双音词,其主要 功能与联绵词相同,也是描绘形貌,描绘动作,描摹声音。例如: • • • • • • 夭夭:少壮的样子。《诗经·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烁烁其 华。” 烁烁:花盛开的样子。《诗经·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烁烁其 华。” 冉冉:渐进的样子。《楚辞· 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 之不立。” 盈盈:步履轻缓的样子。《陌上桑》:“盈盈公府步。” 关关:鸟和鸣的声音。《诗经· 周南·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 洲。” 坎坎:伐木声。《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 兮。”
*驾驶车 *稍微忙 *很好人 驾驶汽车 稍微忙点儿 很好的人 *时间就是命。 *事实胜于雄辩 水落石出 时间就是生命。事实胜于雄辩 水落自然石出
• • • • • • • •
刚才他还在这里呢。 我偏偏不喜欢她。 他刚才还在这里呢。 偏偏我不喜欢她。 *刚他还在这里呢。 *偏我不喜欢她。 他刚还在这里呢。 我偏不喜欢她。 新闻30分 贵阳市 三穗县 沙市 郧县 新闻30分钟 健美5分钟 贵阳 三穗 *沙 *郧 健美5分
• 某些词在文句中表示的这种特殊意义,仅 仅是某人某书临时使用的,并不是这个词 的正式义项。
3、能产性 古汉语单音词大都有较强的构词能力,既 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同义词临时组 合,同义连用,有的还作为语素与其他语 素构,如《礼记· 儒行》:“儒有不宝金玉, 而忠信以为金。” • 可构成“金石”,《周礼· 秋官》:“凡国有大故,而用 金石 ,则掌其令。” • 可构成“金革”,如《礼记· 中庸》:“衽金革 ,死而不厌 ,北方之强也。” • 还可构成“金柝 ”,如《木兰诗》:“朔气 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其他诸如“金汤”、“金风”、“金丹”、“金兰”、 “金貂”、“金鼓”、“金粉”等。
三、单音词与复音词
主要涉及的问题: 汉语词汇从古代的单音词为主发展到现代的以复音词(主要是 双音词)为主及其成因分析
(一)单音词
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叫单音词。 单音词只包含一个语素,所以必然是单纯词。 因为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字 即一个词。
单音词特点 1、多义性 所谓多义性,即一词多义。 复音词虽也有一词多义的情况,但其数量 和所含义项要少得多。古代一个字(词) 往往兼有几个、甚至十几个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