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导学案

合集下载

少年中国说2

少年中国说2
编号:YW—7科目:语文编写人:黃伶俐审核人:领导签字:
使用时间:班级:小组:学生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课题
《少年中国说》导学案二




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语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朗读——自学——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
学习方法
探究练习
D、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将下列表象征
二、写出至少两句你积累的有关少年壮志雄心的名句。
课堂
反馈
⑸奇花初胎,矞矞皇皇E、象征祖国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⑹干将发硎,有作其芒F、象征中国的美好生活
⑺天戴其苍,地履其黄G、象征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
4、点明本段中心的句子是()
A、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
B、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C、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课堂小结】
概括本文主旨:
【当堂测试】
一、理解问答。(读选文,回答问题)
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对上段文字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设问对比排比夸张C、反问对比排比比喻
B、反问对比排比拟人D、设问对比反复比喻
2、第⑴句的“老大”和“少年”分别指什么?
老大:少年:
3、关系的句子用直线连接起来。
⑴红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升,其道大光A、象征少年中国突然崛起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3《少年中国说》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3《少年中国说》人教部编版
2.探究象征意义:“红日初升”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河出伏
流”象征着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
量;“潜龙腾渊”“乳虎啸谷”和
“鹰隼试翼”比喻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发;“奇花初胎”歌颂少年中国在发展中的壮丽前景;“干将发硎”以刚刚磨砺过的无比锋利的宝剑比拟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德的中国少年;“天戴其苍,地履其黄”描写了少年中国像顶天立地的巨人屹立在地球之上,雄视整个世界;“纵有千古,横有八荒”表现了少年无比广阔的前景。
3.汇报课前查找到的资料,交流什么是“说”。
4.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资料。
在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作背景的同时,重点让学生懂得“查找资料”是学习课文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用时:10分钟)
1.播放课文的朗读音频。
2.指导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一泻汪洋 鳞爪飞扬 百兽震惶 奇花初胎 地履其黄 美哉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看书听音频,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扫清识字障碍。
3.(1)同桌互相考一考,注意倾听生字的读音。
(2)开火车认读,小组交流理解词义。
4.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在朗读和理解的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所表达的情感上。
四、今昔对比,激发情感(用时:7分钟)
1.引导交流:梁启超期待的中国现在是什么样呢?
2.播放课文朗读音频,指导背诵全文。
3.表达训练:我们伟大的祖国如此繁荣富强,你打算怎么做?看视频想做法。
1.(1)自由汇报自己所知道的中国今日的辉煌成就。
3.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导学案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少年中国说》,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

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2. 朗读法教学过程:一、情境铺垫导语引入1.师:同学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曾写下了一篇文章,激励了当时无数的中国有志青年,这篇文章是《少年中国说》,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位著名作者是谁?2.作者链接: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代表人之一,著名学者,诗人,宣传家。

作为政治家的梁启超,师从康有为,受改良思想影响。

曾经参与“公车上书”,又与谭嗣同等创办南学会,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组织保国会,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

一生著作甚丰,大部分收入《饮冰室合集》。

3. 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00年,是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在日本时写的。

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是保守守旧、顽固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二、初步感知,解决生字词。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鹰隼(sǔn)发硎(xíng)澌(sī)2. 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全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点明少年的责任。

第二部分(第二段)说明中国少年的勃勃生机。

第三部分(第三段)赞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点明了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三、深入阅读。

1.细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翻译书弄懂重点文言字词和文章的译文。

2.理解题目中“少年”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明确:一是针对日本人称我中国为“老大帝国”,作者愤然回击,称中国为少年中国;二是因为少年象征着国家如朝阳般蓬勃兴旺,生机勃勃;三是中国是古老的中国,又是进步的未来之国。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3少年中国说(节选) 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3少年中国说(节选) 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
九年制学校导学案
科目
语文
年级

