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年在美国军校脱胎换骨(孔一诺口述 崔晓整理)

合集下载

留美幼童观后感

留美幼童观后感

留美幼童观后感《留美幼童》内容简介中国留美幼童指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

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

第一批幼童于公元1872年8月11日由上海出发,跨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登陆。

他们乘坐刚刚贯通北美大陆的蒸汽火车,到达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从此开始了他们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涯。

自1872年第一批留美幼童开始,中国人出国留学始成风气,到今天,按粗略划分,已经有六七代留学生了。

哪一代留学生最为出类拔萃呢?读过《大清留美幼童记》后,我个人的感觉是,他们是最优秀的!幼童们被分配到54户美国家庭(其中康涅狄格州34户,麻萨诸塞州20户)中生活。

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克服了语言障碍,成为他们就读的各个学校中最优秀的学生。

他们群体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令美国人惊叹不已,据不完全统计,到1880年,共有50多名幼童进入美国的大学学习。

其中22名进入耶鲁大学,18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3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1名进入哈佛大学。

经过这几周的学习中,我觉得,在交通便利的今天,或许我们都已习惯了朝发夕至的速度,习惯这个被称为村的地球,在飞机频繁来往的时代,即便是大洋彼岸的美国似乎也不再那么遥远了,频繁的交流来往已非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可比,出国留学也变得相当普遍。

但是如果我们把时间调整到一百五十年前,调整到那个中国还停留在半开放状态的时代时,我看到的应该是另一番景象,之所以说是半开放状态,是因为此时闭关锁国了近两百多年的清政府已经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道道门户,虽然中国被迫为西方打开了潜在了巨大利益的贸易市场,却没有敞开接受西方先进事物的胸怀,无论是上层的统治者还是基层百姓,多数都不知民主,科学为何物,如果我们来到了此时的中国,看到的更多的是宫廷里的繁文缛节,村落里延续了千年的男耕女织的生活场景,以及学堂里四书五经的诵读场面。

在石家庄军训一年的北大新生

在石家庄军训一年的北大新生

在石家庄军训一年的北大新生“我们历史系挨整最多的就是我和翁宝……他到底还是比我更有脾气,给了我们区队长一拳,大家都暗暗为他喝彩……但他也因此被关了两天禁闭,在他之前和之后都没有人被关过,可谓空前绝后!”因为湖南皇仓中学军训冲突事件,这篇写于2001年的回忆军训的旧文被重新挖出来在网络流传。

文章作者是在汶川地震中以“范跑跑”之名而广为人知的范美忠,一向桀骜不驯、少以青眼待人的范在文中对翁宝激赏有加,将其引为具有“反叛精神”的同类。

翁宝在微信朋友圈也看到了别人发的这篇文章,他转发过来附上了一句话:“我倒没那么多愤怒,现在只觉得(军训)还不错,挺有意思,还很有帮助。

”范在文中所说的事发生在1992年,地点是石家庄陆军学院。

那年,范和翁参加了一场极为特殊的军训。

首先,受训人群有特别限定——北大和复旦这两个中国顶级学府的本科新生;给学生军训的学校也经过精心安排,它们是石家庄、信阳、大连、南昌这四所国内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著名陆军学校,其中石家庄陆军学院在当时有中国“西点军校”之称;军训的时间跨度不是通常的十天半月,而是一年,从世界教育、军事史上看,给大学生安排这么长时间的军训也属罕见之举。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军训不是我们今天所想象的以打枪、走队列、练军体拳等军事训练为主,它的核心教育内容其实是政治课,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为首要目的。

实际上,那段时期军训的完整名称就是“军政训练”,课程安排里,政治、军事、文化课三门的比重定为4:3:3。

在北大,这一军训政策持续了从1989到1992共四年时间;复旦第二年加入,从1990到1992开展了三年。

此前及以后,全国范围内都未面对普通大学生举办过这种长达一年的军政训练。

三四年间,北大和复旦一共大约有15000名学生步入军校,他们由此有了一段一般人从未经历过的别样青春岁月。

军校的门槛“如果我早知道上北大后要军训一年,打死我也不会填报北大的。

”范美忠高中就读于四川的一个小县城,当地消息闭塞,直到看到录取通知书上写的报到地点是石家庄陆军学院,他才知道,要进燕园得先入军校大门。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

