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音乐三年级《月光下的凤尾竹》唐文涛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试讲比赛教学设计人教
部编小学音乐三年级《月光下的凤尾竹》人教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试讲比赛教学设计人教

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傣族民族文化的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特有的魅力。
2了解并认识葫芦丝,感受葫芦丝特有的音色,并欣赏傣族舞蹈特有的感,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材分析: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原是一首节奏舒缓、优美缠绵、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表现傣族青年男女之间互相倾慕、纯洁真挚感情。
用葫芦丝独奏形式演绎此歌,使旋律之美得到更突出的张显,民族特色也越发浓郁。
不一定要求学生对乐曲的内涵有多么深刻的理解,可以从音乐情绪和和音色特点的感受、体验上做要求。
教学重点:感受葫芦丝特有的音色,认识傣族民族文化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前律动:师生一起跳傣族舞蹈《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二导入:同学们刚刚跳的舞蹈真是特别的漂亮,那你知道我们刚才跳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吗?(傣族)你对傣族都有哪些了解呢?(1傣族有孔雀舞2有泼水节3有孔雀或者4一个同学做一个傣族舞蹈动作表示)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傣族看一看,一起感受一下傣族的风土人情!(师介绍傣族风土人情)傣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和德宏傣族自治州两个地方。
傣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他们也有自己的语言文化。
傣族人民把孔雀和大象视为吉祥物。
他们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所以有“水的民族”的美称,最欢乐的节日就是泼水节,用这种方式来表示冲走灾难,带来吉祥和祝福。
傣族的音乐也非常的优美、动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首具有傣族风格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三学习新课:首先,同学们来听一听这首乐曲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1听起来非常的优美2旋律非常的动听)谁能说一说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1葫芦丝)同学们真棒,一下子就听出来了,这首乐曲是用葫芦丝演奏的(课件出示图片葫芦丝)葫芦丝是用一个葫芦作为音响,它有七个音孔组成,葫芦丝的音色很特别,就像听到马头琴的音色就知道是蒙古族的音乐,听到葫芦丝的音色就知道是傣族的音乐。
部编小学音乐三年级《月光下的凤尾竹》冯艳娜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再次聆体第一部分的音乐,找找曲谱中有没有相同 或者相似的旋律?一起来唱一首吧
傣族泼水节
,几乎所有的小伙子都会跳。 有独舞、双人舞、集体舞等形式。用象脚鼓、鋩或排鋩、钗伴奏。
舞者以左肩背鼓,左手扶住胸左侧的鼓首, 右手边击鼓边舞。舞者膝部按节奏曲伸,小腿敏捷地跳跃,提气,收腹,挺 胸,加上头部、眼神巧妙配合,显出稳健、豪迈、有力、热情而潇洒,具有 浓郁的傣族风格。独舞讲究功底和韵味,舞步线路变化多端;集体舞讲究整 齐对称,队形多为方阵或圆形。
• 傣族象脚鼓的来源还有一个传奇的故事。相传在远古时候的勐遮地区是一个 碧波荡漾的美丽湖泊。可湖畔却盘踞着蟒魔和龟魔,它们四处造孽吞食人畜。 后来一位傣族武士带着一群猎人来到湖边,消灭了吞噬人畜的蟒兽,取皮蒙 在空心树和竹筒上敲击取乐,于是便形成了鼓。几年以后,有两位驯象人把 鼓改成象脚腿的形状,自此以后傣族民间便有了象脚鼓。
• 2008年6月7日,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
一曲柔情的倾诉,一份深深的 眷恋,美丽的孔雀、婀娜多姿的 傣族少女还有那隐现在原始森林 中的傣家竹楼。好美呀,这月光, 这葫芦丝பைடு நூலகம்音律的婉转,如此的 柔美,月光下面的凤尾竹,充满 了诗情画意。
(1940年8月
22日-1990年05月02日),
被称为"
",为新
中国成立后我国自己培养
的
。
代表作品:《最美的赞歌
献给党》《月光下的凤尾
竹》《祝酒歌》《吐鲁番
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
田野上》等等
• 低沉、悠扬、委婉的葫芦丝声,是那样地 醉人。这段旋律好像微风轻拂凤尾竹,远 看像一层绿色的雾在舞动。
部编小学音乐三年级《月光下的凤尾竹》全新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试讲比赛教学设计人教

教学内容:《月光下的凤尾竹》备课人:全鑫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月光下的凤尾竹》具有优美的情绪。
2、认识葫芦丝的形状,能分辨葫芦丝的音色。
3、知道《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具有傣族音乐风格的乐曲。
教学重点:1、认识葫芦丝。
2、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学难点1、聆听两段乐曲片段,辨别哪段是用葫芦丝演奏的。
2、聆听三首乐曲乐曲片段,辨别哪段是具有傣族风格的音乐3、完整欣赏整首乐曲,听辩整首乐曲的六个部分。
教学准备:课件、葫芦丝教学课时:1课时教师活动一、引题1、师:我们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一个美丽的民族,来了解那里的习俗、艺术及风土人情。