课题
13.少年中国说
(节选)
主备人
课时
2
辅备人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3.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报。
2.引领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①引领背诵第二自然段
红日→/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天--地 纵--横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②引领背诵第三自然段
美--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3.正确、流利、连贯而有气势地朗读部分手抄报资料。
【达标检测】
1.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2.回答赞美少年中国的事例,以及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②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二、梳理,搜集手抄报资料
【合作探究】
一、课文内容
1.第二、三自然段意思,并连贯而有气势地朗读。
2.课文赞美少年中国的事例,以及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二、手抄报资料
1.手抄报的设计
2.内容的搜集与处理
【展示交流】
1.正确、流利、连贯而有气势地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课前查找资料: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如李四光、邓稼先、华罗庚、袁隆平、焦裕禄……
学习流程(第二课时)
【课上生成】
【自主学习】
一、学习课文
1.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说说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做到连贯而有气势。

《少年中国说》导学案

《少年中国说》导学案

《少年中国说》导学案教学目标:1.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理解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关系,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3.体会排比句和比喻句在表达上的作用。

一、课前导学1.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年~1929年)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

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

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

他的散文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别具一种魅力,为晚清的文体解放和五四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

著有《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能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

辛亥革命前,他在与革命派的论战中发明了一种新文体,介乎于古文和白话文之间,使得士子们和普通百姓都乐于接受。

同时,梁启超还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用到“中华民族”一词的人,他还从日文汉字中吸收了很多新词,像现在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政治,经济,科技,组织,干部”等等很多词汇,皆始于梁启超先生。

2.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00年,是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在日本时写的。

全文共10段,约3000多字。

课文选录其开头两段及末尾一段,并做了适当删节。

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是保守守旧、顽固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3、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恶.()澌.亡()潜.龙腾渊()鹰隼.()干将发硎.()矞.矞皇皇()地履.其黄()怯nuò()jí( )牛一xiè( )汪洋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惟怯懦也故苟且..:②矞矞皇皇....:③干将..发硎:④天戴.其苍: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九年级语文上册 少年中国说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少年中国说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少年中国说》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掌握重点语句的含义。

2、学习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

重点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历史地分析梁启超的狭隘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

教学过程导入:听歌曲《我们是五月的花海》听后思考: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交流)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有个人在100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他就是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

一、自主学习(预习案):(指导学生当堂完成,预计1课时)1.独立自学(初知):1. 查阅字典,订正字音。

2. 熟读文章,流利通顺。

3.理解字义,了解文章。

4.收集作者的有关知识。

5.查阅本文的写作背景。

2.合作探究(精读):1.明确:全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采用由反入正的写法,提出本文论题,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理想和追求。

第二部分(第二段)以人喻国,通过老年人和少年人性格的对比,比喻国家的强盛和衰落。

第三部分(第三段)指明造成今日老大帝国的是“老朽们”的罪过,说明创建“将来之少年中国”是中国少年的责任,并展望中国的美好前程。

2.明确:一是针对日本人称我中国为“老大帝国”,作者愤然回击,称中国为少年中国;二是因为少年象征着国家如朝阳般地蓬勃兴旺,乳虎般地生气盎然;三是中国是古老的中国,又是进步的未来之果。

3.老大帝国,指腐败无能、腐朽不堪、蝇营狗苟、日趋衰亡的清政府。

少年中国,指的是中国将以崭新的蓬勃姿态出现于世界之林,有着不可估量的前途。

4.文章将社会腐朽的原因归结为“老朽之人”,从而刻画出当时统治者的丑恶嘴脸。

这在当时有一定进步作用,可以激发青年人奋发图强,变革现实。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3《少年中国说》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3《少年中国说》导学案设计
3.指导学生书写。
(1)指导写好带三点水的字。
(2)指导难写字“履”。
4.巡视书写,组织展示评价。
1.读一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2.(1)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2)汇报交流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3.(1)观察三点水的写法。
(2)注意“履”的笔顺规则。
4.(1)每个字写两个。
(2)相互评价书写情况。
(2)谈谈自己的感受。
2.尝试背诵全文。
3.动笔表达后进行展示。
这一环节重在情感的激发,应引导学生在交流和表达中不由自主地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2.体会作者殷切期盼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课前准备
1.准备课文的朗读音频。(教师)
2.预习字词,朗读课文,查找作者的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用时:3分钟)
3.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重点要放在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上。
二、品析第2自然段(用时:20分钟)
1.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第2自然段的大意。
(1)熟读第2自然段,看看能读懂哪句话。
(2)结合查找的资料理解难句。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收获,解决疑难。
2.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探究每句话的象征意义。
(1)想想少年中国和所比喻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
13少年中国说(节选)
导学案设计Leabharlann 课题少年中国说(节选)
课型
新授课