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拓展并聚焦现实题材、发力主题创作以及书写“中国式童年”,是新时代儿童文学最突出的特点。

作家们敏锐地寻找到孩子精神成长与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宇宙万物之间的关联点,把过去很少涉猎的题材大范围地进行文学转化,蓄积了更多滋养孩子们心灵成长的养料。

这些题材从时代楷模、革命历史到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再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几乎无所不包。

它们把深情的目光特别地投向那些有名和无名的英雄。

新中国成立以来闪亮的先锋人物(“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抗日战争中普通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史雷《将军胡同》)、青藏高原风雪弥漫中的边防战士(曾有情《金珠玛米小扎西》)、大兴安岭深处鄂温克族农民的驯鹿营地(格日勒其木格·黑鹤《驯鹿六季》)、海南岛热带雨林里人与动物的传奇(邓西《秘境回声》)……这些生动故事,为孩子们带来丰盛的精神食粮。

儿童文学从人们传统印象中的“小儿科”转向时代的重大题材和厚重主题,这种转变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和逻辑。

从儿童文学自身的成长轨迹来看,21世纪之初,题材主要集中于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尚不足以涵盖不同地域孩子们多姿多彩的生活经验,难以满足和支撑起千千万万小读者多元的阅读期待。

从中等生到入读“常春藤”,他和父母做对了哪些事

从中等生到入读“常春藤”,他和父母做对了哪些事

□芷君从中等生到入读﹃常春藤﹄,他和父母做对了哪些事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大二的潘博,没把自己入读常春藤当回事。

他也不鼓励学弟学妹们追逐名校,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他愿意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他说,他不是“别人家的孩子”,他非常普通——上小学时,各门功课只考80多分,每天打三四个小时的电子游戏。

但幸运的是,他生活在一个家长开明且有判断力的家庭。

下面,是他的自述。

从小学的中等生到去美国做交换生,我深深感到:一个人想不想学、有没有能力学,完全要发自内心去年申请大学时,我同时拿到了斯坦福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经比较,我选择了普林斯顿大学。

很多人看我入读常春藤名校,判定我一定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其实,真不是。

我出生在广东,后因父母到北京工作,便转学到了北京。

我的运气比较好,上的小学在北京西城区——现在北京西城区被称为“北京教育的高地”,但当时西城区小学并不难进。

我参加考试,分数够了就被录取了。

上小学时,我很贪玩,成绩在班里中等。

记得上小学三年级时,我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差不多都是80多分,而班里很多女生的分数都接近满分。

所以,我既没当班干部,也没拿过奖状,写完作业就打电子游戏,每天打三四个小时。

但我也不惹麻烦,没当“学霸”,也没沦为“学渣”。

我真正在学习上开窍,是上初中之后的事。

小升初时,我超水平发挥,考上一所市重点中学。

这所中学虽没有四中、八中和人大附中那么厉害,但排名也在全市前十。

这对我是个极大的鼓舞。

上初中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我居然考了年级第25名。

这对我又是一个鼓舞:我也没怎么努力,居然能考到年级第25名,说明我还是有点能力的。

我将信将疑地有了点自信。

上初中后不久,开始竞选班干部。

小学6年我从没当过班干部,上初中后好像忽然有了虚荣心,于是头脑一热报名参加了竞选,并当选学习委员。

当选后,我觉得自己既然是学习委员,就要把学习搞好,否则太没面子了。

从那以后,我开始努力学习。

当时,也没什么学习技巧,就是反复翻书、看书、做练习……慢慢地,我摸索出了自己的学习方法。

被领养的中国女孩想要当美国总统,养父母全力支持,她们的故事,告诉你中美教育的差距

被领养的中国女孩想要当美国总统,养父母全力支持,她们的故事,告诉你中美教育的差距

被领养的中国女孩想要当美国总统,养父母全力支持,她们的故事,告诉你中美教育的差距八十多年前,广为人知为人所知学者陈寅恪写下了那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为当时的中国教育指出一条明路,培养一个心灵自由,人会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一直是中国教育家们追求的目标。

