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龙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中华第一龙》阅读理解教案

《中华第一龙》阅读理解教案

《中华第一龙》阅读理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第一龙》的作者、内容及背景等情况;2、掌握文章的重点、难点,提高阅读能力;3、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导入:展示一幅画作——龙腾四海,引导学生猜想龙的形象、寓意;2、语音语调,透析文章:教师点读、学生跟读,重点分析文章的语音语调、表达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3、梳理文章结构:进行阅读复述、总述文章脉络,以便于理解文章主旨;4、理解难点:分析文章的重点、难点,教授相关解决方法;5、扩展交流:开展学生讨论、分享、提问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索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教师出示《中华第一龙》的封面,询问学生是否听说过,了解情况;(2)播放配乐,出示画作——龙腾四海,引导学生猜想龙的形象、寓意。

2、学习环节:(1)透析语音语调,篇章结构,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意义。

(2)重点分析“中华第一龙”之父李秀成,以及他如何研究、创作,培育出第一条鱼龙的内容;(3)讲解文章的核心思想、主题,让学生了解李秀成为中华第一龙做出的巨大贡献。

3、拓展交流:(1)开展学生自由交流环节,鼓励学生针对文章的某个角度进行分享;(2)引导学生关注中华龙文化、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挥探索、发现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要点1、了解《中华第一龙》的背景、内容及作者等情况;2、掌握文章的语音语调、表达方式,以提高阅读效果;3、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主题;4、发挥学生自主性,开展交流、分享、提问等环节,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评估本次教学,应利用饱满的态度、严谨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中华龙文化、非遗文化,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

可通过讨论、总结、交流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估,以实现教学目标。

六、结语《中华第一龙》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章,也是非遗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带给人们更加深入、具体的了解和思考。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中华龙文化的瑰宝,从中汲取灵感,不断提升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

六年级语文下册《中华第一龙》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中华第一龙》教案、教学设计
4.家长参与作业:请家长与孩子一起探讨关于龙的文化话题,鼓励孩子讲述课堂所学内容,家长倾听并给予鼓励。此作业旨在加强家校合作,促进亲子关系,同时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5.制作一份关于“中华第一龙”的手抄报,要求设计美观、内容丰富,涵盖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此作业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动手能力,同时巩固所学知识。
1.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
2.学生的阅读技巧和策略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应引导他们运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3.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可能对于传统文化认同感不强,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文化自豪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解龙的精神内涵,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龙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感受龙的形象,引发他们对“中华第一龙”的兴趣;
-通过讲述与龙相关的传说故事,营造神秘、奇幻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精讲精练,深化理解:
-对课文进行逐段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深入挖掘“中华第一龙”的文化寓意;
2.修辞手法练习:教师提供一些句子,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习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提高表达能力。
3.阅读理解:教师设计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五)总结归纳
1.知识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生字词、修辞手法、课文理解等方面的重要知识点。
2.情感态度:教师强调龙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民族自豪感。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实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第一龙 3

中华第一龙 3

《中华第一龙》导学案组名:姓名:教学目标:1、能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濮阳、粗犷、蜥蜴、游弋、房椽、举世瞩目;复习用字典查字法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积累带龙的好词佳句。

3、能了解中华第一龙的特点及被作为图腾的原由,了解龙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

4、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理解和感悟“龙”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了解“中华第一龙”的特征,理解中华民族对龙的情感,了解龙在中华文化的地位。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抽测濮阳粗犷蜥蜴游弋房椽举世瞩目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指名读(2名)齐读,出示带拼音的。

(落实读音)“椽”字前鼻音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完成这三个任务,出示自主学习提示:(谁声音响亮点,为我们读以下提示)(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用上“先讲……再讲……最后……”句式(2)、“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一条龙?它有什么特点?(3)、什么是图腾?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把龙作为图腾?你从这一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了什么?2、自主学习5分钟三、交流反馈提示:(审清题意,确定段落,划关键句,提取概括)这四步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的找到阅读的答案。

