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1.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汽化和液化教案

汽化和液化教案汽化和液化教案「篇一」【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用具】水槽、塑料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
【教学过程】一、引入b课老师用棉纱蘸些酒精或水在黑板是写几个字,不一会儿,字迹不见了,引起同学们的思考。
二、进行新课1、演示。
2、教学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3、实验“探究水的沸腾”[提出问题]:我们把水烧开称为沸腾,请同学们来说说你所见到的、感受到的沸腾现象?[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正确选择所需要的器材,并能知道其作用:酒精灯(加热)、烧杯(盛水)、烧杯盖(防止热散失)、铁架台(支撑烧杯)、温度计(测水温)、石棉网(烧杯受热均匀)。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
[分析和论证]:将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作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说明,使学生较好地了解沸腾的特点,知道沸腾的条件。
[评估]:让学生回顾操作,评估探究的各个环节,你认为这些探究还有哪些不足和疏漏的地方,请提出来,最好能说出改进的措施。
本实验可能因使用的温度计质量问题,以及本地的大气压影响使测出水的沸点不是100℃,可结合小数据括号中的“在标准大气压下”作简单说明。
4、教学沸腾相关知识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与大气压强有关。
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5、学生自学课本第88页的科学世界《不烫手的“开水”》并回答问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详细讲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特点以及区别。首先,解释汽化是指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蒸发是在液体表面缓慢进行的汽化过程,而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过程。接着,阐述液化的概念,即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如冷凝、压缩等。
此外,还会讲解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汽化时,液体吸收热量,具有制冷作用;而液化时,气体释放热量。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验,让学生理解这些能量变化,并明白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鼓励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实验:在讲台上放置一个装满水的透明玻璃杯,然后用酒精灯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学生会观察到杯中的水逐渐减少,最终完全消失。此时,我会提问学生:“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水去哪儿了?”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汽化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汽化和液化。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练习题包括:
1.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时液体温度不断升高”等。
2.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如“下列哪个现象属于汽化?(A)水蒸气凝结成水滴;(B)冰雪融化;(C)酒精挥发;(D)水沸腾。”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汽化和液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有哪些?
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教案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汽化和液化(一)【教学目标:】1.体验蒸发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在蒸发过程中需吸热的物理本质,了解其应用。
2.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记录数据、描绘图像,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
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知道蒸发和沸腾统称为汽化现象,汽化时吸热。
4.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重难点:】1.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记录数据、描绘图像,总结归纳出液体沸腾的特点。
2.了解液体蒸发时要吸热有致冷作用。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在黑板上用酒精写字,观察发生的现象,想一想酒精到哪里去了?二、互动学习知识点一、观察蒸发现象【做做议议】(1)在手背上涂一些酒精,观察酒精的变化,并交流手背上涂酒精的部位有什么感觉?(2)将温度计插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测量酒精的温度;再将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怎样变化?总结:物理学中把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需要从周围物体吸热,有致冷作用。
【议一议】在桌子上滴一滴水,我们怎样才能使一滴水快速的蒸发掉?总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4)液体的种类。
知识点二、观察水的沸腾【进行实验】⑴如图所示,向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温水,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
⑵当水温度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直到水沸腾。
⑶拿走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数据记录】/分【交流与小结】(1)水中的气泡在沸腾前由大变小,在沸腾时由小变大。
(2)由图像可以看出: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上升,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选填:不断上升/保持不变/不断下降)。
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3)停止加热,水不能(能/不能)继续沸腾。
可见,沸腾过程中需要(需要/不需要)吸热。
北师大版八年级全一册《汽化和液化》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八年级全一册《汽化和液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授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全一册《汽化和液化》科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以下方面:•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过程理解。
•汽化和液化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原理。
通过本次授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上述知识点,深入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规律性,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学习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原理。
-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2.思维能力•能够发现并解决相关问题以及思考物质状态变化的规律。
•发散思维,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科学领域。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勇于探究、认真负责”的探究精神。
•引导学生树立“坚持终身学习、热爱科学”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3.1 概念阐述首先,我将使用样板教案介绍汽化和液化的知识点。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通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等方式将概念的定义和过程的原理呈现给学生。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
3.2 实验探究在阐述了概念和原理后,我将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为避免实验出现意外情况,我将事先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并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技巧指导。
实验探究环节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原理及实验技巧。
3.3 问题解析基于实验结果,我将引导学生从中提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法。
这一环节旨在通过问题解析,增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4 创新思维在问题解析后,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发散思维,通过实例及其它多种方式,探讨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在生活和科研领域中,提升学生应用科学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1.教学不足•教学课件较多,对于运用班级外部资源有所忽略,授课内容略显繁琐。
•学生实验科学小组中的某些学生在操作实验上疏忽大意,导致实验结果不尽如人意。
汽化和液化课时1汽化课件度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归纳
蒸发快慢受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速等多因素的影响
➢ 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 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 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生活中有哪些经验 能支持你的结论?