八十多年过去,这个总体目标似乎偏离了轨道,离我们越来越远。

能够有底气说出要培养一个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孩子,恐怕没几个家长能编出得到。

中国教育的问题放到那里,不是“掩耳盗铃”就可以忽视的。

教育改革是一件可能要假如耗尽几代人时间的事情,传动系统更何况这改革必须要有足够的动力,目前情况,看不出动力装置在哪里。

但孩子的成长是不了等的,这也是为何留学潮兴盛,而且越来越低龄化的原因。

说得偏激一点——在这样的环境下,送孩子出国就是在救孩子。

下面来看三个美国小女孩的故事,从她们身上,你能我国看到中国教育离真正的培养人才,还差得很远。

1男孩要修改宪法当总统的小女孩第一位小女孩叫做艾莉娜?穆赫(Alena Mulhern),是一个被领养到美国的中国孤儿,有一天她的养父母问她的理想,她说所说将来长大想要当美国总统。

养母看着她认真的表情,很无奈地说:“宝贝,死里逃生很不幸这是你唯一没法达成的愿望。

根据美国宪法,唯有美国五岁公民,才符合遵循成为总统和副总统的资格。

”艾莉娜说:“这很不公平。

”养母说:“那你想要怎样呢?”艾莉娜说:“我要修改这五条法律。

”于是在养父母的能够帮助下,艾莉娜来到了所在州的议会,试图说服本州的议员们,让他们去向上议院国会提出修改这条法律。

艾莉娜在议会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几乎参选总统。

我不期望只因自己出生中国,就被剥夺争取这个位子的机会。

我和你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是美国人,我不记得有关中国的事物,我所知道美国的一切都关于加拿大。

因为我的一生几乎都在美国度过,我被领养时才十个月大。

想想看,只因200余年前的法律,让多少伟大候选人无法富尔县奉献。

晚清留美幼童生平简介

晚清留美幼童生平简介

晚清留美幼童生平简介作者:齐天松杨立夫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07期摘 ; 要:晚清120名留美幼童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一个既特殊又普通的群体。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简要介绍了全部留美幼童的生平。

关键词:留美幼童;生平;晚清中图分类号:K252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0-0138-02一、引言晚清“留美幼童”作为清政府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的组成部分,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120名留美幼童乘船漂洋过海,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打开他们人生中璀璨的一卷,也打开了清政府以及后来的中华民国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世界文化上交流的全新的一页。

这120名留美幼童,在“留美”计划突然夭折后,大部分相继回国,在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战争中、国家的建设中、国家的外交上做出重大贡献;一部分留在国外,为传播中华文化画上浓墨的一笔。

现有的相关文献存在着对于同一个人有着相互矛盾的记录,经过多方位的资料比对,尝试还原留真实准确的美幼童的基本信息。

二、生平简介(一)第一批留美幼童生平简介蔡绍基,任大北电报局译员、上海海关译员。

后任清政府山海关监督、天津北洋大学校长。

邓士聪,入福州船政学堂,后调派北洋舰队服务,离职后经商。

容尚谦,入福州船政学堂,后在扬武旗舰见习。

参加中法海战。

中日甲午海战时任环泰舰舰长,后任轮船公司经理,再转任平沈铁路运输处长。

张康仁,在清政府驻温哥华、朝鲜、等地使团里担任多年翻译,后辞职作了律师。

蔡锦章,任职于京沪铁路,其后经商。

程大器,任教师。

欧阳庚,曾任直隶州知州知府衔,驻旧金山领事馆总领事,驻温哥华领事等。

民国建立后,驻荷属爪哇总领事、驻英国大使馆一等秘书、驻玻利维亚条约特使。

史锦镛,经商。

钟俊成,供职于外国领事馆。

钟文耀,任清政府驻美使署通译官,驻日使署二等参赞,驻小吕宋总领事官,沪宁铁路随办兼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办。

多所美国大学录取湖南伢子爆成长经历

多所美国大学录取湖南伢子爆成长经历

多所美国大学录取湖南伢子爆成长经历学校名称:美国美国大学(华盛顿特区)所在位置:美国拿着芝加哥大学的录取单,系上带有芝加哥大学校徽的围巾,17岁的长沙“学霸”易阳天很“威武”。