四、精读课文,重点感悟1、龙蕴含了祖先的哪些希望,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把龙作为图腾?文中哪一自然段对此作出了解释?2、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说明我们的祖先怎样?(参考:有着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创造力。

)五、当堂检测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望子成( ) ( )腾虎跃生( )活虎()凤呈祥《狱中联欢》导学案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领会革命者在狱中联欢时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读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本课字词及写作顺序4、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自能读书的能力学习重点、难点:“贴对联”和“表演节目”两部分,体会五副对联的意思学习时间:1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抽测:1、同学们,在第三单元的课外书屋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小说《红岩》的故事梗概,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指名介绍)这个同学介绍得真好,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从长篇小说《红岩》中节选的一个故事《狱中联欢》2、课题分析从题目上看,地点是哪里?(敌人的监狱)(指的是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设在重庆市郊区歌乐山下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渣滓洞,这是一个关押和残害革命者的地方)什么事情?(联欢)二、课内探究:1、自主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自读课文一遍,思考下列问题:(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填写狱中联欢的过程唱歌——()——()——()(2)、在以上四件事中,课文重点写了哪两件事?2、合作探究:精读课文,小组合作解答以下问题:(3)、革命者贴了什么对联?挑选课文一两副对联认真读一读,体会对联的意思(4)仔细阅读课文中“猩猩来到楼七室门前站定……星星装作没看见,溜走了”这一部分,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5)、革命者表演了哪些节目?监狱里的革命者在敌人的监狱里为什么还那么欢乐?4、当堂检测(1)填空:本文按()的顺序来写,写了()、()、()、()四件事,重点写了()和()两件事,本文选自长篇小说(),作者()、(),表现了革命者()和()(2)填写对联(),一枝红杏出墙来看洞中依然旧景,()四、课外延伸1、阅读长篇小说《红岩》2、阅读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

2019精品教育《中华第一龙》教案化学

2019精品教育《中华第一龙》教案化学

《中华第一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以读促悟的自主学习方法了解龙的形成过程及象征意义。

2、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丰富奇魄的龙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3、指导学生熟读课文,丰富词汇,积累带“龙”的好词佳句。

4、复习查字典的方法、省略号的用法,提高学生阅读文章、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龙的形成过程及象征意义。

2、积累带“龙”的词语,复习查字典的方法、省略号的作用,提高学生阅读文章、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这节课我们学习综合复习第3课《中华第一龙》(齐读课题),谁再来读读,从他的读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2、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是龙的传人,同学们对龙有哪些了解?小结:大家知道了很多关于龙的故事、传说、分类,可见龙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中国人历年来以龙为骄傲、以龙为自豪,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华第一龙》,更深入地认识龙、了解龙。

二.检查预习、复习查字典过渡语:昨天老师布置了预习,要求是读通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想读通课文,首先要解决文章里的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读生词、复习查字典。

(课件出示本课生词)(1)抽读生词。

你们在预习时是不是都认识这些字?你们是怎么认识的?用的是哪种查字法认识这些字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部首查字法?谁来说一说部首查字法的步骤?(2)在什么情况下用音序查字法呢?谁来说一说音序查字法的步骤?(3)你们还会用哪种方法查字典?(数笔画查字法)这种方法在什么情况下使用?3、齐读生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4、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学生汇报)三、品读课文,体会龙的艺术形象过渡语:通过预习我们认识了生词,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走进中华第一龙。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看看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有一句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在阅读时要边读、边想、边圈点勾画,在你最感兴趣、体会最深的地方用一两个词语写上简单的批注。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中华第一龙》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中华第一龙》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中华第一龙》教案教案:
目标:通过学习《中华第一龙》,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与历史,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导入(5分钟)
1. 回顾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

二、预习导入(5分钟)
1. 通过观察插图和标题,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2. 学生猜测完毕后,教师给出提示,让学生猜测《中华第一龙》可能与中国的历史与传统有关。