少年中国说(节选)导学案

少年中国说(节选)导学案

少年中国说(节选)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5)七、读文感知 (6)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8)一、学习目标《少年中国说(节选)》的学习目标主要聚焦于三个维度。

首先,知识层面,我们要深入理解并掌握文中的核心观点,包括少年中国与中国的关系,以及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其次,能力层面,通过学习本文,我们要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够分析并评价文中的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

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我们要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些目标的达成,我们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文本,更能够提升自我,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重难点《少年中国说(节选)》学习的重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重点在于把握文章的主旨,即理解少年与中国的紧密联系,以及少年对于国家未来的重要性。

这需要深入剖析文本,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其次,难点在于对文中深邃思想的领悟,比如少年中国精神的内涵、少年对国家的责任与担当等,这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体验进行深入思考。

此外,文章的语言较为典雅,部分词汇和句式较为生僻,这也给学习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解和感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更好地掌握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____朝的____。

2. 课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种事物,象征少年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 《少年中国说》中的“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有什么区别?A. 没有区别,都是指中国的年轻人B. “少年中国”指中国具有青春活力,正在蓬勃发展的景象;“中国少年”指中国的年轻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课堂“12345”导学案课题《少年中国说》课时 2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的关系,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作用。

3、诵读课文,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及四字短语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4、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的繁荣而积极进取的爱国心与责任心。

教学重点
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的关系,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的繁荣而积极进取的爱国心与责任心。

第一课时
一、情境创设
二、自主探究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2、阅读课文,自己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齐读,教师正音。

(3)、学生根据注释自译课文。

(4)、学生翻译课文,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纠错。

(5).解释下列词语。

老大盖果
欲既往惟
故。

永旧日新
已经照例未经
破格好怯懦:
苟且瘠大略
固:宜澌亡:翘足:
鹰隼:矞矞皇皇:发硎:
履:疆:
第二课时
三、知识导学
理清思路,理解内容。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各个自然段的基本内容。

文章结构: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2、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说:“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这“一”、“再”表现了日本人的什么看法,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
3、朗读第二段,思考以下问题:
从哪几个方面把老年人和少年人性格做了对比?其目的是什么?
对比一
老年人:
少年人:
对比二
老年人:
少年人:
对比三
老年人:
少年人:
对比四
老年人:
少年人:
对比五(比喻)
老年人:
少年人:
通过对比,歌颂了()
4、齐读第三段,说说二三段的关系。

5、小结。

四、基础训练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惟怯懦也故苟且
..,惟豪壮也故冒险。

苟且:
⑵则吾中国为过去,其澌亡可翘足而待
....也。

翘足而待:
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

吸张:
3.文中以龙喻少年中国的句子是。

4.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怎样的?实现作者心目中理想的中国主要靠什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5.从文中摘出一组对偶句抄写在下面。

五、能力创新
同步解读
⑴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

⑵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⑶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6.对上段文字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设问对比排比夸张
B、反问对比排比拟人
C、反问对比排比比喻
D、设问对比反复比喻7.第⑴句的“老大”和“少年”分别指什么?
老大:少年:
8.第⑵句中“使”的意思是()
A、出使
B、使令
C、特使
D、假使
第⑵句中“举”的意思是()
A、抬举
B、推举
C、全部
D、举起
9.将下列表象征关系的句子用直线连接起来。

⑴红日初升,其道大光A、象征少年中国突然崛起
⑵河出伏流,一泻汪洋B、象征中国的巨大声威
⑶潜龙腾渊,鳞爪飞扬C、象征中国的巨大前程
⑷乳虎啸谷,百兽震惶D、象征少年中国奋发有为
⑸奇花初胎,矞矞皇皇E、象征祖国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⑹干将发硎,有作其芒F、象征中国的美好生活
⑺天戴其苍,地履其黄G、象征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
10.用“||”给文段划分层次。

11.点明本段中心的句子是()
A、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

B、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C、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D、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