首先,老师为大家带来这个民族独特的舞蹈,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来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师:跳舞师:同学们来说说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师:对了,这就是美丽的傣族,这个民族有着神奇的传说,气候四季如春,那里的人们也是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一想到傣族,同学们对傣族有哪些了解?2、课件介绍傣族学生活动生;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
生:傣族有孔雀、大象、泼水节。
设计意图:加入舞蹈是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知道这是哪个民族。
(1)配乐朗诵介绍并欣赏傣族的风景(2)地理分布:分布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和云南德宏自治州(3)文化:他们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字,以信仰佛教为主。
傣族把大象和孔雀视为他们的吉祥物,最隆重最盛大的,最为传统的节日就是泼水节,以示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平安。
(4)服饰:衣服上有红色和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有孔雀的图案表示吉祥如意、有大象的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
(5)民居:以竹楼为主,干栏式的建筑很适合很适合四季如春的气候。
二、欣赏了解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1、播放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
师:同学们知道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师:就是用葫芦丝演奏的,接下来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葫芦丝(出示葫芦丝简图)师:同学们知道葫芦丝是用什么做的吗?师:介绍葫芦丝的构造及由来。
小学音乐人教版(简谱)三年级下册《五十六朵花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7

小学音乐人教版(简谱)三年级下册《五十六朵花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音乐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作品,能感受乐曲悠扬安静、抒情优美的情绪。
2、初步认识民族乐器葫芦丝,并了解其音色特点。
3、能用肢体语言感受乐曲的3/4拍的节奏,并能哼唱出乐曲的主旋律。
4、通过聆听,体会傣族音乐风格,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认识民族乐器葫芦丝,感受傣族音乐风格。
2、体会乐曲优美抒情的情绪,并能哼唱其主旋律。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傣族音乐的风格,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一、傣族简介
(导语)同学们,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你们知道吗?( 56个民族是一家)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云南的傣族/ 看一看。
傣族,分布在我国西南部地区、云南西双版纳一带,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
傣族人勤劳美丽、善良淳朴,他们信奉佛教,所以傣族男子从小就要去寺庙出家为僧。
傣族有很多特色的美食,竹筒饭傣族特有的一种美食,你们吃过吗?据说非常的清香,有机会大家可以去尝一尝;再看看这是什么?对,全是虫子,这也是傣族特有的一道美食,叫做虫菜,你们敢吃吗?据说吃起来非常鲜香,而且营养价值也很高。
傣族人很喜欢水,因此也被称为“水的民族”,他们有一个很重要的节日你们知道吗?泼水节他们傣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节日。
(设计意图:通过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傣族,了解傣族人民的一些基本生活习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
二、完整聆听
(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听听傣族的音乐。
幼儿园大班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优质课教案比赛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幼儿园大班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优质课教案比赛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活动目标:
1.欣赏傣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葫芦丝柔和、婉转动听的音色。
2.在音乐欣赏中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以及傣族乐器葫芦丝。
3.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尝试跳孔雀舞。
活动准备:
1.音乐录音《月光下的凤尾竹》、电脑、音响。
2.课件1与音乐相匹配的傣族风景。
课件2泼水节。
3.葫芦丝一个、孔雀头饰及服装一套、傣族女装一套。
4.孔雀羽毛头饰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身穿傣族服装以傣族姑娘的角色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一位傣族姑娘,你们知道傣族吗?
师:我们傣族是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我们那里风景秀美,人们都能歌善舞,今天我就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傣族音乐,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幼儿初步欣赏音乐
师:你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受?
师:你知道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呢?
3.了解傣族乐器葫芦丝,再次欣赏音乐。
老师出示葫芦丝问:它为什么叫葫芦丝?