岳霞摄全美综合第五的芝加哥大学、常春藤名校康奈尔大学、范德堡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卡耐基梅隆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当全球众多学子都在为进一所名校而绞尽脑汁的时候,17岁的长沙伢子易阳天已轻松拿到了美国9所名校的录取单。

昨日,他决定选择入读芝加哥大学。

你不要当他只是一个每周做三次甜点、擅长做泡芙和巧克力夹心派的城市甜心男孩。

1.8米个头的易阳天,曾随当军医的父母在沙漠中生活12年,他喜欢生物,喜欢泡在实验室,最喜欢的书是《基因组》。

这个“国际级学霸”,现在就读于长郡中学美国AP课程中心。

A 打动面试官的除了成绩还有对爱好的执著这个“学霸”成绩有多牛?托福114分(满分是120分),SAT2290分(2012年申请美国排名前10以及常青藤学校的门槛为2250分);AP考了5门:微积分AB,微积分BC,统计学,生物学,微观经济学,都是五分(满分);在学校的平时成绩,一直是年级第一名。

不过易阳天觉得,打动面试官的,不单是这些成绩,还有他对生物领域孜孜不倦的执著和好奇心。

“我在沙漠中长大,从小对沙漠中的生态环境和奇特植物就充满兴趣,并且引发了我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植物学和生态学的思考。

”易阳天高二时申请了哈佛大学的暑期学校,修了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两门课,都拿到了A,“我还拿到了遗传学教授的推荐信。

这次经历刷新了我对生物学的认识,更加明确了未来的学术兴趣。

”高三开始,易阳天常泡在长沙市血液中心实验室,做点辅助性工作,“认识了该领域很多专家,也学到了很多生物医学知识。

”在哈佛大学图书馆找到的《基因组》成了他最喜欢读的书,里面有许多独特的观点,让他的视野更加开放。

在面试时,他用英文跟芝加哥大学面试官聊基因,一串串专业名词不得不让面试官转换话题。

案例:留美幼童

案例:留美幼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案例:留美幼童 作者:钟鑫 来源:《大学生》2019年第05期

3月29日下午2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综合教学楼803教室,132名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

地球化学、经济学四个专业的大一学生正在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授课老师是刘芳。 这节课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同学们在中学已学习过, 如果大学课堂不能在理论深度和广度上有突破,则起到的作用就会非常有限。 刘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政课教师 理解幼童留美案 理解洋务运动 刘老师今天在课堂上播放了纪录片《幼童》中的数个片段。《幼童》共5集,讲述了一百五十年前一群中国幼童赴美留学的故事。

呈现鲜活、立体的历史故事,是为引起同学探究思考的兴趣。“理解了幼童留美也就理解了洋务运动。”刘老师在放映前的开场白中说,“留美幼童的命运与洋务运动的命运相当一致,留美幼童堪称洋务运动的一个标本。前后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无法一目了然,但是洋务运动中实行的幼童留美计划则能使洋务运动本身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一一具象。”

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12岁。150年前,幼童留美是一件破天荒的事件,堪称洋务运动的壮举。

“要讨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我们能不能不那么刻板地分析,能不能通过这样一扇历史之窗、一个洋务运动期间的典型事件来分析它失败的原因?为什么这群幼童会出国留美?出国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生活学习的情形是怎样的?后面他们的结果又是怎样的?”

带着刘老师的一系列问题,同学们开始了纪录片《幼童》的观看。刘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观看的同时,会边看边停顿,在一些重要节点之处,老师会停下来,跟同学一起分析。

讲到幼童留美必须要提及的一个历史人物就是容闳。容闳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是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少年在美国军校脱胎换骨(孔一诺口述崔晓整理)男孩子怎样才能成长为男子汉?什么样的母亲才是伟大的母亲?孔一诺是圣人孔子的第77代孙,也是著名科学家钱伟长的曾外孙。