三、阅读故事(25分钟)
1. 教师朗读故事,学生跟读。

2. 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问题,例如:为什么中国被称为龙的国家?中国龙的形象有哪些特点?为什么龙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3.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故事中的情节或对话。

四、讨论与总结(20分钟)
1. 学生展示他们的角色扮演,让其他同学发表评论和意见,讨论故事中的价值观和中国文化。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传达的价值观和文化,如中国人的勇敢和智慧,对于龙的尊崇等。

五、写作(15分钟)
1. 学生根据故事或讨论的主题,完成一篇短文。

要求学生描述他们对中国文化和龙的理解,以及故事对他们的启发。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七、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写作作业。

2. 教师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备注: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案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中华第一龙》教案(3篇).doc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中华第一龙》教案(3篇).doc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中华第一龙》教案(3篇)l 学习重点:体会龙作为图腾这一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及象征意义。

学习时间:1课时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展示龙的图片,感知龙的艺术形象。

2、过渡:刚才我们听了歌曲,看了图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龙的一篇课文——《中华第一龙》。

二、自学课文,初步感知1、出示课件,交代阅读提示:(1)、借助字典,读准下列词语中的带点字的读音。

濮阳粗犷蜥蜴游弋房椽举世瞩目(2)、”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一条龙?它有什么特点?(3)、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把龙作为图腾?你从这一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了什么?(4)、用“词语”或“短句”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10分钟。

三、检查自学,汇报交流1、交流查字典读准字音的学习情况:濮阳、粗犷、蜥蜴、游弋、房椽、举世瞩目补充:砌成、鹰爪、抒发、发掘、连绵、惊涛骇浪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并且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交流问题:(1)、“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一条龙?它有什么特点?(2)、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把龙作为图腾?你从这一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了什么?(首先解释“图腾”,然后交流体会。

)四、深入学习,探究精髓(一)、导读第4自然段,深挖细究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排比)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课件出示语句]于是,我们的祖先便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河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儿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向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探讨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这样想象。

2、探究两个问题,模仿句式说话。

问题:(1)、省略号什么意思?(2)、什么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句式训练:选用“骆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说说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这样想象。

3、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二)、品读第5自然段,深入体会1、指名朗读,思考问题:龙在我们民族的心目中是怎么样的?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2、汇报交流:议点:装饰(吉祥、神圣)、舞龙(喜庆、力量)、“龙”词(赞颂、祝福)、歌词(抒情、讴歌)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提炼“龙”的精神是什么?2、把课文中带龙的词语抄下来,再写几个带龙的词语。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综合复习《中华第一龙》优秀教学案例(人教课标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综合复习《中华第一龙》优秀教学案例(人教课标版)
4.情境演绎: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对龙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问题: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问题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题解决: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与龙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
2.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龙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龙的好奇心和兴趣。
3.情景模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龙的文化体验活动,如扮演龙舞、绘制龙图案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龙的威武和神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讨论话题,如“龙在民间传说中的形象和特点”、“龙在古代文学中的描写和象征意义”等。
2.小组成员积极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探讨话题。
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
4.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中华第一龙》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对汉字、词语、句子的认读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功。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龙文,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仿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逐段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3、中华第一龙 详案

3、中华第一龙 详案

1、出示“龙”字,揭示课题同学们,猜猜看这是什么字?没错,这是甲骨文的“龙”字。

“龙”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看一看“龙”的演化过程。

这节课我们就从“龙”字开始说起,探寻龙的踪迹。

2、板书课题3、生齐读课题1、读准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思考: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一条龙?龙长什么样?(可以边画边读。

)3、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小结查字典方法。

在6年的学习生活中,字典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我们学过哪些查字法?师小结:语文学习,字词是基本功,遇到困难时,千万不要忘记字典这位老朋友。