为什么这样晾衣服干的快呢?
摊开晾衣服干的快 增大水的表面积
通风处晾衣服干的更快 晴天晾衣服干的快 增大水表面上方空气流速 升高水的温度
实 验 2 液体蒸发快慢和液体表面积是否有关 实验设计 在左右两玻璃片上各滴加一滴 酒精,将一块玻璃片上的酒精摊开,另一 滴酒精保持原状,视察蒸发情况 实验结论 其它条件一定时,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实 验 3 液体蒸发快慢和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是否有关
实验设计 在左右两块玻璃片上各滴加一滴 酒精,一块玻璃片旁打开风扇,加快空气流 速,另一块玻璃片保持原状,视察蒸发情况 实验结论 其它条件一定时,液体表面上方空气 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思考 如何才能控制蒸发的快慢呢?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视察与思考 视察如图所示的晾衣服的情景,你能说出有哪些
因素影响了蒸发的快慢吗?
摊开比拧在一起 衣服干的快 液体表面积?
通风处衣服干的
晴天比阴天衣
更快
服干的快
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速? 温度?
实 验 1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是否有关 实验设计 在左右两块玻璃片上各 滴加一滴酒精,一块玻璃片加热, 另一块不加热,视察酒精蒸发情况 实验结论 其它条件一定时,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阳光下温度高,湿衣服能够变干;阴凉处温度低湿衣服 也会变干,说明了什么?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产生
思考 将一杯水自然蒸发到一滴都不剩需要多久?
蒸发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1.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七、教学反思
在本次“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物质状态变化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他们能够更好地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例如,当讨论到蒸发和沸腾时,我让学生们思考夏天出汗和烧水时的现象,他们能够较快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日常现象。
- 学生能够描述蒸发和沸腾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够举例说明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 学生能够掌握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 学生能够解释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过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举例:夏天出汗后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水蒸发吸收了体表的热量;而冬季北方供暖系统中的水在锅炉内加热后变成蒸汽,释放热量到室内。
2. 教学难点
(1)影响汽化速率的因素:引导学生分析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等因素对汽化速率的影响,理解并掌握相关规律。
难点解析:温度升高、液体表面积增大、空气流动加快均能提高汽化速率,但这些因素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综合影响,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来深入理解。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资料和实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信息处理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通过线上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实时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设计预习问题,如“生活中哪些现象是汽化?哪些现象是液化?”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汽化和液化内容做好准备。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1 1.3 汽化和液化

汽化和液化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以及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4.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学习过程基础知识1.汽化和液化A.火山喷出的岩浆变成坚硬的岩石B.夏天洗过的衣服变干C.春天河面上的冰块化了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水果,过一会儿会“出汗”2.蒸发(1)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如洒在地上的水会变干。
(2)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①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我们平时晾晒衣服时总是将衣服放在阳光下,目的就是用提高温度的方法加快蒸发。
②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晾晒粮食时总是将粮食摊开,目的就是增加蒸发面积来加快蒸发。
③液体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快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晾晒衣服、粮食时如果有风,会干得更快,就是因为加快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蒸发。
谈重点影响蒸发快慢因素(1)要加快液体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而要减慢蒸发,应该采取相反的措施。
(2)液体蒸发的快慢还与周围空气的湿度有关。
湿度越大,蒸发越慢。
如夏天下雨前,人往往感到特别闷热,就是因为空气湿度大,人身上的汗液难以蒸发所致。
(3)蒸发吸热:液体蒸发时,需要从周围、自身和它的依附物上吸收热量,因此蒸发具有降温制冷作用。
如图所示,从游泳池刚刚上岸后感觉冷,就是由于身上的水蒸发吸热的缘故。
【例2】下列事例中,目的是减慢蒸发的措施是()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3.沸腾(1)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如图所示为水的沸腾现象。
水沸腾了(2)液体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3)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物理八年级上册《汽化和液化》教案

2、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大汗淋漓,汗液起到什么作用?