他出生在北京一个条件优越的家庭,母亲40岁那年生下他。

自小性格懦弱、娇生惯养的他“泪腺丰富”,特别爱哭。

但从幼年起,他在近乎冷酷的母爱呵呼下,克服自身弱点,健康成长起来,并成为美国军校的第一个中国男孩。

初入:狼窝“,美国军校的中国少年在哭泣2006年3月23日,当地时间5点30分,美国费城军校学生宿舍。

睡梦中的我突然被人揪住领子从上铺拽到了地上,一个愤怒的声音几乎震聋了我的耳朵:”从你的床上滚下来,新兵!“双臂有可怕刺青的学生官揪住我的领子高声叫喊:“你只有40秒的时间,赶紧穿好衣服去饭堂吃饭!如果迟到,拳头就会落在你的脸上!”我顾不得揉一下摔疼了的膝盖和手肘,穿好衣服直冲饭堂。

还好,我只用了36秒就坐在了饭堂的座位上,没有迟到。

学生官露出一丝吝啬而冷酷的笑,说:“你比别的新生强。

现在,我来教你怎样吃饭,不能做错!”我吃过西餐,吃饭还用教?学生官一招一式地比画起来,我才明白,军校学员的吃饭动作,原来比机器人还机械:屁股只能坐座位的2/3,背部不能靠在靠背上,腰要挺直,吃饭时一只手拿叉子一只手扶盘子,叉到食物后,调整胳膊,使大臂与小臂成90度角,把食物放进嘴里后,双手放回身体两侧固定好,这才可以咀嚼食物,将食物嚼碎咽下后放可叉另一块食物······第一餐,我没有吃饱。

更苛刻的是,吃完饭走出饭堂时,无论是回宿舍还是闲逛,我都得像所有的新学员一样,踢着正步走路,像个滑稽的木偶。

7点整开始上正课。

第一天练队列,教官琼斯是来自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最优秀的现役军官,苛刻而冷酷。

练踢腿动作时,他让我一只脚高高抬起,另一只脚呈“金鸡独立”壮达10多分钟,仍不准我放下。

汗水顺着我的脸颊流到脖子里,我可怜巴巴地盯着他那双冷酷的蓝眼睛,乞求他让我放下。

20分钟过去了,我因坚持不住而歪倒在地上,琼斯漠然地看着我,喝到:“站起来!”继续!“黄昏时分,一天的训练终于结束了,我像机器人一样吃完晚餐回到宿舍,脱光衣服后开始冲澡。

半分钟后,学生官把我从浴室里拖出来顶在墙上,挥舞着拳头大声喉叫着说:“你只有30秒的洗澡时间,那超时了!”我头上和身上全是泡沫,但学生官不准我再进浴室,没办法,我只好用浴巾抹掉泡沫。

晚上10点整,宿舍楼准时响起了熄灯号。

这里唯一的好处是,如果自己睡不着,可关掉大灯开台灯看书或写字,别影响他人就行。

夜里11点多,同宿舍的人睡着了,我悄悄走进浴室,先将身上的残留的泡沫冲干净,再坐下来冲洗因踢正步而溃烂出血、奇痛无比的右脚趾。

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到美国军校读书的第一天结束了,我觉得自己完全垮了。

晚上,15岁的我坐在台灯下给远在北京的妈妈写信:“妈妈,这里的一切都比想象中可怕:学校完全实行军事化管理,老师都是现役军人,同学中有中东王子,有世界500强企业创始人的第三代、第四代,也有其他学校管不了的调皮孩子,我是唯一的中国学生。

这里不许外出,不许打电话,不许和别人说话。

除上课外,我必须待在房间里背学生手则,或是擦皮鞋、擦铜衣扣。

我觉得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在浪费时间和生命······现在是我入学的第一个星期,学校说如果在两星期内改变主意,可退回学费。

希望您看到信后能尽快做出决定······”信寄出后,我天天查看信筒,可妈妈没有回复!在有“小西点”之称的费城军校读书的第一周,我几乎天它晚上哭泣······“冷酷母亲”特立独行,懦弱男孩接受考验我至少能列出10条理由,证明自己应该得到妈妈和爸爸的宠爱,应该在北京最好的中学读高中,而不是来这所美国军校受尽折磨!妈妈40岁才生下我,高龄生育,多大的风险啊!她应该把我捧在手心、含在嘴里才对呀,而不是把我扔这么远!我的姥爷是开国元勋,他那一代人打下江山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后代生活的更好,而不是去遭罪。