师:因为这个乐器上面部分是一个葫芦而它吹出来的音乐就像丝绸一样柔和、婉转所以我们傣族人把他叫做葫芦丝。
部编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月光下的凤尾竹》王馨苑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视频下载

葫芦丝是傣族、彝族的 吹奏乐器,因用葫芦做音箱 而得名,音色柔和、优美, 略带鼻音。
葫芦丝的传说
• 很久很久以前,一次山洪 爆发,一位傣家小伙子抱起一 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 出来自己的心上人。他的精神 感动了佛祖,佛祖把竹管插入 金葫芦送给了勇敢的小伙子, 小伙子捧起金葫芦,吹出了美 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 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 对年轻人吉祥幸福。从此,葫 芦丝就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
这首乐曲由两个主题反复重复而成。请同学们聆 听第一主题,边听边思考:这个主题的情绪和速 度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观察乐谱,数一数第一主题有几个乐句, 总结出每个乐句之间的联系。
1 2 3 4
请同学们挥拍唱一唱第一主题,注意连音和 断音的唱法。
请同学们用手 击掌+拍肩+拍肩 的方式,打节 奏随音乐为第一主题伴奏。(强弱弱)
请同学们聆听第二主题,边听边思考:这个主题 与第一主题在情绪、节奏、音区上有什么不同?
请同学们观察乐谱,数一数第 2 3
请同学们挥拍唱一唱第二主题,注意第一、二乐 句用连贯的声音演唱,第三乐句用连、跳结合的 声音演唱。
请同学们用 击掌+拍腿+拍腿 的方式,打节奏 随音乐为第二主题伴奏。
月 光 下 的 凤 尾 竹
月 光 下 的 凤 尾 竹
请同学们聆听音乐,边听边思考:
这首乐曲具有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你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它的音色具有怎样的特点?
音乐知识
傣族主要居住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区,是 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有葫芦丝、象脚鼓、 铓锣等。泼水节是他们的节日。
请同学们完整聆听音乐,听到第一主题时按(击掌+ 拍肩+拍肩)的方式随音乐打节奏,听到第二主题时 按(击掌+拍腿+拍腿)的方式随音乐打节奏。 注:掌握3拍子的强弱规律(强 弱 弱)
部编小学音乐三年级《月光下的凤尾竹》冯艳娜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试讲比赛教学设计人教

《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学设计(欣赏课)一、教材分析《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著名的傣族乐曲,以其悠扬的曲调、娓娓动听的旋律,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
让人不由联想起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别具一格的傣家楼阁撒落在竹林间,有如天上的星星,依山傍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幽攸抑扬,轻清淡雅。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傣语称“筚郎叨”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
乐曲为羽调式音乐,有明显的傣族音乐风格。
二、教学目标1.能够体会乐曲悠扬安静、优美抒情情绪。
2.简单了解主奏乐器葫芦丝并能辨别葫芦丝的音色。
3.通过聆听体会傣族音乐的风格。
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乐曲优美抒情的情绪,并能辨别葫芦丝的音色。
教学难点:通过聆听能够体会出傣族音乐的风格。
四、教学过程(一)了解葫芦丝,揭示课题1、教师播放音乐视频《月光下的凤尾竹》片段,引出主奏乐器。
引导学生认识葫芦丝乐器。
2、教师展示葫芦丝并吹奏。
提问学生:葫芦丝音色有什么特点?(二)分段欣赏了解傣族音乐风格1、教师播放第一部分音乐,并用手势带领学生一起随音乐画旋律线。
提出问题:这样旋律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再次播放第一部分音乐,并提出问题:在这段音乐中有哪些地方是相同或者相似的旋律。
让我们一起唱一唱这些旋律。
3、引导学生观察乐谱中的圆滑线、装饰音记号,并提问:这些装饰记号在乐曲中有什么作用?(教师吹奏葫芦丝让学生体会到这些装饰音的作用)(三)学会辨别葫芦丝的音色1、播放视频《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试找出视频中葫芦丝的音色,并再次吹奏葫芦丝加深学生的印象。
2、播放三段用不同乐器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让学生辨别出哪段音乐是葫芦丝的音色。
(四)聆听两首音乐片段,说说哪段音乐具有傣族音乐风格? (五)知识拓展有关傣族的介绍(傣族舞蹈、孔雀舞、象脚鼓、泼水节、傣族竹楼)(六)课堂小结一曲柔情的倾诉,一份深深的眷恋,美丽的孔雀、婀娜多姿的傣族少女还有那隐现在原始森林中的傣家竹楼。
部编小学音乐三年级《月光下的凤尾竹》唐漪洁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 完整聆听音 乐
傣族舞蹈:观看舞蹈视频,请同学们创编舞蹈
谢谢聆听!