3、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图见课文61页)
学生讨论总结:
1、利用水蒸发吸热来降低温度。
2、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汗液蒸发吸热,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
3、人身体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上吸热,从而来降低温度。
狗常把舌头伸出来,把大量的热散到空气中,来调节体温。
(2)蒸发可以致冷
【讨论】要想让湿衣服干的快一些,你有哪些好办法?液体蒸发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
【归纳总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
3.液面表面空气流动
走进生活:同学们能不能说出生活中一些加快液体蒸发的例子?(学生自主发言)
【提出问题】同学们观察过水的沸腾吗?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有哪些不同?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会怎么变化呢?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1.从暖瓶向小烧杯中倒入30ml左右的热水,点燃酒精灯加热。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 min 记录一次温度填入表格中,直到水沸腾后2分钟为止,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60小资料,几种液体的沸点(标准大气压),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液体的沸点相同吗?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多少℃?
2.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吗?为什么?
【知识拓展】液体的沸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大气压影响液体的沸点,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高压锅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3.在记录温度的同时,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各有怎样的现象发生,水沸腾后,将酒精灯取下停止加热,观察水的沸腾情况。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
总数
第4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与巩固
1.汽化的概念
2.汽化的两种方式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4.列举蒸发吸热的例子
二、学习新课
1.下列的生活现象同学们观察过没有?
(1)壶嘴上方会冒白气
(2)从冰箱刚取出的饮料瓶上会有小水珠
(3)深秋窗户上有小水珠
2.思考一下,“白气”、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小结知识
三、知识应用
1.深秋,草叶上为什么会有露?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露)
2.人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100℃的水烫伤厉害,为什么?
(水蒸气液化,液化过程是放热过程)。
3.液化石油气的方法是什么?
(常温下加压)
四、课堂小结
5、练习巩固知识
1.为了确定风向,可以把手臂侵入水中,然后向上举起,手臂的哪一面感到凉,风就从哪一面吹来,试说明原理,并举出一个相同原理的例子。答:风吹来的那一面手臂上的水________的快,从手臂上吸收的________多,手臂的这一面感到凉,风就从这一面吹来.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出结论:
(1)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小水珠
(2)液化:
a.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b.液化是放热过程
4.气体液化的方法:
(1)降低气体的温度
(2)压缩气体的体积
教师提问,请学生单独回答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知识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并全班反馈
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发言表述自己的看法
2.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常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____现象。
3.夏季,农户家常用一种没有烧过的粘土做的茶壶.观察发现,装水后壶的外壁总是潮湿的。这种茶壶能使里面的凉茶水变得更凉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列举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积极思考,并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物理现象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作业
布置
课本P-23交流讨论2,P-24第3题
教学
札记
等级评价
(A/B/CLeabharlann D)检查签阅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时间:签查(盖章):
汽化和液化
学习
目标
1.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液化的概念
2.过观察实验知道液化过程放热。
3.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液化现象,提高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知道液化的概念。
难点:能正确解释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教法
选择
合作探究法
课型
新授
课前
准备
课件
是否采用多媒体
是
教学
时数
1课时
教学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