我的爷爷从事科研工作,我的太姥爷是著名的科学家钱伟长,我完全应该在一种良好的氛围和条件下,成长为爷爷或太姥爷那样的科学家,而不是来这里读军校!我很想当科学家,对军事这一套并不感兴趣。

我的爸爸在北京市政府工作,妈妈的单位也不错。

岁说他们已经退休,但只要爸爸和妈妈愿意,不用暗示什么,就会有人帮着让我进入北京最好的重点中学读书,然后顺理成章考大学,大学毕业找份好工作,然后结婚生子,舒舒服服过小日子。

我是孔子的第77代孙,这是有据可查的,山东的孔庙里刻着我的名字,宗谱上也能查到我这一支。

“圣人止后”不该受如此之罪,至少不能被人欺侮呀!可我的强势妈妈不这样想,她对我的教育自幼严厉,甚至冷酷!我很小的时候,如果哭泣,妈妈只要数“2、2、3”,我就得停下来。

我不知道“3”之后妈妈会怎样惩罚我,因为我从来没有在她数“3”后还敢继续哭泣,一次都没有。

就连邻居都觉得妈妈太厉害,可妈妈并不想改变自己。

4岁那年,有一次妈妈领着我上街,我看到一个自己非常喜欢的玩具,就让妈妈给我买。

妈妈没有答应,我当即倒在地上耍赖,放声大哭,弄得自己一脸泪一脸灰。

可妈妈扭头看了一眼,竟扔小我扬长而去。

妈妈越走越远,我的哭泣更加凄厉,我就不信妈妈真会扔下我不管。

可无论我怎么扯着嗓子哭泣,妈妈都没有挺下脚步。

眼看妈妈的身影就要消失,我赶紧爬起来追上了妈妈。

妈妈冷着脸不看我,也年理睬我。

从此我明白,以要挟的方式对妈妈,无效!上幼儿圆后,妈妈让我上全托,以锻炼我独立生活的能力。

刚上小学,妈妈一声令下:“让儿子读私立学校,吃住都在学校。

这孩子从小爱哭,性格懦弱。

现在的独生子女,稍不留神,要么无法无天,成了谁也管不了的天王老子:要么男孩子变得女里女气,白顶一个男子汉的名。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是不辉有什么出息的!”爸爸对妈妈从来言听计从。

于是,从小学到初中,我都在私立学校读书,每个月回家不超过4次,妈妈也很少来看我。

初中毕业我以几分之差错失重点高中。

那些天我很伤心,给妈妈打电话,让她托爸爸的朋友帮忙让我上重点高中。

妈妈来了。

那时妈妈住在郊外,她进城后和朋友在北京饭店喝茶叙旧,对我上重点高中一事只字不提。

喝完茶妈妈就回家了。

她对爸爸说:“我托朋友给儿子联系好了一个陕西的农村老乡,他答应让儿子过去生活一段时间。

”就这样,没有上成重点高中的我被妈妈“扔”到了陕西乡下,每天跟着老乡下地干活,吃着很差的伙食。

老乡一定得到了母亲的“授意”,我只要有一丁点儿做得不合适,他便对我非吼即骂,让我饱受“寄人篱下”之苦。

妈妈的教子方法远不止这些。

她的另业些举动则是“另类冷酷”。

我上小学时,妈妈经常托医院的朋友给我写假的病假条,交给学校,然后带我出去旅行。

那时我学习成绩一般,面临考试,我担心考不好会被老师和同学嘲笑,不敢跟妈妈出去旅行。

妈妈却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业次考试成绩算不了什么。

走吧,孩子,咱们出发!”我和妈妈去过天山,去过大草原······有一次,妈妈带我去看三峡,那是一次与三峡众多美丽景点的“告别旅行”,妈妈说,三峡大坝建成后许多景点一辈子都看不到了。