“中华第一龙”指的是那一条龙?它有什么特点?三、研读龙的形成与特点中华第一龙的发现,有力地证明“龙”的形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五千年前,我国就把龙当做自己的图腾。

那么,什么是图腾呢?2、不同的国家图腾也不一样,老师收集了一些国家的图腾。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没错,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图腾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龙,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出示图片3、龙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是我们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为什么要把龙当做图腾呢?要从龙的形成与特点说起。

A、默读第四自然段,找一找龙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用笔画下来,多读几遍。

B、是的,对大自然的现象无法做出科学解释,使人类震惊和崇拜,比如群山连绵惊涛骇浪电闪雷鸣暴风骤雨谁能读好这些词语?指名读,齐读还有那些自然现象使人类震惊和崇拜?学生汇报,老师用四字词语概括地动山摇、狂风暴雨、冰天雪地是的,人们希望自己的图腾拥有这些力量,所以创造了龙C、这条龙长什么样呢?汇报交流这么多动物的特点集中在一起,这就构成了——复合结构齐读D、这复合结构的龙拥有的本领可不小,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回答:万能之兽、万能之神(板书,齐读)E、你还能从哪里具体看出它的本领大?学习排比句观察句子有什么特点?从句子中你看到了它有哪些本领?省略号表示什么?表示列举的省略。

是的龙的本领还有许多许多。

你想,龙还具有什么样的本领呢?请你结合龙所拥有的特点照着文中的样子写一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知古代龙形象和中华第一龙的不同,同时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关知识。
共学探究二、龙在人们的心目中代表着什么?你是从课文哪个地方体会到的?——体会龙的意义。
四、分配任务,独立思考、在相关语段批注;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
五、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展示交流,组员互评)
1、学生说龙的成语,引入课题。
2、组长组织检查课文的预习情况,并全班交流汇报。(中华第一龙的基本情况。)
3、总结汇报疑惑的地方。
一、说“龙”的成语导入新课。
二、预学分享,
掌握预习情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组内互评)
三、提出质疑,这共学定向打下基础。
共学
合作探究
共学话题一
龙长什么样的?是如何产生的?我们的祖先为什么把龙作为自己的图腾?——感受龙的形象。
方法
课前预学,课中共学,课后探究。
教学
重点
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中华民族对龙的情感,了解龙在中华文化的重要地位。
教学
难点
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感知源远流长,丰富奇魄的龙文化,培养民族感情,同时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关知识。
课前
准备
学案、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课前预学成果分享
通过激发学生对龙进一步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在生活中继续学习。
推荐作业
2、延学话题二、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请你以“龙”为主题,设计作品。
可以写一首诗歌、唱一支歌曲、设计一个纪念物、写一副对联‥‥‥可以独自创作,也可同伴合作。
让学生选择个性作业,既丰富了学习内容,又尊重了学生个性。
天湖小学高效课堂语文学科导学案来自课题中华第一龙课型
新授
年级
六年级
执教
王文双




知识与能力
1、通过以读促悟、自由质疑的自主学习方法了解龙的样子、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
2、熟读课文,丰富词汇,积累带龙的好词佳句,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感知源远流长,丰富奇魄的龙文化,培养民族感情,同时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关知识。
师生共学
1、小组汇报找到的句子,谈自己的体会,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其他小组补充,也可以提出质疑,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感知龙的象征意义。
六、共学巩固,全面掌握。
小组踊跃展示交流,教师予以肯定,通过讲解深入文本,并用各种形式指导朗读。




拓展延伸
1、延学话题一、
对于龙你还知道些什么?关于龙,你最想研究什么?——走进龙的文化。
1、通过昨天的自学,你有哪些收获?
2、我能提出不懂的问题或值得研究的问题:
教师提前发放预习提纲,并指导预习方法。
(课前完成预习,并收集关于龙的成语。)
学习方法:
1、朗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并写下自己预学的收获。
2、借助网络学习,查阅相关资料。
3、抓课文中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




质疑定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