欣赏图片
音乐知识
傣族主要居住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区,是一 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有葫芦丝、象脚鼓、铓 锣等。泼水节是他们的节日。
葫芦丝是傣族、彝族的 吹奏乐器,由天然葫芦、铜 质簧片和木管三部分组成, 音色柔和、优美。
• 施光南 著名作曲家,祖籍浙江金华,1940年8月出 生于四川重庆南山,从小酷爱音乐。1978年7月创 作了《月光下的凤尾竹》。
请同学们聆听音乐,边听边思考: 你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这首乐曲由两个主题反复重复而成。请同学们聆 听第一主题,边听边思考:这个主题由几个乐句 组成?划一划旋律线。
1 2 3 4
请同学们用“u”来模唱旋律。 温馨提示:请挺直你的背,面带微笑
请同学们模仿葫芦丝演绎主题一旋律。
请同学们聆听第二主题,边听边思考:这个主题 与第一主题有什么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光下的凤尾竹
14中附小唐文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喜欢傣族以及傣族的音乐文化
2、能说出《月光下的凤尾竹》具有的优美情绪,是一首具有傣族音乐风格的乐曲,能运用音乐要素来分析乐曲中的A、B主题
3、认识葫芦丝,感受葫芦丝独特的音色,婉转、优美
4、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听、唱、声势节奏练习、表演的方式来表现音乐,感受乐曲所表现的优美意境以及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能说出《月光下的凤尾竹》具有的优美情绪,感受三拍子音乐的强弱规律并能用各种声势练习为乐曲A、B 主题进行伴奏
教学难点: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动作表演乐曲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新疆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歌曲进教室并模仿老师进行
律动
二、情境导入
1、师:刚才进教室听到的歌曲是哪个民族的?
生:新疆
2、师:对了,新疆音乐的风格是活泼欢快、热情奔放的,今天我们再走进傣族,感受一下傣族乐曲的风格,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傣族,你对傣族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说)
3、师小结:傣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区,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傣族的风土人情图片(出示大屏幕并对图片进行介绍)
三、认识葫芦丝
1、聆听音乐
师:通过看图片我们对傣族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老师请同学们聆听一段音乐,你来感受一下这首乐曲具有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它的音色具有怎样的特点?
2、(出示葫芦丝图片)葫芦丝是傣族和彝族的吹奏乐器,它是傣族最有特色的民族乐器,因为音箱是用葫芦做成的而得名,它的音色柔和、婉转、优美,圆润
四、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1、作品介绍
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富有傣族音乐风格的葫芦丝独奏
《月光下的凤尾竹》,是由作曲家施光南创作的,这首乐曲向我们展示了一副优美的傣族风情画卷
2、分段欣赏
(1)聆听A主题,提出听想问题
师:这首乐曲包括A、B两个主题,我们先来聆听A主题,你听听乐曲的情绪和速度怎样?是几拍子的?
再次聆听第A主题
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音乐用X
X
X
▏X0
▏为乐曲伴奏
视唱A主题曲谱并感受乐句之间的联系
师:下面跟老师一起唱唱A主题曲谱,请同学们边唱边思考第一句和第二句有什么联系?第三句和第四句有什么联系? 演唱曲谱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难点的节奏,虽然教师强调了,但是还是没有把握很好,如装饰音“前倚音”应该唱的轻巧一些,没有用更好的指导声音,只是强调了节奏,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学生掌握也不太好,虽然纠正了,但有的学生依旧没有掌握,应该在多唱几遍
舞蹈动作表演A主题
师:傣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的舞蹈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老师在课余时间教了咱班几个女生傣族舞的基本动作,下面请这几个同学和老师一起来表演一段傣族舞,请同学们欣赏
教给学生简单的傣族舞蹈基本动作,然后模仿老师表演A主题
(2)聆听第B主题,提出听想问题
师:请同学们聆听B主题,边听边思考:这个主题与第一主题在情绪、节奏、音区上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分析完B主题情绪、节奏和音区之后,老师小节是因为节奏变得舒缓了,音区变高了才使得音乐情绪更加优美,这个地方应该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B主题更加优美?”让学生来分析效果会更好,如果说不出教师再总结
再次聆听B主题,随音乐摆动你的身体和手臂以及弹舌模仿双响筒为歌曲伴奏
3、完整聆听乐曲,记录乐曲的曲式结构,在此过程中请同学们模仿老师用舞蹈、拍手、弹舌等多种方式表现音乐
A
+
B
+
A
+
B
+
A’+
B
五、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西双版纳,认识了傣族的民族乐器葫芦丝,欣赏了一首优美的具有傣族音乐风格的葫芦丝独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希望同学们能记住这个音乐作品,并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喜欢傣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