那次我和妈妈走得急,也没收拾什么行李,衣服旧,以至于游船上的人都称呼我们“盲流”。

但妈妈朗声笑着和大家聊天,一点儿也不在乎。

妈妈退休后不在城里享福,拉着爸爸去京郊承包了一大块农田办农场。

每年寒署假,妈妈都让我帮爸爸下地干活,不准我待在北京城。

酷暑里,我光着膀子和爸爸在玉米地里挥汗如雨:寒冬中,我和爸爸踏着厚骺的积雪在田里忙碌。

有一次,妈妈为了锻炼我的胆量,告诉我地头那边有一片坟地,一场大雨后,地面就有可能露出仅银首饰,有人捡到过。

经不起妈妈的“蛊惑”,我真去了坟地。

那时是黄昏,大雨刚停,坟地里怪鸟乱叫,虽然我没有找到首饰,但从此胆子大多了。

我刚上初中那年,有一次被一个比我小一岁的男孩子打哭了。

回家后,妈妈严肃地对我说:“孩子,男孩子打打架才能长大,妈妈不觉得这是坏事儿。

可输给比你还小的孩子,太让妈妈丢脸了。

再打室,你得想办法赢他一次!”我从小胆子就小,就连跟别人吵嘴也不敢,妈妈这样说室,我一直在发抖······这就是我那特立独行的妈妈!我在陕西老乡家住了半年多,就在我受不了之际,妈妈一个电话打过来:“儿子,我和你爸爸商量好了,我,一致认为将你放在‘狼群’里比放在‘养群’里你辉成长得更快更和—我们已经给你选好了学校,是美国费城的一个军校,学生按表现晋升军衔,可以升到团职甚至更高。

你要是能当上团长,那该多神气啊!”妈妈决定了的事不可更改,我只能乖乖服从。

办好签证,妈妈和爸爸都没有送我,我独自从北京飞到美国。

没想到学校如此严酷无情!“冷酷母亲”成就铁血男儿,美国军校飘起首面中国国旗学校的训练越来越苦,几天后开始练长跑。

背着沉重的背包,上山下山,过草地泥地,跑的最后,我先吐胃液,后吐胆汁,几乎昏倒。

最为艰难的时候,妈妈打来了越洋电话:“孩子,男孩子要想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男人,必须经历业些身体和心理上的磨练。

你自小懦弱,被娇惯,妈妈就是希望你能在严酷的环境里经受锻炼。

孩子,妈妈相信你一定能行!”妈妈说我行,我不行也得咬着牙坚持。

新学员的训练要经过半年才能结束,我是这所军校里唯一的中国人,我不能趴下。

我要让所有人知道,中国人是影骨头,我不能丢中国人的脸!说真话,只有身处异国他乡的人才能真正明白“祖国”的含义。

我要是倒下了,人家嘲笑的不仅是我个人,还有我的祖国!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我的体能上来了,意志力也坚强了。

从小学到初中,妈妈给我打下了的底子发挥了作用,再练长跑设计我不吐了,能跑在带队教官的前面:练射击,我精准的抢法让同班同学竖起了大拇指······几乎所有的军事项目我都名列前茅。

我和最强悍的学员进行“挑战极限”比赛,我做得很出色,就连那个总对我吼叫的教官也大声夸奖我说》“孔,好样的!”因成绩和表现突出,我只用了3个月就结束了新学员训练,于当年6月参加军官训练,成为一等军士。

美国人对能吃苦、素质良好的人永远充满敬意,格外器重。

到当年11月时,我已成为上士军官;第二年二月,我被提升为上尉;到第二年9月时,我已经成为步兵团总教官、军警队队长和国际部代表,属于正团级军官!军校的军衔制与军队一样严格,从新学员到正团职,我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更人我充满自豪感的是,在每个星期天的例行阅兵式上,我身穿威武的海军陆战队团职军官服,长筒皮靴裎亮,腰戴佩剑,指挥部队列队完毕后,正步走向主席台,向所有前来观看的家长和客人大声报告:“我是孔业诺,来自中国北京!”来宾的掌声响起的那一刻,我对妈妈多年的良苦用心有了全新的理解—正是妈妈的“冷酷母爱”,培育出了我这个铁血男儿!在军校,我没有停下成长的脚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